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40,分数:80.00)1.AG升高多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低钾血症(分数:2.00)A.B.C.D.E.2.动物免疫中最常用的佐剂是 A.卡介苗 B.氢氧化铝 C.脂多糖 D.弗氏佐剂 E.细胞因子佐剂(分数:2.00)A.B.C.D.E.3.佐剂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 A.增强免疫原性 B.增加抗体滴度 C.改变抗原特异性 D.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E.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分数:2.00)A.B.C.D.E.4.下列哪种抗原不
2、是颗粒性抗原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伤寒杆菌 C.红细胞 D.抗原包被的乳胶微粒 E.细菌外毒素(分数:2.00)A.B.C.D.E.5.SPA可与某种免疫球蛋白的 Fc段非特异性结合,此种免疫球蛋白是 A.IgA B.IgG C.IgD D.IgM E.IgE(分数:2.00)A.B.C.D.E.6.以下属沉淀反应的是 A.细菌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B.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C.血清蛋白质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D.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细胞表面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E.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胶颗粒表面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分数:2.00)A.B.C.D.E.7.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辣根过氧化物酶不
3、具有的特点是 A.价格较低,商品化酶易于获得 B.为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酶 C.相应的标记方法简单 D.酶及酶标记物很不稳定,不易保存 E.底物种类多,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条件进行选择的余地大(分数:2.00)A.B.C.D.E.8.酶免疫技术中的酶结合物是指 A.酶标记抗原 B.酶标记抗体 C.酶标记抗原或抗体 D.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 E.酶与底物的结合(分数:2.00)A.B.C.D.E.9.ELISA方法中易产生钩状效应的是 A.双位点一步法 B.双抗原夹心法 C.间接法 D.竞争法 E.捕获法(分数:2.00)A.B.C.D.E.10.下列哪种 ELISA方法用一种标记
4、物可检测多种被测物 A.双抗体夹心法 B.间接法 C.竞争法 D.双位点一步法 E.双抗原夹心法(分数:2.00)A.B.C.D.E.11.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为免疫调节性因子 A.MCF B.NCF C.LT D.IL-1 E.MAF(分数:2.00)A.B.C.D.E.12.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2 C.IL-3 D.IL-10 E.IL-12(分数:2.00)A.B.C.D.E.13.HLA-类分子有以下哪些成分组成 A. 和 链 B.Ig的 L和 H链 C. 链和 2微球蛋白链 D.两条 链 E.两条 链和一条 链(分数:2.00)A.B.C.D.E.14.
5、HLA-类分子存在于 A.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B.所有白细胞表面 C.所有细胞表面 D.所有有核细胞和血小板表面 E.淋巴细胞表面(分数:2.00)A.B.C.D.E.15.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 MHC限制的是 A.Tc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B.Tc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Th细胞与 B细胞 D.APC呈递抗原给 Th细胞 E.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分数:2.00)A.B.C.D.E.16.SCID的主要表现是 A.细胞免疫缺陷 B.体液免疫缺陷 C.吞噬细胞缺陷 D.补体缺陷 E.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分数:2.00)A.B.C.D.E.17.细菌特殊结构不包括 A.荚膜 B.菌毛 C.芽胞 D.
6、鞭毛 E.中介体(分数:2.00)A.B.C.D.E.18.去除血清中细菌最佳的方法是 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法 C.高压灭菌法 D.紫外线消毒法 E.过滤除菌法(分数:2.00)A.B.C.D.E.19.噬菌体是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支原体 E.衣原体(分数:2.00)A.B.C.D.E.20.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规定,1ml 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A.10个 B.20个 C.50个 D.100个 E.200个(分数:2.00)A.B.C.D.E.21.细菌单染色法常用的染色剂不包括 A.结晶紫 B.美蓝 C.卢戈碘液 D.碱性复红 E.孔雀绿(分数:2.00)A.B
7、.C.D.E.22.病原菌人工培养时,一般采用的 pH是 A.7.27.6 B.5.28.6 C.4.08.6 D.8.29.0 E.6.46.8(分数:2.00)A.B.C.D.E.23.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侵袭性酶 D.内毒素 E.外毒素(分数:2.00)A.B.C.D.E.24.埃希菌属的培养特性不包括 A.需氧或兼性厌氧 B.营养要求不高 C.形成中等大小菌落 D.菌落灰白色,光滑湿润 E.液体培养基中沉淀生长(分数:2.00)A.B.C.D.E.25.霍乱弧菌依据 O抗原的不同分血清群,其中对人致病的是 A.O1群霍乱弧菌 B.O157群霍乱弧菌 C.
