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理学基础知识-2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下列疾病引起的出血不属于破裂性出血的是A室壁瘤 B肝硬化C肺结核 D流行性出血热E直肠癌(分数:1.00)A.B.C.D.E.2.下述有关左心室附壁血栓的后果,正确的是A阻塞心室血流 B加重心肌梗死C诱发心壁穿孔 D引起脑栓塞E引起肺栓塞(分数:1.00)A.B.C.D.E.3.下列不是内出血的是A腹腔积血 B脑硬膜下血肿C关节腔积血 D皮下血肿E食管静脉曲张的呕血(分数:1.00)A.B.C.D.E.4.血栓的结局中不包括A软化、溶解、吸收 B机化、再通C脱落形成栓子
2、D钙化E栓塞梗死(分数:1.00)A.B.C.D.E.5.下述情况不会引起空气栓塞的是A人工气胸误伤静脉B分娩或流产时子宫壁破裂C颈部外伤损伤深静脉D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E静脉穿刺(分数:1.00)A.B.C.D.E.6.白色血栓常发生于A血流不变时 B血流较快的部位C血流较慢的部位 D血流停滞的部位E组织出血时(分数:1.00)A.B.C.D.E.7.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A阻塞血管 B堵塞血管破口C栓塞 D心瓣膜变形E广泛性出血(分数:1.00)A.B.C.D.E.8.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A纤维蛋白 B中性粒细胞C血小板 D淋巴细胞E红细胞(分数:1.00)A.B.C.D.E.9.含细菌
3、的血栓脱落可引起A贫血性梗死 B出血性梗死C单纯性梗死 D败血性梗死E广泛性梗死(分数:1.00)A.B.C.D.E.10.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C纤维蛋白 D血小板E内皮细胞(分数:1.00)A.B.C.D.E.11.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不包括A内皮细胞的屏障作用B内皮细胞能合成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C合成凝血酶调节蛋白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E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分数:1.00)A.B.C.D.E.12.股静脉血栓形成时,下述结局不易发生的是A阻塞血流 B机化C脱落 D钙化E广泛性出血(分数:1.00)A.B.C.D.E.13.静脉内较大血栓完全机化需要的时间大约是A3 天 B1 周
4、 C2 周D3 周 E4 周(分数:1.00)A.B.C.D.E.14.栓子运行途径一般A与体位相关 B逆压力运行C交叉运行 D逆血流运行E顺血流运行(分数:1.00)A.B.C.D.E.15.脂肪栓塞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A急性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C脑出血 D肾衰竭E呼吸衰竭(分数:1.00)A.B.C.D.E.16.下肢静脉内血栓形成后对机体的影响中,最严重的是A静脉曲张B血栓脱落后栓塞肺动脉主干,引起猝死C堵塞血管,引起下肢梗死D血栓被机化后堵塞下肢血管E形成静脉石后造成该静脉的永久性堵塞(分数:1.00)A.B.C.D.E.17.球形血栓多见于下列哪个部位A动脉 B静脉 C心房D心室
5、 E毛细血管(分数:1.00)A.B.C.D.E.18.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互沟通的新的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A血栓溶解 B侧支循环形成C血栓机化 D血栓钙化E血栓再通(分数:1.00)A.B.C.D.E.19.肺动脉栓塞引起患者猝死的原因不包括A急性右心衰竭 B心肌缺血C肺梗死D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E肺血管的痉挛(分数:1.00)A.B.C.D.E.20.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A肠系膜动脉 B脑动脉C肺动脉 D肾动脉E门静脉(分数:1.00)A.B.C.D.E.21.血栓内的纤维蛋白被溶解称为A血栓机化 B血栓软化溶解C血栓再通 D血栓钙化E血栓包裹(分数:1.0
6、0)A.B.C.D.E.22.来源于肠系膜静脉的栓子栓塞于A肾 B肝 C肺D脑 E左心(分数:1.00)A.B.C.D.E.23.混合血栓可见于A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 B毛细血管内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D静脉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E心房纤颤心房内附壁血栓(分数:1.00)A.B.C.D.E.24.脑动脉发生栓塞,其栓子最可能来自A下肢深静脉血栓 B下肢浅静脉血栓C三尖瓣瓣膜赘生物 D左心室附壁血栓E门静脉血栓(分数:1.00)A.B.C.D.E.25.手术后卧床者易发生血栓的部位是A门静脉 B颈静脉 C肾静脉D肺动脉 E下肢静脉(分数:1.00)A.B.C.D.E.26.血栓形成过程中,
7、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胶原的过程需要A纤维蛋白原 B凝血酶原C血栓素 A2 D凝血因子EvW 因子(分数:1.00)A.B.C.D.E.27.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子一般来源于A二尖瓣疣状血栓 B门静脉的血栓C左心房附壁血栓D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血栓E动脉及左心房的血栓(分数:1.00)A.B.C.D.E.28.在触发凝血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血小板的活化 B血栓素 A2C凝血因子 D凝血因子E凝血酶敏感蛋白(分数:1.00)A.B.C.D.E.29.静脉石是指A静脉内血栓 B肾内的尿结石C静脉血栓钙盐沉积D肝静脉内胆盐沉积 E静脉内钙盐沉积(分数:1.00)A.B.C.D.E.30.混合血栓大体
