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专业知识模拟题 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70,分数:70.00)1.应用光或其他能量表现被照体的信息状态,并以光学影像加以记录的技术是(分数:1.00)A.扫描B.激发C.摄影D.影像E.重建2.下列不属于 X 线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的是(分数:1.00)A.密度B.失真度C.颗粒度D.对比度E.锐利度3.X 线穿过人体后,强度分布出现差异,称为(分数:1.00)A.物体对比度B.X 线对比度C.天然对比度D.吸收对比度E.影像对比度4.关于公式 Kx=e -d() 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表
2、示 X 线对比度B.()为对比度指数C.d 为 X 线穿过物质的距离D.Kx 与物质的特性无关E.随管电压升高(7 )降低5.不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是(分数:1.00)A.X 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C.物质的线吸收系数D.人体组织的密度E.X 线波长6.X 线透过人体后透射线强度与原射线强度的关系是(分数:1.00)A.指数衰减关系B.线性衰减关系C.与距离平方成正比D.康普顿散射效应关系E.透射线强度是原射线强度的一半7.关于胶片的分类与结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可分为感蓝片和感绿片B.感蓝片也叫色盲片C.感绿片也叫正色片D.直接反转片是双面乳剂E.CT
3、用胶片均为单面乳剂8.关于胶片的保存与管理,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标准储存条件为 510B.片盒应水平放置C.标准储存湿度为 30%40%D.有效期一般为出厂后 18 个月E.冷藏的胶片可直接使用9.下列不能用于感光材料的是(分数:1.00)A.AgClB.AgBrC.AgID.AgFE.AgBr+AgI10.关于胶片颗粒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晶体颗粒大,感光度低B.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低C.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大D.晶体颗粒小,分辨力低E.晶体颗粒分布均匀,颗粒性差11.直接转换技术的 DR 中应用的转换介质是(分数:1.00)A.碳酸钙B.非晶钙C.碘化铯D
4、.非晶硒E.非晶硅12.组成图像矩阵的基本单元是(分数:1.00)A.体素B.像素C.元素D.灰阶E.视野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像素数量少则像素尺寸小B.像素越大图像细节越多C.像素越小分辨力越高D.像素越小图像越模糊E.像素越大图像越清晰14.用原始数据经计算而得到影像数据的过程称为(分数:1.00)A.模数转换B.数模转换C.重建D.滤波E.量化15.照片或显示器上呈现的黑白图像的各点表现的不同深度灰度称为(分数:1.00)A.噪声B.量化C.比特D.灰阶E.像素16.关于明胶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B.能起保护作用C.能热熔冷凝D.不参
5、与坚膜作用E.黏性强17.关于胶片特性曲线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描绘曝光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B.各部分为线性关系C.由足部、直线部、肩部、上升部构成D.足部曝光过度E.产生反转是由于曝光不足所致18.X 线信息影像转换成可见密度影像,转换介质不含(分数:1.00)A.增感屏一胶片系统B.影像增强器系统C.电影胶片D.观片灯E.荧光屏19.CR 经 X 线照射后在影像板上存留的是(分数:1.00)A.模拟影像B.数字影像C.黑白影像D.彩色影像E.电信号20.DR 的种类中不包括(分数:1.00)A.直接型B.间接型C.多丝正比电离室型D.CCD 型E.光激励发光型21.光激励荧光体中
6、,常掺入( )以改变荧光体的结构和物理特性(分数:1.00)A.Al3+B.Eu2+C.Cu2+D.TI2+E.Se2+22.DSA 的中文全称叫做(分数:1.00)A.数字减影成像B.数字血管成像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数字造影血管减影E.数字血管断层成像23.DSA 基于(分数:1.00)A.数字荧光成像B.超声波成像C.断层成像D.核素成像E.模拟成像24.DSA 显示血管的能力与血管内碘浓度和曝光量平方根的乘积(分数:1.00)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呈平方关系E.呈开方关系25.下列关于 CT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1.00)A.CT 图像是数字图像B.CT 成像仍使用