8、O111群霍乱弧菌 D.O138群霍乱弧菌 E.O22群霍乱弧菌(分数:2.00)A.B.C.D.E.26.属于抗酸菌的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不动杆菌 D.蜡样芽胞杆菌 E.变形杆菌(分数:2.00)A.B.C.D.E.27.引起“冰箱病”的细菌是 A.肠炎沙门菌 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宋内志贺菌 E.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分数:2.00)A.B.C.D.E.28.人兽共患的病原菌不包括 A.布鲁菌 B.炭疽芽胞杆菌 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D.鼠伤寒沙门菌 E.淋病奈瑟菌(分数:2.00)A.B.C.D.E.29.与细菌 L型相似的微生物是 A.衣原
9、体 B.螺旋体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分数:2.00)A.B.C.D.E.30.衣原体感染人类后,不能引起的症状是 A.沙眼 B.包涵体结膜炎 C.肺炎 D.泌尿生殖道感染 E.胃肠炎(分数:2.00)A.B.C.D.E.31.病毒与立克次体主要相同点为 A.繁殖方式 B.细胞内寄生 C.抗生素敏感 D.核酸类型 E.人工培养基生长(分数:2.00)A.B.C.D.E.32.寄生在回盲部的线虫是 A.蛔虫 B.丝虫 C.旋毛虫 D.钩虫 E.鞭虫(分数:2.00)A.B.C.D.E.33.十二指肠钩虫的感染方式为 A.经口 B.经皮肤 C.输血感染 D.媒介昆虫叮咬 E.主要经
10、皮肤,有时可经口感染(分数:2.00)A.B.C.D.E.34.人体感染旋毛虫是由于 A.吞入感染虫卵 B.吞食幼虫囊包 C.幼虫从皮肤钻入 D.误食新生幼虫 E.饮用含有丝状蚴生水(分数:2.00)A.B.C.D.E.35.棘球蚴在人生寄生最常见的部位是 A.肺 B.脑 C.肝 D.骨髓 E.皮下(分数:2.00)A.B.C.D.E.36.环卵沉淀试验可用于诊断 A.华支睾吸虫病 B.卫氏并殖吸虫病 C.斯氏狸殖吸虫病 D.日本血吸虫病 E.布氏姜片吸虫病(分数:2.00)A.B.C.D.E.37.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螨类是 A.革螨 B.尘螨 C.粉螨 D.恙螨 E.蠕形螨(分数:2.00)
11、A.B.C.D.E.38.对于蠕形螨的致病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是 A.无效致病作用 B.致病力较强 C.致病力较弱 D.条件致病寄生虫 E.非条件致病寄生虫(分数:2.00)A.B.C.D.E.39.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常表现为 A.急性感染 B.亚急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全身播散 E.慢性感染(分数:2.00)A.B.C.D.E.40.人食入未熟的猪肉可能患 A.囊虫病 B.带绦虫病 C.华支睾吸虫病 D.布氏姜片吸虫病 E.日本血吸虫病(分数:2.00)A.B.C.D.E.二、B/B(总题数:5,分数:20.00) A.肝素 B.草酸铵 C.枸橼酸盐 D.EDTA固相抗体+待测抗原
12、+酶标抗原底物 E.草酸钾(分数:4.00)(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是(分数:2.00)A.B.C.D.E.(2).常用抗凝血象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的抗凝剂是(分数:2.00)A.B.C.D.E. A.肝细胞 B.胆酸 C.脱氧胆酸 D.石胆酸 E.肠道(分数:4.00)(1).初级胆汁酸的合成部位是(分数:2.00)A.B.C.D.E.(2).初级胆汁酸的成分是(分数:2.00)A.B.C.D.E. A.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抗体底物 B.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抗体底物 C.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体底物 D.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抗原底物 E.固相抗原+酶标记抗体待测
13、抗体底物(分数:4.00)(1).竞争法测抗体的原理是(分数:2.00)A.B.C.D.E.(2).竞争法测抗原的原理是(分数:2.00)A.B.C.D.E. A.细菌进入血液,但未在血液中繁殖 B.细菌进入血液,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 C.细菌不进入血液,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 D.血液或病灶内的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 E.化脓性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引起全身化脓性病变(分数:4.00)(1).菌血症(分数:2.00)A.B.C.D.E.(2).毒血症(分数:2.00)A.B.C.D.E. A.菌体抗原 B.鞭毛抗原 C.表面抗原 D.多糖抗原 E.菌毛抗原(分数:4.00)(1).