8、形态描述错误的是A粗糙 B无光泽C灰白色和红褐色层状交替结构D湿润有光泽 E与血管壁黏着(分数:1.00)A.B.C.D.E.31.栓塞最常见的类型为A血栓栓塞 B脂肪栓塞C羊水栓塞 D空气栓塞E肿瘤细胞栓塞(分数:1.00)A.B.C.D.E.32.下列疾病引起的出血属于漏出性出血的是A子宫颈癌 B肝硬化C支气管扩张 D胃溃疡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数:1.00)A.B.C.D.E.33.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A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B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C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D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E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分数:1.00)A.B.C.D.E
9、.34.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其二尖瓣瓣膜赘生物脱落后一般不会引起A脑动脉栓塞 B脾动脉栓塞C肺动脉栓塞 D肾动脉栓塞E下肢动脉栓塞(分数:1.00)A.B.C.D.E.3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广泛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肝凝血酶原合成减少 B血管壁广泛损伤C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消耗D血流缓慢E血浆中缓激肽浓度增高(分数:1.00)A.B.C.D.E.36.下肢深部静脉的血栓栓子最常栓塞于A脑 B肺 C肝D脾 E肾(分数:1.00)A.B.C.D.E.37.二尖瓣狭窄时扩张的左心房内球形血栓是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C混合血栓 D透明血栓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
10、38.血栓形成是指A血液有形成分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B在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C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D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E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分数:1.00)A.B.C.D.E.39.栓子是指A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凝固所致B人体死亡后,血液凝固所致C循环血液中不溶于血液、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D循环血液中的气体E循环血液中的细菌(分数:1.00)A.B.C.D.E.40.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管腔的现象称为A血液凝固 B血栓形成C栓塞 D梗死E血栓栓子(分
11、数:1.00)A.B.C.D.E.4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白色血栓可单独出现于动脉内膜上B白色血栓可参与构成静脉血栓C红色血栓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D透明血栓是静脉血栓的组分之一E混合血栓是静脉血栓的主体(分数:1.00)A.B.C.D.E.42.引起减压病(沉箱病)的栓塞为A血栓栓塞 B气体栓塞C羊水栓塞 D脂肪栓塞E细菌栓塞(分数:1.00)A.B.C.D.E.43.促进血小板黏集反应的因子主要是AADP 和前列环素 B胶原和凝血酶CADP、血栓素 A2和凝血酶D血栓素 A2和胶原E前列环素、胶原和 ADP(分数:1.00)A.B.C.D.E.44.有关血栓形成的特点,错误的是A静脉
12、血栓多于动脉血栓B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C静脉内血栓多为红色血栓D动脉内血栓多为白色血栓E毛细血管内血栓多为透明血栓(分数:1.00)A.B.C.D.E.45.漏出性出血多发生于A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静脉B小静脉 C小动脉D大静脉 E大动脉和中动脉(分数:1.00)A.B.C.D.E.46.下列情况不易引起血栓形成的是A感染性心内膜炎 B动脉粥样硬化C大面积烧伤 D晚期胃癌患者E大量输液(分数:1.00)A.B.C.D.E.47.微循环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属于A破裂性出血 B瘀点C紫癜 D漏出性出血E渗出性出血(分数:1.00)A.B.C.D.E.48.下述血栓为白色血栓的是A毛细血管内的
