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卫执业医师-4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 lilist-style-ty(总题数:50,分数:100.00)1.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是_ A.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B.疾病,伤害,健康 C.设计,测量,评价 D.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E.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性流行病学(分数:2.00)A.B.C.D.E.2.下列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的应用是_ A.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B.疾病的监测 C.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D.疾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E.以上均是(分数:2.00)A.B.C.D.E.3.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为_ A.
2、临床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个体 E.病原携带者(分数:2.00)A.B.C.D.E.4.以下不是流行病学特征的是_ A.群体的特征 B.对比的特征 C.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D.预防为主的特征 E.自然科学的特征(分数:2.00)A.B.C.D.E.5.下列属于疾病地区分布特征的是_ A.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 B.地区聚集性 C.地方性疾病 D.城乡分布 E.以上都是(分数:2.00)A.B.C.D.E.6.下列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的是_ A.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诊断水平的提高 C.诊断标准的变化 D.防疫措施的有效实施 E.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分数:2.00)A.B
3、.C.D.E.7.发病率可以表示为_ A.(观察期内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C.(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 D.(一年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分数:2.00)A.B.C.D.E.8.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_ A.住院偏倚 B.转诊偏倚 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失访偏倚(分数:2.00)A.B.C.D.E.9.队列研究观察对象分组方法是_ A.按是否发病分组 B.随机分组 C.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D.按均衡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E.以上都
4、不是(分数:2.00)A.B.C.D.E.10.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病因分值为 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暴露人群中发病或死亡 90%归因于暴露因素 B.暴露人群中发病或死亡 10%归因于暴露因素 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 90 倍 D.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 10 倍 E.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率差为 90%(分数:2.00)A.B.C.D.E.11.幽门螺杆菌结合部位在胃窦细胞,它可随胃窦细胞进入十二指肠引起炎症、削弱黏膜,使其易于遭受酸的损伤,由此支持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原因,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断标准中的_ A.关联的时间顺序 B.关联的强度 C.关联的可重复性 D
5、.关联的合理性 E.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分数:2.00)A.B.C.D.E.1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评价研究因素和疾病的联系程度常用的指标是_ A.OR 值 B.BRR 值 C.AR 值 D.AR%值 E.PAR 值(分数:2.00)A.B.C.D.E.13.流行病学实验的双盲法是指_ A.研究对象和负责分组及照顾病人的医师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B.研究对象和资料收集及分析人员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C.研究对象和试验设计者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D.试验设引者和负责分组及照顾病人的医师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14.就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备的特
6、点是_ A.耗费少 B.可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发病率 D.选择没有疾病的人作对照 E.估计的暴露史可出现偏倚(分数:2.00)A.B.C.D.E.1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_ A.在安排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B.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研究因素相一致的方法 C.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D.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E.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与可疑病因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因素相匹配(分数:2.00)A.B.C.D.E.16.在临床试验中,人群分组的方法为_ A.按是否患病分组 B.随机分组 C.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因
7、素分组 D.抽样 E.以上方法都可以(分数:2.00)A.B.C.D.E.17.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_ 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分数:2.00)A.B.C.D.E.18.下列研究最适宜少见病的病因分析的是_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生态学研究(分数:2.00)A.B.C.D.E.19.队列研究的样本组成为_ A.病例组与对照组 B.实验组与非实验组 C.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D.无病个体随机分组 E.对照组和非对照组(分数:2.00)A
8、.B.C.D.E.20.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测量指标是_ A.潜伏期 B.传染期 C.相对危险度 D.整个人群的发病率 E.患病率(分数:2.00)A.B.C.D.E.21.用某种诊断方法判断为阴性的人中,实际无病的所占的比例称_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阴性预测值 E.总符合率(分数:2.00)A.B.C.D.E.22.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_ A.安全性 B.种后反应率 C.临床表现 D.保护率 E.正确指数(分数:2.00)A.B.C.D.E.23.应用双盲法时进行临床试验可以减少_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入院率偏倚 D.混杂偏倚 E.
