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病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11-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3708       资源大小:76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病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11-1及答案解析.doc

    1、病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11-1 及答案解析(总分:43.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不符合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的是A可引起休克B可合并急腹症C血清及尿中淀粉酶和脂酶水平升高D血清 Ca2+、K +及 Na+浓度降低E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分数:1.00)A.B.C.D.E.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间质充血水肿、轻度脂肪坏死B腺泡及胰岛萎缩消失伴纤维化C胰腺组织大片出血、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D胰腺周围脂肪钙皂形成E间质炎细胞浸润(分数:1.00)A.B.C.D.E.3.不符合慢性胰腺炎病理特点的是A胰腺质地变硬B腺泡

    2、萎缩、导管扩张C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单核细胞浸润D胰腺组织广泛坏死E可形成假囊肿(分数:1.00)A.B.C.D.E.4.关于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黏液性囊腺瘤好发于胰体、尾部B黏液性囊腺瘤囊壁被覆单层柱状黏液上皮,可形成乳头C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囊壁上皮表现为轻度不典型增生D黏液性囊腺癌囊壁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形成无纤维血管轴心的不规则乳头或分支乳头E黏液性囊腺瘤组织结构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极其相似(分数:1.00)A.B.C.D.E.5.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特点应除外A多见于年轻女性B为良性肿瘤,不会发生转移C孤立性肿物,体积通常较大D瘤细胞多角形,核呈锯齿状,常见核沟E间质可见

    3、泡沫细胞,并可发生钙化或骨化(分数:1.00)A.B.C.D.E.6.下列关于胰腺导管腺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B多见于胰尾部,次为胰体C好发于老年男性D肿物常界限不清,易侵犯周围组织E高分化者以形成导管样结构为主,黏液多(分数:1.00)A.B.C.D.E.7.不符合胰腺导管癌病变特点的是A肿瘤质较硬,切面可呈黄白色B癌组织含不等量的黏液C间质通常较少 D常侵犯神经E可出现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分数:1.00)A.B.C.D.E.8.不符合胰腺腺泡细胞癌病变特点的是A多位于胰头部,易引起梗阻性黄疸B常形成较大结节样肿物,切面分叶状C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顶端呈 PAS 染

    4、色阳性,黏液染色阴性D免疫组化染色 1 -AAT、 1 -AACT、CK8 及 CK18 呈阳性E起源于胰腺末梢腺泡上皮,不含内分泌细胞(分数:1.00)A.B.C.D.E.9.有关胃泌素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多发生于胰腺B也可发生于十二指肠及胃窦部C反复引起胃溃疡D60%为良性E良恶性鉴别主要依据是否有转移及远处扩散(分数:1.00)A.B.C.D.E.10.下列有关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高胰岛素血症 BWhipple 三联症CLetterer-Siwe 综合征DZollinger-Ellison 综合征EVerner-Morrison 综合征(分数:1.00)A.B.C.

    5、D.E.11.不符合胰岛细胞瘤病变描述的是A多为单发性结节B可有包膜C瘤细胞排列成岛状、条索状或腺泡状D间质富含血窦E依据 HE 染色细胞的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 6 种不同类型(分数:1.00)A.B.C.D.E.12.最常见的胰岛细胞瘤是A胰岛素瘤 B胰高血糖素瘤C胃泌素瘤 D生长抑素瘤EVIP 瘤(分数:1.00)A.B.C.D.E.13.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描述中,错误的是A不出现内分泌异常症状B肿瘤多为较大结节C镜下形态同功能性胰岛细胞瘤D免疫组化染色不出现有关激素的表达E发生转移者为恶性(分数:1.00)A.B.C.D.E.14.诊断恶性胰岛细胞瘤最可靠的指征是A侵犯包膜 B病理性核分裂

    6、象C淋巴结转移 D出现大片坏死EKi-67 高表达(分数:1.00)A.B.C.D.E.15.胰岛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无意义的是AINS 阳性 BGLU 阳性CGAS 阳性 DSS 阳性EPSA 阳性(分数:1.00)A.B.C.D.E.16.不符合胰岛增生的描述是A可发生于各年龄组B出现自发性低血糖C胰岛数量增多、体积增大D胰岛 细胞肥大、增生E新生儿胰岛细胞增生与母亲胰岛增生有关(分数:1.00)A.B.C.D.E.17.不符合腹膜恶性间皮瘤特点的是A多见于 40 岁以上男性B其发生与接触石棉粉尘有关C表现为腹膜不规则增厚或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D组织学上以混合型最多见E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诊断具

