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药师基础知识-药物分析-2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24,分数:48.00)1.用 UV和 HPLC法时,一般回收率可达 A.70%90% B.80%100% C.80%110% D.98%102% E.99.7%100.3%(分数:2.00)A.B.C.D.E.2.中国药典重金属检查法的第一法使用的试剂为 A.锌粒和盐酸 B.硝酸银试液和稀硝酸 C.25%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 D.硫代乙酰胺试液和醋酸盐缓冲液(pH3.5) E.硫化钠试液和氢氧化钠试液(分数:2.00)A.B.C.D.E.3.砷盐检查法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 A.消除铅对检查
2、的干扰 B.消除锑对检查的干扰 C.消除铁对检查的干扰 D.消除氯化氢气体对检查的干扰 E.消除硫化物对检查的干扰(分数:2.00)A.B.C.D.E.4.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的含量,中国药典(2010 年版)指示终点的方法是 A.生成二银盐的浑浊 B.铁铵矾指示剂法 C.吸附指示剂法 D.电位法 E.永停法(分数:2.00)A.B.C.D.E.5.巴比妥类药物分子中具有的母核结构是 A.丙二酰脲结构 B.芳伯氨基结构 C.酚羟基结构 D.环戊烷并多氢菲母核 E.共轭多烯醇侧链(分数:2.00)A.B.C.D.E.6.属于巴比妥类药物鉴别反应的是 A.与三氯化铁反应 B.与银盐反应 C.硫色素反
3、应 D.与三氯化锑反应 E.茚三酮反应(分数:2.00)A.B.C.D.E.7.阿司匹林水解、酸化后,析出的白色沉淀是 A.水杨酸钠 B.水杨酸 C.乙酰水杨酸 D.苯甲酸 E.乙酸(分数:2.00)A.B.C.D.E.8.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10 年版)采用 A.HPLC法 B.双相酸碱滴定法 C.非水溶液滴定法 D.直接酸碱滴定法 E.UV法(分数:2.00)A.B.C.D.E.9.具有芳伯氨基的药物,重氮化反应的酸度条件是 A.HCl酸性 B.HNO3酸性 C.H2SO4酸性 D.HAc酸性 E.H2CO3酸性(分数:2.00)A.B.C.D.E.10.用三氯化铁反应鉴
4、别的药物是 A.盐酸普鲁卡因 B.阿司匹林 C.苯巴比妥 D.地高辛 E.阿托品(分数:2.00)A.B.C.D.E.11.维生素 C能与硝酸银试液反应,产生黑色银沉淀,是因为分子中含有 A.二烯醇基 B.环己烯基 C.环氧基 D.己烯基 E.环己醇基(分数:2.00)A.B.C.D.E.12.摩尔吸收系数与百分吸收系数的关系式为 A B C D E (分数:2.00)A.B.C.D.E.13.青霉素属于 A.多烯大环类抗生素 B.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C.-内酰胺类抗生素 D.四环霉素抗生素 E.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数:2.00)A.B.C.D.E.14.属于药物中一般杂质的是 A.游离水杨酸
5、B.游离肼 C.硫酸盐 D.青霉素聚合物 E.对氨基苯甲酸(分数:2.00)A.B.C.D.E.15.取供试品约 1mg,置小试管中,加含三氯化铁的冰醋酸 1ml溶解后,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 1ml,使成两液层,接界处即显棕色;放置后,上层显靛蓝色。该药物是 A.地高辛 B.地西泮 C.青霉素 D.异烟肼 E.阿托品(分数:2.00)A.B.C.D.E.16.Keller-Kiliani反应使用 A.三氯化锑的氯仿溶液 B.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C.三氯化铝冰醋酸溶液 D.硫酸铜试液 E.三氯化铁冰醋酸溶液(分数:2.00)A.B.C.D.E.17.中国药典中地高辛的鉴别试验是 A.Keller-K
6、iliani反应 B.Vitaili反应 C.斐林试剂反应 D.麦芽酚反应 E.坂口反应(分数:2.00)A.B.C.D.E.18.适用于贵重药物和空气中易氧化药物干燥失重测定的方法是 A.常压恒温干燥法 B.热重分析法 C.干燥剂干燥法 D.减压干燥法 E.电泳法(分数:2.00)A.B.C.D.E.19.在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方法中,公式 CX(含量)= (分数:2.00)A.B.C.D.E.20.色谱法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峰面积 B.保留时间 C.保留体积 D.峰宽 E.死时间(分数:2.00)A.B.C.D.E.21.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固定相是 A.硅胶 B.氧化铝 C.十
7、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D.甲醇 E.水(分数:2.00)A.B.C.D.E.22.下列关于薄层色谱法点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样点直径以 24mm 为宜 B.点间距离为 23cm C.点样基线距离底边 2.0cm D.点样时切勿损伤薄层板表面 E.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分数:2.00)A.B.C.D.E.23.硫酸阿托品中莨菪碱的检查是利用了两者 A.旋光性质的差异 B.溶解度差异 C.酸碱性的差异 D.紫外吸收光谱差异 E.吸附性差异(分数:2.00)A.B.C.D.E.24.用 HPLC法测得某药保留时间为 12.54min,半高峰宽 0.6min,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为 A.
