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卫执业助理医师-4-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A确定病因 B验证病因 C否定病因 D检验病因 E寻找病因线索(分数:1.00)A.B.C.D.E.2.有机磷农药中毒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机制是 A使胆碱酯酶活性水解 B使胆碱酯酶活性老化 C使胆碱酯酶活性丧失 D与胆碱酯酶磷酰基结合 E与胆碱酯酶分子结合(分数:1.00)A.B.C.D.E.3.疾病的地区分布特征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地形地貌 B气象条件 C风俗习惯 D经济状况 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
2、E.4.在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 A1 小时内 B2 小时内 C6 小时内 D12 小时内 E24 小时内(分数:1.00)A.B.C.D.E.5.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学科 A人体 B产业工人 C劳动者 D工人 E职业群体(分数:1.00)A.B.C.D.E.6.在工业化学物质中,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石蜡共同能引起接触工人的 A肝癌 B皮肤癌 C白血病 D肝血管肉瘤 E间皮癌(分数:1.00)A.B.C.D.E.7.下列哪项不属于是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 A就
3、业前检查 B定期体检 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D健康状况分析 E职业病的治疗(分数:1.00)A.B.C.D.E.8.静态作业的特点是 A可以持久 B不能持久 C容易疲劳 D不易疲劳 EB 和 C(分数:1.00)A.B.C.D.E.9.职业病是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的 A不良劳动条件 B生产性因素 C职业性有害因素 D有害的生产过程 E生产性有害因素(分数:1.00)A.B.C.D.E.10.反应确诊疾病死亡概率的指标是 A死亡率 B死亡专率 C超额死亡率 D标化死亡比 E病死率(分数:1.00)A.B.C.D.E.11.下面哪一项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A新生儿的减少 B易感人口的迁入 C计划免
4、疫 D传染病流行 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分数:1.00)A.B.C.D.E.12.下列哪项是五个因素传播模式的正确表述 A受传者信息媒介传播者效果 B传播者媒介信息受传者效果 C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 D受传者媒介信息传播者效果 E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媒介效果(分数:1.00)A.B.C.D.E.13.在筛查试验中,并联试验可以提高 A灵敏度 B特异度 C真实性 D可靠性 E收益(分数:1.00)A.B.C.D.E.14.铅中毒时血和尿中 ALA 升高是由于 A琥珀酸脱氢酶受抑制 BALAS 受抑制 C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 DALAD 受抑制 E山梨醇脱氢酶受抑制(分数:1.00)A.B.C.
5、D.E.15.从区域定点采样所获环境中毒物浓度的结果,可作为 A危险因素评价的重要内容 B作业者的接触水平 C作业者的吸入量 D作业者的吸收量 E环境污染状态(分数:1.00)A.B.C.D.E.16.某地开展一次乳腺癌抽样调查,可以得到下列哪个指标 A乳腺癌罹患率 B乳腺癌发病率 C乳腺癌续发率 D乳腺癌患病率 E乳腺癌引入率(分数:1.00)A.B.C.D.E.17.续发率是指 A接触者第二次发病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B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 100% C接触者中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 100% D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 E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易感
6、接触者总人数100%(分数:1.00)A.B.C.D.E.18.当外界环境中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主要靠 A蒸发 B对流 C传导 D辐射 E降低产热(分数:1.00)A.B.C.D.E.19.生产性粉尘主要属何种类型粉尘 A混合性粉尘 B矿物性粉尘 C化学性粉尘 D植物性粉尘 E动物性粉尘(分数:1.00)A.B.C.D.E.20.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范围是 A传染病 B慢性病 C急性病 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各种疾病(分数:1.00)A.B.C.D.E.2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 E短期波动、季节性和长
7、期趋势(分数:1.00)A.B.C.D.E.2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A诊断准确 B研究对象容易募集 C研究对象容易配合 D研究容易实施 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23.父母职业接触何种化学物是其子女儿童期患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A煤尘 B石棉 C某些农药 D二氧化硅 E粉尘(分数:1.00)A.B.C.D.E.24.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包括 A人口统计指标 B生长发育统计指标 C疾病统计指标 D死亡统计指标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25.下列疾病概念,哪项是正确的 A农民肺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 B农业皮炎是由感染布氏杆菌发病 C钩端
8、螺旋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 D尾蚴皮炎属人畜共患疾病 E农业皮炎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分数:1.00)A.B.C.D.E.26.某冶炼厂,某男工从事铸造铅锭工作,工龄 10 年以上。近来主诉头痛、无力、失眠等症状。体检发现,血铅和尿铅均升高。同时,尿 ALA 水平持续升高。诊断为轻度铅中毒,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当地职业病管理机构报告 A15 天 B15 天 C1530 天 D1020 天 E10 天(分数:1.00)A.B.C.D.E.27.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疾病的病因 C疾病的防治措施 D流行病研究方法 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28.我国
