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卫执业医师-13-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血浆蛋白质的 pI 大多为 pH 56,它们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兼性离子 B非极性分子 C带正电荷 D带负电荷 E疏水分子(分数:1.00)A.B.C.D.E.2.对于血液粘滞性的叙述,错误者为 A与水相比,血液的粘滞性为 45 B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C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 D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时,血液粘滞性相对减小 E血液粘滞性与血流阻力成正比(分数:1.00)A.B.C.D.E.3.下列抗绿脓杆菌感染有效药物是 A头孢氨
2、苄 B青霉素 G C羟氨苄西林 D羧苄西林 E头孢呋辛(分数:1.00)A.B.C.D.E.4.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是 A搏出量 B心音 C心电图 D射血分数 E动脉血压(分数:1.00)A.B.C.D.E.5.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A窦房结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窦房结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窦房结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减慢 D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延长 E窦房结的一次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分数:1.00)A.B.C.D.E.6.治疗哮喘严重持续状态时,宜选用 A静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B肌注麻黄碱 C色甘酸钠气雾吸入 D倍氯米松气雾吸入 E异丙托溴铵气雾吸入(分数:1.00)
3、A.B.C.D.E.7.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糖醛酸途径 B脂肪酸 p 氧化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酵解 E磷酸戊糖途径(分数:1.00)A.B.C.D.E.8.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定义是 A各种营养性物质如糖、脂类及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 B多种维生素在肝脏转变为辅酶的组成成分 C肝中钠、钾的代谢与肝糖原合成与分解密切相关 D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 E各类非营养性物质如药物和毒物在肝内的代谢转变(分数:1.00)A.B.C.D.E.9.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氨基丁酸(分数:1.00)A.B.C.D.E.10.通气/血流比值
4、是指 A每分肺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B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C最大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D肺活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E功能性余气量与肺血流量之比(分数:1.00)A.B.C.D.E.11.应用巴比妥类所出现的下列现象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长期应用会产生身体依赖性 B酸化尿液会加速苯巴比妥的排泄 C长期应用苯巴比妥可加速自身代谢 D大剂量对中枢抑制程度远比苯二氮草类要深 E增加剂量可抑制呼吸(分数:1.00)A.B.C.D.E.12.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B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C直接对抗内毒素 D抗炎、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制止危
5、重症状发展 E使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并促进其游走和吞噬功能(分数:1.00)A.B.C.D.E.13.下面哪种情况,应禁用 受体阻断药 A心绞痛 BA-V 传导阻滞 C快速型心律失常 D高血压 E甲状腺功能亢进(分数:1.00)A.B.C.D.E.14.基本转录因子中直接识别、结合 TATA 盒的是 ATFA BTFB CTFD DTFE ETFF(分数:1.00)A.B.C.D.E.15.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 A反馈抑制 B反竞争性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非竞争性抑制 E别构抑制(分数:1.00)A.B.C.D.E.16.下列物质中哪个不是第二信使 AIP 3 BCa 2+ CcAMP
6、DGMP EDAG(二酰基甘油)(分数:1.00)A.B.C.D.E.17.人体内 O2、CO 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人胞作用 E出胞作用(分数:1.00)A.B.C.D.E.18.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疾病的病因 C疾病的防治措施 D流行病研究方法 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19.大量失血时,首先出现的反应是 A皮肤和肌肉的小动脉舒张 B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 C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减少 D肾脏排出 Na+增多 E外周阻力增加(分数:1.00)A.B.C.D.E.20.人体内氨最主要的代谢去路是 A渗入肠道
7、 B在肝中合成尿素 C经肾脏泌氨随尿排出 D生成谷氨酰胺 E合成氨基酸(分数:1.00)A.B.C.D.E.21.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突变 E溶源性转换(分数:1.00)A.B.C.D.E.22.有关衣原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体在细胞外不稳定 B原体以吞饮方式进入细胞 C细胞质包围原体形成空泡 D在空泡内始体增大而发育成原体 E原体是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分数:1.00)A.B.C.D.E.23.关于 L-Dopa 的下述情况哪种是错误的 A口服后 0.52 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 B高蛋白饮食可减低其生物利用度 C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 L-Dopa 不足用