8、116 B.484 C.2408 D.2904 E.2420(分数:2.00)A.B.C.D.E.二、B/B(总题数:14,分数:52.00)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1.52.5g B.10% C.1.952.05g D.百分之一 E.千分之一(分数:6.00)(1).中国药典规定“称定”时,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分数:2.00)A.B.C.D.E.(2).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该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分数:2.00)A.B.C.D.E.(3)
9、.称取“2g”指称取重量可为(分数:2.00)A.B.C.D.E. A.0.30.7 B.1.5 C.2.0% D.0.1% E.0.951.05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中,除另有规定外(分数:6.00)(1).定量分析时,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对分离度的要求是(分数:2.00)A.B.C.D.E.(2).在重复性试验中,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对峰面积测量值的 RSD的要求是(分数:2.00)A.B.C.D.E.(3).用峰高法定量时,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对拖尾因子的要求是(分数:2.00)A.B.C.D.E. A.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B.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
10、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C.在其他组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地测出被测组分的能力 D.分析方法能检出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 E.分析方法可定量测定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分数:4.00)(1).分析方法验证指标的精密度为(分数:2.00)A.B.C.D.E.(2).分析方法验证指标的检测限为(分数:2.00)A.B.C.D.E. A.定量限 B.精密度 C.检测限 D.准确度 E.专属性(分数:6.00)(1).SD或 RSD表示(分数:2.00)A.B.C.D.E.(2).表示某方法测量的重现性(分数:2.00)A.B.C.D.E.(3).可定量测得某药物的最低水平
11、参数(分数:2.00)A.B.C.D.E. A.青霉素 B.维生素 C C.阿司匹林 D.苯巴比妥 E.硫酸阿托品(分数:3.99)(1).可用丙二酰脲反应鉴别的药物是(分数:1.33)A.B.C.D.E.(2).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的药物是(分数:1.33)A.B.C.D.E.(3).可用托烷生物碱反应鉴别的药物是(分数:1.33)A.B.C.D.E. A.20片 B.10片 C.6片 D.5支 E.3支(分数:3.00)(1).含量均匀度检查法进行检查时要求取供试品的数量为(分数:1.00)A.B.C.D.E.(2).崩解时限检查法进行检查时,除另有规定外,要求取供试品的数量为(分数:1.
