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197 (1)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幼稚细胞中有 Auer 小体,见于(分数:2.00)A.RA 型B.RAS 型C.RAEB 型D.RAEB-t 型2.下列各型白血病中,牙龈肿胀最常见于(分数:2.00)A.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外周血涂片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的是(分数:2.00)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再生障碍性贫血4.下列各型白血病中,最常浸润中枢神
2、经系统的是(分数:2.00)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的幼稚细胞过氧化酶染色阳性 B.前者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 300109/L 以上 C.前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 D.前者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分数:2.00)A.B.C.D.6.下列有关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症状、体征消失 B.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C.血小板10010 9 D.骨髓中原始细胞10%(分数:2.00)A.B.C.D.7.男 17 岁,患 ALL,经化疗后已完全缓解 3 个月
3、,但最近发现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骨髓检查仍正常,诊断为睾丸白血病。对该患者最佳处理方案是(分数:2.00)A.右侧睾丸放射治疗B.右侧睾丸手术切除C.双侧睾丸放射治疗D.化学治疗8.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最佳时机是(分数:2.00)A.第一次完全缓解时B.第一次复发时C.联合化疗同时D.发作最严重时9.最常引起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脑膜浸润的白血病类型是(分数:2.00)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关于慢性白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大多由急性转化而来B.慢粒急性变可为急淋变C.慢粒患者约半数以上可急性变D.慢粒急性变患
4、者大多数预后不好11.对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有价值的是(分数:2.00)A.PML-RAR 基因检测B.糖原染色C.Ph 染色体检测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1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分数:2.00)A.脾显著增大B.骨髓中原始+早幼粒细胞20%C.Ph 染色体阳性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13.CML 最突出的体征为(分数:2.00)A.胸骨中下段压痛B.浅表淋巴结肿大C.皮肤斑丘疹D.脾肿大14.下列疾病中,外周血白细胞含有 Ph 染色体的是(分数:2.00)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多发性骨髓瘤D.再生障碍性贫血15.男,65 岁,无自
5、觉症状,右颈后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肝在肋下 1cm 触及,脾在肋下 2cm 触及。查:WBC2510 9 /L,N0.10,L0.90,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骨髓增生活跃,成熟小淋巴细胞占 0.75,红系增生低下。该患者最佳处理方案是(分数:2.00)A.强的松B.苯丁酸氮芥C.脾区+浅表淋巴结照射D.暂不治疗,继续观察1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药物首选(分数:2.00)A.马利兰B.环磷酰胺C.甘露醇D.伊马替尼17.下列有关国内霍奇金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HD 仅占全部淋巴瘤的 8%11%B.结节硬化型最常见C.淋巴细胞为主型较为少见D.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
6、18.NHL 最常累及胃肠道的部位是(分数:2.00)A胃B.十二指肠C.回肠D.结肠19.应用染色体易位检测技术辅助 NHL 分型,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检出 t(14;18)提示是滤泡性淋巴瘤B.检出 t(8;14)提示是 Burkitt 淋巴瘤C.检出 t(11;14)提示是套细胞淋巴瘤D.检出 t(11;4)提示是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20.下列有关感染与 ITP 发病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细菌或病毒感染与 ITP 的发病有密切关系B.感染能直接导致 ITP 的发病C.80%的急性 ITP 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D.慢性 ITP 患者,常因感染而致
7、病情加重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ITP 出血倾向机制的是(分数:2.00)A.血小板破坏过多B.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C.抗血小板抗体增多D.血小板功能异常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是(分数:2.00)A肝B脾C.血管内D.巨噬细胞内23.青年女性,皮肤黏膜反复出血 1 周,平时常有鼻出血且有月经量多史。检查:红细胞 2.510 12 /L,血红蛋白 80g/L,白细胞 1010 9 /L,血小板 1010 9 /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轻度增加伴成熟障碍。该患者最可能的疾病诊断是(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过敏性紫癜D.急性白
8、血病24.下列符合慢性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临床表现的是(分数:2.00)A.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B.出血症状多较重C.可因感染等使病情骤然加重D.易发生内脏出血25.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支持 ITP 诊断的是(分数:2.00)A.出血时间正常B.APTT 延长C.骨髓象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加D.血块收缩不良不佳26.女性,40 岁,因反复皮肤黏膜出血 2 周被诊断为 ITP,应用泼尼松 1mg/(Kgd)持续治疗 6 个月后仍然反复黏膜出血。对该患者最佳处理方案是(分数:2.00)A.脾切除术B.大剂量免疫球蛋白C.血浆置换术D.免疫抑制剂27.下列有关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叙
