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试卷 16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丁卡因一般不用于(分数:2.00)A.蛛网膜下腔麻醉B.传导麻醉C.硬膜外麻醉D.浸润麻醉E.表面麻醉2.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阻碍 Na + 内流,阻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B.促进 Cl - 内流,使神经细胞膜产生超极化C.促进 K + 内流,阻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D.阻断乙酰胆碱(ACh)释放,影响冲动传递E.阻碍 Ca 2+ 内流,阻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3.普鲁卡因在体内的主要消除途径是(分数:2.00)A.经肝药酶代谢B.从胆汁排泄C.
2、以原形从肾小球独过排出D.以原形从肾小管分泌排出E.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灭活4.浸润麻醉时局部麻醉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目的是(分数:2.00)A.延长局部麻醉作用持续时间B.防止麻醉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C.对抗局部麻醉药的扩张血管作用D.预防过敏性休克E.减少局部麻醉药的破坏5.局麻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错误的是(分数:2.00)A.使传导减慢B.使心肌收缩力减弱C.使不应期延长D.降低心肌兴奋性E.大多数局麻药使血管收缩6.应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的最大缺点是(分数:2.00)A.麻醉深度不够B.兴奋期长C.易产生呼吸抑制D.易发生心律失常E.易引起缺氧7.只供黏膜止痒或烧伤止痛的药物是(分数:2.
3、00)A.地布卡因B.普鲁卡因C.利多卡因D.丁卡因E.苯佐卡因8.下列有关吸入性麻醉药药动学特点错误的是(分数:2.00)A.都是挥发性液体或气体,脂溶性高B.其分布速度与脑-血分布系数不成正比C.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D.主要经肺泡以原形排泄E.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与药物吸收速率成正相关9.下列药物中不属于静脉麻醉药的是(分数:2.00)A.硫喷妥钠B.氟烷C.氯胺酮D.丙泊酚E.依托咪酯10.肌松作用较完全的全麻药是(分数:2.00)A.硫喷妥钠B.乙醚C.氯胺酮D.氟烷E.氧化亚氮11.不属于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的是(分数:2.00)A.麻醉乙醚B.氧化亚氮C.氯胺酮D.恩氟烷E.氟烷12.下列
4、有关氟烷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不易燃烧和爆炸B.化学性质不稳定C.肌肉松弛和镇痛作用强D.扩张脑血管升高颅压。E.减弱子宫收缩13.下列药物可出现“分离麻醉”现象的是(分数:2.00)A.普鲁卡因B.恩氟烷C.氯胺酮D.麻醉乙醚E.可卡因14.局麻药在炎症组织中(分数:2.00)A.易被灭活B.无麻醉作用C.不受影响D.作用增强E.作用减弱15.局麻药的临床应用不包括(分数:2.00)A.浸润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诱导麻醉16.地西泮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分数:2.00)A.抗焦虑作用B.全身麻醉作用C.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D.抗惊厥、抗癫痫作用E.
5、镇静催眠作用17.下列哪个镇静催眠药能明显缩短快波动眼睡眠期(分数:2.00)A.水合氯醛B.地西泮C.苯巴比妥D.氯丙嗪E.苯海拉明18.关于苯二氮革类的体内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口服吸收良好B.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C.肌肉注射吸收快D.脑脊液中浓度与血清游离药物浓度相等E.主要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19.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时为加速其从肾脏排泄,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分数:2.00)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B.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C.静脉滴注 10葡萄糖溶液D.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 CE.静脉滴注甘露醇20.对地西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其代谢产物也有活性B
6、.能治疗癫痫持续状态C.有抗焦虑的作用D.较大剂量引起全身麻醉E.口服治疗量时对呼吸及循环影响小21.下列有关水合氯醛的描述,那一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不刺激胃黏膜B.缩短快动眼睡眠时间C.无抗惊厥作用D.可转化为作用更强的三氯乙醇E.仅用于口服22.苯二氮革类取代巴比妥类的优点不包括(分数:2.00)A.无肝药酶诱导作用B.用药安全C.耐受性轻D.停药后非 REM 睡眠时间增加E.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23.可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是(分数:2.00)A.地西泮B.水合氯醛C.碳酸氢钠D.苯妥英钠E.苯巴比妥24.苯巴比妥急性中毒时为加速其从肾脏排泄,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分数:
7、2.00)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B.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C.静脉滴注 10葡萄糖D.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E.静脉滴注甘露醇25.地西泮抗焦虑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分数:2.00)A.中枢网状结构B.纹状体C.下丘脑D.边缘系统E.大脑皮质26.苯二氮革类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毒药是(分数:2.00)A.水合氯醛B.氟马西尼C.碳酸氢钠D.硫喷妥钠E.苯巴比妥27.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苯妥英钠B.苯巴比妥C.水合氯醛D.扑米酮E.戊巴比妥钠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试卷 16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
