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卫执业医师-13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下列哪种药物不能以口服给药方式治疗心律失常A奎尼丁B普鲁卡因酰胺C苯妥英钠D利多卡因E异丙吡胺(分数:1.00)A.B.C.D.E.2.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中,不属于 M 样症状的是A腹痛、腹泻B流涎C瞳孔缩小D尿失禁E肌肉颤动(分数:1.00)A.B.C.D.E.3.在卫生毒理学实验中,研究毒物急性毒性最有实用意义的指标是A死亡率B半数致死剂量C病理学变化D生物化学变化E剂量-效应关系(分数:1.00)A.B.C.D.E.4.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时,首先应考虑保护A健康
2、人群B职业人群C高危险人群D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E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分数:1.00)A.B.C.D.E.5.HIV 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ACD4 +T 细胞BCD8 +T 细胞C红细胞DB 细胞E浆细胞(分数:1.00)A.B.C.D.E.6.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的因素应该是A未知的暴露因子B可疑的暴露因子C未知的混淆因子D可疑的混淆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分数:1.00)A.B.C.D.E.7.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B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C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D现患率和患病
3、率不是同一个指标E发病率和现患率是同一个指标(分数:1.00)A.B.C.D.E.8.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A屈肌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腱反射D肌紧张反射E翻正反射(分数:1.00)A.B.C.D.E.9.产生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离子跨膜移动属于A单纯扩散B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C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D入胞E出胞(分数:1.00)A.B.C.D.E.10.土壤中何种物质的吸附作用最强A土壤中的石粒B土壤中的粉粒C土壤中的砂粒D土壤中的动物有机残体E土壤中的腐殖质(分数:1.00)A.B.C.D.E.11.早期矽肺患者,肺功能改变程度与 X 线胸片表现严重程度A一定一致B不一定一致C前者重于后者D后
4、者重于前者E两者毫无关系(分数:1.00)A.B.C.D.E.12.下列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是A将人群按暴露情况分为两组,追踪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及关联大小B利用已有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C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的人群,对照组不给予或仅给予安慰剂,随访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D根据疾病有无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然后追溯该人群过去的暴露史,以确定暴露和疾病的关系及关联强度大小E研究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分数:1.00)A.B.C.D.E.13.对绝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有A可计算发病率B耗资较少C可估计相对危险度D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E选择没有疾病的人口做对照(分数:1.00)A.B.C.D.E.14.在现况调查中,偏倚的防止方法主要是A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校准仪器,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B坚持多个医院选择病例,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C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不依从,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D坚持随机化抽样,尽量用新发病例,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E坚
6、持随机化分组,减少不依从,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分数:1.00)A.B.C.D.E.15.肝和脂肪组织主要通过( )合成三酰甘油(甘油三酯)A脂肪酵解途径B二酰甘油(甘油二酯)途径C磷酸化途径D三羧酸循环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16.禁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的药物是A多巴胺B酚妥拉明C东莨菪碱D普萘洛尔E哌唑嗪(分数:1.00)A.B.C.D.E.17.直接法计算 6 年生存率公式中的分母是A所有观察对象数B所有活满 6 年的对象数C所有 6 年内死亡的对象数D6 年内死于本病的对象数E6 年内死于本病及活满 6 年的对象数(分数:1.00)A.B.C.
