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学(综合)-试卷 5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2 型题(总题数:5,分数:10.00)1.患者,女,12 岁。一周来食欲不振,懒动。查血:ALT 120UL,血清总胆红素 20molL,抗-HAV IgG(+),HBsAg(+),HBeAg(+),抗-HBclgM(+)。诊断是(分数:2.00)A.急性乙型肝炎B.急性甲型肝炎C.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D.急性甲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E.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2.患儿,4 岁。夏季发病,高热、头痛、呕吐 1次,次日排稀便 2次,精神不振,晚间开始抽搐、神志不清。体检:T35,急性病容,脉充实有力,
2、颈有抵抗,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肌张力高,血白细胞1510 9 L,粪镜检白细胞 02HP,脑脊液:白细胞 25010 6 L,多核细胞 60,糖49mmolL,氯化物 124mmolL,蛋白 06 gL。诊断可能为(分数:2.00)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型)C.钩端螺旋体(脑膜脑炎型)D.结核性脑膜炎E.流行性乙型脑炎3.男性,8 岁。发热,头痛 3天,伴神志不清 6小时,于 12月 8日入院。既往体健。体检:T39,BP11070 mmHg,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球结膜水肿。四肢可见散在的瘀点,颈抵抗(+),克氏征(+)。血 WBC2010 9 L,中性粒细
3、胞 92,淋巴细胞 8,Hb157gL。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 250mmH 2 O,WBC260010 6 L,多核细胞 88,单核细胞 12,蛋白 3gL,糖 08molL,氯化物91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败血症B.中毒型痢疾C.肾综合征出血热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流行性乙型脑炎4.患者,女,29 岁。持续发热 10天,呈稽留热。查体:精神萎靡,反应淡漠,T35,心率 76次分,肝肋下 5cm,脾肋下 2cm,WBC410 9 L,N40,L60,肥达氏反应 O 1:80,H 1:160,ALT180UL,TBIL22molL,HBsAg(),诊断是(分数:2.00
4、)A.急性黄疸型肝炎B.急性血吸虫病C.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D.钩体病E.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感染5.患儿,男,10 岁。因发热,伴惊厥 1天,于 8月 1日入院。发病当天曾到小摊买饮料。既往体健。体检:T35,BP11075mmHg,神志清楚,球结膜水肿,四肢抽搐,心肺(),腹软,脐周压痛(+),反跳痛(),颈无抵抗,布氏征()。化验:血 WBC2710 9 L,中性粒细胞 90,淋巴细胞 10。最可能诊断是(分数:2.00)A.败血症B.中毒型痢疾休克型C.中毒型痢疾脑型D.流行性乙型脑炎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二、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6.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
5、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称为(分数:2.00)A.机会性感染B.隐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7.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分数:2.00)A.IgGB.IgAC.IgDD.IgME.IgE8.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分数:2.00)A.传染期B.隔离期C.前驱期D.潜伏期E.免疫期9.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分数:2.00)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C.天花、水
6、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10.不能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分数:2.00)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D.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E.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11.最能够提高人群免疫力的措施是(分数:2.00)A.改善营养B.锻炼身体C.防止感染D.预防接种E.预防服药12.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B.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C.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
7、要依据D.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的E.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13.接种可获主动免疫的制剂不包括(分数:2.00)A.活疫苗B.灭活疫苗C.类毒素D.抗毒素E.菌苗14.由致敏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抗体不包括(分数:2.00)A.调理素B.溶菌酶C.抗毒素D.抗菌抗体E.中和抗体15.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因子不包括(分数:2.00)A.-干扰素B.调理素C.肿瘤坏死因子D.白细胞介素 16E.粒细胞-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6.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分数:2.00)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戊型肝炎病毒D.丙型肝炎病毒E.丁型肝炎病毒17
8、.下列检验中对重型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分数:2.00)A.血清 ALTB.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C.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D.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明显异常E.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18.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白色念珠菌B.结核杆菌C.疱疹病毒D.肺孢子虫E.巨细胞病毒19.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分数:2.00)A.东方田鼠B.小家鼠C.黑家鼠D.黑线姬鼠E.棕背鼠20.下列传染病中,人畜共患病的是(分数:2.00)A.流行性乙型脑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伤寒D.霍乱E.病毒性肝炎21.在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治疗中,经充分扩容、纠酸治疗无效时,血管
9、活性药物可首选(分数:2.00)A.阿拉明B.多巴胺C.苄胺唑啉D.6542E.异丙基肾上腺素22.在预防流脑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分数:2.00)A.流脑流行期问外出戴口罩B.流脑流行季节前进行预防接种C.流脑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D.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体温正常E.接触者可服用复方磺胺甲嗯唑23.伤寒最具特征性的病变部位在(分数:2.00)A.肝、胆囊B.肠系膜淋巴结C.结肠D.乙状结肠E.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24.痢疾杆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内毒素B.外毒素C.能对抗肠粘膜局部免疫力,分泌性 IgAD.有对抗肠粘膜正常菌群的能力E.对肠