    7、有重要意义(分数:1.00)A.B.C.D.E.18.腹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特点应除外A受累腹膜常呈颗粒状、小结节状或弥漫性粘连B组织学形态与卵巢的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极其相似C瘤细胞呈现较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D镜下常可见到砂粒体或间质增生反应E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唯一区别是卵巢实质内有肿瘤(分数:1.00)A.B.C.D.E.19.下列有关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因不明,可能与细胞免疫过程有关B临床可引起肾盂积水C腹膜后出现扁平的灰白色纤维肿块,可包裹、压迫腹膜后器官D病变早期表现为特异性炎症E病变晚期纤维化,炎细胞少见(分数:1.00)A.B.C.D.E.20.不符合肠

    8、系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特点的是A由细菌感染后引起B临床可出现血小板增多症C肿瘤为良性、不复发和转移D肿物结节状或分叶状,直径 313cmE肿瘤内见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慢性炎细胞(分数:1.00)A.B.C.D.E.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2.00)21.有一男童,5 岁。近来常出现腹痛、腹泻,时有呕吐,进行性消瘦。影像学显示胰腺区有一分叶状肿物,界限较清楚,血清 AFP 升高;术中见胰头部一较大肿物。病理学检查:肿物大小 10cm8cm6cm,界清;切面见出血、囊性变。镜下见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腺样结构,部分区域呈实性巢团状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瘤组织内可见鳞状细胞巢和原始上皮成

    9、分,可见纤细的纤维间隔。免疫组化染色: 1 -AAT及 AFP 阳性,该患儿所患肿瘤最可能为A胰腺囊腺瘤 B胰腺癌C实性-假乳头状瘤 D胰母细胞瘤E胰岛细胞瘤(分数:1.00)A.B.C.D.E.22.患者,男性,40 岁。反复上腹部疼痛、腹泻、黑便 15 天入院。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多发溃疡;腹部CT 示肝左外叶、肝右叶类圆形稍低密度灶,胰腺尾部见约 4cm4cm 大小的低密度影。术中见肝脏表面多个 0.51.5cm 大小的结节,胰尾部触及一包块,行胰尾切除,肝脏表面结节活检。病理检查所见:肿物4cm4cm,边界尚清,切面肿瘤组织见坏死;镜下瘤细胞多为柱状,排列成小腺管样、菊形团或假菊形团状。

    10、肝内结节组织形态与胰腺肿物相似。免疫组化: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多肽(-)、生长抑素(少数+)、VIP(-)。该病例的病理诊断确切的是A胰腺恶性肿瘤 B胃泌素瘤C肝转移癌 D恶性胰岛细胞瘤E恶性胃泌素瘤并发肝转移(分数:1.00)A.B.C.D.E.三、A3 型题(总题数:4,分数:4.50)男性患者,46 岁。20 岁即开始经常饮酒,每次约 23 两白酒及多少不等的啤酒。体检时发现肝脏肿大,ALT 及 AST 水平均升高,肝穿刺组织学见肝细胞内有 Mallory 小体,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可见灶状肝细胞坏死。(分数:1.00)(1).该患者最可能患有的疾病是A酒精性

    11、肝病 B急性普通型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 D淤血性肝硬化E肝脓肿(分数:0.50)A.B.C.D.E.(2).如果病因没有去除,肝脏病变继续发展可能会发展成A大结节型肝硬化 B小结节型肝硬化C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D不全分割型肝硬化 E巨块型肝癌(分数:0.50)A.B.C.D.E.女性患者,20 岁。3 天来高热、黄疸、嗜睡。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入院一周后,因胃肠道大出血进而昏迷死亡。(分数:1.00)(1).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A门脉性肝硬化 B胆汁性肝硬化C坏死后性肝硬化 D急性重型肝炎E亚急性重型肝炎(分数:0.50)A.B.C.D.E.(2).此时尸检,肝脏不会出

