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卫执业医师-26-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筛检试验的可靠性常用下列哪项指标表示 A灵敏度 B约登指数 CKappa 值 D似然比 E特异度(分数:1.00)A.B.C.D.E.2.卡介苗属于 A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 C类毒素 D免疫血清 E免疫球蛋白(分数:1.00)A.B.C.D.E.3.发生传染病暴发时,考察疫情应计算下列哪个率 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感染率 E引入率(分数:1.00)A.B.C.D.E.4.在 AIDS高发省,发现 HIV感染者最好采取哪种方法 A普查 B分层抽样调查 C整群
2、抽样调查 D系统抽样调查 E对高危人群调查(分数:1.00)A.B.C.D.E.5.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 B标化率、续发率 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 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 E保护率、效果指数(分数:1.00)A.B.C.D.E.6.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 A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B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C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D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E流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分数:1.00)A.B.C.D.E.7.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 E时间
3、、地区和人间分布(分数:1.00)A.B.C.D.E.8.串联试验可以提高 A灵敏度 B特异度 C真实性 D可靠性 E收益(分数:1.00)A.B.C.D.E.9.关于卫生毒理学的概念,不正确的是 A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B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C研究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 D研究各种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 E环境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和工业毒理学与卫生毒理学关系最密切(分数:1.00)A.B.C.D.E.10.不属于信息偏倚的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暴露怀疑偏倚 C测量偏倚 D无应答偏倚 E报告偏倚(分数:1.00)A.B.C.D.E.11.评价治疗
4、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 C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 D有效率、引入率、标化率 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率(分数:1.00)A.B.C.D.E.12.病因判定标准中应该放弃的是 A关联的时间顺序 B关联的强度 C关联的特异性 D关联的合理性 E关联的可重复性(分数:1.00)A.B.C.D.E.13.下列有关现代流行病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是疾病 B流行病学研究的角度是个人或人群 C流行病学从疾病或健康事件的分布出发 D流行病学用观察的研究方法揭示健康事件的人群特征 E流行病学是一门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科学(分数:1.00)A.B
5、.C.D.E.14.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 A疾病、伤害、健康 B病人、非病人、一般人群 C传染病、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D死亡、患病、健康 E疾病、健康、突发事件(分数:1.00)A.B.C.D.E.15.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A有效率 B治愈率 C生存率 D保护率 E好转率(分数:1.00)A.B.C.D.E.16.开展一级预防时常采取的双向策略是指 A将降低整个人群暴露于危险因素的平均水平的普遍预防和消除高危个体的特殊暴露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 B既要保护儿童免受疾病侵袭,又要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C既要进行儿童的基础免疫,又要定期对儿童进行加强免疫 D对疾病的预防既要注意生
6、物因素,又要注意心理因素 E对疾病的预防既要注意生物因素,又要注意环境因素(分数:1.00)A.B.C.D.E.17.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为了 A肯定病因 B代替病因 C否定病因 D验证病因 E探索病因的关联强度(分数:1.00)A.B.C.D.E.18.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减少回忆偏倚,并具代表性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不存在入院率偏倚(分数:1.00)A.B.C.D.E.19.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 A麻疹 B鼠疫 C霍乱 D天花 E血吸虫(分数:1.00)A.B.C.D.E.20.下面哪个不是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病例对照研
7、究 B现况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社区试验 E队列研究(分数:1.00)A.B.C.D.E.21.下列哪种为第一级预防 A遗传咨询 B产前检查 C普查 D筛检 E康复治疗(分数:1.00)A.B.C.D.E.22.疾病轮状模型的“轮轴”是 A生物环境 B机体 C社会环境 D特异病原体 E遗传因子(分数:1.00)A.B.C.D.E.23.评价筛检收益的主要指标是 A灵敏度 B特异度 C正确指数 D预测值 E阳性预测值(分数:1.00)A.B.C.D.E.24.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为 A水平传播 B家庭传播 C血源性传播 D垂直传播 E间接传播(分数:1.00)A.B.C.D.E.25.对一种
8、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E研究设计者和资料分析者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分数:1.00)A.B.C.D.E.26.筛检适用于 A患病率低的疾病 B检测方法简便易行的疾病 C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D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的疾病 E任何疾病(分数:1.00)A.B.C.D.E.27.队列研究最重要的偏倚是 A住院偏倚 B转诊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分数:1.00)A.B
