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课-法理学法的本质与基本特征及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1,分数:11.00)1.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是( )。(分数:1.00)A.法律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具有规范性D.法律具有客观性2.法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这就决定了不同的法律具有某些( )。(分数:1.00)A.正义性B.利益性C.共同性D.客观性3.下列诸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1.00)A.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统一性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说法没有本
2、质上的区别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D.国家强制力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4.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在广义上指( )。(分数:1.00)A.法律的体系B.法律的整体C.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D.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法律5.保证法律实施的是( )。(分数:1.00)A.道德力量B.社会舆论C.国家强制力D.风土人情6.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 )。(分数:1.00)A.全国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B.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C.工人阶级和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D.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7.所谓( ),即法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
3、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分数:1.00)A.法的强制性B.法的程序性C.法的国家性D.法的适用性8.对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分数:1.00)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9.法律的概括性是指( )。(分数:1.00)A.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B.法律是一种抽象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规则C.法律出自国家D.法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10.以下表述符合我国当代法学理论界对广义“法律”认识的是( )。(分数:1.00)A.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B.广义的
4、法律是指所有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C.广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D.广义的法律是指所有的制定法11.“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最早在中国使用是( )。(分数:1.00)A.唐朝时由高丽传人B.北宋时期由波斯传人C.清朝末年由日本传人D.辛亥革命时期由苏联传人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12.00)12.国家认可行为规范的方式主要有( )。(分数:2.00)A.赋予现有习惯、礼仪等规则以法律效力B.赋予从案件审判中抽象出来的原则、规则以效力C.承认国际法规范,赋予其法律效力D.修改现有法律规范,赋予其法律效力13.法具有国家性
5、,其意义即( )。(分数:2.00)A.它是以国家的名义创制的B.它不是以国家的名义创制的C.法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D.法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14.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因在于哪些方面?( )(分数:2.00)A.它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浑然一体B.它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它不是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D.它不是依靠法院、警察、监狱等机关来保证实施的15.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基本特征,表明法具有( )。(分数:2.00)A.概括性B.权威性C.统一性D.普遍性16.法作为行为规范之所以具有规范性的原因是( )。(分数:2.00)A.法律具有概括性B.法律的构成要素中
6、以法律规范为主C.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D.法律具有平等、公正的价值17.从法的本质看,法具有( )。(分数:2.00)A.意志性与规律性B.阶级性与共同性C.利益性与正义性D.实体性与程序性三、B判断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18.法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和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得以进行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9.法和道德都是由一定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0.法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1.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 (
7、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2.调解书、逮捕证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3.违法行为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4.在我国当代法学理论上,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5.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6.法不是通过对人们思想的调整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7.强制性是法固有的特征,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8.
8、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9.法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30.为什么说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分数:8.00)_31.简述我国当代法学理论关于广义及狭义法律的含义。(分数:8.00)_32.简述法的现象和法的本质。(分数:8.00)_五、B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33.某法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提出:“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与狭义的法律仅有范围大小之别,无内容和效力之异。” 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
9、,对该讲授内容进行分析。(分数:10.00)_六、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34.论述法律的意志性与法律的规律性。(分数:15.00)_综合课-法理学法的本质与基本特征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1,分数:11.00)1.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是( )。(分数:1.00)A.法律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具有规范性D.法律具有客观性解析:解析 规范都具有约束力,而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组成和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有着一般社会规范所不具有的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由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障,这是法
