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3690       资源大小:4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及答案解析.doc

    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12.00)1.DIC (分数:3.00)_2.裂体细胞 (分数:3.00)_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分数:3.00)_4.FDP (分数:3.00)_二、填空题(总题数:8,分数:24.00)5.典型的 DIC 临床上可分为 1、 2 和 3 三期。 (分数:3.00)6.DIC 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1、 2、 3 和 4。 (分数:3.00)7.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激活凝血因子 1,加速 2 凝血系统的反应。 (分数:3.00)8.按 DIC 发生的速度,一般将 DIC 分成 1

    2、、 2 和 3 三型。 (分数:3.00)9.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 1 并与 2 结合而开始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 3。 (分数:3.00)10.DIC 时形成的微血栓又称 1,主要由 2 和 3 组成。 (分数:3.00)11.FDP 具有 1、 2、 3 的作用而加重出血的倾向。 (分数:3.00)12.DIC 的发病学防治原则,是重新建立 1 和 2 间的动态平衡。 (分数:3.00)三、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四、(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30.00)13.DIC 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_(分数:3.00)A.凝血功能障碍B.大量微血栓形

    3、成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14.DIC 时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动态改变表现为_(分数:3.00)A.血液凝固性增高B.纤溶活性增高C.先低凝后高凝D.先高凝后低凝15.严重组织损伤引起 DIC 的主要机制是_(分数:3.00)A.凝血因子被激活B.凝血因子大量入血C.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16.DIC 产生的贫血属于_(分数:3.00)A.失血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17.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 试验)是检查_(分数:3.00)A.凝血酶原的存在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存在18.下列哪项不是引起 DI

    4、C 的直接原因_(分数:3.00)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组织因子入血C.异物颗粒大量入血D.血液高凝状态19.下列哪项不是直接引起 DIC 出血的原因_(分数:3.00)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血小板大量减少C.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D.微循环障碍20.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_(分数:3.00)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21.下列诸多因素中哪项是引起 DIC 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_(分数:3.00)A.血管通透性增加B.血小板减少C.继发性纤溶亢进D.纤维蛋白原减少22.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_

    5、(分数:3.00)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B.纤维蛋白单体C.PFD.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五、(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5.00)23.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导致出血与下列哪些作用有关_(分数:3.00)A.抗凝血酶作用B.分解凝血因子C.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D.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E.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24.内毒素可通过下列哪些机制引起 DIC_(分数:3.00)A.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使白细胞释放凝血活酶C.直接激活因子D.释放 PF3E.激活产 EP 细胞25.纤溶酶在 DIC 发生中的作用是_(分数:3.00)A.水解凝血酶B.降解纤维蛋白原C.破坏内皮

    6、细胞间的连接D.降解纤维蛋白E.水解因子、26.影响 DIC 发生发展的因素有_(分数:3.00)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B.肝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的高凝状态D.激肽系统活性增强E.纤溶系统的过度抑制27.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 DIC 的机制是_(分数:3.00)A.释放血红蛋白B.释放大量磷脂入血C.溶酶体破裂D.释放 ADPE.释放组织因子六、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1.00)28.简述 DIC 的临床特征。 (分数:3.00)_29.试述 DIC 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 (分数:4.00)_30.试述影响 DIC 发生、发展的因素。 (分数:4.00)_七、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

    7、:8.00)31.试述产科意外为何易引起 DIC? (分数:4.00)_病例分析 患儿,发热、呕吐、皮肤有出血点,出血点涂片检查见脑膜炎球菌。治疗中出血点逐渐增多呈片状,血压由入院时的 92/64mmHg(12.2/8.5kPa)降至 60/40 mmHg(8.0/5.3 kPa)。 试分析:(分数:4.00)(1).患儿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分数:2.00)_(2).应进一步对该患儿做什么检查?(分数:2.00)_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12.00)1.DIC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

    8、析:DIC 是指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因凝血酶的增加而引起的一种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2.裂体细胞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裂体细胞 是指在 DIC 出现的溶血性贫血中,外周血涂片中出现的一些形态特殊的变形红细胞的统称,其外形呈盔甲形、新月形、星形等。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是指 DIC 时,红细胞因受微血管内纤维蛋白丝切割、挤压而引起碎裂,外周血中出现各种裂体细胞的贫血。4.FDP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FDP 是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9、,是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的具有抗凝作用的多肽碎片。二、填空题(总题数:8,分数:24.00)5.典型的 DIC 临床上可分为 1、 2 和 3 三期。 (分数:3.00)解析: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纤溶亢进期6.DIC 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1、 2、 3 和 4。 (分数:3.00)解析:出血 休克 脏器功能障碍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7.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激活凝血因子 1,加速 2 凝血系统的反应。 (分数:3.00)解析: 内源性8.按 DIC 发生的速度,一般将 DIC 分成 1、 2 和 3 三型。 (分数:3.00)解析:急性型 亚急性型 慢性型9.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的

