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师)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四)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0699       资源大小:13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师)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四)及答案解析.doc

    1、初级(师)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四)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A1/A2 型题/B(总题数:35,分数:70.00)1.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哪一种红细胞_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棘形红细胞(分数:2.00)A.B.C.D.E.2.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和胞核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泡原因是_ A.细胞脂肪性变 B.糖原颗粒变性 C.染色欠佳 D.胞浆溶解 E.内质网变性(分数:2.00)A.B.C.D.E.3.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增高,同时有明显核左移时,常表示_ A.造血功能衰退 B.感染已近恢复期 C.

    2、感染严重 D.轻度感染 E.预后良好(分数:2.00)A.B.C.D.E.4.患者白细胞计数为 1.5109/L,但分类 100 个白细胞中遇到有核红细胞为 20 个,校正后白细胞应报告_ A.1.4109/L B.1.35109/L C.1.25109/L D.1.20109/L E.1.80109/L(分数:2.00)A.B.C.D.E.5.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_ A.急性白血病 B.慢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各类贫血 E.细菌感染性疾病(分数:2.00)A.B.C.D.E.6.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的比值为_ A.1:14 B.1:13 C.

    3、1:12 D.1:11 E.1:10(分数:2.00)A.B.C.D.E.7.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可采用注射 ACTH 前后进行_ A.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B.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C.淋巴细胞计数 D.中性粒细胞计数 E.单核细胞计数(分数:2.00)A.B.C.D.E.8.中性粒细胞增多不见于下列哪种情况_ A.急性感染 B.大出血 C.正常新生婴儿 D.急性溶血 E.病毒感染(分数:2.00)A.B.C.D.E.9.关于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不正确的叙述是_ A.是指粒细胞的核分叶情况,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两种 B.可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C.核象变化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D.正常外周血

    4、中中性粒细胞核以 23 叶居多 E.正常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数量之比为 1:10(分数:2.00)A.B.C.D.E.10.下面哪种疾病中性粒细胞常不增多_ A.药物及毒物反应 B.溶血性贫血 C.风湿热 D.转移癌 E.感染(分数:2.00)A.B.C.D.E.11.临床常用中性粒细胞的特定改变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估计预后的指标是_ A.大小不均 B.中毒颗粒 C.空泡 D.毒性指数 E.退行性变(分数:2.00)A.B.C.D.E.1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片中可见_ A.幼稚淋巴细胞 B.幼稚单核细胞 C.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D.单核细胞增多 E.幼稚单核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

    5、分数:2.00)A.B.C.D.E.13.当机体处于感染或其他应激反应时,外周血中增加的粒细胞主要来自_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贮备池 D.循环池 E.边缘池(分数:2.00)A.B.C.D.E.14.外周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胞核通常为不规则形、肾形、马蹄形或扭曲折叠的白细胞是_ A.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分数:2.00)A.B.C.D.E.15.以下不符合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变化的叙述是_ A.出生至青春期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有两次交叉 B.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C.安静时较高,进食后比进食前高 D.剧烈活动后显著增多 E.

    6、妊娠期常轻度增加(分数:2.00)A.B.C.D.E.16.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是_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分数:2.00)A.B.C.D.E.17.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的一组疾病是_ A.钩虫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B.急性失血,肺癌 C.荨麻疹,心肌梗死 D.支气管哮喘,猩红热 E.严重外伤,肝吸虫病(分数:2.00)A.B.C.D.E.18.肾移植手术后排异反应前期,外周血中绝对值增高的白细胞是_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分数:2.0

    7、0)A.B.C.D.E.19.通常情况下,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的是_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红细胞(分数:2.00)A.B.C.D.E.20.引起白细胞数量生理性变化的因素不包括_ A.新生儿 B.急性中毒 C.运动、情绪的影响 D.妊娠期 E.吸烟(分数:2.00)A.B.C.D.E.21.速发型超敏反应时,外周血中常升高的细胞是_ A.中性粒细胞 B.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分数:2.00)A.B.C.D.E.22.正常情况下,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_ A.