10、粘膜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25.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分数:2.00)A.霍乱内毒素B.霍乱肠毒素C.腺苷酸环化酶D.透明质酸酶E.蛋白水解酶26.有关标准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B.强调双向防护C.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者D.脱去手套后可以预防E.要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27.有关消毒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发生的重要措施B.可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C.可防止患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D.对不同的传染病消毒效果相似E.即使有了强有力的消毒措施,医护人员也必须采取防
11、护措施传染病学(综合)-试卷 5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2 型题(总题数:5,分数:10.00)1.患者,女,12 岁。一周来食欲不振,懒动。查血:ALT 120UL,血清总胆红素 20molL,抗-HAV IgG(+),HBsAg(+),HBeAg(+),抗-HBclgM(+)。诊断是(分数:2.00)A.急性乙型肝炎 B.急性甲型肝炎C.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D.急性甲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E.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解析:解析:该患者一周来出现消化道症状,支持急性肝炎的诊断。查肝功能轻度异常,TBIL 不高,且没有尿黄和皮肤黄染的主诉支持急性无黄疸
12、型肝炎诊断。查血清学抗-HAV IgG(+),除外了甲型肝炎。查HBsAg(+),抗-HBc-IgM(+)说明现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故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2.患儿,4 岁。夏季发病,高热、头痛、呕吐 1次,次日排稀便 2次,精神不振,晚间开始抽搐、神志不清。体检:T35,急性病容,脉充实有力,颈有抵抗,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肌张力高,血白细胞1510 9 L,粪镜检白细胞 02HP,脑脊液:白细胞 25010 6 L,多核细胞 60,糖49mmolL,氯化物 124mmolL,蛋白 06 gL。诊断可能为(分数:2.00)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型)C.钩端螺
13、旋体(脑膜脑炎型)D.结核性脑膜炎E.流行性乙型脑炎 解析:3.男性,8 岁。发热,头痛 3天,伴神志不清 6小时,于 12月 8日入院。既往体健。体检:T39,BP11070 mmHg,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球结膜水肿。四肢可见散在的瘀点,颈抵抗(+),克氏征(+)。血 WBC2010 9 L,中性粒细胞 92,淋巴细胞 8,Hb157gL。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 250mmH 2 O,WBC260010 6 L,多核细胞 88,单核细胞 12,蛋白 3gL,糖 08molL,氯化物91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败血症B.中毒型痢疾C.肾综合征出血热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4、 E.流行性乙型脑炎解析:4.患者,女,29 岁。持续发热 10天,呈稽留热。查体:精神萎靡,反应淡漠,T35,心率 76次分,肝肋下 5cm,脾肋下 2cm,WBC410 9 L,N40,L60,肥达氏反应 O 1:80,H 1:160,ALT180UL,TBIL22molL,HBsAg(),诊断是(分数:2.00)A.急性黄疸型肝炎B.急性血吸虫病C.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 D.钩体病E.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感染解析:解析:该患者有稽留热、精神萎靡,反应淡漠,T395,心率 76次分,有相对缓脉,查体肝脾均大,化验 WBC低,肥达氏反应 O1:80,H1:160,为阳性,符合伤寒诊断。患者肝功能
15、异常 HBsAg(-),而伤寒又常伴有肝功能异常,所以考虑为合并中毒性肝炎。5.患儿,男,10 岁。因发热,伴惊厥 1天,于 8月 1日入院。发病当天曾到小摊买饮料。既往体健。体检:T35,BP11075mmHg,神志清楚,球结膜水肿,四肢抽搐,心肺(),腹软,脐周压痛(+),反跳痛(),颈无抵抗,布氏征()。化验:血 WBC2710 9 L,中性粒细胞 90,淋巴细胞 10。最可能诊断是(分数:2.00)A.败血症B.中毒型痢疾休克型C.中毒型痢疾脑型 D.流行性乙型脑炎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解析:解析:患儿起病急,发病第一天表现为发热伴惊厥,四肢抽搐,查体颈无抵抗,布氏征(-)。不支持中枢神
16、经系统感染,化验:外周血 WBC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结合病前曾喝街边饮料,所以比较符合 C答案。患者没有休克表现,所以不支持 B诊断。败血症可以出现感染中毒性脑病,但没这么快。二、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6.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称为(分数:2.00)A.机会性感染B.隐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解析:解析: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
17、长期潜伏下来,成为携带者。7.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分数:2.00)A.IgGB.IgAC.IgDD.IgM E.IgE解析:解析:IgG 是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如抗菌抗体、抗毒素和抗病毒抗体等。IgM 是个体发育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检测 IgM可用于胎儿宫内感染和传染病的早期诊断。IgA 能分泌到外分泌液中,具有粘膜局部免疫作用。IgD 是 B细胞膜上 BCR的组成成分,也是 B细胞成熟的标志。IgE 在超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时血清含量明显增高,为亲细胞抗体。8.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分数:2.00)A.传染期B.隔离期C.前
18、驱期D.潜伏期 E.免疫期解析:9.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分数:2.00)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解析:10.不能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分数:2.00)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D.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E.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解析:11.最能够提高人群免疫力的措施是(分数:2.00)A.改善
19、营养B.锻炼身体C.防止感染D.预防接种 E.预防服药解析:12.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B.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C.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D.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的 E.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解析:解析:潜伏期是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各种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不一,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可短至数小时,而麻风病可长达数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确定留验和检疫期限,判定传染源,了解流行特性,并在适当的时间安排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13.接种可获主
