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及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血栓栓塞 B脂肪栓塞 C空气栓塞 D羊水栓塞 E肿瘤栓塞 (1996 年)(分数:4.00)(1).股骨干骨折(分数:2.00)A.B.C.D.E.(2).沉箱病(分数:2.00)A.B.C.D.E.二、A1/A2 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肺内出现弥漫分布的、胞浆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最常见于( )(2009 年)(分数:2.00)A.大叶性肺炎B.小叶性肺炎C.间质性肺炎D.左心衰竭2.肺褐色硬化是下列哪种疾病的
2、形态改变( )(2007 年)(分数:2.00)A.特发性肺纤维化B.机化性肺炎C.慢性肺淤血D.大叶性肺炎3.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 )(2006 年)(分数:2.00)A.心力衰竭细胞B.纤维蛋白C.伊红色水肿液D.中性粒细胞E.黏液4.肺淤血时,痰中出现胞浆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 )(1989 年)(分数:2.00)A.大单核细胞B.尘细胞C.组织细胞D.心力衰竭细胞E.异物巨噬细胞5.动脉内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 )(2009 年)(分数:2.00)A.血管内血流缓慢B.血流轴流消失C.内皮细胞损伤D.血小板增加6.风湿病时,心内膜疣状赘生物属于( )(2009
3、 年)(分数:2.00)A.白色血栓B.红色血栓C.混合血栓D.透明血栓7.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2008 年)(分数:2.00)A.纤维蛋白B.血小板C.红细胞D.中性粒细胞8.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最常来源于( )(2007 年)(分数:2.00)A.右心B.左心C.主动脉D.髂动脉9.混合血栓的形态学特征是( )(2005 年)(分数:2.00)A.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B.血小板小粒、纤维蛋白及红细胞C.血液中细胞成分与血浆成分分层D.同质的纤维蛋白E.纤维蛋白网眼中充满红细胞10.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是( )(2004 年)(分数:2.00)A.透明血栓B.红色血栓C.混合血栓D.
4、白色血栓E.附壁血栓11.下列属于白色血栓的是( )(2003 年)(分数:2.00)A.延续血栓的体部B.阻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血栓C.阻塞肺动脉主干的血栓栓子D.疣状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E.基底动脉的血栓12.透明血栓最常见于( )(2002 年)(分数:2.00)A.小静脉B.小动脉C.中型动脉D.大静脉E.毛细血管13.肉眼所见的混合血栓中灰白色条纹在镜下所见的是( )(2012 年)(分数:2.00)A.血小板小梁B.纤维蛋白网络C.淋巴细胞浸润D.血栓机化时的肉芽组织14.透明血栓主要发生的组织部位是( )(2012 年)(分数:2.00)A.毛细血管B.静脉瓣膜C.动脉管壁
5、D.心房内膜15.心房纤颤时,左心房内的球形血栓是( )(2001 年)(分数:2.00)A.混合血栓B.白色血栓C.红色血栓D.透明血栓E.延续血栓16.哪种是白色血栓( )(1998 年)(分数:2.00)A.疣状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B.心房纤颤时心耳内球状血栓C.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D.微循环内的透明血栓E.下肢深静脉的延续性血栓17.红色血栓可见于( )(1997 年)(分数:2.00)A.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B.毛细血管内血栓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血栓D.动脉血栓头部E.心室内附壁血栓18.关于血栓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1996 年)(分数:2.00)A.纤维素血栓易溶解
6、吸收B.可形成静脉石C.再通可恢复正常循环D.可阻塞动脉、静脉E.可继发于血管炎19.混合性血栓可见于( )(1993 年)(分数:2.00)A.静脉内柱状血栓尾部B.毛细血管内血栓C.风湿性心内膜炎瓣膜闭锁缘疣状血栓D.动脉血栓头部E.心室附壁血栓20.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栓子可能来源于( )(1992 年)(分数:2.00)A.髂静脉B.肝静脉C.右心房D.左心室E.股动脉21.栓子的最确切定义是( )(2005 年)(分数:2.00)A.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B.阻塞血管的液态物质C.阻塞血管的固态物质D.阻塞血管的气态物质E.阻塞血管的脂肪22.关于栓塞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2000
