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放射医学技士专业实践能力-8-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2741       资源大小:145.5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放射医学技士专业实践能力-8-2及答案解析.doc

    1、初级放射医学技士专业实践能力-8-2 及答案解析(总分:5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X 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 X 线强度的差异,称为 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X 线(射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分数:1.00)A.B.C.D.E.2.在 MR 成像装置中,共设计有几种梯度磁场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E5 种(分数:1.00)A.B.C.D.E.3.螺旋扫描,螺距为 0.5,床速为 5mm/s,层厚为 A2.5mm B5mm C10mm D15mm E20mm(分数:1.00)A.B.C.D.E.4.

    2、常规内耳超薄层扫描,层厚、层间距范围为 A1mm 以下 B11.5mm C35mm D610mm E10mm 以上(分数:1.00)A.B.C.D.E.5.不属于颅脑平扫适应证的是 A颅内出血 B脑梗死 C脑萎缩 D脑血管畸形 E先天性无脑(分数:1.00)A.B.C.D.E.6.影响 X 线照片清晰度的观察条件,不包括 A观片灯亮度 B照明用电源电压 C肉眼的 MTF D室内照明条件 E环境明暗程度(分数:1.00)A.B.C.D.E.7.层厚、层间距为 35mm 的扫描称为 A薄层扫描 B超薄层扫描 C重叠扫描 D高分辨率扫描 E夹层扫描(分数:1.00)A.B.C.D.E.8.通常中档

    3、CT 机的空间分辨率是 A5LP/cm B10LP/cm C14LP/cm D20LP/cm E30LP/cm(分数:1.00)A.B.C.D.E.9.一般显示脑组织常用的窗宽是 A-30-40 B3040 C70100 D100250 E350600(分数:1.00)A.B.C.D.E.10.每日开机进行 CT 球管训练的目的是 A升高球管温度 B启动旋转阳极 C防止阳极靶面龟裂 D保护 X 线管,防止损坏 E增加阴极电子(分数:1.00)A.B.C.D.E.11.影响 X 线胶片影像质量的物理因素,不包括 A密度 B对比度 C锐利度 D颗粒度 E失真度(分数:1.00)A.B.C.D.E.

    4、12.关于自动冲洗机启动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和剂常用冰醋酸 B抑制剂常用溴化钾 C保护剂常用无水硫酸钠 D使冲洗影像始终稳定 E降低显影液开始时的 pH 值(分数:1.00)A.B.C.D.E.13.不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是 AX 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 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CX 线吸收系数 D人体组织的密度 EX 线波长(分数:1.00)A.B.C.D.E.14.逆行肾盂造影的禁忌证是 A静脉尿路造影显影不良 B肾盂积水严重 C先天性多囊肾 D尿道狭窄 E肾功能差(分数:1.00)A.B.C.D.E.15.喉部 CT 扫描,仰头的目的是 A病人舒服 B头不易动 C便于定位 D喉室打开

    5、E防止下颌骨重叠(分数:1.00)A.B.C.D.E.16.观察蝶鞍的最佳扫描方式是 A横断扫描 B横断扫描+矢状扫描 C矢状扫描 D横断扫描多方位重建 E冠状扫描(分数:1.00)A.B.C.D.E.17.关于颈椎摄影影像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张口位:第 1、2 颈椎显示上、下齿列之间 B正位:第 37 颈椎投影于照片正中 C斜位:椎弓根投影于照片正中 D斜位:椎间孔呈卵圆形 E侧位:下颌骨与椎体重叠(分数:1.00)A.B.C.D.E.18.感光效应一定,管电流减少到 1/4 时,曝光时间应增加至原来的 A10 倍 B8 倍 C6 倍 D4 倍 E2 倍(分数:1.00)A.B.C.D.

    6、E.19.膝关节 CT 检查的体位是 A仰卧、头先进 B俯卧、头先进 C仰卧、足先进 D俯卧、足先进 E坐位、足先进(分数:1.00)A.B.C.D.E.20.关于静脉胆道造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囊显影率高 B不需做碘过敏试验 C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禁忌 D适应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者 E常规摄取俯卧位片,左侧抬高 30(分数:1.00)A.B.C.D.E.21.使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合并哪项技术最有利于病灶的显示 A呼吸门控技术 B心电门控技术 C预饱和技术 D梯度运动相位重聚技术 E脂肪抑制技术(分数:1.00)A.B.C.D.E.22.有关 X 线束、照射野的叙述,错误的是 AX 线球管发射锥

    7、形 X 线束 BX 线束入射被照体曝光面的大小称照射野 C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大 D摄影中的 X 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EX 线束中心部分的那一条 X 线被称为中心线(分数:1.00)A.B.C.D.E.23.下述体位,适合心脏摄影的是 A右侧位 B仰卧前后位 C仰卧前斜位 D站立后前位 E仰卧左侧位(分数:1.00)A.B.C.D.E.24.四肢扫描,区分图像左右的操作是 A双侧对比摆位 B包括邻近关节 C采用连续扫描法 D包含软组织 E输入注释标志(分数:1.00)A.B.C.D.E.25.摄影时,可以人为控制运动模糊的是 A呼吸 B心脏搏动 C胃蠕动 D痉挛 E肠蠕动(分数:1.00)A.