    12、现的病变是A肝脏广泛变性坏死,甚至全小叶坏死B肝脏内多量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C肝窦明显扩张充血及出血D残存的肝细胞再生明显E肉眼呈黄红色、质软(分数:0.50)A.B.C.D.E.女性患者,32 岁,近来感到腹部不适、时有腹痛,胰腺影像学显示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尾部,包膜完整,呈囊实性。外检:肿物扁椭圆形,8cm7cm5cm,表面光滑;切面实性,暗红色,有出血、囊性变区。镜下见:肿瘤细胞成片状或形成假乳头状排列,可见核沟;实性区散在有泡沫细胞,并见多核异物巨细胞。(分数:1.00)(1).该患者病理诊断为A导管内乳头状腺瘤 B导管内乳头状癌C实性-假乳头状瘤 D腺泡细胞癌

    13、E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未分化癌(分数:0.50)A.B.C.D.E.(2).该病例免疫组化染色不能出现的结果是A 1 -抗胰蛋白酶阳性B 1 -抗糜蛋白酶阳性CNSE 阳性 DVimentin 阳性EDesmin 阳性(分数:0.50)A.B.C.D.E.患者,女性,46 岁,因下腹痛和腹泻日渐加重入院。行剖腹探查术,见大网膜下部有直径约 8cm 的扁平肿块,余腹膜上散在有多数小结节。子宫及附件正常,消化道未见肿瘤。肿瘤组织镜下观察,呈现腺管、乳头状结构,并见有大小不等的腺管样腔隙,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嗜酸性,核呈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增生活跃,聚集成堆,细胞异型性明显

    14、,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alretinin 阳性,HBMF-1 强阳性,CK 阳性,CEA 阴性。(分数:1.50)(1).该患者病理诊断为A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 B卵巢癌腹膜种植C腹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D腹膜恶性问皮瘤 E腹膜间皮增生(分数:0.50)A.B.C.D.E.(2).该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属于A高分化腺癌 B上皮样型(高分化)C上皮样型(低分化) D混合型E肉瘤样型(分数:0.50)A.B.C.D.E.(3).此肿瘤高分化时需要鉴别的疾病是A间皮增生 B鳞状细胞癌C纤维肉瘤 D腺癌E乳头状癌(分数:0.50)A.B.C.D.E.四、B 型题(总题数:4,分数:7.50

    15、)A与 HPV 感染有关B小细胞癌C多由直肠腺癌直接蔓延形成D可见挖空细胞E与痔有关(分数:1.00)(1).肛管腺癌(分数:0.50)A.B.C.D.E.(2).肛周皮肤疣状癌(分数:0.50)A.B.C.D.E.A多位于肝左叶,常合并肝硬化B多位于肝右叶,不合并或合并轻度肝硬化C最常见,结节大小不等,常合并肝硬化D少见,结节不明显,常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E少见,不合并肝硬化(分数:1.50)(1).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分数:0.50)A.B.C.D.E.(2).多结节型原发性肝癌(分数:0.50)A.B.C.D.E.(3).弥漫型原发性肝癌(分数:0.50)A.B.C.D.E.A多单发,结节

    16、中心常有结缔组织瘢痕B可能是肝细胞性肝癌的癌前病变C瘤细胞分化好,无汇管区或中央静脉D由小管状结构构成E弥漫性微小结节,结节周围无纤维间隔(分数:2.50)(1).肝细胞腺瘤(分数:0.50)A.B.C.D.E.(2).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分数:0.50)A.B.C.D.E.(3).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分数:0.50)A.B.C.D.E.(4).肝腺瘤性增生(分数:0.50)A.B.C.D.E.(5).肝胆管腺瘤(分数:0.50)A.B.C.D.E.A因胰腺炎症或创伤所引发的局部组织坏死、液化所致的纤维性包裹B多发性,单房或多房,薄层纤维囊壁内面衬覆单层非黏液性扁平或矮立方状上皮C因阻塞造成

