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消化系统疾病)-试卷9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7219       资源大小:5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消化系统疾病)-试卷9及答案解析.doc

    1、西医综合(消化系统疾病)-试卷 9 及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慢性胃溃疡的肉眼形态通常是(分数:2.00)A.底部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B.呈圆形或椭圆形C.直径在 2.5cm 以上D.溃疡边缘不规则2.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分数:2.00)A.溃疡底破溃穿孔B.溃疡处膨出憩室形成C.溃疡边缘黏膜增生癌变D.溃疡底小动脉破溃出血3.关于门脉性肝硬化假小叶的叙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可无小胆管B.可无中央静脉C.可有两条中央静脉D.假小叶内肝细胞可变性、坏死4.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是(分数:2.00)A.早期胃

    2、癌B.早期食管癌C.隐性肺癌D.早期肺癌5.属于晚期胃癌征象的是(分数:2.00)A.胃癌伴肝转移B.胃癌伴 Virchow 淋巴结肿大C.胃癌伴幽门下淋巴结转移D.胃癌伴 Krukenberg 瘤6.与大肠癌发病有关的病变是(分数:2.00)A.慢性华支睾吸虫病B.肠息肉状腺瘤C.遗传性家族多发性息肉病D.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大肠癌 Dukes 分期的依据是(分数:2.00)A.扩散范围B.肿块大小C.远隔器官有无转移D.局部淋巴结的浸润情况8.早期肝癌是指(分数:2.00)A.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B.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C.无淋巴结转移D.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二、A1 型题(总题

    3、数:33,分数:66.00)9.结节大小不等,假小叶大小不等见于(分数:2.00)A.门脉性肝硬化B.胆汁性肝硬化C.坏死后性肝硬化D.血吸虫性肝硬化10.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为(分数:2.00)A.横结肠B.直肠壶腹部C.直肠D.乙状结肠11.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为(分数:2.00)A.横结肠B.直肠壶腹部C.直肠D.乙状结肠12.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交感神经兴奋B.迷走神经兴奋C.小肠黏膜释放促胃液素D.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13.胆汁中不含下列哪种物质(分数:2.00)A.糜蛋白酶B.胆固醇C.胆盐D.磷脂14.胆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成分是(分数:2.

    4、00)A.胆盐B.胆色素C.胆固醇D.脂肪酸15.下列关于胆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胆管细胞也可分泌胆汁B.肝胆汁呈弱酸性C.在消化间期内分泌的胆汁未立即排入十二指肠D.胆汁的主要固体成分是胆盐和磷脂16.下列哪项不是胆汁的生理作用(分数:2.00)A.可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B.有利于脂肪分解C.可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D.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17.下列哪项不属于胆汁的作用(分数:2.00)A.分解脂肪B.乳化脂肪C.刺激胆汁分泌D.中和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18.当远端回肠被切除后将导致胆汁酸在(分数:2.00)A.肝静脉血中的水平升高B.肝细胞的合成增加C

    5、.肝细胞的分泌增加D.胆囊的储存增加19.下列关于胆盐肝肠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胆盐在十二指肠被吸收B.可刺激胆汁分泌C.一次进餐后可循环 68 次D.可促进胆囊收缩20.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是(分数:2.00)A.缩胆囊素B.促胰液素C.迷走神经兴奋D.经肠肝循环回吸收的胆盐21.关于小肠蠕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可发生于整个小肠B.蠕动波传播较慢C.蠕动波传播距离较短D.蠕动冲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多见22.可抑制小肠运动的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B.促胃动素C.胰高血糖素D.胰岛素23.下列关于大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

    6、吸收水分B.贮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C.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维生索 B 和 KD.大肠液的消化酶可分解纤维素24.关于大肠的集团运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每小时发生 13 次B.大肠的集团运动类似于小肠的蠕动冲C.多见于空腹时D.短距离的集团运动常见于远端结肠25.排便感由下列哪种原因引起(分数:2.00)A.横结肠积聚粪便B.降结肠积聚粪便C.乙状结肠积聚粪便D.粪便进入直肠26.下列关于糖在小肠被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单糖是小肠吸收的唯一形式B.单糖的吸收都与 Na + 同向转运C.果糖的吸收速度比葡萄糖快D.果糖的吸收速度比半乳糖慢27.可被胃黏膜吸收的

