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卫执业助理医师-4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2,分数:70.00) A.选择偏倚 B.志愿者偏倚 C.信息偏倚 D.混杂偏倚 E.随访偏倚(分数:4.00)(1).病例对照研究中,从不适当的来源选择对照可能造成的偏倚属于(分数:2.00)A.B.C.D.E.(2).在现况调查中,某些调查对象由于隐私而不愿如实汇报个人信息,这时的偏倚是(分数:2.00)A.B.C.D.E.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 E.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分数:6.00)(1).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分数:2.00)A.B.
2、C.D.E.(2).克汀病给予甲状腺素是(分数:2.00)A.B.C.D.E.(3).早期发现原位癌并加以手术是(分数:2.00)A.B.C.D.E. A.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 B.以消灭传染源为主 C.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 D.以消灭传染源和保护易感者为主 E.采取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环节并重的综合措施(分数:6.00)(1).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分数:2.00)A.B.C.D.E.(2).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分数:2.00)A.B.C.D.E.(3).霍乱的预防措施(分数:2.00)A.B.C.D.E. A.新生儿增加 B.气候寒冷 C.传染病流行 D.生活条件改善 E.传染病的病死
3、率增加(分数:8.00)(1).可以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分数:2.00)A.B.C.D.E.(2).可以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分数:2.00)A.B.C.D.E.(3).能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社会因素是(分数:2.00)A.B.C.D.E.(4).能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自然因素是(分数:2.00)A.B.C.D.E. A.暂时性病原携带者 B.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C.慢性病原携带者 D.健康病原携带者 E.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分数:8.00)(1).病后携带病原体期限不超过 3 个月者称为(分数:2.00)A.B.C.D.E.(2).病后携带病原体期限超过 3 个月者称为(分数:2.00
4、)A.B.C.D.E.(3).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在一定时间内向外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分数:2.00)A.B.C.D.E.(4).未曾患过传染病,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分数:2.00)A.B.C.D.E. A.破伤风 B.狂犬病 C.流感 D.伤寒 E.麻疹(分数:6.00)(1).可以经土壤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B.C.D.E.(2).可以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B.C.D.E.(3).可以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B.C.D.E. A.30 天 B.9 个月 C.7 周 D.40 天 E.3 个月(分数:8.00)(1).甲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
5、(分数:2.00)A.B.C.D.E.(2).丙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分数:2.00)A.B.C.D.E.(3).戊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分数:2.00)A.B.C.D.E.(4).乙型肝炎的最长潜伏期为(分数:2.00)A.B.C.D.E. A.直接通过飞沫传播 B.直接接触传播 C.经接触疫水传播 D.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E.经污染媒介物间接传播下列每种疾病,最常见或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分数:6.00)(1).流感是(分数:2.00)A.B.C.D.E.(2).血吸虫病是(分数:2.00)A.B.C.D.E.(3).疟疾是(分数:2.00)A.B.C.D.E. A.自然人群(包括以往有过该
6、传染病史或有过预防接种史者) B.健康人群(除去有预防接种史与传染病史者) C.易感人群 D.传染病的接触人群 E.特殊人群(分数:6.00)(1).调查麻疹、痢疾等家庭续发率的对象为(分数:2.00)A.B.C.D.E.(2).考核预防接种免疫学效果所选对象为(分数:2.00)A.B.C.D.E.(3).调查人群流脑血凝抗体水平的对象为(分数:2.00)A.B.C.D.E. A.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 B.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C.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D.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E.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数:4.00)(1).上列哪项的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数:2.00)A.B.C.D.E.(2
7、).上列哪项是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要的防制措施(分数:2.00)A.B.C.D.E. A.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B.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 C.肺结核原发性感染者 D.潜隐感染结核患者 E.儿童肺结核患者(分数:4.00)(1).以上哪类患者不是肺结核传染源(分数:2.00)A.B.C.D.E.(2).以上哪类患者是病例发现的主要目标(分数:2.00)A.B.C.D.E. A.住院患者由于损伤而导致的炎性反应 B.新生儿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 C.入院时患者已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住院后发病而引起其他患者该种传染病的感染 D.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导致的感染 E.院内患者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严而引起的感染(分
8、数:4.00)(1).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分数:2.00)A.B.C.D.E.(2).属于医源性感染的是(分数:2.00)A.B.C.D.E.二、A3/A4 型题(总题数:7,分数:30.00)为了调查某市慢性病的分布情况,对 3 个区 8 个不同地段抽取 50 岁及以上的老人共 5800 人进行调查。(分数:6.00)这是A.普查B.抽样调查C.筛查D.发病率调查E.回顾性调查(2).该调查可计算(分数:3.00)A.发病专率B.罹患率C.患病率D.存活率E.发病率在某地区进行男性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资料如下表: 组别 膀胱癌发病率(1/10 万) 吸烟 不吸烟 50 25 (分数:4.0