7、X 线C.CT 是多参数多序列成像D.CT 扫描层是二维体积E.CT 可以进行薄层扫描26.不属于 CT 重建方法的有(分数:1.00)A.反投影法B.迭代法C.滤波反投影法D.傅里叶重建法E.扫场法27.CT 扫描时,球管连续旋转曝光,检查床不停顿单向移动并采集数据的方式是(分数:1.00)A.步进扫描B.螺旋扫描C.间隔扫描D.持续扫描E.高速扫描28.多层螺旋 CT 与单层螺旋 CT 的主要区别是(分数:1.00)A.球管数目多B.计算机多C.探测器排数多D.准直器多E.滤线栅多29.螺旋 CT 技术的实现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分数:1.00)A.滑环与电刷技术B.电缆与高压发生器技术C.球
8、管与准直器技术D.信号放大技术E.图像处理技术30.有关“窗口技术”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利用窗口技术可将任一范围的 CT 值调到人眼可识别的 16 个灰阶显示B.窗位是指窗宽上限与下限 CT 值的平均值(中点)C.窗位与窗中心指的是同一个概念D.调窗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胶片的感光度E.视不同组织影像,应适当地调整窗宽窗位31.CT 与常规 X 线检查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分数:1.00)A.曝光时间短B.空间分辨率高C.密度分辨率高D.病变定位、定性明确E.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32.磁共振成像中,主要针对人体内的( )进行成像(分数:1.00)A.氧质子B.氢质子C.电子D.氧中子
9、E.氢中子33.下列不属于磁共振信号的有(分数:1.00)A.自由感应衰减信号B.自旋回波信号C.梯度回波信号D.接收线圈中的电流信号E.可见光信号34.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定位需要进行(分数:1.00)A.层面选择B.频率编码C.梯度编码D.相位编码E.射频编码35.频率编码是通过施加梯度场,使不同位置磁矢量的( )不同而进行编码定位(分数:1.00)A.频率B.相位C.加权D.大小E.层厚36.相位编码是通过施加梯度场,使不同位置磁矢量的( )不同而进行编码定位(分数:1.00)A.频率B.相位C.加权D.大小E.层厚37.磁共振成像时,K 空间信号与实际磁共振图像的关系是(分数:1.00)
10、A.先有 K 空间信号,再有实际磁共振图像B.先有实际磁共振图像,再有 K 空间信号C.二者同时出现D.不需要 K 空间信号E.K 空间信号就是实际磁共振图像38.K 空间中,相位编码梯度场为 0 的 K 空间线为(分数:1.00)A.K 空间的第一行 K 空间线B.K 空间中心行的 K 空间线C.K 空间的最后一行 K 空间线D.K 空间的第一列 K 空间线E.K 空间的最后一列 K 空间线39.关于磁共振图像矩阵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FO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越大,分辨率越低B.FO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越大,分辨率越高C.FO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变大,分辨率不变D.FO
11、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越小,分辨率越高E.FO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变大或变小对分辨率都没有影响40.不能提高磁共振图像信噪比的措施是(分数:1.00)A.加大层厚B.减小层厚C.加大场强D.延长 TR 时间E.增加重复次数41.特性曲线不能提供的感光材料参数是(分数:1.00)A.本底灰雾B.感光度C.对比度D.颗粒度E.宽容度42.有关窗宽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窗宽决定显示 CT 值范围的大小B.窗宽加大,提高图像中低密度组织对比C.组织的 CT 值大于窗宽规定范围时呈白色D.窗宽加大,显示图像原灰阶层次增多E.调节窗宽可改变图像的密度差43.CR 成像过程中,IP 将 X
12、 线转化为(分数:1.00)A.电信号B.可见光C.数字信号D.高能射线E.银离子44.感光材料未经曝光,直接显影后产生的密度为(分数:1.00)A.灰雾度B.本底灰雾C.最大密度D.片基灰雾E.乳剂灰雾45.CR 成像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是(分数:1.00)A.IPB.FPDC.光电倍增管D.摄像机E.非晶硒46.当氢质子被放入静磁场后,下列情况正确的是(分数:1.00)A.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方向相同B.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方向相反C.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低能级质子与主磁场方向相同D.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高能级质子与主磁场方向相同E.氢质子磁矢量不受主磁场影响