    8、B.C.D.E.26.关于 CT 增强扫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增强体内需观察物体的对比度 B对比剂可通过不同方式注入 C增强组织的辐射衰减差异 D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E扫描方式与平扫不同(分数:1.00)A.B.C.D.E.27.CT 增强扫描的最终目的是 A增强组织的辐射衰减差异 B增强体内物体对比差异 C增加 CT 图像对比 D增加 CT 信号的信噪比 E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分数:1.00)A.B.C.D.E.28.重叠扫描是指 A层厚等于层间距 B层厚大于层间距 C层厚小于层间距 D层厚,层间距随意变化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29.不属于股骨的检查体位的是 A股骨正

    9、位 B股骨侧位 C股骨轴位 D股骨颈前后位 E股骨颈仰卧水平位(分数:1.00)A.B.C.D.E.30.后鼻孔闭锁,最佳检查方法是 A鼻窦瓦氏位 B鼻窦柯氏位 C鼻窦侧位 D鼻窦正位体层 E鼻窦横断 CT 扫描(分数:1.00)A.B.C.D.E.31.上腹部 CT 扫描通常不包括 A肝脏 B胆囊 C脾脏 D胰腺 E肾脏(分数:1.00)A.B.C.D.E.32.CT 扫描时 X 射线管发出的是 AB 射线 B散射线 C一束 射线 D混合能谱射线 E近似单一能谱射线(分数:1.00)A.B.C.D.E.33.属于 CT 机的准备工作是 A去除被检部位金属物 B给予镇静剂 C审核 CT 检查申

    10、请单 D受检者的呼吸训练 ECT 值校准(分数:1.00)A.B.C.D.E.34.关于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照体固定 B选择适当的呼吸方法 C缩短曝光时间 D缩短焦一片距 E选用高速增感屏(分数:1.00)A.B.C.D.E.35.关于软 X 线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40 kV 以下管电压摄影称“软 X 线摄影” B可获得对比良好的软组织 X 线照片 C软组织摄影 X 线是由钨靶 X 线管产生 D适用于被照体组织较薄的软组织 E适用于乳腺及喉部侧位检查(分数:1.00)A.B.C.D.E.36.影响照片影像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 A正常曝光时,密度与照射量成正比 B管电压增

    11、加,照片密度增加 C被照体厚度、密度增加,影像密度增加 D摄影距离增大,密度降低 E与照片的显影加工条件有关(分数:1.00)A.B.C.D.E.37.关于急腹症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站立腹部后前位 B胶片上齐肋间 C胶片下至耻骨联合 D用合适尺寸的胶片 E中心线水平经脐摄入胶片(分数:1.00)A.B.C.D.E.38.不能在定位图上确定的是 A扫描起始线 B扫描终止线 C扫描范围 D扫描角度 E扫描参数(分数:1.00)A.B.C.D.E.39.欲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应采用的扫描方式是 A间隔扫描 B动态扫描 C快速扫描 D标准全周扫描 E超薄层扫描(分数:1.00)A.B.C.D.E.

    12、40.与颅脑常规 CT 扫描比较,咽部扫描的注意事项是 A头颅固定 B去除头上金属饰物 C不合作者采用药物镇静 D不做吞咽动作 E平静呼吸扫描(分数:1.00)A.B.C.D.E.41.下列数字成像技术问世最早的是 ACT BCR CDR DDSA EMRI(分数:1.00)A.B.C.D.E.42.滑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曝光 B连续采集 C单向连续旋转 D床面连续移动 E高压发生器连续旋转(分数:1.00)A.B.C.D.E.43.首选骶髂关节正位摄影的疾病是 A脊柱裂 B脊柱结核 C脊柱侧弯 D脊柱转移瘤 E强直性脊柱炎(分数:1.00)A.B.C.D.E.44.与鼻咽部处于同一平面