    10、组织、细胞释放 1 并与 2 结合而开始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 3。 (分数:3.00)解析:组织因子 凝血因子 因子10.DIC 时形成的微血栓又称 1,主要由 2 和 3 组成。 (分数:3.00)解析:透明血栓 纤维蛋白 血小板11.FDP 具有 1、 2、 3 的作用而加重出血的倾向。 (分数:3.00)解析: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抗凝血酶 抑制血小板聚集12.DIC 的发病学防治原则,是重新建立 1 和 2 间的动态平衡。 (分数:3.00)解析:凝血 纤溶三、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四、(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30.00)13.DIC 最主要的病理

    11、特征是_(分数:3.00)A.凝血功能障碍 B.大量微血栓形成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解析:14.DIC 时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动态改变表现为_(分数:3.00)A.血液凝固性增高B.纤溶活性增高C.先低凝后高凝D.先高凝后低凝 解析:15.严重组织损伤引起 DIC 的主要机制是_(分数:3.00)A.凝血因子被激活B.凝血因子大量入血 C.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解析:16.DIC 产生的贫血属于_(分数:3.00)A.失血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 C.中毒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解析:17.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 试验)是检查_(分数:3.00)A.凝血酶原的存在B.纤

    12、维蛋白原的存在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存在 解析:18.下列哪项不是引起 DIC 的直接原因_(分数:3.00)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组织因子入血C.异物颗粒大量入血D.血液高凝状态 解析:19.下列哪项不是直接引起 DIC 出血的原因_(分数:3.00)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血小板大量减少C.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D.微循环障碍 解析:20.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_(分数:3.00)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解析:21.下列诸多因素中哪项是引起 DIC 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

    13、_(分数:3.00)A.血管通透性增加B.血小板减少C.继发性纤溶亢进 D.纤维蛋白原减少解析:22.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_(分数:3.00)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B.纤维蛋白单体C.PFD.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 解析:五、(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5.00)23.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导致出血与下列哪些作用有关_(分数:3.00)A.抗凝血酶作用 B.分解凝血因子C.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 D.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E.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解析:24.内毒素可通过下列哪些机制引起 DIC_(分数:3.00)A.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使白细胞释放凝血活酶 C

    14、.直接激活因子 D.释放 PF3E.激活产 EP 细胞解析:25.纤溶酶在 DIC 发生中的作用是_(分数:3.00)A.水解凝血酶B.降解纤维蛋白原 C.破坏内皮细胞间的连接D.降解纤维蛋白 E.水解因子、 解析:26.影响 DIC 发生发展的因素有_(分数:3.00)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B.肝功能严重障碍 C.血液的高凝状态 D.激肽系统活性增强E.纤溶系统的过度抑制 解析:27.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 DIC 的机制是_(分数:3.00)A.释放血红蛋白B.释放大量磷脂入血 C.溶酶体破裂D.释放 ADP E.释放组织因子解析:六、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1.00)28.简述

    15、 DIC 的临床特征。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DIC 的临床特征: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9.试述 DIC 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DIC 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明显减少;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纤溶酶增加,使得纤维蛋白凝块溶解,同时纤溶酶还可水解因子、a 等,使之进一步减少;FDP 形成是指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抗凝血酶作用。30.试述影响 DIC 发生、发展的因素。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影响 DIC 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

    16、能受损,清除能力下降;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肝功能严重障碍,使凝血、抗凝、纤溶过程失调;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妊娠妇女和机体酸中毒患者。七、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8.00)31.试述产科意外为何易引起 DIC?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产科意外易引起 DIC 的原因有产科意外(胎盘早剥、宫内死胎等)时,损伤组织或细胞表面暴露出组织因子,可通过传统通路激活因子或选择通路激活因子而启动外凝血系统。妊娠妇女血液呈高凝状态,妊娠第 3 周开始妊娠妇女血液中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逐渐增多,而AT-等下降,胎盘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增多,妊娠末期最明显。病例分析 患儿,发热、

    17、呕吐、皮肤有出血点,出血点涂片检查见脑膜炎球菌。治疗中出血点逐渐增多呈片状,血压由入院时的 92/64mmHg(12.2/8.5kPa)降至 60/40 mmHg(8.0/5.3 kPa)。 试分析:(分数:4.00)(1).患儿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DIC。依据是出血、血压下降。(2).应进一步对该患儿做什么检查?(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为了确诊,应进一步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进一步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DIC 患者血小板计数通常低于 10010 9 /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4s),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 1.5g/L。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