9、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制定的依据是 A肺通气量和心率 B通气量和排汗量 C能量代谢率和劳动时间率 D能量代谢 E劳动时间率和心率(分数:1.00)A.B.C.D.E.29.通常,筛查可以理解为 A一种诊断方法 B从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C从有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D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E筛查阳性者不需要做进一步的确诊(分数:1.00)A.B.C.D.E.30.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发病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B罹患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C患病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D患病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旧病例发生的
10、频率 E发病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分数:1.00)A.B.C.D.E.3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分数:1.00)A.B.C.D.E.32.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 A致病性行为 B不良生活习惯 C高危险行为 D不良疾病行为 E预警行为(分数:1.00)A.B.C.D.E.
11、33.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家实行 A食品卫生监察制度 B食品卫生检查制度 C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D食品卫生监督制度 E食品卫生监测制度(分数:1.00)A.B.C.D.E.34.在分析疾病的年龄分布特征时,对同一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疾病频率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 A年龄趋势分析 B出生队列分析 C横断面分析 D随访资料分析 E历史资料分析(分数:1.00)A.B.C.D.E.3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开始实施的时间是 A2001 年 10 月 27 日 B2002 年 1 月 1 日 C2002 年 5 月 1 日 D2003 年 9 月 1 日 E2002 年 10 月 27 日(分数:
12、1.00)A.B.C.D.E.36.确定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是 A关联强度 B因先于果 C关联重复出现 D暴露与疾病分布一致 E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分数:1.00)A.B.C.D.E.37.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应该选择哪一类人 A患某病的病人 B患某病的暴露者 C不患某病的暴露者 D患某病者与不患该病者 E暴露与不暴露于研究因素的人(分数:1.00)A.B.C.D.E.38.如果某种疾病与某因素的关联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中获得相同或相似的结果,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 A关联的强度 B关联的特异性 C剂量-反映关系 D关联的可重复性 E暴露与疾病分布一致(分数:1.00)A.B.C.D.E.
13、39.执业医师法规定了若干项不予注册执业医师条件,下列几项中,哪一项是执业医师法中没有规定的 A年龄小于 18 岁或大于 60 岁 B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C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两年的 D受吊销执业医师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两年的 E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分数:1.00)A.B.C.D.E.40.爆发的定义是 A起病突然,波及范围广,短时间内可以越过国界、洲界,形成世界范围的流行 B某种传染病突然发生的一种现象 C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出现许多同种疾病病例的现象 D疾病集中发生的过程
14、E某地区疾病发生率显著超过历年同期水平的现象(分数:1.00)A.B.C.D.E.41.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哪项是对的 A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基本保健 B解决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C建立家庭病床,方便居民 D送医送药上门,全心全意服务 E做好双向转诊,对病人负责到底(分数:1.00)A.B.C.D.E.42.如果要满足患病率发病率 X 病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A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当稳定 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当稳定 C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患病率相当稳定 D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相当稳定 E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分数:1.00)A.B.C.D.E.43.职业流
15、行病学调查常用下列哪种方法 A职业病体检 B普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E病例对照调查(分数:1.00)A.B.C.D.E.44.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 A心血管系统 B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造血系统 E中枢神经系统(分数:1.00)A.B.C.D.E.45.我国现行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应用最广的是 A最高容许浓度 B容许接触限值 C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 D保障健康的平均职业接触限值 E上限值(分数:1.00)A.B.C.D.E.46.在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下列哪一项是主要环节 A治疗病人 B隔离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预防接种 E医学观察(分数:1.00)A.B.C.