    8、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红细胞 D.浆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分数:2.00)A.B.C.D.E.23.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而单核细胞增多的疾病是_ A.过敏性鼻炎 B.银屑病 C.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D.伤寒 E.哮喘(分数:2.00)A.B.C.D.E.24.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其中杆状核粒细胞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及中毒性改变,推测其核象改变最可能为_ A.核右移 B.中度核右移 C.轻度核右移 D.中度核左移 E.重度核左移(分数:2.00)A.B.C.D.E.25.梅毒感染时可引起哪种细胞增多_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

    9、细胞 E.单核细胞(分数:2.00)A.B.C.D.E.26.不会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的是_ A.急性胰腺炎 B.支气管哮喘 C.寄生虫病 D.荨麻疹 E.湿疹(分数:2.00)A.B.C.D.E.27.血细胞计数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_ A.计数白细胞时,用试管法将血液稀释 20 倍是标准的方法 B.用试管法计数红细胞时,将血液稀释 201 倍是标准方法 C.用盖玻片覆盖计数板时,需使其密切接触出现 D.计数血细胞时,最常用的是 0.2mm 深度的计数室 E.计数时应遵循一定方向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分数:2.00)A.B.C.D.E.28.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稀释液主要为_ A

    10、.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10g/L 结晶紫 3 滴 B.2%的冰醋酸溶液中加入 10g/L 亚甲蓝 3 滴 C.等渗的生理盐水溶液中加入 10g/L 结晶紫 3 滴 D.伊红-丙酮稀释液溶液 E.乙醇-伊红稀释液溶液(分数:2.00)A.B.C.D.E.29.急性大出血时迅速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_ A.中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D.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E.红细胞(分数:2.00)A.B.C.D.E.30.通常情况下,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是_ A.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 B.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 C.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 D.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

    11、 E.一侧计数室,中间一个大方格(分数:2.00)A.B.C.D.E.31.用改良 Neubauer 计数板计数细胞时,对压线细胞应遵循的计数原则_ A.数上下,不数左右 B.数左右,不数上下 C.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D.压线细胞不数 E.压线细胞全数(分数:2.00)A.B.C.D.E.32.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胞核呈单个、圆形,染色质粗大块状,胞质呈透明、淡蓝色的白细胞为_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单核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分数:2.00)A.B.C.D.E.33.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常为_ A.(410)10 9/L B.(1015)1

    12、0 9/L C.(1520)10 9/L D.2010 9/L E.2010 9/L(分数:2.00)A.B.C.D.E.34.患者无明确的病因,长期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达 150109/L,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在 90%以上,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粒细胞,以中幼和晚幼粒细胞为主,原粒及早幼粒细胞不超过 1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_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骨髓纤维化 E.急性细菌性感染(分数:2.00)A.B.C.D.E.35.患儿,4 岁,出现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手掌、躯干多处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显著

    13、增多,且异常淋巴细胞为 35%,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抗 EB 病毒抗体阳性。则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_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百日咳 D.粒细胞缺乏症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分数:2.00)A.B.C.D.E.二、BB 型题/B(总题数:4,分数:30.00) A.轻度核左移 B.中度核左移 C.重度核左移 D.退行性核左移 E.无核象改变(分数:6.00)(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即为_(分数:3.00)A.B.C.D.E.(2).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即为_(分数

    14、:3.00)A.B.C.D.E. A.量多,细小,分布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 B.量多,粗大,圆而均匀,充满胞质,鲜橘红色 C.量少,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常覆盖核上,蓝黑色 D.量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散分布于胞质中 E.量多少不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呈黑色或紫黑色,胞质内伴有空泡(分数:9.00)(1).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内中毒颗粒的特征为_(分数:3.00)A.B.C.D.E.(2).生理情况下,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的特征为_(分数:3.00)A.B.C.D.E.(3).生理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的特征为_(分数:3.00)A.B.C.D.E. A.伤寒或

    15、副伤寒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肿瘤晚期 E.严寒的刺激(分数:9.00)(1).持续性白细胞增高常见于_(分数:3.00)A.B.C.D.E.(2).暂时性白细胞降低常见于_(分数:3.00)A.B.C.D.E.(3).持续性白细胞降低常见于_(分数:3.00)A.B.C.D.E. A.暂时性增高 B.持续性增高 C.暂时性降低 D.持续性降低 E.基本不变(分数:6.00)(1).严寒或暴热刺激时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特点为_(分数:2.00)A.B.C.D.E.(2).晚期肿瘤伴坏死、继发感染时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特点为_(分数:2.00)A.B.C.D.E.(3).再生障

