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助理医师-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5051       资源大小:6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助理医师-1及答案解析.doc

    1、公卫执业助理医师-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劳动卫生学的概念是(分数:2.00)A.预防医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改善劳动条件B.研究职业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学科C.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和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的学科D.研究劳动者的生理变化,提高作业能力的学科E.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2.劳动卫生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数:2.00)A.改善劳动条件B.提高劳动生产率C.消除不良因素,保护工人健康D.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E.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3.劳动条件包

    2、括(分数:2.00)A.劳动过程B.生产工艺过程C.生产环境D.三者都是E.三者都不是4.劳动过程由下列因素或条件组成,除外(分数:2.00)A.劳动组织B.操作体位和方式C.体、脑劳动比例D.劳动强度E.采光照明5.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分数:2.00)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B.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C.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D.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E.以上都不是6.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铅B.炭疽杆菌C.煤尘D.微波E.劳动强度过大7.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为(分数:

    3、2.00)A.通风换气不足B.作息制度不合理C.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在同一个车间内D.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E.卫生设施不健全8.生产性有害物理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噪声B.红外线C.射频辐射D.粉尘E.微波9.非电离辐射不包括(分数:2.00)A.可见光B.紫外线C.激光D.微波E.X 射线10.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性损害不包括(分数:2.00)A.职业病B.工伤C.职业特征D.急性职业中毒E.职业性多发病11.医学上所指的职业病是(分数:2.00)A.与职业有关的疾病B.工厂、矿山中最常见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D.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非特异性作用引起的疾病E.工人接触

    4、毒物引起的中毒12.职业病是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的(分数:2.00)A.不良劳动条件B.生产性因素C.有害的生产过程D.职业性有害因素E.生产性有害因素13.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共有(分数:2.00)A.14 种B.18 种C.9 大类 99 种D.9 大类 101 种E.10 大类 115 种14.有关法定职业病的种类和数量,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恒定不变B.随时变化C.越来越少D.越来越多E.随着不同时期的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而发生相应的变化15.我国职业病目录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职业病是(分数:2.00)A.肺尘埃沉着病(尘肺)B.职业性皮肤病C.职业中毒D.职业性肿瘤E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6.判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业病的范围(分数:2.00)A.伐木工人的森林脑炎和手臂振动病B.凿岩工人的硅沉着病C.石墨工人的炭黑肺尘埃沉着病D.铅作业工人的消化性溃疡E.煤矿井下工人发生的滑囊炎17.下列哪项职业性多发病的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又称工作有关疾病B.是多因素疾病C.职业因素是原因之一D.职业因素可使潜在疾病暴露或使已有疾病加重E.在一般人群中不会出现18.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B.接触机会C.接触方式D.接触浓度(强度)E.每次接触量19.下列哪项属于预防医学的一级预防(分

    6、数:2.00)A.早期检测损害B.定期体检C.防止并发症发生D.改革生产工艺E.及时治疗职业病20.以下是基层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除外(分数:2.00)A.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和职业流行学调查B.制定有关法规、条例和卫生标准C.生产环境监测D.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对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21.肌肉活动依靠体内贮存的 ATP-CP 系统供能特点是(分数:2.00)A.迅速B.产生乳酸较多C.非常迅速D.提供能量较多E.氧的需要量较少22.中等强度作业时供氧情况是(分数:2.00)A.氧需超过氧上限B.氧需不超过氧上限C.氧需等于氧上限D.几乎是在无氧条件下E.B 和 D23.乳酸供能的特点不包括(

    7、分数:2.00)A.一般出现在大体力劳动中B.不能持久C.易疲劳D.消耗脂肪供能较多E.速度较快24.体力劳动过程中体内产生氧债的准确解释是(分数:2.00)A.劳动强度大,需氧量大B.劳动中氧需大于氧上限C.劳动时供氧系统未起作用D.肌肉在无氧状态下活动E.机体供氧能力有限25.评价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心排出量B.排汗量C.能量消耗量D.心率E.直肠温度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静态作业的特征(分数:2.00)A.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易引起肌肉关节损伤C.维持的时间较长D.效率低下E.易疲劳27.下列哪一项是动态作业的特征(分数:2.00)A.效率低下B.易疲劳C.