16、D.E.47.以下有关健康教育诊断的表述,哪项不正确 A确定或推测与目标人群主要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不属于健康教育活动的步骤 C将为决定干预目标、策略和方法,提供基本依据 D同计划规定一道被称为“计划设计” E是健康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第一个关键(分数:1.00)A.B.C.D.E.48.下列情形中,应当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医师注册的是 A受罚款行政处罚 B受警告行政处罚 C受责令暂停六个月执业活动的行政处 D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一年的 E造成医疗责任事故、情节严重的(分数:1.00)A.B.C.D.E.49.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A前庭器官障碍 B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
17、疾病 C视觉紊乱 D骨骼肌肉损伤 E免疫功能低下(分数:1.00)A.B.C.D.E.50.对接触砷、石棉、镍、铬酸盐、放射性物质的工人进行定期体检时,首先应考虑 A肾癌 B肺癌 C泌尿道癌 D白血病 E肝癌(分数:1.00)A.B.C.D.E.公卫执业助理医师-4-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A确定病因 B验证病因 C否定病因 D检验病因 E寻找病因线索(分数:1.00)A.B.C.D.E. 解析:描述性研究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
18、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揭示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当对某病的情况了解不多的时候,往往从描述性研究着手,取得该病或健康状态的基本分布特征,从而获得有关的病因假设的启示,然后逐步建立病因假设,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性研究提供线索。对于病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也仅在于此。检验、验证病因假设是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2.有机磷农药中毒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机制是 A使胆碱酯酶活性水解 B使胆碱酯酶活性老化 C使胆碱酯酶活性丧失 D与胆碱酯酶磷酰基结合 E与胆碱酯酶分子结合(分数:1.00)A.B.C.D. E.解析:有
19、机磷在体内与胆碱脂酶磷酰基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抑制胆碱酯酶活性。3.疾病的地区分布特征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地形地貌 B气象条件 C风俗习惯 D经济状况 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 解析:每一种疾病在地区分布上都具有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与地质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居民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4.在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 A1 小时内 B2 小时内 C6 小时内 D12 小时内 E24 小时内(分数:1.00)A.B.C.D. E.解析:
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在城镇于 6 小时内,农村于 12 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5.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学科 A人体 B产业工人 C劳动者 D工人 E职业群体(分数:1.00)A.B.C. D.E.解析: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及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6.在工业化学物质中,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石蜡共同能引起接触工人的 A肝癌 B皮肤癌 C白血病 D肝血管肉瘤 E间皮癌(分数:1.00)A.B.
21、C.D.E.解析: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蜡等为可致职业性皮肤癌的致癌物。7.下列哪项不属于是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 A就业前检查 B定期体检 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D健康状况分析 E职业病的治疗(分数:1.00)A.B.C.D.E. 解析:健康监护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应用、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8.静态作业的特点是 A可以持久 B不能持久 C容易疲劳 D不易疲劳 EB 和 C(分数:1.00)A.B.C.D.E. 解析:静态作业是肌肉等长性收缩维持体位进行的作业。肌肉持续收缩压迫血管,肌肉供血不足,局部缺氧造成乳酸堆积,引起疼痛与疲劳,使作业不能持久。9.职业病是由
22、下列何种因素引起的 A不良劳动条件 B生产性因素 C职业性有害因素 D有害的生产过程 E生产性有害因素(分数:1.00)A.B.C. D.E.解析:职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10.反应确诊疾病死亡概率的指标是 A死亡率 B死亡专率 C超额死亡率 D标化死亡比 E病死率(分数:1.00)A.B.C.D.E. 解析:反应确诊疾病死亡概率的指标是病死率。病死率是指观察期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2)本题中其余备选答案为干扰项。死亡率,又叫粗死亡率、总死亡率,是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总死亡数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是:*3)总死亡率提供的信息较粗糙
23、,它不能说明人群中各个亚群的死亡情况,不能与其他地区的资料进行比较。这时我们应计算死亡专率,即按年龄、性别、死因等计算死亡率。例如:*4)超额死亡率是根据某病历年的死亡率计算出死亡平均水平,然后用该病当年的实际死亡率与之比较,以反映该病的流行强度的指标。5)标化死亡比是实际死亡人数除以根据一般人群死亡率计算的预期死亡数。标化死亡比的计算公式是:*11.下面哪一项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A新生儿的减少 B易感人口的迁入 C计划免疫 D传染病流行 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分数:1.00)A.B. C.D.E.解析:本题备选答案中 B 项“易感人口的迁入”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久居流行区的居
