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理学技术基础知识-1 及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4,分数:44.00)1.下列不符合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可由细菌感染直接引起B可由原位免疫复合物引起C可由肾小球固有抗原引起D可由肾小球植入抗原引起E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分数:1.00)A.B.C.D.E.2.致密沉积物病属于A膜性肾小球肾炎B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C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数:1.00)A.B.C.D.E.3.与乳腺癌有关的激素受体为AGR BER、PRCTRs DGHREAR(分数:1.00)A.B.C.D.E.4.脂性肾病
2、的临床特点是A轻度血尿 B轻度高血压C轻度水肿 D轻度少尿E高选择性蛋白尿(分数:1.00)A.B.C.D.E.5.引起急性肾盂肾炎的致病菌多数为A变形杆菌 B副大肠杆菌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E真菌(分数:1.00)A.B.C.D.E.6.膜性肾小球肾炎光镜病变特点是A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B内皮细胞增生C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D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E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分数:1.00)A.B.C.D.E.7.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性质属于A化脓性炎症 B遗传性疾病C内分泌性疾病 D纤维蛋白性炎E变态反应性疾病(分数:1.00)A.B.C.D.E.8.在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发展
3、过程中,关键性的病理改变是A电镜下见基底膜常有裂孔或缺损B纤维蛋白沉积于肾球囊内C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D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E肾小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或玻璃样变(分数:1.00)A.B.C.D.E.9.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最主要病变是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生B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的增生C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改变D肾小球系膜炎症细胞浸润E肾间质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分数:1.00)A.B.C.D.E.10.下列情况符合小叶原位癌的特点的是A需清扫腋窝淋巴结B需进行手术,加用放疗C起源于末梢导管和腺泡,未突破基底膜D很快发展为浸润癌E常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分
4、数:1.00)A.B.C.D.E.11.下列关于乳腺癌的描述正确的是A雌激素水平过低引起B与病毒感染有关C常发生于 2030 岁青年妇女D男性不发生乳腺癌E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分数:1.00)A.B.C.D.E.12.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时,在肾小球内找不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的是A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D弥漫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分数:1.00)A.B.C.D.E.13.急性肾盂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不包括A败血症 B肾急性坏死性乳头炎C肾周围脓肿 D肾结石E肾盂积脓(分数:1.00)A.B.C.D.E.14.乳腺癌以淋巴道转移最常
5、见,首先受累的常为A同侧锁骨上淋巴结 B同侧锁骨下淋巴结C同侧腋窝淋巴结 D乳内动脉旁淋巴结E纵隔淋巴结(分数:1.00)A.B.C.D.E.15.免疫荧光法显示 IgG 和 C3 沿毛细血管壁呈线形荧光者主要是A膜性肾小球肾炎 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E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分数:1.00)A.B.C.D.E.16.急性肾盂肾炎的大体病变是A大红肾 B肾表面不对称凹陷性瘢痕C蚤咬肾 D颗粒固缩肾E肾脏表面充血、可见黄白脓肿(分数:1.00)A.B.C.D.E.17.不符合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病变严重,进展快,预后差B多数肾小球新月体形成C新月体由肾
6、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构成D免疫荧光沿基底膜呈颗粒状或线形分布E基底膜呈虫蚀状缺损(分数:1.00)A.B.C.D.E.18.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硬化 B肾小球新月体形成C肾小管坏死 D肾间质慢性化脓性炎E肾间质纤维化(分数:1.00)A.B.C.D.E.19.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型光镜下的特征性改变为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B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呈“虫蚀状”改变C增厚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分裂成两层,呈“双轨状”D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钉状突起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常有裂孔缺损(分数:1.00)A.B.C.D.E.20.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A肾脏呈颗