14、Vi抗原是(分数:2.00)A.B.C.D.E.(2).K抗原是(分数:2.00)A.B.C.D.E.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40,分数:80.00)1.AG升高多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低钾血症(分数:2.00)A. B.C.D.E.解析:2.动物免疫中最常用的佐剂是 A.卡介苗 B.氢氧化铝 C.脂多糖 D.弗氏佐剂 E.细胞因子佐剂(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目前动物实验中常用的佐剂主要为弗氏不完全佐剂和弗氏完全佐剂两种,
15、前者是液体石蜡加羊毛脂制成;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入死结核杆菌或卡介苗制成。3.佐剂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 A.增强免疫原性 B.增加抗体滴度 C.改变抗原特异性 D.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E.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佐剂是指与抗原一起或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佐剂不能改变抗原特异性。4.下列哪种抗原不是颗粒性抗原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伤寒杆菌 C.红细胞 D.抗原包被的乳胶微粒 E.细菌外毒素(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根据抗原颗粒大小和溶解性可将抗原分为颗粒性抗原和可溶性抗原。颗粒性抗原
16、包括细菌、红细胞、吸附有可溶性抗原的非免疫相关颗粒等,它们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出现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包括蛋白质、细菌毒素、酶等,它们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可见的沉淀反应。5.SPA可与某种免疫球蛋白的 Fc段非特异性结合,此种免疫球蛋白是 A.IgA B.IgG C.IgD D.IgM E.IgE(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葡萄球菌 A蛋白(SPA)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 IgG类抗体的 Fc段非特异结合。6.以下属沉淀反应的是 A.细菌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B.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C.血清蛋白质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
17、合 D.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细胞表面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E.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胶颗粒表面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适当条件下而出现的沉淀现象。血清蛋白质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为沉淀反应。其他四项属凝集反应。7.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辣根过氧化物酶不具有的特点是 A.价格较低,商品化酶易于获得 B.为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酶 C.相应的标记方法简单 D.酶及酶标记物很不稳定,不易保存 E.底物种类多,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条件进行选择的余地大(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辣根
18、过氧化物酶(HRP)与其他的酶相比较,酶及酶标记物比较稳定,易保存。8.酶免疫技术中的酶结合物是指 A.酶标记抗原 B.酶标记抗体 C.酶标记抗原或抗体 D.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 E.酶与底物的结合(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为酶结合物。9.ELISA方法中易产生钩状效应的是 A.双位点一步法 B.双抗原夹心法 C.间接法 D.竞争法 E.捕获法(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双位点一步法是用识别抗原不同位点的两个单克隆抗体作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时标本和酶标抗体同时加入,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过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结
19、合而不再形成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所测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即为钩状效应。10.下列哪种 ELISA方法用一种标记物可检测多种被测物 A.双抗体夹心法 B.间接法 C.竞争法 D.双位点一步法 E.双抗原夹心法(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ELISA 间接法可以用一种酶标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11.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为免疫调节性因子 A.MCF B.NCF C.LT D.IL-1 E.MAF(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白细胞介素(IL)是在多种细胞间发挥广泛作用的细胞因子,发挥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12.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
20、子是 A.IL-1 B.IL-2 C.IL-3 D.IL-10 E.IL-12(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IL-10和 TGF-B。13.HLA-类分子有以下哪些成分组成 A. 和 链 B.Ig的 L和 H链 C. 链和 2微球蛋白链 D.两条 链 E.两条 链和一条 链(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HLA-类分子由一条为重链( 链)和一轻链( 2微球蛋白链)组成。14.HLA-类分子存在于 A.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B.所有白细胞表面 C.所有细胞表面 D.所有有核细胞和血小板表面 E.淋巴细胞表面(分数:2.00)A.
