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课中国法制史-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8,分数:38.00)1.关于大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大业律是隋炀帝修订的B.大业律的体例为 12篇C.大业律在内容上删除“十恶条款”,减轻了某些犯罪的处刑D.大业律并未真正实施,反而“轻刑其名,酷刑其实”2.以下哪部法律文献标志着古代法典体例由繁到简过程的完成_(分数:1.00)A.北齐律B.开皇律C.大业律D.贞观律3.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_的罪名(分数:1.00)A.十恶B.八议C.官当D.重罪十条4.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_(分数:1.00)
2、A.一断于法B.明刑弼教C.明德慎罚D.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5.以下哪部法律代表唐朝立法的开端_(分数:1.00)A.武德律B.贞观律C.开皇律D.永徽律梳6.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法典是以下哪一部_(分数:1.00)A.唐律疏议B.武德律C.贞观律D.开皇律7.“刑统”这种法典编纂形式出现在_(分数:1.00)A.唐六典B.开元律C.贞观律D.大中刑律统类8.关于唐朝刑事立法中自首减免刑罚的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00)A.严格区分自首和自新的界限B.所有的犯罪都可以享受自首的待遇C.自首者虽然可以免罪,但“正赃犹征如法”,即赃物须按规定如数偿还,以防止自首者非法获财
3、D.对自首不彻底行为作了严格规定,分为自首不实和自首不尽9.在唐朝,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按照_处理(分数:1.00)A.受害方国家法律B.实施犯罪的人所在的国家法律C.唐朝法律D.道德10.告发或者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者,这一罪名在唐朝被称作_(分数:1.00)A.不睦B.不孝C.不义D.不道11.在唐代斗讼律的六杀制度中,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被称作_(分数:1.00)A.谋杀B.故杀C.斗杀D.误杀12.在唐朝,民间借贷关系已经相当复杂,“借”一般指的是_(分数:1.00)A.使用借贷B.消费借贷C.买卖借贷D.抵押13.关于唐朝的继承制度,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分为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B.宗祧继承更为重要,采取嫡长子继承制C.财产继承实行诸子均分制D.女子出嫁后不享有本家财产的继承权,在室女也不例外14.在唐朝,负责执行皇帝的诏敕和经皇帝批准的各项政令的是_(分数:1.00)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丞相15.唐朝官员的致仕年龄为_(分数:1.00)A.50B.60C.70D.8016.唐朝法定的市舶税中,蕃货在市场上与中国商人贸易时征收的市税叫做_(分数:1.00)A.收市B.舶脚C.抽分D.进奉1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_(分数:1.00)A.宋刑统B.庆元条法事类C.唐律疏议D.法经1
5、8.在宋朝,皇帝对特定的人和事或者特定的区域颁发的诏令被称作_(分数:1.00)A令B敕C.条法事类D诏19.凌迟在以下哪一朝代被确立为法定刑_(分数:1.00)A隋B唐C宋D元20.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是在下列哪一朝代_(分数:1.00)A宋B元C明D清21.关于宋朝的科举取士制度与唐朝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录取和任用的范围较宽B.殿试成为常制,由此考生一律成为天子门生,避免了考生和主考官之间以师生之名结为同党C.创造了糊名方法防止舞弊D.考试内容脱离治理实际,侧重诗赋、经义22.宋朝为了防止冤假错案而建立的复审制度叫做_(分数:1.00)A.秋审制度
