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A1 型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如果止血带压迫静脉超过 2分钟,会发生 A.血氧含量降低 B.乳酸增加 C.清蛋白增加 D.转氨酶增加 E.pH下降(分数:2.00)A.B.C.D.E.2.瑞氏染色时,如果缓冲液的 pH偏碱,则红细胞会呈现 A.灰蓝色 B.粉红色 C.橙红色 D.紫黑色 E.黄色(分数:2.00)A.B.C.D.E.3.瑞氏染色后结果偏酸,可出现下述何种现象 A.所有细胞染灰蓝色 B.嗜酸性颗粒染成暗褐色 C.白细胞核呈深蓝色 D.嗜中性颗粒染成紫黑色 E.
2、红细胞偏红(分数:2.00)A.B.C.D.E.4.取 20l 血加至 7.98ml红细胞稀释液中混匀,静置后滴入计数盘,计数中央大方格中 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 250个,应报告红细胞数为 A.2.501012/L B.3.001012/L C.5.001012/L D.6.251012/L E.10.001012/L(分数:2.00)A.B.C.D.E.5.血液离心后,最靠近血浆层的细胞是 A.带氧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网织红细胞 E.还原红细胞(分数:2.00)A.B.C.D.E.6.关于血细胞比容测定,下述正确的是 A.温氏法要求 2264g离心 30分钟 B.以 106
3、mmol/L枸橼酸钠溶液为抗凝剂 C.为缩短时间,温氏法可用 3000rpm离心 15分钟 D.微量法要求 10000rpm离心 5分钟 E.结果观察,离心后血液分四层(分数:2.00)A.B.C.D.E.7.巨幼细胞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值 A.贫血越严重,升高越明显 B.贫血越严重,降低越明显 C.基本正常 D.先升高,后降低 E.治疗后升高,贫血被纠正后逐渐恢复正常(分数:2.00)A.B.C.D.E.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多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大失血 D.苯中毒 E.铅中毒(分数:2.00)A.B.C.D.E.9.显微镜计数法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时,若镜下数得的
4、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N)为 300个,则经换算求得该标本的白细胞数为 A.15109/L B.3109/L C.30109/L D.75109/L E.375109/L(分数:2.00)A.B.C.D.E.10.患者白细胞计数为 12109/L,但分类 100个白细胞中遇到有核红细胞为 20个,校正后白细胞应报告 A.10109/L B.12109/L C.15109/L D.18109/L E.20109/L(分数:2.00)A.B.C.D.E.11.退行性核左移可见于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急性中毒(分数:2.00)A.B.C.
5、D.E.12.下列关于核右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外周血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 B.是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C.与造血物质、DNA 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 D.炎症的恢复期,一过性的核右移属病理现象 E.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分数:2.00)A.B.C.D.E.13.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 A.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B.组织移植排斥反应 C.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D.过敏性鼻炎 E.结核病(分数:2.00)A.B.C.D.E.1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多见于 A.伤寒感染 B.淋巴细胞白血病 C.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病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E.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数:2.0
6、0)A.B.C.D.E.15.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直方图常表现为 A.波峰右移、峰底变宽 B.波峰右移、峰底不变 C.波峰左移、峰底变宽 D.波峰左移、峰底不变 E.直方图不变(分数:2.00)A.B.C.D.E.16.MCV、RDW,常见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数:2.00)A.B.C.D.E.17.父母血型基因型为 AA和 BO,则其子女血型只可是 A.A型或 O型 B.A型或 B型或 O型 C.O型 D.AB型或 O型 E.AB型或 A型(分数:2.00)A.B.C.D.E.18.低温冰冻红细胞通
7、常贮存的时间为 A.21天 B.35天 C.24天 D.1年 E.10年(分数:2.00)A.B.C.D.E.19.洗涤红细胞最常用于 A.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的患者 B.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 C.慢性贫血的患者 D.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E.预防输血传播性疾病(分数:2.00)A.B.C.D.E.20.输血的适应证不包括 A.出血 B.严重贫血 C.严重感染 D.高蛋白血症 E.凝血障碍(分数:2.00)A.B.C.D.E.21.尿蛋白定量检查应采用的尿标本为 A.晨尿 B.餐后尿 C.3小时尿 D.12小时尿 E.24小时尿(分数:2.00)A.B.C.D.E.22.尿糖定性测定的