    7、物质是(分数:2.00)A.部分单糖B.维生素C.水和酒精D.肽类物质28.下列关于铁在小肠被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铁都以 Fe 3+ 的形式被吸收B.植酸、草酸和鞣酸可促进铁的吸收C.胃酸及维生素 C 可抑制铁的吸收D.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29.胃酸缺乏者可产生(分数:2.00)A.贫血B.胰液分泌增加C.胆汁分泌增加D.蛋白质消化障碍30.分泌促胃液素的细胞是(分数:2.00)A.D 细胞B.G 细胞C.主细胞D.壁细胞31.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分数:2.00)A.D 细胞B.G 细胞C.主细胞D.壁细胞32.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分数:2.00)A.D 细胞

    8、B.G 细胞C.主细胞D.壁细胞33.分泌生长抑素的细胞是(分数:2.00)A.D 细胞B.G 细胞C.主细胞D.壁细胞34.含消化酶最多的消化液是(分数:2.00)A.胃液B.胰液C.唾液D.胆汁35.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分数:2.00)A.胃液B.胰液C.唾液D.胆汁36.可促进胆囊收缩和胰酶分泌的胃肠激素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B.缩胆囊素C.促胰液素D.促胃动素37.可促进胃液分泌和胃运动的胃肠激素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B.缩胆囊素C.促胰液素D.促胃动素38.可促进胰腺和肝脏分泌 NaHCO 3 的主要胃肠激素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B.缩胆囊素C.促胰液

    9、素D.促胃动素39.在消化问期能刺激胃和小肠运动的胃肠激素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B.缩胆囊素C.促胰液素D.促胃动素40.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的最强物质是(分数:2.00)A.胃酸B.蛋白质消化产物C.葡萄糖D.脂肪消化产物41.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缩胆囊素的最强物质是(分数:2.00)A.胃酸B.蛋白质消化产物C.葡萄糖D.脂肪消化产物西医综合(消化系统疾病)-试卷 9 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慢性胃溃疡的肉眼形态通常是(分数:2.00)A.底部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B.呈圆形或椭圆形 C.直径在 2.5cm

    10、以上D.溃疡边缘不规则解析:解析:慢性胃溃疡的肉眼形态通常是:溃疡通常为一个,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 2.5cm 以内,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常穿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2.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分数:2.00)A.溃疡底破溃穿孔 B.溃疡处膨出憩室形成C.溃疡边缘黏膜增生癌变 D.溃疡底小动脉破溃出血 解析:解析: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穿孔、癌变、出血和幽门狭窄。3.关于门脉性肝硬化假小叶的叙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可无小胆管 B.可无中央静脉 C.可有两条中央静脉 D.假小叶内肝细胞可变性、坏死 解析:解析:假小叶是门脉性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假小叶是指由广泛

    11、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可变性、坏死和再生;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假小叶间隔内可有小胆管增生,但也可缺如。4.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是(分数:2.00)A.早期胃癌B.早期食管癌 C.隐性肺癌 D.早期肺癌 解析:解析:早期胃癌是指局限在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癌,无论肿块大小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早期食管癌、隐性肺癌和早期肺癌的定义都强调无淋巴结转移。5.属于晚期胃癌征象的是(分数:2.00)A.胃癌伴肝转移 B.胃癌伴 Virchow 淋巴结肿大 C.胃癌伴幽门下淋巴结转移D.胃癌伴 Krukenberg 瘤 解析:6

    12、.与大肠癌发病有关的病变是(分数:2.00)A.慢性华支睾吸虫病B.肠息肉状腺瘤 C.遗传性家族多发性息肉病 D.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解析:解析:选项 B、C、D 都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慢性华支睾吸虫病可导致肝癌和胆管癌,与大肠癌无关。7.大肠癌 Dukes 分期的依据是(分数:2.00)A.扩散范围 B.肿块大小C.远隔器官有无转移 D.局部淋巴结的浸润情况 解析:8.早期肝癌是指(分数:2.00)A.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 B.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 C.无淋巴结转移D.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解析:解析:早期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3cm 或两个相邻癌结节合计最大直3cm 的原发性肝癌。二

    13、、A1 型题(总题数:33,分数:66.00)9.结节大小不等,假小叶大小不等见于(分数:2.00)A.门脉性肝硬化B.胆汁性肝硬化C.坏死后性肝硬化 D.血吸虫性肝硬化解析:10.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为(分数:2.00)A.横结肠B.直肠壶腹部C.直肠 D.乙状结肠解析:11.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为(分数:2.00)A.横结肠B.直肠壶腹部 C.直肠D.乙状结肠解析:解析: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在直肠,占 50;直肠癌的好发部位在直肠壶腹部。12.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交感神经兴奋B.迷走神经兴奋C.小肠黏膜释放促胃液素D.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 解析:解析:食糜