8、量的 1% D作用快,初次用药数小时即明显见效 E外周脱羧形成的多巴胺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分数:1.00)A.B.C.D.E.24.下列对麻疹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麻疹病毒包膜上有 H 和 F 刺突,但无 N 刺突(无神经氨酸酶活性) B麻疹患者有两次病毒血症,第一次病毒血症时,体表不出现红色斑丘疹 C麻疹是急性传染病,但极少数患儿于病愈 217 年后可出现慢发感染,患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D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可获得牢固的终身免疫,隔 67 年不必再次接种加强免疫 E麻疹自然感染后,患者可获得牢固免疫,持续终生(分数:1.00)A.B.C.D.E.25.血小板数目
9、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不易聚集 B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量不足 C血小板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影响了血管收缩功能 E影响了血凝块的回缩(分数:1.00)A.B.C.D.E.26.A 药和 B 药作用机制相同,达同一效应,A 药剂量是 5mg,B 药是 500mg,下述哪种说法正确 AB 药疗效比 A 药差 BA 药强度是 B 药的 100 倍 CA 药毒性比 B 药小 DA 药最大效能高于 B 药 EA 药作用持续时间比 B 药短(分数:1.00)A.B.C.D.E.27.关于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下列哪点是错误的 A需有抗原刺激 BT 细胞
10、介导 C不需非 T 细胞参与 D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迟发型炎症 E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分数:1.00)A.B.C.D.E.28.阈电位是指 A使 K+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B使 K+通道突然关闭的临界膜电位 C使 Na+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D使 Na+通道突然关闭的临界膜电位 E使 K+和 Na+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分数:1.00)A.B.C.D.E.29.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肌肉缺少 A脱支酶 B糖原磷酸化酶 a C糖原磷酸化酶 b D葡萄糖-6-磷酸酶 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分数:1.00)A.B.C.D.E.30.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作用是 A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B促进
11、脂肪分解 C抑制蛋白质分解 D轻微促进肾排钠 E减少水的排出(分数:1.00)A.B.C.D.E.31.毛果芸香碱滴眼可引起 A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痉挛 B缩瞳,眼内压降低,调节麻痹 C缩瞳,眼内压降低,调节痉挛 D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 E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痉挛(分数:1.00)A.B.C.D.E.32.与动物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 A核蛋白体(核糖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E细胞壁(分数:1.00)A.B.C.D.E.33.下列关于肾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近球小体的致密斑分泌 B可催化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 I C人球小动脉血压降低时分泌增
12、加 D小管液中 NaCl 含量低时分泌增加 E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增加(分数:1.00)A.B.C.D.E.34.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分数:1.00)A.B.C.D.E.35.Km值是指反应速度为 A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酶浓度 B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C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抑制剂浓度 D最大反应速度时的酶浓度 E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分数:1.00)A.B.C.D.E.36.下列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氨基酸必需活化成活性氨基酸 B
13、氨基酸的羧基端被活化 C体内所有的氨基酸都有相应密码子 D活化的氨基酸被搬运到核蛋白体上 EtRNA 的反密码子与 mRNA 上的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结合(分数:1.00)A.B.C.D.E.37.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对刺激分辨能力强 B对切割刺激敏感 C定位不精确 D必有牵涉痛 E对牵拉不敏感(分数:1.00)A.B.C.D.E.38.下列对于糖类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类是以单糖的形式吸收的 B与 Na+的吸收相耦联 C需要转运体蛋白质参与 D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E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为果糖葡萄糖甘露糖(分数:1.00)A.B.C.D.E.39.动脉血压变动于 10.724kPa(8018
