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卫执业助理医师-26-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在酶促反应中,当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底物 A反应速度增加 B反应速度降低 C反应速度不变 D反应速度先增加后即降低 E反应速度先降低后即增加(分数:1.00)A.B.C.D.E.2.“有效温度”是由三项指标综合作用产生的温热感指标。该三项指标是 A气温、气湿、气流 B气流、气温、热辐射 C气温、气湿、气压 D气温、气流、热辐射 E气湿、气压、热辐射(分数:1.00)A.B.C.D.E.3.以下垃圾处理的方法中,目前我国不常用的方法是 A好氧堆肥法 B厌氧
2、堆肥法 C卫生填埋法 D海洋沉降法 E焚烧法(分数:1.00)A.B.C.D.E.4.骨盐的主要成分 A有机钙 B碳酸钙 C磷酸氢钙 D羟磷灰石 E蛋白质结合钙(分数:1.00)A.B.C.D.E.5.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率的变化 B每搏输出量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循环血量的变化 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分数:1.00)A.B.C.D.E.6.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一个氮原子来自 NH3,另一个来自 A谷氨酸 B谷氨酰胺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E氨基甲酰磷酸(分数:1.00)A.B.C.D.E.7.环境卫生学所研究的环境是 A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 B自然环境和劳动环境 C
3、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 D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 E生活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分数:1.00)A.B.C.D.E.8.神经和肌肉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产生是由于 ANa +外流 BNa +内流 CK +外流 DK +内流 ECa 2+内流(分数:1.00)A.B.C.D.E.9.当进行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时,调查对象在当地居住年限要求是 A随机抽样,无须考虑年限 B12 年以上 C35 年以上 D10 年以上 E15 年以上(分数:1.00)A.B.C.D.E.10.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是 A0,1 B1,0 C0,0 D1,1 E0, 值不确定(分数:1.00)A.B.C.D.E.11.决定大
4、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 A污染物排放量 B有效排放高度 C接触点与污染源的距离 D气象因素 E地形(分数:1.00)A.B.C.D.E.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 A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升高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分数:1.00)A.B.C.D.E.13.空气中氧气在什么水平下对健康有害 A20.95% B14%15% C12% D8% E过低或过高对健康都有害(分数:1.00)A.B.C.D.E.14.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B生物活性丧失 C溶解度增加 D粘度下降 E容易扩散(分数:1.00)A.B
5、.C.D.E.15.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不断积聚、浓缩。这种现象称为 A生物吸收 B生物放大 C生物富集 D生物转化 E生物代谢(分数:1.00)A.B.C.D.E.16.小概率事件 P的取值一般认为是 AP0.005 BP0.001 CP0.05 DP0 E|P|0.05(分数:1.00)A.B.C.D.E.17.关于结合胆红素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和清蛋白结合 B和葡萄糖醛酸结合 C极性强,便于随胆汁排出 D分子小,可被肾小球滤过 E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呈紫红色(分数:1.00)A.B.C.D.E.18.下列分析方法,适用于等级资料的是 AU 检验 BF 检验 C卡方检验 D相
6、关回归分析 E秩和检验(分数:1.00)A.B.C.D.E.19.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B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 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 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分数:1.00)A.B.C.D.E.20.同质且对称分布的计量资料,在表示其平均水平时宜采用 AG BR CM D E (分数:1.00)A.B.C.D.E.21.污染物对机体的毒作用,主要取决于机体对污染物的o A摄入量o B蓄积量o C吸收量o D中毒量o E耐受量的倒数(分数:1.00)A.B.C.D.E.22.下列含氯的化合物,有一个不是氯化消毒剂o A液态氯o B氯胺o C氯化钠o
7、D二氧化氯o E漂白粉和漂白粉精(分数:1.00)A.B.C.D.E.23.水俣病的致病因子进入人体的渠道是o A饮用水o B大气o C土壤o D鱼o E稻米(分数:1.00)A.B.C.D.E.24.下列与呼吸有关的数值中哪一个是错的o A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频率为 1218 次/分o B正常成人男性的肺活量约为 3500mlo C正常人时间肺活量的第 1秒应为 60%o D正常成人无效腔气量约为 150mlo E正常成人安静时肺通气量为 68L(分数:1.00)A.B.C.D.E.25.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于o A食道o B胃o C小肠o D结肠o E小肠和结肠(分数:1.00)A.B.C