6、B.翻异别推制C.务限法D.审判分离制度23.名公书判清明集辑录了南宋宁宗、理宗时期包括朱熹等_位“名公”任官期间所作的部分判词(分数:1.00)A.27B.28C.29D.3024.在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_(分数:1.00)A.中书省B.御史台C.刑部D.大理寺25.唐六典系统的记载了唐朝哪一方面的制度_(分数:1.00)A.刑事法律B.民事法律C.行政法律D.经济法律26.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罪”;“已发者,谓已被告言;及已配者,谓犯徒已配,而更为笞罪以上者,各重其后之事而累科之。”规定的是_(分数:1.00)A.累犯B.共同犯罪C.自首D.立功27
7、.唐朝的诉讼制度主要规定在以下哪一部分_(分数:1.00)A.斗讼B.杂律C.名例D.断狱28.在唐代,中央和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长官会同审判,这一形式被称作_(分数:1.00)A.三司推事B.圆审C.三司会审D.联合办案29.唐律名例律规定:“其本应重而犯时不知者,依凡论;本应轻者,听从本。疏议说:假有叔侄别处生长,素不相识,侄打伤叔,官司推问始知,听依凡人斗法。”以上规定意在区分_(分数:1.00)A.惯犯和偶犯B.初犯和累犯C.自首和自新D.故意和过失30.在宋代,法律形式除敕令外,新增的还有_(分数:1.00)A.条法事类B格C式D科31.典卖与买卖最严格的区别
8、在于前者是_(分数:1.00)A.永卖B.活卖C.断卖D.绝卖32.以下列举的哪一个是宋代的中央审判机关_(分数:1.00)A.刑部B.大理寺C.审刑院D.宣政院33.在宋朝,洗冤录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_(分数:1.00)A.案例集B.成文法典C.法医学专著D.勘验教材34.唐律的篇目数是_(分数:1.00)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35.依照唐律的规定,因“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杀人是_(分数:1.00)A.误杀B.过失杀C.斗杀D.戏杀36.未缴纳契税未加盖官印的契约,在宋朝被称为_(分数:1.00)A.红契B.白契C.质剂D.傅别37.开皇律的历史蓝本是_(分数:1.00)
9、A.北齐律B.北周律C.大业律D.陈律38.关于唐朝时期的御史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B.御史台是三省的重要组成部分C.御史台职能仅限于监察中央官吏D.御史台负责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39.开皇律的主要成就表现在_(分数:2.00)A.确定了 12篇 500条的法典篇目体例B.确立封建制新五刑制度C.“十恶”正式列入法典D.通过“议、减、赎、当”制度使贵族官僚的特权扩大化40.以下列举的哪些属于唐朝的主要法律形式_(分数:2.00)A律B令C.条法事类D格41.贞观律的作者有_(分数:2.00)A.长
10、孙无忌B.李林甫C.房玄龄D.唐玄宗42.以下列举的哪些法律是参照唐律制定的_(分数:2.00)A.朝鲜高丽律B.日本大宝律令C.越南李太尊时期刑书D.宋刑统43.下列哪些属于唐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_(分数:2.00)A.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B.合并论罪从重C.自首减免刑罚D.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44.唐律规定的婚姻解除的要件为_(分数:2.00)A.七出B.三不去C.义绝D.和离45.在唐代,市舶制度中规定的哪几种货物政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_(分数:2.00)A.龙香B.沉香C.丁香D.白豆蔻46.关于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要件,正确的有_(分数:2.00)A.先问亲邻B.输钱印契C.
