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理学基础知识-10 及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2,分数:42.00)1.下列属于静脉性充血的是A侧支循环性充血B妊娠时的子宫充血 C炎性充血D减压后充血E心力衰竭引起的充血(分数:1.00)A.B.C.D.E.2.下列不属于生理性充血的是A进食后的胃肠道黏膜充血B运动时的骨骼肌充血C妊娠时的子宫充血 D减压后充血E运动时的皮肤发红(分数:1.00)A.B.C.D.E.3.在创伤愈合中,胶原的形成需要A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D维生素 D E维生素 K(分数:1.00)A.B.C.D.E.4.慢性淤血的后果不包括A实质细
2、胞发生萎缩、变性B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C淤血性出血D实质细胞增生 E淤血性硬化(分数:1.00)A.B.C.D.E.5.创伤伤口的收缩是在A受伤后 23 天开始,由于胶原纤维的牵拉作用所致B受伤后 23 天开始,由于肌成纤维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C受伤后数小时内,由于炎症反应所致D受伤后 7天开始,由于肌成纤维细胞的收缩作用所致E受伤后 7天开始,由于胶原纤维的牵拉作用所致(分数:1.00)A.B.C.D.E.6.下列属于生理性出血的是A维生素 C缺乏症 B过敏性紫癜C月经的子宫内膜出血 D消化性溃疡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数:1.00)A.B.C.D.E.7.肉芽组织与炎性肉芽肿的区别在于A局部是否
3、有淋巴细胞浸润B病灶内是否有单核细胞浸润C局部是否有巨噬细胞结节形成D是否有成纤维细胞增生E是否含有毛细血管(分数:1.00)A.B.C.D.E.8.下列符合二期愈合的是A组织缺损小 B创缘不整并伴有感染C愈合后留下线状瘢痕D伤口只有少量的血凝块E炎症反应轻(分数:1.00)A.B.C.D.E.9.下列情况不属于机化的是A肺结核空洞由肉芽组织充填治愈B脾脏新鲜梗死变为梗死瘢痕C血管内血栓再疏通D浆膜面纤维素性粘连变为纤维性粘连E脑软化灶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形成胶质瘢痕(分数:1.00)A.B.C.D.E.10.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A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B肝脏出血和肝细胞的脂肪变性C
4、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D中央静脉及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E淤胆和结缔组织增生(分数:1.00)A.B.C.D.E.11.动脉性充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器官体积增大 B器官重量增加C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D局部组织呈暗红色 E血流减慢(分数:1.00)A.B.C.D.E.12.下列病变或其进一步发展与肉芽组织无关的是A胃溃疡 B血肿C血栓 D静脉石E心肌梗死(分数:1.00)A.B.C.D.E.13.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A感染与异物 B神经支配C电离辐射 D营养状态E局部血液循环(分数:1.00)A.B.C.D.E.14.参与瘢痕修复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是A上皮细胞 B中性
5、粒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分数:1.00)A.B.C.D.E.15.肺淤血时,心衰细胞来源于A红细胞 B巨噬细胞C肺泡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E中性粒细胞(分数:1.00)A.B.C.D.E.16.下列不是外出血的是A鼻出血 B呕血C支气管扩张时的咯血D腹膜后血肿 E便血(分数:1.00)A.B.C.D.E.17.心衰细胞最常见于A右心衰竭 B大叶性肺炎C弥漫性肺纤维化 D肺褐色硬化E心肌梗死(分数:1.00)A.B.C.D.E.18.损伤局部的修复主要取决于A伤口出血量 B局部组织的再生能力C伤口的大小 D损伤的时间E伤口的深浅(分数:1.00)A.B.C.D.E.19.
