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生物化学-1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42,分数:90.00)1.关于基因表达的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1.50)A.某些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B.某些基因表达的产物是 RNAC.某些基因表达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等过程D.其过程总是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2.关于管家基因表达描述,最确切的是(分数:1.50)A.在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中表达B.在生物个体生命全过程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C.在特定环境下的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中表达D.在特定环境下生物个体生命全过程的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3.基因表达调控是多级的,其主要环节是(分数:
2、1.50)A.基因活化B.转录起始C.转录后加工D.翻译4.乳糖操纵子中的 I基因编码的产物是(分数:1.50)A.一种激活蛋白B.一种阻遏蛋白C.一种 -半乳糖苷酶D.透酶5.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中的诱导现象是指(分数:1.50)A.阻遏物的生成B.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C.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D.由底物的存在引起代谢底物的酶的合成增加6.关于真核表达调控的特点,错误的是(分数:1.50)A.转录产物是多顺反子B.转录产物是单顺反子C.以正调控为主D.转录和翻译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7.下列关于基因启动子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编码 mRNA翻译起始的那段 DNA序列B.开始转录生
3、成 mRNA的那段 DNA序列C.RNA聚合酶最初结合模板 DNA的部位D.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结合的 DNA部位8.阻遏蛋白识别操纵子中的(分数:2.50)A.启动基因B.结构基因C.操纵基因D.内含子9.原核生物的 RNA聚合酶 亚基辨认的位点是(分数:2.50)A.-35区 TTGACA序列B.-10区 TATAAT序列C.Pribnow盒D.TATA盒10.关于增强子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与基因表达的时间、空间特异性无关B.具有方向性C.只能近距离影响启动子活性的转录调控元件D.具有增强基因转录的作用11.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的真核基因对 DNase(分数:2.50)
4、A.高度敏感B.中度敏感C.低度敏感D.不敏感12.基因工程表达载体中一般没有(分数:2.50)A.抗生素抗性基因B.启动子C.核糖体结合位点D.操纵基因13.无荚膜肺炎双球菌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 DNA混合培养,产生有荚膜菌的过程为(分数:2.50)A.接合B.转化C.突变D.克隆14.DNA克隆步骤不包括(分数:2.50)A.目的基因的获取B.载体无需特殊要求C.形成拼接体D.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15.获得已知目的 DNA序列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数:2.50)A.化学合成法B.筛选基因文库C.筛选 cDNA文库D.PCR反应16.细胞间信息物质不包括(分数:2.50)A.生长因子B.肾上腺素C
5、.神经酰胺D.一氧化氮17.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分数:2.50)A.Ca2+B.DAGC.IP3D.乙酰胆碱18.关于受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50)A.受体有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之分B.受体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为糖蛋白C.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均可产生第二信使D.受体既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又能与之结合19.第二信使的化学本质是(分数:2.50)A.糖蛋白B.RNAC.DNAD.小分子物质20.DAG可激活的蛋白激酶(分数:2.50)A.PKAB.PKGC.PKCD.CaM21.PKA分子中所含亚基数为(分数:2.50)A.2B.3C.4D.522.通过 cGM
6、P-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的是(分数:2.50)A.糖皮质激素B.盐皮质激素C.孕激素D.心钠素23.通过细胞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分数:2.50)A.胰岛素B.糖皮质激素C.雌激素D.甲状旁腺素24.下列酶中能直接影响细胞内 cAMP含量的是(分数:2.50)A.ATP酶B.磷脂酶 CC.蛋白激酶 AD.磷酸二酯酶25.哺乳动物细胞有几千个 肾上腺素受体,而细胞应答需要几万甚至几百万个 cAMP分子,所以激素信号必须放大才能产生足够的 cAMP,其信号传递过程如下(分数:2.50)A.激素-受体复合物-腺苷酸环化酶-Gs-cAMP-PKA-靶蛋白B.激素-受体复合物-Gs-腺苷酸环化酶-P