13、血栓B风湿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C下肢深静脉内血栓D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体部E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尾部(分数:1.00)A.B.C.D.E.49.下列关于脂肪栓塞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B脂肪肝时,由于上腹部猛烈挤压、撞击C直径大于 20m 的脂滴栓子引起肺动脉分支、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的栓塞D少量脂肪栓塞组织和器官可无肉眼变化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50.下述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的是A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B血流状态的改变 C血小板数量增多D癌细胞释放出促凝因子E纤维蛋白溶酶增加(分数:1.00)A.B.C.D.E.病理学基础知识-2 答案解析
14、(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下列疾病引起的出血不属于破裂性出血的是A室壁瘤 B肝硬化C肺结核 D流行性出血热E直肠癌(分数:1.00)A.B.C.D. E.解析:破裂性出血乃由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致,一般出血量较多。原因有:血管机械性损伤;血管壁或心脏病变;血管壁周围病变侵蚀;静脉破裂;毛细血管破裂。流行性出血热的出血属于漏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是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常见原因为:血管壁的损害;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2.下述有关左心室附壁血栓
15、的后果,正确的是A阻塞心室血流 B加重心肌梗死C诱发心壁穿孔 D引起脑栓塞E引起肺栓塞(分数:1.00)A.B.C.D. E.解析:来自主动脉系统及左心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阻塞于各器官的小动脉内,常见于脑、脾、肾及四肢的指、趾部等。3.下列不是内出血的是A腹腔积血 B脑硬膜下血肿C关节腔积血 D皮下血肿E食管静脉曲张的呕血(分数:1.00)A.B.C.D.E. 解析:4.血栓的结局中不包括A软化、溶解、吸收 B机化、再通C脱落形成栓子 D钙化E栓塞梗死(分数:1.00)A.B.C.D.E. 解析:血栓的结局包括: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和钙化。大的血栓多为部分软化,若被血液冲击可形成碎
16、片状或整个脱落形成栓子。当血栓与血管壁黏着不牢固时,或在血栓软化、碎裂过程中,血栓的整体或部分脱落成为栓子,随血流运行,引起栓塞。进而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栓塞梗死是血栓对机体造成的影响。5.下述情况不会引起空气栓塞的是A人工气胸误伤静脉B分娩或流产时子宫壁破裂C颈部外伤损伤深静脉D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E静脉穿刺(分数:1.00)A.B.C.D.E. 解析:空气栓塞多由于静脉损伤破裂,外界空气由缺损处进入血流所致。如头颈、胸壁和肺手术或创伤时损伤静脉、使用正压静脉输液以及人工气胸或气腹误伤静脉时,空气可因吸气时静脉腔内负压而被吸引,由损伤口进入静脉。
17、分娩或流产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可将空气挤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6.白色血栓常发生于A血流不变时 B血流较快的部位C血流较慢的部位 D血流停滞的部位E组织出血时(分数:1.00)A.B. C.D.E.解析: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动脉内。7.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A阻塞血管 B堵塞血管破口C栓塞 D心瓣膜变形E广泛性出血(分数:1.00)A.B. C.D.E.解析:血栓形成对破裂的血管起止血的作用,这是对机体有利的一面。8.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A纤维蛋白 B中性粒细胞C血小板 D淋巴细胞E红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
18、白构成,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9.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A贫血性梗死 B出血性梗死C单纯性梗死 D败血性梗死E广泛性梗死(分数:1.00)A.B.C.D. E.解析:10.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C纤维蛋白 D血小板E内皮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透明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为微血栓,最常见于 DIC。11.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不包括A内皮细胞的屏障作用B内皮细胞能合成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C合成凝血酶调节蛋白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E抑制纤维蛋白溶
