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34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下列关于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感受器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B.感受器能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C.在心动周期中,传入冲动频率随血压波动发生周期性变化D.当传入冲动增多时,所有传出神经的冲动都减少2.动脉血压升高时,下列哪项不是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分数:2.00)A.心交感紧张性减弱B.心迷走紧张加强C.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减弱D.交感舒血管紧张性加强3.从下蹲位突然站立而发生晕厥的原因是(分数:2.00)A.低垂部位静脉舒张B.血液发生倒流C.心率突然减
2、慢D.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4.肾素的合成和分泌部位是(分数:2.00)A.肾系膜细胞B.致密斑细胞C.肾近球细胞D.肝脏5.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肾素由肾小球外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 B.血浆中 Na+含量减少可刺激肾素分泌 C.肾素可转变血管紧张素为血管紧张素 D.血管紧张素主要刺激醛固酮分泌(分数:2.00)A.B.C.D.6.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最强缩血管效应的是(分数:2.00)A.肾素B.血管紧张素C.血管紧张素D.血管紧张素7.血管紧张素不具备下列哪项生理功能(分数:2.00)A.使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B.增加外周血管阻力C.使。肾素分泌增加D.抑制
3、压力感受性反射8.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出现的不同效应主要是(分数:2.00)A.心肌收缩力改变不同B.心率变化不同C.血压变化不同D.心输出量变化不同9.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不出现下列哪项生理效应(分数:2.00)A.心肌收缩加强B.心率增快C.组织液生成减少D.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10.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物质是(分数:2.00)A.PGE2B.PGF2aC.NOD.心房钠尿肽11.下列关于血管升压素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由神经垂体神经元合成并释放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释放增多C.循环血量减少时释放减D.生理条件下无缩血管作用12.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主要生理原
4、因是(分数:2.00)A.静脉回心血量减少B.外周血管舒张C.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D.化学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13.心肌代谢活动增强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下列哪一因素作用最强 A.缺氧 B.腺苷 C.H+ D.CO2(分数:2.00)A.B.C.D.14.下列哪项因素不能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分数:2.00)A.主动脉瓣狭窄B.舒张压增高C.心室舒张期延长D.缓激肽水平增高15.下列哪种物质与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无直接关系(分数:2.00)A.肾素B.前列腺素C.乳酸D.腺苷16.下列哪种物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分数:2.00)A.氨基酸B.CO2C.去甲肾上腺素D.葡萄糖二、B 型题(总题数:13,
5、分数:68.00) A.0 期 B.1 期 C.2 期 D.3 期(分数:10.00)(1).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Na + 内向电流突然增大的时相是(分数:2.50)A.B.C.D.(2).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L 型 Ca2+通道大量开放的时相是(分数:2.50)A.B.C.D.(3).在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开始出现 I f 电流的时相是(分数:2.50)A.B.C.D.(4).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能被河豚毒阻断的时相是(分数:2.50)A.B.C.D. A.IK通道的功能状态 B.ICl通道的功能状态 C.Na+通道的功能状态 D.L 型 Ca2+通道的功能状态(分数:4.00)(1)
6、.快反应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B.C.D.(2).慢反应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B.C.D.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结 D.浦肯野纤维(分数:4.00)(1).冲动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分数:2.00)A.B.C.D.(2).冲动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分数:2.00)A.B.C.D. A.P 波 B.P-R 间期 C.QRS 波群 D.ST 段(分数:6.00)(1).反映去极化在心室中传导的是(分数:2.00)A.B.C.D.(2).反映心室各部分都处于去极化状态的是(分数:2.00)A.B.C.D.(3).反映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是
7、(分数:2.00)A.B.C.D. A.等容收缩期末 B.快速射血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等容舒张期末(分数:4.00)(1).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力最高的时期是(分数:2.00)A.B.C.D.(2).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小的时期是(分数:2.00)A.B.C.D. A.心房收缩期末 B.快速射血期末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舒张期末(分数:6.00)(1).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开放见于(分数:2.00)A.B.C.D.(2).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关闭见于(分数:2.00)A.B.C.D.(3).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关闭见于(分数:2.00)A.B.C.D. A.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B.