12、00)A.B.C.D.E.(3).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法进行检查时要求取供试品的数量为(分数:1.00)A.B.C.D.E. A.溶出度检查 B.含量均匀度检查 C.重量差异检查 D.不溶性微粒检查 E.融变时限(分数:3.00)(1).对于难溶性固体药物需进行的检查是(分数:1.00)A.B.C.D.E.(2).对于小剂量药物需进行的检查是(分数:1.00)A.B.C.D.E.(3).对于静脉滴注用注射液需进行的检查是(分数:1.00)A.B.C.D.E. A.检测限 B.定量限 C.回收率 D.精密度 E.最低定量限(分数:3.00)(1).一般按信噪比 10:1来确定(分数:1.00)A.B
13、.C.D.E.(2).常用来表示准确度的是(分数:1.00)A.B.C.D.E.(3).一般用相对标准差(RSD)表示(分数:1.00)A.B.C.D.E. A.电位法指示终点 B.永停法指示终点 C.加溴化汞处理 D.加醋酸汞处理 E.加氯化汞处理(分数:2.00)(1).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分数:1.00)A.B.C.D.E.(2).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含量(分数:1.00)A.B.C.D.E. A.酸碱滴定法 B.银量法 C.亚硝酸钠滴定法 D.碘量法 E.非水溶液滴定法(分数:3.00)(1).维生素 C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C.D.E.(2).苯巴比
14、妥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C.D.E.(3).地西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C.D.E.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非水溶液滴定法 C.亚硝酸钠滴定法 D.碘量法 E.银量法(分数:3.00)(1).异烟肼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C.D.E.(2).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C.D.E.(3).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C.D.E. A.金属杂质 B.游离肼 C.游离水杨酸 D.对氨基苯甲酸 E.对氨基酚(分数:3.00)(1).维生素 C应检查(分数:1.00)A.B.C.D.E.(2)
15、.盐酸普鲁卡因应检查(分数:1.00)A.B.C.D.E.(3).阿司匹林应检查(分数:1.00)A.B.C.D.E. A.氯化物检查 B.重金属检查 C.硫酸盐检查 D.铁盐检查 E.砷盐检查(分数:3.00)(1).硝酸银试液用于(分数:1.00)A.B.C.D.E.(2).硫氰酸盐试液用于(分数:1.00)A.B.C.D.E.(3).氯化钡试液用于(分数:1.00)A.B.C.D.E. A.旋光度 B.折光率 C.比旋度 D.密度 E.比移值(分数:3.00)(1).符号 Rf表示(分数:1.00)A.B.C.D.E.(2).符号 表示(分数:1.00)A.B.C.D.E.(3).符号
16、(分数:1.00)A.B.C.D.E.初级药师基础知识-药物分析-2 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24,分数:48.00)1.用 UV和 HPLC法时,一般回收率可达 A.70%90% B.80%100% C.80%110% D.98%102% E.99.7%100.3%(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用 UV和 HPLC法时,一般回收率可达 98%102%。2.中国药典重金属检查法的第一法使用的试剂为 A.锌粒和盐酸 B.硝酸银试液和稀硝酸 C.25%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 D.硫代乙酰胺试液和醋酸盐缓冲液(pH3.5) E.硫化钠试
17、液和氢氧化钠试液(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镉、锡、锑、铋等。检查时以铅为代表。中国药典(2010 年版)收载的第一法(又称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在实验条件下供试液澄清、无色,对检查无干扰或经处理后对检查无干扰的药物。方法为: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 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 2ml,放置2分钟后,与标准铅溶液一定量按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离子是否符合规定。3.砷盐检查法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 A.消除铅对检查的干扰
18、 B.消除锑对检查的干扰 C.消除铁对检查的干扰 D.消除氯化氢气体对检查的干扰 E.消除硫化物对检查的干扰(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由于供试品中可能含有少量硫化物,该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产生硫化氢气体,与溴化汞作用生成硫化汞的色斑,干扰砷盐检查,因此在导气管中装入适量醋酸铅棉花,其作用是吸收硫化氢气体,消除干扰。4.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的含量,中国药典(2010 年版)指示终点的方法是 A.生成二银盐的浑浊 B.铁铵矾指示剂法 C.吸附指示剂法 D.电位法 E.永停法(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巴比妥类药物用银量法测定含量,以电位法指示终点。5.
