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统计学(十)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2,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 型题/B(总题数:12,分数:100.00) A.计量资料 B.二项分类的计数资料 C.多项分类的计数资料 D.等级资料 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0)(1).如果把 300 个贫血患者分为重度贫血、中度贫血、轻度贫血,那么各型贫血人数的资料应为(分数:2.50)A.B.C.D.E.(2).如果调查 89 人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对是否吃过冷饮食的人数进行统计,则资料应为(分数:2.50)A.B.C.D.E.(3).如果以 450 人为观察对象,那么得到的 4 种血型人数的资料应为(分数:2.5
2、0)A.B.C.D.E.(4).如果研究一地区人口 120 人正常男子的身高情况,那么调查身高这一项资料应为(分数:2.50)A.B.C.D.E. A.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分数:10.00)(1).对于一个分布不明的资料,或是分布一端或两端出现不确定值,用于描述其集中趋势是(分数:2.50)A.B.C.D.E.(2).一组变量值中,哪一项将随变量值均增加 m 而不变(分数:2.50)A.B.C.D.E.(3).一组数据都同时乘以 m(m0),那么哪一项将变为 m 倍(分数:2.50)A.B.C.D.E.(4).一组数据都同时乘以 m(m0),那么哪一项
3、将增加 1gm(分数:2.50)A.B.C.D.E. A.mean B.variance C.percentile D.standard deviation 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分数:10.00)(1).11 岁儿童的身高与体重的两组数据的变异程度大小可用(分数:2.50)A.B.C.D.E.(2).表示正态分布的资料中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常用的指标为(分数:2.50)A.B.C.D.E.(3).表示正态分布资料中的集中趋势最好采用(分数:2.50)A.B.C.D.E.(4).求偏态分布资料的正常值范围时,应计算(分数:2.50)A.B.C.D.E. A.15.8
4、6% B.31.73% C.68.27% D.84.14% E.需查 u 界值表(分数:7.50)(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区间(-,+1)所对应的面积为(分数:2.50)A.B.C.D.E.(2).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区间(1,+)所对应的面积为(分数:2.50)A.B.C.D.E.(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区间(-1,+1)所对应的面积为(分数:2.50)A.B.C.D.E.ABCDE (分数:5.00)(1).以上哪一个变量为标准正态变量(分数:2.50)A.B.C.D.E.(2).以上哪一个变量服从 t 分布(分数:2.50)A.B.C.D.E. 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 t 检验 B.
5、u 检验 C.成组 t 检验 D.配对 t 检验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0)(1).甲地区 200 名 15 岁男孩与乙地 200 名 15 岁男孩身高均数之差的检验为(分数:2.50)A.B.C.D.E.(2).甲地区 20 名 15 岁男孩与乙地 20 名 15 岁男孩身高均数之差的检验为(分数:2.50)A.B.C.D.E.(3).某年某县 20 名 15 岁男孩身高均数与同年该市人口普查得到的 15 岁男孩身高均数之差的检验为(分数:2.50)A.B.C.D.E.(4).检验甲县 96 名 15 岁男孩的身高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应采用(分数:2.50)A.B.C.D.E.ABCt
6、 0.05/2,vSDE (分数:7.50)(1).在均数为 u、标准差为 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大于多少的概率为 5%(分数:2.50)A.B.C.D.E.(2).在均数为 的总体中随机抽样,|-|大于多少的概率为 5%(分数:2.50)A.B.C.D.E.(3).在均数为 的总体中随饥抽样 n 例样本(n 很大),|-|大于多少的概率为 5%(分数:2.50)A.B.C.D.E. A. B. C.且 D. E.且 (分数:10.00)(1).假设检验样本量一定时,当要求可信度提高时,则(分数:2.50)A.B.C.D.E.(2).在假设检验时,本应作单侧检验的问题误用了双侧检验,则(