    17、的胰腺导管高度扩张D囊壁内可见虫卵结节E囊内含黏液,囊内壁衬覆单层高柱状黏液上皮,可见乳头形成(分数:2.50)(1).假性囊肿(分数:0.50)A.B.C.D.E.(2).潴留性囊肿(分数:0.50)A.B.C.D.E.(3).寄生虫性囊肿(分数:0.50)A.B.C.D.E.(4).先天性囊肿(分数:0.50)A.B.C.D.E.(5).黏液性囊腺瘤(分数:0.50)A.B.C.D.E.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案例男性,53 岁。多年来每天饮白酒半斤以上。近 1 年来自觉疲乏无力,食欲缺乏,右上腹隐痛。1 天前与家人吵架后一口喝下 8 两白酒,突然呕血约 500ml,

    18、急诊入院。查体:脾轻度肿大,少量腹水。肝脏B 超显示,表面不光滑,肝实质不均匀,可见结节状改变,肝脏体积缩小。(分数:9.99)(1).肝脏可出现的病理改变包括(分数:3.33)A.肝脏表面弥漫性的小结节B.有假小叶形成C.肝细胞脂肪变性D.可见 Mallory 小体 E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 F肝脏包膜皱缩、增厚、中性粒细胞浸润(2).出现腹水的原因是(分数:3.33)A.门静脉高压B.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下降C.侧支循环形成D.血中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 E血管通透性增大 F胃肠淤血(3).发生呕血的原因是(分数:3.33)A.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B.食管上段静脉丛曲张C.脐周

    19、静脉丛曲张D.直肠静脉丛曲张 E肝硬化合并胃溃疡 F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病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11-1 答案解析(总分:43.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不符合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的是A可引起休克B可合并急腹症C血清及尿中淀粉酶和脂酶水平升高D血清 Ca2+、K +及 Na+浓度降低E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分数:1.00)A.B.C.D.E. 解析: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休克,肾衰竭,腹膜炎,腹腔积血,血、尿中淀粉酶和脂酶水平升高,血中钙、钾、钠离子水平降低,不出现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变

    20、特点是A间质充血水肿、轻度脂肪坏死B腺泡及胰岛萎缩消失伴纤维化C胰腺组织大片出血、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D胰腺周围脂肪钙皂形成E间质炎细胞浸润(分数:1.00)A.B.C. D.E.解析: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变表现为胰腺组织大片出血、坏死及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胰腺内外脂肪组织坏死。腺泡及胰岛萎缩消失伴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改变,而 A、D、E 三项虽然在急性胰腺炎时均可出现,但不是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变特点,故正确答案是 C。3.不符合慢性胰腺炎病理特点的是A胰腺质地变硬B腺泡萎缩、导管扩张C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单核细胞浸润D胰腺组织广泛坏死E可形成假囊肿(分数:1.00)A.B.C.D

    21、. E.解析:4.关于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黏液性囊腺瘤好发于胰体、尾部B黏液性囊腺瘤囊壁被覆单层柱状黏液上皮,可形成乳头C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囊壁上皮表现为轻度不典型增生D黏液性囊腺癌囊壁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形成无纤维血管轴心的不规则乳头或分支乳头E黏液性囊腺瘤组织结构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极其相似(分数:1.00)A.B.C. D.E.解析: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囊内壁衬覆上皮细胞呈中度非典型增生。5.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特点应除外A多见于年轻女性B为良性肿瘤,不会发生转移C孤立性肿物,体积通常较大D瘤细胞多角形,核呈锯齿状,常见核沟E间质可见泡沫细胞,并可发生钙化或骨化(分数:1.

    22、00)A.B. C.D.E.解析:6.下列关于胰腺导管腺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B多见于胰尾部,次为胰体C好发于老年男性D肿物常界限不清,易侵犯周围组织E高分化者以形成导管样结构为主,黏液多(分数:1.00)A.B. C.D.E.解析:7.不符合胰腺导管癌病变特点的是A肿瘤质较硬,切面可呈黄白色B癌组织含不等量的黏液C间质通常较少 D常侵犯神经E可出现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8.不符合胰腺腺泡细胞癌病变特点的是A多位于胰头部,易引起梗阻性黄疸B常形成较大结节样肿物,切面分叶状C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顶端呈 PAS 染色阳性,黏液染色

