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 A.EDTA-Na2溶解度大于 EDTA-K2 B.EDTA 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肝素作为抗凝血酶的辅因子而抗凝 D.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分数:2.00)A.B.C.D.E.2.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 A.EDTA-K2 B.38g/dl 枸橼酸钠 C.109mmoL/L 枸橼酸钠 D.肝素 E.草酸钠(分数:2.00)A.B.C.D.E.3.引起生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因素不包括
2、 A.妊娠中期 B.多汗 C.冷水刺激 D.恐惧 E.新生儿(分数:2.00)A.B.C.D.E.4.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 A.(4.05.0)10 12/L B.(5.06.0)10 12/L C.(6.07.0)10 12/L D.(7.07.5)10 12/L E.(7.58.0)10 12/L(分数:2.00)A.B.C.D.E.5.被 ICSH 推荐为 Hb 测定参考方法的是 A.AHD575 测定法 B.沙利氏法 C.SLS 法 D.HiCN 法 E.HiN3法(分数:2.00)A.B.C.D.E.6.若计数 5 个中方格中红细胞总数为 350 个,按法定计量单位,应报告为
3、A.350 万/mm 3 B.350 万/l C.3.5106/L D.3.5109/L E.3.51012/L(分数:2.00)A.B.C.D.E.7.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是 A.恶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B.C.D.E.8.关于有核红细胞,正确的说法是 A.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偶见 B.刚出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外周血涂片可见到少量 C.外周血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 D.骨髓纤维化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 E.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分数:2.00)A.B.C.D.E.9.外周血涂片中不会出现
4、幼稚红细胞的疾病是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类白血病反应 D.红白血病 E.白血病(分数:2.00)A.B.C.D.E.10.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不包括 A.慢性肝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尿毒症 D.慢性失血 E.肾病综合征(分数:2.00)A.B.C.D.E.11.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与 Hb 浓度间的关系为 A.红细胞数量与 Hb 浓度平行减少 B.红细胞数量减少比 Hb 浓度减少更明显 C.红细胞数量减少,而 Hb 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D.Hb 浓度减少比红细胞数量减少更明显 E.Hb 浓度升高,红细胞数量减低(分数:2.00)A.B.C.D.E.12.患者 MC
5、V、MCH 均升高,而 MCHC 却正常,最可能是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慢性失血性贫血 C.急性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B.C.D.E.13.关于血细胞比容的概念,错误的叙述是 A.是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B.血细胞比容是一项相对值 C.其高低与红细胞数量及大小有关 D.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E.还可用来推断贫血疗效观察(分数:2.00)A.B.C.D.E.14.关于 RDW,错误的描述是 A.应用 MCH/RDW 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可以替代一切贫血分类法 B.RDW 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筛选诊断 C.RDW 正常,缺铁
6、性贫血的可能性很小 D.可用于缺铁性贫血与轻型地中海型贫血的鉴别诊断 E.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RDW 正常(分数:2.00)A.B.C.D.E.15.缺铁性贫血患者经铁剂治疗有效,首先观察到的是 A.网织红细胞无变化,RBC 和 Hb 升高 B.网织红细胞、RBC 和 Hb 都无变化 C.RBC 和 Hb 先升高,随后网织红细胞升高 D.网织红细胞先升高,随后 RBC 和 Hb 升高 E.网织红细胞先下降,随后 RBC 和 Hb 升高(分数:2.00)A.B.C.D.E.16.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用维生素 B12治疗有效后,外周血中最先观察到的是 A.RBC 升高 B.Hb 升高 C.网织红