9、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血小板上升前出血症状即可改善B.停药后不易复发C.复发时再用无效D.主要作用是抑制抗体生成28.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仅适用于成人B.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C.能使血小板数迅速上升D.控制出血的作用明显29.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一般可用泼尼松 11.5mg/(kgd)B.病情严重者可短期静脉滴注C.妊娠期可以应用D.复发时应用仍有效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ITP 脾切除指征的是(分数:2.00)A.内科治疗已控制出血者B.常规糖
10、皮质激素治疗 3 个月,症状无改善C.需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者D.Cr 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二、B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 A.骨髓增生极度低下 B.大量原始细胞 C.骨髓病态造血 D.R-S 细胞(分数:4.00)(1).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数:2.00)A.B.C.D.(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数:2.00)A.B.C.D. A.头痛、呕吐、脑脊液可检出白血病细胞 B.寒战、高热、出血并迅速衰竭 C.低热、贫血、巨脾 D.贫血、发热、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分数:4.00)(1).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为(分数:2.00)A.B.C.D.(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
11、点是(分数:2.00)A.B.C.D. A.心脏毒性 B.皮肤色素沉着 C.末梢神经炎 D.骨髓抑制(分数:4.00)(1).长春新碱的主要副作用(分数:2.00)A.B.C.D.(2).环磷酰胺的主要副作用(分数:2.00)A.B.C.D. A.血小板减少 B.脾肿大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分数:4.00)(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可表现为(分数:2.00)A.B.C.D.(2).急性白血病可表现为(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31.下列选项中,红细胞破坏增加造成溶血的直接证据是(分数:2.00)A.血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加B.血中
12、网织红细胞计数和比例增加C.尿胆原增高D.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幼红细胞32.MDS 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能的异常有 A.骨髓活检可见 ALIP B.患者全血细胞减少 C.常见异常染色体-6 D.常见异常染色体 7q-(分数:2.00)A.B.C.D.33.下列有关 MDS 血象和骨髓象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多数 MDS 患者出现两系以上病态造血B.骨髓增生度多在活跃以上C.一系减少多为红细胞减少D.50%70%的 MDS 全血细胞减少34.下列选项中,属于 MDS 临床特点的有(分数:2.00)A.几乎所有的 MDS 患者有贫血症状B.RAEB.多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C.20%的 MDS
13、 可死于感染D.30%的 CMML 可转变为 AML35.需要进行化学治疗的 MDS 类型为(分数:2.00)A.RAB.RASC.RAEBD.RAEB-t36.下列能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是(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C.脾功能亢进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免疫表型可为(分数:2.00)A.CD9(+)B.CD13(+)C.CD33(+)D.HLA-DR(+)38.下列疾病中,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增高的有(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C.类白血病反应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9.下列选项中,符合
1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特点的有(分数:2.00)A.可出现严重的出血B.骨髓中原粒+早幼粒细胞50%C.外周血原粒+早幼粒细胞30%D.髓外原始细胞浸润40.环磷酰胺的毒性反应有(分数:2.00)A.肝功能损害B.骨髓抑制C.出血性膀胱炎D.脱发41.白血病高白细胞血症的紧急处理原则有(分数:2.00)A.血细胞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B.水化C.输红细胞悬液D.口服别嘌醇42.下列疾病中,外周血象可出现幼稚粒细胞的有(分数:2.00)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类白血病反应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纤维化西医综合-197 (1)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
15、:30,分数:60.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幼稚细胞中有 Auer 小体,见于(分数:2.00)A.RA 型B.RAS 型C.RAEB 型D.RAEB-t 型 解析:解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骨髓幼稚细胞中有 Auer 小体见于 RAEB-t 型,其余各型均不出现。2.下列各型白血病中,牙龈肿胀最常见于(分数:2.00)A.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解析:解析 AML 尤其是 M 4 和 M 5 ,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3.外周血涂片中,几乎不可