11、过割赋税D.原主离业47.唐律中区分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坐赃(“六赃”)的依据是_(分数:2.00)A.故意或者过失的程度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行为48.以下哪些属于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_(分数:2.00)A.御史台B.大理寺C.刑部D.督察院49.在宋代按照法律规定,能够继承家庭财产的人有哪些?_(分数:2.00)A.庶子B.命继子C.在室女D.出嫁女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50.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分数:5.00)_51.简述宋刑统的特点 (分数:5.00)_52.简述唐朝“告诉”制度的限制 (分数:5.00)_四、材料分
12、析题(总题数:4,分数:25.00)“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唐律疏议名例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哪一项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分数:2.00)_(2).这项原则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3).唐朝制定此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的什么精神?(分数:2.00)_唐律疏议名例律:“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
13、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分数:2.00)_(2).简要概述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分数:2.00)_(3).这一原则的制定有何意义?(分数:2.00)_材料一: “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书宣帝纪材料二: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泄露其事及摘语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
14、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唐律疏议名例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7.00)(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种刑罚适用原则?(分数:3.50)_(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所体现的这种刑罚适用原则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数:3.50)_“官司出入人罪”条:“诸官司入人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轻入重,以所剩论。刑名易者,从笞入杖,从徒入流,亦以所剩论。从笞杖入徒流,从徒流入死罪,亦以全罪论。其出罪者各如之。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唐律疏议断狱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解
15、释“入罪”“出罪”。(分数:2.00)_(2).唐律关于司法官员“出入人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分数:2.00)_(3).对唐朝的该条规定作出评价。(分数:2.00)_综合课中国法制史-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8,分数:38.00)1.关于大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大业律是隋炀帝修订的B.大业律的体例为 12篇 C.大业律在内容上删除“十恶条款”,减轻了某些犯罪的处刑D.大业律并未真正实施,反而“轻刑其名,酷刑其实”解析:解析 与开皇律相比,大业律的体例由 12篇增至 18篇。2.以下哪部法律文献标志着古代法典体例
16、由繁到简过程的完成_(分数:1.00)A.北齐律B.开皇律 C.大业律D.贞观律解析:解析 开皇律以北齐律为基础,调整了篇目内容,确定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杂律、捕亡、断狱共 12篇 500条。开皇律标志着古代法典体例由繁到简过程的完成,显示了立法技术的进步与成熟。3.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_的罪名(分数:1.00)A.十恶 B.八议C.官当D.重罪十条解析:解析 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十恶”罪名。“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种最严重的犯罪行为。4.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_(分数:
17、1.00)A.一断于法B.明刑弼教C.明德慎罚D.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解析:解析 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5.以下哪部法律代表唐朝立法的开端_(分数:1.00)A.武德律 B.贞观律C.开皇律D.永徽律梳解析:解析 武德律为高祖武德年间制定颁布,是唐朝立法开端。它以开皇律为基础,增加 53条新格制成,其篇目“一准隋开皇之律”,也分为 12篇,除对流刑和居作的刑制作了一些修改以外,没有太多变化。6.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法典是以下哪一部_(分数:1.00)A.唐律疏议 B.武德律C.贞观律D.开皇律解析:解析 永徽律梳在元代以后被称作唐律疏议,它是