8、每分输出量的多少 C.外周阻力的大小 D.大动脉弹性的高低(分数:4.00)(1).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分数:2.00)A.B.C.D.(2).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分数:2.00)A.B.C.D. A.心室收缩末期压 B.心室舒张末期压 C.主动脉压 D.肺毛细血管楔压(分数:4.00)(1).相当于心室前负荷的是(分数:2.00)A.B.C.D.(2).相当于心室后负荷的是(分数:2.00)A.B.C.D. A.大动脉 B.小动脉 C.毛细血管 D.静脉(分数:4.00)(1).具有缓冲血压波动功能的是(分数:2.00)A.B.C.D.(2).起血液储存库作用的是
9、(分数:2.00)A.B.C.D. A.微动脉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C.毛细血管 D.真毛细血管(分数:4.00)(1).决定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面积的是(分数:2.00)A.B.C.D.(2).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分数:2.00)A.B.C.D.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淋巴和(或)静脉回流受阻(分数:8.00)(1).肿瘤压迫导致局部水肿的原因是(分数:2.00)A.B.C.D.(2).严重丝虫病导致下肢水肿的原因是(分数:2.00)A.B.C.D.(3).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全身水肿的原因是(分数:2.00)A.B
10、.C.D.(4).过敏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水肿的原因是(分数:2.00)A.B.C.D. A.乙酰胆碱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神经肽 Y(分数:4.00)(1).心交感节后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分数:2.00)A.B.C.D.(2).心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分数:2.00)A.B.C.D. A.血管升压素 B.醛固酮 C.一氧化氮 D.肾上腺素(分数:6.00)(1).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并分泌,能扩充血容量的是(分数:2.00)A.B.C.D.(2).主要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并分泌,能调节机体水平衡的是(分数:2.00)A.B.C.D.(3).由血管内皮合成,能介导
11、乙酰胆碱舒血管效应的是(分数:2.00)A.B.C.D.西医综合-34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下列关于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感受器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B.感受器能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C.在心动周期中,传入冲动频率随血压波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D.当传入冲动增多时,所有传出神经的冲动都减少解析:解析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器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不能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在心动周期中,传入冲动频率随血压波动发生周期性变化;当传入冲动增多时,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
12、加,而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2.动脉血压升高时,下列哪项不是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分数:2.00)A.心交感紧张性减弱B.心迷走紧张加强C.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减弱D.交感舒血管紧张性加强 解析:解析 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到达孤束核后,可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使延髓头端腹外侧部的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以及孤束核通过与延髓内其他神经核团以及脑干其他部位如脑桥和下丘脑等的一些神经核团发生联系,从而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包括交感舒血管紧张性减弱,D 错误)。另外,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到达孤束核后还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生联系,使迷走神经的活动加强。3.从下蹲位突然站立而发生晕厥的原因是
13、(分数:2.00)A.低垂部位静脉舒张B.血液发生倒流C.心率突然减慢D.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 解析:解析 从下蹲位突然站立时,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可使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在正常情况下,血压的快速变化可通过压力感性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迅速回升。如果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则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导致脑部缺血而发生晕厥。其他选项都不是其产生原因。4.肾素的合成和分泌部位是(分数:2.00)A.肾系膜细胞B.致密斑细胞C.肾近球细胞 D.肝脏解析:解析 肾素是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经肾静脉进入血液循环。5.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14、肾素由肾小球外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 B.血浆中 Na+含量减少可刺激肾素分泌 C.肾素可转变血管紧张素为血管紧张素 D.血管紧张素主要刺激醛固酮分泌(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肾素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A 错误);血浆中的肾素底物为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C 错误);血管紧张素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血管紧张素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的作用较强),但主要功能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D 错误)。6.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最强缩血管效应的是(分数:2.00)A.肾素B.血管紧张素C.血管紧张素 D.血管紧张素解析:解析 肾
15、素水解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不具有活性;血管紧张素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之一;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仅为血管紧张素的 10%20%。7.血管紧张素不具备下列哪项生理功能(分数:2.00)A.使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B.增加外周血管阻力C.使。肾素分泌增加 D.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解析:解析 血管紧张素对于神经系统:可使交感缩血管紧张活动加强,并可引起渴觉,导致饮水行为:可使血管升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加;可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可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可见,血管紧张素对神经系统的这些作用,最终都是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