7、细胞升高 D.血小板升高 E.杆状核粒细胞升高(分数:2.00)A.B.C.D.E.17.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最明显的是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分数:2.00)A.B.C.D.E.18.参与纤维蛋白原变成交联纤维蛋白过程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 B因子 C因子 D因子 E因子 A.B.C.D.E.19.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促进血液凝固 B.抗凝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E.促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分数:2.00)A.B.C.D.E.20.纤溶
8、酶原激活物的作用是 A.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B.使纤维蛋白变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C.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抑制纤维蛋白单体变为纤维蛋白 E.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分数:2.00)A.B.C.D.E.21.出血时间延长的原因主要是 A.因子减少 B.因子减少 C.因子减少 D.因子减少 E.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UL(分数:2.00)A.B.C.D.E.22.出血时间延长常见于 o A.血友病 A o B.血友病 B o C.F缺乏症 o 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o E.过敏性紫癜/UL(分数:2.00)A.B.C.D.E.23.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数量 A.8010
9、 9/L B.10010 9/L C.11010 9/L D.12010 9/L E.15010 9/L(分数:2.00)A.B.C.D.E.24.血块收缩不良主要见于 A.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B.血小板无力症 C.血小板 颗粒缺乏症 D.PF3缺乏症 E.贫血(分数:2.00)A.B.C.D.E.25.一患者术后伤口渗血不止,临床疑有 DIC,应选择哪组筛选试验 A.PLT、CRT、BT B.BT、CT、PT C.PLT、PT、APTT、Fg、FDP D.CFT、APTT、vWF E.PLT、APTT、BT、CT(分数:2.00)A.B.C.D.E.26.对出血时间测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皮
10、肤弹力 B.标准的切口深度 C.皮肤切口长度 D.皮肤切口位置 E.毛细血管所受压力(分数:2.00)A.B.C.D.E.27.有关凝血因子,错误的叙述是 A.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没有因子 B.凝血因子中没有因子 C.钙离子参与内、外凝血系统 D.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只需水解掉肽 A 就形成纤维蛋白单体 E.凝血活酶的形成与 PF3有关(分数:2.00)A.B.C.D.E.28.血块收缩不良试验主要提示 A.因子缺乏 B.因子、减少 C.因子异常 D.凝血酶原降低 E.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分数:2.00)A.B.C.D.E.29.PT 正常,APTT 延长,最可能是缺乏 A因子、 B因
11、子、 (分数:2.00)A.B.C.D.E.30.凝血酶时间测定正常,主要提示 A.F无缺陷 B.F无缺陷 C.Fg 无缺陷 D.PA无缺陷 E.F无缺陷/UL(分数:2.00)A.B.C.D.E.31.关于凝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正确的叙述是 A.是一种较敏感的试验 B.主要检测外源凝血系统有无异常 C.主要检测因子、有无异常 D.主要检测因子有无异常 E.凝血时间延长主要见于因子、缺陷者/U(分数:2.00)A.B.C.D.E.32.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A.APTT B.PT C.TT D.CT E.纤维蛋白原测定(分数:2.00)A.B.C.D.E.33.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
12、化酶反应呈 A.阴性 B.阴性或弱阳性 C.弱阳性 D.强阳性 E.弱阳性或阳性(分数:2.00)A.B.C.D.E.34.毛细胞白血病属于特殊类型的是 A.T 细胞白血病 B.B 细胞白血病 C.NK 细胞白血病 D.组织细胞白血病 E.单核细胞白血病(分数:2.00)A.B.C.D.E.35.下列疾病中,筛检试验时进行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的是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贫血 C.红血病 D.G6PD 缺乏症 E.血红蛋白病(分数:2.00)A.B.C.D.E.36.下列关于肿瘤标志物叙述错误的是 A.由肿瘤细胞合成的特异性物质 B.可以是肿瘤细胞释放的物质 C.不同的肿瘤可有相同的肿瘤标
13、志物出现 D.与某种肿瘤有一一对应关系 E.恶性肿瘤发生时,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出良性肿瘤(分数:2.00)A.B.C.D.E.37.下列指标中可对微小心肌损伤作出诊断的是 A.乳酸脱氢酶 B.肌酸激酶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 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数:2.00)A.B.C.D.E.38.以 NAD+还原成 NADH 反应为基础的生化分析,采用的波长及吸光度变化为 A.340nm,从小到大 B.340nm,从大到小 C.405nm,从小到大 D.405nm,从大到小 E.280nm,从小到大(分数:2.00)A.B.C.D.E.39.转铁蛋白是正常人