13、47.磁共振利用梯度进行层面选择时,( )可以减小层厚(分数:1.00)A.梯度场不变,加宽射频脉冲带宽B.梯度场减小斜率,加宽射频脉冲带宽C.射频脉冲带宽不变,梯度场加大斜率D.射频脉冲带宽不变,梯度场减小斜率E.梯度场不变,增高射频脉冲频率48.关于胶片特性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产生反转是由于曝光不足所致B.为线性曲线C.胶片感光速度越快初感点越高D.直线部密度与曝光量成反比E.可表示感光材料的特性49.CT 滤过器作用的关键在于(分数:1.00)A.吸收低能量 X 线B.优化射线的能谱C.减少患者照射剂量D.使射线能量分布均匀E.使射线近似单一性50.要想将使用过的 I
14、P 再次使用,必须(分数:1.00)A.使用高能射线照射B.使用电流消除残存电荷C.使用显影液、定影液重写D.使用清水冲洗E.使用强光照射消除数据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感光材料未经曝光直接显影后产生的密度为片基灰雾B.感光材料未经显影直接定影后产生的密度为最小密度C.乳剂灰雾和片基灰雾合成本底灰雾D.片基灰雾不能直接测量E.乳剂灰雾可直接测量52.如果磁共振图像为 256256 的矩阵,则空间定位时需要进行( )次相位编码(分数:1.00)A.128B.256C.512D.1024E.153.与传统 CT 比较,滑环技术改进的核心是(分数:1.00)A.高压电缆B.X 线
15、球管C.扫描机架D.馈电方式E.高压发生器54.SA 要使一直径 2mm 的血管及其内径 1mm 的狭窄与一直径 4mm 的血管及其内径 2mm 的狭窄成像一样清晰,可以(分数:1.00)A.将碘浓度加倍B.将曝光量加倍C.将视野加倍D.将矩阵加倍E.将像素大小加倍55.IP 曝光后,应在( )内进行信号读取(分数:1.00)A.1 分钟B.1 小时C.8 小时D.12 小时E.24 小时56.CR 中 EDR 的中文全称是(分数:1.00)A.影像记录装置B.曝光数据识别器C.薄膜晶体管阵列D.光电倍增管E.曝光指示器57.医用胶片产生密度 1.0 所需曝光量的倒数为(分数:1.00)A.感
16、光度B.宽容度C.相对感度D.灰雾度E.对比度58.磁共振信号的采集与( )是同时进行的(分数:1.00)A.层面选择B.相位编码C.频率编码D.90射频脉冲激励E.180射频脉冲激励59.K 空间可使用的填充方式有(分数:1.00)A.循序对称填充B.迂回轨迹填充C.螺旋填充D.放射填充E.以上全是60.多层螺旋 CT 对 X 线球管的要求最关键的是(分数:1.00)A.旋转速度B.外形尺寸C.焦点大小D.阳极热容量大小E.冷却方式61.X 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为(分数:1.00)A.相对感度B.平均斜率C.胶片对比度D.照片对比度E.感光度62.照片上各组织间的密度差异称为(分数
17、:1.00)A.组织对比度B.胶片对比度C.照片对比度D.物体对比度E.X 线对比度63.目前提出的降低多层 CT 剂量的措施之一是(分数:1.00)A.“不变焦点”技术B.“可变焦点”技术C.“焦点增大”技术D.“焦点减小”技术E.“焦点对称”技术64.常规 CT 扫描层厚的确定是通过改变 X 线束的(分数:1.00)A.准直宽度B.硬度C.强度D.剂量E.强弱65.下列关于磁共振图像矩阵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矩阵不变的情况下,FOV 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B.矩阵不变的情况下,FOV 越小,空间分辨率越低C.矩阵不变的情况下,FOV 越大,空间分辨率不变D.矩阵不变的情况下,F
18、OV 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E.矩阵不变的情况下,FOV 变大或变小对分辨率都没有影响66.CR 中 IP 的线性范围是(分数:1.00)A.1:10 2B.1:10 3C.1:10 4D.1:10 5E.1:10 667.照片影像的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的比为(分数:1.00)A.感光度B.相对感度C.平均斜率D.反差系数E.宽容度68.下列与 X 线影像信息的形成无关的是(分数:1.00)A.被照体原子序数B.被照体密度C.X 线质D.散射线E.被照体面积69.关于光学密度,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称为阻光率B.照片阻挡光线的能力称为透光率C.光学密度是阻光率的对数
19、D.光学密度是透光率的倒数E.光学密度是透光率的对数70.物质在射线激发下将吸收的能量以可见光形式释放称为(分数:1.00)A.发射现象B.荧光现象C.感光现象D.吸收现象E.衰变现象二、A3 型题(总题数:6,分数:20.00)第 7175 题共用题干由 X 线管焦点辐射出的 X 线穿过被检体时,受到被检体各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而衰 减,使透过的 X 线强度的分布呈现差异,到达屏一片系统,转换成可见光强度的 分布差异,并传递给胶片,形成银颗粒的空间分布,再经显影处理成为二维光学 分布,形成 X 线照片影像。(分数:5)(1).决定 X 线“质”的因素主要是(分数:1)A.kVB.mAsC.焦点大