8、.D.E.26.关于标准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o A标准差可以是负数o B标准差必定大于或等于零o C标准差无单位o 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o E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大(分数:1.00)A.B.C.D.E.27.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o A含氮碱基o B单核苷酸o C多核苷酸o D核糖核苷o E脱氧核糖核苷(分数:1.00)A.B.C.D.E.28.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o A体液o B细胞内液o C细胞外液o D细胞内液+细胞外液o E血液(分数:1.00)A.B.C.D.E.29.调查 1998年某地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总体是 1998年该地o A每个正常成年男子o B全部正
9、常成年男子o C能调查到且愿意接受调查的全部正常成年男子o D全部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的集合o E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分数:1.00)A.B.C.D.E.30.排放有害工业废水的工厂,应建在饮用水水源的o A上游o B下游o C对岸o D上游对岸o E上风向(分数:1.00)A.B.C.D.E.31.欲比较某地 12 月男婴与 78 岁男童的身高变异程度,宜采用的指标是o Ao Bso C (分数:1.00)A.B.C.D.E.32.心肌细胞中自动节律性最高的是 A心室肌 B心房肌 C窦房结 D房室交界 E浦肯野纤维(分数:1.00)A.B.C.D.E.33.一分子乙酰 CoA经有氧氧化
10、(三羧酸循环)可生成几分子 ATP A6 B9 C12 D15 E24(分数:1.00)A.B.C.D.E.34.相关系数 r0 时,散点图中散点的分布形态为 A散点完全在一条直线上 B散点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且随 x增大,y 值有增大趋势 C散点分布大致呈直线,且随 x增大, y 值减小 D散点分布大致呈直线,且随 x增大, y 值增大 E散点分布不规则(分数:1.00)A.B.C.D.E.35.分布于植物性神经节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 AM 受体 BN 1受体 CN 2受体 D 受体 E 受体(分数:1.00)A.B.C.D.E.36.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卫生防护带内,应该设置 A经常居住的房屋
11、 B绿化带 C学校 D危险品地下仓库 E医院(分数:1.00)A.B.C.D.E.37.加权法求算术均数的公式中,f 表示 A各变量值的和 B将各变量求和,有 m个相同数值 x时可计算 xf,其中 f=m Cxf 是直接法中x 的精确计算,同时还可以简化运算 Dxf 可理解为(x)f Ex 1f1+x2f2+xufu,x 为各组段的组中值,f 表示各组频数(分数:1.00)A.B.C.D.E.38.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人粪、化肥、农药 B病原体、有毒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 C厌气杆菌、寄生虫、农药 D厌气杆菌、寄生虫卵、放射性物质 E病原体、致癌物、致畸物(分数:1.00)A.B.C.D.E.
12、39.毒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 A吸收、转运、转化、排泄 B水解、氧化、还原、结合 C吸收、氧化、结合、排泄 D吸收、结合、转化、转运 E吸收、水解、转运、排泄(分数:1.00)A.B.C.D.E.40.关于抽样研究,描述不正确的是 A获取样本时应遵循随机化原则 B实施抽样时要使总体中每一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到 C研究者可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作为样本,以保证其典型性 D抽得的样本对总体有代表性,以便更好地对总体进行统计推断 E严格的随机抽样有助于减少样本的(分数:1.00)A.B.C.D.E.41.对于对称分布资料,理论上算术均数和中位数的大小是 A相等 B算术均数大于中位数 C算术均数小于
13、中位数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E两者之间无可比性(分数:1.00)A.B.C.D.E.42.下列公式用以表示均数抽样误差的是 A Bs Cs 2 D (分数:1.00)A.B.C.D.E.43.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四氢叶酸(FH 4)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 B一碳单位参与核酸合成 C叶酸缺乏时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维生素 B12含有金属元素 E维生素 B12和一碳单位代谢无关(分数:1.00)A.B.C.D.E.44.对于尿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每昼夜排出尿量约 12L B每昼夜尿量长期超过 2.5L为多尿 C每昼夜尿量持续在 0.10.5L 间为少尿 D每昼夜尿量少于 0.1L
14、为无尿 E尿量与摄入水量无关(分数:1.00)A.B.C.D.E.45.有关 mRNA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B经过加工修饰后的 RNA CmRNA 上的密码子是不连续的 D在 mRNA的 5端有起始密码子 E在 mRNA的 3端有终止密码子(分数:1.00)A.B.C.D.E.46.统计学中,描述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概率指标的关系是 A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 B概率取值不可能大于 1,而频率可以 C同一事件的频率和概率值必定相等 D有限次试验中,若某事件发生频率为 m/n,当 n趋向无穷大时,m/n的数值接近此事件的概率 E有限次试验,事件的概率大小可以上下波动,而发生频率值