14、A.铁的主要储存形式 B.铁的运输形式 C.铁的游离形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E.40.人体内哪种酶随年龄变化最明显 A.ALT B.GGT C.AST D.ALP E.LD(分数:2.00)A.B.C.D.E.41.尿糖检测阳性可能会是 A.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患者尿糖阳性出现晚,肾糖阈增高 B.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或血糖浓度过高,超过肾糖阈 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肾糖阈可降低,尿糖阳性 D.评价尿糖不用考虑肾糖阈 E.诊断糖尿病的指标(分数:2.00)A.B.C.D.E.42.关于血糖测定正确的是 A.血糖测定受饮食影响,但不受取血部位的影响
15、B.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浓度高 10%15% C.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D.测定血浆或血清血糖与全血血糖一样可靠 E.全血血糖不受红细胞比容影响(分数:2.00)A.B.C.D.E.43.HK 法测定血糖所具有的特异性高于其他方法,主要是由于 A.HK 只能催化葡萄糖的六碳糖磷酸化 B.HK 能催化除葡萄糖以外的六碳糖磷酸化 C.HK 偶联的指示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只能作用主反应产物葡萄糖-6-磷酸 D.HK 偶联的指示酶不具有特异性,HK 具有特异性 E.HK 法辅助酶不受其他物质干扰(分数:2.00)A.B.C.D.E.44.COD-POD 法测定血清葡萄糖,若患者大量服用维生
16、素 C,血糖测定结果可能 A.不影响 B.增高 C.降低 D.不确定 E.改换方法(分数:2.00)A.B.C.D.E.45.血糖测定不受还原性物质干扰的方法是 A.葡萄糖氧化酶法 B.己糖激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Folin-吴宪法 E.酚试剂法(分数:2.00)A.B.C.D.E.46.GOD-POD 法测定血糖特异性较高的酶是 A.辅助酶高于指示酶 B.指示酶特异性高于辅助酶 C.辅助酶用量少,因此特异性高 D.指示酶用量少,因此特异性高 E.辅助酶与指示酶都有较高特异性(分数:2.00)A.B.C.D.E.47.GOD-POD 法测定血糖,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A.GOD 作用下生成 H
17、2O2,H 2O2直接氧化有色的色原为无色的色原 B.GOD-POD 方法中,葡萄糖生成量与显色的色原成正比,该色原在 340nm 有吸收峰 C.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 C、尿酸、胆红素等,若上述物质浓度高,可致反应结果偏高 D.此法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但受到还原性物质干扰,如维生素 C、尿酸、胆红素等可致结果偏低 E.此法为参考方法,不受还原性物质干扰(分数:2.00)A.B.C.D.E.48.血糖测定特异性最好的方法是 A.氧化酶法 B.己糖激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比浊法 E.干化学法(分数:2.00)A.B.C.D.E.49.下列论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标本放置于冰箱中(4),血糖测定
18、结果偏高 B.某些肾脏病人尿中可以检出葡萄糖 C.糖尿病患者糖、蛋白质和脂代谢均会出现紊乱 D.糖尿病病情轻重与血糖升高程度密切相关 E.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分数:2.00)A.B.C.D.E.50.以溴甲酚绿测定血清白蛋白,发生反应的最适 pH 应是 A.pH 4.2 B.pH 7.4 C.pH 3.0 D.pH 5.6 E.DH 8.6(分数:2.00)A.B.C.D.E.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 A.EDTA-Na2溶解度大于 EDTA-K2 B.ED
19、TA 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肝素作为抗凝血酶的辅因子而抗凝 D.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分数:2.00)A. B.C.D.E.解析:2.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 A.EDTA-K2 B.38g/dl 枸橼酸钠 C.109mmoL/L 枸橼酸钠 D.肝素 E.草酸钠(分数:2.00)A.B.C. D.E.解析:3.引起生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因素不包括 A.妊娠中期 B.多汗 C.冷水刺激 D.恐惧 E.新生儿(分数:2.00)A.B. C.D.E.解析:4.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 A.(4.05.0)10 12/L B.(5.06.0)10 12
