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放射医学技士基础知识-5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2832       资源大小:73.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放射医学技士基础知识-54及答案解析.doc

    1、初级放射医学技士基础知识-5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摄影时,散射线主要来源于(分数:2.00)A.相干散射B.光电效应C.康普顿效应D.电子对效应E.光核反应2.放射生物作用可观察到细胞坏死的阶段是(分数:2.00)A.物理阶段B.物理化学阶段C.化学阶段D.生物化学阶段E.生物学阶段3.属于 X 线照射低感受性组织的是(分数:2.00)A.造血组织B.毛细血管C.结缔组织D.眼晶状体E.口腔黏膜4.放射生物作用引起 DNA 和蛋白质构造变化的阶段是(分数:2.00)A.物理阶段B.物理化学阶段C.化学阶段D.生物化学阶段E.生物学阶段5.单位时间内照射量

    2、的增量称为(分数:2.00)A.照射量B.照射量率C.吸收剂量D.吸收剂量率E.剂量当量率6.关于 X 线照片影像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光学密度也称黑化度B.光学密度 D=lgI0/IC.照片密度值是一个有量纲D.密度由照片吸收光能的银粒子多少决定E.被照体对 X 线的吸收、散射形成 X 线照片7.关于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管电压影响照片对比度B.加大焦-片距,照片对比度提高C.灰雾使对比度下降D.管电压上升照片对比度下降E. 值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8.焦点的极限分辨率(R)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R 是在规定测量条件下不能成像的最

    3、小生间频率值B.线量分布为单峰时,R 大C.线量分布为多峰时,R 小D.R 值小的焦点成像性能好E.焦点尺寸小R 大9.关于 X 线影像放大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放大率:M=S/GB.b 不变,焦-片距越大,M 越大C.X 线摄影中焦-片距尽可能远D.X 线摄影中被检体尽可能接近胶片E.心脏测量 FFD 要在 200cm10.滤线栅切割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双重偏离产生切割效应B.滤线栅反用不产生切割效应C.滤线栅侧向倾斜产生切割效应D.滤线栅侧向偏离栅焦距产生切割效应E.滤线栅上、下偏离栅焦距产生切割效应11.关于滤线栅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

    4、)A.栅密度 n 的单位是线/厘米B.栅比增加,f1f2 范围缩小C.n 小的滤线栅吸收散射线能力强D.栅比 R=铅板的高度/铅板的间隔E.栅比值越高,消除散射线作用越好12.高千伏(kV)摄影设备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用高栅比滤线器B.常用栅比为 12:1C. 值高的 X 线胶片D.120150kV 管电压的 X 线机E.阳极为散热性好的铜体上嵌钼13.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其间隔之比为(分数:2.00)A.栅比B.栅密度C.铅容积D.栅焦距E.滤线因数14.摄影条件可变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X 线照片影像因被照体构成不同而畀B.胸部 X 线吸收差异随其构成组织

    5、而变化C.同等厚度的病人,摄影条件一样D.骨质稀疏,对 X 线吸收程度小E.要尽量减少因移动造成的影像模糊15.超声探头的作用是(分数:2.00)A.发射超声波B.接受超声波C.发射和接受超声波D.放大超声波E.滤过超声波16.关于发射式计算机断层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ECT 获得脏器三维图像B.ECT 不能进行断层显像C.是以引入体内的放射性药物为放射源D.基本原理与 照相机相似E.从体外不同角度采集脏器中放射性药物的分布信息17.关于屏/片系统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原因之一是荧光体的光扩散B.屏/片的密着不良产生模糊C.荧光交叠效应也是模糊的原因D.X

    6、线倾斜摄影不会使照片产生模糊E.影像的最大模糊是移动模糊18.有关摄影条件选择中可变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不随意运动器官的移动是主要矛盾B.同体厚的两个健康人的胸片,摄影条件应一致C.厚度的慢性骨髓炎与骨结核相比,需增加摄影条件D.被照体构成组织比例是重要可变因素E.病理因素对摄影条件的影响十分复杂19.与影像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都有关的是(分数:2.00)A.管电流B.增感屏C.曝光时间D.摄影距离E.定影速度20.关于数字 X 线成像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胶片数字化仪不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B.计算机 X 线摄影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C.非直接转