21、B.C.D. E.解析:解析 HLA-类分子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15.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 MHC限制的是 A.Tc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B.Tc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Th细胞与 B细胞 D.APC呈递抗原给 Th细胞 E.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NK 细胞可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不需识别抗原,不受 MHC限制。16.SCID的主要表现是 A.细胞免疫缺陷 B.体液免疫缺陷 C.吞噬细胞缺陷 D.补体缺陷 E.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SCID 为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22、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缺陷。17.细菌特殊结构不包括 A.荚膜 B.菌毛 C.芽胞 D.鞭毛 E.中介体(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细菌的特殊结构是指某些细菌所特有的结构,包括荚膜、芽胞、菌毛和鞭毛。18.去除血清中细菌最佳的方法是 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法 C.高压灭菌法 D.紫外线消毒法 E.过滤除菌法(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过滤除菌法利用物理阻留方法去除介质中的微生物,而不将微生物杀灭,亦不影响样品的生物化学性状,常用于血清的灭菌。19.噬菌体是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支原体 E.衣原体(分数:2.00)A.B.C. D
23、.E.解析:解析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的一类病毒。20.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规定,1ml 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A.10个 B.20个 C.50个 D.100个 E.200个(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规定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100个。21.细菌单染色法常用的染色剂不包括 A.结晶紫 B.美蓝 C.卢戈碘液 D.碱性复红 E.孔雀绿(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只用一种染料将细菌和周围物体染成同一种颜色,称为单染色法。常用碱性染料进行单染色,如美蓝、孔雀绿、碱性复红、结晶紫和中性红等。22.病原菌
24、人工培养时,一般采用的 pH是 A.7.27.6 B.5.28.6 C.4.08.6 D.8.29.0 E.6.46.8(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大多数病原菌最适的酸碱度为 pH7.27.6,在此 pH下,细菌的酶活性强,生长繁殖旺盛。23.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侵袭性酶 D.内毒素 E.外毒素(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荚膜有抗吞噬作用,是肺炎链球菌的主要侵袭力。24.埃希菌属的培养特性不包括 A.需氧或兼性厌氧 B.营养要求不高 C.形成中等大小菌落 D.菌落灰白色,光滑湿润 E
25、.液体培养基中沉淀生长(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埃希菌属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浑浊生长,不形成沉淀。25.霍乱弧菌依据 O抗原的不同分血清群,其中对人致病的是 A.O1群霍乱弧菌 B.O157群霍乱弧菌 C.O111群霍乱弧菌 D.O138群霍乱弧菌 E.O22群霍乱弧菌(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霍乱弧菌是甲类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致病的霍乱弧菌是 O1群和 O139群霍乱弧菌。26.属于抗酸菌的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不动杆菌 D.蜡样芽胞杆菌 E.变形杆菌(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结核分枝杆菌一般常用
26、抗酸染色法染色,结核分枝杆菌染成红色,为抗酸菌。27.引起“冰箱病”的细菌是 A.肠炎沙门菌 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宋内志贺菌 E.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4能生长,可污染冰箱中食物,人类经口感染引起肠道疾病,又称冰箱病。28.人兽共患的病原菌不包括 A.布鲁菌 B.炭疽芽胞杆菌 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D.鼠伤寒沙门菌 E.淋病奈瑟菌(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对人和动物都能致病的病原菌,称为人兽共患病原菌。淋病奈瑟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人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自然情况下,只感染人类
27、。29.与细菌 L型相似的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螺旋体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细菌 L型是细菌细胞壁缺陷型,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故二者相似,如形态都为多形态性。30.衣原体感染人类后,不能引起的症状是 A.沙眼 B.包涵体结膜炎 C.肺炎 D.泌尿生殖道感染 E.胃肠炎(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衣原体感染人体后,不能引起胃肠炎。31.病毒与立克次体主要相同点为 A.繁殖方式 B.细胞内寄生 C.抗生素敏感 D.核酸类型 E.人工培养基生长(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病毒为非细
28、胞型微生物,衣原体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的共同特点为都是专性细胞内寄生。32.寄生在回盲部的线虫是 A.蛔虫 B.丝虫 C.旋毛虫 D.钩虫 E.鞭虫(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蛔虫、钩虫、旋毛虫的成虫均寄生在小肠,丝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只有鞭虫寄生于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33.十二指肠钩虫的感染方式为 A.经口 B.经皮肤 C.输血感染 D.媒介昆虫叮咬 E.主要经皮肤,有时可经口感染(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十二指肠钩虫感染阶段是丝状蚴,可以通过皮肤等进入人体,也可通过口腔或食管黏膜感染人体。34.人体感染旋毛虫是由于 A.吞入感染虫卵