7、D.E.18.在发展中国家水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仍是A放射性污染B化学性污染C生物性污染D热污染E原生污染(分数:1.00)A.B.C.D.E.19.用苦井水煮饭,如存放过久容易引起A亚硝酸盐中毒B氟中毒C碘中毒D砷中毒E锌中毒(分数:1.00)A.B.C.D.E.20.克匿格征属于A牵张反射B浅反射C病理反射D脑膜刺激征E自主神经反射(分数:1.00)A.B.C.D.E.21.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A入院率偏倚B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C检出征候偏倚D测量偏倚E无应答偏倚(分数:1.00)A.B.C.D.E.22.评价孕初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A临床试验B回顾性队列
8、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横断面研究(分数:1.00)A.B.C.D.E.23.下列为参与体内肝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例外的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E裂解反应(分数:1.00)A.B.C.D.E.24.一次污染物是指A直接从污染源排人环境的污染物B从传染源排人环境后理化特性发生了变化的污染物C从污染源排人环境后其毒性增大的污染物D多个污染源同时排出的同一类污染物E多种环境介质中都存在的同一类污染物(分数:1.00)A.B.C.D.E.25.以下哪个指标不受年龄构成的影响A粗死亡率B某病死亡率C平均死亡年龄D总和生育率E总生育率(分数:1.00)A.B.C.D.E.二、
9、A2 型题(总题数:25,分数:25.00)26.某男性锅炉操作工,在一个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连续工作 34 小时后,突感头痛和头晕。查体: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并伴有呼吸加快等表现。疑为何种毒物中毒A一氧化碳B氰化物C二硫化碳D氮氧化物E硫化氢(分数:1.00)A.B.C.D.E.27.某成人每日摄入总能量达到需要,碳水化合物占其总能量的 30%,脂肪占 40%,蛋白质占 30%,为达到平衡膳食要求,应提高摄入的食物类别是A谷类B肉类C蛋类D蔬菜E水果(分数:1.00)A.B.C.D.E.28.在水厂取水口上游 900 米和 1400 米及下游 180 米处各有一个生活污水排放口。根据
10、水源卫生防护带要求A上游 900 米和 1400 米处排污口都不符合要求B上游 900 米处排污口不符合要求C下游 180 米处排污口不符合要求D三个排污口均不符合要求E三个排污口都不符合要求(分数:1.00)A.B.C.D.E.29.使用环磷酰胺对小鼠染毒,经处死动物、收集骨髓细胞、低渗、固定、Giemsa 染色等步骤,光镜下可观察到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为A着丝点环B相互易位C倒位D插入E重复(分数:1.00)A.B.C.D.E.30.40 岁女性,化验甲肝抗体(-),H- sag(-),抗-HBc lgG(+),抗-HBc lgM(-),抗 HBs(+),说明她是AHBsAg 携带B甲型肝炎C
11、慢性乙肝D既往感染E急性乙肝(分数:1.00)A.B.C.D.E.31.用甲乙两种培养基对某细菌进行培养得结果如下表,检验两种方法的培养结果有无差别,可选用的最适当方法是(分数:1.00)A.B.C.D.E.32.患儿 10 月,人工喂养未加副食,平素很少到户外活动,因发热、咳嗽、气促 2 天以支气管肺炎收住院,突起惊厥,其急诊处理步骤应是A补钙止惊维生素B止惊补钙维生素C维生素 D止惊补钙D补钙维生素 D止惊E维生素 D补钙止惊(分数:1.00)A.B.C.D.E.33.根据食品强化的定义,进行食品强化的目的不包括A使某种食品达到特定目的的营养需要B弥补某些食品天然营养素的缺陷C为改变食物的
12、感官性状D为满足特殊人群预防需要E补充食品加工损失的营养素(分数:1.00)A.B.C.D.E.34.下列哪种微生物不能使入或动物致病AL 型细菌B螺旋体C噬菌体D衣原体E支原体(分数:1.00)A.B.C.D.E.35.某研究者收集了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某病的随访资料,现欲比较两法生存率曲线是否有差别,可选择A线性回归B 2检验Cu 检验Dt 检验Elog-rank 检验(分数:1.00)A.B.C.D.E.36.水中某些污染物可通过水体中 _的生物放大作用,使生物体内含量大大高于水体中的浓度A水生生物B食物链C生物转化D生物迁移E氧化还原反应(分数:1.00)A.B.C.D.E.37.预防艾滋
13、病的主要措施应除外A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B建立 HIV 感染的检测系统,掌握流行动态C加强国境检疫,严防 HIV 传入D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 HIV 检测,确保血制品的安全性E严格注意空气质量,加强室内空气消毒(分数:1.00)A.B.C.D.E.38.在接触煤尘的工人中所发生的尘肺,可按其接尘中游离 SiO2含量的多少而有不同名称,其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单纯性煤尘肺(含游离 SiO25%)B煤肺(含游离 SiO210%)C煤矽肺(含游离 SiO210%)D煤工尘肺(同时接触煤尘及游离 SiO 2混合尘的统称)E矽肺(专门从事煤矿系统建井工人,主要接触含游离 SiO2极高者)(分数:1
