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医师-5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5546       资源大小:6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医师-57及答案解析.doc

    1、公卫执业医师-5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关于我国预防控制策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策略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B.疾病预防要贯彻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的策略C.要从医学预防走向社会预防D.为人民健康服务E.以治疗为主2.属于第二级预防措施的是(分数:2.00)A.接种疫苗B.健康促进C.遗传咨询D.早期诊断E.病后恢复3.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的是(分数:2.00)A.健康检查B.产前检查C.遗传咨询D.早期诊断E.病后恢复4.属于第三级预防措施的是(分数:2.00)A.心理康复B.戒烟限酒C.遗传咨

    2、询D.早期诊断E.体育锻炼5.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分数:2.00)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包括以上四种6.关于疾病监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的过程B.疾病监测观察疾病动态变化C.疾病监测不仅涉及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还收集其他相关资料D.疾病监测可用于评价干预效果E.疾病监测资料只要求上报,但反馈不属于疾病监测范畴7.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的种类有(分数:2.00)A.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监测B.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C.呼吸道传染病监测、肠道传染病监测D.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监测E.发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

    3、、病原学监测、干预措施的监测8.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分数:2.00)A.描述疾病分布B.预测疾病流行C.验证病因假设D.制定预防措施E.评价预防效果9.下列有关疾病监测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主动监测的结果要比被动监测准确B.哨点监测的耗费要比常规报告高C.监测病例的诊断要比实际病例简便D.直接指标的获得要比间接指标困难E.静态人群资料的处理要比动态人群简单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分数:2.00)A.3 类 23 种B.3 类 37 种C.3 类 35 种D.2 类 23 种E.2 类 35 种11.我国规定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在农村最多不超过(分

    4、数:2.00)A.4 小时B.6 小时C.8 小时D.10 小时E.12 小时12.在疾病的预防措施中,EPI 指的是(分数:2.00)A.流行B.流行病学C.扩大免疫计划D.预防接种E.被动免疫13.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以下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收集人口学资料、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B.研究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等C.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及病原携带状况D.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和预测疫情E.早期发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14.在孕期或分娩期,病原体从母体传给子代称为(分数:2.00)A.血源性传播B.遗传性传播C.垂直传播D.水平传播

    5、E.Z 型传播15.下列各因素中,属于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自然因素是(分数:2.00)A.人口密度B.气候、地理C.宗教信仰D.经济、文化E.生产及生活条件16.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经水传播B.经接触传播C.经食物传播D.经土壤传播E.经空气传播17.引起医源性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经空气B.经污染物C.共同媒介传播D.媒介昆虫传播E.经手18.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包括(分数:2.00)A.医疗保健人员B.医疗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C.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D.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店职工E.医疗保健人员、

    6、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旅店职工19.疾病分布呈散发形式的原因(分数:2.00)A.该病常年流行B.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C.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D.潜伏期长的传染病E.以上均包括20.传染源是指(分数:2.00)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1.不属于我国计划免疫范畴的传染病是(分数:2.00)A.乙肝B.风疹C.麻疹D.脊髓灰质炎E.结核病22.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分数:2.00)A.麻疹B.鼠疫C.霍乱D.天花E.血吸虫23.我国规定的儿童基础免疫的生物制

    7、品中包括(分数:2.00)A.乙脑疫苗B.流脑多糖体菌苗C.麻疹疫苗D.伤寒菌苗E.钩端螺旋体菌苗24.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分数:2.00)A.麻疹B.鼠疫C.流感D.新生儿破伤风E.血吸虫25.确定对某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分数:2.00)A.传染期B.潜伏期C.临床症状期D.恢复期E.病原携带期26.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传染期B.潜伏期C.临床症状期D.恢复期E.病原携带期27.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分数:2.00)A.伤寒、霍乱、钩虫病B.血吸虫病、甲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C.伤寒、霍乱、出血热D.

    8、霍乱、痢疾、斑疹伤寒E.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恙虫病28.下列哪条不是传染源(分数:2.00)A.病原携带者B.传染病患者C.受感染的动物D.隐性感染者E.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29.疫源地是指(分数:2.00)A.传染源所在地B.患者所在地C.疫点或疫区D.有病原体的地区E.上述均错30.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正确的是(分数:2.00)A.城镇 6 小时内,农村 12 小时内B.城镇 6 小时内,农村 10 小时内C.城镇 4 小时内,农村 10 小时内D.城镇 4 小时内,农村 12 小时内E.以上均不是31.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分数:2.00)A.空气传播B.经水传播C.娩出前从母亲到后代之间

