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共卫生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3-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4937       资源大小:107.5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共卫生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3-2及答案解析.doc

    1、公共卫生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3-2 及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某地 2003 年平均人口数为 100000 人,该地防疫站收到 2003 年发病的菌痢传染病报告卡 323 张,剔除重复,实际报告的菌痢病人为 260,在此 260 人中有 3 人发病 2 次,则该地菌痢的报告发病率为 A323/10 万 B326/10 万 C257/10 万 D260/10 万 E263/10 万(分数:1.00)A.B.C.D.E.2.诸多的人群分布特征中与疾病的关联作用最普遍的特征是 A年龄因素 B性别因素 C职业因素 D民族因素 E遗传因素(分数:1.00)A.B.C.D.

    2、E.3.在抽样调查研究中,当样本含量逐渐增大时 A标准差逐渐增大 B标准差逐渐减小 C标准差、标准误都不变 D标准误逐渐增大 E标准误逐渐减小(分数:1.00)A.B.C.D.E.4.在评价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时,实际为患者,但根据某法诊断为非患者的百分:率为 A灵敏度 B1-特异度 C假阳性率 D特异度 E假阴性率(分数:1.00)A.B.C.D.E.5.与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无关的因素是 A妇女生育、授乳 B性别 C年龄 D饮水含氟量 E营养不良(分数:1.00)A.B.C.D.E.6.对四格表 X2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n-1 B3c1D2E4(分数:1.00)A.B.C.D.E.7.统计学

    3、研究的指标特性是 A可加性 B变异性 C对称性 D稳定性 E正态性(分数:1.00)A.B.C.D.E.8.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相关分析,又作直线回归分析。设相关系数检验的 t 值为tr,回归系数检验的 t 值为 tb,两者之间具有的关系是 At rt b Bt rt b C两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 Dt r=tb Et rt b或 tr=tb(分数:1.00)A.B.C.D.E.9.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 A疾病弱智身心损害 B一切疾病残疾生理功能障碍 C疾病伤害健康 D传染病非传染病健康 E传染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分数:1.00)A.B.C.D.E.10.随机抽样的

    4、目的是为了 A消除系统误差 B消除抽样误差 C减少样本的偏性 D消除测量误差 E减小随机误差(分数:1.00)A.B.C.D.E.11.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或说明两种现象间是否存在关系,宜选用 At 检验 BF 检验 C相关分析 Du 检验 EX 2检验(分数:1.00)A.B.C.D.E.12.儿童易患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多数是经 A经食物传播 B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C经土壤传播 D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E经空气飞沫传播(分数:1.00)A.B.C.D.E.13.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 A系统误差越大 B抽样误差越大 C可靠程度越大 D可比性越差

    5、E离散程度越大(分数:1.00)A.B.C.D.E.14.某区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发病率调查时,首先将全区的社区按经济条件分为好、较好、差三类,然后各随机抽取 1/10 的人作调查,此种抽样方法属于 A单纯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E机械抽样(分数:1.00)A.B.C.D.E.15.在统计分析中,为了使显著性检验的两类错误同时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人员和设备 B降低实验误差 C提高显著性水平 D增加样本含量 E降低系统误差(分数:1.00)A.B.C.D.E. A3 个月 B6 个月 C12 个月 D24 个月 E18 个月(分数:1.00)(1).易拉罐装果汁的保质期

    6、的是(分数:0.50)A.B.C.D.E.(2).玻璃瓶装果汁汽水的保质期是(分数:0.50)A.B.C.D.E. A啤酒 B饴糖 C食醋 D酒精 E腌菜(分数:1.00)(1).单用酵母进行发酵的制品是(分数:0.50)A.B.C.D.E.(2).单用细菌进行发酵的制品是(分数:0.50)A.B.C.D.E. A维生素 B1 B维生素 A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E E维生素 P(分数:1.00)(1).脚气病是缺乏(分数:0.50)A.B.C.D.E.(2).鱼鳞病是缺乏(分数:0.50)A.B.C.D.E. A链霉素 B青霉素 C二巯基丙磺酸钠 D亚甲蓝 E氯磷定(分数:1.00)(1)