14、0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的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双重调节 D自身调节 E神经、体液及自身调节共同作用(分数:1.00)A.B.C.D.E.40.下列有关酮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酮体是脂肪酸在肝中氧化的正常代谢产物 B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 -羟丁酸 C饥饿时酮体生成减少 D糖尿病时可引起血酮体增高 E酮体可以从尿中排出(分数:1.00)A.B.C.D.E.41.大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不变 E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分数:1.00)A.B.C.D.E.42
15、.维拉帕米不宜用于治疗 A稳定型心绞痛 B严重慢性心功能不全 C原发性高血压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肥厚性心肌病(分数:1.00)A.B.C.D.E.43.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A脊髓前角 B脊髓后角 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D呕吐中枢 E血管内皮(分数:1.00)A.B.C.D.E.44.在体内合成胆固醇的直接原料是 A丙酮酸 B草酸 C苹果酸 D乙酰 CoA E-酮戊二酸(分数:1.00)A.B.C.D.E.45.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病人 B非病人 C人群 D个体 E病原携带者(分数:1.00)A.B.C.D.E.46.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 A兴奋和抑制 B感受和处理
16、信息 C记忆与思维 D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E正反馈与负反馈(分数:1.00)A.B.C.D.E.47.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规律是 AA-T,G-U BA-U,G-C CA-C,G-T DA-T,G-C EA-G,T-C(分数:1.00)A.B.C.D.E.48.关于细胞色素,正确的叙述是 A辅基为铁卟啉 B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C均为递氢体 D细胞色素 C 又称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E均可被氰化物抑制(分数:1.00)A.B.C.D.E.49.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纺锤体 D线粒体 E核蛋白体(分数:1.00)A.B.C.D.E.50.DNA 复制时,子
17、链的合成是 A两条链均为 53 B一条链 53,另一条链 35 C两条链均为 35 D两条链均为连续合成 E两条链均为不连续合成(分数:1.00)A.B.C.D.E.公卫执业医师-13-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血浆蛋白质的 pI 大多为 pH 56,它们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兼性离子 B非极性分子 C带正电荷 D带负电荷 E疏水分子(分数:1.00)A.B.C.D. E.解析:蛋白质在等电点时为兼性离子,血 pH 约为 7.4,大于血浆蛋白质的 pI,故带负电荷。2.对于血液粘滞性的叙述,错误者为 A与水相
18、比,血液的粘滞性为 45 B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C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 D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时,血液粘滞性相对减小 E血液粘滞性与血流阻力成正比(分数:1.00)A.B.C.D. E.解析:液体的粘滞性是由于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的,血流缓慢时,红细胞可发生叠连或聚集成团粒,使血液的粘度增大,故 D 是错误的。3.下列抗绿脓杆菌感染有效药物是 A头孢氨苄 B青霉素 G C羟氨苄西林 D羧苄西林 E头孢呋辛(分数:1.00)A.B.C.D. E.解析:抗绿脓杆菌感染有效的药物半合成青霉素类有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哌拉西林,而且哌拉西林的作用强于羧苄西林和
19、氨苄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头孢他定,此药为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绿脓杆菌最强的抗生素,此外头孢哌酮也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其中妥布霉素为最强;多粘菌素类有多粘菌素 B 和多粘菌素 E,局部用于烧伤时的绿脓杆菌感染。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依诺沙星(氟啶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氟罗沙星(多氟沙星)等对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因而本题其他选项均不对。4.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是 A搏出量 B心音 C心电图 D射血分数 E动脉血压(分数:1.00)A.B.C.D. E.解析:射血分数是指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
20、百分比。在评定心泵血功能时,单纯用搏出量作指标,不考虑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例如在心室异常扩大,心室功能减退的情况下,搏出量可能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别,但其射血分数却明显下降。5.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A窦房结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窦房结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窦房结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减慢 D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延长 E窦房结的一次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分数:1.00)A.B.C.D.E. 解析:兴奋过程中兴奋性是发生变化的。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每一次兴奋传播到心房肌或心室肌时都是在它们前一次兴奋的不应期终结之后,因此,心房、心室能按窦房结的兴奋节律发