20、动免疫的制剂不包括(分数:2.00)A.活疫苗B.灭活疫苗C.类毒素D.抗毒素 E.菌苗解析:14.由致敏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抗体不包括(分数:2.00)A.调理素B.溶菌酶 C.抗毒素D.抗菌抗体E.中和抗体解析:解析:致敏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能与抗原结合的抗体(Ig),作用于细胞外的微生物。在化学结构上可分为 IgG、IA,IgM,IgD 和 IgE,各具不同功能。IgG 具有调理作用、激活补体作用和 ADCC作用。IgM 具有调理作用和激活补体的作用。IgA 具有粘膜局部免疫作用。IgD 是 B细胞膜上BCR的组成成分,也是 B细胞成熟的标志。IgE 在超敏
21、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时血清含量明显增高,为亲细胞抗体。15.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因子不包括(分数:2.00)A.-干扰素B.调理素 C.肿瘤坏死因子D.白细胞介素 16E.粒细胞-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解析: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侵入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方式,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包括: 天然屏障外部屏障(如皮肤黏膜等)和内部屏障(如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 吞噬作用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具有非特异性吞噬功能,可清除机体内的病原体; 体液因子包括存在于体液中的补体、溶菌酶、纤连蛋白和各种细胞因子等,这些体液因子能直接或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清除病原体,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因
22、子有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16.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分数:2.00)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戊型肝炎病毒D.丙型肝炎病毒 E.丁型肝炎病毒解析:解析:甲、戊型经粪口传播,乙型经母婴、血液及体液传播,丙型主要经输血传播。17.下列检验中对重型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分数:2.00)A.血清 ALT B.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C.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D.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明显异常E.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解析:解析:急性重型肝炎时,大量肝细胞坏死,能够释放 ALT的细胞很少,所以血清 ALT反而不高。18.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
23、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白色念珠菌B.结核杆菌C.疱疹病毒D.肺孢子虫 E.巨细胞病毒解析:解析:艾滋病可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隐球菌、结核杆菌等。19.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分数:2.00)A.东方田鼠B.小家鼠C.黑家鼠D.黑线姬鼠 E.棕背鼠解析:解析: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20.下列传染病中,人畜共患病的是(分数:2.00)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伤寒D.霍乱E.病毒性肝炎解析:解析:人畜共患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禽流感、口蹄疫、链球菌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破伤风、狂犬病、肉毒梭菌中
24、毒病、猪丹毒、李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住肉孢子虫病、血吸虫病、肝片吸虫病等。21.在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治疗中,经充分扩容、纠酸治疗无效时,血管活性药物可首选(分数:2.00)A.阿拉明B.多巴胺C.苄胺唑啉D.6542 E.异丙基肾上腺素解析:解析:654-2 不仅舒张血管,尚有稳定神经细胞膜、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支气管分泌作用。22.在预防流脑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分数:2.00)A.流脑流行期问外出戴口罩B.流脑流行季节前进行预防接种C.流脑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D.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体温正常 E.接触者可服用复方磺胺甲嗯唑解析:解析:隔离患者应至症状消失后 3日,
25、所以正确答案是 D。23.伤寒最具特征性的病变部位在(分数:2.00)A.肝、胆囊B.肠系膜淋巴结C.结肠D.乙状结肠E.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 解析:解析: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初期相当于病程第 1周。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 57 日达 395或以上。伤寒杆菌侵入回肠集合淋巴结的单核吞噬细胞内繁殖形成初发病灶,后引起二次菌血症进一步感染。24.痢疾杆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内毒素B.外毒素C.能对抗肠粘膜局部免疫力,分泌性 Ig
26、AD.有对抗肠粘膜正常菌群的能力E.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 解析:解析:痢疾杆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和内毒素,致病因素主要是菌毛的侵袭力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些菌株尚能产生外毒素。25.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分数:2.00)A.霍乱内毒素 B.霍乱肠毒素C.腺苷酸环化酶D.透明质酸酶E.蛋白水解酶解析:解析:霍乱弧菌的主要治病物质是活菌产生的酶代谢产物、外毒素和细菌死亡后菌体裂解后释放的内毒素。26.有关标准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B.强调双向防护C.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者D.脱去手套后可以预防 E.要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解析:27.有关消毒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发生的重要措施B.可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C.可防止患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D.对不同的传染病消毒效果相似 E.即使有了强有力的消毒措施,医护人员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