7、分数:2.50)A.B.C.D.E.(3).样本量一定时, 减少时,则(分数:2.50)A.B.C.D.E.(4).当样本量减少时,要出现(分数:2.50)A.B.C.D.E. A.两独立样本比较的 t 检验 B.u 检验 C.方差齐性检验 D.t检验 E.正态性检验(分数:12.50)(1).证明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否具有正态性的检验方法为(分数:2.50)A.B.C.D.E.(2).验证两个样本的方差的不等是否是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的可用哪种方法(分数:2.50)A.B.C.D.E.(3).两大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分数:2.50)A.B.C.D.E.(4).当两样本方差不齐时,进行均数比较可用哪种
8、方法(分数:2.50)A.B.C.D.E.(5).当两个样本例数均为 20,且具有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条件,则两均数比较可用哪种方法(分数:2.50)A.B.C.D.E. A.个体差异 B.测量误差 C.个体差异和测量误差 D.各处理组可能存在的差异 E.以上都有(分数:5.00)(1).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造成各组均数不等的原因包括(分数:2.50)A.B.C.D.E.(2).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造成同一组各观察值不等的原因是(分数:2.50)A.B.C.D.E. A.t 检验 B.t检验 C.方差分析 D.正态性检验 E.q 检验(分数:7.52)(1).当方差不齐时,两独立小样本均
9、数的比较,应采用哪种方法(分数:1.88)A.B.C.D.E.(2).在进行 t 检验与方差分析之前,常需对资料先进行(分数:1.88)A.B.C.D.E.(3).多个样本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需用哪种方法(分数:1.88)A.B.C.D.E.(4).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常用哪种方法(分数:1.88)A.B.C.D.E. A.频率 B.频数 C.构成比 D.相对比 E.动态相对数(分数:5.00)(1).某年某地出生男婴数除以出生女婴数是(分数:1.00)A.B.C.D.E.(2).病死率是(分数:1.00)A.B.C.D.E.(3).某年某地年龄在 2030 岁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
10、比例是(分数:1.00)A.B.C.D.E.(4).由某地连续 20 年人口数计算定基比、环比是(分数:1.00)A.B.C.D.E.(5).某年某地年龄在 2030 岁的人口数是(分数:1.00)A.B.C.D.E.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统计学(十)答案解析(总分:100.02,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 型题/B(总题数:12,分数:100.00) A.计量资料 B.二项分类的计数资料 C.多项分类的计数资料 D.等级资料 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0)(1).如果把 300 个贫血患者分为重度贫血、中度贫血、轻度贫血,那么各型贫血人数的资料应为(分数:2.50)A.B.C.D.
11、E.解析:(2).如果调查 89 人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对是否吃过冷饮食的人数进行统计,则资料应为(分数:2.50)A.B. C.D.E.解析:(3).如果以 450 人为观察对象,那么得到的 4 种血型人数的资料应为(分数:2.50)A.B.C. D.E.解析:(4).如果研究一地区人口 120 人正常男子的身高情况,那么调查身高这一项资料应为(分数:2.50)A. B.C.D.E.解析: A.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分数:10.00)(1).对于一个分布不明的资料,或是分布一端或两端出现不确定值,用于描述其集中趋势是(分数:2.50)A.B.C. D.
12、E.解析:(2).一组变量值中,哪一项将随变量值均增加 m 而不变(分数:2.50)A.B.C.D. E.解析:(3).一组数据都同时乘以 m(m0),那么哪一项将变为 m 倍(分数:2.50)A. B.C.D.E.解析:(4).一组数据都同时乘以 m(m0),那么哪一项将增加 1gm(分数:2.50)A.B. C.D.E.解析: A.mean B.variance C.percentile D.standard deviation 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分数:10.00)(1).11 岁儿童的身高与体重的两组数据的变异程度大小可用(分数:2.50)A.B.C.