18、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法典,也是中国古代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法典,集中体现了唐朝法律空前发达的盛况。7.“刑统”这种法典编纂形式出现在_(分数:1.00)A.唐六典B.开元律C.贞观律D.大中刑律统类 解析:解析 唐宣宗大中年间将唐律按性质分为 121门,并将“条件相类”的令、格、式及敕附于律条之后,即“以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格敕”,共 1250条,称为大中刑律统类,从而改变了自秦汉以来编修刑律的传统体制,形成“刑统”这种新的法典编纂形式,对宋王朝制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8.关于唐朝刑事立法中自首减免刑罚的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00)A.严格区分自首和自新的界限B.所有的犯罪都可以享受自首
19、的待遇 C.自首者虽然可以免罪,但“正赃犹征如法”,即赃物须按规定如数偿还,以防止自首者非法获财D.对自首不彻底行为作了严格规定,分为自首不实和自首不尽解析:解析 在唐朝,不是所有的犯罪都可以享受自首的待遇。“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越渡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列”,即对侵害人身、毁坏贵重物品,偷渡关卡、私习天文等犯罪,即便投案也不能按自首处理,因为这些犯罪的后果已经不能挽回。9.在唐朝,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按照_处理(分数:1.00)A.受害方国家法律B.实施犯罪的人所在的国家法律C.唐朝法律 D.道德解析:解析 在唐朝刑事立法上有一项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是“化外
20、人有犯”。即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则按照唐律处刑,实行属地主义原则。10.告发或者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者,这一罪名在唐朝被称作_(分数:1.00)A.不睦B.不孝 C.不义D.不道解析:解析 不睦:谋杀或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告发丈夫及大功以上尊长;不孝:告发或者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者;不义:即闻夫丧匿不举哀、作乐、释服从吉、改嫁、以及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等方面的犯罪。不道:杀一家非死罪者三人和肢解人;造蓄蛊毒、厌魅。11.在唐代斗讼律的六杀制度中,在斗殴中出于
21、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被称作_(分数:1.00)A.谋杀B.故杀C.斗杀 D.误杀解析:解析 对于杀人罪,唐代在斗讼律中区分了“六杀”,即所谓的“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谋杀”指预谋杀人;“故杀”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杀错了对象;“过失杀”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杀人;“戏杀”指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12.在唐朝,民间借贷关系已经相当复杂,“借”一般指的是_(分数:1.00)A.使用借贷 B.消费借贷C.买卖借贷D.抵押解析:解析 在唐朝民间,“借”一般指使用借贷,“贷”一般指的是消费借贷
22、。借贷契约分为有息和无息两种,前者称“出举”,后者称“负债”。13.关于唐朝的继承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分为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B.宗祧继承更为重要,采取嫡长子继承制C.财产继承实行诸子均分制D.女子出嫁后不享有本家财产的继承权,在室女也不例外 解析:解析 关于唐朝的继承制度,分为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前者是对祖宗血脉的延续,因而更为重要,采取嫡长子继承的方式。财产继承实行诸子均分制,兄弟中先亡者,其子继父份,即代位继承。但生前立有遗嘱者,则不按法定顺序继承,采用遗嘱优先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女子出嫁后不享有本家财产的继承权,但在室女可分得相当于未婚兄弟聘财的一半之财,作为
23、置办嫁妆之用。但在户绝之家,女儿的继承权则很大。14.在唐朝,负责执行皇帝的诏敕和经皇帝批准的各项政令的是_(分数:1.00)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 D.丞相解析:解析 唐朝中央政府的体制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央政府的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与尚书省。中书省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经门下省审核驳正后,交皇帝批准;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的诏敕和经皇帝批准的各项政令。三省的长官集体出任宰相,在政事党议事,其职权明确划分,互相制约。15.唐朝官员的致仕年龄为_(分数:1.00)A.50B.60C.70 D.80解析:解析 唐朝官员的致仕年龄为 70,并依照官品级别分别报皇帝批准和吏部备