    23、阴性D免疫组化染色 1 -AAT、 1 -AACT、CK8 及 CK18 呈阳性E起源于胰腺末梢腺泡上皮,不含内分泌细胞(分数:1.00)A.B.C.D.E. 解析:9.有关胃泌素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多发生于胰腺B也可发生于十二指肠及胃窦部C反复引起胃溃疡D60%为良性E良恶性鉴别主要依据是否有转移及远处扩散(分数:1.00)A.B.C.D. E.解析:胃泌素瘤的病变特点是分泌胃泌素,导致患者反复的胃溃疡形成;好发于胰体、胰尾,也见于十二指肠或胃窦部,偶见于卵巢、肠系膜、肝和胰旁淋巴结;60%为恶性,转移或侵及邻近器官或组织为主要恶性依据。10.下列有关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24、A高胰岛素血症 BWhipple 三联症CLetterer-Siwe 综合征DZollinger-Ellison 综合征EVerner-Morrison 综合征(分数:1.00)A.B.C. D.E.解析: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特点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胃泌素血症,并可出现 Whipple 三联症、Zollinger-Ellison 综合征、Verner-Morrison 综合征等,而 Letterer-Siwe 综合征是组织细胞增生症。11.不符合胰岛细胞瘤病变描述的是A多为单发性结节B可有包膜C瘤细胞排列成岛状、条索状或腺泡状D间质富含血窦E依据 HE 染色细胞的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 6 种不

    25、同类型(分数:1.00)A.B.C.D.E. 解析:胰岛细胞瘤的肉眼特点包括:多为单发结节,直径多为 13cm,部分有包膜。镜下瘤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小梁状、腺泡状等,瘤细胞周围间质血窦丰富。依据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胞质内呈现的阳性激素,将肿瘤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及类癌。而胰岛细胞瘤在 HE 染色切片上不能区别细胞的种类,因此不能进行确切分类。12.最常见的胰岛细胞瘤是A胰岛素瘤 B胰高血糖素瘤C胃泌素瘤 D生长抑素瘤EVIP 瘤(分数:1.00)A. B.C.D.E.解析:13.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描述中,错误的是A不出现内分泌异常症状B肿瘤

    26、多为较大结节C镜下形态同功能性胰岛细胞瘤D免疫组化染色不出现有关激素的表达E发生转移者为恶性(分数:1.00)A.B.C.D. E.解析: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特点是:临床上无明显内分泌异常症状。肿瘤多较大,实性或囊实性;镜下形态与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相同。免疫组化染色时,瘤细胞可不同程度地表达有关激素;发生转移者为恶性。14.诊断恶性胰岛细胞瘤最可靠的指征是A侵犯包膜 B病理性核分裂象C淋巴结转移 D出现大片坏死EKi-67 高表达(分数:1.00)A.B.C. D.E.解析:15.胰岛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无意义的是AINS 阳性 BGLU 阳性CGAS 阳性 DSS 阳性EPSA 阳性(分数:

    27、1.00)A.B.C.D.E. 解析:INS(胰岛素)、GLU(胰高血糖素)、GAS(胃泌素)及 SS(生长抑素)均为胰岛细胞瘤可分泌的激素性抗原,所以免疫组化染色均可出现阳性结果,而 PSA 则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在胰岛细胞瘤时不会出现阳性表达。16.不符合胰岛增生的描述是A可发生于各年龄组B出现自发性低血糖C胰岛数量增多、体积增大D胰岛 细胞肥大、增生E新生儿胰岛细胞增生与母亲胰岛增生有关(分数:1.00)A.B.C.D.E. 解析:胰岛增生见于各年龄组,可无病症或出现自发性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新生儿胰岛细胞增生与母亲糖尿病等所致的胰岛功能低下有关,而非母亲胰

    28、岛增生所致。17.不符合腹膜恶性间皮瘤特点的是A多见于 40 岁以上男性B其发生与接触石棉粉尘有关C表现为腹膜不规则增厚或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D组织学上以混合型最多见E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分数:1.00)A.B.C.D. E.解析:腹膜恶性间皮瘤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部分患者与接触石棉粉尘有关。表现为腹膜壁层和胃肠道浆膜面多发性结节或腹膜壁不规则增厚、伴大小不等的肿块形成。组织学上分为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及二者混合型,其中以上皮型为常见。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即:CK、Vimentin、Calretinin、HBMF-1 及 AMAD-2 阳性表达,CEA 阴性。18.