6、在溃疡愈合期,填补溃疡的是A肌细胞和结缔组织B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C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D成纤维细胞和肌细胞E不稳定细胞和结缔组织(分数:1.00)A.B.C.D.E.20.在 HE切片上见到肺泡腔内有粉红色液体成分,可诊断为A肺出血 B肺炎C肺水肿 D肺羊水吸入E肺气肿(分数:1.00)A.B.C.D.E.21.下列不属于病理性充血的是A炎性充血 B侧支循环性充血C理化因素引起的充血 D减压后充血E妊娠时的子宫充血(分数:1.00)A.B.C.D.E.22.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大量抽水后引起内脏充血,原因是A血管破裂 B减压后充血C血容量增多 D引起感染所致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
7、.D.E.23.腹股沟疝,经疝修补术后,伤口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1 周 B2 周 C1 个月D2 个月 E3 个月(分数:1.00)A.B.C.D.E.24.肺褐色硬化通常见于A肺结核 B三尖瓣狭窄C硅沉着病(矽肺) D肺动脉瓣狭窄E二尖瓣狭窄(分数:1.00)A.B.C.D.E.25.肉芽组织老化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减少、消失B炎细胞减少、消失C成纤维细胞减少、消失D纤维细胞持续增多E胶原纤维增多、透明变(分数:1.00)A.B.C.D.E.26.下列病理过程为机化的是A坏死周围上皮增生B坏死物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坏死灶周围钙盐沉积D坏死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E坏死组织由肉芽组
8、织取代(分数:1.00)A.B.C.D.E.27.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B肺泡内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及出血D肺体积增大,暗红色 E可见心衰细胞(分数:1.00)A.B.C.D.E.28.创面能够一期愈合的条件是A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B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的伤口C一定是手术切口D24 小时内损伤的创口E已进行清创术后的创口(分数:1.00)A.B.C.D.E.29.急性肺淤血水肿时最典型的症状是A呼吸困难 B心悸C铁锈色痰 D粉红色泡沫痰E胸痛(分数:1.00)A.B.C.D.E.3
9、0.瘢痕修复的物质基础是A上皮组织 B肉芽组织C毛细血管网 D成纤维细胞E炎性渗出物(分数:1.00)A.B.C.D.E.3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的方面不包括A瘢痕收缩 B瘢痕性粘连C瘢痕组织玻璃样变 D瘢痕组织增生过度E瘢痕软化(分数:1.00)A.B.C.D.E.32.脑动脉充血对高血压患者可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A脑软化 B脑缺血C脑血管破裂出血 D脑血栓形成E脑淤血(分数:1.00)A.B.C.D.E.33.下述不符合静脉性充血的是A局部发绀、体表温度降低B局部微循环的灌注量增多C局部小灶性出血 D局部组织肿胀E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分数:1.00)A.B.C.D.E.34.急性肺淤血
10、时,肺泡腔内含有的主要成分是A水肿液 B纤维蛋白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E心衰细胞(分数:1.00)A.B.C.D.E.35.下列有利于创伤愈合的是A感染 B异物C创缘对合整齐 D局部血液循环障碍E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分数:1.00)A.B.C.D.E.36.淤血是指A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内的血液含量增多B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淤积C流入组织或器官的血液过多D血液在静脉中发生凝固的状态E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分数:1.00)A.B.C.D.E.37.对创伤愈合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是A锌 B铁 C钙D硒 E叶酸(分数:1.00)A.B.C.D.E.38.肉芽组织不具备的
11、功能是A机化凝血块和坏死组织B包裹坏死及异物 C抗感染保护创面D分解、液化坏死物E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分数:1.00)A.B.C.D.E.39.下述有关肝淤血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小叶间动脉扩张B小叶中央静脉扩张 C肝窦扩张D肝细胞萎缩、坏死 E肝细胞脂肪变性(分数:1.00)A.B.C.D.E.40.淤血器官的形态特征是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B色暗红,体积缩小,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D色鲜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E色鲜红,体积缩小,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升高(分数:1.00)A.B.C.D.