14、.00)A.B.C.D.E.39.某女性,从事高温作业 4 小时后,感觉剧烈头痛,并迅速进人浅昏迷状态,体温 39.5。考虑最可能的中暑类型是A机体蓄热B热射病C热痉挛D热衰竭E中度中暑(分数:1.00)A.B.C.D.E.40.研究者测定了 10 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mmol/L)和胰岛素水平(mU/L)的数据,若研究血糖水平 y 对胰岛素水平 x 的数量依存关系,可进行A直线回归分析B等级相关分析C直线相关分析D秩和检验E方差分析(分数:1.00)A.B.C.D.E.41.下列哪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生无关A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C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 C3a、
15、C5aD大量 IC 形成E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分数:1.00)A.B.C.D.E.42.临床上常见的自身隐蔽抗原不包括A精子B卵子C眼晶状体蛋白D眼葡萄膜色素蛋白E甲状腺球蛋白(分数:1.00)A.B.C.D.E.43.男性,54 岁,经社区健康普查确诊高血压病 2 年,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偶尔吸烟,曾服用降压药 1年,血压恢复正常后自行停药。因近日血压升高、头晕而就诊。导致其血压波动的最可能的因素是A紧张刺激B吸烟C高钠盐饮食D从医行为不良E缺少锻炼(分数:1.00)A.B.C.D.E.44.临床实验中某些研究对象因迷信有名望的医生和医疗单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于预措施产生正面
16、效应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A信息偏倚B安慰剂效应C奈曼偏倚D霍桑效应E交叉效应(分数:1.00)A.B.C.D.E.45.女,36 岁,肥胖,面如满月、红润,四肢相对瘦小,腹部及大腿内侧可见宽大的紫色条纹。此病人一般不会出现以下哪种病史A月经少B易感染C口干、多尿D精神神经障碍E肾绞痛、血尿(分数:1.00)A.B.C.D.E.46.某城市准备在 2 周的时间内对全市 50 岁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高血压普查,町计算当地 50 岁以上常住人口高血压的A罹患率B发病率C续发率D病死率E患病率(分数:1.00)A.B.C.D.E.47.根据某医院近年来肝癌住院病人 400 例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者占 80
17、%,无乙肝病毒感染者仅为 20%,说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要大于无乙肝病毒感染者。这一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C不正确,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DPied 确,因为只是病例组的资料,而无对照组的情况E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癌发生率为不感染者的 4 倍(分数:1.00)A.B.C.D.E.48.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日本水俣湾附近出现一些表现为步态不稳、语言不清、肢端麻木和躁狂不安等类似脑炎的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这种疾病是由哪种物质污染造成的A无机砷 B甲基汞C苯酚 D苯并芘E氢氰酸(分数:1.00)A.B.C.D.E.49.男性,35 岁,HasAg(
18、-),抗 HBs(-),抗 HBclgM(+),抗 HBcIgG(-),说明他是A急性乙肝B中和抗体C既往感染过乙肝D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者是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E急性乙肝窗口期(分数:1.00)A.B.C.D.E.50.C1INH 缺乏易导致A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BDiGeoge 综合征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慢性肉芽肿病E自身免疫病(分数:1.00)A.B.C.D.E.公卫执业医师-13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下列哪种药物不能以口服给药方式治疗心律失常A奎尼丁B普鲁卡因酰胺C苯妥英钠D利多卡因E异丙吡胺(分数:
19、1.00)A.B.C.D. E.解析:2.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中,不属于 M 样症状的是A腹痛、腹泻B流涎C瞳孔缩小D尿失禁E肌肉颤动(分数:1.00)A.B.C.D.E. 解析:3.在卫生毒理学实验中,研究毒物急性毒性最有实用意义的指标是A死亡率B半数致死剂量C病理学变化D生物化学变化E剂量-效应关系(分数:1.00)A.B. C.D.E.解析:4.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时,首先应考虑保护A健康人群B职业人群C高危险人群D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E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分数:1.00)A.B.C. D.E.解析:5.HIV 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ACD4 +T 细胞BCD8 +T 细胞C红细胞DB 细
