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4-2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B、C、D、E 五(总题数:50,分数:50.00)1.16 岁幼儿骨龄测量照片,应摄取 A双膝关节及足的正位 B双膝关节及手的正位 C双手及腕关节的正位 D双肘及肩关节的正位 E双踝关节及足的正位(分数:1.00)A.B.C.D.E.2.有关 CT 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CT 值越高,X 线衰减越小 BCT 值越高,图像越黑 C较低 CT 值的物质,转换为白色 DCT 值随窗技术调整而改变 E矩阵中的 1 个像素,包含相应的 CT 值(分数:1.00)A.B.C.D.E.3
2、.区域体层,系指照射角应小于 A5 B10 C15 D20 E30(分数:1.00)A.B.C.D.E.4.激光打印机中,激光束对胶片完成“幅式打印”的部件是 A调节器 B发散透镜 C聚焦透镜 D旋转多角光镜 E高精度电机转动(分数:1.00)A.B.C.D.E.5.普通钨酸钙增感屏应匹配的胶片是 A正色片 B全色片 C色盲片 D彩色片 E感绿片(分数:1.00)A.B.C.D.E.6.心脏右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 A4555 B5665 C6670 D7180 E8185(分数:1.00)A.B.C.D.E.7.CT 图像灰阶 12 比特时,可表达的灰阶总数为 A4096 B2048 C102
3、4 D512 E256(分数:1.00)A.B.C.D.E.8.主要经肝脏排泄的口服对比剂是 A胆影钠 B胆影葡胺 C泛影葡胺 D碘番酸 E甲泛葡糖(分数:1.00)A.B.C.D.E.9.机洗照片出现黄色污染,有水迹的原因是 A普通片冲洗 B水洗不够 C显影温度高 D定影温度低 E鼓风机风量不足(分数:1.00)A.B.C.D.E.10.关于膝关节前后正位成像技术标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滤线栅:(-) B屏-片体系感度:标称感度 200 C摄影距离:100120cm D自动曝光控制:(+) E曝光时间:200ms(分数:1.00)A.B.C.D.E.11.CT 检查中,X 线与病人相互作用的
4、射线衰减是根据 AEulers 常数 B窗宽、窗位值 CLambert Beer 定律 DCT 值 EHoundsfield 单位(分数:1.00)A.B.C.D.E.12.下列医用 X 线胶片中,属于单面乳剂胶片的是 A感绿胶片 B感蓝胶片 C乳腺摄影用胶片 D大宽容型扁平颗粒胶片 E高感度血管造影用胶片(分数:1.00)A.B.C.D.E.13.CT 检查,病人自己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是 A检查申请单 B药物说明书 C口头解释说明 D病人自己理解执行 E检查须知预约单说明(分数:1.00)A.B.C.D.E.14.耳部 CT 常规采用的扫描层厚层距是 A20mm、20mm B10mm、10m
5、m C8mm、8mm D5mm、5mm E2mm、2mm(分数:1.00)A.B.C.D.E.15.常规摄影位置选择正位及内斜位的是 A手 B腕 C拇指 D髌骨 E肩关节(分数:1.00)A.B.C.D.E.16.膀胱造影的方法不包括 A静脉肾盂法 B逆行造影法 C双重造影法 D空气造影法 E钡剂灌注法(分数:1.00)A.B.C.D.E.17.胶片特性曲线的特性值不包括 A反差系数 B乳剂熔点 C相对感度 D本底灰雾 E最大密度(分数:1.00)A.B.C.D.E.18.与冲洗技术没有实际效果的管理方法是 A启动液添加量的管理 B显影液 pH 值的管理 C显影液温度的管理 D显影液补充量的管
6、理 E定影液混入的管理(分数:1.00)A.B.C.D.E.19.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呈 53位的是 A瓦氏位 B柯氏位 C瑞氏位 D斯氏位 E梅氏位(分数:1.00)A.B.C.D.E.20.经冷藏后胶片未经室温平衡,取出即用。将会出现 A照片伪影 B乳剂龟裂 C感光增快 D感光怠迟 E胶片粘连(分数:1.00)A.B.C.D.E.21.单层螺旋 CT 图像重建预处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A180线性内插 B交迭采样 C全扫描线性外插 D半扫描内插 E长轴内插(分数:1.00)A.B.C.D.E.22.与体层面厚度有关的因素是 A荡角 B层深 C层间距 D照射角 E支点高度(分数:1.00)A.B.