7、KA-cAMP-靶蛋白C.激素-受体复合物-cAMP-PKA-Gs-腺苷酸环化酶-靶蛋白D.激素-受体复合物-Gs-腺苷酸环化酶-cAMP-PKA-靶蛋白26.通过 PKA途径发挥生理作用的激素是(分数:2.50)A.胰高血糖素B.去甲肾上腺素C.NOD.EPO27.下列氨基酸残基中能够被蛋白激酶磷酸化的是(分数:2.50)A.丝氨酸B.苯丙氨酸C.色氨酸D.甘氨酸28.与干扰素的信息传递途径有关的物质是(分数:2.50)A.cAMPB.SOSC.PKCD.JAK29.符合 G蛋白偶联受体分子特性的是(分数:2.50)A.由 3个亚基组成B.有 7个跨膜 螺旋C.有 1个跨膜 螺旋D.有丝(苏
8、)氨酸蛋白激酶活性30.下列哪项是小 G蛋白(分数:2.50)A.G蛋白的亚基B.G结合蛋白C.蛋白激酶 GD.Ras蛋白31.钙调蛋白参与多种酶作用的调控,它属于(分数:2.50)A.跨膜信息转导的 G蛋白家族B.钙结合蛋白家族C.免疫球蛋白家族D.蛋白质激素家族32.血清中不含(分数:2.50)A.清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脂蛋白33.肝脏中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分数:2.50)A.白蛋白B. 球蛋白C.纤维蛋白D.凝血酶原34.下列血浆蛋白中,不属于糖蛋白的为(分数:2.50)A.免疫球蛋白B.纤维蛋白原C.纤连蛋白D.清蛋白35.在血浆中主要结合运输磺胺类药物的蛋白质是(分数:
9、2.50)A.结合珠蛋白B.运铁蛋白C.铜蓝蛋白D.清蛋白36.血浆清蛋白功能不包括(分数:2.50)A.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B.运输作用C.免疫作用D.营养作用37.下列对成熟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通过氧化磷酸化获取能量B.存在各种 RNA和核蛋白体C.具有合成血红素的能力D.存在催化磷酸戊糖途径的全部酶38.催化 1,3-BPG 生成 2,3-BPG 的酶是(分数:1.00)A.三磷酸甘油激酶B.2,3-BPG 磷酸酶C.磷酸甘油酸变位酶D.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39.在造血细胞中,血红素的合成部位是(分数:1.00)A.线粒体B.胞液与核糖体C.线粒体与胞液D.微粒体与胞液
10、40.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分数:1.00)A.ALA合酶B.ALA脱水酶C.原卟啉原脱羧酶D.尿卟啉原同合酶41.在血红素合成的过程中,不直接参与代谢调节的是(分数:1.00)A.ALA合酶B.ALA脱水酶C.亚铁螯合酶D.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42.铅中毒可引起(分数:1.00)A.通风病B.卟啉症C.蚕豆病D.核黄疸二、X 型题(总题数:6,分数:10.00)43.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的特点包括(分数:2.00)A.迅速产生,迅速终止B.级联放大C.具有高度特异性D.复杂的交叉联系44.细胞间信息物质包括(分数:2.00)A.激素B.局部化学介质C.神经递质D.三磷酸肌醇45.涉及第二信使
11、的膜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途径包括(分数:2.00)A.PKA途径B.PKC途径C.PKG途径D.TPK途径46.通过 cAMP-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的激素有(分数:1.00)A.心钠素B.胰高血糖素C.去甲肾上腺素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7.关于 PKC论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PKC是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B.PKC可被 Ca2+,DAG 及磷脂酰丝氨酸激活C.PKC可使底物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D.PKC不能自身磷酸化的受体48.血管内血液能保持流动状态是因为(分数:1.00)A.有肝素B.凝血因子处于非活化状态C.有抗凝血酶D.有 C蛋白西医综合-生物化学-17 答案解析(总分:10
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42,分数:90.00)1.关于基因表达的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1.50)A.某些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B.某些基因表达的产物是 RNAC.某些基因表达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等过程D.其过程总是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 解析:解析 rRNA、tRNA 编码基因转录合成 RNA的过程也属于基因表达。2.关于管家基因表达描述,最确切的是(分数:1.50)A.在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中表达B.在生物个体生命全过程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 C.在特定环境下的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中表达D.在特定环境下生物个体生命全过程的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解析:解析