16、升高。此外,血管紧张素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但不能使肾素分泌增加。8.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出现的不同效应主要是(分数:2.00)A.心肌收缩力改变不同B.心率变化不同 C.血压变化不同D.心输出量变化不同解析:解析 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有许多共同点,但并不完全相同,因为两者对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合能力不同。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引起的心率减慢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兴奋效应,故心率减慢。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心率的效应与去甲肾上腺素不同,由
17、于肾上腺素使总外周阻力降低,脉搏压变大,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作用不能抵消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故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9.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不出现下列哪项生理效应(分数:2.00)A.心肌收缩加强B.心率增快C.组织液生成减少 D.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解析:解析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对心血管产生正性作用,即心肌收缩加强、脉率加快和心率增快。在皮肤和内脏血管,由于 1 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因此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对组织液生成无明显影响。10.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物质是(分数:2.00)A.PGE2B.PGF2a C.NOD.心房钠尿肽解析:解析 各种前列腺素对血管平滑肌的作
18、用不同:前列腺素 E 2 (PGE 2 )和前列环素(即 PGI 2 )具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前列腺素 F 2 (PGF 2 )则使静脉收缩。11.下列关于血管升压素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由神经垂体神经元合成并释放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释放增多C.循环血量减少时释放减D.生理条件下无缩血管作用 解析:解析 血管升压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相应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是已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12.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主要生理原因是(分数:2.00)A.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B.外周血管舒张C.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D.化学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解析:解析 人体从平卧位改变为直立位
19、时,静脉回心血量突然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13.心肌代谢活动增强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下列哪一因素作用最强 A.缺氧 B.腺苷 C.H+ D.CO2(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许多心肌的代谢产物都可使冠脉血管舒张,如腺苷、H + 、CO 2 和乳酸等,其中以腺苷所起的作用最重要。腺苷具有强烈的舒张小动脉的作用。14.下列哪项因素不能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分数:2.00)A.主动脉瓣狭窄 B.舒张压增高C.心室舒张期延长D.缓激肽水平增高解析:解析 主动脉瓣狭窄,心肌收缩时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减少,当然冠脉血流量也减少。心肌收缩时可压迫冠状动脉,使冠脉血流量减少;舒张
20、期冠脉血流量增加,因此舒张期延长和舒张压增高都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代谢增强时,其代谢产物(如腺苷、H + 、CO 2 和乳酸等)增加,可使冠脉血管舒张。缓激肽和前列腺素 E 也可使冠脉舒张。15.下列哪种物质与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无直接关系(分数:2.00)A.肾素 B.前列腺素C.乳酸D.腺苷解析:解析 机体对各器官血流量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器官的阻力血管的口径来实现的。除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前列腺素 E 2 (PGE 2 )和前列环素(PGI 2 )具有舒血管作用,前列腺素 F 2 (PGF 2 )则使静脉收缩外,还有局部组织内的调节,组织中代谢产物,如 CO 2 、H + (如乳酸)、
21、腺苷、ATP 和 K + 等,积聚可使局部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局部血流量增多。16.下列哪种物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分数:2.00)A.氨基酸B.CO2C.去甲肾上腺素 D.葡萄糖解析:解析 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O 2 、CO 2 、乙醇、葡萄糖和氨基酸。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甘露醇、蔗糖、ACh、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甘氨酸。二、B 型题(总题数:13,分数:68.00) A.0 期 B.1 期 C.2 期 D.3 期(分数:10.00)(1).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Na + 内向电流突然增大的时相是(分数:2.50)A. B.C.D.解析:(2).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L 型
22、 Ca2+通道大量开放的时相是(分数:2.50)A.B.C. D.解析:(3).在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开始出现 I f 电流的时相是(分数:2.50)A.B.C.D. 解析:(4).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能被河豚毒阻断的时相是(分数:2.50)A. B.C.D.解析: A.IK通道的功能状态 B.ICl通道的功能状态 C.Na+通道的功能状态 D.L 型 Ca2+通道的功能状态(分数:4.00)(1).快反应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B.C. D.解析:(2).慢反应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快反应心肌细胞 0 期去极化的离
23、子基础是门控式 Na + 通道开放,引起 Na + 内流,这种Na + 通道是一种快 Na + 通道,它激活开放的速度和失活关闭的速度都很快,因此其兴奋性高;慢反应心肌细胞 0 期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是激活膜上的 L 型 Ca 2+ 通道,引起 Ca 2+ 内流,这种 Ca 2+ 通道是一种慢通道,其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慢。因此慢反应细胞 0 期去极化缓慢,持续时间长。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结 D.浦肯野纤维(分数:4.00)(1).冲动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分数:2.00)A.B.C. D.解析:(2).冲动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兴奋在心