    14、中的 HCl 可刺激小肠黏膜中的 s 细胞分泌促胰液素。13.胆汁中不含下列哪种物质(分数:2.00)A.糜蛋白酶 B.胆固醇C.胆盐D.磷脂解析:解析:糜蛋白酶是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的,存在于胰液中。14.胆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成分是(分数:2.00)A.胆盐 B.胆色素C.胆固醇D.脂肪酸解析:15.下列关于胆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胆管细胞也可分泌胆汁B.肝胆汁呈弱酸性 C.在消化间期内分泌的胆汁未立即排入十二指肠D.胆汁的主要固体成分是胆盐和磷脂解析:解析:胆汁是由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成人胆汁的分泌量约为 8001200mld,其中肝细胞分泌胆汁 60010

    15、00mld,胆管细胞分泌胆汁 200300mld。胆囊胆汁呈弱酸性,肝胆汁呈弱碱性,可中和部分胃酸。16.下列哪项不是胆汁的生理作用(分数:2.00)A.可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B.有利于脂肪分解C.可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D.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解析:解析: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的是胰液中的胰脂酶,这不是胆汁的生理作用。在十二指肠,胆盐围绕脂肪微粒呈单层排列,使之分散于水溶液中形成混悬液(乳化作用),从而增加脂肪和脂肪酶作用的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17.下列哪项不属于胆汁的作用(分数:2.00)A.分解脂肪 B.乳化脂肪C.刺激胆汁分泌D.中和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解析

    16、:解析:分解脂肪是胰液中胰脂酶的作用。18.当远端回肠被切除后将导致胆汁酸在(分数:2.00)A.肝静脉血中的水平升高B.肝细胞的合成增加 C.肝细胞的分泌增加D.胆囊的储存增加解析:解析:胆汁酸随胆汁排到小肠后,约 95在回肠末端被重吸收入血,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被肝细胞摄取再形成胆汁排入肠内。远端回肠被切除后,经肝门静脉“回收”的胆汁酸及从肝静脉返回体循环的胆汁酸均减少,肝细胞需要利用更多的胆固醇合成胆汁酸。因此,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酸并没有增加,但合成的胆汁酸增加。19.下列关于胆盐肝肠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胆盐在十二指肠被吸收B.可刺激胆汁分泌 C.一次进餐后可循环 6

    17、8 次D.可促进胆囊收缩解析:解析:胆盐随肝胆汁排到小肠后,约有 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引起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是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的胆盐,但不具有促进胆囊收缩的作用。人体一天内进行 612 次肠肝循环。20.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是(分数:2.00)A.缩胆囊素B.促胰液素C.迷走神经兴奋D.经肠肝循环回吸收的胆盐 解析:解析:引起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是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的胆盐。胆盐能促进胆汁分泌,使肝胆汁流出明显增加。此外,刺激迷走神经和促胰液素也可使肝胆管分泌富含水胆汁。胃液素和缩胆囊素主要与胆囊收缩及 Oddi 括约肌舒张有关。21.关于小肠蠕动的叙述,哪项是错

    18、误的(分数:2.00)A.可发生于整个小肠B.蠕动波传播较慢C.蠕动波传播距离较短D.蠕动冲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多见 解析:解析:正常情况下,小肠的蠕动很弱,只有在肠梗阻或肠道感染等情况下,才会出现一种强烈的快速蠕动,称蠕动冲。22.可抑制小肠运动的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B.促胃动素C.胰高血糖素 D.胰岛素解析:解析:促胰液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可抑制小肠运动。促胃液素、缩胆囊素、促胃动素、胰岛素和 5 一羟色胺等可促进小肠运动。23.下列关于大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吸收水分B.贮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C.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维生索 B 和 KD.大肠液的消化酶可分解纤维素

    19、 解析:解析:人类的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不能分解纤维素,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无机盐及由大肠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 B 和维生素 K 等物质,贮存未消化和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并形成粪便。24.关于大肠的集团运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每小时发生 13 次B.大肠的集团运动类似于小肠的蠕动冲 C.多见于空腹时D.短距离的集团运动常见于远端结肠解析:解析:短距离的蠕动常见于远端结肠,其传播速度很慢。大肠的集团运动是一种快速、向前推进距离很长的强烈蠕动,类似于小肠的蠕动冲。大肠集团运动每日发生 13 次,常在进餐后发生,多见于早餐后 1 小时内,常由胃一结肠反射或十二指肠一结肠反射引起。