9、.C.D.E.28.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不取决于 A携带者的职业和卫生习惯 B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社会活动范围 C是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还是健康携带者 D携带的疾病种类 E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分数:1.00)A.B.C.D.E.2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 A设计与实施比较复杂 B采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混杂因素 C盲法实施比较困难 D研究人群的依从性较差 E容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分数:1.00)A.B.C.D.E.30.目前认为 1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A病毒感染、妊娠、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 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其他环境
10、因素 C遗传因素、肥胖或超重、糖耐量低减、胰岛素抵抗 D遗传因素、高血压、社会等级高、体力活动少 E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肥胖或超重、高能饮食(分数:1.00)A.B.C.D.E.31.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A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 B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C在未经免疫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体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时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数:1.00)A.B.C.D.E.32.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A可以直接计算发病率 B多用于罕见病 C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率 D每次调查能
11、研究几种疾病 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分数:1.00)A.B.C.D.E.33.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的含义是 A要求对癌症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和康复指导 B应用遗传易感基因寻找生物标志物,计算个体危险度 C用常用的方法进行筛检,发现和防治高危人群,根治癌前病变 D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E根据目前对恶性肿瘤病因学和自然史的认识,结合机体的调节功能和代偿状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机(分数:1.00)A.B.C.D.E.34.关于疾病监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的过程 B疾病监测观察疾病动态变化 C疾病监测不仅涉及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还收
12、集其他相关资料 D疾病监测可用于评价干预效果 E疾病监测资料只要求上报,但反馈不属于疾病监测范畴(分数:1.00)A.B.C.D.E.3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 B均是前瞻性研究 C均是回顾性研究 D均是实验性研究 E均是描述性研究(分数:1.00)A.B.C.D.E.36.国境检疫对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按 A该病的平均潜伏期 B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C该病的最短潜伏期 D最后离开疫源地之日算起再观察一个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E最后离开疫源地之日算起再观察一个该病的平均潜伏期(分数:1.00)A.B.C.D.E.37.在研究胃癌与饮食习惯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不可用作
13、对照的人群是 A病例的邻居 B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C社区中的健康人 D同一医院的其他病例 E胃癌患者的亲属、同事、朋友(分数:1.00)A.B.C.D.E.38.预防甲型肝炎的根本措施是 A发现患者进行报告 B隔离治疗患者 C接种甲肝疫苗 D粪便无害化处理 E餐具消毒(分数:1.00)A.B.C.D.E.39.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BRR95%CI 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CRR95%CI 的下限
14、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DRR95%CI 包括 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 ERR95%CI 包括 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分数:1.00)A.B.C.D.E.40.评价怀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适用的研究方法是 A临床试验 B历史性队列研究 C前瞻性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横断面研究(分数:1.00)A.B.C.D.E.4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的学科 C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方法学 D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
15、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分数:1.00)A.B.C.D.E.42.LD50的概念是 A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杀虫剂杀死一半有害昆虫的剂量 D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 50%死亡的剂量 E实验动物致死剂量的一半(分数:1.00)A.B.C.D.E.43.我国输血后发生的医院感染主要有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甲型病毒性肝炎 C疟疾 D菌痢 E流感(分数:1.00)A.B.C.D.E.44.有关化学物质是否产生毒效应,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 A物质的化学性质 B接触的途径 C接触的剂量 D接触的
