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2 及答案解析(总分:78.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35,分数:70.00)1.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超敏反应 B.移植物排斥反应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反复感染(分数:2.00)A.B.C.D.E.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在 A.血液系统 B.黏膜组织 C.中枢免疫器官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脏(分数:2.00)A.B.C.D.E.3.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 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 B.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 C.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T、B 细胞的活化、增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分数
2、:2.00)A.B.C.D.E.4.关于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错误的是 A.潜伏期长 B.最先产生 IgM C.抗体滴度低 D.维持时间短 E.抗体滴度高(分数:2.00)A.B.C.D.E.5.再次免疫应答时,IgG 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A.免疫自稳 B.免疫回忆 C.强化免疫 D.自身免疫 E.被动免疫(分数:2.00)A.B.C.D.E.6.细胞免疫应答由哪种细胞介导 A.巨噬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T细胞 E.B细胞(分数:2.00)A.B.C.D.E.7.有关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完整含义是 A.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B.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C.有
3、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D.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生抗体的能力 E.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有诱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分数:2.00)A.B.C.D.E.8.TD-Ag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为 B1细胞 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C.可诱导 T、B 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D.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E.可诱导免疫记忆细胞形成(分数:2.00)A.B.C.D.E.9.Ag与 Ab结合的部位是 A.VL B.VH+VL C.Fc D.VH E.CH(分数:2.00)A.B.C.D.E.10.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组成包括 A.
4、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 B.两条重链 C.两条轻链 D.F(ah)与 Fc段 E.Fab与 Fc段(分数:2.00)A.B.C.D.E.11.IgG铰链区位于 A.CH1区内 B.CH1与 CH2之间 C.CH2与 CH3之间 D.CH3与 CH4之间 E.VH与 CH1之间(分数:2.00)A.B.C.D.E.12.人体 IgA分子的主要特征包括 A.能通过胎盘 B.通常在分泌液中是双聚体 C.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 D.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 E.在分泌液中是五聚体(分数:2.00)A.B.C.D.E.13.人的 IgM分子主要特征是 A.个体发育中最晚合成的免疫球蛋白 B.能通过胎盘 C
5、.成人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出现的抗体 D.比 IgG移向阳极快 E.分子量小(分数:2.00)A.B.C.D.E.1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A.结合抗原 B.吞噬作用 C.亲细胞作用 D.免疫调理作用 E.活化补体(分数:2.00)A.B.C.D.E.15.根据 Ig分子 CL区的抗原特异性可将其进行区分的是 A.类 B.亚类 C.型和亚型 D.类和亚类 E.独特型(分数:2.00)A.B.C.D.E.16.在进行血清学反应时,一般用已知抗原查未知 Ab,如在 Ag-Ab反应中,Ab 过量时 A.反应最清楚 B.滴度最高 C.出现前带现象 D.出现后带现象 E.反应不变(分数:2.00
6、)A.B.C.D.E.17.对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积微小 B.结构简单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器 D.病毒是最小的微生物 E.病毒无细胞核(分数:2.00)A.B.C.D.E.18.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包括 A.细菌 B.病毒 C.立克次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分数:2.00)A.B.C.D.E.19.培养 L型细菌需用高渗透压培养基,其高渗透压宜以 A.2%5%的氯化钠维持 B.3%5%的氯化钠维持 C.5%10%的氯化钠维持 D.5%8%的氯化钠维持 E.5%12%的氯化钠维持(分数:2.00)A.B.C.D.E.20.细菌形态、大小、染色性都典型的期是 A.稳定期 B