    7、换技术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D.直接转换技术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E.硒鼓技术是数字成像技术患者,男性,70 岁。因听力逐渐减退一年多,来院就诊,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其骨传导功能正常,空气传导功能障碍。(分数:4.00)(1).进一步检查,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分数:2.00)A.壶腹嵴B.听骨链C.内淋巴D.鼓膜E.外淋巴(2).空气传导过程中,错误的说法是(分数:2.00)A.声波经鼓膜传至听骨链B.听骨链将鼓膜振动传至蜗管C.前庭阶外淋巴的波动经前庭膜传至内淋巴D.内淋巴的波动影响螺旋膜,刺激螺旋器E.鼓阶的外淋巴产生波动传至第 2 鼓膜患者,男性,自青少年时起,经常有鼻腔堵塞、流涕、不

    8、适等症状。在五官科检查时,医生考虑患者可能患鼻炎或鼻窦炎。在讨论中,提出了以下问题。(分数:8.00)(1).患者中鼻道的内容物可能来自于(分数:2.00)A.筛窦后群B.蝶窦C.上颌窦D.中鼻甲的炎性物质E.鼻泪管(2).患者直立时最不容易引流的鼻旁窦是(分数:2.00)A.额窦B.蝶窦C.上颌窦D.筛窦前群E.筛窦后群(3).鼻窦中开口高于窦底的是(分数:2.00)A.额窦B.蝶窦C.上颌窦D.筛窦前、中群E.筛窦后群(4).在治疗方法中,可做鼻窦穿刺术(分数:2.00)A.通过上鼻道穿刺筛窦后群B.通过中鼻道穿刺上颌窦C.通过中鼻道穿刺额窦D.通过中鼻道穿刺筛窦前、中群E.通过上鼻道穿刺

    9、蝶窦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细胞有明显的极性,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但无血管和淋巴管。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和衬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分数:4.00)(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单层扁平上皮分布于肾小管、胆小管等处B.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C.单层柱状上皮分布于胃、肠等消化道黏膜D.变移上皮分布于皮肤的表皮、口腔、食管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内皮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B.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C.单层立

    10、方上皮分布于肾小管、胆小管等处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E.间皮纤毛能定向摆动红细胞血型系统主要有 ABO 和 Rh 血型系统。在 ABO 血型系统中,在红细胞膜上只含有 A 凝集原的为 A 型,只含有 B 凝集原的为 B 型,若含有 A、B 两种凝集原则为 AB 型;O 型者,血清含有抗 A、抗 B 凝集素。(分数:4.00)(1).某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 A 凝集素,则其红细胞的细胞膜上一定(分数:2.00)A.含 A 凝集原B.合 B 凝集原C.不合 A 凝集原D.不合 B 凝集原E.不舍 A 凝集原与 B 凝集原(2).若某人血型为 AB 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

    11、00)A.细胞膜上含 A、B 凝集原B.细胞膜上不合 A 凝集原C.血清中含抗 A 凝集素D.血清中含抗 B 凝集素E.可输血给任何血型患者,男性,40 岁。左侧甲状腺肿大 5 年,近年来增长较快,并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状。入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腺癌,需手术治疗。(分数:6.00)(1).做甲状腺侧叶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的最佳位置(分数:2.00)A.在颈外动脉的起始部B.紧靠甲状腺侧叶C.紧靠甲状腺上极D.远离甲状腺上极E.远离甲状腺侧叶(2).术后第 2 天,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和手足抽搐等症状,应考虑由何种原因引起(分数:2.00)A.误切了甲状旁腺B.损伤了喉返神经C.损伤了喉上神经D.既

    12、损伤了喉上神经,又误切了甲状旁腺E.既损伤了喉返神经,又误切了甲状旁腺(3).手术中哪种情况容易损伤喉返神经(分数:2.00)A.紧贴甲状腺的上级结扎甲状腺上动脉B.紧贴甲状腺的侧叶结扎甲状腺下动脉C.远离甲状腺侧叶的外侧缘结扎甲状腺下动脉D.远离甲状腺上级结扎甲状腺上动脉E.在甲状腺假被囊内进行手术按照玻尔理论,核外电子因离核远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壳层,主量子数为 n 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n=2n 2 ,半径最小的壳层称 K 层(n=1),第二层称 L 层(n=2),第三层称 M 层。原子能级每个可能轨道上的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动能和势能的代数和),且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不连续