7、粒性萎缩 B肾皮质变薄C大部分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D残留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E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分数:1.00)A.B.C.D.E.21.脂性肾病的病理学特点是A嗜银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基底膜上形成许多钉状突起B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C系膜细胞增生 D系膜基质增生E内皮细胞增生(分数:1.00)A.B.C.D.E.22.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是A导管内癌 B髓样癌C乳头状癌 D黏液癌E浸润性导管癌(分数:1.00)A.B.C.D.E.23.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A乳头凹陷 B皮肤呈橘皮样改变C无痛性肿块 D腋窝淋巴结肿大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24.关于 P
8、aget 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导管内癌不突破基底膜B导管内癌突破基底膜C导管内癌沿乳腺导管累及乳头、乳晕D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E不属于癌(分数:1.00)A.B.C.D.E.25.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组织学特点为A假腺样排列 B个别细胞浸润到间质C呈外生乳头状生长 D形成黏液池E细胞间质丰富,伴不典型梭形细胞(分数:1.00)A.B.C.D.E.26.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临床症状是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炎综合征C慢性肾炎综合征 D隐匿性肾炎综合征E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分数:1.00)A.B.C.D.E.27.不符合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的描述是A多为上行性感染 B多为血源性感染C多为
9、大肠杆菌感染 D与尿路阻塞有关E多发生于女性(分数:1.00)A.B.C.D.E.28.膜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BGBM 弥漫性增厚 C内皮增生D足细胞增生 E系膜细胞增生(分数:1.00)A.B.C.D.E.29.不符合慢性肾盂肾炎的描述是A常反复发作 B可引起肾衰竭C可引起高血压 D可出现脓尿和菌尿E常引起慢性肾炎综合征(分数:1.00)A.B.C.D.E.3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标本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见A免疫球蛋白 G(IgG)的颗粒状沉积BIgG 线状沉积 CIgA 颗粒状沉积D链球菌抗原的线状沉积E链球菌抗原的颗粒状沉积(分数:1.00)A
10、.B.C.D.E.31.不符合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生B肾小球基底膜有钉突形成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颗粒状 IgG 和 C3 荧光D肾小球系膜区有团块状 IgG 荧光E肾小球基底膜外侧有多数电子致密物(分数:1.00)A.B.C.D.E.32.下列不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征的是A患病肾脏大小正常B间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C部分肾小管管腔扩张D肾盂、肾盏高度变形E肾小管多萎缩、坏死(分数:1.00)A.B.C.D.E.33.微小病变性肾炎的微小病变是指A肾小管病变轻微 B肾间质病变轻微C光镜下肾小球病变轻微D肾血管病变轻微 E坏死轻微(分数:1.00)A.B.C.D.E.34.上
11、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镜下首先发生的病变是A肾盂黏膜充血、水肿并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B肾小管及肾小球内充满脓细胞C间质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D间质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E肾盂内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分数:1.00)A.B.C.D.E.35.下列乳腺癌类型中,不发生浸润的是A髓样癌 B胶样癌C浸润性小叶癌 D浸润性导管癌E导管内癌(分数:1.00)A.B.C.D.E.36.膜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常表现为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炎综合征C慢性肾炎综合征 D隐匿性肾炎综合征E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分数:1.00)A.B.C.D.E.37.根据肾脏肉眼病变特点,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大红肾毛细血管内增
12、生性肾炎B大白肾膜性肾小球肾炎C不规则瘢痕肾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D颗粒性固缩肾良性高血压病肾E脂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炎(分数:1.00)A.B.C.D.E.38.不符合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可引起贫血 B可引起高血压C可引起严重的蛋白尿D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E可引起氮质血症(分数:1.00)A.B.C.D.E.39.不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多由高分子量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B多数患者预后良好CIgG 和 C3 沉积于系膜区和基底膜D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E可引起肾病综合征(分数:1.00)A.B.C.D.E.40.免疫荧光检查见肾小球系膜内有颗粒状荧光分布,不可能为A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B弥
13、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数:1.00)A.B.C.D.E.41.下列乳腺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肿瘤灰白、质硬 B呈浸润性生长C最易发生血道转移D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E可出现乳头回缩现象(分数:1.00)A.B.C.D.E.42.下列不符合乳腺癌的描述是A多来源于导管上皮细胞B多发生于外上象限 C以腺癌多见D多数为实性癌 E不发生直接蔓延(分数:1.00)A.B.C.D.E.43.不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重度增生B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C肾小球系膜区 IgG 和 C3 沉积,呈线形荧光D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