19、解(分数:1.00)A.B.C.D.E. 解析: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如下:屏障;抗血小板黏集,合成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分泌二磷酸腺苷酶;抗凝血酶或凝血因子,合成凝血酶调节蛋白,合成膜相关肝素样分子,合成蛋白 S,与蛋白 C 活化因子协同作用,灭活凝血因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12.股静脉血栓形成时,下述结局不易发生的是A阻塞血流 B机化C脱落 D钙化E广泛性出血(分数:1.00)A.B.C.D.E. 解析:13.静脉内较大血栓完全机化需要的时间大约是A3 天 B1 周 C2 周D3 周 E4 周(分数:1.00)A.B.C. D.E.解析:14.栓子运行途径一般A与体位相关 B逆压力运行C交叉运行
20、 D逆血流运行E顺血流运行(分数:1.00)A.B.C.D.E. 解析:栓子运行途径一般随血流方向运行,最终停留在口径与其相当的血管并阻断血流。15.脂肪栓塞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A急性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C脑出血 D肾衰竭E呼吸衰竭(分数:1.00)A. B.C.D.E.解析:若大量脂滴(920g)短期内进入肺循环,使 75%的肺循环面积受阻时,可引起窒息和因急性右心衰竭死亡。16.下肢静脉内血栓形成后对机体的影响中,最严重的是A静脉曲张B血栓脱落后栓塞肺动脉主干,引起猝死C堵塞血管,引起下肢梗死D血栓被机化后堵塞下肢血管E形成静脉石后造成该静脉的永久性堵塞(分数:1.00)A.B. C.
21、D.E.解析:下肢静脉内血栓可以阻塞血管。同时下肢静脉内血栓脱落形成的栓子易造成肺动脉栓塞,其引起栓塞的后果不同:中、小栓子多栓塞肺动脉的小分支,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大的血栓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较长的栓子可栓塞左右肺动脉干,称为骑跨性栓塞,患者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症状,严重者可因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猝死);若栓子小但数目多,可广泛地栓塞肺动脉多数小分支,亦可引起右心衰竭猝死。17.球形血栓多见于下列哪个部位A动脉 B静脉 C心房D心室 E毛细血管(分数:1.00)A.B.C. D.E.解析:18.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互沟通的新的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
22、为A血栓溶解 B侧支循环形成C血栓机化 D血栓钙化E血栓再通(分数:1.00)A.B.C.D.E. 解析:19.肺动脉栓塞引起患者猝死的原因不包括A急性右心衰竭 B心肌缺血C肺梗死D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E肺血管的痉挛(分数:1.00)A.B.C. D.E.解析:20.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A肠系膜动脉 B脑动脉C肺动脉 D肾动脉E门静脉(分数:1.00)A.B.C. D.E.解析:21.血栓内的纤维蛋白被溶解称为A血栓机化 B血栓软化溶解C血栓再通 D血栓钙化E血栓包裹(分数:1.00)A.B. C.D.E.解析:新近形成的血栓,由于血栓内的纤溶酶的激活和白细胞崩解释放的溶蛋白酶,可使血栓
23、软化并逐渐被溶解。22.来源于肠系膜静脉的栓子栓塞于A肾 B肝 C肺D脑 E左心(分数:1.00)A.B. C.D.E.解析:来自肠系膜静脉等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可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23.混合血栓可见于A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 B毛细血管内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D静脉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E心房纤颤心房内附壁血栓(分数:1.00)A.B.C.D.E. 解析: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体部为混合血栓,在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或动脉瘤内的附壁血栓为混合血栓。24.脑动脉发生栓塞,其栓子最可能来自A下肢深静脉血栓 B下肢浅静脉血栓C三尖瓣瓣膜赘生物 D左心室附壁血栓E门静脉血栓(分数:1.0
24、0)A.B.C.D. E.解析:来自主动脉系统及左心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阻塞于各器官的小动脉内,常见于脑、脾、肾及四肢的指、趾部等。25.手术后卧床者易发生血栓的部位是A门静脉 B颈静脉 C肾静脉D肺动脉 E下肢静脉(分数:1.00)A.B.C.D.E. 解析: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的概率高 4 倍,而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常发生于心力衰竭、久病和术后卧床患者,也可伴发于大隐静脉曲张的静脉内。26.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胶原的过程需要A纤维蛋白原 B凝血酶原C血栓素 A2 D凝血因子EvW 因子(分数:1.00)A.B.C.D.E. 解析: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胶原的过程需要 vW