7、C.D.E.23.心脏左前斜位,不用于观察的影像是 A左心室 B右心房 C左心房 D胸主动脉 E食管受压情况(分数:1.00)A.B.C.D.E.24.离子型对比剂的特点是 A低渗性、弱离子性、高亲水性 B高浓度、低毒性、高亲和性 C低浓度、高毒性、低渗透压 D高渗性、高离子性、弱亲水性 E高浓度、高离子性、高亲水性(分数:1.00)A.B.C.D.E.2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标准摄影位置是 A髋关节正位 B髋关节水平侧位 C髋关节正位+水平侧位 D髋关节正位+外展侧位 E髋关节正位+斜位(分数:1.00)A.B.C.D.E.26.诊断颅底凹陷症,影像学依据是 A齿突超出钱泊林线 1mm B齿
8、突超出钱泊林线 3mm C齿突超出钱泊林线 5mm D齿突超出钱泊林线 7mm E齿突超出钱泊林线 10mm(分数:1.00)A.B.C.D.E.27.胆囊造影口服碘番酸,常规成人 1 次用量为 A0.6g B6ml C6mg D6g E60g(分数:1.00)A.B.C.D.E.28.不能显示跟骨影像的摄影体位是 A足正位 B足侧位 C全足正位 D跟骨侧位 E跟骨轴位像(分数:1.00)A.B.C.D.E.29.正常腹平片中,不能显示的是 A肠带 B肾轮廓 C腰大肌 D腰骶椎 E腹膜外脂肪线(分数:1.00)A.B.C.D.E.30.CT 中对提高模数转换器精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获得图像的
9、噪声大 B模-数转换速度快 C获得数字信号多 D所需入射射线能量高 E物体对射线的衰减大(分数:1.00)A.B.C.D.E.31.胸部侧位标准片所见,描述错误的是 A无组织遮盖部分呈漆黑 B胸骨两侧缘重合成侧位 C第 4 胸椎以下椎体清晰可见 D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重叠良好 E心脏及大血管影边缘清晰锐利(分数:1.00)A.B.C.D.E.32.测得 CT 值某一范围常用的方法是 A鼠标光标点法 B测量笔法 C兴趣区法 D公式计算法 ECT 值分布图形法(分数:1.00)A.B.C.D.E.33.放大摄影允许最大放大倍数的决定因素是 A焦点面积 B胶片面积 C焦-肢距 D角-片距 E肢-片距(
10、分数:1.00)A.B.C.D.E.34.颈椎椎间盘 CT 扫描的层厚、层距通常为 A10mm、10mm B8mm、8mm C5mm、5mm D23mm、23mm E1mm、1mm(分数:1.00)A.B.C.D.E.35.膀胱造影最常用的方法是 A静脉肾盂法 B逆行造影法 C空气造影法 D双重造影法 E造瘘导管法(分数:1.00)A.B.C.D.E.36.某部位 80kV、40mAs、FFD200cm 获密度适当照片。管电压不变,照射量改为 10mAs,摄影距离应为 A50cm B75cm C100cm D125cm E150cm(分数:1.00)A.B.C.D.E.37.决定体层断面时与外
11、耳孔无关的检查部位是 A齿状突正位体层 B内听道正位体层 C蝶鞍正位体层 D上颌窦正位体层 E眼眶正位体层(分数:1.00)A.B.C.D.E.38.外伤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好发生于 A颈段 B颈胸段 C胸段 D胸腰段 E腰段(分数:1.00)A.B.C.D.E.39.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摄取 A腕关节轴位 B腕关节侧位 C双腕关节斜位 D双腕关节正位 E双腕关节侧位(分数:1.00)A.B.C.D.E.40.椎间盘扫描时,机架倾斜角度的依据是 A与椎间隙平行 B与椎间盘垂直 C与椎体成 45角 D与椎体垂直 E与椎间盘成 15角(分数:1.00)A.B.C.D.E.41.CT 值的单位是 Ak
12、W BHU CW DL Ecm(分数:1.00)A.B.C.D.E.42.有关气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胸为胸腔中积气 B气体将肺脏与脏层胸膜分开 C气胸常在胸腔压力增高时发生 D分自发性气胸和液气胸 E液气胸为胸膜腔内同时积气、积液(分数:1.00)A.B.C.D.E.43.显示乳突侧位像的摄影体位是 A柯氏位 B梅氏位 C许氏位 D汤氏位 E斯氏位(分数:1.00)A.B.C.D.E.44.自动冲洗时,与补充液流量调整无关的因素是 A显影温度的高低 B处理液放置时间的长短 C冲洗机的冲洗容量大小 D连续冲洗胶片的数量 E被冲洗照片密度的大小(分数:1.00)A.B.C.D.E.45.国产
13、76%泛影葡胺每安瓿的容量是 A5ml B10ml C20ml D30ml E40ml(分数:1.00)A.B.C.D.E.46.关于低压滑环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X 线管连续旋转 B易产生高压放电干扰 C低压滑环采用较多 D高压发生器进入转动部分 E螺旋 CT 是基于滑环技术发展的(分数:1.00)A.B.C.D.E.47.必须采用增强扫描做出诊断的疾病是 A颅脑外伤 B颅内炎症 C脑萎缩 D脑血管畸形 E脑梗死(分数:1.00)A.B.C.D.E.48.椎动脉造影常规标准体位应选 A正位 B水平侧位 C正位+斜位 D正位+水平侧位 E水平侧位+汤氏位(分数:1.00)A.B.C.D.E.