16、方式 E物质的物理性质(分数:1.00)A.B.C.D.E.45.系统综述的内在真实性评价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科研设计是否真实 B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是否适当 C研究结果的观测方法和指标是否正确 D研究对象依从性是否良好 E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分数:1.00)A.B.C.D.E.46.对某病的情况了解不多时,一般首先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往往是 A分析性研究 B实验性研究 C理论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探索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数:1.00)A.B.C.D.E.47.关于艾滋病,错误的说法是 A艾滋病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艾滋病病毒不耐高温和干燥 C艾滋病病毒对消毒剂敏感 D艾滋病的潜伏
17、期长 E艾滋病只通过性接触传播(分数:1.00)A.B.C.D.E.48.关于半数致死量的概念,错误的是 A指使一群个体 50%死亡所需的剂量 B是急性毒性的重要参数 C半数致死量小表示急性毒性小 D是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经统计学计算得到的 E是急性毒性分级的重要依据(分数:1.00)A.B.C.D.E.49.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项不正确 A早期发现病例 B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 C了解疾病的分布 D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E验证病因假设(分数:1.00)A.B.C.D.E.50.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称为 A显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病
18、原携带状态 E一过性感染(分数:1.00)A.B.C.D.E.公卫执业医师-26-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筛检试验的可靠性常用下列哪项指标表示 A灵敏度 B约登指数 CKappa 值 D似然比 E特异度(分数:1.00)A.B.C. D.E.解析:2.卡介苗属于 A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 C类毒素 D免疫血清 E免疫球蛋白(分数:1.00)A.B. C.D.E.解析:3.发生传染病暴发时,考察疫情应计算下列哪个率 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感染率 E引入率(分数:1.00)A.B. C.D.E.解析:4.在
19、 AIDS高发省,发现 HIV感染者最好采取哪种方法 A普查 B分层抽样调查 C整群抽样调查 D系统抽样调查 E对高危人群调查(分数:1.00)A.B.C.D.E. 解析:5.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 B标化率、续发率 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 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 E保护率、效果指数(分数:1.00)A. B.C.D.E.解析:6.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 A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B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C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D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E流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分数:1.00)A.B. C.D.E.解析:7.疾病的
20、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 E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分数:1.00)A.B.C.D.E. 解析:8.串联试验可以提高 A灵敏度 B特异度 C真实性 D可靠性 E收益(分数:1.00)A.B. C.D.E.解析:9.关于卫生毒理学的概念,不正确的是 A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B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C研究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 D研究各种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 E环境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和工业毒理学与卫生毒理学关系最密切(分数:1.00)A.B.C.D. E.解析:10.不属于信
21、息偏倚的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暴露怀疑偏倚 C测量偏倚 D无应答偏倚 E报告偏倚(分数:1.00)A.B.C.D. E.解析:11.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 C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 D有效率、引入率、标化率 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率(分数:1.00)A. B.C.D.E.解析:12.病因判定标准中应该放弃的是 A关联的时间顺序 B关联的强度 C关联的特异性 D关联的合理性 E关联的可重复性(分数:1.00)A.B.C. D.E.解析:13.下列有关现代流行病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是疾病 B流行病学研究的角度是个人或人群
22、C流行病学从疾病或健康事件的分布出发 D流行病学用观察的研究方法揭示健康事件的人群特征 E流行病学是一门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科学(分数:1.00)A.B.C. D.E.解析:14.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 A疾病、伤害、健康 B病人、非病人、一般人群 C传染病、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D死亡、患病、健康 E疾病、健康、突发事件(分数:1.00)A. B.C.D.E.解析:15.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A有效率 B治愈率 C生存率 D保护率 E好转率(分数:1.00)A.B.C.D. E.解析:16.开展一级预防时常采取的双向策略是指 A将降低整个人群暴露于危险因素的平均水平的
23、普遍预防和消除高危个体的特殊暴露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 B既要保护儿童免受疾病侵袭,又要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C既要进行儿童的基础免疫,又要定期对儿童进行加强免疫 D对疾病的预防既要注意生物因素,又要注意心理因素 E对疾病的预防既要注意生物因素,又要注意环境因素(分数:1.00)A. B.C.D.E.解析:17.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为了 A肯定病因 B代替病因 C否定病因 D验证病因 E探索病因的关联强度(分数:1.00)A.B.C.D. E.解析:18.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减少回忆偏倚,并具代表性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不存在入院率偏倚(分数:1