    29、腹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特点应除外A受累腹膜常呈颗粒状、小结节状或弥漫性粘连B组织学形态与卵巢的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极其相似C瘤细胞呈现较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D镜下常可见到砂粒体或间质增生反应E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唯一区别是卵巢实质内有肿瘤(分数:1.00)A.B.C. D.E.解析:此肿瘤之瘤细胞核异型性较轻,核分裂象少见。19.下列有关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因不明,可能与细胞免疫过程有关B临床可引起肾盂积水C腹膜后出现扁平的灰白色纤维肿块,可包裹、压迫腹膜后器官D病变早期表现为特异性炎症E病变晚期纤维化,炎细胞少见(分数:1.00)A.B.C.D. E.解析:20.不符

    30、合肠系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特点的是A由细菌感染后引起B临床可出现血小板增多症C肿瘤为良性、不复发和转移D肿物结节状或分叶状,直径 313cmE肿瘤内见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慢性炎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肠系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由细菌或其他病原因子引起。临床特点表现为腹部肿块,伴有发热、血沉加快、血小板增多症及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等。肿物切除后有关症状可消失,部分病例可复发,甚至转移。病理形态特点:肿物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直径 313cm,质韧;切面灰白色或半透明。镜下肿物含有大量增生的结缔组织及慢性炎细胞。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2.00)21.有一男童,5

    31、岁。近来常出现腹痛、腹泻,时有呕吐,进行性消瘦。影像学显示胰腺区有一分叶状肿物,界限较清楚,血清 AFP 升高;术中见胰头部一较大肿物。病理学检查:肿物大小 10cm8cm6cm,界清;切面见出血、囊性变。镜下见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腺样结构,部分区域呈实性巢团状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瘤组织内可见鳞状细胞巢和原始上皮成分,可见纤细的纤维间隔。免疫组化染色: 1 -AAT及 AFP 阳性,该患儿所患肿瘤最可能为A胰腺囊腺瘤 B胰腺癌C实性-假乳头状瘤 D胰母细胞瘤E胰岛细胞瘤(分数:1.00)A.B.C.D. E.解析:胰母细胞瘤的特点是:常发生于儿童(18 岁),多为男童。表现为腹部肿块,并伴有

    32、腹痛、腹泻、呕吐、消瘦;血清 AFP 可升高;影像学显示上腹部胰腺区分叶状肿物,多位于胰头、胰体。病理学特点:孤立性实性大肿物,直径 712cm,界限清楚,切面常见出血、囊性变;光镜下,瘤细胞较一致,呈腺泡状、腺样或实性排列,腺腔内少量 PAS 阳性物,瘤组织中常散在鳞状细胞巢和原始上皮成分,多少不等的核分裂象,可见纤细的纤维性间质;免疫组化染色: 1 -AAT 及 AFP 可阳性。而该患儿的临床和肿瘤病理学特点均符合此瘤的特点。22.患者,男性,40 岁。反复上腹部疼痛、腹泻、黑便 15 天入院。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多发溃疡;腹部CT 示肝左外叶、肝右叶类圆形稍低密度灶,胰腺尾部见约 4cm4

    33、cm 大小的低密度影。术中见肝脏表面多个 0.51.5cm 大小的结节,胰尾部触及一包块,行胰尾切除,肝脏表面结节活检。病理检查所见:肿物4cm4cm,边界尚清,切面肿瘤组织见坏死;镜下瘤细胞多为柱状,排列成小腺管样、菊形团或假菊形团状。肝内结节组织形态与胰腺肿物相似。免疫组化: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多肽(-)、生长抑素(少数+)、VIP(-)。该病例的病理诊断确切的是A胰腺恶性肿瘤 B胃泌素瘤C肝转移癌 D恶性胰岛细胞瘤E恶性胃泌素瘤并发肝转移(分数:1.00)A.B.C.D.E. 解析:因肿瘤发生在胰腺,病理学形态特点符合胰岛细胞瘤,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临床有十

    34、二指肠多发溃疡,故该患者的诊断应是胃泌素瘤。患者肝脏表面多个结节病灶,经病理证实与胰腺肿瘤为同一类型肿瘤,因此可断定此肝脏病变为胰腺胃泌素瘤转移所致,故应选择 E。三、A3 型题(总题数:4,分数:4.50)男性患者,46 岁。20 岁即开始经常饮酒,每次约 23 两白酒及多少不等的啤酒。体检时发现肝脏肿大,ALT 及 AST 水平均升高,肝穿刺组织学见肝细胞内有 Mallory 小体,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可见灶状肝细胞坏死。(分数:1.00)(1).该患者最可能患有的疾病是A酒精性肝病 B急性普通型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 D淤血性肝硬化E肝脓肿(分数:0.50)A. B.C.D.E.解析:(2)