8、最适宜的尿标本为 A.首次晨尿 B.随机尿 C.餐后 2小时尿 D.3小时尿 E.12小时尿(分数:2.00)A.B.C.D.E.23.尿三杯试验中,三杯均有血尿,推测出血部位可能在 A.肾脏 B.膀胱 C.尿道 D.肝脏 E.脾脏(分数:2.00)A.B.C.D.E.24.区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尿沉渣镜检 B.隐血试验 C.尿胆红素测定 D.尿三杯试验 E.尿蛋白定性(分数:2.00)A.B.C.D.E.25.区别脓尿和结晶尿的主要方法是 A.加热法 B.隐血试验 C.尿胆红素测定 D.尿三杯试验 E.乳糜试验(分数:2.00)A.B.C.D.E.26.NCCLS推荐尿比密测
9、定的参考方法是 A.尿比密计法 B.称量法 C.折射仪法 D.化学试带法 E.超声波法(分数:2.00)A.B.C.D.E.27.管型中的颗粒超过整个面积(或体积)多少时可判断为颗粒管型 A.1/5 B.1/4 C.1/3 D.1/2 E.占据整个管型(分数:2.00)A.B.C.D.E.28.下列关于尿粗颗粒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来自细胞的变性分解 B.可见于急性肾炎 C.可见于慢性肾炎 D.正常人尿中有少量粗颗粒管型 E.提示肾实质病变(分数:2.00)A.B.C.D.E.29.尿沉渣中某种结晶呈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薄片状,这种结晶大量出现是尿路结石的征兆,该结晶是 A.
10、磷酸钙结晶 B.尿酸结晶 C.胱氨酸结晶 D.草酸钙结晶 E.胆固醇结晶(分数:2.00)A.B.C.D.E.30.试带法对哪种蛋白检测最敏感 A.清蛋白 B.球蛋白 C.糖蛋白 D.本-周蛋白 E.血红蛋白(分数:2.00)A.B.C.D.E.31.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错误的说法是 A.高浓度尿酸可导致假阳性 B.有机碘造影剂可导致假阳性 C.灵敏度高 D.结果显示快 E.高浓度尿酸或尿酸盐可致假阴性(分数:2.00)A.B.C.D.E.32.导致加热乙酸法呈假阴性的原因有 A.操作过程中加酸过多 B.应用含碘造影剂 C.超大剂量青霉素 D.尿液中含大量细菌分解的蛋白质 E.尿 pH接近
11、蛋白质等电点(分数:2.00)A.B.C.D.E.33.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絮状混浊,有大凝块下沉,可报告为 A. B.+ C.2+ D.3+ E.4+(分数:2.00)A.B.C.D.E.34.尿中高浓度维生素 C对尿糖试带法可造成 A.不影响 B.假阳性 C.假阴性 D.影响同班氏法 E.正干扰(分数:2.00)A.B.C.D.E.35.维生素 C对尿胆红素测定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无影响 B.产生假阳性 C.产生假阴性 D.用阳光照射的方法不能排除其影响 E.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分数:2.00)A.B.C.D.E.36.导致干化学试带法尿液血红蛋白检测时假阳性的情况是 A.大剂
12、量维生素 C B.甲醛 C.大量亚硝酸盐 D.尿路感染 E.清蛋白(分数:2.00)A.B.C.D.E.37.尿液蛋白电泳主要用于 A.蛋白尿的分型 B.蛋白尿的定性 C.蛋白尿的定量 D.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E.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数:2.00)A.B.C.D.E.38.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尿 hCG,其结果判断中正确的是 A.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不显紫红色为阴性 B.质控线、检测线均显紫红色为阳性 C.仅检测线显紫红色为阳性 D.质控线和检测线均显紫红色为阴性 E.仅质控线显紫红色为阳性(分数:2.00)A.B.C.D.E.39.尿糖试带法只能检测 A.乳糖 B.半乳糖 C.果糖 D.蔗
13、糖 E.葡萄糖(分数:2.00)A.B.C.D.E.40.关于尿蛋白干化学法测定,可能导致假阴性的原因为 A.患者服用奎宁药物 B.患者服用嘧啶药物 C.尿中含有大量聚乙烯 D.尿中含有大量磷酸盐 E.滴注大量青霉素(分数:2.00)A.B.C.D.E.41.目前尿酮体试带法不能检测的酮体成分是 A.-羟丁酸 B.乙酰乙酸 C.丙酮 D.-羟丁酸和丙酮 E.丙酮酸(分数:2.00)A.B.C.D.E.42.关于尿胆红素干化学法测定,可能导致假阳性的原因为 A.尿中含有吩嗪类药物 B.患者服用大量氯丙嗪药物 C.尿中含有苯丙酮 D.尿中含有大量维生素 C E.尿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分数:2.00
14、)A.B.C.D.E.43.试带法尿白细胞模块中主要含 A.碘化钾 B.多聚电解质 C.对氨基苯砷酸 D.吲哚酚酯 E.硝普钠(分数:2.00)A.B.C.D.E.44.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中下列细胞,体积较大,核较小,胞质丰富,含有较多脂性空泡的是 A.乳腺导管上皮细胞 B.组织细胞 C.巨噬细胞 D.炎症细胞 E.泡沫细胞(分数:2.00)A.B.C.D.E.45.球形硬便常见于 A.阻塞性黄疸患者 B.直肠息肉患者 C.习惯性便秘患者 D.阿米巴痢疾患者 E.副霍乱患者(分数:2.00)A.B.C.D.E.46.血性痰常见于 A.肺结核 B.急性支气管炎 C.肺水肿 D.肺脓肿 E.肺淤血