    13、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表征原子的能量状态,称为原子能级。(分数:4.00)(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L 层能容纳 6 个电子B.K 层只能容纳 2 个电子C.M 层最多时能容纳 32 个电子D.越外面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越少E.最外层的电子数8(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最稳定)叫基态B.电子在各个轨道上的能量连续分布C.电子从低能级过渡到某一较高能级上称为原子的激发D.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特征 X 线E.跃迁产生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结合能之差透过被照体的 X 线照射到平板探测器的非晶硒层时,由于非晶硒的导电特性被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即

    14、一对正负电子。该电子-空穴对在外加偏置电压形成的电场作用下被分离并反向运动,负电子跑向偏压的正极,正电子跑向偏压的负极,于是形成电流。电流的大小与入射 X 线光子的数量成正比,这些电流信号被存储在 TFT 的极间电容上。每个 TFT 形成一个采集图像的最小单元,即像素。每个像素区内有一个场效应管,在读出该像素单元电信号时起开关作用。在读出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关导通,把存储于电容内的像素信号逐一按顺序读出、放大,送到 A/D 转换器,从而将对应的像素电荷转化为数字化图像信号。(分数:4.00)(1).关于该平板探测器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属于直接转换B.属于间接转换C.成像效果好于

    15、 IPD.数据转换不经过可见光E.需要高压电场(2).场效应管的作用是(分数:2.00)A.产生电荷B.存储电荷C.开关D.A/D 转换E.放大CR 系统用成像板(IP)来接收 X 线的模拟信息,然后经过模/数转换来实现影像的数字化。存储在 IP 上的模拟信息经读取装置转化为数字信息。读取装置主要由激光阅读仪、光电倍增管和模/数转换器组成。IP在 X 线下受到第一次激发时储存连续的模拟信息,在激光阅读仪中进行激光扫描时受到第二次激发,而产生荧光(荧光的强弱与第一次激发时的能量精确地成比例,成线性正相关),该荧光经高效光导器采集和导向,进入光电倍增管转换为相应强弱的电信号,然后进行增幅放大、模数

    16、转换成为数字信号。(分数:6.00)(1).IP 的作用是(分数:2.00)A.记录数字信息B.记录灰阶信息C.记录模拟信息D.模数转换E.产生可见光(2).读取装置使用的能源是(分数:2.00)A.X 线B.可见光C.荧光D.电子E.激光(3).读取装置输出的信号是(分数:2.00)A.可见光B.数字信号C.激光D.模拟信号E.荧光 A.膈 B.迷走神经 C.胸廓上口 D.胸腺 E.膈神经(分数:10.00)(1).纵隔的上界是(分数:2.00)A.B.C.D.E.(2).纵隔的下界是(分数:2.00)A.B.C.D.E.(3).前纵隔内有(分数:2.00)A.B.C.D.E.(4).后纵隔

    17、内有(分数:2.00)A.B.C.D.E.(5).中纵隔内有(分数:2.00)A.B.C.D.E. A.左房室口周围 B.右房室口周围 C.右室流出道口周围 D.左室流出道口周围 E.右心房的最下部,卵圆窝的右下方(分数:6.00)(1).三尖瓣位于(分数:2.00)A.B.C.D.E.(2).二尖瓣位于(分数:2.00)A.B.C.D.E.(3).主动脉瓣位于(分数:2.00)A.B.C.D.E. A.靶面 B.电子源 C.轨道电子跃迁 D.特征 X 线 E.韧致辐射(分数:4.00)(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是(分数:2.00)A.B.C.D.E.(2).诊断 X 线主要利用的是(分数