19、巴比妥类药物分子中具有的母核结构是 A.丙二酰脲结构 B.芳伯氨基结构 C.酚羟基结构 D.环戊烷并多氢菲母核 E.共轭多烯醇侧链(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巴比妥类药物具有丙二酰脲的母核结构。6.属于巴比妥类药物鉴别反应的是 A.与三氯化铁反应 B.与银盐反应 C.硫色素反应 D.与三氯化锑反应 E.茚三酮反应(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巴比妥类药物鉴别反应的是与银盐反应,生成二银盐沉淀。7.阿司匹林水解、酸化后,析出的白色沉淀是 A.水杨酸钠 B.水杨酸 C.乙酰水杨酸 D.苯甲酸 E.乙酸(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20、阿司匹林水解生成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同时产生醋酸的臭气。8.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10 年版)采用 A.HPLC法 B.双相酸碱滴定法 C.非水溶液滴定法 D.直接酸碱滴定法 E.UV法(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阿司匹林结构中的游离羧基,有一定的酸性,可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直接滴定。9.具有芳伯氨基的药物,重氮化反应的酸度条件是 A.HCl酸性 B.HNO3酸性 C.H2SO4酸性 D.HAc酸性 E.H2CO3酸性(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具有芳伯氨基的药物,在盐酸酸性条件下,可与亚硝酸定
21、量地发生重氮化反应。10.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的药物是 A.盐酸普鲁卡因 B.阿司匹林 C.苯巴比妥 D.地高辛 E.阿托品(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阿司匹林水解后,产生酚羟基,可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显色,可用于鉴别。11.维生素 C能与硝酸银试液反应,产生黑色银沉淀,是因为分子中含有 A.二烯醇基 B.环己烯基 C.环氧基 D.己烯基 E.环己醇基(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维生素 C分子结构中的二烯醇基有极强的还原性,可被硝酸银氧化,产生黑色银沉淀。12.摩尔吸收系数与百分吸收系数的关系式为 A B C D E (分数:2.00)A. B.C.
22、D.E.解析:解析 摩尔吸收系数与百分吸收系数的关系式为*。13.青霉素属于 A.多烯大环类抗生素 B.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C.-内酰胺类抗生素 D.四环霉素抗生素 E.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青霉素属于 -内酰胺类抗生素。14.属于药物中一般杂质的是 A.游离水杨酸 B.游离肼 C.硫酸盐 D.青霉素聚合物 E.对氨基苯甲酸(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药物中的一般杂质,有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砷盐、重金属、铁盐等。15.取供试品约 1mg,置小试管中,加含三氯化铁的冰醋酸 1ml溶解后,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 1ml,使成
23、两液层,接界处即显棕色;放置后,上层显靛蓝色。该药物是 A.地高辛 B.地西泮 C.青霉素 D.异烟肼 E.阿托品(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该鉴别反应为 Keller-Kiliani反应,是鉴别地高辛的反应。16.Keller-Kiliani反应使用 A.三氯化锑的氯仿溶液 B.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C.三氯化铝冰醋酸溶液 D.硫酸铜试液 E.三氯化铁冰醋酸溶液(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Keller-Kiliani 反应为 -去氧糖的反应,地高辛可发生该反应。取供试品约 1mg,置小试管中,加含三氯化铁的冰醋酸 1ml溶解后,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
24、1ml,使成两液层,接界处即显棕色;放置后,上层显靛蓝色。17.中国药典中地高辛的鉴别试验是 A.Keller-Kiliani反应 B.Vitaili反应 C.斐林试剂反应 D.麦芽酚反应 E.坂口反应(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地高辛的鉴别试验用 Keller-Kiliani反应。18.适用于贵重药物和空气中易氧化药物干燥失重测定的方法是 A.常压恒温干燥法 B.热重分析法 C.干燥剂干燥法 D.减压干燥法 E.电泳法(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干燥失重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于受热较稳定药物的测定;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易分
25、解或挥发药物的测定;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受热不稳定及水分难赶除药物的测定;热重分析法,适用于结晶水的测定,也适用于贵重药物或在空气中易氧化药物的测定。19.在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方法中,公式 CX(含量)= (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杂质的方法有: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的含量,计算公式:C X=f*,其中校正因子 f=*;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的含量,计算公式:CX=*;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面积归一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内标法、外标法和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