7、 年)(分数:2.00)A.进入血液的癌细胞均可形成转移灶B.脂肪栓塞均由创伤引起C.羊水栓塞不引起死亡D.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多来自下肢深静脉E.减压病是氧气栓塞23.女 23岁,足月初产,无妊娠并发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突然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全身抽搐,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最有可能发现的是( )(2011 年)(分数:2.00)A.角化上皮B.脂滴C.气泡D.血栓24.脑贫血性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2010 年)(分数:2.00)A.脑动脉栓塞B.脑动脉炎症性病变C.脑动脉血栓形成D.脑动脉发育异常25.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脏器是( )(2009 年
8、)(分数:2.00)A.脾、心、肾B.脾、心、肺C.肾、心、肺D.心、脑、肠26.哪些器官发生的梗死属于贫血性梗死( )(1990 年)(分数:2.00)A.心、肺、肠B.心、脾、肠C.心、脾、肾D.心、肾、肺E.心、肾、肠三、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27.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有( )(2010 年)(分数:2.00)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B.肺泡腔内心衰细胞聚集C.肺泡腔内蛋白性水肿液聚集D.肺间质纤维增生28.慢性肺淤血可以引起( )(2008 年)(分数:2.00)A.肺漏出性出血B.肺褐色硬化C.肺癌D.肺结节病29.肝淤血的病理变化有( )(1995 年)(分数
9、:2.00)A.肝细胞萎缩变性B.肝细胞内淤胆C.纤维组织增生D.枯否细胞异型增生30.心室壁瘤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 )(1992 年)(分数:2.00)A.心室内膜损伤B.血液浓缩C.涡流形成D.心源性休克31.白色血栓一般由哪些成分构成( )(1990 年)(分数:2.00)A.血小板B.白细胞C.纤维素D.红细胞32.DIC发生的原因有( )(1991 年)(分数:2.00)A.广泛的组织损伤B.广泛的血管内皮损伤C.大量的胰蛋白酶进入血液D.大量的红细胞破坏33.肺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其原因是( )(1989 年)(分数:2.00)A.双重血液循环B.组织疏松C.淤血D.动脉呈
10、树枝状分布34.除了贫血性梗死形成所需的条件外,出血性梗死的形成还需要的条件有( )(2012 年)(分数:2.00)A.组织蛋白质含量高B.组织有严重的淤血C.组织有双重血供D.组织疏松西医综合(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血栓栓塞 B脂肪栓塞 C空气栓塞 D羊水栓塞 E肿瘤栓塞 (1996 年)(分数:4.00)(1).股骨干骨折(分数:2.00)A.B. C.D.E.解析:(2).沉箱病(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股骨干骨折时,可引起脂肪栓塞;沉箱病属空
11、气栓塞。二、A1/A2 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肺内出现弥漫分布的、胞浆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最常见于( )(2009 年)(分数:2.00)A.大叶性肺炎B.小叶性肺炎C.间质性肺炎D.左心衰竭 解析:解析: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时肺内出现弥漫分布的、胞浆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2.肺褐色硬化是下列哪种疾病的形态改变( )(2007 年)(分数:2.00)A.特发性肺纤维化B.机化性肺炎C.慢性肺淤血 D.大叶性肺炎解析:解析:考查对常见肺部疾病形态及发生机制的掌握程度。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原因不明的肺纤维化,表现为肺部纤维组织广泛增生;机化性肺
12、炎又称肺肉质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的后期,表现为灶性的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形成;慢性肺淤血多发生在右心衰竭时,由于长期缺氧造成肺组织中纤维增生,肺发生硬化,同时由于淤血造成红细胞漏出进入肺泡腔,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大量含铁血黄素的心衰细胞,使肺外观呈褐色,所以慢性肺淤血又称肺褐色硬化;大叶性肺炎是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的炎症,在红色肝变期混有大量红细胞,而在灰色肝变期则混有大量中性粒细胞。3.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 )(2006 年)(分数:2.00)A.心力衰竭细胞B.纤维蛋白C.伊红色水肿液 D.中性粒细胞E.黏液解析:解析:与慢性肺淤血不同,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伊红色水肿
13、液,其内可见漏出的红细胞,由于时间短,心力衰竭细胞不会很多,更不会发生淤血性硬化。4.肺淤血时,痰中出现胞浆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 )(1989 年)(分数:2.00)A.大单核细胞B.尘细胞C.组织细胞D.心力衰竭细胞 E.异物巨噬细胞解析:解析: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5.动脉内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 )(2009 年)(分数:2.00)A.血管内血流缓慢B.血流轴流消失C.内皮细胞损伤 D.血小板增加解析:解析:题中四项均是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内皮细胞损伤。6.风湿病时,心内膜疣状赘生物属于( )(2009 年)(分数:2.00)A.白色血栓 B.