20、小D.X 线管方向E.被检体部位(2).人体对 X 线吸收最多的是(分数:1)A.肌肉B.脂肪C.骨骼D.肺组织E.皮肤(3).被检体各组织对 X 线的吸收和散射是由于(分数:1)A.X 线对比度B.物体对比度C.人工对比度D.胶片对比度E.光学对比度(4).透过的 X 线强度的分布呈现差异称为(分数:1)A.X 线对比度B.物体对比度C.人 T 对比度D.胶片对比度E.光学对比度(5).胶片上形成的银颗粒的空间分布称为(分数:1)A.光学密度B.潜影C.X 线影像D.肉眼可见E.可在明室操作第 7678 题共用题干国际放射学界公认:当照片上的半影模糊值0.2mm 时,开始有模糊感,故 0.2
21、mm 是模糊阈值。(分数:3)(1).已知某焦点大小为 0.6,则其允许的最大放大倍数为(分数:1)A.1B.2C.1.3D.1.5E.1.4(2).某球管在实验时,发现放大倍数为 1.15 倍时,开始模糊,则该焦点大小可能为(分数:1)A.0.B.1.3C.1.4D.1.2E.0.95(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A.焦点大允许的放大倍数大B.焦点小允许的放大倍数大C.焦点大成像分辨力高D.焦点小球管容量大E.焦点大小与放大倍数无关第 7980 题共用题干在某次实验时,测得骨骼的密度为 0.3,测得其相邻肌肉组织的密度为 1.5,两 点间距 1mm。(分数:2)(1).该影像的锐利度为
22、(分数:1)A.1.0B.0.3C.1.5D.1.2E.-1.2(2).影响锐利度的因素正确的是(分数:1)A.与对比度成反比B.与模糊度成正比C.两者间距越大,锐利度越大D.两者间距越大,影像边缘越模糊E.球管焦点越大影像锐利度越大第 8182 题共用题干在 10100 keV 光子能量范围内,光子能量在 10keV 时光电吸收为 95%以上, 康普顿吸收为 5%。光子能量为 100keV 时,康普顿吸收占 95%以上。(分数: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A.随光子能量升高光电吸收增加B.随光子能量升高康普顿吸收减少C.低管电压能产生高的软组织对比D.康普顿吸收能提高对比度E.光
23、电吸收能抑制软组织对比度(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A.高千伏摄影产生散射线少B.高千伏摄影能提高对比度C.康普顿吸收产生散射线D.光电吸收有利于患者防护E.电压低对比度下降第 8386 题共用题干在 X 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 距相等,并使 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 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另一边低密度。(分数:4)(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A.可能使用的是聚焦式滤线栅B.可能是滤线栅反置了C.可能是滤线栅双重偏离D.密度变化可能是栅切割效应所致E.密度变化与滤线栅无关(2)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A.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B.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C.曝光量倍数越小越好D.滤线栅反置时两侧密度高,中间密度低E.滤线栅不能改善影像对比度(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A.管电压越高射线的最大波长越长B.对软组织摄影应用高管电压C.人体的吸收系数是常数D.高电压摄影得到低对比度照片E.人体组织的吸收系数随管电压升高而升高(4).对乳腺摄影应使用的管电压为(分数:1)A.20kVB.30kVC.40kVD.60kVE.120kV第 8790 题共用题干X 线对三维空间的被照体进行照射,形成载有被照体信息成分的强度不均匀分布。 此阶段信息形成的质与量
25、,取决于被照体因素(原子序数、密度、厚度)和射线 因素(线质、线量、散射线)等。将不均匀的 X 线强度分布,通过增感屏转换为 二维的荧光强度分布,再传递给胶片形成银颗粒的分布(潜影形成);经显影加 工处理成为二维光学密度的分布。此阶段的信息传递转换功能取决于荧光体特性、 胶片特性及显影加工条件。此阶段是把不可见的 X 线信息影像转换成可见密度影 像的中心环节。(分数:4)(1).被照体信息成分的强度不均匀分布称为(分数:1)A.物体对比度B.X 线对比度C.胶片对比度D.光学对比度E.人工对比度(2).被照体因素(原子序数、密度、厚度)所形成的对比度称为(分数:1)A.胶片对比度B.X 线对比
26、度C.物体对比度D.光学对比度E.人工对比度(3).射线因素(线质、线量、散射线)对影像信息的影响正确的是(分数:1)A.线质越硬,穿透能力越小B.线量对影像密度无影响C.散射线导致照片对比度降低D.射线量越多,照片密度越小E.散射线是成像的有用信息(4).X 线使胶片感光形成潜影是利用了 X 线的(分数:1)A.穿透性B.感光特性C.着色特性D.生物效应E.荧光效应三、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0.00)第 9196 题共用备选答案AD=lgI0IBK= Dl- D2C. K=rlgKxD. S= H/KE. R=l/2d(分数:6)(1).光学对比度的计算式是(分数:1)A.B.C.
