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放射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模拟 X 线摄影程序不包括(分数:2.00)A.能量B.信号C.检测D.图像形成E.信息筛选2.下列关于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分数:2.00)A.照射量B.管电压C.摄影距离D.被照体厚度和密度E.胶片的反差系数3.增感屏-胶片系统产生模糊的原因不包括(分数:2.00)A.荧光体的光扩散B.X 线斜射效应C.物体的移动D.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E.照片影像的总模糊度4.滤线栅使用原则中,X 线管管电压须超过(分数:2.00)A.55kVB.60kVC.65kVD.70kVE.75kV5.滤线栅使用原
2、则中,被照体厚度应超过(分数:2.00)A.12cmB.15cmC.10cmD.8cmE.5cm6.醋酸片基透光率为(分数:2.00)A.60%B.70%C.80%D.90%E.95%7.高千伏摄影的管电压应高于(分数:2.00)A.60kVB.80kVC.100kVD.120kVE.160kV8.透光率是指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用 T 表示,T 值的定义域为(分数:2.00)A.0T1B.0T1C.0T2D.1T2E.0T29.曲面体层常用于(分数:2.00)A.颧骨检查B.颌骨检查C.筛骨检查D.颞骨检查E.蝶骨检查10.关于体层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X 线管、支点、胶
3、片三者相对移动B.X 线管、支点、胶片三者固定C.X 线管、支点相对移动D.X 线管、胶片相对移动,支点固定E.肢体、胶片相对固定11.软 X 线摄影主要利用 X 射线的(分数:2.00)A.光电吸收B.康普顿吸收C.电子对效应D.光核反应E.相干散射12.软 X 线摄影的管电压低于(分数:2.00)A.20kVB.30kVC.40kVD.50kVE.60kV13.普通 X 线胶片采用的卤化银主要是(分数:2.00)A.AgBrB.AgClC.AgID.AgFE.AgBr+AgF14.除去灰雾值,信息传递最丰富的照片影像密度值是(分数:2.00)A.00B.0C.0D.1E.115.X 线透过
4、被照体后形成的 X 线强度的差异,称为(分数:2.00)A.天然对比度B.X 线对比度C.胶片对比度D.人工对比度E.照片对比度16.氦氖激光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分数:2.00)A.380nmB.420nmC.550nmD.633nmE.820nm17.红外激光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分数:2.00)A.380nmB.420nmC.550nmD.633nmE.820nm18.X 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分数:2.00)A.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D.密度与照射量没联系的部分E.也称为肩部19.关于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
5、2.00)A.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B.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高C.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高D.晶体颗粒小,分辨率低E.晶体颗粒小,涂层薄,清晰度好20.医用 X 线胶片属于(分数:2.00)A.正性感光材料B.负性感光材料C.反转感光材料D.银盐感光材料E.非银盐感光材料21.增感屏的结构不包括(分数:2.00)A.基层B.荧光体层C.保护层D.反射层或吸收层E.感光乳剂层22.用于稀土增感屏的稀土元素主要是(分数:2.00)A.锕系B.镎系C.镧系D.钡系E.碳系23.增感屏的增感率是指(分数:2.00)A.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0B.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0C.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1