20、胞E浆细胞(分数:1.00)A. B.C.D.E.解析:6.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的因素应该是A未知的暴露因子B可疑的暴露因子C未知的混淆因子D可疑的混淆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分数:1.00)A.B.C.D.E. 解析:7.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B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C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D现患率和患病率不是同一个指标E发病率和现患率是同一个指标(分数:1.00)A.B.C. D.E.解析:8.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A屈肌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腱反射D肌紧张反射E翻正反射(分
21、数:1.00)A.B.C.D. E.解析: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受牵拉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它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9.产生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离子跨膜移动属于A单纯扩散B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C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D入胞E出胞(分数:1.00)A.B.C. D.E.解析:10.土壤中何种物质的吸附作用最强A土壤中的石粒B土壤中的粉粒C土壤中的砂粒D土壤中的动物有机残体E土壤中的腐殖质(分数:1.00)A.B.C.D.E. 解析:11.早期矽肺患者,肺功能改变程度与 X 线胸片表现严重程度A一定一致B不一定一致C前者重于后者D后者重于前者E两者毫无关系(分数
22、:1.00)A.B. C.D.E.解析:12.下列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是A将人群按暴露情况分为两组,追踪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及关联大小B利用已有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C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的人群,对照组不给予或仅给予安慰剂,随访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D根据疾病有无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然后追溯该人群过去的暴露史,以确定暴露和疾病的关系及关联强度大小E研究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制
23、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分数:1.00)A.B.C. D.E.解析:13.对绝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有A可计算发病率B耗资较少C可估计相对危险度D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E选择没有疾病的人口做对照(分数:1.00)A. B.C.D.E.解析:14.在现况调查中,偏倚的防止方法主要是A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校准仪器,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B坚持多个医院选择病例,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C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不依从,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D坚持随机化抽样,尽量用新发病例,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E坚持随机
24、化分组,减少不依从,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分数:1.00)A. B.C.D.E.解析:在现况调查中,偏倚的防止方法主要是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校准仪器,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15.肝和脂肪组织主要通过( )合成三酰甘油(甘油三酯)A脂肪酵解途径B二酰甘油(甘油二酯)途径C磷酸化途径D三羧酸循环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16.禁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的药物是A多巴胺B酚妥拉明C东莨菪碱D普萘洛尔E哌唑嗪(分数:1.00)A.B.C.D. E.解析:17.直接法计算 6 年生存率公式中的分母是A所有观察对象数B所有活满 6 年的对象数
25、C所有 6 年内死亡的对象数D6 年内死于本病的对象数E6 年内死于本病及活满 6 年的对象数(分数:1.00)A.B.C.D.E. 解析:18.在发展中国家水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仍是A放射性污染B化学性污染C生物性污染D热污染E原生污染(分数:1.00)A.B.C. D.E.解析:19.用苦井水煮饭,如存放过久容易引起A亚硝酸盐中毒B氟中毒C碘中毒D砷中毒E锌中毒(分数:1.00)A. B.C.D.E.解析:20.克匿格征属于A牵张反射B浅反射C病理反射D脑膜刺激征E自主神经反射(分数:1.00)A.B.C.D. E.解析:21.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A入院率偏倚B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C检出