13、某些基因产物对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需的,这类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这样的基因称为管家基因,如三羧酸循环途径中各阶段反应的酶编码基因就属这类基因。强调生物体生命全过程和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3.基因表达调控是多级的,其主要环节是(分数:1.50)A.基因活化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D.翻译解析:解析 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点。4.乳糖操纵子中的 I基因编码的产物是(分数:1.50)A.一种激活蛋白B.一种阻遏蛋白 C.一种 -半乳糖苷酶D.透酶解析:解析 关于大肠埃希菌的乳糖系统操纵子,-半乳糖苷酶
14、,半乳糖苷渗透酶,半乳糖苷转酰酶的结构基因以 LacZ,LaeY,LacA 的顺序分别排列在染色体上,与 Z相邻,与 y相对的一侧有操纵基因LacO,更前面有启动基因 LacP,乳糖操纵子就是这样构成的。决定乳酸系统阻遏物结构的调节基因 LacI处于和 P相邻的位置上。即 I基因编码产物为一种阻遏蛋白。5.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中的诱导现象是指(分数:1.50)A.阻遏物的生成B.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C.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D.由底物的存在引起代谢底物的酶的合成增加 解析:解析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中的诱导现象是指由底物的存在引起代谢底物的酶的合成增加或减少。6.关于真核表达调控的特点,错误的是(分数:1
15、.50)A.转录产物是多顺反子 B.转录产物是单顺反子C.以正调控为主D.转录和翻译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解析:解析 真核基因组比原核基因组大得多。真核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与组蛋白等构成染色质,被包裹在核膜内,核外还有遗传成分(如线粒体 DNA等),这就增加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和复杂性。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基本上是单倍体,而真核基因组是二倍体。细菌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成串排列,共同开启或关闭,转录出多顺反子的。mRNA;真核生物则是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条 mRNA,即 mRNA是单顺反子,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序列都为基因编码。原核生物的基因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绝大多数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为蛋白质编码
16、的基因绝大多数是不连续的,即有外显子和内含子,转录后需经剪接去除内含子,才能翻译获得完整的蛋白质,这就增加了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7.下列关于基因启动子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编码 mRNA翻译起始的那段 DNA序列B.开始转录生成 mRNA的那段 DNA序列C.RNA聚合酶最初结合模板 DNA的部位 D.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结合的 DNA部位解析:解析 真核启动子或原核启动序列是由转录起始点、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及控制转录的调节组件构成,启动子或启动序列核苷酸序列会影响其与 RNA聚合酶的亲和力,而亲和力大小则直接影响转录启动的频率及准确性。启动子或启动序列位于转录起始点
17、的上游(即转录起始生成 mRNA的那段 DNA序列的上游);转录起始点往往不是翻泽起始点,翻译起始点多在转录起始点之后。原核生物在启动序列上游有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位点;与阻遏蛋白结合的是 O序列(操纵序列)。8.阻遏蛋白识别操纵子中的(分数:2.50)A.启动基因B.结构基因C.操纵基因 D.内含子解析:解析 操纵子调节基因编码的阻碍蛋白与操纵子的操纵序列结合,使操纵子处于阻碍状态。9.原核生物的 RNA聚合酶 亚基辨认的位点是(分数:2.50)A.-35区 TTGACA序列 B.-10区 TATAAT序列C.Pribnow盒D.TATA盒解析:解析 -35 区:一致性序
18、列 TTGACA辨认位点。-10 区:TATAAT 即 Pribnow盒。结合位点本质是 识别启动序列。10.关于增强子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与基因表达的时间、空间特异性无关B.具有方向性C.只能近距离影响启动子活性的转录调控元件D.具有增强基因转录的作用 解析:解析 增强子指增加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的 DNA序列。增强子是通过启动子来增加转录的。增强子可以位于基因的 5“端,也可位于基因的 3“端,有的还可位于基因的内含子中。增强子的效应很明显,一般能使基因转录频率增加 10200 倍,有的甚至可以高达上千倍。增强子能大大增强启动子的活性。增强子有别于启动子处有两点:增强子