12、E.41.关于动脉性充血错误的说法是A局部组织颜色鲜红 B局部温度增高C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恢复正常D对机体无任何不良后果E体积轻度增大(分数:1.00)A.B.C.D.E.42.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包括的阶段为A血肿形成 B肉芽肿形成C纤维性骨痂形成 D骨性骨痂形成E骨痂改建或再塑(分数:1.00)A.B.C.D.E.二、B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0)A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C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D血肿形成E出现炎症反应(分数:1.50)(1).肉芽组织的特点是(分数:0.50)A.B.C.D.E.(2).瘢痕组织的特点是(分数:0
13、.50)A.B.C.D.E.(3).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的早期变化为(分数:0.50)A.B.C.D.E.A伤后 2448 小时B伤后 23 天C伤后 57 天D伤后 2周E伤后 1个月(分数:2.50)(1).表皮再生将伤口覆盖在(分数:0.50)A.B.C.D.E.(2).伤口收缩在(分数:0.50)A.B.C.D.E.(3).伤口两侧出现胶原纤维连接在(分数:0.50)A.B.C.D.E.(4).瘢痕开始“变白”在(分数:0.50)A.B.C.D.E.(5).瘢痕完全形成在(分数:0.50)A.B.C.D.E.病理学基础知识-10 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14、 型题(总题数:42,分数:42.00)1.下列属于静脉性充血的是A侧支循环性充血B妊娠时的子宫充血 C炎性充血D减压后充血E心力衰竭引起的充血(分数:1.00)A.B.C.D.E. 解析: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包括: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和心力衰竭。2.下列不属于生理性充血的是A进食后的胃肠道黏膜充血B运动时的骨骼肌充血C妊娠时的子宫充血 D减压后充血E运动时的皮肤发红(分数:1.00)A.B.C.D. E.解析:3.在创伤愈合中,胶原的形成需要A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D维生素 D E维生素 K(分数:1.00)A.B.C. D.E.解析:4.慢性淤血的后果不包括A实质细
15、胞发生萎缩、变性B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C淤血性出血D实质细胞增生 E淤血性硬化(分数:1.00)A.B.C.D. E.解析:淤血引起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性,间质增生,引起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长时间的淤血可造成淤血性硬化。但不会引起实质细胞的增生。5.创伤伤口的收缩是在A受伤后 23 天开始,由于胶原纤维的牵拉作用所致B受伤后 23 天开始,由于肌成纤维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C受伤后数小时内,由于炎症反应所致D受伤后 7天开始,由于肌成纤维细胞的收缩作用所致E受伤后 7天开始,由于胶原纤维的牵拉作用所致(分数:1.00)A.B. C.D.E.解析:6.下列属于生理性出血的是A维生素 C缺乏症 B过
16、敏性紫癜C月经的子宫内膜出血 D消化性溃疡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数:1.00)A.B.C. D.E.解析:出血有生理性出血和病理性出血。前者如正常月经的子宫内膜出血;后者多由创伤、血管病变及出血性疾病等引起。7.肉芽组织与炎性肉芽肿的区别在于A局部是否有淋巴细胞浸润B病灶内是否有单核细胞浸润C局部是否有巨噬细胞结节形成D是否有成纤维细胞增生E是否含有毛细血管(分数:1.00)A.B.C. D.E.解析: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已完成纤维性修复的作用。肉芽肿则是慢性肉芽肿性炎的病变特点。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因此两者的区别
17、在于是否有巨噬细胞结节形成。8.下列符合二期愈合的是A组织缺损小 B创缘不整并伴有感染C愈合后留下线状瘢痕D伤口只有少量的血凝块E炎症反应轻(分数:1.00)A.B. C.D.E.解析: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炎症反应明显,形成的瘢痕较大。9.下列情况不属于机化的是A肺结核空洞由肉芽组织充填治愈B脾脏新鲜梗死变为梗死瘢痕C血管内血栓再疏通D浆膜面纤维素性粘连变为纤维性粘连E脑软化灶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形成胶质瘢痕(分数:1.00)A.B.C.D.E. 解析:10.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A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B肝脏出血和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18、C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D中央静脉及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E淤胆和结缔组织增生(分数:1.00)A.B.C.D. E.解析: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11.动脉性充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器官体积增大 B器官重量增加C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D局部组织呈暗红色 E血流减慢(分数:1.00)A.B.C. D.E.解析: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是一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
19、官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12.下列病变或其进一步发展与肉芽组织无关的是A胃溃疡 B血肿C血栓 D静脉石E心肌梗死(分数:1.00)A.B.C.D. E.解析:若血栓未能软化又未完全机化,可发生钙盐沉着,血栓钙化后成为静脉石,在此过程中无肉芽组织的参与。血肿、血栓和心肌梗死可由肉芽组织长入发生机化,而胃溃疡的缺损由肉芽组织填补。13.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A感染与异物 B神经支配C电离辐射 D营养状态E局部血液循环(分数:1.00)A.B.C.D. E.解析: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包括: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和电离辐射。全身因素包括:年龄和营养。14.参与瘢痕修