26、征候偏倚D测量偏倚E无应答偏倚(分数:1.00)A.B.C.D. E.解析:测量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而应归于信息偏倚。22.评价孕初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A临床试验B回顾性队列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横断面研究(分数:1.00)A.B.C.D. E.解析:要研究孕初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宜选用分析性研究方法,而不宜选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属描述性研究方法之一)。因为描述性研究未事先设立专门的对照组,无法说明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更不宜选用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属实验性研究方法之一),因为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在分析性研究中最适合的方法是病例
27、对照研究,而不是队列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前者特别适宜对罕见病的研究。23.下列为参与体内肝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例外的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E裂解反应(分数:1.00)A.B.C.D.E. 解析:24.一次污染物是指A直接从污染源排人环境的污染物B从传染源排人环境后理化特性发生了变化的污染物C从污染源排人环境后其毒性增大的污染物D多个污染源同时排出的同一类污染物E多种环境介质中都存在的同一类污染物(分数:1.00)A. B.C.D.E.解析:25.以下哪个指标不受年龄构成的影响A粗死亡率B某病死亡率C平均死亡年龄D总和生育率E总生育率(分数:1.00)A.B.C.D. E.解
28、析:总和生育率由各年龄生育率相加而成。与年龄构成无关。二、A2 型题(总题数:25,分数:25.00)26.某男性锅炉操作工,在一个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连续工作 34 小时后,突感头痛和头晕。查体: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并伴有呼吸加快等表现。疑为何种毒物中毒A一氧化碳B氰化物C二硫化碳D氮氧化物E硫化氢(分数:1.00)A. B.C.D.E.解析:27.某成人每日摄入总能量达到需要,碳水化合物占其总能量的 30%,脂肪占 40%,蛋白质占 30%,为达到平衡膳食要求,应提高摄入的食物类别是A谷类B肉类C蛋类D蔬菜E水果(分数:1.00)A. B.C.D.E.解析:28.在水厂取水口上游
29、900 米和 1400 米及下游 180 米处各有一个生活污水排放口。根据水源卫生防护带要求A上游 900 米和 1400 米处排污口都不符合要求B上游 900 米处排污口不符合要求C下游 180 米处排污口不符合要求D三个排污口均不符合要求E三个排污口都不符合要求(分数:1.00)A.B. C.D.E.解析:29.使用环磷酰胺对小鼠染毒,经处死动物、收集骨髓细胞、低渗、固定、Giemsa 染色等步骤,光镜下可观察到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为A着丝点环B相互易位C倒位D插入E重复(分数:1.00)A. B.C.D.E.解析:30.40 岁女性,化验甲肝抗体(-),H- sag(-),抗-HBc lgG
30、(+),抗-HBc lgM(-),抗 HBs(+),说明她是AHBsAg 携带B甲型肝炎C慢性乙肝D既往感染E急性乙肝(分数:1.00)A.B.C.D. E.解析:31.用甲乙两种培养基对某细菌进行培养得结果如下表,检验两种方法的培养结果有无差别,可选用的最适当方法是(分数:1.00)A.B.C. D.E.解析:32.患儿 10 月,人工喂养未加副食,平素很少到户外活动,因发热、咳嗽、气促 2 天以支气管肺炎收住院,突起惊厥,其急诊处理步骤应是A补钙止惊维生素B止惊补钙维生素C维生素 D止惊补钙D补钙维生素 D止惊E维生素 D补钙止惊(分数:1.00)A.B. C.D.E.解析:33.根据食品
31、强化的定义,进行食品强化的目的不包括A使某种食品达到特定目的的营养需要B弥补某些食品天然营养素的缺陷C为改变食物的感官性状D为满足特殊人群预防需要E补充食品加工损失的营养素(分数:1.00)A.B.C. D.E.解析:34.下列哪种微生物不能使入或动物致病AL 型细菌B螺旋体C噬菌体D衣原体E支原体(分数:1.00)A.B.C. D.E.解析:35.某研究者收集了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某病的随访资料,现欲比较两法生存率曲线是否有差别,可选择A线性回归B 2检验Cu 检验Dt 检验Elog-rank 检验(分数:1.00)A.B.C.D.E. 解析:36.水中某些污染物可通过水体中 _的生物放大作用,
32、使生物体内含量大大高于水体中的浓度A水生生物B食物链C生物转化D生物迁移E氧化还原反应(分数:1.00)A.B. C.D.E.解析:生物放大作用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污染物首先在低营养位生物体内蓄积,然后以食物的形式进入高一级营养性生物的体内:再次蓄积,营养位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越大。这就是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37.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应除外A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B建立 HIV 感染的检测系统,掌握流行动态C加强国境检疫,严防 HIV 传入D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 HIV 检测,确保血制品的安全性E严格注意空气质量,加强室内空气消毒(分数:1.00)A.B.C.D.E. 解