15、(分数:2.00)A.B.C.D.E.47.漏出液形成原因可为 A.炎症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B.外伤 C.严重感染 D.淋巴回流受阻 E.恶性肿瘤(分数:2.00)A.B.C.D.E.48.关于乳酸脱氢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于积液性质的鉴别 B.漏出液中 LD活性与正常血清比较接近 C.LD200U/L,且积液 LD/血清 LD0.6 为渗出液 D.化脓性渗出液 LD活性上升最明显 E.积液 LD/血清 LD1.0,则为恶性积液(分数:2.00)A.B.C.D.E.49.下列不是脑脊髓液检查之适应证的是 A.病毒性脑膜炎 B.脑炎 C.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D.脑瘤合并脑压升高 E.
16、结核性脑膜炎(分数:2.00)A.B.C.D.E.50.阴道分泌物检查,白带外观呈豆腐渣样,提示为 A.慢性宫颈炎 B.滴虫性阴道炎 C.念珠菌性阴道炎 D.宫颈癌 E.子宫内膜炎(分数:2.00)A.B.C.D.E.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A1 型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如果止血带压迫静脉超过 2分钟,会发生 A.血氧含量降低 B.乳酸增加 C.清蛋白增加 D.转氨酶增加 E.pH下降(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静脉采血时,如果止血带捆扎的时间过长,超过 2分钟,会因大静脉血
17、流受阻而使毛细血管内压上升,使血浆成分与组织液交流,分子量小于 5000的物质逸入组织液。长时间的压迫还会使局部组织发生缺氧,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从而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因此,每次静脉采血时止血带不能捆扎太长时间,最好在半分钟内完成,最多不能超过 2分钟。2.瑞氏染色时,如果缓冲液的 pH偏碱,则红细胞会呈现 A.灰蓝色 B.粉红色 C.橙红色 D.紫黑色 E.黄色(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蛋白质是两性解离物质,所带电荷的正负数量随溶液 pH而定。对某一蛋白质而言如果溶液的 pH偏低,则该物质带较多的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酸性物质伊红结合,
18、染色偏红。相反,如果溶液的 pH偏高,则该物质带较多的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物质亚甲蓝结合,染色偏蓝。3.瑞氏染色后结果偏酸,可出现下述何种现象 A.所有细胞染灰蓝色 B.嗜酸性颗粒染成暗褐色 C.白细胞核呈深蓝色 D.嗜中性颗粒染成紫黑色 E.红细胞偏红(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偏酸时,对某一蛋白质而言如果溶液的 pH偏低,则该物质带较多的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酸性物质伊红结合,染色偏红。4.取 20l 血加至 7.98ml红细胞稀释液中混匀,静置后滴入计数盘,计数中央大方格中 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 250个,应报告红细胞数为 A.2.501012/L B.3
19、.001012/L C.5.001012/L D.6.251012/L E.10.001012/L(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根据 RBC/L=N25/510106400=N21010计算得出。5.血液离心后,最靠近血浆层的细胞是 A.带氧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网织红细胞 E.还原红细胞(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血液被分离成五个层次,自上至下为:淡黄色血浆层、乳白色血小板层,灰红色有核细胞层(含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暗红色含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层,最底层为鲜红色含氧合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层。6.关于血细胞比容测定,下述正确的是 A
20、.温氏法要求 2264g离心 30分钟 B.以 106mmol/L枸橼酸钠溶液为抗凝剂 C.为缩短时间,温氏法可用 3000rpm离心 15分钟 D.微量法要求 10000rpm离心 5分钟 E.结果观察,离心后血液分四层(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温氏法:以不改变红细胞体积及血容量的抗凝剂处理的全血注入特制的 Wintrobe管内,2264g离心 30分钟后,读取红细胞层的高度。7.巨幼细胞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值 A.贫血越严重,升高越明显 B.贫血越严重,降低越明显 C.基本正常 D.先升高,后降低 E.治疗后升高,贫血被纠正后逐渐恢复正常(分数:2.00)A.B
21、.C.D.E. 解析:解析 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作为疗效评价:缺铁性或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710 天网织红细胞可达 10%,2 周以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若居高不下,提示未达到治疗效果。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多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大失血 D.苯中毒 E.铅中毒(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瑞-吉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灰蓝色点状物,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正常人极少见(1/10000)。常作为铅中毒的筛选指标,贫血时也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9.显微镜计数法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时,若镜下数得的四个大
