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医师-56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5541       资源大小:6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医师-56及答案解析.doc

    1、公卫执业医师-5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在队列研究中,结局的确切概念是指(分数:2.00)A.统计检验结果B.暴露属性的分组结果C.观察中出现了预期结果的事件D.观察期限的终止时间E.研究队列中存在的混杂结果2.区分历史性队列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依据是(分数:2.00)A.依据追踪观察的时间B.依据所获结果检验水平C.依据暴露程度D.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E.依据论证强度3.队列研究设计在确定暴露因素时要全面考虑的问题有(分数:2.00)A.定量指标、暴露水平、暴露时间、暴露连续性B.定性指标、暴露早晚

    2、、暴露方式、暴露终止时间C.等级指标、暴露先后、暴露主次、暴露起始期D.量化指标、暴露有无、暴露来源、暴露间歇期E.概率指标、暴露性质、暴露强弱、暴露组距长短4.相对危险度是(分数:2.00)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5.特异危险度 AR 指(分数:2.00)A.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B.实验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C.队列研究中暴

    3、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D.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E.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6.在队列研究中,最常用于分析疾病与危险因素联系强度的指标是(分数:2.00)A.RRB.ORC.ARD.PARE.P 值7.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分数:2.00)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B.RR95%CI 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C.RR95%CI

    4、 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D.RR95%CI 包括 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E.RR95%CI 包括 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8.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 2.6,95%的可信区间为 1.73.4,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率差为 1.7B.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D.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 2.6 倍E.该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9.在队列研究中(分数:2.00)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5、E.以上都不是10.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分数:2.00)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随访,具有好的代表性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少C.能较直接地确定疾病与因素间的因果联系D.容易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E.研究的结果常能外推到整个人群11.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联系强度用(分数:2.00)A.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C.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D.某人群中该病的暴露率E.相对危险度12.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用哪一指标衡量(分数:2.00)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比值比13.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宜选用(分数:2.00

    6、)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14.下列叙述中,哪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分数:2.00)A.能直接估计因素和疾病的关联强度,可计算发病率B.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C.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D.队列研究每次只列因素一个或一组E.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15.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分数:2.00)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16.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分数:2.00)A.RRB.ARC.PARD.ARPE.死亡比例17.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分数:2.00)

    7、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18.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分数:2.00)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19.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分数:2.00)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2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分数:2.00)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患者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21.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分数

    8、:2.00)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人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随访方式不同22.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分数:2.00)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23.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分数:2.00)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24.下列哪条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目的(分数:2.00)A.检

    9、验和评价干预措施(含临床和预防)的效果B.评价治疗药物和方法对解除病痛,提高生存率的效果C.评价干预措施后对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D.评价新疫苗对预防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效果E.评价自动戒烟对降低某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效果25.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分数:2.00)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2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分数:2.00)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

    10、是描述性研究27.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分数:2.00)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28.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分数:2.00)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29.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分数:2.00)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30.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分数:2.00)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D.要评价

    11、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31.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分数:2.00)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率32.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分数:2.00)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33.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分数:2.00)A

    12、.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B.标化率、续发率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E.保护率、效果指数3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肓法是指(分数:2.00)A.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B.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试验设计C.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结局D.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目的E.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35.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双盲试验是指(分数:2.00)A.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B.观察者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C.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D

    13、.试验组采用疫苗,而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的试验方法E.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如何评价预防效果36.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分数:2.00)A.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B.能够及早治疗患者或预防和控制疾病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可比性D.易于控制失访偏倚E.省时、省钱、省力37.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分数:2.00)A.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B.易失访C.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D.论证强度不如分析性研究E.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3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采用盲法的目的是为了(分数:2.00)A.受试对象的安全B.减少主观偏倚C.增加统计检

    14、验效力D.减少样本量E.防止失访39.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分数:2.00)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错误E.逻辑误差40.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分数:2.00)A.入院率偏倚B.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C.检出偏倚D.测量偏倚E.无应答偏倚41.队列研究容易出现的重要偏倚是(分数:2.00)A.回忆偏倚B.测量偏倚C.选择偏倚D.失访偏倚E.混杂偏倚42.混杂因素成立的基本条件(分数:2.00)A.只须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B.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C.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D.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E.既与所研究疾病有关