    13、的是 A额窦 B筛窦 C蝶窦 D上颌窦 E上门齿(分数:1.00)A.B.C.D.E.45.关于滤线栅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滤线栅置于焦点与被照体之间 B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栅焦距相等 C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的中心 D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铅条排列间隙平行 E原发 X 线与滤线栅铅条平行(分数:1.00)A.B.C.D.E.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46.关于 CT 图像后处理的概念,正确的为(分数:2.00)A.多平面重组(MPR)是在横断面图像上按需要任意划线,并沿该线将一系列横断面图像重组,得到该划线平面重组的三维图像B.表面阴影显示(SSD)是将三维容

    14、积数据中蕴含物体表面加上的明暗阴影进行显示的方法C.表面阴影显示为三维表面数学模式成像,立体感强D.容积再现法又称为体积重建法E.仿真内镜成像是用源影像(如 CT、MR 等)所提供的容积数据,采用仿真技术,重建出管道器官如胃肠道、呼吸道等内表面的三维立体图像47.CT 扫描注意事项中,为保障 CT 机的良好工作状态,应做到(分数:2.00)A.CT 机房的温度保持在 20左右B.CT 机房的湿度应在 50%70%C.每天开机后应进行 CT 球管训练D.对球管的训练是从高千伏、毫安到低千伏、毫安的多次曝光E.定期对 CT 值校准48.CT 扫描程序包括(分数:2.00)A.输入被检者的资料B.被

    15、检者体位处置C.扫描前定位D.扫描E.照相和存储49.乳腺摄影 X 线的特点是(分数:2.00)A.波长较短B.波长较长C.X 线能量低D.X 线穿透力较强E.X 线穿透力较弱50.关于 CT 最大密度投影(MIP)的概念,正确的为(分数:2.00)A.利用投影成像原理,将三维数据朝着任意方向进行投影B.设想有许多投影线,取每条投影线经过的所有体素中最大的一个体素值,作为投影图像中对应的像素值C.由所有投影线对应的若干个最大密度的像素所组成的图像即为最大密度投影所产生的图像D.重组后的图像为三维图像E.常用于显示密度相对较高的组织结构,如注射对比剂后显影的血管和明显强化的肿块等初级放射医学技士

    16、专业实践能力-8-2 答案解析(总分:5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X 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 X 线强度的差异,称为 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X 线(射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分数:1.00)A.B.C. D.E.解析:X 线照射物体时,因被照体组织厚度、原子序数、密度的不同,使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不同,产生 X 线对比度。2.在 MR 成像装置中,共设计有几种梯度磁场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E5 种(分数:1.00)A.B.C. D.E.解析:在 MR 成像装置中,共设计有 3 种梯度磁场

    17、:一是层面选择梯度,二是频率编码梯度,三是相位编码梯度。3.螺旋扫描,螺距为 0.5,床速为 5mm/s,层厚为 A2.5mm B5mm C10mm D15mm E20mm(分数:1.00)A.B.C. D.E.解析:根据螺距的定义,螺距是床速与层厚之比,可得出层厚为 10mm。4.常规内耳超薄层扫描,层厚、层间距范围为 A1mm 以下 B11.5mm C35mm D610mm E10mm 以上(分数:1.00)A.B. C.D.E.解析:内耳解剖范围小,结构复杂,扫描层厚、层间距为 11.5mm 最理想。5.不属于颅脑平扫适应证的是 A颅内出血 B脑梗死 C脑萎缩 D脑血管畸形 E先天性无脑

    18、(分数:1.00)A.B.C.D. E.解析:脑血管畸形需通过强化扫描方能确诊。6.影响 X 线照片清晰度的观察条件,不包括 A观片灯亮度 B照明用电源电压 C肉眼的 MTF D室内照明条件 E环境明暗程度(分数:1.00)A.B. C.D.E.解析:影响 X 线照片清晰度的观察条件是指观片灯亮度、肉眼的 MTF、室内照明条件及环境明暗程度。7.层厚、层间距为 35mm 的扫描称为 A薄层扫描 B超薄层扫描 C重叠扫描 D高分辨率扫描 E夹层扫描(分数:1.00)A. B.C.D.E.解析:层厚、层间距为 35mm 的扫描称为薄层扫描。8.通常中档 CT 机的空间分辨率是 A5LP/cm B1

    19、0LP/cm C14LP/cm D20LP/cm E30LP/cm(分数:1.00)A.B. C.D.E.解析:中档 CT 机的空间分辨率约为 10LP/cm,高档达 14LP/cm 或以上。9.一般显示脑组织常用的窗宽是 A-30-40 B3040 C70100 D100250 E350600(分数:1.00)A.B.C. D.E.解析:横断层面图像窗宽 10100 Hu,窗位 3540 Hu。10.每日开机进行 CT 球管训练的目的是 A升高球管温度 B启动旋转阳极 C防止阳极靶面龟裂 D保护 X 线管,防止损坏 E增加阴极电子(分数:1.00)A.B.C.D. E.解析:为保护 X 线管