    20、25.排便感由下列哪种原因引起(分数:2.00)A.横结肠积聚粪便B.降结肠积聚粪便C.乙状结肠积聚粪便D.粪便进入直肠 解析:解析:人的直肠内通常是没有粪便的,当胃一结肠反射发动的集团运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可刺激直肠壁感受器,传入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到达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并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便意。26.下列关于糖在小肠被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单糖是小肠吸收的唯一形式B.单糖的吸收都与 Na + 同向转运C.果糖的吸收速度比葡萄糖快D.果糖的吸收速度比半乳糖慢 解析:解析:糖类一般须被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小肠吸收,但少量的二糖也可以被吸收。葡萄糖和半乳糖是通过

    21、Na + 同向转运机制吸收的,果糖是通过易化扩散进入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由于它不是伴随 Na + 同向转运,因此果糖的吸收速率比葡萄糖和半乳糖低,仅为葡萄糖吸收速率的一半。27.可被胃黏膜吸收的物质是(分数:2.00)A.部分单糖B.维生素C.水和酒精 D.肽类物质解析:解析:胃的吸收能力很差,因为胃黏膜无绒毛,且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仅吸收少量高度脂溶性的物质如乙醇及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28.下列关于铁在小肠被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铁都以 Fe 3+ 的形式被吸收B.植酸、草酸和鞣酸可促进铁的吸收C.胃酸及维生素 C 可抑制铁的吸收D.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 解析

    22、:解析:在小肠中,Fe 3+ 和 Fe 2+ 都可被吸收,而且由于 Fe 3+ 易于与小肠分泌液中的负离子形成不溶性盐,如氢氧化物、磷酸盐和碳酸氢盐,以及与食物中的植酸、草酸、鞣酸和谷粒纤维形成不溶性复合物,Fe 3+ 不易被吸收。不溶性铁在较低的 pH 环境中易于溶解,所以胃酸可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 C可与铁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并能使 Fe 3+ 还原为 Fe 2+ ,因此可促进铁的吸收。29.胃酸缺乏者可产生(分数:2.00)A.贫血 B.胰液分泌增加C.胆汁分泌增加D.蛋白质消化障碍解析:解析:胃酸(HCl)缺乏时:进入小肠的 HCl 减少,使铁的吸收减少;另外,HCl 缺乏多因壁细胞数量

    23、不足或功能障碍,因此内因子产生障碍,维生素 B 12 吸收障碍。两者均可导致贫血;HCl 对促胰液素分泌的刺激作用减小,故胰液和胆汁分泌减少;蛋白质主要由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消化,故对其消化影响不大。30.分泌促胃液素的细胞是(分数:2.00)A.D 细胞B.G 细胞 C.主细胞D.壁细胞解析:31.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分数:2.00)A.D 细胞B.G 细胞C.主细胞D.壁细胞 解析:32.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分数:2.00)A.D 细胞B.G 细胞C.主细胞 D.壁细胞解析:33.分泌生长抑素的细胞是(分数:2.00)A.D 细胞 B.G 细胞C.主细胞D.壁细胞解析:34.含消化酶最多

    24、的消化液是(分数:2.00)A.胃液B.胰液 C.唾液D.胆汁解析:35.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分数:2.00)A.胃液B.胰液C.唾液D.胆汁 解析:解析:含消化酶:最多的消化液是胰液,胰液含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胆汁不含消化酶。36.可促进胆囊收缩和胰酶分泌的胃肠激素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B.缩胆囊素 C.促胰液素D.促胃动素解析:37.可促进胃液分泌和胃运动的胃肠激素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 B.缩胆囊素C.促胰液素D.促胃动素解析:38.可促进胰腺和肝脏分泌 NaHCO 3 的主要胃肠激素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B.缩胆囊素C.促胰液素 D.促胃动素解析:39.在消化问期能刺激胃和小肠运动的胃肠激素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B.缩胆囊素C.促胰液素D.促胃动素 解析:40.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的最强物质是(分数:2.00)A.胃酸 B.蛋白质消化产物C.葡萄糖D.脂肪消化产物解析:41.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缩胆囊素的最强物质是(分数:2.00)A.胃酸B.蛋白质消化产物 C.葡萄糖D.脂肪消化产物解析:解析:食糜中的胃酸可刺激小肠黏膜的 S 细胞分泌促胰液素,引起胰液的大量分泌。食糜中的蛋白质消化产物(胨、肽和氨基酸等)可刺激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黏膜的 I 细胞释放缩胆囊素,引起胰液的大量分泌。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消化系统疾病)-试卷9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