22、方格内的白细胞数(N)为 300个,则经换算求得该标本的白细胞数为 A.15109/L B.3109/L C.30109/L D.75109/L E.375109/L(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WBC=*102010 6=*10910.患者白细胞计数为 12109/L,但分类 100个白细胞中遇到有核红细胞为 20个,校正后白细胞应报告 A.10109/L B.12109/L C.15109/L D.18109/L E.20109/L(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在某些疾病时,周围血中可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由于它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溶解破坏,计数时就
23、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从而使白细胞计数结果偏高。必须按下列公式校正,将有核红细胞数扣除。校正后白细胞数/L=X* 式中 X:未校正前白细胞数;Y:在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 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到的有核红细胞数。11.退行性核左移可见于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急性中毒(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退行性核左移是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等。12.下列关于核右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外周血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 B.是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C.与造血物质、DN
24、A 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 D.炎症的恢复期,一过性的核右移属病理现象 E.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 5叶以上者超过 3%则为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DNA 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13.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 A.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B.组织移植排斥反应 C.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D.过敏性鼻炎 E.结核病(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单核细胞:增多是指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0.810 9/L。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常见单核细胞增多,
25、急性感染的恢复期也可见增多;某些血液病。1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多见于 A.伤寒感染 B.淋巴细胞白血病 C.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病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E.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皮肤病、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15.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直方图常表现为 A.波峰右移、峰底变宽 B.波峰右移、峰底不变 C.波峰左移、峰底变宽 D.波峰左移、峰底不变 E.直方图不变(分数
26、:2.00)A.B.C. D.E.解析:解析 直方图曲线峰左移,峰底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16.MCV、RDW,常见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直方图曲线峰变低、右移,峰底明显变宽,显示明显的大细胞不均一性。17.父母血型基因型为 AA和 BO,则其子女血型只可是 A.A型或 O型 B.A型或 B型或 O型 C.O型 D.AB型或 O型 E.AB型或 A型(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父母的基因型为 AA,表型为 A;基因型为 BO,表
27、型为 B和 O;子女表现型为 AB和 AO,O 基因为无效基因,它没有相应的应答物质。18.低温冰冻红细胞通常贮存的时间为 A.21天 B.35天 C.24天 D.1年 E.10年(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低温冰冻红细胞通常贮存的时间为 10年,贮存温度小于-65。19.洗涤红细胞最常用于 A.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的患者 B.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 C.慢性贫血的患者 D.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E.预防输血传播性疾病(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洗涤红细胞最常用于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的患者。20.输血的适应证不包括 A.出血 B.严重贫血