29、B.吞食幼虫囊包 C.幼虫从皮肤钻入 D.误食新生幼虫 E.饮用含有丝状蚴生水(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而感染。35.棘球蚴在人生寄生最常见的部位是 A.肺 B.脑 C.肝 D.骨髓 E.皮下(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棘球蚴在人体常见的寄生部位依次是肝(65.5%)、肺(22%)和腹腔(10%)。36.环卵沉淀试验可用于诊断 A.华支睾吸虫病 B.卫氏并殖吸虫病 C.斯氏狸殖吸虫病 D.日本血吸虫病 E.布氏姜片吸虫病(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有抗体检
30、测,其中常用的方法就是环卵沉淀试验,即用血吸虫虫卵作抗原,以检测患者体内有无抗体存在。37.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螨类是 A.革螨 B.尘螨 C.粉螨 D.恙螨 E.蠕形螨(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又称为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为汉坦病毒。在疫区发现多种革螨有自然感染,并能经卵传递。因此革螨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可起媒介和储存宿主的作用。38.对于蠕形螨的致病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是 A.无效致病作用 B.致病力较强 C.致病力较弱 D.条件致病寄生虫 E.非条件致病寄生虫(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蠕形螨具有低度致病性。绝大多数感染者无自觉症
31、状,或仅有轻微痒感或烧灼感,因此致病力较弱。39.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常表现为 A.急性感染 B.亚急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全身播散 E.慢性感染(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弓形虫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在免疫功能健全的宿主,细胞免疫主要起保护性作用。因此弓形虫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机体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只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才会出现临床症状。40.人食入未熟的猪肉可能患 A.囊虫病 B.带绦虫病 C.华支睾吸虫病 D.布氏姜片吸虫病 E.日本血吸虫病(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有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当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
32、猪肉后,囊尾蚴在人的小肠内受胆汁刺激而翻出头节,附着于肠壁,经 23 个月发育为成虫,使人患上猪带绦虫病。对于这样的患者由于肠道内有大量虫卵存在,一旦出现胃肠内蠕动即可导致自体内感染,使得虫卵发育为囊尾蚴而引起囊虫病,由此可知,人误食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后可患绦虫病,若虫卵不小心进入体内,也可发育为囊尾蚴而患囊虫病。二、B/B(总题数:5,分数:20.00) A.肝素 B.草酸铵 C.枸橼酸盐 D.EDTA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抗原底物 E.草酸钾(分数:4.00)(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常用抗凝血象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的抗
33、凝剂是(分数:2.00)A.B.C. D.E.解析: A.肝细胞 B.胆酸 C.脱氧胆酸 D.石胆酸 E.肠道(分数:4.00)(1).初级胆汁酸的合成部位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初级胆汁酸的成分是(分数:2.00)A.B. C.D.E.解析: A.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抗体底物 B.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抗体底物 C.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体底物 D.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抗原底物 E.固相抗原+酶标记抗体待测抗体底物(分数:4.00)(1).竞争法测抗体的原理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ELISA 竞争法检测抗体,被测抗体与
34、酶标抗体竞争与固相抗原结合,待测孔颜色深浅与标本中的待测抗体呈负相关。(2).竞争法测抗原的原理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ELISA 竞争法检测抗原,被测抗原与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待测孔颜色深浅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呈负相关。 A.细菌进入血液,但未在血液中繁殖 B.细菌进入血液,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 C.细菌不进入血液,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 D.血液或病灶内的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 E.化脓性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引起全身化脓性病变(分数:4.00)(1).菌血症(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菌血症是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
35、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暂时性或一过性通过。如伤寒和流脑的早期有菌血症期。(2).毒血症(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毒血症是产外毒素的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只有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损害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如白喉、破伤风。 A.菌体抗原 B.鞭毛抗原 C.表面抗原 D.多糖抗原 E.菌毛抗原(分数:4.00)(1).Vi抗原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表面抗原在不同菌属有不同名称,沙门菌属的表面抗原称为 Vi抗原。(2).K抗原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表面抗原在不同菌属有不同名称,埃希菌属的表面抗原称为 K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