    7、.有机磷中毒特效解毒药是(分数:0.50)A.B.C.D.E.(2).亚硝酸盐中毒特效解毒药是(分数:0.50)A.B.C.D.E. A枯草芽胞杆菌、丁酸杆菌 B五色杆菌属 C芽胞杆菌属 D糖酵母菌属、大肠菌群 E红酵母属(分数:1.00)(1).在食品腐败变质中,对蛋白质分解力强的细菌是(分数:0.50)A.B.C.D.E.(2).在食品腐败变质,对脂肪分解力强的细菌是(分数:0.50)A.B.C.D.E. A赖氨酸 B饴糖 C米酒 D酒精 E腌菜(分数:1.00)(1).单用细菌进行发酵的制品(分数:0.50)A.B.C.D.E.(2).酵母与细菌混合进行发酵的制品(分数:0.50)A.B

    8、.C.D.E. A冰块冷却法 B空气冷却法 C水冷法 D真空冷却法 E冷冻法(分数:1.00)(1).冷藏冷冻食品的最迅速的冷却方法是(分数:0.50)A.B.C.D.E.(2).冷藏冷冻食品时,常用于预冷食品的方法是(分数:0.50)A.B.C.D.E. A5 天 B15 天 C20 天 D30 天 E2 个月(分数:1.50)(1).慢性职业病应在确诊后多少天内执行职业病报告(分数:0.50)A.B.C.D.E.(2).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在每季度后多少天内将急性职业病汇总上报(分数:0.50)A.B.C.D.E.(3).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应在多少时间内调离原岗位(分数:0.50)A.B.C

    9、.D.E. A氨 B苯 C一氧化碳 D氰化物 E汞(分数:1.50)(1).防毒面具滤料要求其滤毒性能好,不同毒物宜选用的适宜滤料:活性炭(分数:0.50)A.B.C.D.E.(2).防毒面具滤料要求其滤毒性能好,不同毒物宜选用的适宜滤料:硫酸铜(分数:0.50)A.B.C.D.E.(3).防毒面具滤料要求其滤毒性能好,不同毒物宜选用的适宜滤料;含碘活性炭(分数:0.50)A.B.C.D.E.16.发生食物中毒的法定报告人是(分数:1.00)A.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B.接收中毒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C.食品卫生检验人员D.中毒病人的家属E.获得信息的其他人17.不能进行食品感官检验的人有(分数:1.

    10、00)A.从事本食品研究的B.色盲、色弱C.慢性鼻炎D.近视E.50 岁以上18.具有强制性的食品卫生标准有(分数:1.00)A.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企业标准E.地方标准19.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收缴卫生许可证的情况有(分数:1.00)A.自主停业 1 个月B.食品不符合卫生要求C.涂改卫生许可证D.出借卫生许可证E.录用未经体检人员20.影响粮食中霉菌发育的重要因素有(分数:1.00)A.温度B.光线C.湿度D.震动E.氧气21.能够反应食品中蛋白质腐败变质的指标有(分数:1.00)A.粘度B.二甲胺C.挥发性盐基总氮D.三甲胺E.K 值22.食品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有

    11、(分数:1.00)A.视觉鉴别法B.听觉鉴别法C.嗅觉鉴别法D.味觉鉴别法E.触觉鉴别法2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分数:1.00)A.控制细菌繁殖B.杀灭病原菌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D.多使用消毒剂E.防止食品细菌污染24.未经卫生部批准而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的行政处罚有(分数:1.00)A.处以违法所得 15 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 1000 元至 5 万元的罚款B.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卫生许可证C.销毁违法生产的产品D.冻结银行帐号E.责令停止生产经营25.对食物中毒的处理可分为(分数:1.00)A.技术处理B.刑事处理C.行政处理D.

    12、病人处理E.样品处理26.满足食品企业生产需要的地理条件有(分数:1.00)A.地势较高B.水源丰富,水质良好C.土壤清洁,便于绿化D.交通方便E.远离城区27.食品受到农药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分数:1.00)A.喷洒作物B.植物根部吸收C.空中随雨雪降落D.食物链富集E.销售时污染28.送上级机关仲裁用的样品在运送前应对样品进行(分数:1.00)A.加盖密封B.贴上封条C.写明日期D.加盖公章E.或加石蜡封口29.食品进行感官检查的环境要求(分数:1.00)A.白炽灯B.气味正常C.光线充足D.位置合适E.温湿度适宜30.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可以归纳为(分数:1.00)A.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B.