6、D.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1E.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224.增感屏结构中,吸收层的作用是(分数:2.00)A.提高发光效率B.提高清晰度C.改善颗粒度D.控制量子斑点E.提高对比度25.定影液的组成不包括(分数:2.00)A.定影剂B.坚膜剂C.保护剂D.中和剂E.促进剂26.关于自动洗片机的工作流程,错误的是(分数:2.00)A.显影B.定影C.水洗D.浸泡E.烘干27.下列组合,错误的是(分数:2.00)A.显影剂菲尼酮B.保护剂无水亚硫酸钠C.促进剂乙醇D.中和剂冰醋酸E.缓冲剂偏硼酸钠28.关于数字 X 线影像的形成过程,错误的是(分数:2.00)A.信息采集B.量化C.过滤D.转换
7、E.显示29.关于 CR 成像的工作流程,错误的是(分数:2.00)A.信息采集B.信息筛选C.信息转换D.信息处理E.信息的存储与输出30.属于 DR 成像间接转换方式的部件是(分数:2.00)A.增感屏B.非晶硒平板探测器C.碘化铯+非晶硅探测器D.半导体狭缝线阵探测器E.多丝正比电离室31.属于 DR 成像直接转换方式的部件是(分数:2.00)A.闪烁体+CCD 摄像机阵列B.非晶硒平板探测器C.碘化铯+非晶硅探测器D.半导体狭缝线阵探测器E.多丝正比电离室32.与照片颗粒度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被照体的移动B.显影温度C.显影时间D.X 线的光子数E.增感屏33.关于 D
8、SA 混合减影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它基于时间和能量两种物理变量B.先作能量减影C.后作时间减影D.先消除骨组织E.最后仅留下血管像34.CT 成像原理利用的是(分数:2.00)A.多方位成像特性B.横断面图像显示特性C.数据采集系统特性D.X 线的吸收衰减特性E.X 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直进性35.下列成像介质中,分辨率最高的是(分数:2.00)A.荧光屏B.荧光缩影片C.直接摄影用屏片系统D.乳腺摄影用屏片系统E.无屏胶片36.不属于 CT 重建方法的是(分数:2.00)A.后投影法B.迭代法C.滤过后投影法D.二维傅立叶重建法E.二维傅立叶变换图像重建法37.关于 CT 窗
9、口技术,错误的是(分数:2.00)A.改变灰度B.改变对比度C.抑制或去除噪声D.增加显示有用信息E.增加图像信息38.“部分容积效应”中的“部分容积”是指(分数:2.00)A.被成像组织的面积B.图像中所显示的像素数C.相应大小的矩阵尺寸D.包含所有像素的乘积E.该扫描层所包含的体素39.部分容积效应伪影的一般表现是(分数:2.00)A.影像中出现同中心的圆B.影像的中心部分出现指压样伪影C.骨与软组织边缘出现条纹状伪影D.物体的边缘出现星晕样伪影E.整个影像模糊40.CT 值的表示单位是(分数:2.00)A.kWB.HUCWDLE.CM41.将探测器接收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是(分数:2.
10、00)A.信号放大器B.A/D 转换器C.探测器D.后组探测器E.信号比较器42.CT 成像的物理基础是(分数:2.00)A.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B.像素的分布与大小C.窗口技术D.原始扫描数据的比值E.X 线的吸收衰减43.CT 图像中一段从白到黑的灰度影像,称为(分数:2.00)A.密度分辨率B.空间分辨率C.灰阶D.窗宽、窗位E.噪声44.在 X 线摄影中的光化学反应是(分数:2.00)A.光合作用B.光氧化-还原反应C.光合成反应D.水解反应E.光热反应45.CT 扫描中,像素尺寸与矩阵大小的关系是(分数:2.00)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函数关系D.对数关系E.指数关系46.FOV
11、 为 25cm,使用矩阵为 512512,则所得像素大小约为(分数:2.00)A.0B.0C.0D.1E.147.下列滤过板,不能用在诊断 X 线装置上的是(分数:2.00)A.1B.铍窗口滤过C.0D.钼滤过板E.048.关于高速旋转阳极 X 线管阳极转速,正确的是(分数:2.00)A.8197 转/分B.810970 转/分C.81009700 转/分D.8100097000 转/分E.27003200 转/分49.与静止阳极 X 线管无关的是(分数:2.00)A.真空度B.灯丝C.阳极轴承D.集射罩E.阳极靶角度50.为提高旋转阳极 X 线管的短时负荷所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分数:2.