15、是唯一的(分数:1.00)A.B.C.D.E.47.居室容积的确定是根据 A人的 CO2呼出量,室内通风换气次数等因素 B人的 CO2呼出量,室内氧气消耗量等因素 C室内 CO2上升量,室内氧气消耗量等因素 D人的氧气需要量,室内换气次数等因素 E室内外氧气含量之差(分数:1.00)A.B.C.D.E.48.环境的自净作用有三大作用方式,即 A稀释作用,沉淀作用,扩散作用 B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 C中和作用,氧化作用,分解作用 D硝化作用,氨化作用,无机化作用 E还原作用,络合作用,吸附作用(分数:1.00)A.B.C.D.E.49.在确定个别污染源对周围大气污染范围的边界时,以下有一
16、个做法是错误的 A把污染源下风侧同一轴线各点浓度进行统计 B找出各点的最高日平均浓度,并与相应标准作比较 C找出各点的最高一次浓度,并与相应标准作比较 D找出各点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并与相当标准作比较 E找出接近卫生标准的点(分数:1.00)A.B.C.D.E.50.旅店的枕套、被套、床单等床上用品,要求 A一客一换 B一天一换 C两天一换 D两客一换 E每周一换(分数:1.00)A.B.C.D.E.公卫执业助理医师-26-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在酶促反应中,当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底物 A反应速度增加
17、B反应速度降低 C反应速度不变 D反应速度先增加后即降低 E反应速度先降低后即增加(分数:1.00)A.B.C. D.E.解析:酶促反应需要酶与底物结合,即反应速度决定于酶 E和底物 S生成 ES的速度,所以当酶一定时,当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即 E都和 S结合了,此时已达最大反应速度,再增 S也增加不了 ES。2.“有效温度”是由三项指标综合作用产生的温热感指标。该三项指标是 A气温、气湿、气流 B气流、气温、热辐射 C气温、气湿、气压 D气温、气流、热辐射 E气湿、气压、热辐射(分数:1.00)A. B.C.D.E.解析:有效温度是根据气温、气湿、气流这三项小气候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温热感而制定
18、的指标。不包括热辐射。而且要记住;室内小气候的四个因素中,不包括气压。3.以下垃圾处理的方法中,目前我国不常用的方法是 A好氧堆肥法 B厌氧堆肥法 C卫生填埋法 D海洋沉降法 E焚烧法(分数:1.00)A.B.C.D. E.解析:通过此题要记住垃圾处理的常用方法是 A、B、C、E,而不是 D。4.骨盐的主要成分 A有机钙 B碳酸钙 C磷酸氢钙 D羟磷灰石 E蛋白质结合钙(分数:1.00)A.B.C.D. E.解析:人体中 99%以上的钙和约 85%的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5.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率的变化 B每搏输出量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循环血量的变化 E大动脉管
19、壁弹性的变化(分数:1.00)A.B. C.D.E.解析: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心缩期射入动脉中的血量增多,可使收缩压明显升高。6.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一个氮原子来自 NH3,另一个来自 A谷氨酸 B谷氨酰胺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E氨基甲酰磷酸(分数:1.00)A.B.C. D.E.解析:天冬氨酸与瓜氨酸形成精氨酸代琥珀酸,后者脱下延胡索酸产生精氨酸,天冬氨酸上的氮原子转到精氨酸,经水解脱下的尿素就含有天冬氨酸上的氮。7.环境卫生学所研究的环境是 A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 B自然环境和劳动环境 C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 D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 E生活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分数:1.00)A.B.C.D
20、. E.解析:环境卫生学所研究的环境不包括生产环境和劳动环境。而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单纯提居住环境是不够全面的,应该是生活居住环境。因为还应包括公共场所等非居住的生活环境。8.神经和肌肉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产生是由于 ANa +外流 BNa +内流 CK +外流 DK +内流 ECa 2+内流(分数:1.00)A.B. C.D.E.解析: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对 Na+通透性增加,细胞外的 Na+顺浓度梯度流入细胞内,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此即动作电位的去极相。9.当进行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时,调查对象在当地居住年限要求是 A随机抽样,无须考虑年限 B12 年
21、以上 C35 年以上 D10 年以上 E15 年以上(分数:1.00)A.B.C. D.E.解析:大气污染影响健康通常是慢性作用。短期内不易明显看出影响的程度。所以,若要了解该地区大气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就必须调查在该地区居住了 35 年以上的居民,才能反映出受影响的程度。10.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是 A0,1 B1,0 C0,0 D1,1 E0, 值不确定(分数:1.00)A. B.C.D.E.解析: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可用符号 N(0,1)表示。11.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 A污染物排放量 B有效排放高度 C接触点与污染源的距离 D气象因素 E地形(分数:1.00)A. B.C.D.E