24、案。但在实践中官员致仕,除年龄外,身体状况也是决定性因素。16.唐朝法定的市舶税中,蕃货在市场上与中国商人贸易时征收的市税叫做_(分数:1.00)A.收市 B.舶脚C.抽分D.进奉解析:解析 唐朝法定的市舶税有三种:一是“舶脚”,即船舶入口税;二是“抽分”,即抽取上述龙香等四宗货物的 1/10税,上贡朝廷,故又称“进奉”;三是“收市”,即蕃货在市场上与中国商人贸易时征收的市税。除此三税外,唐朝规定海商贸易:“任其往来,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无疑对促进外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_(分数:1.00)A.宋刑统 B.庆元条法事类C.唐律疏议D.法经解析:解析 宋
25、朝建立后不久,太祖即制定颁布了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共 12篇,502条,“模印颁行”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18.在宋朝,皇帝对特定的人和事或者特定的区域颁发的诏令被称作_(分数:1.00)A令B敕 C.条法事类D诏解析:解析 在宋朝,敕是皇帝对特定的人和事或者特定的区域颁发的诏令。19.凌迟在以下哪一朝代被确立为法定刑_(分数:1.00)A隋B唐C宋 D元解析:解析 凌迟也作陵迟,俗称千刀万剐,是以利刃零割碎剐残损肢体,使受刑人在极端痛苦中缓慢死去的酷刑,这是古代死刑中最为残酷的行刑方式。凌迟首用于五代,至宋立为法定刑。20.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是在
26、下列哪一朝代_(分数:1.00)A宋 B元C明D清解析:解析 宋朝沿用唐朝的集成规定,由于商品经济和私有财产权观念的发展,财产继承的规定也更加完备,形成了一般财产继承、遗嘱继承、户绝财产继承、死亡客商财产继承等比较复杂的继承制度。宋朝除沿袭家产的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受兄弟继承财产权的一半,同时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南宋又规定了户绝财产继承的办法。户绝立继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称“命继”。继子与绝户之女同享继承权。21.关于宋朝的科举取士制度与唐朝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录取和任用的范围较宽B.殿试成
27、为常制,由此考生一律成为天子门生,避免了考生和主考官之间以师生之名结为同党C.创造了糊名方法防止舞弊D.考试内容脱离治理实际,侧重诗赋、经义 解析:解析 科举取士是宋朝选官的主要途径,与唐朝相比有显著的发展:其一,录取和任用的范围较宽。不仅录取人数比唐朝大增,而且一经录用便可任官,并大大放宽了应试者的资格限制,儒道也可参加考试。其二,殿试成为常制,由此考生一律成为天子门生,避免了考生和主考官之间以师生之名结为同党。其三,创造了“糊名”“誊录”和回避等方法以防科场舞弊。其四,考试内容虽仍侧重诗赋、经义,但切近国家实际治理的策论受到重视。22.宋朝为了防止冤假错案而建立的复审制度叫做_(分数:1.
28、00)A.秋审制度B.翻异别推制 C.务限法D.审判分离制度解析:解析 翻异别推制是为防止冤假错案而建立的复审制度,即在发生犯人推翻原有口供,而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须重新审理,应将该案交由其他司法官或司法机构重新审理。改换法官审理称之为“别推”,改换司法机关审理称为“别移”。法律规定,犯人翻异次数不得过三,若故意诬告、称冤,经查证属实,罪加一等。23.名公书判清明集辑录了南宋宁宗、理宗时期包括朱熹等_位“名公”任官期间所作的部分判词(分数:1.00)A.27B.28 C.29D.30解析:解析 名公书判清明集辑录了南宋宁宗、理宗时期包括朱熹、真德秀、胡石壁等 28位“名公”任官期间
29、所作的部分判词,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法律实践以及理学思想对立法和司法审判的渗透。24.在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_(分数:1.00)A.中书省B.御史台C.刑部D.大理寺 解析:解析 在唐代,中央设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主要的司法机关,称为“三法司”,分别负责行使审判、复核和监察等司法职能。其中,大理寺是唐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的犯罪案件。25.唐六典系统的记载了唐朝哪一方面的制度_(分数:1.00)A.刑事法律B.民事法律C.行政法律 D.经济法律解析:解析 唐六典是唐玄宗年间编纂的一部有关唐朝中央与地方官制的行政法规大全。它开启了中国古代行政立法法典化的先河
30、。26.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罪”;“已发者,谓已被告言;及已配者,谓犯徒已配,而更为笞罪以上者,各重其后之事而累科之。”规定的是_(分数:1.00)A.累犯 B.共同犯罪C.自首D.立功解析:解析 唐律刑法适用上规定了累犯加重原则。27.唐朝的诉讼制度主要规定在以下哪一部分_(分数:1.00)A.斗讼B.杂律C.名例D.断狱 解析:解析 唐律中断狱律是关于审判方面的法律,重点规定了审判程序和法官责任,构成唐代诉讼法的重要内容。28.在唐代,中央和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长官会同审判,这一形式被称作_(分数:1.00)A.三司推事 B.圆审