19、对于启动子的位置不固定,而能有很大的变动;它能在两个方向产生相作用。一个增强子并不限于促进某一特殊启动子的转录,它能刺激在它附近的任一启动子。11.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的真核基因对 DNase(分数:2.50)A.高度敏感 B.中度敏感C.低度敏感D.不敏感解析:解析 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的真核基因由于处于解链状态,对周围 DNase高度敏感。12.基因工程表达载体中一般没有(分数:2.50)A.抗生素抗性基因B.启动子C.核糖体结合位点D.操纵基因 解析:解析 表达载体需要复制起点、插入目的基因和选择标记(抗生素抗性基因)、基因表达调控序列(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转录终止信号、翻译终止密码子)。哺
20、乳动物基因的表达载体通常利用经过改造的动物病毒(SV40、逆转录病毒、腺病毒等)和质粒 DNA等。13.无荚膜肺炎双球菌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 DNA混合培养,产生有荚膜菌的过程为(分数:2.50)A.接合B.转化 C.突变D.克隆解析:解析 转化作用是指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 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的方式。14.DNA克隆步骤不包括(分数:2.50)A.目的基因的获取B.载体无需特殊要求 C.形成拼接体D.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解析:解析 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或异源、原核或真核、天然或人工的 DNA与载体 DNA相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
21、DNA分子复制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 DNA分子,即 DNA克隆。一个完整的DNA克隆过程应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重组 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15.获得已知目的 DNA序列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数:2.50)A.化学合成法B.筛选基因文库C.筛选 cDNA文库D.PCR反应 解析:解析 化学合成法、筛选基因文库、筛选 cDNA文库和 PCR反应均是获得已知目的 DNA序列的方法,但是最常用的是 PCR技术,即是根据已有的 DNA和目的基因的位置,经
22、过 PCR等技术获得大量目的基因的方法。16.细胞间信息物质不包括(分数:2.50)A.生长因子B.肾上腺素C.神经酰胺 D.一氧化氮解析:解析 神经酰胺不是细胞间信息物质,而是细胞内信息物质。17.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分数:2.50)A.Ca2+B.DAGC.IP3D.乙酰胆碱 解析:解析 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属于细胞间信息物质,而不是细胞内第二信使。18.关于受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50)A.受体有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之分B.受体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为糖蛋白C.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均可产生第二信使 D.受体既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又能与之结合解析:解析 最
23、常见的配体为细胞间信息物质,即包括局部化学介质,激素和神经递质,而只有作用于膜受体的大部分激素(除胰岛素外)才会产生细胞第二信使。19.第二信使的化学本质是(分数:2.50)A.糖蛋白B.RNAC.DNAD.小分子物质 解析:解析 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而将细胞外的信号称为第一信使。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第二信使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第二信使包括:DAG、IP 3 、cAMP、cGMP、钙离子、一氧化氮等。第二信使至少有两个基本特性: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后最早在细胞
24、膜内侧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信号分子;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信号应答。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离子。20.DAG可激活的蛋白激酶(分数:2.50)A.PKAB.PKGC.PKC D.CaM解析:解析 DAG 即甘油二酯,是一分子甘油与两分子脂肪酸酯化形成的甘油酯。其中 1,2-二酰甘油是三酰甘油与磷脂酰胆碱合成过程的中间物,是提高蛋白激酶 C活性的第二信使。21.PKA分子中所含亚基数为(分数:2.50)A.2B.3C.4 D.5解析:解析 蛋白激酶 A(PKA)全酶分子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在没有 cAMP时,以钝化复合体形式存在。c