10、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2.法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这就决定了不同的法律具有某些( )。(分数:1.00)A.正义性B.利益性C.共同性 D.客观性解析:解析 法律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而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与人类共同存在的,因此,法律反映规律就决定了不同法律的某些共同性。3.下列诸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1.00)A.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统一性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D.国家强制力保
11、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的特征。对法的特征的理解历来是个难点,初学法律者往往会有很多错误理解,因此成为常考的对象。法的第一特征是规范性,即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和方向,是反复多次适用而不是适用一次,即具有概括性、抽象性,而法的统一性是针对法的效力的普遍性而盲的,即法律从整体上讲在一国主权范围内的效力具有统一性。周时一定要注意这里的统一性是从整体而言的,具体的法律效力又具有相对性,即效力差异性。故 A 项表述错误。法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又由于法律调整的只能是人们的外部行为,不是内心世界,因而社会关系都是通过人们的行为来建立的,因此法调整人们的行为与调整社会关系在本质上
12、是一致的。这里顺便要提到一点,法律关系的产生、变动、消灭既有可能是行为也有可能是事件,但法律关系本身一定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故 B 项正确。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不在于有无法律效力,而在于有无普通的法律效力。由于法律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由于没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因而就不属于法律的范畴。这里的难点在于为何不屈于法律范畴的东西还具有法律效力,其实像合同等法律行为都具有法律效力,但都不是法律,原因在于法律本身与受法律保护的对象不能等同,故 C 项不正确。法律具有强制性仅仅指的是具有强制的可能性,并非法律的实施都需要强制进行,因而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保障
13、,但并非唯一力量,故 D 项表述错误。4.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在广义上指( )。(分数:1.00)A.法律的体系B.法律的整体 C.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D.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法律解析:解析 在当代中国,法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法律指所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法律的整体,狭义上的法律指的是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法律。5.保证法律实施的是( )。(分数:1.00)A.道德力量B.社会舆论C.国家强制力 D.风土人情解析:6.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 )。(分数:1.00)A.全国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B.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C.工人阶级和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D.工人阶级领导的全
14、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仍然要体现阶级性,在我国统治阶级就是人民的范畴。7.所谓( ),即法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分数:1.00)A.法的强制性B.法的程序性 C.法的国家性D.法的适用性解析:解析 法的程序性是指法的强制实施需由专门的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具体含义与法的强制性、法的国家性、法的适用性均有不同。8.对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分数:1.00)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认识是,从本质上讲,无论是体
15、现国家意志的法,还是国家意志本身,它们的内容从根本上说,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9.法律的概括性是指( )。(分数:1.00)A.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B.法律是一种抽象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规则 C.法律出自国家D.法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解析:解析 法律的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规则,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表明了法的规范性,法律出自国家表明了法的国家性,均不符合选项要求。10.以下表述符合我国当代法学理论界对广义“法律”认识的是( )。(分数:1.00)A.广义的法律是指法
16、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广义的法律是指所有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C.广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D.广义的法律是指所有的制定法解析:解析 在我国现代法律理论中,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法律”的含义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狭义“法律”的含义是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11.“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最早在中国使用是( )。(分数:1.00)A.唐朝时由高丽传人B.北宋时期由波斯传人C.清朝
17、末年由日本传人 D.辛亥革命时期由苏联传人解析:解析 把“法”和“律”两字连用作为独立的合成词使用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由日本传人中国的。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12.00)12.国家认可行为规范的方式主要有( )。(分数:2.00)A.赋予现有习惯、礼仪等规则以法律效力 B.赋予从案件审判中抽象出来的原则、规则以效力 C.承认国际法规范,赋予其法律效力 D.修改现有法律规范,赋予其法律效力解析:解析 国家认可既存行为规则的主要方式有三种:认可已有行为规则如习惯、礼仪为法律;承认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认可判例中的原则、规则的法律效力。A、B、C 均属于国家认可创制法律的范畴。D 项法
18、律的修改则属于法的制定的范畴。13.法具有国家性,其意义即( )。(分数:2.00)A.它是以国家的名义创制的 B.它不是以国家的名义创制的C.法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 D.法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 解析:14.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因在于哪些方面?( )(分数:2.00)A.它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浑然一体B.它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它不是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D.它不是依靠法院、警察、监狱等机关来保证实施的 解析:解析 本题仍考查法的本质属性国家意志性,原始社会的习惯不称为法就是不具有法的根本特性,即不具有国家性,其他方面并非其与法的根本区别。15.法由国家制定或
19、认可这一基本特征,表明法具有( )。(分数:2.00)A.概括性B.权威性 C.统一性 D.普遍性 解析:解析 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表明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国家性。由此,法派生出了权威性(必须得到服从)、统一性(法体系在整体上能协调一致)、普遍性(在国家主权所及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A 项法的概括性则与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不直接相关。16.法作为行为规范之所以具有规范性的原因是( )。(分数:2.00)A.法律具有概括性 B.法律的构成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 C.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 D.法律具有平等、公正的价值解析:解析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之所以说它具有规范