20、/L C.(6.07.0)10 12/L D.(7.07.5)10 12/L E.(7.58.0)10 12/L(分数:2.00)A.B.C. D.E.解析:5.被 ICSH 推荐为 Hb 测定参考方法的是 A.AHD575 测定法 B.沙利氏法 C.SLS 法 D.HiCN 法 E.HiN3法(分数:2.00)A.B.C.D. E.解析:6.若计数 5 个中方格中红细胞总数为 350 个,按法定计量单位,应报告为 A.350 万/mm 3 B.350 万/l C.3.5106/L D.3.5109/L E.3.51012/L(分数:2.00)A.B.C.D.E. 解析:7.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
21、是 A.恶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 B.C.D.E.解析:8.关于有核红细胞,正确的说法是 A.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偶见 B.刚出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外周血涂片可见到少量 C.外周血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 D.骨髓纤维化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 E.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分数:2.00)A.B. C.D.E.解析:9.外周血涂片中不会出现幼稚红细胞的疾病是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类白血病反应 D.红白血病 E.白血病(分数:2.00)A.B. C.D.E.解析:10.单纯小
22、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不包括 A.慢性肝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尿毒症 D.慢性失血 E.肾病综合征(分数:2.00)A.B.C.D. E.解析:11.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与 Hb 浓度间的关系为 A.红细胞数量与 Hb 浓度平行减少 B.红细胞数量减少比 Hb 浓度减少更明显 C.红细胞数量减少,而 Hb 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D.Hb 浓度减少比红细胞数量减少更明显 E.Hb 浓度升高,红细胞数量减低(分数:2.00)A.B.C.D. E.解析:12.患者 MCV、MCH 均升高,而 MCHC 却正常,最可能是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慢性失血性贫血 C.急性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23、E.巨幼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B.C.D.E. 解析:13.关于血细胞比容的概念,错误的叙述是 A.是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B.血细胞比容是一项相对值 C.其高低与红细胞数量及大小有关 D.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E.还可用来推断贫血疗效观察(分数:2.00)A. B.C.D.E.解析:14.关于 RDW,错误的描述是 A.应用 MCH/RDW 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可以替代一切贫血分类法 B.RDW 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筛选诊断 C.RDW 正常,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很小 D.可用于缺铁性贫血与轻型地中海型贫血的鉴别诊断 E.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RDW 正常(分数:
24、2.00)A. B.C.D.E.解析:15.缺铁性贫血患者经铁剂治疗有效,首先观察到的是 A.网织红细胞无变化,RBC 和 Hb 升高 B.网织红细胞、RBC 和 Hb 都无变化 C.RBC 和 Hb 先升高,随后网织红细胞升高 D.网织红细胞先升高,随后 RBC 和 Hb 升高 E.网织红细胞先下降,随后 RBC 和 Hb 升高(分数:2.00)A.B.C.D. E.解析:16.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用维生素 B12治疗有效后,外周血中最先观察到的是 A.RBC 升高 B.Hb 升高 C.网织红细胞升高 D.血小板升高 E.杆状核粒细胞升高(分数:2.00)A.B.C. D.E.解析:17.外
25、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最明显的是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分数:2.00)A.B. C.D.E.解析:18.参与纤维蛋白原变成交联纤维蛋白过程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 B因子 C因子 D因子 E因子 A.B.C.D.E. 解析:19.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促进血液凝固 B.抗凝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E.促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分数:2.00)A.B. C.D.E.解析:20.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是 A.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B.使纤