16、能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的是(分数:2.00)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再生障碍性贫血 解析:解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外周血涂片中偶可见到中、晚幼巨红细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红细胞,但一般不超过 1%,以晚幼红为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 RAEB-t 型,外周血中原始细胞大于 5%。只有选项 D 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外周血涂片中一般不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4.下列各型白血病中,最常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是(分数:2.00)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
17、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解析:解析 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多发生在缓解期,以急淋白血病最多见。主要表现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称为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5.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的幼稚细胞过氧化酶染色阳性 B.前者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 300109/L 以上 C.前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 D.前者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前者幼稚细胞过氧化酶染色阳性,后者阴性;前者糖原 PAS 反应(-)或(+),弥漫性淡红色,后
18、者(+)呈颗粒状或块状;前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后者增加。6.下列有关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症状、体征消失 B.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C.血小板10010 9 D.骨髓中原始细胞10%(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 9 /L;血小板10010 9 /L;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细胞5%。7.男 17 岁,患 ALL,经化疗后已完全缓解 3 个月,但最近发现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骨髓检查仍正常,诊断为睾丸白血病。对该患者最佳处理方案是(分数:2.00)A.右侧睾丸放射治
19、疗B.右侧睾丸手术切除C.双侧睾丸放射治疗 D.化学治疗解析:解析 该例年轻男性患 ALL 的患者,当 ALL 完全缓解后发现有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诊断为睾丸白血病,对于睾丸白血病患者,即使仅有单侧睾丸白血病也要进行双侧睾丸放射治疗,因此只有 C 是正确的。一般不作睾丸切除,需要全身化疗,但必须在放射治疗后。8.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最佳时机是(分数:2.00)A.第一次完全缓解时 B.第一次复发时C.联合化疗同时D.发作最严重时解析:解析 急性白血病采用骨髓移植法治疗时,最佳时机为第一次完全缓解时。9.最常引起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脑膜浸润的白血病类型是(分数:2.00)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
2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解析:解析 白血病类型不同,脏器发生浸润的情况也不同,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脑膜白血病,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则容易发生皮肤浸润。10.关于慢性白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大多由急性转化而来 B.慢粒急性变可为急淋变C.慢粒患者约半数以上可急性变D.慢粒急性变患者大多数预后不好解析:解析 慢性白血病增生的白细胞主要是比较成熟的白细胞,不同于急性白血病。它起病缓慢,临床经过也较缓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以变为急性,称为急性变。而不是由急性白血病转化而来。11.对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有价值的是(分数:
21、2.00)A.PML-RAR 基因检测B.糖原染色C.Ph 染色体检测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解析:解析 95%以上的 CML 细胞中出现 Ph 染色体。1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分数:2.00)A.脾显著增大B.骨髓中原始+早幼粒细胞20% C.Ph 染色体阳性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解析: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最特异的改变是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增多大于 20%,一般为 30%80%。13.CML 最突出的体征为(分数:2.00)A.胸骨中下段压痛B.浅表淋巴结肿大C.皮肤斑丘疹D.脾肿大 解析:解析 脾肿大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最突出的体
22、征之一,多在早期即可触及,往往就医时已达脐平面,甚至可达盆腔,质中,有切迹。14.下列疾病中,外周血白细胞含有 Ph 染色体的是(分数:2.00)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多发性骨髓瘤D.再生障碍性贫血解析:解析 95%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中出现 Ph 染色体,其编码的蛋白质是P120,P120 具有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导致粒细胞转化和增殖。15.男,65 岁,无自觉症状,右颈后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肝在肋下 1cm 触及,脾在肋下 2cm 触及。查:WBC2510 9 /L,N0.10,L0.90,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骨髓增生活跃,成熟小淋巴细胞占 0.