20、性,是因为:第一,法律具有概括性;第二,法律的构成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第三,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17.从法的本质看,法具有( )。(分数:2.00)A.意志性与规律性 B.阶级性与共同性 C.利益性与正义性 D.实体性与程序性解析:三、B判断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18.法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和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得以进行的。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19.法和道德都是由一定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一切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其得以保证实施的社会力量
21、。尽管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则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等强制力来维持,但就依靠强制力 (即借助一定的社会力量强迫人们遵守)而言,二者是相同的。20.法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21.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法律文件有规范性文件和非规范性文件之分。法的表现形式往往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判决书、公证书、结婚证书等,尽管其内容不是规定一般行为模式和标准,而是由特定的机关发布并针对特定的当事人的法律文件,但仍具有法律效力。22.调解书、逮捕证是
22、规范性法律文件。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调解书、逮捕证的内容不是规定的一般行为模式和标准,只对特定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23.违法行为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规范,但调整的对象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绝对地认为违法行为就是违反道德的行为。24.在我国当代法学理论上,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25.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法是以权利义
23、务的双向规定来影响和调整人们的行为的,因而具有利导性,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道德、宗教等主要是通过规定人们的义务来调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但并不意味着道德、宗教等没有权利方面的规定,因此不能说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26.法不是通过对人们思想的调整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27.强制性是法固有的特征,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也具有强制性,与法律不同的是不具有国家强制性。28.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24、 解析:解析 法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不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29.法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30.为什么说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法是一种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或交互行为的社会规范,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一种模型、标准或方向,具有规范性的特征;(2)但与其他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治规范等)相比,法又具有许多特殊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规范;法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
25、内容的,是具有利导性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的社会规范。31.简述我国当代法学理论关于广义及狭义法律的含义。(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在我国当代法学理论上,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对广狭含义又有以下几种认识: (1)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狭义的法律则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需要从“自然法”观念出发来区分“法”与“法律”,这里的“法”是指高于制定法之上并能衡量制定法善恶的某些特定的标准;而“法律”只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规则。
26、 (3)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也有广狭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另一层含义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32.简述法的现象和法的本质。(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又总是本质的外化。 (2)法的现象是法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外露的、变化的,它通过经验的、感性的认识就能够了解到;法的本质则是法的内部联系,它深藏于法的现象背后,是深刻的、稳定的,它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法的本质和现象有时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所以,在认识法
27、的本质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法的现象方面来理解,或是被法的一些表面假象所迷惑。五、B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33.某法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提出:“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与狭义的法律仅有范围大小之别,无内容和效力之异。” 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对该讲授内容进行分析。(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该教师的说法是错误的。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法律的确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而狭义的法律则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从范围上看,两者的确有范围大小
28、之别,即广义的法律范围宽于狭义的法律。但其内容和效力是有差别的,并非“无内容和效力之异”。就内容而言,广义的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规等,其所调整和规范的社会关系与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有明显的差别。就效力而言,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及行政法规等不得违背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行政法规与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也不在一个效力层次上,行政法规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来制定,不得同后者相抵触。六、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34.论述法律的意志性与法律的规律性。(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法学史上很多法学家都论述过法律是一种意志。马克
29、思主义创始人也认为法律是人的意志的体现,只是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是由人制定的,不能不表现人的意志。它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行为规则,必然渗透着人的需要和智慧。法律的意志性表现在法律对社会关系有一定的需要、理想和价值。但是,法律的意志性绝对不是任意性。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规律是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的统称,通常指的是客观规律,即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法律具有规律性,它是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的。我们不能把法律等同于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而法律不完全是客观的。立法者根据一定的意志,除了客观地规定一些规律之外,也可能有意识地为克服规律而规定一些内容,有些法律规定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