27、D.E.(2).光学密度的表示式是(分数:1)A.B.C.D.E.(3).光学对比度与 X 线对比度的关系是(分数:1)A.B.C.D.E.(4).极限分辨力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是(分数:1)A.B.C.D.E.(5).光学对比度与照片清晰度的关系是(分数:1)A.B.C.D.E.(6).空间分辨力的计算式是(分数:1)A.B.C.D.E.第 97100 题共用备选答案A1. 24/kVPnmB1.5minC2.5minD0. 080. 6E3. 5min(分数:4)(1).X 线最短波长的计算式是(分数:1)A.B.C.D.E.(2).X 线最强波长是(分数:1)A.B.C.D.E.(3).X
28、线平均波长是(分数:1)A.B.C.D.E.(4).医用 X 线波长范围是(分数:1)A.B.C.D.E.2018 年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专业知识模拟题 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70,分数:70.00)1.应用光或其他能量表现被照体的信息状态,并以光学影像加以记录的技术是(分数:1.00)A.扫描B.激发C.摄影 D.影像E.重建解析:2.下列不属于 X 线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的是(分数:1.00)A.密度B.失真度 C.颗粒度D.对比度E.锐利度解析:3.X 线穿过人体后,强度分布出现差异,称为(分数:1.00)A.物体对比度B.X
29、线对比度 C.天然对比度D.吸收对比度E.影像对比度解析:4.关于公式 Kx=e -d() 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表示 X 线对比度B.()为对比度指数C.d 为 X 线穿过物质的距离D.Kx 与物质的特性无关 E.随管电压升高(7 )降低解析:5.不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是(分数:1.00)A.X 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 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C.物质的线吸收系数D.人体组织的密度E.X 线波长解析:6.X 线透过人体后透射线强度与原射线强度的关系是(分数:1.00)A.指数衰减关系 B.线性衰减关系C.与距离平方成正比D.康普顿散射效应关系E.透射线强度是原射线强度的一半解析:7
30、.关于胶片的分类与结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可分为感蓝片和感绿片B.感蓝片也叫色盲片C.感绿片也叫正色片D.直接反转片是双面乳剂 E.CT 用胶片均为单面乳剂解析:8.关于胶片的保存与管理,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标准储存条件为 510B.片盒应水平放置C.标准储存湿度为 30%40%D.有效期一般为出厂后 18 个月 E.冷藏的胶片可直接使用解析:9.下列不能用于感光材料的是(分数:1.00)A.AgClB.AgBrC.AgID.AgF E.AgBr+AgI解析:10.关于胶片颗粒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晶体颗粒大,感光度低B.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低C.