25、因子的参与,vw 因子起桥梁连接作用,将血小板表面的整合素、多糖蛋白受体与胶原纤维连接起来,介导血小板的黏附过程。27.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子一般来源于A二尖瓣疣状血栓 B门静脉的血栓C左心房附壁血栓D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血栓E动脉及左心房的血栓(分数:1.00)A.B.C.D. E.解析:28.在触发凝血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血小板的活化 B血栓素 A2C凝血因子 D凝血因子E凝血酶敏感蛋白(分数:1.00)A. B.C.D.E.解析: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首先是血小板黏附于内膜损伤后裸露的胶原表面,血小板被胶原激活,血小板发生肿胀变形,随后释放出血小板颗粒,再从颗粒中释放出 ADP、血栓素
26、 A2、5-HT 及血小板第因子等物质,使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地在局部黏附,形成血小板小堆,此时血小板的黏附是可逆的,可被血流冲散消失。但随着内源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后者与受损内膜处基质中的纤维连接蛋白结合,使黏附的血小板堆牢牢固定于受损的血管内膜表面,成为不可逆的血小板血栓,并作为血栓的起始部。29.静脉石是指A静脉内血栓 B肾内的尿结石C静脉血栓钙盐沉积D肝静脉内胆盐沉积 E静脉内钙盐沉积(分数:1.00)A.B.C. D.E.解析:静脉内血栓若未能软化又未完全机化,则可发生钙盐沉着,称为钙化,血栓钙化后即成为静脉石。30.混合血栓大
27、体形态描述错误的是A粗糙 B无光泽C灰白色和红褐色层状交替结构D湿润有光泽 E与血管壁黏着(分数:1.00)A.B.C.D. E.解析:31.栓塞最常见的类型为A血栓栓塞 B脂肪栓塞C羊水栓塞 D空气栓塞E肿瘤细胞栓塞(分数:1.00)A. B.C.D.E.解析:32.下列疾病引起的出血属于漏出性出血的是A子宫颈癌 B肝硬化C支气管扩张 D胃溃疡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数:1.00)A.B.C.D.E. 解析:漏出性出血常见原因为:血管壁的损害(如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立克次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蛇毒、有机磷中毒等损伤,化学药品中毒和细菌毒素如链球菌毒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血管炎,维生素 C 缺乏等)
28、;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内广泛性肿瘤转移、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因子缺乏。33.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A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B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C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D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E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分数:1.00)A. B.C.D.E.解析:34.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其二尖瓣瓣膜赘生物脱落后一般不会引起A脑动脉栓塞 B脾动脉栓塞C肺动脉栓塞 D肾动脉栓塞E下肢动脉栓塞(分数:1.00)A.B.C. D.E.解析:3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广泛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肝凝
29、血酶原合成减少 B血管壁广泛损伤C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消耗D血流缓慢E血浆中缓激肽浓度增高(分数:1.00)A.B.C. D.E.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纤维蛋白凝固过程中,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加上纤维素形成后促使血浆素原激活,血液出现不凝固性,可引起患者全身广泛性出血和休克。36.下肢深部静脉的血栓栓子最常栓塞于A脑 B肺 C肝D脾 E肾(分数:1.00)A.B. C.D.E.解析:37.二尖瓣狭窄时扩张的左心房内球形血栓是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C混合血栓 D透明血栓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 D.E.解析:38.血栓形成是指A血液有形成分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B在