    13、不降低食品的营养成分C.造成急性食物中毒D.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E.对人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公共卫生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3-2 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某地 2003 年平均人口数为 100000 人,该地防疫站收到 2003 年发病的菌痢传染病报告卡 323 张,剔除重复,实际报告的菌痢病人为 260,在此 260 人中有 3 人发病 2 次,则该地菌痢的报告发病率为 A323/10 万 B326/10 万 C257/10 万 D260/10 万 E263/10 万(分数:1.00)A.B.C.D.E. 解析:计算发病率时应当包括发过病后好转再发病的人数。2.

    14、诸多的人群分布特征中与疾病的关联作用最普遍的特征是 A年龄因素 B性别因素 C职业因素 D民族因素 E遗传因素(分数:1.00)A. B.C.D.E.解析:年龄因素是诸多的人群分布特征中与疾病的关联作用最普遍的特征。3.在抽样调查研究中,当样本含量逐渐增大时 A标准差逐渐增大 B标准差逐渐减小 C标准差、标准误都不变 D标准误逐渐增大 E标准误逐渐减小(分数:1.00)A.B.C.D.E. 解析:在抽样调查研究中,当样本含量逐渐增大时标准误逐渐减小。4.在评价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时,实际为患者,但根据某法诊断为非患者的百分:率为 A灵敏度 B1-特异度 C假阳性率 D特异度 E假阴性率(分数:1

    15、.00)A.B.C.D.E. 解析:假阴性率即全部病人中筛检结果阴性者所占的比例。5.与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无关的因素是 A妇女生育、授乳 B性别 C年龄 D饮水含氟量 E营养不良(分数:1.00)A.B. C.D.E.解析:6.对四格表 X2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n-1 B3c1D2E4(分数:1.00)A.B.C. D.E.解析:四个表的自由度为(行数-1) (列数-1)。7.统计学研究的指标特性是 A可加性 B变异性 C对称性 D稳定性 E正态性(分数:1.00)A.B. C.D.E.解析:变异性是统计学研究的指标特性。8.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相关分析,又作直线回归分析

    16、。设相关系数检验的 t 值为tr,回归系数检验的 t 值为 tb,两者之间具有的关系是 At rt b Bt rt b C两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 Dt r=tb Et rt b或 tr=tb(分数:1.00)A.B.C.D. E.解析: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相关分析,又作直线回归分析时,两个检验可以说是等价的。9.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 A疾病弱智身心损害 B一切疾病残疾生理功能障碍 C疾病伤害健康 D传染病非传染病健康 E传染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分数:1.00)A.B.C. D.E.解析: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疾病、伤害和健康。10.随机抽样的目的是为了 A消除

    17、系统误差 B消除抽样误差 C减少样本的偏性 D消除测量误差 E减小随机误差(分数:1.00)A.B.C. D.E.解析:随机抽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样本的偏性。11.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或说明两种现象间是否存在关系,宜选用 At 检验 BF 检验 C相关分析 Du 检验 EX 2检验(分数:1.00)A.B.C.D.E. 解析:X 2检验的适用范围就是率之间的检验。12.儿童易患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多数是经 A经食物传播 B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C经土壤传播 D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E经空气飞沫传播(分数:1.00)A.B.C.D.E. 解析:儿童易患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多数

    18、是经空气飞沫传播。13.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 A系统误差越大 B抽样误差越大 C可靠程度越大 D可比性越差 E离散程度越大(分数:1.00)A.B. C.D.E.解析: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抽样误差越大。14.某区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发病率调查时,首先将全区的社区按经济条件分为好、较好、差三类,然后各随机抽取 1/10 的人作调查,此种抽样方法属于 A单纯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E机械抽样(分数:1.00)A.B.C.D. E.解析:分层抽样是指先将总体中的所有观察单位按某种特征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再在各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

    19、法抽取一个字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样本。15.在统计分析中,为了使显著性检验的两类错误同时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人员和设备 B降低实验误差 C提高显著性水平 D增加样本含量 E降低系统误差(分数:1.00)A.B.C.D. E.解析:增加样本含量可以使两类错误均减小。 A3 个月 B6 个月 C12 个月 D24 个月 E18 个月(分数:1.00)(1).易拉罐装果汁的保质期的是(分数:0.50)A.B. C.D.E.解析:易拉罐装果汁保质期 6 个月;玻璃瓶装果汁汽水保质期 3 个月。(2).玻璃瓶装果汁汽水的保质期是(分数:0.50)A. B.C.D.E.解析: A啤酒