14、积E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分数:1.00)A.B.C.D.E.4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B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并有钉突形成C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D肾小球硬化E肾小球无明显病变(分数:1.00)A.B.C.D.E.病理学技术基础知识-1 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4,分数:44.00)1.下列不符合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可由细菌感染直接引起B可由原位免疫复合物引起C可由肾小球固有抗原引起D可由肾小球植入抗原引起E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分数:1.00)A. B.C.D.E.解析:引起肾炎的抗原,据其来
15、源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通过原位免疫复合物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肾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 A 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并不是由链球菌感染直接引起的。2.致密沉积物病属于A膜性肾小球肾炎B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C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数:1.00)A.B.C.D. E.解析: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和电镜表现分为、型。型C3 沉积于内皮下、系膜区和上皮下。型可见大量电子致密物(C3)沉积于基底膜,故称为致密沉积物病。型内皮上、下均有沉积物,此型少见。3.与乳腺癌有关的激素受体为AGR BER、PRC
16、TRs DGHREAR(分数:1.00)A.B. C.D.E.解析: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均含有雌二醇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阻断 ER 和 PR 作用环节可抑制乳腺癌的生长。目前临床上对此两种受体的检测已成为常规。GR 为糖皮质激素受体,TRs 为甲状腺激素受体,GHR 为生长激素受体,AR 为雄激素受体。4.脂性肾病的临床特点是A轻度血尿 B轻度高血压C轻度水肿 D轻度少尿E高选择性蛋白尿(分数:1.00)A.B.C.D.E. 解析:脂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尿内蛋白成分主要是小分子的白蛋白,属选择性蛋白尿。5.引起急性肾盂肾炎的致病菌多数为A变形杆菌 B副大肠杆菌C大肠杆菌
17、 D葡萄球菌E真菌(分数:1.00)A.B.C. D.E.解析:6.膜性肾小球肾炎光镜病变特点是A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B内皮细胞增生C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D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E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分数:1.00)A.B.C.D.E. 解析:膜性肾小球肾炎光镜病变特点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一般没有细胞增生或炎性渗出变化。镀银染色可见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上形成许多钉状突起,与基底膜垂直相连形如梳齿。7.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性质属于A化脓性炎症 B遗传性疾病C内分泌性疾病 D纤维蛋白性炎E变态反应性疾病(分数:1.00)A.B.C.D.E. 解析:大量肾活检的病理检查和实验性肾
18、小球肾炎研究表明,大多数肾炎由免疫因素引起,主要机制为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8.在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病理改变是A电镜下见基底膜常有裂孔或缺损B纤维蛋白沉积于肾球囊内C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D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E肾小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或玻璃样变(分数:1.00)A. B.C.D.E.解析: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关键的病变是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性改变,电镜下见有裂孔或缺损,光镜下基底膜改变不显著。正是由于缺损进一步引起纤维蛋白的渗出、沉积,并刺激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改变继发于肾小球病变,亦可见于其他肾炎。9.急性弥
19、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最主要病变是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生B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的增生C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改变D肾小球系膜炎症细胞浸润E肾间质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分数:1.00)A. B.C.D.E.解析: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细胞数目的增多,以系膜细胞、内皮细胞的增生肿胀为主,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而形成新月体见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丛纤维素样坏死见于急性出血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炎症细胞浸润见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见于肾盂肾炎。10.下列情况符合小叶原位癌的特点的是A需清