9、测量偏倚(分数:2.00)A.B.C.D.E.24.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研究者对病例组调查和询问的态度认真,而对对照组漫不经心地调查询问以致错误结论,其中可能发生的偏倚是_ A.奈曼偏倚 B.伯克森偏倚 C.暴露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检出症候偏倚(分数:2.00)A.B.C.D.E.25.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 A.所携带病原体的型别、毒力 B.病原携带者的社会活动范围 C.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D.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习惯 E.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分数:2.00)A.B.C.D.E.26.传染源是指_ 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C.体内
10、有病原体生存、繁殖的人和动物 D.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的人和动物 E.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数:2.00)A.B.C.D.E.27.慢性病三级预防的二级预防中“三早”为_ A.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B.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 C.早发现、早报告、早康复 D.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 E.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分数:2.00)A.B.C.D.E.28.医学观察和留验的期限依据是_ A.传染期 B.潜伏期 C.带菌期 D.排菌期 E.恢复期(分数:2.00)A.B.C.D.E.29.在研究某疫苗的疗效研究中,实验组为接种该疫苗的儿童,对照组为不接种该疫苗的儿童。则此对照属
11、于_ A.安慰剂对照 B.空白对照 C.标准对照 D.相互对照 E.随机同期对照(分数:2.00)A.B.C.D.E.30.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_ A.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 C.宿主 D.特异病原体 E.病原微生物(分数:2.00)A.B.C.D.E.31.实验性研究的设计原则不包括_ A.对照原则 B.随机化原则 C.样本大小原则 D.盲法原则 E.重复原则(分数:2.00)A.B.C.D.E.32.循证医学对未来医学的影响是_ A.促进临床医疗实践的规范化、临床决策科学化,避免资源浪费 B.促进临床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紧跟科学发展水平 C.有利于国际间医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12、D.有助于患者参与医疗过程,监督医疗,保障自身的权益 E.以上都对(分数:2.00)A.B.C.D.E.33.下列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的是_ A.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B.少年儿童多见 C.在未经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因素(分数:2.00)A.B.C.D.E.34.传染病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_ A.经水传播 B.经接触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经土壤传播 E.经空气传播(分数:2.00)A.B.C.D.E.35.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中的筛检,最大的用途为_ A.筛选可疑危险因素 B.探索
13、病因 C.描述疾病三间分布 D.早期发现可疑患者 E.确诊病人(分数:2.00)A.B.C.D.E.36.饭店的碗筷,每次用后都进行消毒,这是_ A.疫源地消毒 B.随时消毒 C.化学消毒 D.终末消毒 E.预防性消毒(分数:2.00)A.B.C.D.E.37.确定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有_ A.传染源被移走 B.传染源已经出院 C.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 D.所有易感人群均获得免疫 E.周围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分数:2.00)A.B.C.D.E.38.下列有关疾病监测的论述错误的是_ A.主动监测的结果要比被动监测准确 B.哨点监测的耗费要比常规报告高
14、 C.监测病例的诊断要比实际病例简便 D.直接指标的获得要比间接指标困难 E.静态人群资料的处理要比动态人群简单(分数:2.00)A.B.C.D.E.39.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最常用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_ A.匹配 B.标准化 C.随机化原则 D.分层分析 E.限制(分数:2.00)A.B.C.D.E.40.利用筛检发现高血压,并积极加以控制,这对于预防冠心病来讲属于_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常规报告 E.哨点监测(分数:2.00)A.B.C.D.E.41.下列有关队列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_ A.属于分析性研究 B.暴露与疾病在时间上必须是前瞻性的 C.一般需
15、要计算人年 D.随访期间还需要继续收集有关暴露的资料 E.观察终点就是观察终止时间(分数:2.00)A.B.C.D.E.42.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_ A.监测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分数:2.00)A.B.C.D.E.43.接种卡介苗属于_ 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E.被动自动免疫(分数:2.00)A.B.C.D.E.44.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_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45.由果到因的研究方法是_ A.现况研究 B
16、.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临床实验 E.社区实验(分数:2.00)A.B.C.D.E.46.病因研究所寻找的是_ A.统计学联系 B.虚假联系 C.间接联系 D.直接联系 E.因果联系(分数:2.00)A.B.C.D.E.47.混杂因素是指_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 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都有联系的因素 D.仅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因素 E.仅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分数:2.00)A.B.C.D.E.48.轮状模式所反映的是疾病的_ A.特异病因学说 B.单病因学说 C.多病因学说 D.生物病因学说 E.机体遗传易感性病因学说(分数:2.00)A.B.C
17、.D.E.49.下列不是病例对照的特点的是_ A.属观察法 B.必须设立对照 C.由“果”及“因” D.属实验法 E.适用于罕见病的病因分析(分数:2.00)A.B.C.D.E.50.从母体带来的铁可以使用的时间是_ A.12 周 B.34 周 C.12 月 D.34 月 E.56 月(分数:2.00)A.B.C.D.E.公卫执业医师-4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 lilist-style-ty(总题数:50,分数:100.00)1.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是_ A.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B.疾病,伤害,健康 C.设计,测量,评价 D.揭示现象,找出
18、原因,提供措施 E.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性流行病学(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是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依序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任务,才算完整的流行病学工作。2.下列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的应用是_ A.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B.疾病的监测 C.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D.疾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E.以上均是(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主要有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3.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为_ A.临床病人 B.健康人 C
19、.人群 D.个体 E.病原携带者(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故其对象为人群。4.以下不是流行病学特征的是_ A.群体的特征 B.对比的特征 C.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D.预防为主的特征 E.自然科学的特征(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有如下一些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5.下列属于疾病地区分布特征的是_ A.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