31、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大 D.晶体颗粒小,分辨力低E.晶体颗粒分布均匀,颗粒性差解析:11.直接转换技术的 DR 中应用的转换介质是(分数:1.00)A.碳酸钙B.非晶钙C.碘化铯D.非晶硒 E.非晶硅解析:12.组成图像矩阵的基本单元是(分数:1.00)A.体素B.像素 C.元素D.灰阶E.视野解析: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像素数量少则像素尺寸小B.像素越大图像细节越多C.像素越小分辨力越高 D.像素越小图像越模糊E.像素越大图像越清晰解析:14.用原始数据经计算而得到影像数据的过程称为(分数:1.00)A.模数转换B.数模转换C.重建 D.滤波E.量化解析:15.照片
32、或显示器上呈现的黑白图像的各点表现的不同深度灰度称为(分数:1.00)A.噪声B.量化C.比特D.灰阶 E.像素解析:16.关于明胶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B.能起保护作用C.能热熔冷凝D.不参与坚膜作用 E.黏性强解析:17.关于胶片特性曲线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描绘曝光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B.各部分为线性关系C.由足部、直线部、肩部、上升部构成D.足部曝光过度E.产生反转是由于曝光不足所致解析:18.X 线信息影像转换成可见密度影像,转换介质不含(分数:1.00)A.增感屏一胶片系统B.影像增强器系统C.电影胶片D.观片灯 E.荧光屏解析:19.C
33、R 经 X 线照射后在影像板上存留的是(分数:1.00)A.模拟影像 B.数字影像C.黑白影像D.彩色影像E.电信号解析:20.DR 的种类中不包括(分数:1.00)A.直接型B.间接型C.多丝正比电离室型D.CCD 型E.光激励发光型 解析:21.光激励荧光体中,常掺入( )以改变荧光体的结构和物理特性(分数:1.00)A.Al3+B.Eu2+C.Cu2+D.TI2+E.Se2+解析:22.DSA 的中文全称叫做(分数:1.00)A.数字减影成像B.数字血管成像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数字造影血管减影E.数字血管断层成像解析:23.DSA 基于(分数:1.00)A.数字荧光成像 B.超声波
34、成像C.断层成像D.核素成像E.模拟成像解析:24.DSA 显示血管的能力与血管内碘浓度和曝光量平方根的乘积(分数:1.00)A.成正比 B.成反比C.无关D.呈平方关系E.呈开方关系解析:25.下列关于 CT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1.00)A.CT 图像是数字图像B.CT 成像仍使用 X 线C.CT 是多参数多序列成像 D.CT 扫描层是二维体积E.CT 可以进行薄层扫描解析:26.不属于 CT 重建方法的有(分数:1.00)A.反投影法B.迭代法C.滤波反投影法D.傅里叶重建法E.扫场法 解析:27.CT 扫描时,球管连续旋转曝光,检查床不停顿单向移动并采集数据的方式是(分数:1.0
35、0)A.步进扫描B.螺旋扫描 C.间隔扫描D.持续扫描E.高速扫描解析:28.多层螺旋 CT 与单层螺旋 CT 的主要区别是(分数:1.00)A.球管数目多B.计算机多C.探测器排数多 D.准直器多E.滤线栅多解析:29.螺旋 CT 技术的实现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分数:1.00)A.滑环与电刷技术 B.电缆与高压发生器技术C.球管与准直器技术D.信号放大技术E.图像处理技术解析:30.有关“窗口技术”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利用窗口技术可将任一范围的 CT 值调到人眼可识别的 16 个灰阶显示B.窗位是指窗宽上限与下限 CT 值的平均值(中点)C.窗位与窗中心指的是同一个概念D.调
36、窗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胶片的感光度 E.视不同组织影像,应适当地调整窗宽窗位解析:31.CT 与常规 X 线检查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分数:1.00)A.曝光时间短B.空间分辨率高C.密度分辨率高 D.病变定位、定性明确E.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解析:32.磁共振成像中,主要针对人体内的( )进行成像(分数:1.00)A.氧质子B.氢质子 C.电子D.氧中子E.氢中子解析:33.下列不属于磁共振信号的有(分数:1.00)A.自由感应衰减信号B.自旋回波信号C.梯度回波信号D.接收线圈中的电流信号E.可见光信号 解析:34.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定位需要进行(分数:1.00)A.层面选择B.频率编码C.梯度
37、编码 D.相位编码E.射频编码解析:35.频率编码是通过施加梯度场,使不同位置磁矢量的( )不同而进行编码定位(分数:1.00)A.频率 B.相位C.加权D.大小E.层厚解析:36.相位编码是通过施加梯度场,使不同位置磁矢量的( )不同而进行编码定位(分数:1.00)A.频率B.相位 C.加权D.大小E.层厚解析:37.磁共振成像时,K 空间信号与实际磁共振图像的关系是(分数:1.00)A.先有 K 空间信号,再有实际磁共振图像 B.先有实际磁共振图像,再有 K 空间信号C.二者同时出现D.不需要 K 空间信号E.K 空间信号就是实际磁共振图像解析:38.K 空间中,相位编码梯度场为 0 的
