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感觉器官的功能)-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的(分数:2.00)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2.生理情况下,下列哪种结构受刺激时出现眼球震颤(分数:2.00)A.半规管B.椭圆囊C.球囊D.前庭器官3.晕船是由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所引起(分数:2.00)A.外、后半规管B.上、外半规管C.上、后半规管D.椭圆囊4.前庭器官中各类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分数:2.00)A.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扩
2、张B.与纤毛生长面平行的机械力C.传到细胞膜上的膜电位改变D.加于纤毛根部的特殊化学物质5.关于前庭器官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由耳蜗、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B.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在调节姿势反射中起重要作用D.可感受机体的变速运动6.下列关于眼震颤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主要由球囊囊斑受刺激引起B.在旋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C.快动相先出现,慢动相后出现D.可用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7.视近物不需眼调节或只作较小程度调节的是(分数:2.00)A.近视B.老视C.远视D.规则散光8.视远物不需眼调节,而视近物需眼调节的是(分数:2.00)A.近视
3、B.老视C.远视D.规则散光9.视远物和近物均需眼调节的是(分数:2.00)A.近视B.老视C.远视D.规则散光10.光照左眼,可使左、右侧瞳孔同时缩小为(分数:2.00)A.瞳孔对光反射B.互感性对光反射C.瞳孔调节反射D.辐辏反射11.看近物时,双侧瞳孔缩小为(分数:2.00)A.瞳孔对光反射B.互感性对光反射C.瞳孔调节反射D.辐辏反射12.鼓膜发生病变时引起(分数:2.00)A.感音性耳聋B.传音性耳聋C.高频听力受损D.低频听力受损13.耳蜗发生病变时引起(分数:2.00)A.感音性耳聋B.传音性耳聋C.高频听力受损D.低频听力受损14.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引起(分数:2.00)A.感
4、音性耳聋B.传音性耳聋C.高频听力受损D.低频听力受损15.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引起(分数:2.00)A.感音性耳聋B.传音性耳聋C.高频听力受损D.低频听力受损16.能引起耳蜗底部产生最大振幅的是(分数:2.00)A.低频声波B.中频声波C.高频声波D.任何频率的声波17.能引起耳蜗顶部产生最大振幅的是(分数:2.00)A.低频声波B.中频声波C.高频声波D.任何频率的声波18.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分数:2.00)A.旋转加速运动B.旋转匀速运动C.直线加速运动D.直线匀速运动19.囊斑的适宜刺激是(分数:2.00)A.旋转加速运动B.旋转匀速运动C.直线加速运动D.直线匀速运动二、X
5、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20.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分数:2.00)A.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B.能把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C.能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进行编码D.对恒定刺激有适应现象21.可影响感受器适应的因素有(分数:2.00)A.感受器的换能作用B.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C.传入神经纤维本身的特性D.感受器细胞和感觉神经纤维之间的突触传递22.人眼视近物时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睫状肌松弛B.晶状体曲率增大C.角膜曲率增加D.辐辏反射加强23.远视眼(分数:2.00)A.其病因可为眼球前后径过长B.其远点比正视眼远C.可使用凸透镜矫正D.易产生调节疲劳24.视锥细胞的
6、特点是(分数:2.00)A.含有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B.与夜盲症的发生有关C.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D.主要感受强光刺激25.视杆细胞的特点是(分数:2.00)A.分辨能力强B.能感受色觉C.光敏感度高D.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26.耳蜗微音器电位的特点是(分数:2.00)A.无阈值B.无不应期C.不易疲劳D.不发生适应现象27.关于视野的叙述哪几:顷正确(分数:2.00)A.其大小与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有关B.鼻侧和上侧较大C.颞侧和下侧较小D.白色视野最大28.暗适应过程中(分数:2.00)A.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B.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两次明显下降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锥色素的合成减少
7、D.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加29.外耳的作用是(分数:2.00)A.为声波传向中耳的通道B.有采音作用C.起增压作用D.有助于声源方位的判断30.人乘电梯突然上升时,会出现肢体的伸肌抑制而腿屈曲,其感受器是(分数:2.00)A.耳蜗螺旋器B.半规管壶腹嵴C.椭圆囊囊斑D.球囊囊斑31.眼震颤(分数:2.00)A.是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运动B.包括慢动相和快动相C.主要由球囊受刺激引起D.被用于检测前庭功能西医综合(感觉器官的功能)-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的(分数:2.