    16、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特点为_(分数:2.00)A.B.C.D.E.初级(师)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四)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A1/A2 型题/B(总题数:35,分数:70.00)1.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哪一种红细胞_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棘形红细胞(分数:2.00)A.B.C.D. E.解析:2.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和胞核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泡原因是_ A.细胞脂肪性变 B.糖原颗粒变性 C.染色欠佳 D.胞浆溶解 E.内质网变性(分数:2.00)A. B.C.D.E.解析:3.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

    17、细胞百分率均增高,同时有明显核左移时,常表示_ A.造血功能衰退 B.感染已近恢复期 C.感染严重 D.轻度感染 E.预后良好(分数:2.00)A.B.C. D.E.解析:4.患者白细胞计数为 1.5109/L,但分类 100 个白细胞中遇到有核红细胞为 20 个,校正后白细胞应报告_ A.1.4109/L B.1.35109/L C.1.25109/L D.1.20109/L E.1.80109/L(分数:2.00)A.B.C. D.E.解析:5.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_ A.急性白血病 B.慢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各类贫血 E.细菌感染性疾病(分数:2.00)A. B

    18、.C.D.E.解析:6.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的比值为_ A.1:14 B.1:13 C.1:12 D.1:11 E.1:10(分数:2.00)A.B. C.D.E.解析:7.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可采用注射 ACTH 前后进行_ A.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B.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C.淋巴细胞计数 D.中性粒细胞计数 E.单核细胞计数(分数:2.00)A. B.C.D.E.解析:8.中性粒细胞增多不见于下列哪种情况_ A.急性感染 B.大出血 C.正常新生婴儿 D.急性溶血 E.病毒感染(分数:2.00)A.B.C.D.E. 解析:9.关于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不正确的叙述是

    19、_ A.是指粒细胞的核分叶情况,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两种 B.可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C.核象变化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D.正常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核以 23 叶居多 E.正常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数量之比为 1:10(分数:2.00)A.B.C.D.E. 解析:10.下面哪种疾病中性粒细胞常不增多_ A.药物及毒物反应 B.溶血性贫血 C.风湿热 D.转移癌 E.感染(分数:2.00)A.B.C.D. E.解析:11.临床常用中性粒细胞的特定改变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估计预后的指标是_ A.大小不均 B.中毒颗粒 C.空泡 D.毒性指数 E.退行性变(分数:2.00)A.B.C.D.

    20、E.解析:1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片中可见_ A.幼稚淋巴细胞 B.幼稚单核细胞 C.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D.单核细胞增多 E.幼稚单核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分数:2.00)A.B.C. D.E.解析:13.当机体处于感染或其他应激反应时,外周血中增加的粒细胞主要来自_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贮备池 D.循环池 E.边缘池(分数:2.00)A.B.C. D.E.解析:14.外周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胞核通常为不规则形、肾形、马蹄形或扭曲折叠的白细胞是_ A.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分数:2.00)A.B.C.D.E. 解析:

    21、15.以下不符合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变化的叙述是_ A.出生至青春期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有两次交叉 B.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C.安静时较高,进食后比进食前高 D.剧烈活动后显著增多 E.妊娠期常轻度增加(分数:2.00)A.B. C.D.E.解析:16.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是_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分数:2.00)A.B.C.D.E. 解析:17.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的一组疾病是_ A.钩虫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B.急性失血,肺癌 C.荨麻疹,心肌梗死 D.支气管哮喘,猩红热 E.严重外伤,肝吸虫

    22、病(分数:2.00)A.B.C.D. E.解析:18.肾移植手术后排异反应前期,外周血中绝对值增高的白细胞是_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分数:2.00)A.B.C.D. E.解析:19.通常情况下,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的是_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红细胞(分数:2.00)A.B.C. D.E.解析:20.引起白细胞数量生理性变化的因素不包括_ A.新生儿 B.急性中毒 C.运动、情绪的影响 D.妊娠期 E.吸烟(分数:2.00)A.B. C.D.E.解析:21.速发型超敏反应时,

    23、外周血中常升高的细胞是_ A.中性粒细胞 B.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分数:2.00)A.B.C.D.E. 解析:22.正常情况下,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_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红细胞 D.浆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分数:2.00)A. B.C.D.E.解析:23.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而单核细胞增多的疾病是_ A.过敏性鼻炎 B.银屑病 C.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D.伤寒 E.哮喘(分数:2.00)A.B.C.D. E.解析:24.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其中杆状核粒细胞10%。并伴有少数晚