23、75,红系增生低下。该患者最佳处理方案是(分数:2.00)A.强的松B.苯丁酸氮芥 C.脾区+浅表淋巴结照射D.暂不治疗,继续观察解析:解析 该患者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绝对性淋巴细胞增多1510 9 /L,骨髓增生活跃,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符合慢淋,有治疗指征,可选用苯丁酸氮芥治疗。1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药物首选(分数:2.00)A.马利兰B.环磷酰胺C.甘露醇D.伊马替尼 解析: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首选伊马替尼,可抑制 BCR-ABL 阳性细胞的增殖。17.下列有关国内霍奇金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HD 仅占全部淋巴瘤的 8%11%B.结节硬化型最常见 C.淋
24、巴细胞为主型较为少见D.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解析:解析 霍奇金病的病理分型及特点为:淋巴细胞为主型较少见,预后良好;淋巴细胞减少型较少见,预后差;混合细胞型是霍奇金最多见的类型,预后介于上两型之间;结节硬化型多见与青年妇女,预后好。18.NHL 最常累及胃肠道的部位是(分数:2.00)A胃B.十二指肠C.回肠 D.结肠解析:解析 NHL(非霍奇金淋巴瘤)较 HD(霍奇金病)有更多的结外侵犯倾向,以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NHL 累及胃肠道部位以回肠多见,其次为胃,结肠很少受累。19.应用染色体易位检测技术辅助 NHL 分型,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检出 t(14;
25、18)提示是滤泡性淋巴瘤B.检出 t(8;14)提示是 Burkitt 淋巴瘤C.检出 t(11;14)提示是套细胞淋巴瘤D.检出 t(11;4)提示是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解析:解析 染色体易位检查有助于 NHL 的分型诊断,不同的染色体易位见于不同类型的 NHI,成为 NHL的标记,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染色体异常是 3q27 异常,不是 t(11:4)。20.下列有关感染与 ITP 发病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细菌或病毒感染与 ITP 的发病有密切关系B.感染能直接导致 ITP 的发病 C.80%的急性 ITP 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D.慢性 ITP 患者,
26、常因感染而致病情加重解析:解析 ITP 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确,现只了解一些与发病相关的因素,感染是相关因素之一,细菌或病毒感染与 ITP 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感染不是直接导致 ITP 发病的因素。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ITP 出血倾向机制的是(分数:2.00)A.血小板破坏过多B.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C.抗血小板抗体增多D.血小板功能异常 解析:解析 ITP 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增多为特征;但血小板功能一般正常。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27、分数:2.00)A肝B脾 C.血管内D.巨噬细胞内解析:解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遭破坏的部位主要是脾,其次为肝。外周血的血小板 1/3 滞留于脾,脾在 ITP 发病中的作用为:脾是 ITP 患者 PAIg 的产生部位;PAIg 或免疫复合物结合的血小板,其表现性状发生改变,在通过脾时易在脾窦中被扣留,增加了血小板在脾内的滞留时间及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的可能性。23.青年女性,皮肤黏膜反复出血 1 周,平时常有鼻出血且有月经量多史。检查:红细胞 2.510 12 /L,血红蛋白 80g/L,白细胞 1010
28、9 /L,血小板 1010 9 /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轻度增加伴成熟障碍。该患者最可能的疾病诊断是(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过敏性紫癜D.急性白血病解析:解析 ITP 以皮肤黏膜广泛反复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轻度增加伴成熟障碍为特征,故该患者最可能的疾病诊断是 ITP。24.下列符合慢性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临床表现的是(分数:2.00)A.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B.出血症状多较重C.可因感染等使病情骤然加重 D.易发生内脏出血解析:解析 慢性 ITP 主要有以下特征:(1)起病方式起病隐袭,一般无前驱症状,较难确定发病时间。近年发现,有相
29、当数量的患者可无症状,而是在常规查血时偶然发现。(2)出血倾向多数较轻而局限,但易反复发生。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及外伤后止血不易等,鼻出血、牙龈出血亦甚常见。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月经过多甚常见,在部分患者可为唯一的临床症状。患者病情可因感染等而骤然加重,出现广泛、严重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3)其他长期月经过多者,可出现失血性贫血。少数病程超过半年者,可有轻度脾大。25.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支持 ITP 诊断的是(分数:2.00)A.出血时间正常B.APTT 延长C.骨髓象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加D.血块收缩不良不佳 解析:解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束臂试验
30、阳性,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但 APTT 一般正常。骨髓象表现为巨核细胞数增多,但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即血小板成熟障碍。26.女性,40 岁,因反复皮肤黏膜出血 2 周被诊断为 ITP,应用泼尼松 1mg/(Kgd)持续治疗 6 个月后仍然反复黏膜出血。对该患者最佳处理方案是(分数:2.00)A.脾切除术 B.大剂量免疫球蛋白C.血浆置换术D.免疫抑制剂解析:解析 脾切除术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 36 个月无效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停药或减量后复发或需较大剂量(10mg/d 以上)才能维持者;对糖皮质激素应用有禁忌者; 51 Cr 核素标记扫描显示血小板主要在脾脏破坏者。27.下列有