12、00)A.提高阳极旋转速度B.加大焦点轨道直径C.增加阳极倾斜角度D.加大实际焦点面积E.减少管电压脉动率初级放射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模拟 X 线摄影程序不包括(分数:2.00)A.能量B.信号C.检测D.图像形成E.信息筛选 解析:解析 模拟 X 线摄影程序:能量信号检测图像形成。2.下列关于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分数:2.00)A.照射量B.管电压C.摄影距离D.被照体厚度和密度E.胶片的反差系数 解析:解析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照射量、管电压、摄影距离、增感屏、被照体厚度和密度及照片冲洗因素,胶片的反差系数影响的是照片的对
13、比度。3.增感屏-胶片系统产生模糊的原因不包括(分数:2.00)A.荧光体的光扩散B.X 线斜射效应C.物体的移动 D.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E.照片影像的总模糊度解析:解析 物体的移动属于移动模糊。4.滤线栅使用原则中,X 线管管电压须超过(分数:2.00)A.55kVB.60kV C.65kVD.70kVE.75kV解析:解析 在普通摄影检查原则中,一般摄影管电压超过 60kV 时应使用滤线器。5.滤线栅使用原则中,被照体厚度应超过(分数:2.00)A.12cmB.15cm C.10cmD.8cmE.5cm解析:解析 在普通摄影检查原则中,一般被照体厚度超过 15cm 时应使用滤线器。6.
14、醋酸片基透光率为(分数:2.00)A.60%B.70%C.80%D.90% E.95%解析:解析 醋酸片基透光率为 90%。7.高千伏摄影的管电压应高于(分数:2.00)A.60kVB.80kVC.100kVD.120kV E.160kV解析:解析 高千伏摄影的管电压应是 120kV 以上。8.透光率是指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用 T 表示,T 值的定义域为(分数:2.00)A.0T1B.0T1 C.0T2D.1T2E.0T2解析:解析 T 值的定义域为 0T1。9.曲面体层常用于(分数:2.00)A.颧骨检查B.颌骨检查 C.筛骨检查D.颞骨检查E.蝶骨检查解析:解析 曲面体层亦称颌面全景体层
15、,是用曲面体层装置进行齿列及上、下颌骨检查的特殊体层摄影。10.关于体层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X 线管、支点、胶片三者相对移动B.X 线管、支点、胶片三者固定C.X 线管、支点相对移动D.X 线管、胶片相对移动,支点固定 E.肢体、胶片相对固定解析:解析 体层摄影的基本原理是支点固定且 X 线管与胶片相对移动,指定层上被照体组织的投影固定在胶片某点上而成像清晰。11.软 X 线摄影主要利用 X 射线的(分数:2.00)A.光电吸收 B.康普顿吸收C.电子对效应D.光核反应E.相干散射解析:解析 X 线光子能量在 40keV、30keV、20keV 时,光电吸收分别占电子能量
16、的 80%、93%及近100%。在光电吸收方式中,其吸收系数与被照组织原子序数的 4 次方成正比,因而扩大了 X 线吸收差异,以利于软组织结构层次的显示。12.软 X 线摄影的管电压低于(分数:2.00)A.20kVB.30kVC.40kV D.50kVE.60kV解析:解析 软 X 线摄影的管电压为 40kV 以下。13.普通 X 线胶片采用的卤化银主要是(分数:2.00)A.AgBr B.AgClC.AgID.AgFE.AgBr+AgF解析:解析 普通 X 线胶片采用的卤化银主要是 AgBr。14.除去灰雾值,信息传递最丰富的照片影像密度值是(分数:2.00)A.00B.0C.0 D.1E
17、.1解析:解析 除去灰雾值,信息传递最丰富的照片影像密度值是 0.71.5。15.X 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 X 线强度的差异,称为(分数:2.00)A.天然对比度B.X 线对比度 C.胶片对比度D.人工对比度E.照片对比度解析:解析 X 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 X 线强度的差异,称为 X 线对比度。16.氦氖激光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分数:2.00)A.380nmB.420nm C.550nmD.633nmE.820nm解析:解析 氦氖激光片吸收光谱的峰值为 420nm。17.红外激光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分数:2.00)A.380nmB.420nmC.550nmD.633nmE.820nm 解析:
18、解析 红外激光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 820nm。18.X 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分数:2.00)A.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 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D.密度与照射量没联系的部分E.也称为肩部解析:解析 完整的 X 线胶片特性曲线分为足部、直线部、肩部及反转部。其中直线部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该部分密度与照射量的增加成正比。19.关于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B.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高C.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高D.晶体颗粒小,分辨率低 E.晶体颗粒小,涂层薄,清晰度好解析:解析 胶片的感光晶体颗粒大
19、小及均匀度可影响到胶片的一些成像性能,其中晶体颗粒的大小对分辨率的影响是颗粒越小,分辨率越高。20.医用 X 线胶片属于(分数:2.00)A.正性感光材料B.负性感光材料C.反转感光材料D.银盐感光材料 E.非银盐感光材料解析:解析 医用 X 线胶片属于银盐感光材料。21.增感屏的结构不包括(分数:2.00)A.基层B.荧光体层C.保护层D.反射层或吸收层E.感光乳剂层 解析:解析 感光乳剂层是 X 线胶片的主要结构,不属于增感屏的结构。22.用于稀土增感屏的稀土元素主要是(分数:2.00)A.锕系B.镎系C.镧系 D.钡系E.碳系解析:解析 用于稀土增感屏的稀土元素主要是钇系和镧系。23.增
20、感屏的增感率是指(分数:2.00)A.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0B.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0C.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1 D.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1E.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2解析:解析 增感屏的增感率定义为: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 1.0 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24.增感屏结构中,吸收层的作用是(分数:2.00)A.提高发光效率B.提高清晰度 C.改善颗粒度D.控制量子斑点E.提高对比度解析:解析 增感屏结构中,吸收层的作用是:吸收由荧光体向基层照射的荧光,防止荧光反射到胶片,提高影像清晰度。25.定影液的组成不包括(分数:2.00)A.定影剂B.坚膜剂C.保护剂D.中和剂E.促进剂
21、解析:解析 除选项 E 外,其余皆为定影液的组成。26.关于自动洗片机的工作流程,错误的是(分数:2.00)A.显影B.定影C.水洗D.浸泡 E.烘干解析:解析 自动洗片机的工作流程不包括浸泡。27.下列组合,错误的是(分数:2.00)A.显影剂菲尼酮B.保护剂无水亚硫酸钠C.促进剂乙醇 D.中和剂冰醋酸E.缓冲剂偏硼酸钠解析:解析 乙醇作为溶剂使用。28.关于数字 X 线影像的形成过程,错误的是(分数:2.00)A.信息采集B.量化C.过滤 D.转换E.显示解析:解析 数字 X 线影像的形成过程,大体要经过信息采集、量化、转换、显示。29.关于 CR 成像的工作流程,错误的是(分数:2.00
22、)A.信息采集B.信息筛选 C.信息转换D.信息处理E.信息的存储与输出解析:解析 除选项 B 外,其余皆为 CR 成像的工作流程。30.属于 DR 成像间接转换方式的部件是(分数:2.00)A.增感屏B.非晶硒平板探测器C.碘化铯+非晶硅探测器 D.半导体狭缝线阵探测器E.多丝正比电离室解析:解析 DR 成像间接转换方式的部件是碘化铯+非晶硅探测器,X 线照射碘化铯,X 线光子转换为可见光,可见光激发非晶硅光电二极管阵列产生电信号。31.属于 DR 成像直接转换方式的部件是(分数:2.00)A.闪烁体+CCD 摄像机阵列B.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C.碘化铯+非晶硅探测器D.半导体狭缝线阵探测器E
23、.多丝正比电离室解析:解析 DR 成像直接转换方式的部件为非晶硒平板探测器,X 线光子可直接转换为电信号。32.与照片颗粒度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被照体的移动B.显影温度C.显影时间D.X 线的光子数 E.增感屏解析:解析 与照片颗粒度关系最密切的是 X 线的光子数。33.关于 DSA 混合减影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它基于时间和能量两种物理变量B.先作能量减影C.后作时间减影D.先消除骨组织 E.最后仅留下血管像解析:解析 先消除软组织,后消除骨组织,最后仅留下血管影。34.CT 成像原理利用的是(分数:2.00)A.多方位成像特性B.横断面图像显示特性C.数据采
