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刑法学-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5431       资源大小:101.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刑法学-1及答案解析.doc

    1、综合课-刑法学-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下列属于英美法系中关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的是_。A相当因果关系说 B客观归责说C必然因果关系说 D双层次因果关系说(分数:1.00)A.B.C.D.2.下列属于法定正当化事由的是_。A正当防卫 B自救行为C义务冲突 D经权利人认诺的行为(分数:1.00)A.B.C.D.3.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是_。A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B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罪过C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行为人对其行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分数:1.00)A.B.C.D.4.下列关于刑事责任

    2、与犯罪、刑罚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_。A没有犯罪就不可能有刑事责任B刑事责任只能通过刑罚来实现C犯罪和刑事责任在质和量上都具有一致性D刑事责任是连接犯罪与刑罚的纽带(分数:1.00)A.B.C.D.5.下列属于因特定事实的出现导致刑罚消灭的情形是_。A超过追诉时效 B经特赦免除刑罚C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人死亡 D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亲告罪(分数:1.00)A.B.C.D.6.村民张某,为了筹集结婚费用,动起了盗窃国防通信线路的念头,先后三次用钢丝钳等工具,偷剪该线路电缆 2000 余米,价值 2 万元,销赃后得赃款 3000 元,致使该线路中断通信三个多小时。张某的行为构成_。A盗窃罪 B破坏电信

    3、设施罪C破坏军事通信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分数:1.00)A.B.C.D.7.甲在阻碍武警乙维护国防安全的重要任务时,将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_。A故意伤害罪B妨害公务罪C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D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和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实行数罪并罚(分数:1.00)A.B.C.D.8.甲系解放军某部军械库的司库员,一日趁值班的机会盗出军用皮大衣、皮鞋等价值 6000 元的军用物品。甲的行为构成_。A盗窃罪 B贪污罪C盗窃军用物资罪 D职务侵占罪(分数:1.00)A.B.C.D.9.某解放军少校甲经常以禁闭部属的方式冻饿、打骂士兵,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甲的行为构成_。A虐待罪 B虐待部属罪C非法拘禁

    4、罪 D侮辱罪(分数:1.00)A.B.C.D.10.张某听说部队营区里面的有些东西十分值钱,一日黑夜潜入部队营区,窃得机关枪 3 挺,子弹 1000 发,则张某的行为构成_。A盗窃武器装备罪B盗窃枪支、弹药罪C如果张某是受现役军人李某指使盗窃,则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罪D如果张某是受其他人指使盗窃,则构成盗窃武器装备罪(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5.00)11.下列情形中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_。A自救行为 B为他人实施安乐而死C假想避险 D避险过当(分数:1.00)A.B.C.D.12.解决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_。A定罪免责方式 B转移处理方式C消灭处理方式 D

    5、定罪判刑方式(分数:1.00)A.B.C.D.13.刑罚对社会的功能包括_。A威慑功能 B教育鼓励功能C安抚功能 D惩罚功能(分数:1.00)A.B.C.D.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A甲为城市待业游民,为谋取非法利益,冒充军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去高中招收“国防生”,骗得 40 万元,甲构成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B乙是某地方武装部门负责征兵工作的人员,征兵期间接受他人礼物,在政审过程中,隐瞒了 3 位青年曾因打架而受到治安拘留的情况,致使 3 人全部应征入伍。入伍后,一人因盗窃枪支而被追究刑事责任。乙的行为构成接送不合格兵员罪C对于犯罪军人丙适用战时缓刑的条件之一就是确有重大立功表现D丁为了骗取荣誉

    6、而在战时自伤身体,丁的行为不构成战时自伤罪(分数:1.00)A.B.C.D.15.下列关于军人违反职责罪的说法错误的是_。A战时是所有军人违反职责罪从重处罚的法定情节B武装警察可以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C服刑的军人一概都不能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D军内在编职工,如军队锅炉房的工人不能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分数:1.00)A.B.C.D.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22.00)16.简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分数:3.00)_17.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分数:3.00)_18.简述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分数:4.00)_19.简述接送不合格兵员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分数:4.00)_20.简述虐待