    24、幼粒细胞及中毒性改变,推测其核象改变最可能为_ A.核右移 B.中度核右移 C.轻度核右移 D.中度核左移 E.重度核左移(分数:2.00)A.B.C.D. E.解析:25.梅毒感染时可引起哪种细胞增多_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分数:2.00)A.B.C.D. E.解析:26.不会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的是_ A.急性胰腺炎 B.支气管哮喘 C.寄生虫病 D.荨麻疹 E.湿疹(分数:2.00)A. B.C.D.E.解析:27.血细胞计数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_ A.计数白细胞时,用试管法将血液稀释 20 倍是标准的方法 B.用

    25、试管法计数红细胞时,将血液稀释 201 倍是标准方法 C.用盖玻片覆盖计数板时,需使其密切接触出现 D.计数血细胞时,最常用的是 0.2mm 深度的计数室 E.计数时应遵循一定方向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分数:2.00)A.B.C.D. E.解析:28.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稀释液主要为_ A.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10g/L 结晶紫 3 滴 B.2%的冰醋酸溶液中加入 10g/L 亚甲蓝 3 滴 C.等渗的生理盐水溶液中加入 10g/L 结晶紫 3 滴 D.伊红-丙酮稀释液溶液 E.乙醇-伊红稀释液溶液(分数:2.00)A.B. C.D.E.解析:29.急性大出血时迅速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_

    26、A.中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D.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E.红细胞(分数:2.00)A.B.C.D. E.解析:30.通常情况下,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是_ A.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 B.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 C.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 D.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 E.一侧计数室,中间一个大方格(分数:2.00)A. B.C.D.E.解析:31.用改良 Neubauer 计数板计数细胞时,对压线细胞应遵循的计数原则_ A.数上下,不数左右 B.数左右,不数上下 C.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D.压线细胞不数 E.压线细胞全数(分数:2.00)A.B.C.

    27、 D.E.解析:32.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胞核呈单个、圆形,染色质粗大块状,胞质呈透明、淡蓝色的白细胞为_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单核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分数:2.00)A.B.C. D.E.解析:33.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常为_ A.(410)10 9/L B.(1015)10 9/L C.(1520)10 9/L D.2010 9/L E.2010 9/L(分数:2.00)A.B.C.D.E. 解析:34.患者无明确的病因,长期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达 150109/L,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在 90%以上,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粒

    28、细胞,以中幼和晚幼粒细胞为主,原粒及早幼粒细胞不超过 1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_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骨髓纤维化 E.急性细菌性感染(分数:2.00)A.B. C.D.E.解析:35.患儿,4 岁,出现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手掌、躯干多处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且异常淋巴细胞为 35%,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抗 EB 病毒抗体阳性。则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_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百日咳 D.粒细胞缺乏症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分数:2.00)A.B.C.D.E. 解析:

    29、二、BB 型题/B(总题数:4,分数:30.00) A.轻度核左移 B.中度核左移 C.重度核左移 D.退行性核左移 E.无核象改变(分数:6.00)(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即为_(分数:3.00)A.B. C.D.E.解析:(2).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即为_(分数:3.00)A.B.C. D.E.解析: A.量多,细小,分布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 B.量多,粗大,圆而均匀,充满胞质,鲜橘红色 C.量少,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常覆盖核上,蓝黑色 D.量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散分布于胞质中 E

    30、.量多少不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呈黑色或紫黑色,胞质内伴有空泡(分数:9.00)(1).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内中毒颗粒的特征为_(分数:3.00)A.B.C.D.E. 解析:(2).生理情况下,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的特征为_(分数:3.00)A.B.C. D.E.解析:(3).生理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的特征为_(分数:3.00)A.B. C.D.E.解析: A.伤寒或副伤寒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肿瘤晚期 E.严寒的刺激(分数:9.00)(1).持续性白细胞增高常见于_(分数:3.00)A.B.C.D. E.解析:(2).暂时性白细胞降低常见于_(分数:3.00)A. B.C.D.E.解析:(3).持续性白细胞降低常见于_(分数:3.00)A.B. C.D.E.解析: A.暂时性增高 B.持续性增高 C.暂时性降低 D.持续性降低 E.基本不变(分数:6.00)(1).严寒或暴热刺激时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特点为_(分数:2.00)A. B.C.D.E.解析:(2).晚期肿瘤伴坏死、继发感染时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特点为_(分数:2.00)A.B. C.D.E.解析:(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特点为_(分数:2.00)A.B.C.D. E.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师)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四)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