20、B.地区聚集性 C.地方性疾病 D.城乡分布 E.以上都是(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疾病地区分布包括 4 个方面:疾病在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疾病在城乡的分布、疾病的地区聚集性和地方性疾病。6.下列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的是_ A.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诊断水平的提高 C.诊断标准的变化 D.防疫措施的有效实施 E.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发病率的变化取决于发现的新发病例的变化,与患病率的高低无关。7.发病率可以表示为_ A.(观察期内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21、% C.(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 D.(一年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8.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_ A.住院偏倚 B.转诊偏倚 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失访偏倚(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队列研究由于长期的随访,研究对象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退出研究。9.队列研究观察对象分组方法是_ A.按是否发病分组 B.随机分组
22、C.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D.按均衡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队列研究观察对象是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而分组。10.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病因分值为 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暴露人群中发病或死亡 90%归因于暴露因素 B.暴露人群中发病或死亡 10%归因于暴露因素 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 90 倍 D.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 10 倍 E.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率差为 90%(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归因危险度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11.幽门螺杆菌结合部位在胃窦细胞,它可随胃窦细胞进
23、入十二指肠引起炎症、削弱黏膜,使其易于遭受酸的损伤,由此支持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原因,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断标准中的_ A.关联的时间顺序 B.关联的强度 C.关联的可重复性 D.关联的合理性 E.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关联的可重复性是指关联可以在不同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时间重复观察到,除非有明确的理由来解释不同的结果。1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评价研究因素和疾病的联系程度常用的指标是_ A.OR 值 B.BRR 值 C.AR 值 D.AR%值 E.PAR 值(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OR 值反映关联强度的指标
24、。13.流行病学实验的双盲法是指_ A.研究对象和负责分组及照顾病人的医师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B.研究对象和资料收集及分析人员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C.研究对象和试验设计者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D.试验设引者和负责分组及照顾病人的医师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双盲是指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14.就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备的特点是_ A.耗费少 B.可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发病率 D.选择没有疾病的人作对照 E.估计的暴露史可出现偏倚(分数:2.00)
25、A.B. C.D.E.解析:解析 相对危险度是在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1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_ A.在安排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B.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研究因素相一致的方法 C.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D.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E.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与可疑病因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因素相匹配(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匹配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16.在临床试验中,人群分组的方法为_ A.按是否
26、患病分组 B.随机分组 C.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分组 D.抽样 E.以上方法都可以(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临床试验在分配样本时,每个观察单位都有完全均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某一组。17.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_ 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现代流行病学关注的是人群的健康而不是作为个体的疾病临床治疗。18.下列研究最适宜少见病的病因分析的是_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实验性研究
27、E.生态学研究(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特别适合少见病的研究。19.队列研究的样本组成为_ A.病例组与对照组 B.实验组与非实验组 C.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D.无病个体随机分组 E.对照组和非对照组(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队列研究是将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20.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测量指标是_ A.潜伏期 B.传染期 C.相对危险度 D.整个人群的发病率 E.患病率(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相对危险度是反应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21.用某种诊断方法判断为阴性的人中,实际无病
28、的所占的比例称_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阴性预测值 E.总符合率(分数:2.00)A.B. C.D.E.解析:22.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_ A.安全性 B.种后反应率 C.临床表现 D.保护率 E.正确指数(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保护率主要是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23.应用双盲法时进行临床试验可以减少_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入院率偏倚 D.混杂偏倚 E.测量偏倚(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使用双盲法可减少由研究对象或资料收集者的主观判断对研究因素的偏差。24.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研究者对病