25、AMP 与调节亚基结合,改变调节亚基构象,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活化的蛋白激酶 A催化亚基可使细胞内某些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于是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进一步影响到相关基因的表达。22.通过 cGMP-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的是(分数:2.50)A.糖皮质激素B.盐皮质激素C.孕激素D.心钠素 解析:解析 心钠素与靶细胞质膜上特异受体结合后,即能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其能催化 GTP转变成cGMP,cGMP 能激活 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cGMP-蛋白激酶或蛋白激酶 G),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其他均是通过细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23.通过细胞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26、分数:2.50)A.胰岛素B.糖皮质激素C.雌激素 D.甲状旁腺素解析:解析 通过细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有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激素及 1,25-(OH) 2 -D 3 等。其中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均位于细胞核内,而糖皮质激素的受体位于胞浆中。题中其他三种激素均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24.下列酶中能直接影响细胞内 cAMP含量的是(分数:2.50)A.ATP酶B.磷脂酶 CC.蛋白激酶 AD.磷酸二酯酶 解析:解析 能直接影响细胞内 cAMP含量的酶有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ATP 在腺昔酸环化酶作用下脱去焦磷酸,环化生成 cAMP,由此使
27、 cAMP含量增加,cAMP 经磷酸二酯酶催化水解酯键,则开环转变为5“-AMP,从而使 cAMP含量减少。其他三种酶与 cAMP含量变化无直接关系。25.哺乳动物细胞有几千个 肾上腺素受体,而细胞应答需要几万甚至几百万个 cAMP分子,所以激素信号必须放大才能产生足够的 cAMP,其信号传递过程如下(分数:2.50)A.激素-受体复合物-腺苷酸环化酶-Gs-cAMP-PKA-靶蛋白B.激素-受体复合物-Gs-腺苷酸环化酶-PKA-cAMP-靶蛋白C.激素-受体复合物-cAMP-PKA-Gs-腺苷酸环化酶-靶蛋白D.激素-受体复合物-Gs-腺苷酸环化酶-cAMP-PKA-靶蛋白 解析:解析 -
28、肾上腺素受体是典型的 G蛋白偶联受体,其信号传递过程如下:肾上腺素结合于受体;Gs 活化,GDP 被 GTP取代,Gs 解离成 Ga-GTP和 Gy 二聚体;Ca-GTP 结合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产生 cAMP;cAMP 结合于无活性的依赖 cAMP的蛋白激酶(PKA)的调节亚基,导致 PKA的催化亚基被激活;PKA 磷酸化靶蛋白特异位点 Ser/Thr,产生细胞应答。即激素-受体复合物-Gs-腺苷酸环化酶-cAMP-PKA-靶蛋白-细胞应答。26.通过 PKA途径发挥生理作用的激素是(分数:2.50)A.胰高血糖素 B.去甲肾上腺素C.NOD.EPO解析:解析 胰高血糖素通过 P
29、KA途径发挥生理作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 PKC途径发挥生理作用,NO 通过 PKG途径发挥生理作用,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发挥作用。27.下列氨基酸残基中能够被蛋白激酶磷酸化的是(分数:2.50)A.丝氨酸 B.苯丙氨酸C.色氨酸D.甘氨酸解析:解析 有的蛋白激酶将 ATP的磷酸基团转移到靶蛋白特定的 Ser或 Thr残基羟基侧链上,这种激酶叫做丝氨酸和苏氨酸(S/T)激酶,例如蛋白激酶 A(PKA);而另一类蛋白激酶将这个磷酸基团转移到 Tyr残基侧链上,叫做酪氨酸(Tyr)激酶。28.与干扰素的信息传递途径有关的物质是(分数:2.50)A.cAMPB.SOSC.PKC
30、D.JAK 解析:解析 JAK 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PTK)。该族成员有 7个同源区(JH17),其中 JH1区为激酶区,JH2 区为伪激酶区。与其他 FFK不同,JAK 内无 Src同源区 2(SH2)结构,因其既能催化与之相连的细胞因子受体发生酪氨酸磷酸化,又能磷酸化多种含特定 SH2区的信号分子从而使其激活,JAK-STAT途径是新近发现的一条多种细胞因子共用的信号传导途径。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 JAK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化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29.符
