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模拟试题-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关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药物剂量无关B.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强D.选择性高的药物副作用多E.选择性与组织亲和力无关2.关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B.主要是指可消除致病因子的作用C.只改善症状的作用,不是治疗作用D.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E.补充治疗不能纠正病因3.关于不良反应,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给患者带来不适B.不符合用药目的C.一般是可预知的D.停药后不能恢复E.副作用是不良反
2、应的一种4.决定药物起效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生物利用度B.血浆蛋白结合率C.消除速率常数D.剂量E.吸收速度5.某药的半衰期为 10h, 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分数:2.00)A.约 50hB.约 30hC.约 80hD.约 20hE.约 70h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正确的是(分数:2.00)A.是不可逆的B.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是疏松和可逆的D.促进药物排泄E.无饱和性和置换现象7.弱碱性药物(分数:2.00)A.在酸性环境中易跨膜转运B.在胃中易于吸收C.酸化尿液时易被重吸收D.酸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E.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8.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分
3、数:2.00)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9.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时,如果碱化尿液,则其 在尿液中(分数:2.00)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不变10.副作用是由于(分数:2.00)A.药物剂量过大而引起B.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C.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较广而引起的D.过敏体质而引起E.机体生化机制的异常所致11.副作用发生在(分数:2.00)A.治疗量、少数患
4、者B.低于治疗量、多数患者C.治疗量、多数患者D.低于治疗量、少数患者E.大剂量、长期应用12.磺胺等药物在某些人产生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分数:2.00)A.变态反应B.特异质反应C.停药反应D.后遗效应E.快速耐受性13.属于质反应的药理效应指标是(分数:2.00)A.心率次数B.死亡个数C.血压高低的千帕数D.尿量毫升数E.体重千克数14.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分数:2.00)A.引起 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B.引起 50%动物中毒的剂量C.引起 50%动物产生阳性反应的剂量D.和 50%受体结合的剂量E.达到 50%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15.药物对动物急性毒性的关系是(分数:2.0
5、0)A.LD50 越大,越容易发生毒性反应B.LD50 越大,毒性越小C.LD50 越小,越容易发生过敏反应D.LD50 越大,毒性越大E.LD50 越大,越容易发生特异质反应16.治疗指数是(分数:2.00)A.LD50/ED99B.LD5/ED95C.LD5/ED99D.LD/ED95E.LD50/ED5017.葡萄糖的主要转运方式(分数:2.00)A.属于简单扩散B.属于被动转运C.属于主动转运D.属于滤过E.需要特殊的载体1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药物(分数:2.00)A.作用增强B.代谢加快C.转运加快D.排泄加快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19.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药动学参数是(分数:2.
6、00)A.药-时曲线下面积B.清除率C.消除半衰期D.药峰浓度E.表观分布容积20.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分数:2.00)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B.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21.关于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与特异性配体结合B.药物与受体的复合物可产生生物效应C.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具有结构专一性D.受体数目是有限的E.拮抗剂与受体结合无饱和性22. 受体阻断剂与利尿药合用后降压作用大大 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分数:2.00)A.敏化作用B.拮抗作用C.协同作用D.互补作用E.
7、相加作用23.已确定的第二信使不包括(分数:2.00)A.cAMPB.cGMPC.磷酸肌醇D.甘油二酯E.肾上腺素24.受体拮抗药的特点是,与受体(分数:2.00)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有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D.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E.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B.激动药有内在活性,但无亲和力C.拮抗剂对受体亲和力弱D.部分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易解离E.拮抗剂内在活性较弱26.某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平行右移,说明(分数:2.00)A.作用机制改变B.作用受体改变C.效价增加D.有阻断剂存在E.有激动剂
8、存在27.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分数:2.00)A.主要与药物作用的载体有关B.与机体免疫系统有关C.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D.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E.主要与药物基团有关28.连续用药较长时间,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 剂量才能出现药效的现象称为(分数:2.00)A.耐药性B.耐受性C.成瘾性D.习惯性E.快速耐受性29.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分数:2.00)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D.滤过E.经离子通道30.药物的效价是指(分数:2.00)A.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B.引起 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C.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D.治疗量的最大极限E.药物的最大效应31
9、.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分数:2.00)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脂溶性的强弱C.药物水溶性的大小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高低E.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的能力32.一级动力学的特点,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血中药物转运或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 度成正比B.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无关,是恒定值C.常称为恒比消除D.绝大多数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E.少部分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33.下面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叙述,不正确的(分数:2.00)A.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血浆半衰期的大小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C.一次给药后,经过 5 个 t1/2 体内药量已基本消除