31、关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血小板上升前出血症状即可改善 B.停药后不易复发C.复发时再用无效D.主要作用是抑制抗体生成解析:解析 因糖皮质激素可减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毛细血管的脆性,所以血小板上升前出血症状就可改善。其余几项均不正确,停药后易复发,复发时再用仍有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小板,妊娠初期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在中期应用。28.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仅适用于成人B.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C.能使血小板数迅速上升D.控制出血的作用明显 解析:解析
32、 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和减少自身抗体及减轻抗原抗体反应,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刺激骨髓造血。对成人和儿童的急性出血发作均有疗效。控制出血的作用明显,多数患者在数天后出血停止,两周内血小板数开始上升。但停药后易复发,血小板正常后应小剂量维持 36 个月。29.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一般可用泼尼松 11.5mg/(kgd)B.病情严重者可短期静脉滴注C.妊娠期可以应用 D.复发时应用仍有效解析:解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易诱发子痫等症状,妊娠期患者不宜使用。
33、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ITP 脾切除指征的是(分数:2.00)A.内科治疗已控制出血者 B.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 3 个月,症状无改善C.需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者D.Cr 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解析:解析 ITP 脾切除指征包括: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病程迁延 6 个月以上;糖皮质激素维持量需大于 30mg/d;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症;Cr 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二、B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 A.骨髓增生极度低下 B.大量原始细胞 C.骨髓病态造血 D.R-S 细胞(分数:4.00)(1).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数:2.00)A. B.C.D.解析:(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数
34、:2.00)A.B.C. D.解析: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骨髓多部位增生低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度多在活跃以上,多数 MDS 患者出现两系以上病态造血。 A.头痛、呕吐、脑脊液可检出白血病细胞 B.寒战、高热、出血并迅速衰竭 C.低热、贫血、巨脾 D.贫血、发热、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分数:4.00)(1).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为(分数:2.00)A. B.C.D.解析:(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主要表现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可检出白血病细胞;慢粒起
35、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其后逐渐出现代谢亢进的症状,如乏力、消瘦、低热、出汗。后期有明显贫血、感染及出血倾向。脾肿大是其突出体征。 A.心脏毒性 B.皮肤色素沉着 C.末梢神经炎 D.骨髓抑制(分数:4.00)(1).长春新碱的主要副作用(分数:2.00)A.B.C. D.解析:(2).环磷酰胺的主要副作用(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治疗白血病药物的主要副作用:长春新碱:末梢神经炎、便秘;柔红霉素:骨髓抑制、口腔溃疡、心脏损害、脱发;环磷酰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脱发。 A.血小板减少 B.脾肿大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分数:4.00)(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
36、期可表现为(分数:2.00)A.B. C.D.解析:(2).急性白血病可表现为(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常以脾脏肿大为最显著体征,往往就医时已经达到脐或脐以下,质地坚硬,平滑,无压痛;血象:白细胞明显增高,常超过 2010 9 /L,早期血小板多在正常范围;急性白血病患者可有轻、中度肝脾肿大,除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一般巨脾少见;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晚期更明显;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晚期更明显。三、X 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31.下列选项中,红细胞破坏增加造成溶血的直接证据是(分数:2.00)A.血中游离血红
37、蛋白浓度增加 B.血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和比例增加C.尿胆原增高 D.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幼红细胞解析:解析 红细胞破坏增加造成溶血性贫血,破碎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入血,超过肝的清除能力,使血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同时间接胆红素升高。急性大量溶血时,还可有尿胆原排出明显增加,以上均是红细胞破坏增加的直接证据。而红细胞破坏增加会造成骨髓代偿性造血旺盛,使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加,偶尔可见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幼红细胞,也是造血旺盛的表现。以上是红细胞破坏增加的间接证据。32.MDS 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能的异常有 A.骨髓活检可见 ALIP B.患者全血细胞减少 C.常见异常染色体-6 D.常见异常染色体 7q-(分数