    7、部属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分数:4.00)_21.简述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分数:4.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1,分数:63.00)22.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及要求。(分数:3.00)_23.试述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分数:3.00)_24.试述对犯罪构成的理解。(分数:3.00)_25.试述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及其处理原则。(分数:3.00)_26.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关系。(分数:3.00)_27.试述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则。(分数:3.00)_28.试述犯罪集团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关系。(分数:3.00)_29.试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分数:3.00)_

    8、30.试述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分数:3.00)_31.试述刑罚的功能。(分数:3.00)_32.试述犯罪和刑罚的关系。(分数:3.00)_33.试述我国刑法中的量刑原则。(分数:3.00)_34.试述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及认定。(分数:3.00)_35.试述保险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及其认定。(分数:3.00)_36.试述强奸罪的犯罪构成及认定。(分数:3.00)_37.试述绑架罪的构成特征及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分数:3.00)_38.试述抢劫罪的加重构成。(分数:3.00)_39.试述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构成特征及其认定。(分数:3.00)_40.试述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及认定。(分数:

    9、3.00)_41.试述斡旋受贿的含义及其构成特征。(分数:3.00)_42.试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分数:3.00)_综合课-刑法学-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下列属于英美法系中关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的是_。A相当因果关系说 B客观归责说C必然因果关系说 D双层次因果关系说(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大陆法系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代表学说有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说。英美法系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代表理论为双层次因果关系说。前苏联和我国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代表学说有必然因果关系说、偶然因果

    10、关系说和非必然偶然因果关系说。可见,选 D 项。2.下列属于法定正当化事由的是_。A正当防卫 B自救行为C义务冲突 D经权利人认诺的行为(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正当化事由,也称为违法阻却事由,根据法律对正当化事由有无明确规定,可以将正当化事由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和其他正当化事由。法定的正当化事由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其他阻却违法事由包括依法执行命令的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经权利人承诺的行为、自救行为和义务冲突等情形。可见,选 A 项。3.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是_。A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B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罪过C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1、D行为人对其行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刑事责任根据的学说,主要包括犯罪构成唯一根据说、罪过说、犯罪行为说、社会危害性说、哲学与法学根据说等。联考考试大纲坚持哲学与法学根据说。具体而言,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就在于行为人具有相对的意志自由,或者说有自由选择能力,即行为人能选择非犯罪行为却选择了犯罪行为,因而才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可见,选 D 项。4.下列关于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_。A没有犯罪就不可能有刑事责任B刑事责任只能通过刑罚来实现C犯罪和刑事责任在质和量上都具

    12、有一致性D刑事责任是连接犯罪与刑罚的纽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犯罪是刑事责任产生的法律事实根据,没有犯罪就不可能有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只要实施了犯罪,就不能不产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犯罪与刑事责任的质的一致性。同时由于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犯罪人承担的刑事责任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说来,犯的罪重,刑事责任就重;犯的罪轻,刑事责任就轻。这体现了犯罪与刑事责任的量的一致性。可见,A、C 项表述正确。刑事责任主要通过刑罚来实现,但也有非刑罚处理方法,尽管非刑罚处理方法解决刑事责任在实践中并不常用。可见,B 项表述错误。刑事责任是连接犯罪与刑罚的纽带,这无

    13、论从刑事责任与犯罪的关系,还是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上都可以得到证实。可见,D 项表述正确。5.下列属于因特定事实的出现导致刑罚消灭的情形是_。A超过追诉时效 B经特赦免除刑罚C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人死亡 D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亲告罪(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刑罚必须基于一定的原因而消灭。引起刑罚消灭的原因包括法定原因和事实原因。刑罚消灭的主要法定事由包括:(1)超过追诉时效;(2)经特赦免除刑罚;(3)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4)被判处罚金的犯罪人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确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刑罚消灭的事实原因是指特定事实的出现导致刑罚的消灭,