9、0)(1).根据该资料,比较男性吸烟和不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相对危险度为(分数:2.00)A.50B.25C.2.0D.0.5E.本资料不能计算(2).比较男性吸烟和不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特异危险度为(分数:2.00)A.50B.25C.2.0D.0.5E.本资料不能计算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妊娠期母亲的各种暴露史与新生儿先天性畸形之间的联系。在调查时,那些生畸形孩子的母亲由于心理压力常常隐瞒怀孕时的吸烟情况,而那些对照儿童的母亲,其报告就较准确。(分数:4.00)(1).上述情况可能带来(分数:2.00)A.选择偏倚B.存活病例偏倚C.信息偏倚D.混杂偏倚E.入院率偏倚(2).如果上述情况确实存
10、在,并且吸烟确实增加生畸形儿的危险,那么研究结果估计的相对危险度与真实的危险度相比是(分数:2.00)A.相同B.高估C.低估D.颠倒E.不能确定为评价某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见下表: 组别 接种人数 病例数 接种组 对照组 1000 1000 10 40 (分数:4.00)(1).该疫苗的保护率是(分数:2.00)A.80%B.75%C.90%D.50%E.30%(2).该疫苗的保护指数是(分数:2.00)A.5B.4C.7D.8E.9某城市出现了乙型肝炎的流行。(分数:4.00)(1).该城市 HBV 传播的主要途径不包括(分数:2.00)A.粪-口途径B.母婴传播C.性接触传播D
1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E.经血液传播(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应对 HBsAg 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B.易感人群应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来预防乙型肝炎C.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D.乙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应给予 45 天医学观察E.HBV 的感染无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某患者在医院就诊时,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为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分数:4.00)(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该患者不是肺结核传染源B.应对该患者采取短程督导化疗C.此类患者是结核病病例发现的主要目标D.对该患者进行隔离E.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2).对与该患者有密切接触的
12、患者家属应采取的措施为(分数:2.00)A.不用采取任何措施B.药物预防C.接种卡介苗D.长期督导化疗E.长期服用结核病抑菌药以提高抵抗力已知某医院 2005 年全年住院患者总数为 20000 例,该年已经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为 30 例,漏报医院感染病例为 20 例,所有医院感染病例中新发生的为 40 例,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例次数为 60 例,续发病例数为 10 例。(分数:4.00)(1).根据以上数据,不能计算的医院感染监测指标是(分数:2.00)A.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B.医院感染发病率C.医院感染患病率D.医院感染漏报率E.医院感染续发率(2).该医院 2005 年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
13、(分数:2.00)A.0.1%B.0.15%C.0.2%D.0.25%E.40%公卫执业助理医师-4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2,分数:70.00) A.选择偏倚 B.志愿者偏倚 C.信息偏倚 D.混杂偏倚 E.随访偏倚(分数:4.00)(1).病例对照研究中,从不适当的来源选择对照可能造成的偏倚属于(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对照选择不当,暴露水平不能代表病例源人群水平,可产生选择偏倚。(2).在现况调查中,某些调查对象由于隐私而不愿如实汇报个人信息,这时的偏倚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14、 不愿如实汇报个人信息时产生的偏倚为信息偏倚。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 E.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分数:6.00)(1).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克汀病给予甲状腺素是(分数:2.00)A.B.C. D.E.解析:(3).早期发现原位癌并加以手术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以上三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三级预防的理解。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它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方面内容。二级预
15、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阻止病程进展、防止蔓延或减缓发展的主要措施。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 A.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 B.以消灭传染源为主 C.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 D.以消灭传染源和保护易感者为主 E.采取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环节并重的综合措施(分数:6.00)(1).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属于细菌
16、性痢疾传染病的内容,考核关于该病的防治措施。 由于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是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尤其是一些重要传染源,如急性非典型疾病患者和慢性患者,难以发现和管理且没有有效的免疫预防方法,而控制传播途径的方法有效,因此,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答案 A 是最佳答案。(2).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属于乙型肝炎传染病的内容,关于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问题。 由于已经制备出乙型肝炎的疫苗且被证明在人群中的预防效果有效,因此,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是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答案 C 是最佳答案。(3).霍乱的预防措施(分数:2.00)A. B.