8、00)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解析:解析:声渡由鼓膜一听骨链一卵圆窗膜,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减小,这就是中耳的增压作用。2.生理情况下,下列哪种结构受刺激时出现眼球震颤(分数:2.00)A.半规管 B.椭圆囊C.球囊D.前庭器官解析:解析:躯体旋转时引起眼球运动,称眼震颤。前庭器官由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正负角加速度,以身体纵轴为轴心旋转时,两侧水平半规管受刺激,引起水平方向的眼震颤;侧身旋转时,上半规管受刺激,引起垂直方向的眼震颤;前后翻滚时,后半规管受刺激,引起旋转性眼震颤。椭圆囊和球囊只
9、感受直线加速运动。3.晕船是由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所引起(分数:2.00)A.外、后半规管B.上、外半规管C.上、后半规管 D.椭圆囊解析:解析:晕船反应就是因为船身上下颠簸及左右摇摆使上、后半规管的感受器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通过前庭神经核与网状结构的联系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率加速、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出汗以及恶心、呕吐等现象,4.前庭器官中各类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分数:2.00)A.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扩张B.与纤毛生长面平行的机械力 C.传到细胞膜上的膜电位改变D.加于纤毛根部的特殊化学物质解析:5.关于前庭器官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由
10、耳蜗、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 B.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在调节姿势反射中起重要作用D.可感受机体的变速运动解析:解析:前庭器官由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内耳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耳蜗是听觉感受器。6.下列关于眼震颤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主要由球囊囊斑受刺激引起B.在旋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C.快动相先出现,慢动相后出现D.可用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解析:解析:眼震颤主要由半规管受刺激引起;旋转变为匀速转动时,旋转虽在继续,但眼震颤停止;慢动相先出现,快动相后出现。7.视近物不需眼调节或只作较小程度调节的是(分数:2.00)A.近视 B.老视C.远视D
11、.规则散光解析:8.视远物不需眼调节,而视近物需眼调节的是(分数:2.00)A.近视B.老视 C.远视D.规则散光解析:9.视远物和近物均需眼调节的是(分数:2.00)A.近视B.老视C.远视 D.规则散光解析:10.光照左眼,可使左、右侧瞳孔同时缩小为(分数:2.00)A.瞳孔对光反射B.互感性对光反射 C.瞳孔调节反射D.辐辏反射解析:11.看近物时,双侧瞳孔缩小为(分数:2.00)A.瞳孔对光反射B.互感性对光反射C.瞳孔调节反射 D.辐辏反射解析:12.鼓膜发生病变时引起(分数:2.00)A.感音性耳聋B.传音性耳聋 C.高频听力受损D.低频听力受损解析:13.耳蜗发生病变时引起(分数
12、:2.00)A.感音性耳聋 B.传音性耳聋C.高频听力受损D.低频听力受损解析:14.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引起(分数:2.00)A.感音性耳聋B.传音性耳聋C.高频听力受损 D.低频听力受损解析:15.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引起(分数:2.00)A.感音性耳聋B.传音性耳聋C.高频听力受损D.低频听力受损 解析:16.能引起耳蜗底部产生最大振幅的是(分数:2.00)A.低频声波B.中频声波C.高频声波 D.任何频率的声波解析:17.能引起耳蜗顶部产生最大振幅的是(分数:2.00)A.低频声波 B.中频声波C.高频声波D.任何频率的声波解析:解析:按行波理论,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是从基底膜的底部
13、开始,向耳蜗顶部方向传播。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行波最大振幅的部位越接近耳蜗底部;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越远,行波最大振幅的部位越接近耳蜗顶部。18.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分数:2.00)A.旋转加速运动 B.旋转匀速运动C.直线加速运动D.直线匀速运动解析:19.囊斑的适宜刺激是(分数:2.00)A.旋转加速运动B.旋转匀速运动C.直线加速运动 D.直线匀速运动解析:二、X 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20.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分数:2.00)A.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B.能把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 C.能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进行编码 D.对恒定刺激有适应现象 解