29、例组调查和询问的态度认真,而对对照组漫不经心地调查询问以致错误结论,其中可能发生的偏倚是_ A.奈曼偏倚 B.伯克森偏倚 C.暴露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检出症候偏倚(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如果研究者事先了解研究对象的患病情况或某种结局,主观上认为某病与某种因素有关联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或使用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调查方法探索可疑的致病因素,如多次认真详细地询问和调查病例组某种因素的暴露史,而漫不经心地调查和询问对照组的暴露情况,从而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由此引起的偏倚称为暴露怀疑偏倚。25.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 A.所携带病原
30、体的型别、毒力 B.病原携带者的社会活动范围 C.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D.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习惯 E.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健康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较少,时间较短,故认为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大。26.传染源是指_ 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C.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的人和动物 D.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的人和动物 E.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
31、物。27.慢性病三级预防的二级预防中“三早”为_ A.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B.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 C.早发现、早报告、早康复 D.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 E.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分数:2.00)A.B.C.D.E. 解析:28.医学观察和留验的期限依据是_ A.传染期 B.潜伏期 C.带菌期 D.排菌期 E.恢复期(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29.在研究某疫苗的疗效研究中,实验组为接种该疫苗的儿童,对照组为不接种该疫苗的儿童。则此对照属于_ A.安慰剂对照 B.空白对照 C.标准对照 D.相互对照 E.随
32、机同期对照(分数:2.00)A.B. C.D.E.解析:30.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_ A.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 C.宿主 D.特异病原体 E.病原微生物(分数:2.00)A. B.C.D.E.解析:31.实验性研究的设计原则不包括_ A.对照原则 B.随机化原则 C.样本大小原则 D.盲法原则 E.重复原则(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对照、重复、客观、多中心等。样本的大小不是其原则。32.循证医学对未来医学的影响是_ A.促进临床医疗实践的规范化、临床决策科学化,避免资源浪费 B.促进临床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紧跟科学发展水平 C.有利于
33、国际间医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D.有助于患者参与医疗过程,监督医疗,保障自身的权益 E.以上都对(分数:2.00)A.B.C.D.E. 解析:33.下列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的是_ A.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B.少年儿童多见 C.在未经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因素(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少年儿童多见;在未经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因素。34.传染病在人群中最
34、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_ A.经水传播 B.经接触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经土壤传播 E.经空气传播(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播广泛,发病率高。35.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中的筛检,最大的用途为_ A.筛选可疑危险因素 B.探索病因 C.描述疾病三间分布 D.早期发现可疑患者 E.确诊病人(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36.饭店的碗筷,每次用后都进行消毒,这是_ A.疫源地消毒 B.随时消毒 C.化学消毒
35、 D.终末消毒 E.预防性消毒(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预防性消毒是在没有发现明确传染源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实行的消毒。37.确定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有_ A.传染源被移走 B.传染源已经出院 C.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 D.所有易感人群均获得免疫 E.周围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分数:2.00)A.B.C.D.E. 解析:38.下列有关疾病监测的论述错误的是_ A.主动监测的结果要比被动监测准确 B.哨点监测的耗费要比常规报告高 C.监测病例的诊断要比实际病例简便 D.直接指标的获得要比间接指标困难 E.静态
36、人群资料的处理要比动态人群简单(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哨点监测的耗费比其他常规的报告要低。39.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最常用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_ A.匹配 B.标准化 C.随机化原则 D.分层分析 E.限制(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中在设计时利用限制的方法和配比的方法,资料分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或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可适当控制混杂偏倚。40.利用筛检发现高血压,并积极加以控制,这对于预防冠心病来讲属于_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常规报告 E.哨点监测(分数:2.00)A.B. C.D.E.解析:解
37、析 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41.下列有关队列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_ A.属于分析性研究 B.暴露与疾病在时间上必须是前瞻性的 C.一般需要计算人年 D.随访期间还需要继续收集有关暴露的资料 E.观察终点就是观察终止时间(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观察终点就是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42.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_ A.监测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队列研究属于分析性研究。43.接种卡介苗属于_ A
38、.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E.被动自动免疫(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人工自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接种到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44.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_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45.由果到因的研究方法是_ A.现况研究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临床实验 E.社区实验(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由果到因的研究方法。46.病因研究所寻找的是_ A.统计学联系 B.虚假联系 C.间接联系 D.直接联系 E.因果联系(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病因研究是寻找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47.混杂因素是指_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 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都有联系的因素 D.仅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因素 E.仅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混杂因素是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都有联系的因素。48.轮状模式所反映的是疾病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