22、.解析:最基本的因素应该是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量越大,越易造成污染。而 B、C、D、E 均是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而不是最基本的因素。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 A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升高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分数:1.00)A.B.C.D. E.解析: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13.空气中氧气在什么水平下对健康有害 A20.95% B14%15% C12% D8% E过低或过高对健康都有害(分数:1.00)A.B.C
23、.D.E. 解析:通过此题应明确,缺氧固然对健康有害,而吸入过量的氧气也会对健康有害。14.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B生物活性丧失 C溶解度增加 D粘度下降 E容易扩散(分数:1.00)A.B. C.D.E.解析:生物活性丧失是变性蛋白质的一项主要特点,另外易被蛋白酶水解、溶解度降低等也是变性蛋白的特点,故其他 4项备选答案不正确。15.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不断积聚、浓缩。这种现象称为 A生物吸收 B生物放大 C生物富集 D生物转化 E生物代谢(分数:1.00)A.B.C. D.E.解析: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而生物吸收只是说明生物体吸收了该物质,没有表示积聚、
24、浓缩。生物放大是针对整个食物链上各级生物体内含量的逐级放大。16.小概率事件 P的取值一般认为是 AP0.005 BP0.001 CP0.05 DP0 E|P|0.05(分数:1.00)A.B.C. D.E.解析:概率小于或等于 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17.关于结合胆红素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和清蛋白结合 B和葡萄糖醛酸结合 C极性强,便于随胆汁排出 D分子小,可被肾小球滤过 E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呈紫红色(分数:1.00)A. B.C.D.E.解析:和清蛋白结合的是游离的胆红素,其余 4项叙述无误。18.下列分析方法,适用于等级资料的是 AU 检验 BF 检验 C卡方检验 D相关回
25、归分析 E秩和检验(分数:1.00)A.B.C.D.E. 解析:对等级资料,常用的分析方法是秩和检验。19.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B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 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 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分数:1.00)A.B. C.D.E.解析:血型是以红细胞表面所有的特异性凝集原进行分型的。20.同质且对称分布的计量资料,在表示其平均水平时宜采用 AG BR CM D E (分数:1.00)A.B.C.D.E. 解析:各种平均数指标适用的资料性质是不同的。21.污染物对机体的毒作用,主要取决于机体对污染物的o A摄入量o B蓄积量o C吸收量o D
26、中毒量o E耐受量的倒数(分数:1.00)A.B.C. D.E.解析:吸收的概念是指该物质已进入血液中。如果仅仅停留在消化道或呼吸道内,不能称为吸收。污染物只有进入血液后,才能在机体内起毒作用。所以应是取决于吸收量,摄入量是指进入消化道或呼吸道的量。摄入量必须乘以机体对该物的吸收率,才是吸收量。22.下列含氯的化合物,有一个不是氯化消毒剂o A液态氯o B氯胺o C氯化钠o D二氧化氯o E漂白粉和漂白粉精(分数:1.00)A.B.C. D.E.解析:氯化消毒剂中的氯必须是有效氯方具有消毒作用。有效氯是指原子价大于-1 价的氯。氯化钠的氯是-1 价,所以没有消毒作用。23.水俣病的致病因子进入
27、人体的渠道是o A饮用水o B大气o C土壤o D鱼o E稻米(分数:1.00)A.B.C.D. E.解析:水俣病的致病因子是甲基汞。甲基汞在小体中通过水生物食物链逐级放大。鱼是食物链上主要的生物群体,体内蓄积有大量的甲基汞,是甲基汞进入人体的渠道。24.下列与呼吸有关的数值中哪一个是错的o A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频率为 1218 次/分o B正常成人男性的肺活量约为 3500mlo C正常人时间肺活量的第 1秒应为 60%o D正常成人无效腔气量约为 150mlo E正常成人安静时肺通气量为 68L(分数:1.00)A.B.C. D.E.解析:正常成人时间肺活量的第 1秒末呼出的气量约占肺活量的 83%。25.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于o A食道o B胃o C小肠o D结肠o E小肠和结肠(分数:1.00)A.B.C. D.E.解析: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且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小肠吸收面积大,故吸收主要发生于小肠。26.关于标准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o A标准差可以是负数o B标准差必定大于或等于零o C标准差无单位o 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o E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