20、扫腋窝淋巴结B需进行手术,加用放疗C起源于末梢导管和腺泡,未突破基底膜D很快发展为浸润癌E常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分数:1.00)A.B.C. D.E.解析:小叶原位癌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元,癌细胞局限于管泡内,未突破基底膜,未发生浸润,不需广泛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也不需放疗。小叶原位癌在诊断时 30%为双侧性,本病多见于青年妇女。小叶原位癌发展慢,预后好,从确定诊断到发生浸润,可间隔 25 年之久,不易发展为浸润癌。11.下列关于乳腺癌的描述正确的是A雌激素水平过低引起B与病毒感染有关C常发生于 2030 岁青年妇女D男性不发生乳腺癌E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分数:1.00)A.B. C.D.E
21、.解析:乳腺癌发生与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常发生于 4060 岁的中老年妇女;男性乳腺癌罕见,约占全部乳腺癌的 1%;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12.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时,在肾小球内找不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的是A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D弥漫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分数:1.00)A.B.C. D.E.解析: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尚不清楚,电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检查均未显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其他几型肾小球肾炎均属免疫复合物型或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肾炎,可找到免疫复合物和补体。13.急性肾盂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不包括A败血症 B
22、肾急性坏死性乳头炎C肾周围脓肿 D肾结石E肾盂积脓(分数:1.00)A.B.C.D. E.解析:急性肾盂肾炎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坏死性乳头炎、肾周围脓肿、肾盂积脓,血源性感染细菌入血大量繁殖毒素可继发败血症,肾结石为肾盂肾炎的常见诱因。14.乳腺癌以淋巴道转移最常见,首先受累的常为A同侧锁骨上淋巴结 B同侧锁骨下淋巴结C同侧腋窝淋巴结 D乳内动脉旁淋巴结E纵隔淋巴结(分数:1.00)A.B.C. D.E.解析:乳腺淋巴管丰富,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发生也较早。乳腺癌多发生于外上象限,故腋窝淋巴结转移最常见,晚期可累及锁骨下淋巴结。少数发生于乳腺内侧的乳腺癌可首先累及乳内动脉旁淋巴结,
23、转移到胸骨旁淋巴结,再进一步到纵隔淋巴结,极少数可累及对侧腋窝淋巴结。15.免疫荧光法显示 IgG 和 C3 沿毛细血管壁呈线形荧光者主要是A膜性肾小球肾炎 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E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分数:1.00)A.B. C.D.E.解析:由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基底膜所引起的肾炎为颗粒状荧光,如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由抗基底膜抗体沉积所引起的肾炎,为均匀的、连续的线形荧光;而新月体肾炎既有颗粒状又有线形荧光;轻微病变型基底膜正常,无免疫复合物沉积,故无荧光。16.急性肾盂肾炎的大体病变是A大红肾 B肾表面不对称凹陷性瘢痕C蚤咬肾 D颗粒
24、固缩肾E肾脏表面充血、可见黄白脓肿(分数:1.00)A.B.C.D.E. 解析:急性肾炎肉眼为大红肾、蚤咬肾;慢性肾盂肾炎肾表面不对称凹陷性瘢痕;慢性硬化性肾炎为颗粒固缩肾;急性肾盂肾炎为化脓性炎症,肾肿大、充血、质软,表面散在稍隆起的大小不等的脓肿,呈黄白色。故 E 为正确答案。17.不符合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病变严重,进展快,预后差B多数肾小球新月体形成C新月体由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构成D免疫荧光沿基底膜呈颗粒状或线形分布E基底膜呈虫蚀状缺损(分数:1.00)A.B.C.D.E. 解析: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电镜可见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局灶性断裂或缺损。18.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
25、变特点是A肾小球硬化 B肾小球新月体形成C肾小管坏死 D肾间质慢性化脓性炎E肾间质纤维化(分数:1.00)A.B.C.D.E. 解析:肾间质炎症,肾组织瘢痕形成,并伴明显的肾盂和肾盏的纤维化和变形,是本病的病理特征。19.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型光镜下的特征性改变为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B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呈“虫蚀状”改变C增厚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分裂成两层,呈“双轨状”D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钉状突起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常有裂孔缺损(分数:1.00)A.B.C. D.E.解析: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炎型电子致密物主要沉积于内皮下基底膜内侧和系膜区,并有系膜细胞大量增生和系膜基质增
26、多,增生的系膜细胞和基质插入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镜下可见基底膜弥漫不规则增厚,PASM-HE 染色见基底膜“分裂”为两层,称为“双轨征”。20.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A肾脏呈颗粒性萎缩 B肾皮质变薄C大部分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D残留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E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分数:1.00)A.B.C. D.E.解析:镜下超过 75%的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所属小管萎缩、纤维化,间质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又有慢性硬化性肾炎之称。21.脂性肾病的病理学特点是A嗜银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基底膜上形成许多钉状突起B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C系膜细胞增生 D系膜基质增生E内皮细胞