7、.对数期 C.衰亡期 D.迟缓期 E.生长期(分数:2.00)A.B.C.D.E.21.正常菌群在体内引起的感染称为 A.微生态失调 B.菌群失调 C.内源性感染 D.外源性感染 E.生态失调(分数:2.00)A.B.C.D.E.22.酒精消毒的有效浓度是 A.100% B.95% C.85% D.75% E.50%(分数:2.00)A.B.C.D.E.23.关于内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三部分组成 B.免疫原性弱于外毒素 C.不耐热 D.毒性弱于外毒素 E.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分数:2.00)A.B.C.D.E.24.质粒的特征不包括 A.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一旦获得不易丢失 C
8、.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D.控制非细菌存活所必需的特定性状 E.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分数:2.00)A.B.C.D.E.25.细菌命名多采用 A.拉丁单命名法 B.罗马单命名法 C.罗马双命名法 D.拉丁双命名法 E.罗马拉丁法(分数:2.00)A.B.C.D.E.26.IMViC试验不包括 A.吲哚试验 B.VP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糖类发酵试验(分数:2.00)A.B.C.D.E.27.与淋病奈瑟菌无关的性状是 A.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 B.营养要求较高 C.初次分离需 5%10%的 CO2 D.普通营养琼脂上即可生长 E.氧化酶试验阳性(分数:2.00)A.B.C.D
9、.E.28.志贺菌属根据 O抗原分为 4群,其中 A群为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宋内志贺菌 D.鲍特志贺菌 E.痢疾杆菌(分数:2.00)A.B.C.D.E.29.卡介苗英文缩写为 A.MRSA B.SPA C.BCG D.SPG E.BGC(分数:2.00)A.B.C.D.E.30.螺旋体的特性不包括 A.进行二分裂繁殖 B.有独特发育周期 C.运动活跃 D.有脂多糖 E.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数:2.00)A.B.C.D.E.31.病毒的特征不包括 A.个体极小 B.没有细胞结构 C.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D.以复制方式增殖 E.对抗生素敏感(分数:2.00)A.B.C.D.E.3
10、2.寄生于淋巴系统的寄生虫是 A.丝虫 B.钩虫 C.肝吸虫 D.牛肉绦虫 E.旋毛虫(分数:2.00)A.B.C.D.E.33.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 A.蚊子 B.蟑螂 C.臭虫 D.白蛉 E.苍蝇(分数:2.00)A.B.C.D.E.34.生物源性蠕虫是因为它们 A.必须在外界发育 B.必须经口感染 C.必须经中间宿主感染 D.无需中间宿主也可感染 E.必须经皮肤感染(分数:2.00)A.B.C.D.E.35.血吸虫生活史的中间宿主必须有 A.食肉类哺乳动物 B.淡水蟹 C.淡水螺 D.水生植物 E.淡水鱼、虾(分数:2.00)A.B.C.D.E.二、B/B(总题数:1,分数:8.00)有关
11、尿干化学检测原理 A.偶氮偶联法 B.马来酐试剂 C.四甲基联苯胺法 D.葡萄糖氧化酶法 E.特异性酯酶法(分数:8.01)(1).WBC测定用(分数:2.67)A.B.C.D.E.(2).Hb测定用(分数:2.67)A.B.C.D.E.(3).尿胆原测定用(分数:2.67)A.B.C.D.E.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2 答案解析(总分:78.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35,分数:70.00)1.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超敏反应 B.移植物排斥反应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反复感染(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免疫自稳指机体能识别和清
12、除自身衰老、变性、死亡细胞,但对自身正常组织和细胞耐受和稳定的能力。这种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在 A.血液系统 B.黏膜组织 C.中枢免疫器官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脏(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3.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 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 B.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 C.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T、B 细胞的活化、增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识别抗原、
13、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物质,排斥抗原异物的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4.关于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错误的是 A.潜伏期长 B.最先产生 IgM C.抗体滴度低 D.维持时间短 E.抗体滴度高(分数:2.00)A.B.C.D.E. 解析:5.再次免疫应答时,IgG 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A.免疫自稳 B.免疫回忆 C.强化免疫 D.自身免疫 E.被动免疫(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再次免疫应答时,第二次抗原刺激,由于免疫回忆,IgG 量显著增高。6.细胞免疫应答由哪种细胞介导 A.巨噬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T细胞 E.B细胞(分数:2.00)A.