    14、如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人死亡。可见,选 C 项。6.村民张某,为了筹集结婚费用,动起了盗窃国防通信线路的念头,先后三次用钢丝钳等工具,偷剪该线路电缆 2000 余米,价值 2 万元,销赃后得赃款 3000 元,致使该线路中断通信三个多小时。张某的行为构成_。A盗窃罪 B破坏电信设施罪C破坏军事通信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张某犯盗窃罪,同时触犯破坏通信设备方面的犯罪,属于典型的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想象竞合犯,应当从一重罪处断。同时,通信设施类犯罪中,包括破坏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而破坏军事通信罪属于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规定在危害国防利益罪中,根据

    15、法条竞合的处理原则,应当以破坏军事通信罪论处。故选 C 项。7.甲在阻碍武警乙维护国防安全的重要任务时,将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_。A故意伤害罪B妨害公务罪C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D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和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实行数罪并罚(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因使用暴力犯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致军人重伤、死亡的,或者犯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时抢夺、抢劫军人枪支、弹药以及其他武器装备,从而构成杀人、抢夺、抢劫等罪名的,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可见,选 A 项。需要注意两点:(1)在军人集体执行职务的情况下,因阻碍多名军人执行职务的行为导致其中部分军人伤亡,应按照阻碍军人执行职

    16、务罪和有关罪名实行数罪并罚。(2)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和妨害公务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公务的范围和犯罪对象不同。因此,凡是对军人执行公务的行为进行阻碍的行为,构成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8.甲系解放军某部军械库的司库员,一日趁值班的机会盗出军用皮大衣、皮鞋等价值 6000 元的军用物品。甲的行为构成_。A盗窃罪 B贪污罪C盗窃军用物资罪 D职务侵占罪(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关于审理军人违反职责罪案件中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军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盗窃自己经手、管理的军用物资的,符合贪污罪的基本特征,以贪污罪论处,从重处罚。军人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盗窃武

    17、器装备、军用物资的,以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论处。本题中,甲利用司库员的身份监守自盗,构成贪污罪。故选 B 项。9.某解放军少校甲经常以禁闭部属的方式冻饿、打骂士兵,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甲的行为构成_。A虐待罪 B虐待部属罪C非法拘禁罪 D侮辱罪(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甲的行为构成虐待部属罪,选 B 项。虐待部属罪是指处于领导岗位的军职人员滥用职权,对部属进行精神上的折磨或肉体上的摧残,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军职人员滥用职权,对部属进行虐待,情节恶劣,因而致人重伤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虐待的方式多种式样,如经常殴打、冻

    18、饿、体罚、恫吓、人格侮辱、有病不予治疗、随意克扣薪金或津贴等。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是构成虐待部属罪的必要条件,而致人死亡则是虐待部属罪加重处罚的条件。虐待部属罪和虐待罪属于特别法条和一般法条的关系,根据法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不选 A 项。在虐待部属过程中,间或有非法拘禁行为的,仍应以虐待部属罪论处,不定非法拘禁罪。但是,如果不是出于虐待部属的目的,也没有经常虐待、迫害部属的事实,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或个人目的非法拘禁自己的部属,构成犯罪的,应当以非法拘禁罪论处。可见,不选 C 项。D 项明显与题意不符,不选 D 项。10.张某听说部队营区里面的有些东西十分值钱,一日黑夜潜入部队营区,窃得机

    19、关枪 3 挺,子弹 1000 发,则张某的行为构成_。A盗窃武器装备罪B盗窃枪支、弹药罪C如果张某是受现役军人李某指使盗窃,则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罪D如果张某是受其他人指使盗窃,则构成盗窃武器装备罪(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438 条第 1 款规定,盗窃、抢夺武器装备或者军用物资的,构成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第 2 款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以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论处,不定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可见,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的犯罪对象限于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不包括枪支、弹药、爆炸物,因此,张某窃取机枪和子弹的行为