8、.00)1.丁卡因一般不用于(分数:2.00)A.蛛网膜下腔麻醉B.传导麻醉C.硬膜外麻醉D.浸润麻醉 E.表面麻醉解析:解析:丁卡因又称地卡因,对黏膜的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以 051溶液滴眼,无角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本药也可用于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因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所以答案为 D。2.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阻碍 Na + 内流,阻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 B.促进 Cl - 内流,使神经细胞膜产生超极化C.促进 K + 内流,阻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D.阻断乙酰胆碱(ACh)释放,影响冲动传递E.阻碍 Ca 2+ 内流,阻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解析:解析:局部
9、麻醉药作用机制在于直接与电压调控的钠通道相互作用而抑制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所以答案是 A。3.普鲁卡因在体内的主要消除途径是(分数:2.00)A.经肝药酶代谢B.从胆汁排泄C.以原形从肾小球独过排出D.以原形从肾小管分泌排出E.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灭活 解析:解析:利多卡因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也可用于心律失常。所以答案为 E。4.浸润麻醉时局部麻醉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目的是(分数:2.00)A.延长局部麻醉作用持续时间 B.防止麻醉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C.对抗局部麻醉药的扩张血管作用D.预防过敏性休克E.减少局部麻醉药的破坏解析:解析:浸润麻醉药
10、液中含肾上腺素浓度 1:20 万40 万(即 255ml)可减缓局部麻醉药的吸收,延长作用时间。但可能会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收缩而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所以答案是 A。5.局麻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错误的是(分数:2.00)A.使传导减慢B.使心肌收缩力减弱C.使不应期延长D.降低心肌兴奋性E.大多数局麻药使血管收缩 解析:解析:局麻药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抑制,血管舒张,而不会引起血管收缩,所以答案为 E。6.应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的最大缺点是(分数:2.00)A.麻醉深度不够B.兴奋期长C.易产生呼吸抑制 D.易发生心律失常E.易引起缺氧解析:解析:硫喷妥钠对呼吸中枢有
11、明显抑制作用,还容易引起喉头和支气管痉挛,故注射宜缓慢。所以答案为 C。7.只供黏膜止痒或烧伤止痛的药物是(分数:2.00)A.地布卡因B.普鲁卡因C.利多卡因D.丁卡因E.苯佐卡因 解析:解析:只供黏膜止痒或烧伤止痛的药物是苯佐卡因。8.下列有关吸入性麻醉药药动学特点错误的是(分数:2.00)A.都是挥发性液体或气体,脂溶性高B.其分布速度与脑-血分布系数不成正比 C.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D.主要经肺泡以原形排泄E.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与药物吸收速率成正相关解析:解析:吸入性麻醉药都是挥发性液体或气体,脂溶性高;吸入麻醉时,患者的麻醉表现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主要经肺泡以原形排泄
12、;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与药物吸收速率成正相关;其分布速度与脑血分布系数成正比,所以答案为 B。9.下列药物中不属于静脉麻醉药的是(分数:2.00)A.硫喷妥钠B.氟烷 C.氯胺酮D.丙泊酚E.依托咪酯解析:解析:静脉麻醉药和吸入性麻醉药统称为全身麻醉药,本题中只有氟烷是吸入性麻醉药而非静脉麻醉药,所以答案为 B。10.肌松作用较完全的全麻药是(分数:2.00)A.硫喷妥钠B.乙醚 C.氯胺酮D.氟烷E.氧化亚氮解析:解析:乙醚尚有箭毒样作用,故肌肉松弛作用较强。但此药的诱导期和苏醒期较长,易发生意外,现已少用。所以答案为 B。11.不属于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的是(分数:2.00)A.麻醉乙醚B.氧化
13、亚氮C.氯胺酮 D.恩氟烷E.氟烷解析:解析:氯胺酮属于静脉麻醉药,其余四种药物都属于吸入性全身麻醉药,所以答案为 C。12.下列有关氟烷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不易燃烧和爆炸B.化学性质不稳定C.肌肉松弛和镇痛作用强 D.扩张脑血管升高颅压。E.减弱子宫收缩解析:解析:氟烷不燃不爆,但化学性质不稳定。麻醉作用强,诱导期短,苏醒快。但肌肉松弛和镇静作用较弱,还能扩张脑血管,升高颅内压,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松弛子宫肌常致产后出血等。所以答案为 C。13.下列药物可出现“分离麻醉”现象的是(分数:2.00)A.普鲁卡因B.恩氟烷C.氯胺酮 D.麻醉乙醚E.可卡因解析:解析:
14、氯胺酮会引起意识模糊,短暂性记忆缺失及满意的镇痛效应,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常有梦幻,肌张力增加,血压上升,此状态称为分离麻醉,所以答案为 C。14.局麻药在炎症组织中(分数:2.00)A.易被灭活B.无麻醉作用C.不受影响D.作用增强E.作用减弱 解析:解析:局麻药在炎症组织中作用减弱。15.局麻药的临床应用不包括(分数:2.00)A.浸润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诱导麻醉 解析:解析: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区域镇痛等。而诱导麻醉是指应用诱导期短的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使迅速进入外科麻醉期,避免诱导期的不良反