17、C.D.E.解析: A.新生儿增加 B.气候寒冷 C.传染病流行 D.生活条件改善 E.传染病的病死率增加(分数:8.00)(1).可以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属于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基本内容。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于传染病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群体免疫一个群体中免疫者的多少及其免疫状况。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和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提高了人群的免疫水平。所以,最佳答案是 C。(2).可以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分数:2.00)A. B.C.D.E.解析:(3).能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社会因素是(分数:2.00
18、)A.B.C.D. E.解析:(4).能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自然因素是(分数:2.00)A.B. C.D.E.解析: A.暂时性病原携带者 B.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C.慢性病原携带者 D.健康病原携带者 E.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分数:8.00)(1).病后携带病原体期限不超过 3 个月者称为(分数:2.00)A. B.C.D.E.解析:(2).病后携带病原体期限超过 3 个月者称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以上两题。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在一定时间内向外排出病原体的人,一般情况下,恢复期病原携带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但个别携带者可维持较长时间,甚至终生。
19、通常将临床症状消失后 3 个月内仍可排出病原体的人称为暂时性病原携带者,超过 3 个月者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因此,分别选 A 和 C 选项。(3).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在一定时间内向外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分数:2.00)A.B. C.D.E.解析:(4).未曾患过传染病,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分数:2.00)A.B.C.D. E.解析: A.破伤风 B.狂犬病 C.流感 D.伤寒 E.麻疹(分数:6.00)(1).可以经土壤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可以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考核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内容。 直
20、接接触传播是指没有外界因素参与,感染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导致的传播,如性病、狂犬病等的传播。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 B。(3).可以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B.C. D.E.解析: A.30 天 B.9 个月 C.7 周 D.40 天 E.3 个月(分数:8.00)(1).甲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分数:2.00)A. B.C.D.E.解析:(2).丙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分数:2.00)A.B.C. D.E.解析:(3).戊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分数:2.00)A.B.C.D. E.解析:(4).乙型肝炎的最长潜伏期为(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是考
21、核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内容。 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 50150 天,平均为 6090 天,极少数也可以短至 2 周或长达 9 个月,故可知乙型肝炎的最长潜伏期为 9 个月。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 B。 A.直接通过飞沫传播 B.直接接触传播 C.经接触疫水传播 D.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E.经污染媒介物间接传播下列每种疾病,最常见或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分数:6.00)(1).流感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血吸虫病是(分数:2.00)A.B.C. D.E.解析:(3).疟疾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此题是记忆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传染病主要传播
22、途径的认识。 A.自然人群(包括以往有过该传染病史或有过预防接种史者) B.健康人群(除去有预防接种史与传染病史者) C.易感人群 D.传染病的接触人群 E.特殊人群(分数:6.00)(1).调查麻疹、痢疾等家庭续发率的对象为(分数:2.00)A.B.C.D. E.解析:(2).考核预防接种免疫学效果所选对象为(分数:2.00)A.B.C. D.E.解析:(3).调查人群流脑血凝抗体水平的对象为(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此题是理解及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续发率、易感人群等概念的理解,并会区分自然人群、健康人群和易感人群,同时还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合理选择相应的
23、人群。 A.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 B.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C.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D.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E.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数:4.00)(1).上列哪项的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甲型肝炎的发病有周期性改变,其发病与易感者的累积有关,且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春季和秋季病例增多,而戊肝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多见于雨季或洪水后。(2).上列哪项是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要的防制措施(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由于 HDV 的复制依赖于 HBV,因此接种乙肝疫苗等预防乙型肝炎的一系列措施能有效地预防 HDV 感染。 A.活动
24、性肺结核患者 B.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 C.肺结核原发性感染者 D.潜隐感染结核患者 E.儿童肺结核患者(分数:4.00)(1).以上哪类患者不是肺结核传染源(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此题为理解判断题。 处于潜隐感染的感染者没有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也不会传播结核病,其体内的结核杆菌常处于休眠静止状态,所以正确答案选 D。(2).以上哪类患者是病例发现的主要目标(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传染源即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病例发现的主要对象。B 为正确答案。 A.住院患者由于损伤而导致的炎性反应 B.新生儿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 C.入院时患者已处于某种