27、增生(分数:1.00)A.B. C.D.E.解析:脂性肾病即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电镜下见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22.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是A导管内癌 B髓样癌C乳头状癌 D黏液癌E浸润性导管癌(分数:1.00)A.B.C.D.E. 解析: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浸润性导管癌,占 70%;导管内癌和髓样癌各约 5%和 10%,乳头状癌和黏液癌少于 3%。23.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A乳头凹陷 B皮肤呈橘皮样改变C无痛性肿块 D腋窝淋巴结肿大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乳腺癌临床特点包括无痛性肿块,质硬,固定,乳头内陷,乳旁皮肤橘皮样外观。淋巴道转移时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28、24.关于 Paget 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导管内癌不突破基底膜B导管内癌突破基底膜C导管内癌沿乳腺导管累及乳头、乳晕D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E不属于癌(分数:1.00)A.B.C. D.E.解析:导管内癌不突破基底膜为导管内原位癌特点;导管内癌突破基底膜为导管浸润癌特点;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为小叶浸润癌特点;Paget 病属于癌。只有 C 项正确。25.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组织学特点为A假腺样排列 B个别细胞浸润到间质C呈外生乳头状生长 D形成黏液池E细胞间质丰富,伴不典型梭形细胞(分数:1.00)A.B. C.D.E.解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可见少量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间质,呈
29、线状排列,癌细胞胞质量中等,嗜伊红染色,核深染圆形。假腺样结构主要见于浸润性导管癌;外生乳头状生长主要见于良性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癌中;黏液池见于黏液癌;较丰富的细胞间质伴不典型梭形细胞和核分裂象是肉瘤的特点。26.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临床症状是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炎综合征C慢性肾炎综合征 D隐匿性肾炎综合征E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分数:1.00)A.B.C.D.E. 解析: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由蛋白尿、血尿等改变迅速发展为严重少尿和无尿,肾功能进行性障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常在数日或数月内发生肾衰竭,死于尿毒症。27.不符合肾盂肾炎的病
30、因发病的描述是A多为上行性感染 B多为血源性感染C多为大肠杆菌感染 D与尿路阻塞有关E多发生于女性(分数:1.00)A.B. C.D.E.解析:肾盂肾炎以 2040 岁女性多见,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途径以上行性感染最常见,血源性感染较少见,尿路阻塞是主要诱发因素之一。28.膜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BGBM 弥漫性增厚 C内皮增生D足细胞增生 E系膜细胞增生(分数:1.00)A.B. C.D.E.解析:本型肾炎由于肾小球内未有增生性物质和炎细胞浸润等炎性病变,而突出的病变是 GBM 增厚,故又称为膜性肾病。GBM 增厚的原因是 GBM 表面有免疫复合物
31、存在,刺激基膜物质不断增生所致。29.不符合慢性肾盂肾炎的描述是A常反复发作 B可引起肾衰竭C可引起高血压 D可出现脓尿和菌尿E常引起慢性肾炎综合征(分数:1.00)A.B.C.D.E. 解析:慢性肾盂肾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有腰痛、发热、脓尿、菌尿等。若及时治疗和控制,肾功能可代偿;若反复发作,病变广泛,可致高血压和肾衰竭、尿毒症。3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标本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见A免疫球蛋白 G(IgG)的颗粒状沉积BIgG 线状沉积 CIgA 颗粒状沉积D链球菌抗原的线状沉积E链球菌抗原的颗粒状沉积(分数:1.00)A. B.C.D.E.解析: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免疫复合物
32、沉积型肾炎,肾活检可见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IgG 和补体 C3 的颗粒状沉积。免疫学上难以证明存在链球菌抗原。31.不符合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生B肾小球基底膜有钉突形成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颗粒状 IgG 和 C3 荧光D肾小球系膜区有团块状 IgG 荧光E肾小球基底膜外侧有多数电子致密物(分数:1.00)A.B.C.D. E.解析:膜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可见免疫球蛋白 IgG 和补体 C3 沿肾小球基底膜外侧沉积,呈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32.下列不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征的是A患病肾脏大小正常B间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C部分肾小管管腔扩张D肾盂、肾盏高度变形E肾小管多萎
33、缩、坏死(分数:1.00)A. B.C.D.E.解析: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改变颇具特征性,肾脏出现不规则的瘢痕,若病变为双侧性,两侧改变不对称,因此选 A。33.微小病变性肾炎的微小病变是指A肾小管病变轻微 B肾间质病变轻微C光镜下肾小球病变轻微D肾血管病变轻微 E坏死轻微(分数:1.00)A.B.C. D.E.解析: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又称足突病或脂性肾病,主要是足细胞足突病变和肾小管病变。但由于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足突病变,因而显示肾小球病变轻微故称之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34.上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镜下首先发生的病变是A肾盂黏膜充血、水肿并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B肾小管及肾小