26、的含量。20.色谱法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峰面积 B.保留时间 C.保留体积 D.峰宽 E.死时间(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一个组分的色谱峰通常用三项参数来说明:峰高或峰面积,用于定量;峰位(用保留值表示),用于定性;色谱峰区域宽度,用于衡量柱效。常用的保留值有:保留时间(t R)、死时间(t 0)、调整保留时间(t R)、相对保留值(r,又称选择性因子)。通常用三个参数表示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标准差()、半高峰宽(W b/2)、峰宽(W)。21.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固定相是 A.硅胶 B.氧化铝 C.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D.甲醇 E.水(分数:2.00)A
27、.B.C. D.E.解析:解析 反相色谱常用非极性键合相作固定相,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 或 C18)和辛基硅烷键合硅胶(C 8)等,而正相色谱固定相常用极性键合相,如氨基和氰基硅烷键合相等。ODS 是反相色谱法中最为常用的固定相。22.下列关于薄层色谱法点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样点直径以 24mm 为宜 B.点间距离为 23cm C.点样基线距离底边 2.0cm D.点样时切勿损伤薄层板表面 E.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 2.0cm
28、,样点直径为 24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一般为1.02.0cm,点样时切勿损伤薄层板表面。23.硫酸阿托品中莨菪碱的检查是利用了两者 A.旋光性质的差异 B.溶解度差异 C.酸碱性的差异 D.紫外吸收光谱差异 E.吸附性差异(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阿托品为莨菪碱的外消旋体,无旋光性。利用莨菪碱具有旋光性的特点,采用旋光度法检查。24.用 HPLC法测得某药保留时间为 12.54min,半高峰宽 0.6min,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为 A.116 B.484 C.2408 D.2904 E.2420(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29、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计算式为:n=5.54(*) 2,n=5.54(12.54/0.6) 2=2420。二、B/B(总题数:14,分数:52.00)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1.52.5g B.10% C.1.952.05g D.百分之一 E.千分之一(分数:6.00)(1).中国药典规定“称定”时,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分数:2.00)A.B.C.D. E.解析:(2).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该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分数:2.00)A.B. C.
30、D.E.解析:(3).称取“2g”指称取重量可为(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中国药典规定“称定”时,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该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称取“2g”指称取重量可为 1.52.5g。 A.0.30.7 B.1.5 C.2.0% D.0.1% E.0.951.05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中,除另有规定外(分数:6.00)(1).定量分析时,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对分离度的要求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在重复性试验中,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对峰面积测量值的 RSD的要求是(分数:2.00)A.
31、B.C. D.E.解析:(3).用峰高法定量时,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对拖尾因子的要求是(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四项指标的测定。定量分析时,对分离度(R)的要求应大于 1.5;在重复性试验中,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 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 2.0%;用峰高法定量时,拖尾因子(T)应在 0.951.05。 A.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B.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C.在其他组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地测
32、出被测组分的能力 D.分析方法能检出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 E.分析方法可定量测定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分数:4.00)(1).分析方法验证指标的精密度为(分数:2.00)A.B. C.D.E.解析:(2).分析方法验证指标的检测限为(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用 SD或 RSD)表示。精密度分为重复性(同一人测定)、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测定)和重现性(不同实验室测定)。检测限是指分析方法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所能检出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通过目测法和信噪比法确定
33、。对仪器分析法,一般按信噪比(S/N)为 3:1或 2:1来确定检测限;对非仪器分析法,可配制含不同浓度测定组分的样品,通过分析可被检出的最低浓度。 A.定量限 B.精密度 C.检测限 D.准确度 E.专属性(分数:6.00)(1).SD或 RSD表示(分数:2.00)A.B. C.D.E.解析:(2).表示某方法测量的重现性(分数:2.00)A.B. C.D.E.解析:(3).可定量测得某药物的最低水平参数(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准确度是指分析方法所得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回收率表示。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