25、传染病的潜伏期,住院后发病而引起其他患者该种传染病的感染 D.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导致的感染 E.院内患者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严而引起的感染(分数:4.00)(1).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属于医源性感染的是(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为理解判断题,主要考核考生是否能够掌握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住院患者由于损伤而导致的炎性反应不属于在院内获得的感染,故 A 为本题正确答案。在诊断治疗或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材料及场所的消毒不严,或由于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称作医源性感染。故 E 为本题的正确答案。二、A3/A4 型题
26、(总题数:7,分数:30.00)为了调查某市慢性病的分布情况,对 3 个区 8 个不同地段抽取 50 岁及以上的老人共 5800 人进行调查。(分数:6.00)这是A.普查B.抽样调查 C.筛查D.发病率调查E.回顾性调查解析:解析 是理解判断题。 为了解总体分布的特点,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故答案为 B。(2).该调查可计算(分数:3.00)A.发病专率B.罹患率C.患病率 D.存活率E.发病率解析:解析 为理解判断题。 在进行疾病的横断面调查时,所获指标只能选患病率。在某地区进行男性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资料如下表: 组别 膀胱癌发病率(1/10 万) 吸烟 不吸烟 50 25 (分数:4
27、.00)(1).根据该资料,比较男性吸烟和不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相对危险度为(分数:2.00)A.50B.25C.2.0 D.0.5E.本资料不能计算解析:解析 考查考生对相对危险度的理解,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2).比较男性吸烟和不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特异危险度为(分数:2.00)A.50B.25 C.2.0D.0.5E.本资料不能计算解析:解析 考查考生对特异危险度的理解,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妊娠期母亲的各种暴露史与新生儿先天性畸形之间的联系。在调查时,那些生畸形孩子的母亲由于心理压力常常隐瞒怀孕时的吸烟情况,而那些对照儿童的母亲,其报告就较准确。(
28、分数:4.00)(1).上述情况可能带来(分数:2.00)A.选择偏倚B.存活病例偏倚C.信息偏倚 D.混杂偏倚E.入院率偏倚解析:解析 凡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收集暴露信息方面出现问题,无论是记忆不准或者有意的隐瞒,都称其为信息偏倚。(2).如果上述情况确实存在,并且吸烟确实增加生畸形儿的危险,那么研究结果估计的相对危险度与真实的危险度相比是(分数:2.00)A.相同B.高估C.低估 D.颠倒E.不能确定解析:解析 由于病例有意隐瞒暴露史,会使得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吸烟的暴露率趋同,这样研究的相对危险度会被低估。为评价某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见下表: 组别 接种人数 病例数 接种组 对照
29、组 1000 1000 10 40 (分数:4.00)(1).该疫苗的保护率是(分数:2.00)A.80%B.75% C.90%D.50%E.30%解析:(2).该疫苗的保护指数是(分数:2.00)A.5B.4 C.7D.8E.9解析:某城市出现了乙型肝炎的流行。(分数:4.00)(1).该城市 HBV 传播的主要途径不包括(分数:2.00)A.粪-口途径 B.母婴传播C.性接触传播D.日常生活接触传播E.经血液传播解析:解析 本题为理解判断题。以粪-口途径为主要方式进行传播的是甲型肝炎而不是乙型肝炎,所以正确答案为 A。(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应对 HBsAg 携带者进
30、行隔离治疗B.易感人群应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来预防乙型肝炎C.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D.乙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应给予 45 天医学观察E.HBV 的感染无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解析:解析 用乙肝疫苗免疫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和受到乙肝威胁的其他人,而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和意外事故的免疫。所以正确答案为 C。某患者在医院就诊时,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为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分数:4.00)(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该患者不是肺结核传染源 B.应对该患者采取短程督导化疗C.此类患者是结核病病例发现的主要目标D.对该患者进行隔离E.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
31、程用药解析:(2).对与该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患者家属应采取的措施为(分数:2.00)A.不用采取任何措施B.药物预防 C.接种卡介苗D.长期督导化疗E.长期服用结核病抑菌药以提高抵抗力解析:解析 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病例发现的主要对象。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尤其是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并治愈患者是防止结核病传播和预防耐药结核产生的有效措施。所以第 11 题正确答案为 A。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成员,结核菌素试验新近转阳的儿童均为药物预防的对象。所以 12 题正确答案为 B。已知某医院 2005 年全年住院患者总数为 20000 例,该年已经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为
32、 30 例,漏报医院感染病例为 20 例,所有医院感染病例中新发生的为 40 例,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例次数为 60 例,续发病例数为 10 例。(分数:4.00)(1).根据以上数据,不能计算的医院感染监测指标是(分数:2.00)A.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B.医院感染发病率C.医院感染患病率D.医院感染漏报率E.医院感染续发率 解析:(2).该医院 2005 年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分数:2.00)A.0.1%B.0.15%C.0.2% D.0.25%E.40%解析:解析 医院感染续发率分母是原发病例接触人数,而题干中未给出,故不能算出该指标,E 为 13题正确答案。医院感染发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所有入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病例数的频率。14 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