38、K 空间线为(分数:1.00)A.K 空间的第一行 K 空间线B.K 空间中心行的 K 空间线 C.K 空间的最后一行 K 空间线D.K 空间的第一列 K 空间线E.K 空间的最后一列 K 空间线解析:39.关于磁共振图像矩阵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FO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越大,分辨率越低B.FO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越大,分辨率越高 C.FO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变大,分辨率不变D.FO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越小,分辨率越高E.FOV 不变的情况下,矩阵变大或变小对分辨率都没有影响解析:40.不能提高磁共振图像信噪比的措施是(分数:1.00)A.加大层厚B.减小层厚 C.加大
39、场强D.延长 TR 时间E.增加重复次数解析:41.特性曲线不能提供的感光材料参数是(分数:1.00)A.本底灰雾B.感光度C.对比度D.颗粒度 E.宽容度解析:42.有关窗宽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窗宽决定显示 CT 值范围的大小B.窗宽加大,提高图像中低密度组织对比 C.组织的 CT 值大于窗宽规定范围时呈白色D.窗宽加大,显示图像原灰阶层次增多E.调节窗宽可改变图像的密度差解析:43.CR 成像过程中,IP 将 X 线转化为(分数:1.00)A.电信号B.可见光 C.数字信号D.高能射线E.银离子解析:44.感光材料未经曝光,直接显影后产生的密度为(分数:1.00)A.灰雾
40、度B.本底灰雾 C.最大密度D.片基灰雾E.乳剂灰雾解析:45.CR 成像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是(分数:1.00)A.IPB.FPDC.光电倍增管 D.摄像机E.非晶硒解析:46.当氢质子被放入静磁场后,下列情况正确的是(分数:1.00)A.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方向相同B.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方向相反C.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低能级质子与主磁场方向相同 D.氢质子磁矢量都平行主磁场且高能级质子与主磁场方向相同E.氢质子磁矢量不受主磁场影响解析:47.磁共振利用梯度进行层面选择时,( )可以减小层厚(分数:1.00)A.梯度场不变,加宽射频脉冲带宽B.梯度场减小斜率,加宽射
41、频脉冲带宽C.射频脉冲带宽不变,梯度场加大斜率 D.射频脉冲带宽不变,梯度场减小斜率E.梯度场不变,增高射频脉冲频率解析:48.关于胶片特性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产生反转是由于曝光不足所致B.为线性曲线C.胶片感光速度越快初感点越高D.直线部密度与曝光量成反比E.可表示感光材料的特性 解析:49.CT 滤过器作用的关键在于(分数:1.00)A.吸收低能量 X 线 B.优化射线的能谱C.减少患者照射剂量D.使射线能量分布均匀E.使射线近似单一性解析:50.要想将使用过的 IP 再次使用,必须(分数:1.00)A.使用高能射线照射B.使用电流消除残存电荷C.使用显影液、定影液重写
42、D.使用清水冲洗E.使用强光照射消除数据 解析: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感光材料未经曝光直接显影后产生的密度为片基灰雾B.感光材料未经显影直接定影后产生的密度为最小密度C.乳剂灰雾和片基灰雾合成本底灰雾 D.片基灰雾不能直接测量E.乳剂灰雾可直接测量解析:52.如果磁共振图像为 256256 的矩阵,则空间定位时需要进行( )次相位编码(分数:1.00)A.128B.256 C.512D.1024E.1解析:53.与传统 CT 比较,滑环技术改进的核心是(分数:1.00)A.高压电缆B.X 线球管C.扫描机架D.馈电方式 E.高压发生器解析:54.SA 要使一直径 2mm
43、的血管及其内径 1mm 的狭窄与一直径 4mm 的血管及其内径 2mm 的狭窄成像一样清晰,可以(分数:1.00)A.将碘浓度加倍 B.将曝光量加倍C.将视野加倍D.将矩阵加倍E.将像素大小加倍解析:55.IP 曝光后,应在( )内进行信号读取(分数:1.00)A.1 分钟B.1 小时C.8 小时 D.12 小时E.24 小时解析:56.CR 中 EDR 的中文全称是(分数:1.00)A.影像记录装置B.曝光数据识别器 C.薄膜晶体管阵列D.光电倍增管E.曝光指示器解析:57.医用胶片产生密度 1.0 所需曝光量的倒数为(分数:1.00)A.感光度 B.宽容度C.相对感度D.灰雾度E.对比度解析:58.磁共振信号的采集与( )是同时进行的(分数:1.00)A.层面选择B.相位编码C.频率编码 D.90射频脉冲激励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