15、应,然后改用其他药物维持麻醉。所以答案为 E。16.地西泮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分数:2.00)A.抗焦虑作用B.全身麻醉作用 C.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D.抗惊厥、抗癫痫作用E.镇静催眠作用解析:解析: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焦虑作用,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及镇静催眠作用。所以答案为 B。17.下列哪个镇静催眠药能明显缩短快波动眼睡眠期(分数:2.00)A.水合氯醛B.地西泮C.苯巴比妥 D.氯丙嗪E.苯海拉明解析:解析:水合氯醛不缩短快波动眼睡眠时间,停药时也无代偿性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地西泮对快波动眼睡眠影响小;氯丙嗪是抗精神病药;苯海拉明是抗晕动病的 H,受体阻断剂;只有苯巴
16、比妥可缩短快波动眼睡眠,引起非生理性睡眠,所以答案为 C。18.关于苯二氮革类的体内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口服吸收良好B.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C.肌肉注射吸收快 D.脑脊液中浓度与血清游离药物浓度相等E.主要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解析:解析:苯二氮革类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肌肉注射吸收缓慢而不规则,临床上急需发挥疗效时应静脉注射给药。所以答案为 C。19.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时为加速其从肾脏排泄,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分数:2.00)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C.静脉滴注 10葡萄糖溶液D.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 CE.静脉滴注甘露醇解析:解析:巴比妥为弱酸
17、性,遇碳酸氢钠后变为离子形式,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所以答案为 A。20.对地西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其代谢产物也有活性B.能治疗癫痫持续状态C.有抗焦虑的作用D.较大剂量引起全身麻醉 E.口服治疗量时对呼吸及循环影响小解析:解析:地西泮安全范围较大,较大剂量时偶见共济失调,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含糊不清,但不引起全身麻醉。21.下列有关水合氯醛的描述,那一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不刺激胃黏膜B.缩短快动眼睡眠时间C.无抗惊厥作用D.可转化为作用更强的三氯乙醇 E.仅用于口服解析:解析:水合氯醛口服吸收迅速,在肝中代谢为作用更强的三氯乙醇,大剂量有抗惊厥作用。口服具有强
18、烈的胃黏膜刺激性,可直肠给药。所以答案为 D。22.苯二氮革类取代巴比妥类的优点不包括(分数:2.00)A.无肝药酶诱导作用B.用药安全C.耐受性轻D.停药后非 REM 睡眠时间增加 E.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解析:解析:苯二氮革类具有选择性较高、安全范围大、对呼吸抑制小、不影响肝药酶活性、大剂量不引起麻醉,长期应用虽可产生耐药性和依懒性,但相对发生率低。苯二氮革类在缩短快动眼睡眠时相和深睡眠方面的作用比苯巴比妥小,因而停药后的“反跳”较轻。故答案选 D。23.可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是(分数:2.00)A.地西泮B.水合氯醛C.碳酸氢钠D.苯妥英钠E.苯巴比妥 解析:解析:苯巴比妥可以诱
19、导肝细胞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使其代谢增加,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降低了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使黄疸消退。所以答案是 E。24.苯巴比妥急性中毒时为加速其从肾脏排泄,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分数:2.00)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C.静脉滴注 10葡萄糖D.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E.静脉滴注甘露醇解析:解析:苯巴比妥偏酸性,静脉滴注碳酸氢钠能够碱化尿液,使苯巴比妥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加快该药的排泄。其他选项均不能起到增加苯巴比妥排泄的作用。所以答案是 A。25.地西泮抗焦虑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分数:2.00)A.中枢网状结构B.纹状体C.下丘脑D.边缘系统 E.大脑皮质解析
20、:解析:地西泮抗焦虑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调:节情绪反应的边缘系统,已发现低剂量地西泮即可抑制边缘系统中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发放和传递。所以答案为 D。26.苯二氮革类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毒药是(分数:2.00)A.水合氯醛B.氟马西尼 C.碳酸氢钠D.硫喷妥钠E.苯巴比妥解析:解析:苯二氮革类药物急性中毒时可采用氟马西尼解毒,因为该药是选择性的中枢苯二氮革受体拮抗药,可逆转苯二氮革类的中枢镇静作用,所以答案为 B。27.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苯妥英钠B.苯巴比妥 C.水合氯醛D.扑米酮E.戊巴比妥钠解析:解析:苯巴比妥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癫痫等作用。所以答案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