    9、的传播D.经食物传播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32.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为(分数:2.00)A.病原侵入期B.前驱期C.潜伏期D.传染期E.无症状期33.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因素是(分数:2.00)A.病原体、易感机体B.寄生虫、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C.患者、污染物、易感者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微生物、媒介及宿主34.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分数:2.00)A.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B.在未经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C.在未经免疫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

    10、因素之一35.下面哪个因素会使人群易感性降低(分数:2.00)A.计划免疫B.新生儿增加C.易感人口迁入D.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E.免疫人口死亡36.将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机体,使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它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在流行病学中将此方法称为(分数:2.00)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被动主动免疫D.自然主动免疫E.自然被动免疫37.接种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分数:2.00)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被动主动免疫D.使用类毒素制剂的免疫E.使用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38.疫苗可产生哪一类免疫(分数:2.00)A.自然主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

    11、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39.使用恢复期血清可提供哪一类免疫(分数:2.00)A.自然主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40.母体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可提供哪一类免疫(分数:2.00)A.自然主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41.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分数:2.00)A.伤寒菌苗B.卡介苗C.流感疫苗D.破伤风类毒素E.白喉抗毒素4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分数:2.00)A.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B.病原体侵袭易感者C.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D.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

    12、更迭其宿主的过程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43.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C.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D.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E.免疫人口的迁入44.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预防接种B.易感人口的迁入C.免疫人口的死亡D.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E.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45.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分数:2.00)A.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C.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D.评价预防效果好坏E.判断传染病传染力的大小46.下列哪一种是用

    13、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分数:2.00)A.检疫B.消毒C.预防接种D.疾病监测E.卫生监督47.传播途径是指(分数:2.00)A.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B.传染病在群体或个体间的传播C.病原体由母亲到后代间的传播D.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E.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48.影响和制约疾病流行的两因素指的是(分数:2.00)A.自然因素、气候因素B.气候因素、地理因素C.地理因素、社会因素D.社会因素、气候因素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49.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分数:2.00)A.高效速效B.抗药性小C.安全无毒D.杀虫

    14、谱广E.性能稳定50.抗凝血灭鼠剂导致人畜中毒时,下列哪种药物是有效解毒剂(分数:2.00)A.阿托品B.维生素 B1C.维生素 CD.维生素 K1E.维生素 A1公卫执业医师-5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关于我国预防控制策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策略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B.疾病预防要贯彻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的策略C.要从医学预防走向社会预防D.为人民健康服务E.以治疗为主 解析:2.属于第二级预防措施的是(分数:2.00)A.接种疫苗B.健康促进C.遗传咨询D.早期诊断 E.病后恢复解析:3.

    15、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的是(分数:2.00)A.健康检查B.产前检查C.遗传咨询 D.早期诊断E.病后恢复解析:4.属于第三级预防措施的是(分数:2.00)A.心理康复 B.戒烟限酒C.遗传咨询D.早期诊断E.体育锻炼解析:5.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分数:2.00)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包括以上四种解析:6.关于疾病监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的过程B.疾病监测观察疾病动态变化C.疾病监测不仅涉及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还收集其他相关资料D.疾病监测可用于评价干预效果E.疾病监测资料只要求上报,但反馈不属于疾病监测范

    16、畴 解析:7.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的种类有(分数:2.00)A.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监测B.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 C.呼吸道传染病监测、肠道传染病监测D.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监测E.发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干预措施的监测解析:8.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分数:2.00)A.描述疾病分布B.预测疾病流行C.验证病因假设 D.制定预防措施E.评价预防效果解析:9.下列有关疾病监测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主动监测的结果要比被动监测准确B.哨点监测的耗费要比常规报告高 C.监测病例的诊断要比实际病例简便D.直接指标的获得要比间接指标困难E.静态人群资料的处理要比动态人群简

    17、单解析: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分数:2.00)A.3 类 23 种B.3 类 37 种 C.3 类 35 种D.2 类 23 种E.2 类 35 种解析:11.我国规定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在农村最多不超过(分数:2.00)A.4 小时B.6 小时C.8 小时D.10 小时E.12 小时 解析:12.在疾病的预防措施中,EPI 指的是(分数:2.00)A.流行B.流行病学C.扩大免疫计划 D.预防接种E.被动免疫解析:13.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以下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收集人口学资料、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B.研究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包括人群的免

    18、疫水平、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等C.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及病原携带状况D.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和预测疫情E.早期发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解析:14.在孕期或分娩期,病原体从母体传给子代称为(分数:2.00)A.血源性传播B.遗传性传播C.垂直传播 D.水平传播E.Z 型传播解析:15.下列各因素中,属于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自然因素是(分数:2.00)A.人口密度B.气候、地理 C.宗教信仰D.经济、文化E.生产及生活条件解析:16.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经水传播B.经接触传播C.经食物传播D.经土壤传播E.经空气传播 解析:17.引起医源性感染的细菌最常见