14、49.细小玻璃碎片进入眼内,该异物属于 A不透性异物 B半透性异物 C透过性异物 D金属性异物 E磁性异物(分数:1.00)A.B.C.D.E.50.单层螺旋 CT 与非螺旋 CT 相比,不同的是 A纵向分辨率有所下降 B横向分辨率有所下降 C高对比分辨率上升 D密度分辨率下降 E空间分辨率保持不变(分数:1.00)A.B.C.D.E.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4-2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B、C、D、E 五(总题数:50,分数:50.00)1.16 岁幼儿骨龄测量照片,应摄取 A双膝关节及足的正位 B双膝关节及手的正位 C双手及腕
15、关节的正位 D双肘及肩关节的正位 E双踝关节及足的正位(分数:1.00)A.B.C. D.E.解析:骨龄测量:16 岁应摄取双手及双腕正位;1 岁以内应摄取双膝关节正位或足正位;7 岁以上应摄取双手、双腕、肘及肩关节正位。2.有关 CT 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CT 值越高,X 线衰减越小 BCT 值越高,图像越黑 C较低 CT 值的物质,转换为白色 DCT 值随窗技术调整而改变 E矩阵中的 1 个像素,包含相应的 CT 值(分数:1.00)A.B.C.D.E. 解析:矩阵中的每 1 个像素有 3 个二进制的数据,即行、列、CT 值。3.区域体层,系指照射角应小于 A5 B10 C15 D20
16、E30(分数:1.00)A.B. C.D.E.解析:区域体层,系指照射角应小于 10。4.激光打印机中,激光束对胶片完成“幅式打印”的部件是 A调节器 B发散透镜 C聚焦透镜 D旋转多角光镜 E高精度电机转动(分数:1.00)A.B.C.D.E. 解析:激光打印机中,胶片在高精度电机带动下精确地在 Y 轴方向上均匀地向前移动,完成整个胶片的“幅式打印”。5.普通钨酸钙增感屏应匹配的胶片是 A正色片 B全色片 C色盲片 D彩色片 E感绿片(分数:1.00)A. B.C.D.E.解析:普通钨酸钙增感屏应匹配的胶片是正色片。6.心脏右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 A4555 B5665 C6670 D718
17、0 E8185(分数:1.00)A. B.C.D.E.解析:心脏大血管的摄影体位中右前斜位为 4555。7.CT 图像灰阶 12 比特时,可表达的灰阶总数为 A4096 B2048 C1024 D512 E256(分数:1.00)A. B.C.D.E.解析:像素 12 比特的 CT 图像,可表达从-1000 到 3095 的灰阶范围,总数是 4096(212)。8.主要经肝脏排泄的口服对比剂是 A胆影钠 B胆影葡胺 C泛影葡胺 D碘番酸 E甲泛葡糖(分数:1.00)A.B.C.D. E.解析:碘番酸是口服胆囊造影剂。9.机洗照片出现黄色污染,有水迹的原因是 A普通片冲洗 B水洗不够 C显影温度
18、高 D定影温度低 E鼓风机风量不足(分数:1.00)A.B. C.D.E.解析:照片出现黄色污染的原因:显、定影液衰老,水洗不充分,定影液 pH 值过低。照片上有水迹的原因:水洗不充分,水质不清洁,橡皮滚压力太小。10.关于膝关节前后正位成像技术标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滤线栅:(-) B屏-片体系感度:标称感度 200 C摄影距离:100120cm D自动曝光控制:(+) E曝光时间:200ms(分数:1.00)A.B.C.D.E. 解析:膝关节正位摄影不用自动曝光控制。11.CT 检查中,X 线与病人相互作用的射线衰减是根据 AEulers 常数 B窗宽、窗位值 CLambert Beer