21、生反应。当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病理性异常刺激而发生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时,由于期前兴奋也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这样,在紧接着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肌时,常常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肌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才能引起心室收缩。因此在期前收缩后会出现一个代偿间歇。6.治疗哮喘严重持续状态时,宜选用 A静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B肌注麻黄碱 C色甘酸钠气雾吸入 D倍氯米松气雾吸入 E异丙托溴铵气雾吸入(分数:1.00)A. B.C.D.E.解析:哮喘严重持续状态时其他的平喘药均不能控制,宜选用静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以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
22、应性。病情控制后,可改用口服剂或换用气雾剂。7.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糖醛酸途径 B脂肪酸 p 氧化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酵解 E磷酸戊糖途径(分数:1.00)A.B.C.D. E.解析:成熟红细胞不含线粒体,不依赖氧化供能,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而磷酸戊糖途径意义在于供NADPH。8.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定义是 A各种营养性物质如糖、脂类及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 B多种维生素在肝脏转变为辅酶的组成成分 C肝中钠、钾的代谢与肝糖原合成与分解密切相关 D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 E各类非营养性物质如药物和毒物在肝内的代谢转变(分数:1.00)A.B.C.D.E. 解析:生物转化的目的是将进人体
23、内的非营养性物质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反应而除去。其他 4项描述不正确。9.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氨基丁酸(分数:1.00)A.B.C. D.E.解析:运动神经末梢中的囊泡内储存有乙酰胆碱,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细胞外 Ca2+进入末梢,触发囊泡向神经肌肉接头前膜的方向移动并与前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乙酰胆碱释放人接头间隙。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 A每分肺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B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C最大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D肺活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E功能性余气量与肺血流量之比(分数:1.0
24、0)A.B. C.D.E.解析: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11.应用巴比妥类所出现的下列现象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长期应用会产生身体依赖性 B酸化尿液会加速苯巴比妥的排泄 C长期应用苯巴比妥可加速自身代谢 D大剂量对中枢抑制程度远比苯二氮草类要深 E增加剂量可抑制呼吸(分数:1.00)A.B. C.D.E.解析:药物在肾小管再吸收属被动转运过程,改变尿液的 pH 可影响药物的解离度,因而可影响排泄速度。苯巴比妥为弱酸性药物,酸化尿液,使苯巴比妥成非解离状态,促进其再吸收入血,而非加速排泄,因此是错误的。12.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抗生素的
25、抗菌作用 B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C直接对抗内毒素 D抗炎、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制止危重症状发展 E使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并促进其游走和吞噬功能(分数:1.00)A.B.C.D. E.解析:严重细菌感染如中毒性菌痢、败血症等。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主要目的是抗炎、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缓解症状,制止危重症状的发展。糖皮质激素无抗菌作用,也不能加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而且还降低机体的防御机能,无直接对抗内毒素作用,尚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与本题其他选项(A、B、C、E)正好相反。13.下面哪种情况,应禁用 受体阻断药 A心绞痛 BA-V 传导阻滞 C快速型心律失常 D高血
26、压 E甲状腺功能亢进(分数:1.00)A.B. C.D.E.解析: 受体阻断药可阻断心脏 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并延缓心房和房室(A-V)结的传导。因此只有 A-V 传导阻滞的情况应禁用 受体阻断药。但可用于心绞痛,快速型心律失常,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亢进。14.基本转录因子中直接识别、结合 TATA 盒的是 ATFA BTFB CTFD DTFE ETFF(分数:1.00)A.B.C. D.E.解析:TFD 含有 TATA 结合蛋白(TBP),能识别 TATA 序列并与之结合。15.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 A反馈抑制 B反竞争性抑制 C竞争性抑制