    8、不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D.劳动时间不持久E.易阻碍血流28.静态作业时肌肉的主要收缩方式是(分数:2.00)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间断性收缩D.持续性收缩E.A 和 B29.决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劳动强度B.肺活量C.最大通气量D.心跳次数E.心脏的最高输出量(每分钟输出量)30.从事过度紧张的作业,可出现瞳孔直径变大、焦虑、感情冷漠、抑郁或兴奋、易怒,这些可归纳于(分数:2.00)A.行为表现B.性格表现C.心理反应D.生物反应E.生理反应31.某公司秘书兼任打字员,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眼痛、视物模糊等,此种表现属(分数:2.00)A.暂时性疲劳B.智力

    9、疲劳C.局部性疲劳D.全身性疲劳E.技术性疲劳32.某服装厂工人的劳动强度指数经过测定为 21,按照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该工人的劳动强度属于(分数:2.00)A.级B.级C.级D.级E.级33.厂房内产生有毒气体作业地点的通风排毒主要采用(分数:2.00)A.全面抽出式机械通风B.全面送入式机械通风C.有组织的全面自然通风D.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E.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34.职业中毒是由于(分数:2.00)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35.毒物能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10、为(分数:2.00)A.进入机体的剂量B.接角虫毒物的时间C.毒物的选择作用D.毒物的蓄积作用E.工人的个体差异36.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分数:2.00)A.根除毒物B.加强通风C.降低生产环境毒物浓度D.采取综合措施E.隔离生产37.生产环境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是(分数:2.00)A.气体、蒸气、气溶胶B.气体、液体、烟、固体C.蒸气、液体、固体、烟D.液体、固体、粉尘、烟E.固体、液体、尘、雾38.气态毒物引起急性中毒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急救,其目的为(分数:2.00)A.便于及时抢救B.及时补充新鲜空气C.防止急救人员中毒D.促进毒物排出E.防止继续吸入毒物并促进毒物经肺部排出3

    11、9.判断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常用的指标是(分数:2.00)A.LC0B.LC50C.LC100D.MLCE.以上均是40.当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共存时,两者毒性均增加,这种情况称为毒物的(分数:2.00)A.相加作用B.相乘作用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E.竞争作用41.几种毒物同时作用,其毒物毒性等于各毒物分别作用的毒性总和,叫(分数:2.00)A.联合作用B.相加作用C.相乘作用D.拮抗作用E.独立作用42.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毒物(分数:2.00)A.通过细胞的能力B.在生产环境中的挥发性C.颗粒大小与形态D.在体液中的溶解度E.进入体内的剂量及毒性43.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受

    12、一定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数:2.00)A.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B.接触机会C.个体之间的差异D.有害因素种类E.以上都不是44.毒物引起职业中毒最常见而又最危险的途径是(分数:2.00)A.消化道B.完整的皮肤C.呼吸道D.黏膜E.血脑屏障45.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分数:2.00)A.迅速脱离现场B.使毒物不要进入体内C.调离作业,对症处理D.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E.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排毒,对症治疗46.小量毒物长期反复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为(分数:2.00)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功能蓄积性中毒D.带毒状态E.以上全不是47.毒物能否通过完整皮肤进入体内,取决于其

    13、理化性质(分数:2.00)A.水溶性大B.水溶性小C.脂溶性小D.脂、水双溶性,脂/水分配系数越接近于 1 越容易通过E.分散度越小越容易通过48.最理想的防毒措施是(分数:2.00)A.降低空气中的毒物浓度至最高浓度以下B.加强个人防护C.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D.从根本上消除毒物E.加强环境监测49.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方式有(分数:2.00)A.还原、氧化、分解B.氧化、水解、结合C.还原、氧化、分解D.还原、氧化、水解、结合E.还原、氧化、分解、结合50.根据哪几个方面的资料分析来进行职业中毒的诊断(分数:2.00)A.现场调查、体格检查B.接触毒物的作业工龄、工种及劳动条件C.有毒物

    14、质的种类、浓度及接触时间D.体格检查、职业史及现场调查E.职业史、劳动条件及毒物的种类公卫执业助理医师-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劳动卫生学的概念是(分数:2.00)A.预防医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改善劳动条件B.研究职业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学科C.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和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的学科 D.研究劳动者的生理变化,提高作业能力的学科E.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解析:2.劳动卫生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数:2.00)A.改善劳动条件B.提高劳动生产率C.消除不良因