28、C.严重感染 D.高蛋白血症 E.凝血障碍(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输血的适应证主要有:出血、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凝血障碍。21.尿蛋白定量检查应采用的尿标本为 A.晨尿 B.餐后尿 C.3小时尿 D.12小时尿 E.24小时尿(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由于在一日 24小时不同时间内,尿液中某些成分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蛋白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须采集 24小时尿。22.尿糖定性测定的最适宜的尿标本为 A.首次晨尿 B.随机尿 C.餐后 2小时尿 D.3小时尿 E.12小时尿(分数:2.00)A.B.C. D.E.解析
29、:解析 因为进餐后,胃肠道的负载加重,减低了尿糖的肾阈值,故有助于对糖尿病的诊断。23.尿三杯试验中,三杯均有血尿,推测出血部位可能在 A.肾脏 B.膀胱 C.尿道 D.肝脏 E.脾脏(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尿三杯均有血尿,多见于肾脏或输尿管出血。24.区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尿沉渣镜检 B.隐血试验 C.尿胆红素测定 D.尿三杯试验 E.尿蛋白定性(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血红蛋白尿显微镜下不见红细胞或有极少量红细胞碎片,离心沉淀后上清液仍为红色,隐血试验阳性;血尿离心后上清液呈淡黄色,隐血试验阴性,沉淀物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
30、红细胞。25.区别脓尿和结晶尿的主要方法是 A.加热法 B.隐血试验 C.尿胆红素测定 D.尿三杯试验 E.乳糜试验(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加热法:混浊消失多为结晶尿,产生沉淀可能是脓尿。26.NCCLS推荐尿比密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A.尿比密计法 B.称量法 C.折射仪法 D.化学试带法 E.超声波法(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折射仪法标本用量小,可重复测定,尤其适用于少尿患者。结果精确可靠,还可测算总固体量,应用较为普遍,NCCLS 推荐为尿比密测定的参考方法。27.管型中的颗粒超过整个面积(或体积)多少时可判断为颗粒管型 A.1/5 B.
31、1/4 C.1/3 D.1/2 E.占据整个管型(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颗粒管型内含大小不同的颗粒物,其量超过 1/3面积时称为颗粒管型。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也可由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直接聚集于 T-H糖蛋白基质中形成。28.下列关于尿粗颗粒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来自细胞的变性分解 B.可见于急性肾炎 C.可见于慢性肾炎 D.正常人尿中有少量粗颗粒管型 E.提示肾实质病变(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粗颗粒管型的出现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29.尿沉渣中某种结晶呈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薄片状,这
32、种结晶大量出现是尿路结石的征兆,该结晶是 A.磷酸钙结晶 B.尿酸结晶 C.胱氨酸结晶 D.草酸钙结晶 E.胆固醇结晶(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胱氨酸结晶呈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薄片状,由蛋白分解而来,正常尿中少见,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30.试带法对哪种蛋白检测最敏感 A.清蛋白 B.球蛋白 C.糖蛋白 D.本-周蛋白 E.血红蛋白(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试带法对清蛋白较敏感,与球蛋白反应很弱,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黏蛋白及本-周蛋白基本不反应。31.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错误的说法是 A.高浓度尿酸可导致假阳性
33、B.有机碘造影剂可导致假阳性 C.灵敏度高 D.结果显示快 E.高浓度尿酸或尿酸盐可致假阴性(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尿内含尿酸或尿酸盐过多,可出现假阳性,但反应较为缓慢,15 秒后出现混浊,由弱渐强。32.导致加热乙酸法呈假阴性的原因有 A.操作过程中加酸过多 B.应用含碘造影剂 C.超大剂量青霉素 D.尿液中含大量细菌分解的蛋白质 E.尿 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尿液偏碱(pH9)或偏酸(pH3)均会导致加热乙醋法呈假阴性。33.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絮状混浊,有大凝块下沉,可报告为 A. B.+ C.2+ D.3