    35、.如果病因没有去除,肝脏病变继续发展可能会发展成A大结节型肝硬化 B小结节型肝硬化C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D不全分割型肝硬化 E巨块型肝癌(分数:0.50)A.B. C.D.E.解析:从患者的饮酒史及肝穿刺组织学特点可以看出,此患者的诊断为酒精性肝炎,因此病变可继续进展为酒精性肝硬化,为小结节型肝硬化。女性患者,20 岁。3 天来高热、黄疸、嗜睡。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入院一周后,因胃肠道大出血进而昏迷死亡。(分数:1.00)(1).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A门脉性肝硬化 B胆汁性肝硬化C坏死后性肝硬化 D急性重型肝炎E亚急性重型肝炎(分数:0.50)A.B.C.D. E.解

    36、析:(2).此时尸检,肝脏不会出现的病变是A肝脏广泛变性坏死,甚至全小叶坏死B肝脏内多量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C肝窦明显扩张充血及出血D残存的肝细胞再生明显E肉眼呈黄红色、质软(分数:0.50)A.B.C.D. E.解析:女性患者,32 岁,近来感到腹部不适、时有腹痛,胰腺影像学显示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尾部,包膜完整,呈囊实性。外检:肿物扁椭圆形,8cm7cm5cm,表面光滑;切面实性,暗红色,有出血、囊性变区。镜下见:肿瘤细胞成片状或形成假乳头状排列,可见核沟;实性区散在有泡沫细胞,并见多核异物巨细胞。(分数:1.00)(1).该患者病理诊断为A导管内乳头状腺瘤 B导管内

    37、乳头状癌C实性-假乳头状瘤 D腺泡细胞癌E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未分化癌(分数:0.50)A.B.C. D.E.解析:(2).该病例免疫组化染色不能出现的结果是A 1 -抗胰蛋白酶阳性B 1 -抗糜蛋白酶阳性CNSE 阳性 DVimentin 阳性EDesmin 阳性(分数:0.50)A.B.C.D.E. 解析:胰腺的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上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影像学显示囊、实性占位病变;此瘤多为良性,少数病例发生转移。形态学特点:孤立性肿物,较大(平均直径 810cm),分界清,切面实性,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镜下:瘤细胞片状聚集,或围绕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呈假乳头状排列,瘤细胞为

    38、小或中等大小多角形细胞;核染色质匀细,常有核沟或呈锯齿状;实性区可散在泡沫细胞或围绕胆固醇裂隙的异物巨细胞;间质结缔组织透明变性,可钙化甚至骨化。免疫组化染色: 1 -抗胰蛋白酶阳性, 1 -抗糜蛋白酶阳性,NSE 阳性,Vimentin 阳性。而 Desmin(结蛋白)通常表达于肌组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E。患者,女性,46 岁,因下腹痛和腹泻日渐加重入院。行剖腹探查术,见大网膜下部有直径约 8cm 的扁平肿块,余腹膜上散在有多数小结节。子宫及附件正常,消化道未见肿瘤。肿瘤组织镜下观察,呈现腺管、乳头状结构,并见有大小不等的腺管样腔隙,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

    39、嗜酸性,核呈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增生活跃,聚集成堆,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alretinin 阳性,HBMF-1 强阳性,CK 阳性,CEA 阴性。(分数:1.50)(1).该患者病理诊断为A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 B卵巢癌腹膜种植C腹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D腹膜恶性问皮瘤 E腹膜间皮增生(分数:0.50)A.B.C.D. E.解析:(2).该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属于A高分化腺癌 B上皮样型(高分化)C上皮样型(低分化) D混合型E肉瘤样型(分数:0.50)A.B. C.D.E.解析:(3).此肿瘤高分化时需要鉴别的疾病是A间皮增生 B鳞状细胞癌C纤维肉瘤 D腺癌E乳头