    20、 B饴糖 C食醋 D酒精 E腌菜(分数:1.00)(1).单用酵母进行发酵的制品是(分数:0.50)A. B.C.D.E.解析:单用酵母进行发酵的制品啤酒;单用细菌进行发酵的制品食醋。(2).单用细菌进行发酵的制品是(分数:0.50)A.B.C. D.E.解析: A维生素 B1 B维生素 A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E E维生素 P(分数:1.00)(1).脚气病是缺乏(分数:0.50)A. B.C.D.E.解析: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B1;维生素 A 缺乏早期是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可致夜盲症,出引起眼部症状外,还引起机体不同组织上皮干燥、增生以及角化。(2).鱼鳞病是缺乏(分数:0.50)

    21、A.B. C.D.E.解析: A链霉素 B青霉素 C二巯基丙磺酸钠 D亚甲蓝 E氯磷定(分数:1.00)(1).有机磷中毒特效解毒药是(分数:0.50)A.B.C.D.E. 解析:有机磷中毒特效解毒药,轻度者可单独给予阿托品,中度或重度者,需要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解磷定);亚硝酸盐中毒特效解毒药亚甲蓝。(2).亚硝酸盐中毒特效解毒药是(分数:0.50)A.B.C.D. E.解析: A枯草芽胞杆菌、丁酸杆菌 B五色杆菌属 C芽胞杆菌属 D糖酵母菌属、大肠菌群 E红酵母属(分数:1.00)(1).在食品腐败变质中,对蛋白质分解力强的细菌是(分数:0.50)A.B.C. D.E.解析:在

    22、食品腐败变质中,对蛋白质分解力强的细菌有芽胞杆菌属;在食品腐败变质,对脂肪分解力强的细菌有红酵母属。(2).在食品腐败变质,对脂肪分解力强的细菌是(分数:0.50)A.B.C.D.E. 解析: A赖氨酸 B饴糖 C米酒 D酒精 E腌菜(分数:1.00)(1).单用细菌进行发酵的制品(分数:0.50)A. B.C.D.E.解析:单用细菌进行发酵的制品是赖氨酸;酵母与细菌混合进行发酵的制品是腌莱。(2).酵母与细菌混合进行发酵的制品(分数:0.50)A.B.C.D.E. 解析: A冰块冷却法 B空气冷却法 C水冷法 D真空冷却法 E冷冻法(分数:1.00)(1).冷藏冷冻食品的最迅速的冷却方法是(

    23、分数:0.50)A.B.C.D. E.解析:冷藏冷冻食品的最迅速的冷却方法是真空冷却法;冷藏冷冻食品时,常用于预冷食品的方法是空气冷却法。(2).冷藏冷冻食品时,常用于预冷食品的方法是(分数:0.50)A.B. C.D.E.解析: A5 天 B15 天 C20 天 D30 天 E2 个月(分数:1.50)(1).慢性职业病应在确诊后多少天内执行职业病报告(分数:0.50)A.B. C.D.E.解析:慢性职业病应在确诊后 15 天内执行职业病报告。(2).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在每季度后多少天内将急性职业病汇总上报(分数:0.50)A.B.C.D. E.解析: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在每季度后 20 天内

    24、将急性职业病汇总上报。(3).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应在多少时间内调离原岗位(分数:0.50)A.B.C.D.E. 解析: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后,在 2 个月内调离原岗位。 A氨 B苯 C一氧化碳 D氰化物 E汞(分数:1.50)(1).防毒面具滤料要求其滤毒性能好,不同毒物宜选用的适宜滤料:活性炭(分数:0.50)A.B. C.D.E.解析:防毒面具滤料要求其滤毒性能好,不同毒物宜选用的适宜滤料,活性炭适用于有机化合物蒸气(苯),硫酸酮适用于氨,含碘活性炭适用于汞,钠碳适用于酸雾,“霍布卡”适用于一氧化碳。(2).防毒面具滤料要求其滤毒性能好,不同毒物宜选用的适宜滤料:硫酸铜(分数:0.50)A.