34、+ E.4+(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阳性(4+),絮状混浊,有大凝块下沉,相当蛋白质含量5.0g/L。34.尿中高浓度维生素 C对尿糖试带法可造成 A.不影响 B.假阳性 C.假阴性 D.影响同班氏法 E.正干扰(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尿中含有维生素 C等还原性物质可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而呈假阴性。35.维生素 C对尿胆红素测定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无影响 B.产生假阳性 C.产生假阴性 D.用阳光照射的方法不能排除其影响 E.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维生素 C和亚硝
35、酸盐能抑制偶氮反应而使试带法为假阴性。36.导致干化学试带法尿液血红蛋白检测时假阳性的情况是 A.大剂量维生素 C B.甲醛 C.大量亚硝酸盐 D.尿路感染 E.清蛋白(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尿路感染时,由于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氢酶而引起假阳性。37.尿液蛋白电泳主要用于 A.蛋白尿的分型 B.蛋白尿的定性 C.蛋白尿的定量 D.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E.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尿液蛋白电泳是目前分析蛋白质亚基组成和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最好方法。38.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尿 hCG,其结果判断中正确的是 A.质控线和检测
36、线均不显紫红色为阴性 B.质控线、检测线均显紫红色为阳性 C.仅检测线显紫红色为阳性 D.质控线和检测线均显紫红色为阴性 E.仅质控线显紫红色为阳性(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判断结果时,含 hCG的尿液试带可显示上、下两条紫红色线条,而阴性标本则只显出上边一条紫红色线。39.尿糖试带法只能检测 A.乳糖 B.半乳糖 C.果糖 D.蔗糖 E.葡萄糖(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试带模块内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只与尿中葡萄糖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受其他糖类干扰。40.关于尿蛋白干化学法测定,可能导致假阴性的原因为 A.患者服用奎宁药物 B.患者服用嘧啶药物
37、 C.尿中含有大量聚乙烯 D.尿中含有大量磷酸盐 E.滴注大量青霉素(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当患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时,可使化学试带法呈假阴性。41.目前尿酮体试带法不能检测的酮体成分是 A.-羟丁酸 B.乙酰乙酸 C.丙酮 D.-羟丁酸和丙酮 E.丙酮酸(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试带模块内主要含有硝普钠,在碱性条件下可只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形成紫色化合物。42.关于尿胆红素干化学法测定,可能导致假阳性的原因为 A.尿中含有吩嗪类药物 B.患者服用大量氯丙嗪药物 C.尿中含有苯丙酮 D.尿中含有大量维生素 C E.尿中含有大量亚硝
38、酸盐(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大剂量氯丙嗪和高浓度的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使试带法呈假阳性。43.试带法尿白细胞模块中主要含 A.碘化钾 B.多聚电解质 C.对氨基苯砷酸 D.吲哚酚酯 E.硝普钠(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干化学法检查尿中白细胞的原理,是基于粒细胞质内含有酯酶,可作用于试剂模块中的吲哚酚酯。操作时应注意此法只能测定粒细胞,不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反应。44.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中下列细胞,体积较大,核较小,胞质丰富,含有较多脂性空泡的是 A.乳腺导管上皮细胞 B.组织细胞 C.巨噬细胞 D.炎症细胞 E.泡沫细胞(
39、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中,泡沫细胞常见。此细胞体积较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小,偏位,可见双核、多核;胞质丰富,含有较多脂性空泡。45.球形硬便常见于 A.阻塞性黄疸患者 B.直肠息肉患者 C.习惯性便秘患者 D.阿米巴痢疾患者 E.副霍乱患者(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球形硬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所致。常见于习惯性便秘患者,亦可见于老年人排便无力时。46.血性痰常见于 A.肺结核 B.急性支气管炎 C.肺水肿 D.肺脓肿 E.肺淤血(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血性痰,痰中带有血丝或大量红色泡沫样血痰,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吸虫病等。纯血性痰,咳出纯粹的鲜血或血凝块,称咯血,多见于肺结核、肺癌、外伤等。47.漏出液形成原因可为 A.炎症致血管通透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