34、球内充满脓细胞C间质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D间质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E肾盂内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分数:1.00)A. B.C.D.E.解析:急性肾盂肾炎镜下病变因感染途径不同而不同。上行性感染,病变首先累及肾盂,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脓肿形成。以后病变向肾脏表面发展,先后累及肾间质、肾小管,肾小球很少受累。35.下列乳腺癌类型中,不发生浸润的是A髓样癌 B胶样癌C浸润性小叶癌 D浸润性导管癌E导管内癌(分数:1.00)A.B.C.D.E. 解析:根据乳腺癌是否浸润,可将其分为非浸润性癌(原位癌)和浸润性癌,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故 E 为正确答案。36
35、.膜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常表现为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炎综合征C慢性肾炎综合征 D隐匿性肾炎综合征E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分数:1.00)A. B.C.D.E.解析:37.根据肾脏肉眼病变特点,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大红肾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B大白肾膜性肾小球肾炎C不规则瘢痕肾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D颗粒性固缩肾良性高血压病肾E脂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炎(分数:1.00)A.B.C. D.E.解析: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肾体积对称性缩小,色苍白,质地变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小动脉呈哆开状。38.不符合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可引起贫血 B可引起高血压C可
36、引起严重的蛋白尿D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E可引起氮质血症(分数:1.00)A.B.C. D.E.解析: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可出现多尿、夜尿和尿比重降低,肾性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肾衰竭,甚至尿毒症。由于残存的肾单位相对正常,故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均不明显。39.不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多由高分子量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B多数患者预后良好CIgG 和 C3 沉积于系膜区和基底膜D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E可引起肾病综合征(分数:1.00)A.B. C.D.E.解析: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差,有的病例转化为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50%的病例在 10 年内出现慢性肾
37、衰竭。40.免疫荧光检查见肾小球系膜内有颗粒状荧光分布,不可能为A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B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数:1.00)A.B.C. D.E.解析:弥漫性增生性、新月体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检查均可显示 IgG 和 C3 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呈颗粒状分布,弥漫性膜性增生性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显示系膜区颗粒状荧光,前者由IgG、C3 等形成,后者主要由 IgA 形成。41.下列乳腺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肿瘤灰白、质硬 B呈浸润性生长C最易发生血道转移D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E可出现乳头回缩现象(分数:1.00)A.B
38、.C. D.E.解析:乳腺淋巴管丰富,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42.下列不符合乳腺癌的描述是A多来源于导管上皮细胞B多发生于外上象限 C以腺癌多见D多数为实性癌 E不发生直接蔓延(分数:1.00)A.B.C.D.E. 解析:乳腺癌沿乳腺导管直接蔓延,可累及相应的乳腺小叶腺泡,或沿导管周围组织间隙和筋膜浸润到脂肪组织,甚至侵入胸大肌及胸壁。43.不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重度增生B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C肾小球系膜区 IgG 和 C3 沉积,呈线形荧光D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E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分数:1.00)A.B.C. D.E.解析: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可见免疫球蛋白 IgG 和补体 C3 在系膜区和基底膜内侧或外侧同时沉积,呈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部分可为阴性。4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B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并有钉突形成C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D肾小球硬化E肾小球无明显病变(分数:1.00)A.B.C. D.E.解析: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伴基质增多为主要病变特点。早期以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后期系膜基质增多,结果系膜区增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