34、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用 SD或 RSD表示。精密度分为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一般按信噪比(S/N)为 10:1来确定定量限。 A.青霉素 B.维生素 C C.阿司匹林 D.苯巴比妥 E.硫酸阿托品(分数:3.99)(1).可用丙二酰脲反应鉴别的药物是(分数:1.33)A.B.C.D. E.解析:(2).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的药物是(分数:1.33)A.B.C. D.E.解析:(3).可用托烷生物碱反应鉴别的药物是(分数:1.33)A.B.C.D.E. 解析:解析 苯巴比妥属于巴比妥类药物,显丙二酰脲类的鉴别反
35、应。丙二酰脲类鉴别反应为:巴比妥类药物含有丙二酰脲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可与某些金属离子反应显色或产生有色沉淀。如引银盐反应:巴比妥类药物在碳酸钠试液中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振摇,沉淀溶解;继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液,沉淀不再溶解。铜盐反应:巴比妥类药物与铜吡啶反应,即显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阿司匹林水解后产生酚羟基,与三氯化铁反应即显紫堇色。硫酸阿托品属于托烷生物碱,托烷生物碱的反应(Vitaili 反应)系托烷生物碱的专属鉴别反应:取供试品约 10mg,加发烟硝酸 5滴,置水浴上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 23 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粒,即显深紫色。 A.20片 B.10片 C.6片
36、 D.5支 E.3支(分数:3.00)(1).含量均匀度检查法进行检查时要求取供试品的数量为(分数:1.00)A.B. C.D.E.解析:(2).崩解时限检查法进行检查时,除另有规定外,要求取供试品的数量为(分数:1.00)A.B.C. D.E.解析:(3).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法进行检查时要求取供试品的数量为(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取供试品 10片,依法进行检查;崩解时限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取药片 6片,依法进行检查;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法:取药片 20片,进行检查。 A.溶出度检查 B.含量均匀度检查 C.重量差异检查 D.不溶性微粒检查 E.融变时
37、限(分数:3.00)(1).对于难溶性固体药物需进行的检查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对于小剂量药物需进行的检查是(分数:1.00)A.B. C.D.E.解析:(3).对于静脉滴注用注射液需进行的检查是(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对于难溶性固体药物需要检查溶出度,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对于小剂量药物需要检查含量均匀度,含量均匀度是指小剂量口服固体制剂、胶囊剂、膜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中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对于静脉滴注用注射液需进行的特殊检查是不溶性微粒,不溶性微粒检查是在可见异物检查符合
38、规定后,用以检查溶液型静脉用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A.检测限 B.定量限 C.回收率 D.精密度 E.最低定量限(分数:3.00)(1).一般按信噪比 10:1来确定(分数:1.00)A.B. C.D.E.解析:(2).常用来表示准确度的是(分数:1.00)A.B.C. D.E.解析:(3).一般用相对标准差(RSD)表示(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一般以信噪比(S/N)为 10:1来确定定量限;准确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精密度一般用偏差(S)、标准偏差(SD)或相对标准差(RSD)表示。 A.电位法指示终点 B.永
39、停法指示终点 C.加溴化汞处理 D.加醋酸汞处理 E.加氯化汞处理(分数:2.00)(1).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分数:1.00)A.B. C.D.E.解析:(2).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含量(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常用永停法指示终点;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含量一般不用产生二银盐白色沉淀,而用电位法指示终点。 A.酸碱滴定法 B.银量法 C.亚硝酸钠滴定法 D.碘量法 E.非水溶液滴定法(分数:3.00)(1).维生素 C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C.D. E.解析:(2).苯巴比妥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
40、00)A.B. C.D.E.解析:(3).地西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维生素 C、苯巴比妥和地西泮的含量测定方法,中国药典(2010 年版)分别为碘量法、银量法和非水溶液滴定法。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非水溶液滴定法 C.亚硝酸钠滴定法 D.碘量法 E.银量法(分数:3.00)(1).异烟肼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 B.C.D.E.解析:(2).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C. D.E.解析:(3).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异烟肼、盐酸普鲁卡因和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方法,中国药典(2010 年版)分别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亚硝酸钠滴定法和非水溶液滴定法。 A.金属杂质 B.游离肼 C.游离水杨酸 D.对氨基苯甲酸 E.对氨基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