14、红色血栓C.混合血栓D.透明血栓解析:解析: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内膜、心腔内、动脉内,风湿病时心内膜上的疣状赘生物即属于白色血栓。7.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2008 年)(分数:2.00)A.纤维蛋白 B.血小板C.红细胞D.中性粒细胞解析:解析:考查对血栓类型的掌握情况。透明血栓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发生在微循环的小血管内,故又称为微血栓。透明血栓由纤维蛋白构成,镜下呈均匀红染状,故名透明血栓。白色血栓见于血栓头、风湿性心内膜炎和其他无菌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混合型血栓和红色血栓分别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和尾部。8.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最常来源于( )(2007 年)(分数:2.
15、00)A.右心B.左心 C.主动脉D.髂动脉解析:解析:考查对栓子运行途径的掌握程度。一般来说,右心很少有栓子产生,即使产生栓子也往往栓塞肺动脉,但肺动脉栓塞时栓子多来源于下肢静脉;左心常因二尖瓣狭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等形成附壁血栓或赘生物,如发生脱落,则随血流运行而发生动脉系统的栓塞,主动脉可以有附壁血栓形成,但发生机会远低于左心,髂动脉可以有血栓形成,但一般在血栓形成的原位形成血管阻塞,不符合栓塞的定义。9.混合血栓的形态学特征是( )(2005 年)(分数:2.00)A.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B.血小板小粒、纤维蛋白及红细胞 C.血液中细胞成分与血浆成分分层D.同质的纤维蛋白
16、E.纤维蛋白网眼中充满红细胞解析:解析:血栓有如下 4种: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延续性血栓分为头、体、尾三部分。血栓头为白色血栓,由珊瑚状血小板小粒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构成;血栓体为混合血栓,由血小板小粒、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构成;血栓尾为红色血栓,由凝固的血液构成(纤维蛋白网眼中充满红细胞)。透明血栓又称为微血栓,由纤维蛋白构成。10.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是( )(2004 年)(分数:2.00)A.透明血栓 B.红色血栓C.混合血栓D.白色血栓E.附壁血栓解析:解析: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是透明血栓,因此,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由于常发生于微循环内,又称为微血栓。红
17、色血栓主要由红细胞构成。混合血栓由血小板小粒和红细胞混合构成。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附壁血栓实际上是混合血栓。11.下列属于白色血栓的是( )(2003 年)(分数:2.00)A.延续血栓的体部B.阻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血栓C.阻塞肺动脉主干的血栓栓子D.疣状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 E.基底动脉的血栓解析:解析:属于白色血栓的是疣状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延续血栓的体部为混合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的血栓栓子为红色血栓;基底动脉的血栓和阻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血栓多为局部血栓形成。12.透明血栓最常见于( )(2002 年)(分数:2.00)A.小静脉B.小动脉C.中型动脉D.