24、民,因患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易感性较低。但是,一旦有非流行区的居民大量迁入,因缺乏相应的免疫力,可以使流行区人群的易感性升高。其余备选答案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12.下列哪项是五个因素传播模式的正确表述 A受传者信息媒介传播者效果 B传播者媒介信息受传者效果 C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 D受传者媒介信息传播者效果 E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媒介效果(分数:1.00)A.B.C. D.E.解析: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教材中,以及一般传播教材中都会提及拉斯韦尔的五因素传播模式,这是传播理论中非常经典的模式之一。该模式的正确表述为“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当不能准确记忆时,可进行简单的实际传播事件
25、分析,如电视中播放某产品广告,是电视工作者(传播者)将该产品的特点(信息)通过电视(媒介)告诉我们(受传者),希望我们购买/使用该产品(效果)。13.在筛查试验中,并联试验可以提高 A灵敏度 B特异度 C真实性 D可靠性 E收益(分数:1.00)A. B.C.D.E.解析:在筛查联合试验中,并联是指同时进行几项筛查试验,只要有一项结果为阳性就定为阳性。由此,并联试验的假阴性率(漏诊率)将会降低,灵敏度将会升高。例如,筛查糖尿病同时进行尿糖检查和餐后 2小时血糖检查,两项筛查中任何一项为阳性就作为筛查试验阳性,那么,筛查结果为阳性的人数将会比串联和单独用一项筛查试验进行筛查的阳性人数要多,即糖尿
26、病病人被漏诊的可能性降低,筛查试验的灵敏度升高。14.铅中毒时血和尿中 ALA 升高是由于 A琥珀酸脱氢酶受抑制 BALAS 受抑制 C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 DALAD 受抑制 E山梨醇脱氢酶受抑制(分数:1.00)A.B.C.D. E.解析:铅抑制 ALAD,使 ALA 形成胆色素原受阻,使血中 ALA 增加,由尿排出。15.从区域定点采样所获环境中毒物浓度的结果,可作为 A危险因素评价的重要内容 B作业者的接触水平 C作业者的吸入量 D作业者的吸收量 E环境污染状态(分数:1.00)A. B.C.D.E.解析:空气监测结果作为劳动卫生监测的一部分,可以间接估计作业者的接触水平,作为接触评定即
27、危险因素评价的内容之一。16.某地开展一次乳腺癌抽样调查,可以得到下列哪个指标 A乳腺癌罹患率 B乳腺癌发病率 C乳腺癌续发率 D乳腺癌患病率 E乳腺癌引入率(分数:1.00)A.B.C.D. E.解析:在一个地区开展一次乳腺癌抽样调查,属于横断面调查,只能得到患病率指标,不能得到发病率指标,也不能得到续发率和引入率指标。17.续发率是指 A接触者第二次发病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B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 100% C接触者中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 100% D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 E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分数:1.00)A.B
28、.C.D.E. 解析:续发率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是指某些传染病在观察期内家庭易感者中二代病例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是:*家庭中第一例病人称为“家庭原发病例”,不计入家庭二代发病率中。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内发生的病例称为二代病例。18.当外界环境中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主要靠 A蒸发 B对流 C传导 D辐射 E降低产热(分数:1.00)A. B.C.D.E.解析:当外界环境中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唯一的散热途径是蒸发散热。此时大量出汗,通过汗液蒸发散热。19.生产性粉尘主要属何种类型粉尘 A混合性粉尘 B矿物性粉尘 C化学性粉尘 D植物性粉尘 E动物性粉尘(分数:1
29、.00)A. B.C.D.E.解析:在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有机和无机两种类型的粉尘属混合性粉尘,是生产中最常见的粉尘存在形式。20.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范围是 A传染病 B慢性病 C急性病 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各种疾病(分数:1.00)A.B.C.D.E. 解析: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范围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2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 E短期波动、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分数:1.00)A.B.C.D. E.解析: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频率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及不同时间中的表现,它受病因、环境、人群特征等自然
30、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观察疾病的分布,可以认识疾病的群体现象,分析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其决定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其余备选答案为干扰项。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家庭和环境属于人群分布研究的内容,国家、地区和城乡属于地区分布研究的内容,短期波动、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属于时间分布研究的内容。2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A诊断准确 B研究对象容易募集 C研究对象容易配合 D研究容易实施 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 解析: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从医院的住院或门诊病人中、病案中选
31、择研究对象,称为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它的优点是:疾病诊断准确、研究对象容易募集、研究对象容易配合、研究容易实施。23.父母职业接触何种化学物是其子女儿童期患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A煤尘 B石棉 C某些农药 D二氧化硅 E粉尘(分数:1.00)A.B.C. D.E.解析:父母职业接触化学物质如油漆、农药、有机溶剂等,其子女儿童期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升高。24.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包括 A人口统计指标 B生长发育统计指标 C疾病统计指标 D死亡统计指标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因为人口统计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都是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