    18、:2.00)A.B.C.D.E.初级放射医学技士基础知识-5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摄影时,散射线主要来源于(分数:2.00)A.相干散射B.光电效应C.康普顿效应 D.电子对效应E.光核反应解析:2.放射生物作用可观察到细胞坏死的阶段是(分数:2.00)A.物理阶段B.物理化学阶段C.化学阶段D.生物化学阶段E.生物学阶段 解析:3.属于 X 线照射低感受性组织的是(分数:2.00)A.造血组织B.毛细血管C.结缔组织 D.眼晶状体E.口腔黏膜解析:4.放射生物作用引起 DNA 和蛋白质构造变化的阶段是(分数:2.00)A.物理阶段B.物理化学阶段C.化学

    19、阶段D.生物化学阶段 E.生物学阶段解析:5.单位时间内照射量的增量称为(分数:2.00)A.照射量B.照射量率 C.吸收剂量D.吸收剂量率E.剂量当量率解析:6.关于 X 线照片影像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光学密度也称黑化度B.光学密度 D=lgI0/IC.照片密度值是一个有量纲 D.密度由照片吸收光能的银粒子多少决定E.被照体对 X 线的吸收、散射形成 X 线照片解析:7.关于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管电压影响照片对比度B.加大焦-片距,照片对比度提高 C.灰雾使对比度下降D.管电压上升照片对比度下降E. 值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解析:8.焦点的极

    20、限分辨率(R)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R 是在规定测量条件下不能成像的最小生间频率值 B.线量分布为单峰时,R 大C.线量分布为多峰时,R 小D.R 值小的焦点成像性能好E.焦点尺寸小R 大解析:9.关于 X 线影像放大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放大率:M=S/GB.b 不变,焦-片距越大,M 越大 C.X 线摄影中焦-片距尽可能远D.X 线摄影中被检体尽可能接近胶片E.心脏测量 FFD 要在 200cm解析:10.滤线栅切割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双重偏离产生切割效应B.滤线栅反用不产生切割效应 C.滤线栅侧向倾斜产生切割效应D.滤线栅侧向偏离栅焦

    21、距产生切割效应E.滤线栅上、下偏离栅焦距产生切割效应解析:11.关于滤线栅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栅密度 n 的单位是线/厘米B.栅比增加,f1f2 范围缩小C.n 小的滤线栅吸收散射线能力强 D.栅比 R=铅板的高度/铅板的间隔E.栅比值越高,消除散射线作用越好解析:12.高千伏(kV)摄影设备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用高栅比滤线器B.常用栅比为 12:1C. 值高的 X 线胶片D.120150kV 管电压的 X 线机E.阳极为散热性好的铜体上嵌钼 解析:13.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其间隔之比为(分数:2.00)A.栅比 B.栅密度C.铅容积D.栅焦距E.滤线因数解

    22、析:14.摄影条件可变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X 线照片影像因被照体构成不同而畀B.胸部 X 线吸收差异随其构成组织而变化C.同等厚度的病人,摄影条件一样 D.骨质稀疏,对 X 线吸收程度小E.要尽量减少因移动造成的影像模糊解析:15.超声探头的作用是(分数:2.00)A.发射超声波B.接受超声波C.发射和接受超声波 D.放大超声波E.滤过超声波解析:16.关于发射式计算机断层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ECT 获得脏器三维图像B.ECT 不能进行断层显像 C.是以引入体内的放射性药物为放射源D.基本原理与 照相机相似E.从体外不同角度采集脏器中放射性药物的分布信息

    23、解析:17.关于屏/片系统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原因之一是荧光体的光扩散B.屏/片的密着不良产生模糊C.荧光交叠效应也是模糊的原因D.X 线倾斜摄影不会使照片产生模糊 E.影像的最大模糊是移动模糊解析:18.有关摄影条件选择中可变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不随意运动器官的移动是主要矛盾B.同体厚的两个健康人的胸片,摄影条件应一致 C.厚度的慢性骨髓炎与骨结核相比,需增加摄影条件D.被照体构成组织比例是重要可变因素E.病理因素对摄影条件的影响十分复杂解析:19.与影像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都有关的是(分数:2.00)A.管电流B.增感屏 C.曝光时间D.摄影距离