14、B.C.D. E.解析:解析 细胞免疫由 T细胞介导,T 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 T细胞,对抗原发生排斥与清除。7.有关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完整含义是 A.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B.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C.有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D.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生抗体的能力 E.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有诱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一个完整的抗原应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即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8.TD-Ag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产
15、生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为 B1细胞 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C.可诱导 T、B 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D.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E.可诱导免疫记忆细胞形成(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含有 T细胞表位、需要 T细胞参与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TD-Ag可诱导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9.Ag与 Ab结合的部位是 A.VL B.VH+VL C.Fc D.VH E.CH(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抗体的本质是 Ig,Ig 分子 L链 1/2和 H链 1/4处氨基
16、酸的种类和顺序各不相同,称为可变区(区);其余部分氨基酸在种类和顺序上彼此间差别不大,称为稳定区或恒定区(C 区)。区 H链和 L链各有 3个高变区,其中的氨基酸残基种类和顺序特别多变,为 Ig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称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10.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组成包括 A.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 B.两条重链 C.两条轻链 D.F(ah)与 Fc段 E.Fab与 Fc段(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由 4条肽链组成,2 条长链称为重链,2 条短链称为轻链。11.IgG铰链区位于 A.CH1区内 B.CH1与 CH2之间 C.CH2与 CH3之间 D.CH
17、3与 CH4之间 E.VH与 CH1之间(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IgG 的重链 CH1和 CH2之间的区域富含脯氨酸和半胱氨酸,这一自由柔曲的肽段称为铰链区。12.人体 IgA分子的主要特征包括 A.能通过胎盘 B.通常在分泌液中是双聚体 C.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 D.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 E.在分泌液中是五聚体(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IgA 有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 IgA为单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分泌型 IgA(sIgA)为二聚体,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13.人的 IgM分子主要特征是 A.个
18、体发育中最晚合成的免疫球蛋白 B.能通过胎盘 C.成人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出现的抗体 D.比 IgG移向阳极快 E.分子量小(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IgM 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分子量最大的 Ig,不能通过胎盘。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 IgM。1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A.结合抗原 B.吞噬作用 C.亲细胞作用 D.免疫调理作用 E.活化补体(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免疫球蛋白没有吞噬功能。15.根据 Ig分子 CL区的抗原特异性可将其进行区分的是 A.类 B.亚类 C.型和亚型 D.类和亚类 E.独特型(分
19、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Ig 分子依 CH区的结构和抗原性的不同可分类和亚类,根据 CL区的结构和抗原性的不同可分型和亚型,独特型抗原位于 VH和 VL区。16.在进行血清学反应时,一般用已知抗原查未知 Ab,如在 Ag-Ab反应中,Ab 过量时 A.反应最清楚 B.滴度最高 C.出现前带现象 D.出现后带现象 E.反应不变(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进行血清学反应时,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不出现可见现象称为带现象。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时,抗体过量时不出现可见反应称为前带现象。17.对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积微小 B.结构简单 C.真核细胞型
20、微生物无完整细胞器 D.病毒是最小的微生物 E.病毒无细胞核(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核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多种完整的细胞器。18.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包括 A.细菌 B.病毒 C.立克次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19.培养 L型细菌需用高渗透压培养基,其高渗透压宜以 A.2%5%的氯化钠维持 B.3%5%的氯化钠维持 C.5%10%的氯化钠维持 D.5%8%的氯化钠维持 E.5%12%的氯化钠维持(分数:2.00)A.B. C.D.E.解析