24、脏各部位的传导速度是不同的:心房肌 0.4m/s,前结间束 1m/s,房室交界0.02m/s,心室肌 1m/s,末梢浦肯野纤维 4m/s。可见房室交界处(房室结)传导最慢,称房-室延搁,末梢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 A.P 波 B.P-R 间期 C.QRS 波群 D.ST 段(分数:6.00)(1).反映去极化在心室中传导的是(分数:2.00)A.B.C. D.解析:(2).反映心室各部分都处于去极化状态的是(分数:2.00)A.B.C.D. 解析:(3).反映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是(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心电图上波形所代表的生理意义如下:P 波心房肌去极的电位变化;P-
25、R 间期心房开始去极到心室开始去极;QRS 波群心室肌去极全过程;S-T 段心室缓慢复极过程(动作电位平台期);T 波心室快速复极过程时的电位变化;Q-T 间期心室肌去极和复极全过程。 A.等容收缩期末 B.快速射血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等容舒张期末(分数:4.00)(1).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力最高的时期是(分数:2.00)A.B. C.D.解析:(2).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小的时期是(分数:2.00)A.B.C.D. 解析: A.心房收缩期末 B.快速射血期末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舒张期末(分数:6.00)(1).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开放见于(分数:2.00)A.B.C.D.
26、 解析:(2).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关闭见于(分数:2.00)A. B.C.D.解析:(3).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关闭见于(分数:2.00)A.B.C. D.解析: A.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B.每分输出量的多少 C.外周阻力的大小 D.大动脉弹性的高低(分数:4.00)(1).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分数:2.00)A. B.C.D.解析:(2).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反之,当
27、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如果心输出量不变而全身总外周阻力加大,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脉压也就相应减小。反之,当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比收缩压的降低明显,故脉压加大。 A.心室收缩末期压 B.心室舒张末期压 C.主动脉压 D.肺毛细血管楔压(分数:4.00)(1).相当于心室前负荷的是(分数:2.00)A.B. C.D.解析:(2).相当于心室后负荷的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心室前负荷是指心室肌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在完整心脏,心室肌的前负荷是由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决定的,即心室前负荷相当于
28、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心室舒张末期压;心室后负荷是指心室肌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对于左心室来说,主动脉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 A.大动脉 B.小动脉 C.毛细血管 D.静脉(分数:4.00)(1).具有缓冲血压波动功能的是(分数:2.00)A. B.C.D.解析:(2).起血液储存库作用的是(分数:2.00)A.B.C.D. 解析: A.微动脉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C.毛细血管 D.真毛细血管(分数:4.00)(1).决定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面积的是(分数:2.00)A.B. C.D.解析:(2).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毛细血管
29、前括约肌的收缩或舒张可决定其后的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即毛细血管床中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面积。真毛细血管无平滑肌分布,其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一薄层基膜,通透性很高,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淋巴和(或)静脉回流受阻(分数:8.00)(1).肿瘤压迫导致局部水肿的原因是(分数:2.00)A.B.C.D. 解析:(2).严重丝虫病导致下肢水肿的原因是(分数:2.00)A.B.C.D. 解析:(3).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全身水肿的原因是(分数:2.00)A. B.C.D.解析:(4).过敏反应导致
30、局部组织水肿的原因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肿瘤压迫引起局部水肿主要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所致;严重丝虫病时,常可因淋巴管阻塞而导致局部肢体或机体下垂部分水肿;严重营养不良时,由于血浆蛋白数量明显减少,常引起全身性水肿;过敏反应时,由于过敏性物质可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入组织,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结果导致局部组织水肿。 A.乙酰胆碱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神经肽 Y(分数:4.00)(1).心交感节后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分数:2.00)A.B.C. D.解析:(2).心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分数:2.00)A. B.C.D.
31、解析:解析 心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心副交感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其递质均为乙酰胆碱。 A.血管升压素 B.醛固酮 C.一氧化氮 D.肾上腺素(分数:6.00)(1).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并分泌,能扩充血容量的是(分数:2.00)A.B. C.D.解析:(2).主要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并分泌,能调节机体水平衡的是(分数:2.00)A. B.C.D.解析:(3).由血管内皮合成,能介导乙酰胆碱舒血管效应的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的分泌。肾上腺素可与 和 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在心脏,肾上腺素与 1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在血管,与 1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与 2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引起血管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