20、复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是A上皮细胞 B中性粒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分数:1.00)A.B.C.D.E. 解析:15.肺淤血时,心衰细胞来源于A红细胞 B巨噬细胞C肺泡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E中性粒细胞(分数:1.00)A.B. C.D.E.解析:当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16.下列不是外出血的是A鼻出血 B呕血C支气管扩张时的咯血D腹膜后血肿 E便血(分数:1.00)A.B.C.D. E.解析:外出血包括鼻黏膜出血排出体外称鼻出血;肺结核空洞或支气管扩张出血经口排出到体外称为咯血;消化性溃疡或食管静脉曲张出
21、血经口排出到体外称为呕血;结肠、胃出血经肛门排出称便血;泌尿道出血经尿排出称为尿血;微小的出血进入皮肤、黏膜、浆膜面形成较小的出血点称为瘀点;而稍为大的出血称为紫癜;直径超过 12cm 的皮下出血灶称为瘀斑。内出血可见于体内任何部位,血液积聚于体腔内称体腔积血,如心包积血、胸腔积血、腹腔积血和关节腔积血。在组织内局限性的大量出血,称为血肿,如脑硬膜下血肿、皮下血肿、腹膜后血肿等。17.心衰细胞最常见于A右心衰竭 B大叶性肺炎C弥漫性肺纤维化 D肺褐色硬化E心肌梗死(分数:1.00)A.B.C.D. E.解析:慢性肺淤血,除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更为明显外,还可见肺泡壁变厚和纤维化。肺泡腔除有
22、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18.损伤局部的修复主要取决于A伤口出血量 B局部组织的再生能力C伤口的大小 D损伤的时间E伤口的深浅(分数:1.00)A.B. C.D.E.解析:19.在溃疡愈合期,填补溃疡的是A肌细胞和结缔组织B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C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D成纤维细胞和肌细胞E不稳定细胞和结缔组织(分数:1.00)A.B.C. D.E.解析:20.在 HE切片上见到肺泡腔内有粉红色液体成分,可诊断为A肺出血 B肺炎C肺水肿 D肺羊水吸入E肺气肿(分数:1.00)A.B.C. D.E.解析:21.下列不
23、属于病理性充血的是A炎性充血 B侧支循环性充血C理化因素引起的充血 D减压后充血E妊娠时的子宫充血(分数:1.00)A.B.C.D.E. 解析:病理性充血指各种病理状态下的充血,如炎性充血。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需要而发生的充血,称生理性充血,如进食后的胃肠道黏膜充血,运动时的骨骼肌充血和妊娠时的子宫充血等。22.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大量抽水后引起内脏充血,原因是A血管破裂 B减压后充血C血容量增多 D引起感染所致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C.D.E.解析:当压力突然解除时,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引起的充血,称减压后充血。如绷带包扎肢体或腹水压迫腹腔内器官,组织内的血管张
24、力降低,若突然解开绷带或一次性大量抽取腹水,局部压力迅速解除,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导致局部充血。23.腹股沟疝,经疝修补术后,伤口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1 周 B2 周 C1 个月D2 个月 E3 个月(分数:1.00)A.B.C.D.E. 解析:24.肺褐色硬化通常见于A肺结核 B三尖瓣狭窄C硅沉着病(矽肺) D肺动脉瓣狭窄E二尖瓣狭窄(分数:1.00)A.B.C.D.E. 解析:肺褐色硬化通常是由左心衰竭引起的慢性肺淤血的改变,以上病变中二尖瓣狭窄最易引起左心衰竭,故正确答案应是 E。25.肉芽组织老化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减少、消失B炎细胞减少、消失C成纤维细
25、胞减少、消失D纤维细胞持续增多E胶原纤维增多、透明变(分数:1.00)A.B.C.D. E.解析:肉芽组织老化的过程中其主要形态标志为: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目减少,按正常功能的需要少数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胶原纤维,同时成纤维细胞数目逐渐减少变为纤维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量更多,并发生玻璃(透明)样变性,而纤维细胞此时相对减少。最终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且逐渐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26.下列病理过程为机化的是A坏死周围上皮增生B坏死物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坏死灶周围钙盐沉积D坏死灶周围纤维
26、组织增生E坏死组织由肉芽组织取代(分数:1.00)A.B.C.D.E. 解析: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血栓和异物的过程叫做机化。27.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B肺泡内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及出血D肺体积增大,暗红色 E可见心衰细胞(分数:1.00)A.B. C.D.E.解析:28.创面能够一期愈合的条件是A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B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的伤口C一定是手术切口D24 小时内损伤的创口E已进行清创术后的创口(分数:1.00)A. B.C.D.E.解析: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
27、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29.急性肺淤血水肿时最典型的症状是A呼吸困难 B心悸C铁锈色痰 D粉红色泡沫痰E胸痛(分数:1.00)A.B.C.D. E.解析:30.瘢痕修复的物质基础是A上皮组织 B肉芽组织C毛细血管网 D成纤维细胞E炎性渗出物(分数:1.00)A.B. C.D.E.解析:3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的方面不包括A瘢痕收缩 B瘢痕性粘连C瘢痕组织玻璃样变 D瘢痕组织增生过度E瘢痕软化(分数:1.00)A.B.C.D.E. 解析: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或有害的一面包括:瘢痕收缩。常引起关节挛缩或活动受限,管