    24、E.定影速度解析:20.关于数字 X 线成像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胶片数字化仪不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 B.计算机 X 线摄影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C.非直接转换技术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D.直接转换技术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E.硒鼓技术是数字成像技术解析:患者,男性,70 岁。因听力逐渐减退一年多,来院就诊,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其骨传导功能正常,空气传导功能障碍。(分数:4.00)(1).进一步检查,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分数:2.00)A.壶腹嵴 B.听骨链C.内淋巴D.鼓膜E.外淋巴解析:(2).空气传导过程中,错误的说法是(分数:2.00)A.声波经鼓膜传至听骨

    25、链B.听骨链将鼓膜振动传至蜗管 C.前庭阶外淋巴的波动经前庭膜传至内淋巴D.内淋巴的波动影响螺旋膜,刺激螺旋器E.鼓阶的外淋巴产生波动传至第 2 鼓膜解析:患者,男性,自青少年时起,经常有鼻腔堵塞、流涕、不适等症状。在五官科检查时,医生考虑患者可能患鼻炎或鼻窦炎。在讨论中,提出了以下问题。(分数:8.00)(1).患者中鼻道的内容物可能来自于(分数:2.00)A.筛窦后群B.蝶窦C.上颌窦 D.中鼻甲的炎性物质E.鼻泪管解析:(2).患者直立时最不容易引流的鼻旁窦是(分数:2.00)A.额窦B.蝶窦C.上颌窦 D.筛窦前群E.筛窦后群解析:(3).鼻窦中开口高于窦底的是(分数:2.00)A.额

    26、窦B.蝶窦C.上颌窦 D.筛窦前、中群E.筛窦后群解析:(4).在治疗方法中,可做鼻窦穿刺术(分数:2.00)A.通过上鼻道穿刺筛窦后群B.通过中鼻道穿刺上颌窦 C.通过中鼻道穿刺额窦D.通过中鼻道穿刺筛窦前、中群E.通过上鼻道穿刺蝶窦解析: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细胞有明显的极性,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但无血管和淋巴管。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和衬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分数:4.00)(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单层扁平上皮分布于肾小管、胆小管等处B.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

    27、面C.单层柱状上皮分布于胃、肠等消化道黏膜D.变移上皮分布于皮肤的表皮、口腔、食管 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解析:(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内皮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B.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 C.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肾小管、胆小管等处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E.间皮纤毛能定向摆动解析:红细胞血型系统主要有 ABO 和 Rh 血型系统。在 ABO 血型系统中,在红细胞膜上只含有 A 凝集原的为 A 型,只含有 B 凝集原的为 B 型,若含有 A、B 两种凝集原则为 AB 型;O 型者,血清含有抗 A、抗 B 凝集素。(分数:4.00)(

    28、1).某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 A 凝集素,则其红细胞的细胞膜上一定(分数:2.00)A.含 A 凝集原B.合 B 凝集原C.不合 A 凝集原 D.不合 B 凝集原E.不舍 A 凝集原与 B 凝集原解析:(2).若某人血型为 AB 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细胞膜上含 A、B 凝集原 B.细胞膜上不合 A 凝集原C.血清中含抗 A 凝集素D.血清中含抗 B 凝集素E.可输血给任何血型解析:患者,男性,40 岁。左侧甲状腺肿大 5 年,近年来增长较快,并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状。入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腺癌,需手术治疗。(分数:6.00)(1).做甲状腺侧叶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的最佳位

    29、置(分数:2.00)A.在颈外动脉的起始部B.紧靠甲状腺侧叶C.紧靠甲状腺上极 D.远离甲状腺上极E.远离甲状腺侧叶解析:(2).术后第 2 天,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和手足抽搐等症状,应考虑由何种原因引起(分数:2.00)A.误切了甲状旁腺B.损伤了喉返神经C.损伤了喉上神经D.既损伤了喉上神经,又误切了甲状旁腺E.既损伤了喉返神经,又误切了甲状旁腺 解析:(3).手术中哪种情况容易损伤喉返神经(分数:2.00)A.紧贴甲状腺的上级结扎甲状腺上动脉B.紧贴甲状腺的侧叶结扎甲状腺下动脉 C.远离甲状腺侧叶的外侧缘结扎甲状腺下动脉D.远离甲状腺上级结扎甲状腺上动脉E.在甲状腺假被囊内进行手术解析:按照