    15、素,保护工人健康D.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 E.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解析:3.劳动条件包括(分数:2.00)A.劳动过程B.生产工艺过程C.生产环境D.三者都是 E.三者都不是解析:4.劳动过程由下列因素或条件组成,除外(分数:2.00)A.劳动组织B.操作体位和方式C.体、脑劳动比例D.劳动强度E.采光照明 解析:5.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分数:2.00)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B.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C.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 D.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E.以上都不是解析:6.生产工

    16、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铅B.炭疽杆菌C.煤尘D.微波E.劳动强度过大 解析:7.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为(分数:2.00)A.通风换气不足B.作息制度不合理 C.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在同一个车间内D.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E.卫生设施不健全解析:8.生产性有害物理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噪声B.红外线C.射频辐射D.粉尘 E.微波解析:9.非电离辐射不包括(分数:2.00)A.可见光B.紫外线C.激光D.微波E.X 射线 解析:10.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性损害不包括(分数:2.00)A.职业病B.工伤C.职业特征 D.急性职业中毒E.职业性多发病解析:11.医学上所

    17、指的职业病是(分数:2.00)A.与职业有关的疾病B.工厂、矿山中最常见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 D.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非特异性作用引起的疾病E.工人接触毒物引起的中毒解析:12.职业病是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的(分数:2.00)A.不良劳动条件B.生产性因素C.有害的生产过程D.职业性有害因素 E.生产性有害因素解析:13.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共有(分数:2.00)A.14 种B.18 种C.9 大类 99 种D.9 大类 101 种E.10 大类 115 种 解析:14.有关法定职业病的种类和数量,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恒定不变B.随时变化C.越来越少D.越来越多

    18、E.随着不同时期的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解析:15.我国职业病目录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职业病是(分数:2.00)A.肺尘埃沉着病(尘肺)B.职业性皮肤病C.职业中毒 D.职业性肿瘤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解析:16.判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业病的范围(分数:2.00)A.伐木工人的森林脑炎和手臂振动病B.凿岩工人的硅沉着病C.石墨工人的炭黑肺尘埃沉着病D.铅作业工人的消化性溃疡 E.煤矿井下工人发生的滑囊炎解析:17.下列哪项职业性多发病的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又称工作有关疾病B.是多因素疾病C.职业因素是原因之一D.职业因素可使潜在疾病暴露或使已有疾病加重E.在一般人群

    19、中不会出现 解析:18.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 B.接触机会C.接触方式D.接触浓度(强度)E.每次接触量解析:19.下列哪项属于预防医学的一级预防(分数:2.00)A.早期检测损害B.定期体检C.防止并发症发生D.改革生产工艺 E.及时治疗职业病解析:20.以下是基层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除外(分数:2.00)A.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和职业流行学调查B.制定有关法规、条例和卫生标准 C.生产环境监测D.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对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解析:21.肌肉活动依靠体内贮存的 ATP-CP 系统供能特点是(分数:2.

    20、00)A.迅速B.产生乳酸较多C.非常迅速 D.提供能量较多E.氧的需要量较少解析:22.中等强度作业时供氧情况是(分数:2.00)A.氧需超过氧上限B.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C.氧需等于氧上限D.几乎是在无氧条件下E.B 和 D解析:23.乳酸供能的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一般出现在大体力劳动中B.不能持久C.易疲劳D.消耗脂肪供能较多 E.速度较快解析:24.体力劳动过程中体内产生氧债的准确解释是(分数:2.00)A.劳动强度大,需氧量大B.劳动中氧需大于氧上限 C.劳动时供氧系统未起作用D.肌肉在无氧状态下活动E.机体供氧能力有限解析:25.评价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

    21、.00)A.心排出量B.排汗量C.能量消耗量 D.心率E.直肠温度解析: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静态作业的特征(分数:2.00)A.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易引起肌肉关节损伤C.维持的时间较长 D.效率低下E.易疲劳解析:27.下列哪一项是动态作业的特征(分数:2.00)A.效率低下B.易疲劳C.不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 D.劳动时间不持久E.易阻碍血流解析:28.静态作业时肌肉的主要收缩方式是(分数:2.00)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C.间断性收缩D.持续性收缩E.A 和 B解析:29.决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劳动强度B.肺活量C.最大通气量D.心跳次数E.心脏的最高输出量(每