28、腔器官可引起梗阻。瘢痕性粘连。在器官之间或器官与体腔壁之间发生的纤维性粘连,常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功能。器官内广泛损伤导致广泛纤维化玻璃样变,可发生器官硬化。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如形成瘢痕疙瘩。因此 A、B、C、D 均为正确答案。而瘢痕软化则是指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在胶原酶的作用下,逐渐地分解、吸收,从而使瘢痕缩小、软化。这是对机体有利的。32.脑动脉充血对高血压患者可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A脑软化 B脑缺血C脑血管破裂出血 D脑血栓形成E脑淤血(分数:1.00)A.B.C. D.E.解析:33.下述不符合静脉性充血的是A局部发绀、体表温度降低B局部微循环的灌注量增多C局部小灶性出血
29、D局部组织肿胀E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分数:1.00)A.B. C.D.E.解析:淤血发生于体表时,由于微循环的灌注量减少,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局部皮肤呈紫蓝色,称发绀。由于局部血流停滞,毛细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体表温度下降。毛细血管淤血导致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和通透性增加,引起淤血性水肿,导致组织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高或破裂,引起红细胞漏出,形成小灶性出血。慢性淤血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出现淤血性硬化。34.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含有的主要成分是A水肿液 B纤维蛋白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E心衰细胞(分数:1.00)A. B.C.D.E
30、.解析:急性肺淤血的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可伴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35.下列有利于创伤愈合的是A感染 B异物C创缘对合整齐 D局部血液循环障碍E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分数:1.00)A.B.C. D.E.解析:36.淤血是指A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内的血液含量增多B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淤积C流入组织或器官的血液过多D血液在静脉中发生凝固的状态E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分数:1.00)A.B.C.D.E. 解析: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37.对创伤愈合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是A锌 B铁
31、C钙D硒 E叶酸(分数:1.00)A. B.C.D.E.解析:38.肉芽组织不具备的功能是A机化凝血块和坏死组织B包裹坏死及异物 C抗感染保护创面D分解、液化坏死物E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分数:1.00)A.B.C.D. E.解析: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有以下重要作用: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39.下述有关肝淤血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小叶间动脉扩张B小叶中央静脉扩张 C肝窦扩张D肝细胞萎缩、坏死 E肝细胞脂肪变性(分数:1.00)A. B.C.D.E.解析:肝淤血常由右心衰竭引起,由于肝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肝小叶循环的静脉端
32、,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淤血严重处小叶中央肝细胞可发生萎缩、坏死。小叶外围汇管区附近的肝细胞由于靠近肝小动脉,缺氧程度较轻,可仅出现肝脂肪变性。40.淤血器官的形态特征是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B色暗红,体积缩小,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D色鲜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E色鲜红,体积缩小,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升高(分数:1.00)A.B.C. D.E.解析:41.关于动脉性充血错误的说法是A局部组织颜色鲜红 B局部温度增高C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恢复正常D对机体无任何不良后果E体积轻度增大
33、(分数:1.00)A.B.C.D. E.解析:动脉性充血是短暂的血管反应,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恢复正常,通常对机体无不良后果。但在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基础上,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可造成脑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充血、破裂,后果严重。42.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包括的阶段为A血肿形成 B肉芽肿形成C纤维性骨痂形成 D骨性骨痂形成E骨痂改建或再塑(分数:1.00)A.B. C.D.E.解析:骨折愈合包括: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二、B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0)A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C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
34、维D血肿形成E出现炎症反应(分数:1.50)(1).肉芽组织的特点是(分数:0.50)A.B. C.D.E.解析:(2).瘢痕组织的特点是(分数:0.50)A.B.C. D.E.解析:(3).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的早期变化为(分数:0.50)A.B.C.D.E. 解析:A伤后 2448 小时B伤后 23 天C伤后 57 天D伤后 2周E伤后 1个月(分数:2.50)(1).表皮再生将伤口覆盖在(分数:0.50)A. B.C.D.E.解析:(2).伤口收缩在(分数:0.50)A.B. C.D.E.解析:(3).伤口两侧出现胶原纤维连接在(分数:0.50)A.B.C. D.E.解析:(4).瘢痕开始“变白”在(分数:0.50)A.B.C.D. E.解析:(5).瘢痕完全形成在(分数:0.50)A.B.C.D.E.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