    30、玻尔理论,核外电子因离核远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壳层,主量子数为 n 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n=2n 2 ,半径最小的壳层称 K 层(n=1),第二层称 L 层(n=2),第三层称 M 层。原子能级每个可能轨道上的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动能和势能的代数和),且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表征原子的能量状态,称为原子能级。(分数:4.00)(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L 层能容纳 6 个电子B.K 层只能容纳 2 个电子 C.M 层最多时能容纳 32 个电子D.越外面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越少E.最外层的电子数8解析:(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

    31、2.00)A.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最稳定)叫基态B.电子在各个轨道上的能量连续分布 C.电子从低能级过渡到某一较高能级上称为原子的激发D.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特征 X 线E.跃迁产生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结合能之差解析:透过被照体的 X 线照射到平板探测器的非晶硒层时,由于非晶硒的导电特性被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即一对正负电子。该电子-空穴对在外加偏置电压形成的电场作用下被分离并反向运动,负电子跑向偏压的正极,正电子跑向偏压的负极,于是形成电流。电流的大小与入射 X 线光子的数量成正比,这些电流信号被存储在 TFT 的极间电容上。每个 TFT 形成一个采集图像的最小单元,即像素。每个像素区内有一个场

    32、效应管,在读出该像素单元电信号时起开关作用。在读出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关导通,把存储于电容内的像素信号逐一按顺序读出、放大,送到 A/D 转换器,从而将对应的像素电荷转化为数字化图像信号。(分数:4.00)(1).关于该平板探测器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属于直接转换B.属于间接转换 C.成像效果好于 IPD.数据转换不经过可见光E.需要高压电场解析:(2).场效应管的作用是(分数:2.00)A.产生电荷B.存储电荷C.开关 D.A/D 转换E.放大解析:CR 系统用成像板(IP)来接收 X 线的模拟信息,然后经过模/数转换来实现影像的数字化。存储在 IP 上的模拟信息经读取装置转化

    33、为数字信息。读取装置主要由激光阅读仪、光电倍增管和模/数转换器组成。IP在 X 线下受到第一次激发时储存连续的模拟信息,在激光阅读仪中进行激光扫描时受到第二次激发,而产生荧光(荧光的强弱与第一次激发时的能量精确地成比例,成线性正相关),该荧光经高效光导器采集和导向,进入光电倍增管转换为相应强弱的电信号,然后进行增幅放大、模数转换成为数字信号。(分数:6.00)(1).IP 的作用是(分数:2.00)A.记录数字信息B.记录灰阶信息C.记录模拟信息 D.模数转换E.产生可见光解析:(2).读取装置使用的能源是(分数:2.00)A.X 线B.可见光C.荧光D.电子E.激光 解析:(3).读取装置输

    34、出的信号是(分数:2.00)A.可见光B.数字信号 C.激光D.模拟信号E.荧光解析: A.膈 B.迷走神经 C.胸廓上口 D.胸腺 E.膈神经(分数:10.00)(1).纵隔的上界是(分数:2.00)A.B.C. D.E.解析:(2).纵隔的下界是(分数:2.00)A. B.C.D.E.解析:(3).前纵隔内有(分数:2.00)A.B.C.D. E.解析:(4).后纵隔内有(分数:2.00)A.B. C.D.E.解析:(5).中纵隔内有(分数:2.00)A.B.C.D.E. 解析: A.左房室口周围 B.右房室口周围 C.右室流出道口周围 D.左室流出道口周围 E.右心房的最下部,卵圆窝的右下方(分数:6.00)(1).三尖瓣位于(分数:2.00)A.B. C.D.E.解析:(2).二尖瓣位于(分数:2.00)A. B.C.D.E.解析:(3).主动脉瓣位于(分数:2.00)A.B.C.D. E.解析: A.靶面 B.电子源 C.轨道电子跃迁 D.特征 X 线 E.韧致辐射(分数:4.00)(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诊断 X 线主要利用的是(分数:2.00)A.B.C.D.E. 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放射医学技士基础知识-5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