27、 D非竞争性抑制 E别构抑制(分数:1.00)A.B.C. D.E.解析:丙二酸结构上类似琥珀酸,可与后者竞争与该酶活性中心结合;而其抑制程度取决于琥珀酸与丙二酸的相对浓度,故为竞争性抑制。16.下列物质中哪个不是第二信使 AIP 3 BCa 2+ CcAMP DGMP EDAG(二酰基甘油)(分数:1.00)A.B.C.D. E.解析:IPM 3、Ca 2+、cAMP 和 DAG 都是第二信使,唯独 GMP 不是。17.人体内 O2、CO 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人胞作用 E出胞作用(分数:1.00)A. B.C.D.E.解析:细胞膜为脂质双分子层。O 2与
28、 CO2为脂溶性物质,因此可通过细胞膜从高浓度的一侧转运至低浓度一侧,转运时细胞本身不消耗能量,称为单纯扩散。18.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疾病的病因 C疾病的防治措施 D流行病研究方法 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 解析: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去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流行病学特有的分析性、实验性研究方法去探索和验证病因。在对疾病的病因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与此同时,流行病学
29、不断总结各种实践经验,提炼疾病防治成果,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创造并发展了流行病学自身特有的方法。19.大量失血时,首先出现的反应是 A皮肤和肌肉的小动脉舒张 B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 C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减少 D肾脏排出 Na+增多 E外周阻力增加(分数:1.00)A.B.C.D.E. 解析:大量失血时,动脉血压下降,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引起心脏活动加强,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回升。20.人体内氨最主要的代谢去路是 A渗入肠道 B在肝中合成尿素 C经肾脏泌氨随尿排出 D生成谷氨酰胺 E合成氨基酸(分数:1.00)A.B. C.D.E.解析:氨主要在肝中经鸟氨酸循环合
30、成尿素。21.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突变 E溶源性转换(分数:1.00)A.B.C.D.E. 解析:白喉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是其基因组中整合了棒状杆菌噬菌体的基因,发生溶源性转换后获得而非基因突变,故答案 D 是错误的。转化是供体菌游离的 DNA 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答案 A 是错误的。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作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答案 B 是错误的。接合是指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答案 C 是错误的。22.有关衣原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
31、体在细胞外不稳定 B原体以吞饮方式进入细胞 C细胞质包围原体形成空泡 D在空泡内始体增大而发育成原体 E原体是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分数:1.00)A.B. C.D.E.解析:衣原体原体在宿主细胞外较为稳定,具有高度的感染性。与易感细胞接触时,原体以吞饮方式进入细胞内,由宿主细胞膜包围形成空泡,在空泡内的原体增大发育成始体。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的形式繁殖形成众多的子代原体,构成各种形态的包涵体。成熟的子代原体从宿主细胞内释放出来,再感染其他的宿主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选择项 A 原体在细胞外不稳定,不符合衣原体的特征,故不是正确答案。原体以吞饮方式进入细胞内,由宿主细胞膜包围形成空泡。由此可见
32、选择项 C 不是正确答案。在空泡内的原体增大发育成始体。不是始体增大发育成原体。故选择项 D 不是正确答案。始体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体,原体不是衣原体的繁殖体。故选择项 E 是错误的。23.关于 L-Dopa 的下述情况哪种是错误的 A口服后 0.52 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 B高蛋白饮食可减低其生物利用度 C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 L-Dopa 不足用量的 1% D作用快,初次用药数小时即明显见效 E外周脱羧形成的多巴胺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分数:1.00)A.B.C.D. E.解析:L-dopa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此病因为黑质有病变,多巴胺合成减少,使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降低,造成黑质-纹状
33、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而产生的症状,病程较长。L-dopa 常需用药 23 周才出现客观体征的改善,16 个月以上才获得最大疗效。因此本题 D 作用快,初次用药数小时即明显见效是错误的。24.下列对麻疹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麻疹病毒包膜上有 H 和 F 刺突,但无 N 刺突(无神经氨酸酶活性) B麻疹患者有两次病毒血症,第一次病毒血症时,体表不出现红色斑丘疹 C麻疹是急性传染病,但极少数患儿于病愈 217 年后可出现慢发感染,患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D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可获得牢固的终身免疫,隔 67 年不必再次接种加强免疫 E麻疹自然感染后
34、,患者可获得牢固免疫,持续终生(分数:1.00)A.B.C.D. E.解析: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包膜 H 刺突和 F 刺突分别有凝集及溶解红细胞活性。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麻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经呼吸道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形成两次病毒血症。常引起急性感染,极少数患者于患麻疹 10 年(217 年)后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患者绝大多数能自然康复,且病后获得终身免疫。我国规定 8 个月龄幼儿首次接种麻疹疫苗,7 岁时再次接种注射(加强免疫)。接种疫苗后抗体阳转率达 90%以上,持续存在 10 年左右。25.血小板数目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不易聚集 B血小板释放的