19、定律 DCT 值 EHoundsfield 单位(分数:1.00)A.B.C. D.E.解析:CT 检查中,X 线与病人相互作用的射线衰减是根据 Lambert Beer 定律,其通过人体后的光子与源射线是一个指数关系。12.下列医用 X 线胶片中,属于单面乳剂胶片的是 A感绿胶片 B感蓝胶片 C乳腺摄影用胶片 D大宽容型扁平颗粒胶片 E高感度血管造影用胶片(分数:1.00)A.B.C. D.E.解析:乳腺摄影时用的胶片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单层乳剂、对绿色光敏感的乳腺专用胶片。13.CT 检查,病人自己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是 A检查申请单 B药物说明书 C口头解释说明 D病人自己理解执行 E
20、检查须知预约单说明(分数:1.00)A.B.C.D.E. 解析:CT 检查,病人自己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检查须知预约单说明。14.耳部 CT 常规采用的扫描层厚层距是 A20mm、20mm B10mm、10mm C8mm、8mm D5mm、5mm E2mm、2mm(分数:1.00)A.B.C.D.E. 解析:耳部 CT 常规采用的扫描层厚、层距是 2mm、2mm,必要时采用 1mm 扫描。15.常规摄影位置选择正位及内斜位的是 A手 B腕 C拇指 D髌骨 E肩关节(分数:1.00)A. B.C.D.E.解析:手常规摄取正位及内斜位,因为侧位掌、指骨重叠。16.膀胱造影的方法不包括 A静脉肾盂法
21、B逆行造影法 C双重造影法 D空气造影法 E钡剂灌注法(分数:1.00)A.B.C.D.E. 解析:只有 E 不属于膀胱造影的方法。17.胶片特性曲线的特性值不包括 A反差系数 B乳剂熔点 C相对感度 D本底灰雾 E最大密度(分数:1.00)A.B. C.D.E.解析:胶片特性曲线的特性值包括本底灰雾、感光度、反差系数、最大密度、宽容度等参数。不包括乳剂熔点。18.与冲洗技术没有实际效果的管理方法是 A启动液添加量的管理 B显影液 pH 值的管理 C显影液温度的管理 D显影液补充量的管理 E定影液混入的管理(分数:1.00)A.B. C.D.E.解析:显影液显影能力下降后在缓冲剂作用下,pH
22、值的变化幅度很小,因此用 pH 值检测方法来判定显影疲劳度是困难的,pH 值管理也没有实际效果。19.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呈 53位的是 A瓦氏位 B柯氏位 C瑞氏位 D斯氏位 E梅氏位(分数:1.00)A.B.C. D.E.解析:瑞氏位用于观察视神经孔、筛窦和颚骨。体位需使听鼻线垂直胶片,矢状面与胶片呈 53角。20.经冷藏后胶片未经室温平衡,取出即用。将会出现 A照片伪影 B乳剂龟裂 C感光增快 D感光怠迟 E胶片粘连(分数:1.00)A.B.C.D. E.解析:经冷藏后胶片未经室温平衡,取出即用。由于胶片乳剂中卤化银分子,卤离子、银离子的活性低,感光中心的活性低,造成感光迟钝。21.单层螺旋
23、 CT 图像重建预处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A180线性内插 B交迭采样 C全扫描线性外插 D半扫描内插 E长轴内插(分数:1.00)A. B.C.D.E.解析:单层螺旋 CT 图像重建预处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180线性内插。22.与体层面厚度有关的因素是 A荡角 B层深 C层间距 D照射角 E支点高度(分数:1.00)A.B.C.D. E.解析:影响体层面厚度的因素有:照射角,焦点面积,焦点到体层面的距离,管电压,组织密度,病灶大小。23.心脏左前斜位,不用于观察的影像是 A左心室 B右心房 C左心房 D胸主动脉 E食管受压情况(分数:1.00)A.B.C.D.E. 解析:心脏左前斜位观察左心室
24、、右心室、右心房、降主动脉、左心房、左肺动脉、左支气管间的关系,以及左锁骨下动脉的情况。24.离子型对比剂的特点是 A低渗性、弱离子性、高亲水性 B高浓度、低毒性、高亲和性 C低浓度、高毒性、低渗透压 D高渗性、高离子性、弱亲水性 E高浓度、高离子性、高亲水性(分数:1.00)A.B.C.D. E.解析:离子型对比剂在水溶液中会分解成大量阴、阳离子,故具有高渗性、高离子性和弱亲水性的特点。2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标准摄影位置是 A髋关节正位 B髋关节水平侧位 C髋关节正位+水平侧位 D髋关节正位+外展侧位 E髋关节正位+斜位(分数:1.00)A. B.C.D.E.解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首选摄