21、:解析 维持其培养基的高渗透压宜用 3%5%的氯化钠。20.细菌形态、大小、染色性都典型的期是 A.稳定期 B.对数期 C.衰亡期 D.迟缓期 E.生长期(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对数期细菌生长迅速,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21.正常菌群在体内引起的感染称为 A.微生态失调 B.菌群失调 C.内源性感染 D.外源性感染 E.生态失调(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存在于体内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在活动或转移到其他正常组织和器官,引起感染时称内源性感染。正常菌群在体内引起的感染称为内源性
22、感染。22.酒精消毒的有效浓度是 A.100% B.95% C.85% D.75% E.50%(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70%75%的酒精主要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则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23.关于内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三部分组成 B.免疫原性弱于外毒素 C.不耐热 D.毒性弱于外毒素 E.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内毒素耐热,加热 1001 小时不被破坏,必须加热 160,经
23、24 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煮沸 30分钟才能灭活。24.质粒的特征不包括 A.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一旦获得不易丢失 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D.控制非细菌存活所必需的特定性状 E.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并非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可自行丢失或经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25.细菌命名多采用 A.拉丁单命名法 B.罗马单命名法 C.罗马双命名法 D.拉丁双命名法 E.罗马拉丁法(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细菌的命名国际上多采用拉丁双命名法,每个菌名由两个拉丁文组成,前一字
24、为属名,用名词,大写;后一字为种名,用形容词,小写。26.IMViC试验不包括 A.吲哚试验 B.VP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糖类发酵试验(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IMViC 试验包括:I-吲哚试验;M-甲基红试验;Vi-VP 试验;C-枸橼酸盐利用试验。27.与淋病奈瑟菌无关的性状是 A.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 B.营养要求较高 C.初次分离需 5%10%的 CO2 D.普通营养琼脂上即可生长 E.氧化酶试验阳性(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淋病奈瑟菌营养要求高,普通营养琼脂上不能生长,常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培养。28.志贺
25、菌属根据 O抗原分为 4群,其中 A群为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宋内志贺菌 D.鲍特志贺菌 E.痢疾杆菌(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志贺菌根据抗原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四群。A 群又称痢疾志贺菌,B 群又称福氏志贺菌,C群又称鲍特志贺菌,D 群又称宋内志贺菌。29.卡介苗英文缩写为 A.MRSA B.SPA C.BCG D.SPG E.BGC(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是将牛型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 13年 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用
26、于预防结核病。30.螺旋体的特性不包括 A.进行二分裂繁殖 B.有独特发育周期 C.运动活跃 D.有脂多糖 E.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独特发育周期。31.病毒的特征不包括 A.个体极小 B.没有细胞结构 C.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D.以复制方式增殖 E.对抗生素敏感(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32.寄生于淋巴系统的寄生虫是 A.丝虫 B.钩虫 C.肝吸虫 D.牛肉绦虫 E.旋毛虫(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在我国,寄生
27、人体淋巴系统的寄生虫主要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统称为丝虫。33.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 A.蚊子 B.蟑螂 C.臭虫 D.白蛉 E.苍蝇(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黑热病的病原体即杜氏利什曼原虫,其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阶段。无鞭毛体寄生人-其他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内,引起的疾病即黑热病;而前鞭毛体则寄生于白蛉消化道中,当白蛉叮咬人体时,前鞭毛体进入人体,故被感染,所以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白蛉。34.生物源性蠕虫是因为它们 A.必须在外界发育 B.必须经口感染 C.必须经中间宿主感染 D.无需中间宿主也可感染 E.必须经皮肤感染(分数:2
28、.00)A.B.C. D.E.解析:解析 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即虫体只有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后,才能感染人体,如血吸虫、旋毛虫和丝虫等蠕虫的生活史均属于此型,在流行病学上又称它们为生物源性蠕虫。35.血吸虫生活史的中间宿主必须有 A.食肉类哺乳动物 B.淡水蟹 C.淡水螺 D.水生植物 E.淡水鱼、虾(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或软体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依虫种不同可为鱼类、甲壳类或节肢动物等,终宿主大多为脊椎动物或人。二、B/B(总题数:1,分数:8.00)有关尿干化学检测原理 A.偶氮偶联法 B.马来酐试剂 C.四甲基联苯胺法 D.葡萄糖氧化酶法 E.特异性酯酶法(分数:8.01)(1).WBC测定用(分数:2.67)A.B.C.D.E. 解析:解析 采用白细胞酯酶法。吡咯酚酯在中性粒细胞中酯酶的水解作用下,产生游离酚,游离酚与苯基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2).Hb测定用(分数:2.67)A.B.C. D.E.解析:解析 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使邻甲苯胺变成邻甲联苯胺,出现颜色变化。(3).尿胆原测定用(分数:2.67)A. B.C.D.E.解析:解析 尿胆原在强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