    15、联,又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并且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43.在现场调查时,当问及某个敏感问题时,很多被调查对象倾向于夸大或掩盖真实情况,此时可能引起的偏倚是(分数:2.00)A.暴露怀疑偏倚B.报告偏倚C.无应答的偏倚D.诊断怀疑偏倚E.测量偏倚44.下列属于选择偏倚的是(分数:2.00)A.诊断怀疑偏倚B.暴露怀疑偏倚C.入院率偏倚D.时间效应偏倚E.失访偏倚4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分数:2.00)A.在调查过去的暴露史时由于记忆不清导致研究结果出现错误B.在测量结局时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研究结果出现错误C.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抽样引起的误差D.由

    16、于入选的研究对象与未入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导致结果出现错误E.随访对象流失46.下列哪种手段不能控制混杂偏倚(分数:2.00)A.随机B.配比C.分层分析D.分级分析E.多因素分析47.在职业性疾病的研究中,由健康工人效应带来的偏倚是(分数:2.00)A.无应答偏倚B.混杂偏倚C.抽样误差D.易感性偏倚E.报告偏倚48.奈曼偏倚是指(分数:2.00)A.诊断怀疑偏倚B.入院率偏倚C.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D.易感性偏倚E.测量偏倚49.对研究所需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时产生的偏倚为(分数:2.00)A.诊断怀疑偏倚B.入院率偏倚C.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D.易感性偏倚E.测量偏倚50.某因素在病

    17、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分数:2.00)A.诊断怀疑偏倚B.入院率偏倚C.检出偏倚D.易感性偏倚E.测量偏倚公卫执业医师-5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在队列研究中,结局的确切概念是指(分数:2.00)A.统计检验结果B.暴露属性的分组结果C.观察中出现了预期结果的事件 D.观察期限的终止时间E.研究队列中存在的混杂结果解析:2.区分历史性队列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依据是(分数:2.00

    18、)A.依据追踪观察的时间B.依据所获结果检验水平C.依据暴露程度D.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 E.依据论证强度解析:3.队列研究设计在确定暴露因素时要全面考虑的问题有(分数:2.00)A.定量指标、暴露水平、暴露时间、暴露连续性 B.定性指标、暴露早晚、暴露方式、暴露终止时间C.等级指标、暴露先后、暴露主次、暴露起始期D.量化指标、暴露有无、暴露来源、暴露间歇期E.概率指标、暴露性质、暴露强弱、暴露组距长短解析:4.相对危险度是(分数:2.00)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

    19、例之比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解析:5.特异危险度 AR 指(分数:2.00)A.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B.实验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C.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D.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 E.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解析:6.在队列研究中,最常用于分析疾病与危险因素联系强度的指标是(分数:2.00)A.RR B.ORC.ARD.PARE.P 值解析:7.相对危险度(RR

    20、)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分数:2.00)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B.RR95%CI 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C.RR95%CI 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D.RR95%CI 包括 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E.RR95%CI 包括 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 解析:8.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 2.6,95%的可信区间为 1.73.4,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率差为

    21、1.7 B.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D.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 2.6 倍E.该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解析:9.在队列研究中(分数:2.00)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以上都不是解析:10.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分数:2.00)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随访,具有好的代表性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少C.能较直接地确定疾病与因素间的因果联系 D.容易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E.研究的结果常能外推到整个人群解析:11.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联系强度用(分数:2.