    40、状癌(分数:0.50)A. B.C.D.E.解析:该患者从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情况看,符合恶性间皮瘤的诊断,恶性间皮瘤上皮样型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构成,依据细胞形态和排列特点分为:高分化者,瘤细胞排列成腺管、乳头状结构或腺管样腔隙,胞质常嗜酸性,核呈泡状;分化较差者,为小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排列成条索、丛状或片状,腺管、乳头状结构不明显;未分化者,瘤细胞小圆形,大小较一致,核偏向一侧(呈浆细胞样)或胞质含空泡(呈印戒细胞样)。而该肿瘤镜下瘤细胞形态特点符合上皮样型(高分化)。高分化恶性上皮性间皮瘤应特别注意与间皮增生鉴别。增生的间皮细胞无异型性,缺乏双向分化,不呈浸润性生长。四、B 型题(总题数:

    41、4,分数:7.50)A与 HPV 感染有关B小细胞癌C多由直肠腺癌直接蔓延形成D可见挖空细胞E与痔有关(分数:1.00)(1).肛管腺癌(分数:0.50)A.B.C. D.E.解析:(2).肛周皮肤疣状癌(分数:0.50)A. B.C.D.E.解析:A多位于肝左叶,常合并肝硬化B多位于肝右叶,不合并或合并轻度肝硬化C最常见,结节大小不等,常合并肝硬化D少见,结节不明显,常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E少见,不合并肝硬化(分数:1.50)(1).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分数:0.50)A.B. C.D.E.解析:(2).多结节型原发性肝癌(分数:0.50)A.B.C. D.E.解析:(3).弥漫型原发性肝癌(

    42、分数:0.50)A.B.C.D. E.解析:A多单发,结节中心常有结缔组织瘢痕B可能是肝细胞性肝癌的癌前病变C瘤细胞分化好,无汇管区或中央静脉D由小管状结构构成E弥漫性微小结节,结节周围无纤维间隔(分数:2.50)(1).肝细胞腺瘤(分数:0.50)A.B.C. D.E.解析:(2).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分数:0.50)A. B.C.D.E.解析:(3).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分数:0.50)A.B.C.D.E. 解析:(4).肝腺瘤性增生(分数:0.50)A.B. C.D.E.解析:(5).肝胆管腺瘤(分数:0.50)A.B.C.D. E.解析:A因胰腺炎症或创伤所引发的局部组织坏死、液化所

    43、致的纤维性包裹B多发性,单房或多房,薄层纤维囊壁内面衬覆单层非黏液性扁平或矮立方状上皮C因阻塞造成的胰腺导管高度扩张D囊壁内可见虫卵结节E囊内含黏液,囊内壁衬覆单层高柱状黏液上皮,可见乳头形成(分数:2.50)(1).假性囊肿(分数:0.50)A. B.C.D.E.解析:(2).潴留性囊肿(分数:0.50)A.B.C. D.E.解析:(3).寄生虫性囊肿(分数:0.50)A.B.C.D. E.解析:(4).先天性囊肿(分数:0.50)A.B. C.D.E.解析:(5).黏液性囊腺瘤(分数:0.50)A.B.C.D.E. 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案例男性,53 岁。多

    44、年来每天饮白酒半斤以上。近 1 年来自觉疲乏无力,食欲缺乏,右上腹隐痛。1 天前与家人吵架后一口喝下 8 两白酒,突然呕血约 500ml,急诊入院。查体:脾轻度肿大,少量腹水。肝脏B 超显示,表面不光滑,肝实质不均匀,可见结节状改变,肝脏体积缩小。(分数:9.99)(1).肝脏可出现的病理改变包括(分数:3.33)A.肝脏表面弥漫性的小结节 B.有假小叶形成 C.肝细胞脂肪变性 D.可见 Mallory 小体 E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 F肝脏包膜皱缩、增厚、中性粒细胞浸润 解析:(2).出现腹水的原因是(分数:3.33)A.门静脉高压 B.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下降 C.侧支循环形成D.血中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 E血管通透性增大 F胃肠淤血 解析:(3).发生呕血的原因是(分数:3.33)A.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 B.食管上段静脉丛曲张C.脐周静脉丛曲张D.直肠静脉丛曲张 E肝硬化合并胃溃疡 F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病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11-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