14、析:21.可影响感受器适应的因素有(分数:2.00)A.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B.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 C.传入神经纤维本身的特性 D.感受器细胞和感觉神经纤维之间的突触传递 解析:22.人眼视近物时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睫状肌松弛B.晶状体曲率增大 C.角膜曲率增加D.辐辏反射加强 解析:解析:看近物时,副交感神经兴奋释放 ACh,引起睫状体紧张(A 错误),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物像前移成像在视网膜上;看近物时双眼球会发生会聚,即两眼球内收及视轴向鼻侧集拢。眼球会聚是两眼球内直肌收缩的结果,称辐辏反射;角膜虽然属于折光系统的组成部分,但不参与折光调节(C错误)。23.远视眼(分数:2
15、.00)A.其病因可为眼球前后径过长B.其远点比正视眼远C.可使用凸透镜矫正 D.易产生调节疲劳 解析:解析:远视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所致。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远。24.视锥细胞的特点是(分数:2.00)A.含有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 B.与夜盲症的发生有关C.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D.主要感受强光刺激 解析:解析:视杆细胞与夜盲症的发生有关。视锥细胞主要分布视网膜中央凹处,从中央凹向两侧密度迅速下降。25.视杆细胞的特点是(分数:2.00)A.分辨能力强B.能感受色觉C.光敏感度高 D.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 解析:解析:视杆细胞无色觉,分辨
16、能力差。26.耳蜗微音器电位的特点是(分数:2.00)A.无阈值 B.无不应期 C.不易疲劳 D.不发生适应现象 解析:解析:当耳蜗受到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所记录到的一种与声波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称耳蜗微音器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无真正阈值,没有潜伏期和不应期,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27.关于视野的叙述哪几:顷正确(分数:2.00)A.其大小与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有关 B.鼻侧和上侧较大C.颞侧和下侧较小D.白色视野最大 解析:解析:用单眼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范围为: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视野的大小可能与各类感光细胞在
17、视网膜中的分布范围有关。一般人颞侧和下方视野较大,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小。28.暗适应过程中(分数:2.00)A.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 B.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两次明显下降 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锥色素的合成减少D.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加 解析:解析:暗适应是人眼在暗处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即视觉阈值下降的过程。 其间有两次下降过程,第一次下降是在进入暗处后的最初 7分钟之内,主要与视锥细胞视色素合成量增加有关;第二次下降在进入暗处 2530 分钟时,阈值下降到最低点,并稳定于这一水平,与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量增加有关。 明适应的进程很快。通常在几秒内即可完成。 其机制是视杆细胞
18、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进入亮处遇到强光时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 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较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29.外耳的作用是(分数:2.00)A.为声波传向中耳的通道 B.有采音作用 C.起增压作用 D.有助于声源方位的判断 解析:30.人乘电梯突然上升时,会出现肢体的伸肌抑制而腿屈曲,其感受器是(分数:2.00)A.耳蜗螺旋器B.半规管壶腹嵴C.椭圆囊囊斑 D.球囊囊斑 解析:解析:耳蜗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旋转加速度运动,只有椭圆囊囊斑和球囊囊斑能感受直线加速度运动的刺激。椭圆囊囊斑的平面与地面平行,而球囊囊斑的平
19、面则与地面垂直。当乘电梯上升时,椭圆囊中的位砂对毛细胞施加的压力增加,球囊中的位砂使毛细胞纤毛向下方弯曲,可反射性地引起四肢伸肌抑制而发生下肢屈曲。31.眼震颤(分数:2.00)A.是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运动 B.包括慢动相和快动相 C.主要由球囊受刺激引起D.被用于检测前庭功能 解析:解析: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引起的眼球运动,即眼震颤。眼震颤常被用来判定前庭功能是否正常,因为眼震颤主要由半规管壶腹嵴的毛细胞受刺激引起。眼震颤包括慢动相和快动相。慢动相为使眼尽量保持对身体原先位置时场景的注视,快动相则是随着身体位置的改变而出现的眼对新场景的注视。半规管的适宜刺激是旋转加速运动,因而一般只出现于旋转运动开始时和运动突然停止时,而当运动持续进行时则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