35、血管活性物质量不足 C血小板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影响了血管收缩功能 E影响了血凝块的回缩(分数:1.00)A.B.C. D.E.解析:血小板有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这是因为血小板能随时沉着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而且血小板可以融合人血管内皮细胞,保持内皮细胞完整,或对内皮细胞修复有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太少时,由于这些功能难以完成而产生出血倾向。26.A 药和 B 药作用机制相同,达同一效应,A 药剂量是 5mg,B 药是 500mg,下述哪种说法正确 AB 药疗效比 A 药差 BA 药强度是 B 药的 100 倍 CA 药毒性比 B 药小 DA 药最大效能高于 B
36、 药 EA 药作用持续时间比 B 药短(分数:1.00)A.B. C.D.E.解析:为比较药物的作用强度,其条件是所比较的几个药物引起同一效应时,由它们所用的剂量大小来决定,其中剂量越小者,则强度越大。A 药剂量小于 B 药 100 倍,因此作用强度 A 药大于 B 药 100 倍。以药物引起等效反应时的相对剂量或浓度而定。27.关于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下列哪点是错误的 A需有抗原刺激 BT 细胞介导 C不需非 T 细胞参与 D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迟发型炎症 E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识别阶段,激活阶
37、段和效应阶段。T 细胞借其TcR 识别结合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经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其中抗原呈递细胞多数是非 T 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 细胞等。28.阈电位是指 A使 K+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B使 K+通道突然关闭的临界膜电位 C使 Na+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D使 Na+通道突然关闭的临界膜电位 E使 K+和 Na+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分数:1.00)A.B.C. D.E.解析:阈电位是造成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膜电位,即在一段膜上能使 Na+扩通道开放的
38、数目足以引起正反馈式的更多 Na+扩通道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的膜去极化的临界水平。29.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肌肉缺少 A脱支酶 B糖原磷酸化酶 a C糖原磷酸化酶 b D葡萄糖-6-磷酸酶 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分数:1.00)A.B.C.D. E.解析:糖原分解产生的 6-磷酸葡萄糖要水解去磷酸后才成葡萄糖;而肌组织正缺葡萄糖-6-磷酸酶。30.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作用是 A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B促进脂肪分解 C抑制蛋白质分解 D轻微促进肾排钠 E减少水的排出(分数:1.00)A.B. C.D.E.解析: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脂肪分解,有利于糖异生,故 B 是正确的。糖皮质激素抑制
39、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分解、轻微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而有利于水的排出,因此其余 4项都是错误的。31.毛果芸香碱滴眼可引起 A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痉挛 B缩瞳,眼内压降低,调节麻痹 C缩瞳,眼内压降低,调节痉挛 D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 E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痉挛(分数:1.00)A.B.C. D.E.解析:毛果芸香碱滴眼后,选择性地激动 M 胆碱受体。引起缩瞳作用;降低眼压;调节痉挛,是由于兴奋环状肌上的 M 受体,使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视近物清楚。32.与动物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 A核
40、蛋白体(核糖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E细胞壁(分数:1.00)A.B.C.D.E. 解析:细胞壁是原核细胞性微生物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没有细胞壁。干扰项 A:核糖体是动物细胞与原核细胞所共有的一种结构,不符合题目中所要求的特有的结构,故是错误的答案。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细菌结构中不含线粒体,故选项 B 是错误的。细胞膜与核糖体一样是真核与原核细胞所共有的结构,并非细菌所特有的结构,故选项 D 是错误的。33.下列关于肾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近球小体的致密斑分泌 B可催化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 I C人球小动脉血压降低时分泌增加 D小管液中 NaCl 含量低时分泌增加 E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增加(分数:1.00)A. B.C.D.E.解析:肾素是由近球小体中的颗粒细胞(或称近球细胞)分泌的。致密斑可受小管液中 NaCl 含量的变化,将信息传递到颗粒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34.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