33、析:38.在接触煤尘的工人中所发生的尘肺,可按其接尘中游离 SiO2含量的多少而有不同名称,其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单纯性煤尘肺(含游离 SiO25%)B煤肺(含游离 SiO210%)C煤矽肺(含游离 SiO210%)D煤工尘肺(同时接触煤尘及游离 SiO 2混合尘的统称)E矽肺(专门从事煤矿系统建井工人,主要接触含游离 SiO2极高者)(分数:1.00)A. B.C.D.E.解析:煤尘中 SiO2含量 5%以下引起的尘肺通称单纯性煤尘肺。39.某女性,从事高温作业 4 小时后,感觉剧烈头痛,并迅速进人浅昏迷状态,体温 39.5。考虑最可能的中暑类型是A机体蓄热B热射病C热痉挛D热衰竭E中度中暑(
34、分数:1.00)A.B.C.D. E.解析:40.研究者测定了 10 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mmol/L)和胰岛素水平(mU/L)的数据,若研究血糖水平 y 对胰岛素水平 x 的数量依存关系,可进行A直线回归分析B等级相关分析C直线相关分析D秩和检验E方差分析(分数:1.00)A. B.C.D.E.解析:41.下列哪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生无关A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C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 C3a、C5aD大量 IC 形成E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分数:1.00)A.B.C.D.E. 解析:42.临床上常见的自身隐蔽抗原不包括A精子B卵子C眼晶状体蛋白D眼葡萄膜色素蛋白
35、E甲状腺球蛋白(分数:1.00)A.B. C.D.E.解析:43.男性,54 岁,经社区健康普查确诊高血压病 2 年,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偶尔吸烟,曾服用降压药 1年,血压恢复正常后自行停药。因近日血压升高、头晕而就诊。导致其血压波动的最可能的因素是A紧张刺激B吸烟C高钠盐饮食D从医行为不良E缺少锻炼(分数:1.00)A.B.C.D. E.解析:44.临床实验中某些研究对象因迷信有名望的医生和医疗单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于预措施产生正面效应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A信息偏倚B安慰剂效应C奈曼偏倚D霍桑效应E交叉效应(分数:1.00)A.B.C.D. E.解析:45.女,36 岁,肥胖,
36、面如满月、红润,四肢相对瘦小,腹部及大腿内侧可见宽大的紫色条纹。此病人一般不会出现以下哪种病史A月经少B易感染C口干、多尿D精神神经障碍E肾绞痛、血尿(分数:1.00)A.B.C.D.E. 解析:46.某城市准备在 2 周的时间内对全市 50 岁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高血压普查,町计算当地 50 岁以上常住人口高血压的A罹患率B发病率C续发率D病死率E患病率(分数:1.00)A.B.C.D.E. 解析:47.根据某医院近年来肝癌住院病人 400 例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者占 80%,无乙肝病毒感染者仅为 20%,说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要大于无乙肝病毒感染者。这一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
37、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C不正确,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DPied 确,因为只是病例组的资料,而无对照组的情况E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癌发生率为不感染者的 4 倍(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该研究只提供了肝癌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比例,20%也是肝癌病例组非暴露的比例;没有给出对照组暴露与非暴露的资料;而对照是病例对照研究甚至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没有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结论是不正确的,所以选 D。48.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日本水俣湾附近出现一些表现为步态不稳、语言不清、肢端麻木和躁狂不安等类似脑炎的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这种疾病是由哪种物质污染造成的A无机砷 B甲基汞C苯酚 D苯并芘E氢氰酸(分数:1.00)A.B. C.D.E.解析:49.男性,35 岁,HasAg(-),抗 HBs(-),抗 HBclgM(+),抗 HBcIgG(-),说明他是A急性乙肝B中和抗体C既往感染过乙肝D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者是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E急性乙肝窗口期(分数:1.00)A.B.C.D.E. 解析:50.C1INH 缺乏易导致A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BDiGeoge 综合征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慢性肉芽肿病E自身免疫病(分数:1.00)A. B.C.D.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