30、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C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D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E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分数:1.00)A.B.C.D. E.解析:血栓形成概念的关键词是活体,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三者缺一不可。39.栓子是指A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凝固所致B人体死亡后,血液凝固所致C循环血液中不溶于血液、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D循环血液中的气体E循环血液中的细菌(分数:1.00)A.B.C. D.E.解析:40.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管腔的现象称
31、为A血液凝固 B血栓形成C栓塞 D梗死E血栓栓子(分数:1.00)A.B.C. D.E.解析:4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白色血栓可单独出现于动脉内膜上B白色血栓可参与构成静脉血栓C红色血栓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D透明血栓是静脉血栓的组分之一E混合血栓是静脉血栓的主体(分数:1.00)A.B.C.D. E.解析: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42.引起减压病(沉箱病)的栓塞为A血栓栓塞 B气体栓塞C羊水栓塞 D脂肪栓塞E细菌栓塞(分数:1.00)A.B. C.D.E.解析:43.促进血小板黏集反应的因子主要是AADP 和前列环素 B胶原和凝血酶CADP、血栓素 A2和凝血酶D
32、血栓素 A2和胶原E前列环素、胶原和 ADP(分数:1.00)A.B.C. D.E.解析:44.有关血栓形成的特点,错误的是A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B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C静脉内血栓多为红色血栓D动脉内血栓多为白色血栓E毛细血管内血栓多为透明血栓(分数:1.00)A.B.C. D.E.解析:静脉内血栓多为延续性血栓,头为白色血栓,体为混合血栓,尾为红色血栓。45.漏出性出血多发生于A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静脉B小静脉 C小动脉D大静脉 E大动脉和中动脉(分数:1.00)A. B.C.D.E.解析: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称
33、为漏出性出血。46.下列情况不易引起血栓形成的是A感染性心内膜炎 B动脉粥样硬化C大面积烧伤 D晚期胃癌患者E大量输液(分数:1.00)A.B.C.D.E.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导致大失血时,血液浓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含量增多,以及血中补充大量幼稚的血小板,其黏性增加,易于发生黏集形成血栓。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胃癌等,由于癌细胞释放出促凝因子,如组织因子等,致出现多发性、反复发作的血栓性游走性脉管炎或非细菌性血栓性内膜炎,获得性高凝状态。因此 A、B、C、D 项均
34、易引起血栓形成。47.微循环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属于A破裂性出血 B瘀点C紫癜 D漏出性出血E渗出性出血(分数:1.00)A.B.C.D. E.解析:48.下述血栓为白色血栓的是A毛细血管内的血栓B风湿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C下肢深静脉内血栓D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体部E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尾部(分数:1.00)A.B. C.D.E.解析: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形成的血栓为白色血栓。在静脉性血栓中,白色血栓位于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即血栓的头部。应解释毛细血管内的血栓多为透明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时,内皮受损,易形成延续性血栓。49.下列关于脂肪栓塞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B脂肪肝时,由于上腹部猛烈挤压、撞击C直径大于 20m 的脂滴栓子引起肺动脉分支、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的栓塞D少量脂肪栓塞组织和器官可无肉眼变化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50.下述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的是A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B血流状态的改变 C血小板数量增多D癌细胞释放出促凝因子E纤维蛋白溶酶增加(分数:1.00)A.B.C.D.E. 解析: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和血液凝固性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多和癌细胞释放出促凝因子造成血液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酶增加,促使纤维蛋白溶解,以清除沉着于内皮细胞表面的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