32、标。25.下列疾病概念,哪项是正确的 A农民肺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 B农业皮炎是由感染布氏杆菌发病 C钩端螺旋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 D尾蚴皮炎属人畜共患疾病 E农业皮炎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分数:1.00)A.B.C. D.E.解析:钩端螺旋体病本是动物易患的疾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职业接触使人感染了钩端螺旋体而发病,称人畜共患疾病。26.某冶炼厂,某男工从事铸造铅锭工作,工龄 10 年以上。近来主诉头痛、无力、失眠等症状。体检发现,血铅和尿铅均升高。同时,尿 ALA 水平持续升高。诊断为轻度铅中毒,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当地职业病管理机构报告 A15 天 B15 天 C1530 天 D1020
33、天 E10 天(分数:1.00)A. B.C.D.E.解析: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慢性职业病一经确诊,由诊断机构在 15 天内向当地职业病管理机构报告。27.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疾病的病因 C疾病的防治措施 D流行病研究方法 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 解析: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去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流行病学特有的分析性、实验性研究方法去探索和验证病因。在对疾病的病因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达到
34、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与此同时,流行病学不断总结各种实践经验,提炼疾病防治成果,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创造并发展了流行病学自身特有的方法。28.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制定的依据是 A肺通气量和心率 B通气量和排汗量 C能量代谢率和劳动时间率 D能量代谢 E劳动时间率和心率(分数:1.00)A.B.C. D.E.解析: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3T+7M。其中,T 为劳动时间率,M 为 8 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29.通常,筛查可以理解为 A一种诊断方法 B从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C从有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D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E筛查阳性者不需要做进一步的
35、确诊(分数:1.00)A.B.C.D. E.解析:筛查是指应用快速、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指定就医,以便进厂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根据筛查的定义可知,筛查不是一种诊断试验,而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查方法,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病人。筛查不是从“无病”的人群中找“可疑患者”,而是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找“可疑患者”,并且早期发现病人不是筛查的最终目的,而是让这些“可疑患者”进一步接受检查,如果确诊为病人,应积极治疗。30.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发病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B罹患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新旧病例所占
36、的比例 C患病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D患病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旧病例发生的频率 E发病率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分数:1.00)A. B.C.D.E.解析:备选答案中仅 A 项正确。发病率指观察时期内观察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发病率的计算公式是:*3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
37、及防制对策的学科(分数:1.00)A.B.C.D.E. 解析:流行病学的发端源于人类与传染病流行长期斗争所积累的科学认识和实践经验。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开始越出传染病的范围,逐渐涉及到慢性病及所有疾病。随后,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又扩大到人群健康,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流行病学这样界定自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32.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 A致病性行为 B不良生活习惯 C高危险行为 D不良疾病行为 E预警行为(分数:1.00)A.B.C.D.E.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
38、及其分类的掌握。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两大类:即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而危害健康的行为通常又可分为四类,即:日常危害健康的行为(不良生活习惯);高危险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以及不良疾病行为。很显然,A、B、C、D 都属于危害健康的行为,只有E“预警行为”才是正确答案。33.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家实行 A食品卫生监察制度 B食品卫生检查制度 C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D食品卫生监督制度 E食品卫生监测制度(分数:1.00)A.B.C.D. E.解析:见食品卫生法第 2 条规定。“监察”是劳动部门的用语;“检查”和“管理”一词,属一般用语;“监测”是专业机构的具体工作;而只有“监督”表示国家对食品卫生进行行政执法,并形成制度。34.在分析疾病的年龄分布特征时,对同一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疾病频率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 A年龄趋势分析 B出生队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