31、C.三司会审D.联合办案解析:解析 唐代中央或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和大理寺卿组成临时最高法庭审理,成为“三司推事”。29.唐律名例律规定:“其本应重而犯时不知者,依凡论;本应轻者,听从本。疏议说:假有叔侄别处生长,素不相识,侄打伤叔,官司推问始知,听依凡人斗法。”以上规定意在区分_(分数:1.00)A.惯犯和偶犯B.初犯和累犯C.自首和自新D.故意和过失 解析: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讨论的是在犯罪时的主观意图,即反映了唐朝已经开始区分故意和过失在犯罪中的差别对待。30.在宋代,法律形式除敕令外,新增的还有_(分数:1.00)A.条法事类 B格C式D科解析:解析 宋代的法律形式有
32、律、敕、令、格、式。南宋时期,在敕、格、令、式四种法律形式并行和编敕的基础上,将敕、令、格、式以“事”分类统一编纂,形成了“条法事类”这一新的法典编纂体例。31.典卖与买卖最严格的区别在于前者是_(分数:1.00)A.永卖B.活卖 C.断卖D.绝卖解析:解析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推动了债相关法律的发展。在宋代,买卖是主要的债权债务关系,买卖分为绝卖和活卖,活卖即典质、典卖。32.以下列举的哪一个是宋代的中央审判机关_(分数:1.00)A.刑部B.大理寺 C.审刑院D.宣政院解析:解析 大理寺是宋代中央审判机关,宋代刑部负责大理寺详断的全国死刑已决案件的复核及官员叙复、昭雪等。33.在宋朝,洗冤录
33、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_(分数:1.00)A.案例集B.成文法典C.法医学专著 D.勘验教材解析:解析 洗冤录是宋慈所著的一部法医学著作,属于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34.唐律的篇目数是_(分数:1.00)A.六篇B.七篇C.十二篇 D.十八篇解析:解析 唐律在前律的基础上再行精简,定律 12篇,共 502条。凝练概括,又严密周详。唐律十二篇包括: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和断狱。35.依照唐律的规定,因“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杀人是_(分数:1.00)A.误杀B.过失杀 C.斗杀D.戏杀解析:解析 此题考核唐朝的六杀
34、制度。对于杀人罪,唐朝在斗讼律中区分了“六杀”,即所谓的“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谋杀”指预谋杀人;“故杀”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之下已经有了杀人的故意;“斗杀”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错置了杀人对象;“过失杀”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杀人。“戏杀”指“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唐朝的“六杀制度”为法硕考试的重要考点,望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辨析和判断。36.未缴纳契税未加盖官印的契约,在宋朝被称为_(分数:1.00)A.红契B.白契 C.质剂D.傅别解析:解析 宋朝将加盖了官印的契约称“红契”“赤契”,具有一定的公证意义;未缴纳契税、
35、加盖官印的契约称“白契”。此题考查的为宋朝民事立法的重要内容,看似是很微小的知识点,但是也提醒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对考试分析进行细致的研读背诵,切不可偏废。37.开皇律的历史蓝本是_(分数:1.00)A.北齐律 B.北周律C.大业律D.陈律解析:解析 北齐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后代封建法典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部法典。隋朝在立法时,采用北齐律为蓝本。北齐律在古代法典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形成了 12篇的法典体例;首创名例篇的法典篇目;确立“重罪十条”,为后世之“十恶”所本;确立死、流、徒、杖、鞭五刑,为隋唐最终建立封建五刑奠定了基础。38.关于唐朝时期的御
36、史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B.御史台是三省的重要组成部分C.御史台职能仅限于监察中央官吏D.御史台负责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解析:解析 唐代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A 项正确。其中察院的监察御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可推测出御史台的职能不限于监察中央官吏,还有地方官吏,C 项错误。御史台和三省相对独立,B项错误。三省中的中书省负责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并不是御史台负责,D 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39.开皇律的主要成就表现在_(分数:2.00)A.确定了 12篇 500条的法典篇目体例 B.确立封建制新五
37、刑制度 C.“十恶”正式列入法典 D.通过“议、减、赎、当”制度使贵族官僚的特权扩大化 解析:解析 隋朝文帝时期制定的开皇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开皇律的主要成就表现在:确定 12篇 500条的法典篇目体例;确立封建制新五刑制度;“十恶”重罪正式列入法典;通过“议、减、赎、当”制度使贵族官僚的特权扩大化。开皇律是法制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成文法典,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诸方面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各朝代的立法经验,为唐律提供了直接地蓝本。40.以下列举的哪些属于唐朝的主要法律形式_(分数:2.00)A律 B令 C.条法事类D格 解析:解析 唐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41.贞观律的作