38、:2.00)A. B. C.D. 解析:解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常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度多在活跃以上,多数 MDS 患者出现两系以上病态造血。克隆性染色体核型异常以+8、-5/5q - 、-7/7q - 、20q - 缺失最为常见。MDS患者在骨小梁旁区和间区出现 35 个或更多的呈簇状分布的原粒和早幼粒细胞,称为不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33.下列有关 MDS 血象和骨髓象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多数 MDS 患者出现两系以上病态造血 B.骨髓增生度多在活跃以上 C.一系减少多为红细胞减少 D.50%70%的 MDS 全血细胞减少 解析:解析 50%70%的
39、患者为全血细胞减少。一系减少的少见,多为红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度多在活跃以上,1/31/2 达明显活跃以上,少部分呈增生减低。多数 MDS 患者出现两系以上病态造血。34.下列选项中,属于 MDS 临床特点的有(分数:2.00)A.几乎所有的 MDS 患者有贫血症状 B.RAEB.多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 C.20%的 MDS 可死于感染 D.30%的 CMML 可转变为 AML解析:解析 几乎所有的 MDS 患者有贫血症状,约 60%的 MDS 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由于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使得 MDS 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约有 20%的 MDS 死于感染。40%60%的 MDS 患者有血小
40、板减少,可出现进行性血小板减少。CMML 以贫血为主,约 30%可转变为 AML。35.需要进行化学治疗的 MDS 类型为(分数:2.00)A.RAB.RASC.RAEB D.RAEB-t 解析:解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 5 型:即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RA 和 RAS 主要表现为贫血。RAEB 和 RAEB-t 主要表现为全血减少、肝脾肿大,其恶变率分别为 40%及 60%,均需使用小剂量阿糖胞苷进行化疗。36.下列能引起全
41、血细胞减少的是(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C.脾功能亢进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解析:解析 可见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急性白血病(AL)、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Fanconi 贫血、Evans 综合征、脾功能亢进等。3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免疫表型可为(分数:2.00)A.CD9(+) B.CD13(+) C.CD33(+) D.HLA-DR(+)解析:解析 ALP 除 CD13 和 CD33 阳性外,还表达 C
42、D9 和 CD8,而 HLA-DR 阴性。38.下列疾病中,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增高的有(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C.类白血病反应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解析: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相对值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升高,随病情缓解可降至正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反应明显降低,而发生急粒变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反应不升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反应明显升高;类白血病反应多见于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外周血白细胞可明显升高,同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依此可作为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依
43、据。39.下列选项中,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特点的有(分数:2.00)A.可出现严重的出血 B.骨髓中原粒+早幼粒细胞50% C.外周血原粒+早幼粒细胞30% D.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解析: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时临床表现与 AL 类似;外周血原粒+早幼粒细胞30%,骨髓中原粒+早幼粒细胞50%,还可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40.环磷酰胺的毒性反应有(分数:2.00)A.肝功能损害 B.骨髓抑制 C.出血性膀胱炎 D.脱发 解析:解析 四项都是环磷酰胺的毒性反应。41.白血病高白细胞血症的紧急处理原则有(分数:2.00)A.血细胞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 B.水化 C.输红细胞悬液D.口服别
44、嘌醇 解析:解析 当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20010 9 /L,患者可产生白细胞淤滞症,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颅内出血等。应进行紧急处理:当白细胞10010 9 /L,就应紧急使用白细胞单采;化疗和水化;预防高尿酸血症(口服别嘌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凝血异常等。白细胞淤滞时,不宜马上输红细胞悬液,以免进一步加大血黏度。42.下列疾病中,外周血象可出现幼稚粒细胞的有(分数:2.00)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类白血病反应 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纤维化 解析: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大幅度增高,中幼和晚幼粒细胞数量增多。类白血病白细胞计数也增高,晚幼粒细胞也有增加,嗜酸和嗜碱粒细胞不增多。骨髓纤维化,白细胞计数比慢粒低,幼稚粒细胞百分数较低。再障无幼稚粒细胞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