31、合 G蛋白偶联受体分子特性的是(分数:2.50)A.由 3个亚基组成B.有 7个跨膜 螺旋 C.有 1个跨膜 螺旋D.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解析:解析 所有的 G蛋白偶联受体属于一个七螺旋受体超家族,其结构特点是含有 7个跨膜 螺旋。酶偶联受体只有一个跨膜 -螺旋,与配体结合被激活后,多数受体本身表现某种酶促活性,但有的受体只能激活细胞内的某种酶。30.下列哪项是小 G蛋白(分数:2.50)A.G蛋白的亚基B.G结合蛋白C.蛋白激酶 GD.Ras蛋白 解析:解析 小 G蛋白因分子量只有 2030KD 而得名,同样具有 GTP酶活性,在多种细胞反应中具有开关作用。第一个被发现的小 G蛋白是
32、Ras,它是 ras基因的产物。其他的还有 Rho,SEC4,YPT1 等,微管蛋白 亚基也是一种小 G蛋白。31.钙调蛋白参与多种酶作用的调控,它属于(分数:2.50)A.跨膜信息转导的 G蛋白家族B.钙结合蛋白家族 C.免疫球蛋白家族D.蛋白质激素家族解析:解析 钙调蛋白(CaM)为钙结合蛋白,是细胞内重要的调节蛋白。CaM 是一条多肽链组成的单体蛋白。32.血清中不含(分数:2.50)A.清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 D.脂蛋白解析:解析 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向析出,故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33.肝脏中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分数:2.50)A.白蛋白 B. 球蛋白C
33、.纤维蛋白D.凝血酶原解析:解析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浆内主要的蛋白质几乎伞部由肝脏合成。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大部分球蛋白也由肝脏产生。肝脏尚能合成酶蛋白和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质,凝血酶原、因子等。血清蛋白测定主要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值。34.下列血浆蛋白中,不属于糖蛋白的为(分数:2.50)A.免疫球蛋白B.纤维蛋白原C.纤连蛋白D.清蛋白 解析:解析 血浆蛋白除向蛋白外皆为糖蛋白。35.在血浆中主要结合运输磺胺类药物的蛋白质是(分数:2.50)A.结合珠蛋白B.运铁蛋白C.铜蓝蛋白D.清蛋白 解析:解析 血浆蛋白分为几类,清蛋白属载体蛋白类,其功能
34、之一是运输作用。清蛋白能与脂肪酸、胆红素、Ca 2+ 、磺胺等多种物质结合运输。运铁蛋白可运输 Fe 3+ 。铜蓝蛋白具有氧化酶活性,可将 Fe 2+ 氧化为 Fe 3+ ,以利于铁离子与运铁蛋白结合,参与铁的运输和动员。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结合珠蛋白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 1:1的稳定复合物,此复合物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进入尿液,可防止自溶红细胞释出血红蛋白损伤肾脏。36.血浆清蛋白功能不包括(分数:2.50)A.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B.运输作用C.免疫作用 D.营养作用解析:解析 免疫作用是血浆球蛋白的主要功能,其余四项为清蛋白的主要功能,其中最主要的为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37.下列对成熟红
35、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通过氧化磷酸化获取能量B.存在各种 RNA和核蛋白体C.具有合成血红素的能力D.存在催化磷酸戊糖途径的全部酶 解析:解析 成熟红细胞除质膜和胞液外,无其他细胞器,其代谢只保存了糖酵解、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及磷酸戊糖途径。当然催化这几条途径进行的酶也全存在。38.催化 1,3-BPG 生成 2,3-BPG 的酶是(分数:1.00)A.三磷酸甘油激酶B.2,3-BPG 磷酸酶C.磷酸甘油酸变位酶D.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解析:解析 在糖无氧酵解通路中,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有 15%50%在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下生成 2,3-BPG,后者
36、再经 2,3-BPG 磷酸酶催化生成 3-磷酸甘油酸。经此 2,3-BPG 的侧支循环称2,3-BPG 支路。39.在造血细胞中,血红素的合成部位是(分数:1.00)A.线粒体B.胞液与核糖体C.线粒体与胞液 D.微粒体与胞液解析:解析 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 CoA及 Fe 2+ 。合成的起始和终末过程均在线粒体,而中间阶段在胞液中进行。40.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分数:1.00)A.ALA合酶 B.ALA脱水酶C.原卟啉原脱羧酶D.尿卟啉原同合酶解析:解析 在线粒体中,首先由甘氨酸和琥珀酰 CoA在 ALA合成酶的催化下缩合生成 ALA。ALA 合成酶由两个亚基组成,其辅酶为