    22、分钟输出量) 解析:30.从事过度紧张的作业,可出现瞳孔直径变大、焦虑、感情冷漠、抑郁或兴奋、易怒,这些可归纳于(分数:2.00)A.行为表现B.性格表现C.心理反应 D.生物反应E.生理反应解析:31.某公司秘书兼任打字员,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眼痛、视物模糊等,此种表现属(分数:2.00)A.暂时性疲劳B.智力疲劳C.局部性疲劳 D.全身性疲劳E.技术性疲劳解析:32.某服装厂工人的劳动强度指数经过测定为 21,按照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该工人的劳动强度属于(分数:2.00)A.级B.级C.级 D.级E.级解析:33.厂房内产生有毒气体作业地点的通风排毒主要采用(分数:2.00

    23、)A.全面抽出式机械通风B.全面送入式机械通风C.有组织的全面自然通风D.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E.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 解析:34.职业中毒是由于(分数:2.00)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解析:35.毒物能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为(分数:2.00)A.进入机体的剂量B.接角虫毒物的时间C.毒物的选择作用D.毒物的蓄积作用 E.工人的个体差异解析:36.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分数:2.00)A.根除毒物B.加强通风C.降低生产环境毒物浓度 D.采取综合措施E.隔离生

    24、产解析:37.生产环境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是(分数:2.00)A.气体、蒸气、气溶胶B.气体、液体、烟、固体C.蒸气、液体、固体、烟D.液体、固体、粉尘、烟 E.固体、液体、尘、雾解析:38.气态毒物引起急性中毒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急救,其目的为(分数:2.00)A.便于及时抢救B.及时补充新鲜空气C.防止急救人员中毒D.促进毒物排出E.防止继续吸入毒物并促进毒物经肺部排出 解析:39.判断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常用的指标是(分数:2.00)A.LC0B.LC50 C.LC100D.MLCE.以上均是解析:40.当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共存时,两者毒性均增加,这种情况称为毒物的(分数:2.00)A.

    25、相加作用B.相乘作用 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E.竞争作用解析:41.几种毒物同时作用,其毒物毒性等于各毒物分别作用的毒性总和,叫(分数:2.00)A.联合作用B.相加作用 C.相乘作用D.拮抗作用E.独立作用解析:42.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毒物(分数:2.00)A.通过细胞的能力 B.在生产环境中的挥发性C.颗粒大小与形态D.在体液中的溶解度E.进入体内的剂量及毒性解析:43.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数:2.00)A.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 B.接触机会C.个体之间的差异D.有害因素种类E.以上都不是解析:44.毒物引起职业中毒最常见而又最

    26、危险的途径是(分数:2.00)A.消化道B.完整的皮肤C.呼吸道 D.黏膜E.血脑屏障解析:45.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分数:2.00)A.迅速脱离现场B.使毒物不要进入体内C.调离作业,对症处理D.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E.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排毒,对症治疗 解析:46.小量毒物长期反复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为(分数:2.00)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 C.功能蓄积性中毒D.带毒状态E.以上全不是解析:47.毒物能否通过完整皮肤进入体内,取决于其理化性质(分数:2.00)A.水溶性大B.水溶性小C.脂溶性小D.脂、水双溶性,脂/水分配系数越接近于 1 越容易通过 E.分散度越小越容易通过解析:48.最理想的防毒措施是(分数:2.00)A.降低空气中的毒物浓度至最高浓度以下B.加强个人防护C.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D.从根本上消除毒物 E.加强环境监测解析:49.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方式有(分数:2.00)A.还原、氧化、分解B.氧化、水解、结合C.还原、氧化、分解D.还原、氧化、水解、结合 E.还原、氧化、分解、结合解析:50.根据哪几个方面的资料分析来进行职业中毒的诊断(分数:2.00)A.现场调查、体格检查B.接触毒物的作业工龄、工种及劳动条件C.有毒物质的种类、浓度及接触时间D.体格检查、职业史及现场调查 E.职业史、劳动条件及毒物的种类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助理医师-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