    25、 B.C.D.E.解析:(3).防毒面具滤料要求其滤毒性能好,不同毒物宜选用的适宜滤料;含碘活性炭(分数:0.50)A.B.C.D.E. 解析:16.发生食物中毒的法定报告人是(分数:1.00)A.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 B.接收中毒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 C.食品卫生检验人员D.中毒病人的家属E.获得信息的其他人解析:发生食物中毒的法定报告人是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中毒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17.不能进行食品感官检验的人有(分数:1.00)A.从事本食品研究的B.色盲、色弱 C.慢性鼻炎 D.近视E.50 岁以上 解析:不能进行食品感官检验的人有色盲、色弱、患有慢性鼻炎和 50 岁以上的人。18.具

    26、有强制性的食品卫生标准有(分数:1.00)A.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企业标准E.地方标准 解析:具有强制性的食品卫生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9.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收缴卫生许可证的情况有(分数:1.00)A.自主停业 1 个月B.食品不符合卫生要求C.涂改卫生许可证 D.出借卫生许可证 E.录用未经体检人员解析:发现有涂改卫生许可证和出借卫生许可证的情况者,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收缴卫生许可证。20.影响粮食中霉菌发育的重要因素有(分数:1.00)A.温度 B.光线C.湿度 D.震动E.氧气 解析:影响粮食中真菌发育的重要因素有温度、湿度、氧气、空气流通和水

    27、分等。21.能够反应食品中蛋白质腐败变质的指标有(分数:1.00)A.粘度 B.二甲胺 C.挥发性盐基总氮 D.三甲胺 E.K 值 解析:能够反映食品中蛋白质腐败变质的指标有粘度、食品的浸出物量、折光率、冰点等物理指标;挥发性盐基总氮、二甲胺、三甲胺和 K 值等化学指标。22.食品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有(分数:1.00)A.视觉鉴别法 B.听觉鉴别法 C.嗅觉鉴别法 D.味觉鉴别法 E.触觉鉴别法 解析:食品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有视觉鉴别法、听觉鉴别法、嗅觉鉴别法、味觉鉴别法和触觉鉴别法。2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分数:1.00)A.控制细菌繁殖 B.杀灭病原菌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

    28、径、保护易感人群D.多使用消毒剂E.防止食品细菌污染 解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是加强监管和质量检查,控制细菌繁殖,杀灭病原菌,防止食品细菌污染,良好的卫生习惯等。24.未经卫生部批准而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的行政处罚有(分数:1.00)A.处以违法所得 15 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 1000 元至 5 万元的罚款 B.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卫生许可证 C.销毁违法生产的产品D.冻结银行帐号E.责令停止生产经营 解析:未经卫生部批准而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的行政处罚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处以违法所得 15 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 1000 元

    29、至 5 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卫生许可证。25.对食物中毒的处理可分为(分数:1.00)A.技术处理 B.刑事处理C.行政处理 D.病人处理E.样品处理解析:对食物中毒的处理可分为技术处理和行政处理。26.满足食品企业生产需要的地理条件有(分数:1.00)A.地势较高 B.水源丰富,水质良好 C.土壤清洁,便于绿化 D.交通方便 E.远离城区解析:满足食品企业生产需要的地理条件有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土壤清洁,便于绿化、交通方便、地势较高。27.食品受到农药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分数:1.00)A.喷洒作物 B.植物根部吸收 C.空中随雨雪降落 D.食物链富集 E.销售时污染解析:食品受到农药

    30、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喷洒作物、植物根部吸收、空中随雨雪降落和食物链富集。28.送上级机关仲裁用的样品在运送前应对样品进行(分数:1.00)A.加盖密封 B.贴上封条 C.写明日期 D.加盖公章 E.或加石蜡封口 解析:送上级机关仲裁用的样品在运送前对样品需要加盖密封或加石蜡封口、贴上封条、写明日期、加盖公章。29.食品进行感官检查的环境要求(分数:1.00)A.白炽灯B.气味正常 C.光线充足 D.位置合适 E.温湿度适宜 解析:食品进行感官检查的环境要求气味正常、光线充足、位置合适和温湿度适宜。30.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可以归纳为(分数:1.00)A.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 B.不降低食品的营养成分C.造成急性食物中毒 D.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E.对人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解析: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可以归纳为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造成急性食物中毒、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和对人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共卫生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3-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