26、维蛋白变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C.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抑制纤维蛋白单体变为纤维蛋白 E.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分数:2.00)A.B.C.D.E. 解析:21.出血时间延长的原因主要是 A.因子减少 B.因子减少 C.因子减少 D.因子减少 E.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UL(分数:2.00)A.B.C.D.E. 解析:22.出血时间延长常见于 o A.血友病 A o B.血友病 B o C.F缺乏症 o 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o E.过敏性紫癜/UL(分数:2.00)A.B.C.D. E.解析:23.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数量 A.8010 9/L B.10010 9/L C.110
27、10 9/L D.12010 9/L E.15010 9/L(分数:2.00)A.B. C.D.E.解析:24.血块收缩不良主要见于 A.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B.血小板无力症 C.血小板 颗粒缺乏症 D.PF3缺乏症 E.贫血(分数:2.00)A.B. C.D.E.解析:25.一患者术后伤口渗血不止,临床疑有 DIC,应选择哪组筛选试验 A.PLT、CRT、BT B.BT、CT、PT C.PLT、PT、APTT、Fg、FDP D.CFT、APTT、vWF E.PLT、APTT、BT、CT(分数:2.00)A.B.C. D.E.解析:26.对出血时间测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皮肤弹力 B.标准的切
28、口深度 C.皮肤切口长度 D.皮肤切口位置 E.毛细血管所受压力(分数:2.00)A.B. C.D.E.解析:27.有关凝血因子,错误的叙述是 A.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没有因子 B.凝血因子中没有因子 C.钙离子参与内、外凝血系统 D.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只需水解掉肽 A 就形成纤维蛋白单体 E.凝血活酶的形成与 PF3有关(分数:2.00)A.B.C.D. E.解析:28.血块收缩不良试验主要提示 A.因子缺乏 B.因子、减少 C.因子异常 D.凝血酶原降低 E.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分数:2.00)A.B.C.D.E. 解析:29.PT 正常,APTT 延长,最可能是缺乏 A因子、
29、B因子、 (分数:2.00)A.B.C.D.E. 解析:30.凝血酶时间测定正常,主要提示 A.F无缺陷 B.F无缺陷 C.Fg 无缺陷 D.PA无缺陷 E.F无缺陷/UL(分数:2.00)A.B.C. D.E.解析:31.关于凝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正确的叙述是 A.是一种较敏感的试验 B.主要检测外源凝血系统有无异常 C.主要检测因子、有无异常 D.主要检测因子有无异常 E.凝血时间延长主要见于因子、缺陷者/U(分数:2.00)A.B.C.D.E. 解析:32.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A.APTT B.PT C.TT D.CT E.纤维蛋白原测定(分数:2.00)A.B. C.D
30、.E.解析:33.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酶反应呈 A.阴性 B.阴性或弱阳性 C.弱阳性 D.强阳性 E.弱阳性或阳性(分数:2.00)A. B.C.D.E.解析:34.毛细胞白血病属于特殊类型的是 A.T 细胞白血病 B.B 细胞白血病 C.NK 细胞白血病 D.组织细胞白血病 E.单核细胞白血病(分数:2.00)A.B. C.D.E.解析:35.下列疾病中,筛检试验时进行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的是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贫血 C.红血病 D.G6PD 缺乏症 E.血红蛋白病(分数:2.00)A.B.C.D. E.解析:36.下列关于肿瘤标志物叙述错误的是 A.由肿瘤细胞合成的特异性物质
31、B.可以是肿瘤细胞释放的物质 C.不同的肿瘤可有相同的肿瘤标志物出现 D.与某种肿瘤有一一对应关系 E.恶性肿瘤发生时,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出良性肿瘤(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肿瘤标志发现已有近百种,非常理想的标志物不多,目前没有也没有发现肿瘤标志物与某种肿瘤有一一对应关系。37.下列指标中可对微小心肌损伤作出诊断的是 A.乳酸脱氢酶 B.肌酸激酶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 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数:2.00)A.B.C.D. E.解析:38.以 NAD+还原成 NADH 反应为基础的生化分析,采用的波长及吸光度变化为 A.34