    20、,每日开机进行 CT 球管训练,使球管温度逐渐升高,以适应工作环境。11.影响 X 线胶片影像质量的物理因素,不包括 A密度 B对比度 C锐利度 D颗粒度 E失真度(分数:1.00)A.B.C.D.E. 解析:X 线胶片影像的五大要素为: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前四项为构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12.关于自动冲洗机启动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和剂常用冰醋酸 B抑制剂常用溴化钾 C保护剂常用无水硫酸钠 D使冲洗影像始终稳定 E降低显影液开始时的 pH 值(分数:1.00)A.B.C. D.E.解析:保护剂常用无水亚硫酸钠。13.不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

    21、是 AX 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 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CX 线吸收系数 D人体组织的密度 EX 线波长(分数:1.00)A. B.C.D.E.解析: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有 X 线吸收系数 、物体厚度 d、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z、人体组织的密度、X 线波长 。14.逆行肾盂造影的禁忌证是 A静脉尿路造影显影不良 B肾盂积水严重 C先天性多囊肾 D尿道狭窄 E肾功能差(分数:1.00)A.B.C.D. E.解析:逆行肾盂造影的禁忌证为:尿道狭窄、泌尿道急性炎症、严重血尿、肾绞痛发作期间、严重心血管疾病及全身情况衰竭者。15.喉部 CT 扫描,仰头的目的是 A病人舒服 B头不易动 C便于定位 D喉

    22、室打开 E防止下颌骨重叠(分数:1.00)A.B.C.D.E. 解析:喉部 CT 扫描,仰头的目的是防止下颌骨重叠。16.观察蝶鞍的最佳扫描方式是 A横断扫描 B横断扫描+矢状扫描 C矢状扫描 D横断扫描多方位重建 E冠状扫描(分数:1.00)A.B.C.D.E. 解析:冠状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肿瘤与鞍底。17.关于颈椎摄影影像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张口位:第 1、2 颈椎显示上、下齿列之间 B正位:第 37 颈椎投影于照片正中 C斜位:椎弓根投影于照片正中 D斜位:椎间孔呈卵圆形 E侧位:下颌骨与椎体重叠(分数:1.00)A.B.C.D.E. 解析:颈椎侧位片上,下颌骨不应与椎体重叠。18.感

    23、光效应一定,管电流减少到 1/4 时,曝光时间应增加至原来的 A10 倍 B8 倍 C6 倍 D4 倍 E2 倍(分数:1.00)A.B.C.D. E.解析:感光效应一定,管电流减少到 1/4 时,曝光时间应增加至原来的 4 倍。19.膝关节 CT 检查的体位是 A仰卧、头先进 B俯卧、头先进 C仰卧、足先进 D俯卧、足先进 E坐位、足先进(分数:1.00)A.B.C. D.E.解析:膝关节 CT 检查的体位是仰卧,足先进。20.关于静脉胆道造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囊显影率高 B不需做碘过敏试验 C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禁忌 D适应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者 E常规摄取俯卧位片,左侧抬高 30(分数:

    24、1.00)A.B. C.D.E.解析:碘过敏试验为必要的术前准备。21.使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合并哪项技术最有利于病灶的显示 A呼吸门控技术 B心电门控技术 C预饱和技术 D梯度运动相位重聚技术 E脂肪抑制技术(分数:1.00)A.B.C.D.E. 解析: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时,为使高信号的脂肪组织与强化的病灶分开,常并用脂肪抑制技术。22.有关 X 线束、照射野的叙述,错误的是 AX 线球管发射锥形 X 线束 BX 线束入射被照体曝光面的大小称照射野 C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大 D摄影中的 X 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EX 线束中心部分的那一条 X 线被称为中心线(分数:1.00)A.B.C. D.E

    25、.解析:X 线摄影时,为减少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应将照射野缩小到能容下肢体被检部位。23.下述体位,适合心脏摄影的是 A右侧位 B仰卧前后位 C仰卧前斜位 D站立后前位 E仰卧左侧位(分数:1.00)A.B.C.D. E.解析:站立后前位显示心脏正位影像。24.四肢扫描,区分图像左右的操作是 A双侧对比摆位 B包括邻近关节 C采用连续扫描法 D包含软组织 E输入注释标志(分数:1.00)A.B.C.D.E. 解析:四肢多为对称性,从 CT 扫描图像形态分析,很难区分左右,需准确输入注释标志。25.摄影时,可以人为控制运动模糊的是 A呼吸 B心脏搏动 C胃蠕动 D痉挛 E肠蠕动(分数:1.