38、者有_(分数:2.00)A.长孙无忌 B.李林甫C.房玄龄 D.唐玄宗解析:解析 唐太宗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面修订律令,经过 11年的时间,完成并正式颁布贞观律。李林甫为唐玄宗时期的人物,故不符合时代要求。42.以下列举的哪些法律是参照唐律制定的_(分数:2.00)A.朝鲜高丽律 B.日本大宝律令 C.越南李太尊时期刑书 D.宋刑统 解析:解析 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国界,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皆取于唐律,日本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的刑书也大都参用唐律。此外,宋刑统也在内容上沿袭了唐律。43.下列哪些属于唐朝定罪量
39、刑的主要原则_(分数:2.00)A.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 B.合并论罪从重 C.自首减免刑罚 D.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 解析:解析 唐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区分公罪与私罪;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合并论罪从重;自首减免刑罚;类推原则;老幼废疾减刑;累犯加重;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同居相隐不为罪;良贱相犯依身份论处;化外人有犯;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44.唐律规定的婚姻解除的要件为_(分数:2.00)A.七出 B.三不去 C.义绝 D.和离解析:解析 关于婚姻的解除,唐律规定以“七出”“三不去”和“义绝”为婚姻解除的要件。“和离”指的是承认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效力,不属于婚姻解除的要件。45.在唐代
40、,市舶制度中规定的哪几种货物政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_(分数:2.00)A.龙香 B.沉香 C.丁香 D.白豆蔻 解析:解析 唐朝创建了市舶制度,贞观十七年诏令,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种货物,政府抽取 1/10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46.关于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要件,正确的有_(分数:2.00)A.先问亲邻 B.输钱印契 C.过割赋税 D.原主离业 解析:解析 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要件有:首先,先问亲邻;其次,输钱印契;再次,过割赋税;最后,原主离业。47.唐律中区分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坐赃(“六赃”)的依据是_(
41、分数:2.00)A.故意或者过失的程度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行为 解析:解析 唐律根据犯罪客观方面、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不同来对六赃进行区分。48.以下哪些属于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_(分数:2.00)A.御史台 B.大理寺 C.刑部 D.督察院解析:解析 唐朝沿袭隋制,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称为“三法司”,执行各自司法职能。49.在宋代按照法律规定,能够继承家庭财产的人有哪些?_(分数:2.00)A.庶子 B.命继子 C.在室女 D.出嫁女 解析:解析 宋朝沿用唐朝的继承规定,由于商品经济和私有财产权观念的发展,财产继承的规定也更加完备,形成了一般财产
42、继承、遗嘱继承、户绝财产继承、死亡客商财产继承等比较复杂的继承制度。宋朝除了沿袭家产的兄弟均分制度外,还允许在室女享受兄弟继承财产权的一半,同时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南宋又规定了绝户财产继承的办法。绝户指家无男性继承人,绝户立继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尊长,称“命继”。继子与绝户之女同享继承权。本题考查的是考试分析的基础知识,考生在备考时要以分析为基础。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50.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唐律的特点主要包括: 第一,“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 第二,科条简要,繁简适中。 第三,用刑持平。 第四,立法技术空前完善。 唐律的历史地位表现为: 其一,唐律是目前为止保存下来最早、最完整的传统法典。 其二,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远远超越国界,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51.简述宋刑统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