37、磷酸吡哆醛。此酶为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受血红素的反馈抑制。41.在血红素合成的过程中,不直接参与代谢调节的是(分数:1.00)A.ALA合酶B.ALA脱水酶C.亚铁螯合酶D.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解析:解析 血红素的合成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主要是调节 ALA的生成。AIA 合成酶:血红素合成酶系中,ALA 合成酶是限速酶,其量最少。血红素对此酶有反馈抑制作用。ALA 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ALA脱水酶和亚铁螯合酶对重金属敏感,如铅中毒可抑制这些酶而使血红素合成减少。造血生长因子:目前已发现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如多系-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 3
38、(IL-3),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红细胞生长,分化中发挥关键作用。42.铅中毒可引起(分数:1.00)A.通风病B.卟啉症 C.蚕豆病D.核黄疸解析:解析 卟啉症是指一组疾病,每种各有其特殊的典型表现,其共同特点是尿或大便中大量排出多种卟啉、卟啉原和卟啉的前身物质。是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酶缺乏引起的一组疾病。血红素生成途径中需要 ALA脱水酶,它存在于胞液中,它使 2分子的 ALA脱去 2分子的水而合成单吡咯-PBG,铅抑制ALA脱水酶,是由于它取代了酶中的锌。二、X 型题(总题数:6,分数:10.00)43.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的特点包括(分数:2.00)A
39、.迅速产生,迅速终止 B.级联放大 C.具有高度特异性D.复杂的交叉联系 解析:解析 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的特点:对外源信息的反应信号的发生和终止十分迅速;信号转导过程是多级酶促反应,因而具有级联放大效应,以保证细胞反应的敏感性;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一些信号转导分子和信号转导通路常常为不同的受体公用;不同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存在广泛的信息交流。44.细胞间信息物质包括(分数:2.00)A.激素 B.局部化学介质 C.神经递质 D.三磷酸肌醇解析:解析 细胞间信息物质包括局部化学介质、激素和神经递质。45.涉及第二信使的膜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途径包括(分数:2.00)A.PKA途径 B.P
40、KC途径 C.PKG途径 D.TPK途径解析:解析 涉及第二信使的膜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途径包括 PKA、PKC、PKG 途径,而 TPK途径属于单次跨膜途径。46.通过 cAMP-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的激素有(分数:1.00)A.心钠素B.胰高血糖素 C.去甲肾上腺素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解析 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是通过 cAMP-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的。去甲肾上腺素是通过 Ca 2+ -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的。心钠素是通过 cGMP-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的。47.关于 PKC论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PKC是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B.PKC可被 Ca2+,
41、DAG 及磷脂酰丝氨酸激活 C.PKC可使底物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D.PKC不能自身磷酸化的受体 解析:解析 PKC 系统,又称为磷脂肌醇信号途径。由三个成员组成:受体、G 蛋向和效应物。Gq 蛋白也是异源三体,其 亚基上具有 GTP/GDP结合位点,作用方式与 cAMP系统中的 G蛋白完全相同。该系统的效应物是磷酸肌醇特异的磷脂酶 C-(PI-PLC),此处的 表示一种异构体。该途径有三个第二信使:IP、DAG、Ca 2+ 。产生过程包括磷脂酶 C的激活、IP 3 /DAG的生成、Ca 2+ 的释放。磷脂酶 C- 的激活磷脂酶 C- 相当于 cAMP系统中的腺苷酸环化酶,也是膜整合蛋白
42、,它的活性受 Gq蛋白调节。当信号分子识别并同受体结合后,激活 Gq蛋白的亚基。激活的 Gq- 亚基通过扩散与磷脂酶 C- 接触,并将磷脂酶 C- 激活。第二信使 IP 3 /DAG的生成被激活的磷脂酶 C- 水解质膜上的 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 2 ),产生三磷酸肌醇(IP 3 )和二酰甘油(DAG)IP 3 启动第二信使 Ca 2+ 的释放由 PIP 2 水解后产生的 IP 3 是水溶性的小分子,它可以离开质膜并迅速在胞质溶胶中扩散。IP 3 同内质网膜上专一的 IP 3 受体结合,使 IP 3 -门控 Ca 2+ 通道打开,使 Ca 2+ 从内质网中释放出来。蛋白激酶 C的激活蛋白激酶 C的激活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过程,是三种第二信使共同作用的结果。48.血管内血液能保持流动状态是因为(分数:1.00)A.有肝素 B.凝血因子处于非活化状态 C.有抗凝血酶 D.有 C蛋白 解析:解析 四个选项均与血浆的凝血或抗凝血系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