    26、00)A. B.C.D.E.解析:摄影时可以控制呼吸来控制运动模糊。26.关于 CT 增强扫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增强体内需观察物体的对比度 B对比剂可通过不同方式注入 C增强组织的辐射衰减差异 D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E扫描方式与平扫不同(分数:1.00)A.B.C.D.E. 解析:扫描方式与平扫一样。27.CT 增强扫描的最终目的是 A增强组织的辐射衰减差异 B增强体内物体对比差异 C增加 CT 图像对比 D增加 CT 信号的信噪比 E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分数:1.00)A.B.C.D.E. 解析:CT 增强扫描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28.重叠扫描是指 A层厚等于层间距 B层厚大于层间距

    27、 C层厚小于层间距 D层厚,层间距随意变化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 C.D.E.解析:层厚大于层间距时,相邻两层间才有重复显示的部分,这种情况称为重叠扫描。29.不属于股骨的检查体位的是 A股骨正位 B股骨侧位 C股骨轴位 D股骨颈前后位 E股骨颈仰卧水平位(分数:1.00)A.B.C. D.E.解析:股骨 X 线摄影的体位一般不包括轴位。30.后鼻孔闭锁,最佳检查方法是 A鼻窦瓦氏位 B鼻窦柯氏位 C鼻窦侧位 D鼻窦正位体层 E鼻窦横断 CT 扫描(分数:1.00)A.B.C.D.E. 解析:后鼻孔闭锁,鼻窦横断 CT 扫描可清晰显示。31.上腹部 CT 扫描通常不包括 A肝脏

    28、 B胆囊 C脾脏 D胰腺 E肾脏(分数:1.00)A.B.C.D.E. 解析:上腹部 CT 扫描通常不包括肾脏。32.CT 扫描时 X 射线管发出的是 AB 射线 B散射线 C一束 射线 D混合能谱射线 E近似单一能谱射线(分数:1.00)A.B.C.D.E. 解析:CT 扫描时 X 射线管发出的是近似单一能谱射线。33.属于 CT 机的准备工作是 A去除被检部位金属物 B给予镇静剂 C审核 CT 检查申请单 D受检者的呼吸训练 ECT 值校准(分数:1.00)A.B.C.D.E. 解析:只有 CT 值校准才是 CT 机的准备工作,ABCD 四项为医生和患者的准备工作。34.关于摄影中减小运动

    29、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照体固定 B选择适当的呼吸方法 C缩短曝光时间 D缩短焦一片距 E选用高速增感屏(分数:1.00)A.B.C.D. E.解析:X 线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方法之一是尽量增加焦点至胶片或 IP 板、平板探测器的距离。35.关于软 X 线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40 kV 以下管电压摄影称“软 X 线摄影” B可获得对比良好的软组织 X 线照片 C软组织摄影 X 线是由钨靶 X 线管产生 D适用于被照体组织较薄的软组织 E适用于乳腺及喉部侧位检查(分数:1.00)A.B.C. D.E.解析:软组织摄影 X 线是由钼靶 X 线管产生。36.影响照片影像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

    30、A正常曝光时,密度与照射量成正比 B管电压增加,照片密度增加 C被照体厚度、密度增加,影像密度增加 D摄影距离增大,密度降低 E与照片的显影加工条件有关(分数:1.00)A.B.C. D.E.解析:照片影像密度随被照体厚度、密度增加而降低。37.关于急腹症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站立腹部后前位 B胶片上齐肋间 C胶片下至耻骨联合 D用合适尺寸的胶片 E中心线水平经脐摄入胶片(分数:1.00)A.B. C.D.E.解析:胶片上缘齐乳头。38.不能在定位图上确定的是 A扫描起始线 B扫描终止线 C扫描范围 D扫描角度 E扫描参数(分数:1.00)A.B.C.D.E. 解析:定位图上不能确定扫描参数。39.欲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应采用的扫描方式是 A间隔扫描 B动态扫描 C快速扫描 D标准全周扫描 E超薄层扫描(分数:1.00)A.B.C.D.E. 解析:欲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应采用的扫描方式是超薄层扫描。40.与颅脑常规 CT 扫描比较,咽部扫描的注意事项是 A头颅固定 B去除头上金属饰物 C不合作者采用药物镇静 D不做吞咽动作 E平静呼吸扫描(分数:1.00)A.B.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放射医学技士专业实践能力-8-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