24、集系统特性D.X 线的吸收衰减特性 E.X 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直进性解析:解析 CT 成像利用了 X 线的衰减特性,将衰减后的射线通过模/数转换后,由计算机重建成横断面图像。35.下列成像介质中,分辨率最高的是(分数:2.00)A.荧光屏B.荧光缩影片C.直接摄影用屏片系统D.乳腺摄影用屏片系统E.无屏胶片 解析:解析 无屏胶片的分辨率最高。36.不属于 CT 重建方法的是(分数:2.00)A.后投影法B.迭代法C.滤过后投影法D.二维傅立叶重建法E.二维傅立叶变换图像重建法 解析:解析 二维傅立叶变换图像重建法是 MRI 所特有。37.关于 CT 窗口技术,错误的是(分数:2.00)A.改变
25、灰度B.改变对比度C.抑制或去除噪声D.增加显示有用信息E.增加图像信息 解析:解析 CT 窗口技术不能增加图像信息,只能等于或少于原来图像中已存在的信息。38.“部分容积效应”中的“部分容积”是指(分数:2.00)A.被成像组织的面积B.图像中所显示的像素数C.相应大小的矩阵尺寸D.包含所有像素的乘积 E.该扫描层所包含的体素解析:解析 部分容积是指包含所有像素的乘积。39.部分容积效应伪影的一般表现是(分数:2.00)A.影像中出现同中心的圆B.影像的中心部分出现指压样伪影C.骨与软组织边缘出现条纹状伪影 D.物体的边缘出现星晕样伪影E.整个影像模糊解析:解析 射线束同时通过衰减较大的骨骼
26、和软组织,CT 值就要根据这两种物质平均计算,由于该两种组织的衰减差别过大,导致重建计算时产生误差,部分投影于扫描平面并产生伪影。40.CT 值的表示单位是(分数:2.00)A.kWB.HU CWDLE.CM解析:解析 CT 值的表示单位是 HU。41.将探测器接收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是(分数:2.00)A.信号放大器B.A/D 转换器 C.探测器D.后组探测器E.信号比较器解析:解析 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42.CT 成像的物理基础是(分数:2.00)A.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B.像素的分布与大小C.窗口技术D.原始扫描数据的比值E.X 线的吸收衰减 解析:解析 CT 成像的物
27、理基础是 X 线的吸收衰减。43.CT 图像中一段从白到黑的灰度影像,称为(分数:2.00)A.密度分辨率B.空间分辨率C.灰阶 D.窗宽、窗位E.噪声解析:解析 CT 图像中一段从白到黑的灰度影像称为灰阶。44.在 X 线摄影中的光化学反应是(分数:2.00)A.光合作用B.光氧化-还原反应 C.光合成反应D.水解反应E.光热反应解析:解析 在 X 线摄影中,卤化银在光子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还原出 Ag 原子,其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所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45.CT 扫描中,像素尺寸与矩阵大小的关系是(分数:2.00)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 C.函数关系D.对数关系E.指数关系解析:解析
28、CT 扫描中,像素尺寸与矩阵大小的关系是呈反比关系。46.FOV 为 25cm,使用矩阵为 512512,则所得像素大小约为(分数:2.00)A.0B.0 C.0D.1E.1解析:解析 FOV 为 25cm,使用矩阵为 512512,则所得像素大小约为 250512=0.48820.5mm。47.下列滤过板,不能用在诊断 X 线装置上的是(分数:2.00)A.1B.铍窗口滤过C.0 D.钼滤过板E.0解析:解析 铜不能单独作为滤过板使用。48.关于高速旋转阳极 X 线管阳极转速,正确的是(分数:2.00)A.8197 转/分B.810970 转/分C.81009700 转/分 D.8100097000 转/分E.27003200 转/分解析:解析 高速旋转阳极转速为 81009700 转/分。49.与静止阳极 X 线管无关的是(分数:2.00)A.真空度B.灯丝C.阳极轴承 D.集射罩E.阳极靶角度解析:解析 因为是静止阳极不需转子和轴承。50.为提高旋转阳极 X 线管的短时负荷所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提高阳极旋转速度B.加大焦点轨道直径C.增加阳极倾斜角度 D.加大实际焦点面积E.减少管电压脉动率解析:解析 欲加大 X 线管的功率,应减小阳极倾斜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