32、0nm,从小到大 B.340nm,从大到小 C.405nm,从小到大 D.405nm,从大到小 E.280nm,从小到大(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NAD+还原成 NADH,而 NADH 在 340nm 处有一吸收峰,所以吸光变化应该是从小到大。39.转铁蛋白是正常人 A.铁的主要储存形式 B.铁的运输形式 C.铁的游离形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从小肠进入血液的 Fe2+在血液中被铜蓝蛋白氧化为Fe3+后,再被 TRF 的载体蛋白结合而运输。40.人体内哪种酶随年龄变化最明显 A.ALT B.GGT C.AST
33、 D.ALP E.LD(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由于 ALP 主要来自于骨骼,所以其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41.尿糖检测阳性可能会是 A.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患者尿糖阳性出现晚,肾糖阈增高 B.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或血糖浓度过高,超过肾糖阈 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肾糖阈可降低,尿糖阳性 D.评价尿糖不用考虑肾糖阈 E.诊断糖尿病的指标(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糖由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完全被重吸收,当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或血糖浓度过高,超过肾糖阈,使终尿中出现糖,尿糖检测阳性。42.关于血糖测定正确的是 A.血糖测定受饮食影响,但不受取血
34、部位的影响 B.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浓度高 10%15% C.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D.测定血浆或血清血糖与全血血糖一样可靠 E.全血血糖不受红细胞比容影响(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人体血糖浓度测定受饮食、标本类型、取血部位与检测方法等影响。43.HK 法测定血糖所具有的特异性高于其他方法,主要是由于 A.HK 只能催化葡萄糖的六碳糖磷酸化 B.HK 能催化除葡萄糖以外的六碳糖磷酸化 C.HK 偶联的指示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只能作用主反应产物葡萄糖-6-磷酸 D.HK 偶联的指示酶不具有特异性,HK 具有特异性 E.HK 法辅助酶不受其他物质干扰(分数:2
35、.00)A.B.C. D.E.解析:解析 HK 法反应原理。第一步不特异,但是第二步特异性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只与葡萄糖-6-磷酸作用。44.COD-POD 法测定血清葡萄糖,若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 C,血糖测定结果可能 A.不影响 B.增高 C.降低 D.不确定 E.改换方法(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COD-POD 法受还原性物质影响,使 H2O2还原为 H2O,指示酶作用的底物减少,造成结果偏低。45.血糖测定不受还原性物质干扰的方法是 A.葡萄糖氧化酶法 B.己糖激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Folin-吴宪法 E.酚试剂法(分数:2.00)A.B. C.D.
36、E.解析:解析 己糖激酶法不受还原性物质影响,是参考方法。46.GOD-POD 法测定血糖特异性较高的酶是 A.辅助酶高于指示酶 B.指示酶特异性高于辅助酶 C.辅助酶用量少,因此特异性高 D.指示酶用量少,因此特异性高 E.辅助酶与指示酶都有较高特异性(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第一步反应 FOD 只作用于葡萄糖有特异性,而偶联的指示酶不具有特异性。47.GOD-POD 法测定血糖,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A.GOD 作用下生成 H2O2,H 2O2直接氧化有色的色原为无色的色原 B.GOD-POD 方法中,葡萄糖生成量与显色的色原成正比,该色原在 340nm 有吸收峰 C
37、.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 C、尿酸、胆红素等,若上述物质浓度高,可致反应结果偏高 D.此法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但受到还原性物质干扰,如维生素 C、尿酸、胆红素等可致结果偏低 E.此法为参考方法,不受还原性物质干扰(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GOD-POD 法受干扰因素影响多,还原性物质造成结果低。48.血糖测定特异性最好的方法是 A.氧化酶法 B.己糖激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比浊法 E.干化学法(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己糖激酶法不受还原性物质影响,是参考方法。49.下列论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标本放置于冰箱中(4),血糖测定结果偏高 B.某些肾脏病人尿中可以检出葡萄糖 C.糖尿病患者糖、蛋白质和脂代谢均会出现紊乱 D.糖尿病病情轻重与血糖升高程度密切相关 E.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分数: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