    19、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经空气B.经污染物C.共同媒介传播D.媒介昆虫传播E.经手 解析:18.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包括(分数:2.00)A.医疗保健人员B.医疗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C.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 D.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店职工E.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旅店职工解析:19.疾病分布呈散发形式的原因(分数:2.00)A.该病常年流行B.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C.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D.潜伏期长的传染病E.以上均包括 解析:20.传染源是指(分数:2.00)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

    20、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解析:21.不属于我国计划免疫范畴的传染病是(分数:2.00)A.乙肝B.风疹 C.麻疹D.脊髓灰质炎E.结核病解析:22.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分数:2.00)A.麻疹B.鼠疫C.霍乱D.天花 E.血吸虫解析:23.我国规定的儿童基础免疫的生物制品中包括(分数:2.00)A.乙脑疫苗B.流脑多糖体菌苗C.麻疹疫苗 D.伤寒菌苗E.钩端螺旋体菌苗解析:24.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分数:2.00)A.麻疹B.鼠疫C.流感D.新生儿破伤风 E.血吸虫解析:25.确定对某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

    21、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分数:2.00)A.传染期B.潜伏期 C.临床症状期D.恢复期E.病原携带期解析:26.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传染期 B.潜伏期C.临床症状期D.恢复期E.病原携带期解析:27.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分数:2.00)A.伤寒、霍乱、钩虫病B.血吸虫病、甲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霍乱、出血热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E.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恙虫病解析:28.下列哪条不是传染源(分数:2.00)A.病原携带者B.传染病患者C.受感染的动物D.隐性感染者 E.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解析:29.疫源地是指(分数:2.00)A.传染

    22、源所在地B.患者所在地C.疫点或疫区 D.有病原体的地区E.上述均错解析:30.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正确的是(分数:2.00)A.城镇 6 小时内,农村 12 小时内 B.城镇 6 小时内,农村 10 小时内C.城镇 4 小时内,农村 10 小时内D.城镇 4 小时内,农村 12 小时内E.以上均不是解析:31.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分数:2.00)A.空气传播B.经水传播C.娩出前从母亲到后代之间的传播 D.经食物传播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解析:32.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为(分数:2.00)A.病原侵入期B.前驱期C.潜伏期 D.传染期E.无症状期解析:33.构成“传染过程

    23、”必须具备的因素是(分数:2.00)A.病原体、易感机体B.寄生虫、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C.患者、污染物、易感者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微生物、媒介及宿主解析:34.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分数:2.00)A.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B.在未经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C.在未经免疫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35.下面哪个因素会使人群易感性降低(分数:2.00)A.计划免疫 B.新生儿增加C.易感人口迁入D.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E.免疫人口死亡解析:36.将病原

    24、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机体,使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它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在流行病学中将此方法称为(分数:2.00)A.人工主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C.被动主动免疫D.自然主动免疫E.自然被动免疫解析:37.接种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分数:2.00)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 C.被动主动免疫D.使用类毒素制剂的免疫E.使用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解析:38.疫苗可产生哪一类免疫(分数:2.00)A.自然主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抵抗力解析:39.使用恢复期血清可提供哪一类免疫(分数:2.00)A.自然主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

    25、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抵抗力解析:40.母体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可提供哪一类免疫(分数:2.00)A.自然主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解析:41.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分数:2.00)A.伤寒菌苗B.卡介苗C.流感疫苗D.破伤风类毒素E.白喉抗毒素 解析:4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分数:2.00)A.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B.病原体侵袭易感者C.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D.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 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解析:43.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

    26、0)A.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C.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D.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 E.免疫人口的迁入解析:44.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预防接种 B.易感人口的迁入C.免疫人口的死亡D.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E.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解析:45.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分数:2.00)A.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C.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D.评价预防效果好坏E.判断传染病传染力的大小 解析:46.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分数:2.00)A.检疫 B.消毒C.预防接种D

    27、.疾病监测E.卫生监督解析:47.传播途径是指(分数:2.00)A.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 B.传染病在群体或个体间的传播C.病原体由母亲到后代间的传播D.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E.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解析:48.影响和制约疾病流行的两因素指的是(分数:2.00)A.自然因素、气候因素B.气候因素、地理因素C.地理因素、社会因素D.社会因素、气候因素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解析:49.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分数:2.00)A.高效速效B.抗药性小C.安全无毒 D.杀虫谱广E.性能稳定解析:50.抗凝血灭鼠剂导致人畜中毒时,下列哪种药物是有效解毒剂(分数:2.00)A.阿托品B.维生素 B1C.维生素 CD.维生素 K1 E.维生素 A1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医师-5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