10、D.可依据 大小调节或决定给药的间隔 时间E.一级代谢动力学血浆药物半衰期与原血药浓度有关34.药物的安全指数是指(分数:2.00)A.ED50/LD50B.LD5/ED9SC.ED5/LD95D.LD50/ED50E.LD95/ED5035.A 药较 B 药安全,正确的依据是(分数:2.00)A.A 药的 LD50 比 B 药小B.A 药的 LD50 比 B 药大C.A 药的 ED50 比 B 药小D.A 药的 ED50/LD50 比 B 药大E.A 药的 LD50/ED50 比 B 药大36.药物分子依靠其在生物膜两侧形成的浓度梯 度的转运过程称为(分数:2.00)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
11、C.首过消除D.肝肠循环E.易化扩散37.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在进入体循环之前代谢 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分数:2.00)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首过消除D.肝肠循环E.易化扩散38.药物随胆汁排人十二指肠可经小肠被重吸收 称为(分数:2.00)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首过消除D.肝肠循环E.易化扩散39.评价药物安全性更可靠的指标是(分数:2.00)A.治疗指数B.内在活性C.效价D.安全指数E.亲和力40.评价药物作用强弱的指标是(分数:2.00)A.治疗指数B.内在活性C.效价D.安全指数E.亲和力41.决定药物是否与受体结合的指标是(分数:2.00)A.治疗指数B.内在
12、活性C.效价D.安全指数E.亲和力42.应用伯氨喹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属于(分数:2.00)A.变态反应B.后遗效应C.毒性反应D.特异质反应E.副作用43.应用阿托品治疗各种内脏绞痛时引起的口干、 心悸等属于(分数:2.00)A.变态反应B.后遗效应C.毒性反应D.特异质反应E.副作用44.应用博来霉素引起的严重肺纤维化属于(分数:2.00)A.变态反应B.后遗效应C.毒性反应D.特异质反应E.副作用45.应用巴比妥类醒后出现的眩晕、困倦属于(分数:2.00)A.变态反应B.后遗效应C.毒性反应D.特异质反应E.副作用46.患者因失眠睡前服用苯巴比妥钠 100mg,第 二天上午呈现宿醉现象,这属
13、于(分数:2.00)A.副作用B.继发反应C.后遗反应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47.患者因肺炎需注射青霉素,结果皮试反应呈 强阳性,这属于药物的(分数:2.00)A.副作用B.继发反应C.后遗反应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48.长期使用四环素等药物患者发生口腔鹅口疮 属于(分数:2.00)A.副作用B.继发反应C.后遗反应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49.与药物的治疗目的无关且难以避免的是(分数:2.00)A.副作用B.继发反应C.后遗反应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50.反复使用吗啡会出现(分数:2.00)A.生理依赖性B.首剂现象C.耐药性D.耐受性E.致敏性2013 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模拟试题
14、-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关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药物剂量无关B.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强D.选择性高的药物副作用多E.选择性与组织亲和力无关解析:2.关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B.主要是指可消除致病因子的作用C.只改善症状的作用,不是治疗作用D.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 E.补充治疗不能纠正病因解析:3.关于不良反应,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给患者带来不适B.不符合用药目的C.一般是可预知的D.停药后不能恢复 E.副作用是不良反应的一种解析:4.决定药
15、物起效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生物利用度B.血浆蛋白结合率C.消除速率常数D.剂量E.吸收速度 解析:5.某药的半衰期为 10h, 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分数:2.00)A.约 50h B.约 30hC.约 80hD.约 20hE.约 70h解析: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正确的是(分数:2.00)A.是不可逆的B.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是疏松和可逆的 D.促进药物排泄E.无饱和性和置换现象解析:7.弱碱性药物(分数:2.00)A.在酸性环境中易跨膜转运B.在胃中易于吸收C.酸化尿液时易被重吸收D.酸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E.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解析:8.弱酸性药物在
16、碱性尿液中(分数:2.00)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解析:9.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时,如果碱化尿液,则其 在尿液中(分数:2.00)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不变解析:10.副作用是由于(分数:2.00)A.药物剂量过大而引起B.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C.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较广而引起的 D.过敏体质而引起E.机体生化机制的异常所致解析:11.副作用发生
17、在(分数:2.00)A.治疗量、少数患者B.低于治疗量、多数患者C.治疗量、多数患者 D.低于治疗量、少数患者E.大剂量、长期应用解析:12.磺胺等药物在某些人产生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分数:2.00)A.变态反应B.特异质反应 C.停药反应D.后遗效应E.快速耐受性解析:13.属于质反应的药理效应指标是(分数:2.00)A.心率次数B.死亡个数 C.血压高低的千帕数D.尿量毫升数E.体重千克数解析:14.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分数:2.00)A.引起 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B.引起 50%动物中毒的剂量C.引起 50%动物产生阳性反应的剂量D.和 50%受体结合的剂量E.达到 50%
18、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解析:15.药物对动物急性毒性的关系是(分数:2.00)A.LD50 越大,越容易发生毒性反应B.LD50 越大,毒性越小 C.LD50 越小,越容易发生过敏反应D.LD50 越大,毒性越大E.LD50 越大,越容易发生特异质反应解析:16.治疗指数是(分数:2.00)A.LD50/ED99B.LD5/ED95C.LD5/ED99D.LD/ED95E.LD50/ED50 解析:17.葡萄糖的主要转运方式(分数:2.00)A.属于简单扩散B.属于被动转运C.属于主动转运D.属于滤过E.需要特殊的载体 解析:1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药物(分数:2.00)A.作用增强B.代谢加
19、快C.转运加快D.排泄加快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解析:19.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药动学参数是(分数:2.00)A.药-时曲线下面积 B.清除率C.消除半衰期D.药峰浓度E.表观分布容积解析:20.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分数:2.00)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B.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 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解析:21.关于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与特异性配体结合B.药物与受体的复合物可产生生物效应C.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具有结构专一性D.受体数目是有限的E.拮抗剂与受体结合无饱和性 解析:22.