24、.00)A.B. C.D.E.解析:19.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 A麻疹 B鼠疫 C霍乱 D天花 E血吸虫(分数:1.00)A.B.C.D. E.解析:20.下面哪个不是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况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社区试验 E队列研究(分数:1.00)A.B.C.D. E.解析:21.下列哪种为第一级预防 A遗传咨询 B产前检查 C普查 D筛检 E康复治疗(分数:1.00)A. B.C.D.E.解析:22.疾病轮状模型的“轮轴”是 A生物环境 B机体 C社会环境 D特异病原体 E遗传因子(分数:1.00)A.B. C.D.E.解析:23.评价筛检收益的主要指标是
25、A灵敏度 B特异度 C正确指数 D预测值 E阳性预测值(分数:1.00)A.B.C.D.E. 解析:24.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为 A水平传播 B家庭传播 C血源性传播 D垂直传播 E间接传播(分数:1.00)A.B.C.D. E.解析:25.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E研究设计者和资料分析者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分数:1.00)A. B.C.D.E.解析:26.筛检适用
26、于 A患病率低的疾病 B检测方法简便易行的疾病 C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D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的疾病 E任何疾病(分数:1.00)A.B.C.D. E.解析:27.队列研究最重要的偏倚是 A住院偏倚 B转诊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分数:1.00)A.B.C.D. E.解析:28.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不取决于 A携带者的职业和卫生习惯 B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社会活动范围 C是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还是健康携带者 D携带的疾病种类 E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分数:1.00)A.B.C.D. E.解析:2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 A设计与实施
27、比较复杂 B采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混杂因素 C盲法实施比较困难 D研究人群的依从性较差 E容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分数:1.00)A.B. C.D.E.解析:30.目前认为 1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A病毒感染、妊娠、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 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其他环境因素 C遗传因素、肥胖或超重、糖耐量低减、胰岛素抵抗 D遗传因素、高血压、社会等级高、体力活动少 E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肥胖或超重、高能饮食(分数:1.00)A.B. C.D.E.解析:31.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A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 B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C在未经免疫的
28、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体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时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数:1.00)A.B.C.D. E.解析:32.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A可以直接计算发病率 B多用于罕见病 C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率 D每次调查能研究几种疾病 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分数:1.00)A.B. C.D.E.解析:33.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的含义是 A要求对癌症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和康复指导 B应用遗传易感基因寻找生物标志物,计算个体危险度 C用常用的方法进行筛检,发现和防治高危人群,根治癌前病变 D
29、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E根据目前对恶性肿瘤病因学和自然史的认识,结合机体的调节功能和代偿状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机(分数:1.00)A.B.C.D.E. 解析:34.关于疾病监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的过程 B疾病监测观察疾病动态变化 C疾病监测不仅涉及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还收集其他相关资料 D疾病监测可用于评价干预效果 E疾病监测资料只要求上报,但反馈不属于疾病监测范畴(分数:1.00)A.B.C.D.E. 解析:3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 B均是前瞻性研究 C均是回顾性研究 D均是实验性研究 E均是描述性研究(分数:1.00)A.B. C.D.E.解析:36.国境检疫对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按 A该病的平均潜伏期 B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C该病的最短潜伏期 D最后离开疫源地之日算起再观察一个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E最后离开疫源地之日算起再观察一个该病的平均潜伏期(分数:1.00)A.B.C.D. E.解析:37.在研究胃癌与饮食习惯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不可用作对照的人群是 A病例的邻居 B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C社区中的健康人 D同一医院的其他病例 E胃癌患者的亲属、同事、朋友(分数:1.00)A.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