18、大静脉E.毛细血管 解析:解析:透明血栓最常见于毛细血管。13.肉眼所见的混合血栓中灰白色条纹在镜下所见的是( )(2012 年)(分数:2.00)A.血小板小梁 B.纤维蛋白网络C.淋巴细胞浸润D.血栓机化时的肉芽组织解析:解析:镜下混合血栓主要由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肉眼呈灰白色)和充满小梁问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肉眼呈红色)所构成,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有中性粒细胞附着,这是由于纤维蛋白崩解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所致。14.透明血栓主要发生的组织部位是( )(2012 年)(分数:2.00)A.毛细血管 B.静脉瓣膜C.动脉管壁D.心房内膜解析:解析: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
19、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称为微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最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5.心房纤颤时,左心房内的球形血栓是( )(2001 年)(分数:2.00)A.混合血栓 B.白色血栓C.红色血栓D.透明血栓E.延续血栓解析:解析:心房纤颤时,左心房内的球形血栓是混合血栓。16.哪种是白色血栓( )(1998 年)(分数:2.00)A.疣状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 B.心房纤颤时心耳内球状血栓C.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D.微循环内的透明血栓E.下肢深静脉的延续性血栓解析:解析:风湿病时疣状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是白色血栓。17.红
20、色血栓可见于( )(1997 年)(分数:2.00)A.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 B.毛细血管内血栓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血栓D.动脉血栓头部E.心室内附壁血栓解析:解析: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为红色血栓。18.关于血栓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1996 年)(分数:2.00)A.纤维素血栓易溶解吸收B.可形成静脉石C.再通可恢复正常循环 D.可阻塞动脉、静脉E.可继发于血管炎解析:解析:较大的血栓,经肉芽组织机化,血栓两侧可以形成再通,再通的血管细小,不能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19.混合性血栓可见于( )(1993 年)(分数:2.00)A.静脉内柱状血栓尾部B.毛细血管内血栓C.风湿性心内
21、膜炎瓣膜闭锁缘疣状血栓D.动脉血栓头部E.心室附壁血栓 解析:解析:心室附壁血栓及动脉瘤内的血栓均为析出性血栓和凝固性血栓交替的混合性血栓。20.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栓子可能来源于( )(1992 年)(分数:2.00)A.髂静脉B.肝静脉C.右心房D.左心室 E.股动脉解析:解析:左心室的血栓脱落,进入主动脉,栓塞全身各脏器,包括大脑中动脉。21.栓子的最确切定义是( )(2005 年)(分数:2.00)A.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B.阻塞血管的液态物质C.阻塞血管的固态物质D.阻塞血管的气态物质E.阻塞血管的脂肪解析:解析:栓子是指随血流运动,并阻塞_血管的异常物质,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和脂肪
22、物质。22.关于栓塞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2000 年)(分数:2.00)A.进入血液的癌细胞均可形成转移灶B.脂肪栓塞均由创伤引起C.羊水栓塞不引起死亡D.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多来自下肢深静脉 E.减压病是氧气栓塞解析:解析: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多来自下肢深静脉;而进入血液的癌细胞大多数不能形成转移灶;脂肪栓塞大部分由创伤引起;羊水栓塞常引起死亡;减压病是氮气栓塞。23.女 23岁,足月初产,无妊娠并发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突然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全身抽搐,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最有可能发现的是( )(2011 年)(分数:2.00)A.角化上皮 B
23、.脂滴C.气泡D.血栓解析:解析:羊水栓塞死亡率大于 80。分娩中羊膜破裂、早破或胎盘早期剥离,又逢胎儿阻塞产道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可将羊水压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少量羊水可通过肺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达左心,引起体循环器官的小血管栓塞。羊水栓塞的证据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的成分,包括角化鳞状上皮、胎毛、胎脂、胎粪和黏液。亦可在母体血液涂片中找到羊水的成分。本病发病急,后果严重,患者常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抽搐、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机制: 羊水中胎儿代谢产物入血引起过敏性休克; 羊