13、D.E. 解析:(2).表示正态分布的资料中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常用的指标为(分数:2.50)A.B.C.D. E.解析:(3).表示正态分布资料中的集中趋势最好采用(分数:2.50)A. B.C.D.E.解析:(4).求偏态分布资料的正常值范围时,应计算(分数:2.50)A.B.C. D.E.解析: A.15.86% B.31.73% C.68.27% D.84.14% E.需查 u 界值表(分数:7.50)(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区间(-,+1)所对应的面积为(分数:2.50)A.B.C.D. E.解析:(2).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区间(1,+)所对应的面积为(分数:2.50)A. B.C.D
14、.E.解析:(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区间(-1,+1)所对应的面积为(分数:2.50)A.B.C. D.E.解析:ABCDE (分数:5.00)(1).以上哪一个变量为标准正态变量(分数:2.50)A.B. C.D.E.解析:(2).以上哪一个变量服从 t 分布(分数:2.50)A.B.C.D.E. 解析: 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 t 检验 B.u 检验 C.成组 t 检验 D.配对 t 检验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0)(1).甲地区 200 名 15 岁男孩与乙地 200 名 15 岁男孩身高均数之差的检验为(分数:2.50)A.B. C.D.E.解析:(2).甲地区 20 名
15、15 岁男孩与乙地 20 名 15 岁男孩身高均数之差的检验为(分数:2.50)A.B.C. D.E.解析:(3).某年某县 20 名 15 岁男孩身高均数与同年该市人口普查得到的 15 岁男孩身高均数之差的检验为(分数:2.50)A. B.C.D.E.解析:(4).检验甲县 96 名 15 岁男孩的身高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应采用(分数:2.50)A.B.C.D.E. 解析:ABCt 0.05/2,vSDE (分数:7.50)(1).在均数为 u、标准差为 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大于多少的概率为 5%(分数:2.50)A.B. C.D.E.解析:(2).在均数为 的总体中随机抽样,|-|大
16、于多少的概率为 5%(分数:2.50)A.B.C.D. E.解析:(3).在均数为 的总体中随饥抽样 n 例样本(n 很大),|-|大于多少的概率为 5%(分数:2.50)A. B.C.D.E.解析: A. B. C.且 D. E.且 (分数:10.00)(1).假设检验样本量一定时,当要求可信度提高时,则(分数:2.50)A.B.C.D. E.解析:(2).在假设检验时,本应作单侧检验的问题误用了双侧检验,则(分数:2.50)A.B. C.D.E.解析:(3).样本量一定时, 减少时,则(分数:2.50)A. B.C.D.E.解析:(4).当样本量减少时,要出现(分数:2.50)A.B.C.
17、D.E. 解析: A.两独立样本比较的 t 检验 B.u 检验 C.方差齐性检验 D.t检验 E.正态性检验(分数:12.50)(1).证明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否具有正态性的检验方法为(分数:2.50)A.B.C.D.E. 解析:(2).验证两个样本的方差的不等是否是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的可用哪种方法(分数:2.50)A.B.C. D.E.解析:(3).两大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分数:2.50)A.B. C.D.E.解析:(4).当两样本方差不齐时,进行均数比较可用哪种方法(分数:2.50)A.B.C.D. E.解析:(5).当两个样本例数均为 20,且具有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条件,则两均数比较可用哪种方
18、法(分数:2.50)A. B.C.D.E.解析: A.个体差异 B.测量误差 C.个体差异和测量误差 D.各处理组可能存在的差异 E.以上都有(分数:5.00)(1).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造成各组均数不等的原因包括(分数:2.50)A.B.C.D.E. 解析:(2).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造成同一组各观察值不等的原因是(分数:2.50)A.B.C. D.E.解析: A.t 检验 B.t检验 C.方差分析 D.正态性检验 E.q 检验(分数:7.52)(1).当方差不齐时,两独立小样本均数的比较,应采用哪种方法(分数:1.88)A.B. C.D.E.解析:(2).在进行 t 检验与方差分析
19、之前,常需对资料先进行(分数:1.88)A.B.C.D. E.解析:(3).多个样本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需用哪种方法(分数:1.88)A.B.C.D.E. 解析:(4).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常用哪种方法(分数:1.88)A.B.C. D.E.解析: A.频率 B.频数 C.构成比 D.相对比 E.动态相对数(分数:5.00)(1).某年某地出生男婴数除以出生女婴数是(分数:1.00)A.B.C.D. E.解析:(2).病死率是(分数:1.00)A. B.C.D.E.解析:(3).某年某地年龄在 2030 岁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是(分数:1.00)A.B.C. D.E.解析:(4).由某地连续 20 年人口数计算定基比、环比是(分数:1.00)A.B.C.D.E. 解析:(5).某年某地年龄在 2030 岁的人口数是(分数:1.00)A.B. C.D.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