    22、00)A.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C.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D.某人群中该病的暴露率E.相对危险度 解析:12.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用哪一指标衡量(分数:2.00)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 C.特异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比值比解析:13.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宜选用(分数:2.00)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 解析:14.下列叙述中,哪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分数:2.00)A.能直接估计因素和疾病的关联强度,可计算发病率B.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C.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 D.队列研究每次只列因素

    23、一个或一组E.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解析:15.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分数:2.00)A.发病率B.发病密度 C.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解析:16.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分数:2.00)A.RRB.ARC.PAR D.ARPE.死亡比例解析:17.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分数:2.00)A.实验流行病学 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解析:18.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分数:2.00)A.观察性试验 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解析:19.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24、分数:2.00)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解析:2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分数:2.00)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患者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 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解析:21.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分数:2.00)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人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 E.随访方式不同解析:22.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分数:2.00)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25、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解析:23.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分数:2.00)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 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解析:24.下列哪条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目的(分数:2.00)A.检验和评价干预措施(含临床和预防)的效果B.评价治疗药物和方法对解除病痛,提高生存率的效果C.评价干预措施后对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 D.评价新疫苗对预防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效果E.评价自动戒

    26、烟对降低某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效果解析:25.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分数:2.00)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 E.横断面研究解析:2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分数:2.00)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 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解析:27.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分数:2.00)A.抗体阳转率 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解析:28.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

    27、指标不包括(分数:2.00)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 E.好转率解析:29.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分数:2.00)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 D.病死率E.感染率解析:30.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分数:2.00)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 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解析:31.评

    28、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分数:2.00)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率解析:32.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分数:2.00)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 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解析:33.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分数:2.00)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B.标化率、续发率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 E.保护率、效果指

    29、数解析:3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肓法是指(分数:2.00)A.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 B.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试验设计C.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结局D.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目的E.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解析:35.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双盲试验是指(分数:2.00)A.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 B.观察者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C.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D.试验组采用疫苗,而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的试验方法E.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如何评价预防效果解析

    30、:36.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分数:2.00)A.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B.能够及早治疗患者或预防和控制疾病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可比性 D.易于控制失访偏倚E.省时、省钱、省力解析:37.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分数:2.00)A.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B.易失访C.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D.论证强度不如分析性研究 E.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解析:3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采用盲法的目的是为了(分数:2.00)A.受试对象的安全B.减少主观偏倚 C.增加统计检验效力D.减少样本量E.防止失访解析:39.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分

    31、数:2.00)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D.错误E.逻辑误差解析:40.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分数:2.00)A.入院率偏倚B.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C.检出偏倚D.测量偏倚 E.无应答偏倚解析:41.队列研究容易出现的重要偏倚是(分数:2.00)A.回忆偏倚B.测量偏倚C.选择偏倚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解析:42.混杂因素成立的基本条件(分数:2.00)A.只须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B.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C.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D.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E.既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并且

    32、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 解析:43.在现场调查时,当问及某个敏感问题时,很多被调查对象倾向于夸大或掩盖真实情况,此时可能引起的偏倚是(分数:2.00)A.暴露怀疑偏倚B.报告偏倚 C.无应答的偏倚D.诊断怀疑偏倚E.测量偏倚解析:44.下列属于选择偏倚的是(分数:2.00)A.诊断怀疑偏倚B.暴露怀疑偏倚C.入院率偏倚 D.时间效应偏倚E.失访偏倚解析:4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分数:2.00)A.在调查过去的暴露史时由于记忆不清导致研究结果出现错误B.在测量结局时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研究结果出现错误C.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抽样引起的误差 D.由于入选的研究

    33、对象与未入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导致结果出现错误E.随访对象流失解析:46.下列哪种手段不能控制混杂偏倚(分数:2.00)A.随机B.配比C.分层分析D.分级分析 E.多因素分析解析:47.在职业性疾病的研究中,由健康工人效应带来的偏倚是(分数:2.00)A.无应答偏倚B.混杂偏倚C.抽样误差D.易感性偏倚 E.报告偏倚解析:48.奈曼偏倚是指(分数:2.00)A.诊断怀疑偏倚B.入院率偏倚C.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 D.易感性偏倚E.测量偏倚解析:49.对研究所需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时产生的偏倚为(分数:2.00)A.诊断怀疑偏倚B.入院率偏倚C.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D.易感性偏倚E.测量偏倚 解析:50.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分数:2.00)A.诊断怀疑偏倚B.入院率偏倚C.检出偏倚 D.易感性偏倚E.测量偏倚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医师-5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