24、水栓子阻塞肺动脉及羊水内含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反射性血管痉挛; 羊水具有凝血致活酶的作用引起 DIC。24.脑贫血性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2010 年)(分数:2.00)A.脑动脉栓塞B.脑动脉炎症性病变C.脑动脉血栓形成 D.脑动脉发育异常解析:解析:血栓形成是梗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时引起的心肌梗死和脑动脉梗死。25.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脏器是( )(2009 年)(分数:2.00)A.脾、心、肾 B.脾、心、肺C.肾、心、肺D.心、脑、肠解析:解析: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性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26.哪些器官发生的
25、梗死属于贫血性梗死( )(1990 年)(分数:2.00)A.心、肺、肠B.心、脾、肠C.心、脾、肾 D.心、肾、肺E.心、肾、肠解析:解析:贫血性梗死发生在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器官,如心、脾、肾等器官。三、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27.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有( )(2010 年)(分数:2.00)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 B.肺泡腔内心衰细胞聚集 C.肺泡腔内蛋白性水肿液聚集 D.肺间质纤维增生 解析:解析:A、B、C、D 项均为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28.慢性肺淤血可以引起( )(2008 年)(分数:2.00)A.肺漏出性出血 B.肺褐色硬化 C.肺癌D
26、.肺结节病解析:解析:考查对慢性肺淤血的掌握情况。慢性肺淤血可以引起肺淤血性水肿、肺漏出性出血,肺泡腔内心力衰竭细胞聚集。长期慢性肺淤血可以引起肺褐色硬化。29.肝淤血的病理变化有( )(1995 年)(分数:2.00)A.肝细胞萎缩变性 B.肝细胞内淤胆C.纤维组织增生 D.枯否细胞异型增生解析:解析:肝淤血时,肝窦扩张,肝细胞索萎缩变性,长时间可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淤胆、枯否细胞异型增生不属肝淤血的病变。30.心室壁瘤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 )(1992 年)(分数:2.00)A.心室内膜损伤 B.血液浓缩C.涡流形成 D.心源性休克解析:解析:心肌梗死心室壁瘤形成,局部心内膜常
27、受损伤,内膜下胶原暴露;局部血流改变,涡流形成,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31.白色血栓一般由哪些成分构成( )(1990 年)(分数:2.00)A.血小板 B.白细胞 C.纤维素 D.红细胞 解析:解析: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小粒、中性粒细胞、纤维素和少量红细胞构成。32.DIC发生的原因有( )(1991 年)(分数:2.00)A.广泛的组织损伤 B.广泛的血管内皮损伤 C.大量的胰蛋白酶进入血液 D.大量的红细胞破坏 解析:解析:广泛的组织损伤、大量胰蛋白酶入血、大量红细胞破坏、广泛血管内皮损伤,通过启动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途径,导致 DIC的发生。33.肺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其原因是( )(198
28、9 年)(分数:2.00)A.双重血液循环 B.组织疏松 C.淤血 D.动脉呈树枝状分布解析:解析:动脉呈树枝状分布与肺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无关。34.除了贫血性梗死形成所需的条件外,出血性梗死的形成还需要的条件有( )(2012 年)(分数:2.00)A.组织蛋白质含量高B.组织有严重的淤血 C.组织有双重血供 D.组织疏松 解析:解析:梗死形成的条件:血管阻塞是否造成梗死,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供血血管的类型有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其中一条动脉阻塞,因有另一条动脉可以维持供血,通常不易引起梗死。前臂和手有平行走向的桡动脉和尺动脉供血,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因此前臂和手绝少发生梗死。 (2)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出血性梗死发生条件: 1)严重瘀血:严重瘀血是肺梗死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因为在肺瘀血情况下,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影响了肺动脉分支阻塞后建立有效的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侧支循环,致肺出血性梗死。 2)组织疏松: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期疏松的组织间隙内可容纳多量漏出的血液当组织坏死吸收水分而膨胀时,也不能把漏出的血液挤出梗死灶外,因而梗死灶为出血性。若肺因有炎症而实变时,所发生的肺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