25、影体位是髋关节正位,还可摄取髋关节前后斜位。26.诊断颅底凹陷症,影像学依据是 A齿突超出钱泊林线 1mm B齿突超出钱泊林线 3mm C齿突超出钱泊林线 5mm D齿突超出钱泊林线 7mm E齿突超出钱泊林线 10mm(分数:1.00)A.B.C. D.E.解析:一般齿状突尖端在钱泊林线之下,如超过此线 5mm 以上,应考虑颅底凹陷。27.胆囊造影口服碘番酸,常规成人 1 次用量为 A0.6g B6ml C6mg D6g E60g(分数:1.00)A.B.C.D. E.解析:口服胆囊造影碘番酸常规成人一次量 6g(0.5g12),肥胖者可用双倍剂量。28.不能显示跟骨影像的摄影体位是 A足正
26、位 B足侧位 C全足正位 D跟骨侧位 E跟骨轴位像(分数:1.00)A. B.C.D.E.解析:不能显示跟骨影像的摄影体位是足正位。29.正常腹平片中,不能显示的是 A肠带 B肾轮廓 C腰大肌 D腰骶椎 E腹膜外脂肪线(分数:1.00)A. B.C.D.E.解析:因肠带缺乏与相邻组织间密度差异,缺乏自然对比所以不能显示,而 B、C、 D、E 于正常腹平片可见。30.CT 中对提高模数转换器精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获得图像的噪声大 B模-数转换速度快 C获得数字信号多 D所需入射射线能量高 E物体对射线的衰减大(分数:1.00)A.B.C. D.E.解析:模-数转换器的精确度越高,获得的数字信号
27、越多。31.胸部侧位标准片所见,描述错误的是 A无组织遮盖部分呈漆黑 B胸骨两侧缘重合成侧位 C第 4 胸椎以下椎体清晰可见 D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重叠良好 E心脏及大血管影边缘清晰锐利(分数:1.00)A.B.C.D. E.解析:胸部侧位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不能重叠。32.测得 CT 值某一范围常用的方法是 A鼠标光标点法 B测量笔法 C兴趣区法 D公式计算法 ECT 值分布图形法(分数:1.00)A.B.C. D.E.解析:兴趣区法测得 CT 值范围的大小一般可自定,形状通常有圆形或方形,测得的 CT 值是所定范围内的平均值。并标有标准误差供作参考,是常用的方法。33.放大摄影允许最大放大倍数
28、的决定因素是 A焦点面积 B胶片面积 C焦-肢距 D角-片距 E肢-片距(分数:1.00)A. B.C.D.E.解析:放大倍数 MH/F+1。半影模糊的阈值是 0.2mm,即最大 M0.2/F+ 1,最大放大倍数的决定因素就是焦点的面积 F。34.颈椎椎间盘 CT 扫描的层厚、层距通常为 A10mm、10mm B8mm、8mm C5mm、5mm D23mm、23mm E1mm、1mm(分数:1.00)A.B.C.D. E.解析:颈椎椎间盘 CT 扫描的层厚、层距通常为 23mm、23mm。35.膀胱造影最常用的方法是 A静脉肾盂法 B逆行造影法 C空气造影法 D双重造影法 E造瘘导管法(分数:1.00)A.B. C.D.E.解析:膀胱造影地方法有 A、B、C、D 及多次曝光法 5 种,最常见的方法是逆行造影法。36.某部位 80kV、40mAs、FFD200cm 获密度适当照片。管电压不变,照射量改为 10mAs,摄影距离应为 A50cm B75cm C100cm D125cm E150cm(分数:1.00)A.B.C. D.E.解析:根据公式:QN*Q 0,其中管电流量为 Q0,原摄影距离为 r0,现摄影距离为 rn经计算得出现距离 100cm。37.决定体层断面时与外耳孔无关的检查部位是 A齿状突正位体层 B内听道正位体层 C蝶鞍正位体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