20、受体阻断剂与利尿药合用后降压作用大大 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分数:2.00)A.敏化作用B.拮抗作用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E.相加作用解析:23.已确定的第二信使不包括(分数:2.00)A.cAMPB.cGMPC.磷酸肌醇D.甘油二酯E.肾上腺素 解析:24.受体拮抗药的特点是,与受体(分数:2.00)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有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D.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解析: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B.激动药有内在活性,但无亲和力C.拮抗剂对受体亲和力弱D.部分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易解
21、离E.拮抗剂内在活性较弱解析:26.某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平行右移,说明(分数:2.00)A.作用机制改变B.作用受体改变C.效价增加D.有阻断剂存在 E.有激动剂存在解析:27.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分数:2.00)A.主要与药物作用的载体有关B.与机体免疫系统有关C.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 D.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E.主要与药物基团有关解析:28.连续用药较长时间,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 剂量才能出现药效的现象称为(分数:2.00)A.耐药性B.耐受性 C.成瘾性D.习惯性E.快速耐受性解析:29.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分数:2.00)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 C.易化扩散D.滤过E
22、.经离子通道解析:30.药物的效价是指(分数:2.00)A.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B.引起 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C.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D.治疗量的最大极限E.药物的最大效应解析:31.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分数:2.00)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脂溶性的强弱C.药物水溶性的大小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高低E.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的能力 解析:32.一级动力学的特点,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血中药物转运或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 度成正比B.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无关,是恒定值C.常称为恒比消除D.绝大多数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E.少部分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23、 解析:33.下面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叙述,不正确的(分数:2.00)A.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血浆半衰期的大小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C.一次给药后,经过 5 个 t1/2 体内药量已基本消除D.可依据 大小调节或决定给药的间隔 时间E.一级代谢动力学血浆药物半衰期与原血药浓度有关 解析:34.药物的安全指数是指(分数:2.00)A.ED50/LD50B.LD5/ED9S C.ED5/LD95D.LD50/ED50E.LD95/ED50解析:35.A 药较 B 药安全,正确的依据是(分数:2.00)A.A 药的 LD50 比 B 药小B.A 药的 LD50 比 B 药大C
24、.A 药的 ED50 比 B 药小D.A 药的 ED50/LD50 比 B 药大E.A 药的 LD50/ED50 比 B 药大 解析:36.药物分子依靠其在生物膜两侧形成的浓度梯 度的转运过程称为(分数:2.00)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C.首过消除D.肝肠循环E.易化扩散解析:37.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在进入体循环之前代谢 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分数:2.00)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首过消除 D.肝肠循环E.易化扩散解析:38.药物随胆汁排人十二指肠可经小肠被重吸收 称为(分数:2.00)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首过消除D.肝肠循环 E.易化扩散解析:39.评价药物安全性
25、更可靠的指标是(分数:2.00)A.治疗指数B.内在活性C.效价D.安全指数 E.亲和力解析:40.评价药物作用强弱的指标是(分数:2.00)A.治疗指数B.内在活性C.效价 D.安全指数E.亲和力解析:41.决定药物是否与受体结合的指标是(分数:2.00)A.治疗指数B.内在活性C.效价D.安全指数E.亲和力 解析:42.应用伯氨喹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属于(分数:2.00)A.变态反应B.后遗效应C.毒性反应D.特异质反应 E.副作用解析:43.应用阿托品治疗各种内脏绞痛时引起的口干、 心悸等属于(分数:2.00)A.变态反应B.后遗效应C.毒性反应D.特异质反应E.副作用 解析:44.应用博来
26、霉素引起的严重肺纤维化属于(分数:2.00)A.变态反应B.后遗效应C.毒性反应 D.特异质反应E.副作用解析:45.应用巴比妥类醒后出现的眩晕、困倦属于(分数:2.00)A.变态反应B.后遗效应 C.毒性反应D.特异质反应E.副作用解析:46.患者因失眠睡前服用苯巴比妥钠 100mg,第 二天上午呈现宿醉现象,这属于(分数:2.00)A.副作用B.继发反应C.后遗反应 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解析:47.患者因肺炎需注射青霉素,结果皮试反应呈 强阳性,这属于药物的(分数:2.00)A.副作用B.继发反应C.后遗反应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 解析:48.长期使用四环素等药物患者发生口腔鹅口疮 属于(分数:2.00)A.副作用B.继发反应 C.后遗反应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解析:49.与药物的治疗目的无关且难以避免的是(分数:2.00)A.副作用 B.继发反应C.后遗反应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解析:50.反复使用吗啡会出现(分数:2.00)A.生理依赖性 B.首剂现象C.耐药性D.耐受性E.致敏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