    20、只能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罪,不论张某受现役军人指使与否,对张某的行为定性都不产生影响。故选 B 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5.00)11.下列情形中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_。A自救行为 B为他人实施安乐而死C假想避险 D避险过当(分数:1.00)A.B. C.D. 解析:解析 自救行为是指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机关不可能或者明显难以恢复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救济的行为。自救行为属于常见的阻却违法性的事由,对于自救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不选 A 项。“安乐死”属于帮助自杀的行为,我国刑法对于帮助他人实施“安乐死”的,仍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可见,选 B 项。假想避险

    21、不是紧急避险,因假想避险而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根据处理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决定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可见,对于假想避险的所谓避险人,不一定承担刑事责任。故排除 C 项。根据刑法第 21 条第 2 款的规定,对于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据此,选 D 项。12.解决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_。A定罪免责方式 B转移处理方式C消灭处理方式 D定罪判刑方式(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刑事责任解决有四种方式:(1)定罪判刑方式。即法院对犯罪人认定有罪作出定罪判决的同时宣告适用相应的刑罚,这种方式是解决刑事责任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方式。(2)定罪免责方

    22、式。即法院对犯罪人认定有罪作出定罪判决而免除刑罚,这种方式是解决刑事责任的辅助的次要方式。(3)消灭处理方式。即行为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由于法律规定的阻却刑事责任事由的存在,使刑事责任归于消灭,这是一种补充的解决方式。(4)转移处理方式。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是由我国司法机关解决,而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解决方式。可见,备选项应全选。13.刑罚对社会的功能包括_。A威慑功能 B教育鼓励功能C安抚功能 D惩罚功能(分数:1.00)A. B. C.D.解析:解析 刑罚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对犯罪人的功能:1)剥夺功能;2)惩罚功能;3)教育改造功能。(2)对被害人

    23、的功能。(3)对社会的功能:1)威慑功能;2)教育鼓励功能。可见,选 A、B 项。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A甲为城市待业游民,为谋取非法利益,冒充军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去高中招收“国防生”,骗得 40 万元,甲构成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B乙是某地方武装部门负责征兵工作的人员,征兵期间接受他人礼物,在政审过程中,隐瞒了 3 位青年曾因打架而受到治安拘留的情况,致使 3 人全部应征入伍。入伍后,一人因盗窃枪支而被追究刑事责任。乙的行为构成接送不合格兵员罪C对于犯罪军人丙适用战时缓刑的条件之一就是确有重大立功表现D丁为了骗取荣誉而在战时自伤身体,丁的行为不构成战时自伤罪(分数:1.00)A.B. C.D

    24、. 解析:解析 不选 A 项: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此时应当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论处,但 A 项表述中,甲诈骗数额巨大,根据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应当认定为诈骗罪。选 B 项:接送不合格兵员罪,是指征兵工作人员在征兵工作中徇私舞弊,将不符合条件的应征公民接送进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接送不合格兵员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具有在征兵工作中负有征兵职责的征兵工作人员。不选 C 项:根据刑法第 449 条的规定,适用战时缓刑有立功表现即可,未必是重大立功。选 D 项:战时自伤罪即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行为,如果行为人的自伤行为不是为了逃避军事义务,而是为了骗

    25、取荣誉或者其他目的,则不构成战时自伤罪。15.下列关于军人违反职责罪的说法错误的是_。A战时是所有军人违反职责罪从重处罚的法定情节B武装警察可以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C服刑的军人一概都不能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D军内在编职工,如军队锅炉房的工人不能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分数:1.00)A. B.C. D. 解析:解析 战时并非所有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像战时自伤罪,战时就是其构成要件。故 A 项表述错误。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两类:(1)现役军人,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正在服役的军官、警官、文职干部、士兵以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对于保留军籍正在服刑的军人与被劳

    26、动教养的军人也可以成为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犯罪主体。(2)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军事任务是指执行作战、支援前线和战场救护等任务。其他军事人员是指军内的在编职工等。可见,B 项表述正确,C、D 项表述错误。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22.00)16.简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分数:3.00)_正确答案:(刑事责任是刑法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刑事责任的特征包括:(1)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规定的一种负担。刑事责任本身具有负担之意,而且这种负担是由刑事法律规定的。实施了犯罪行为,就应依照刑法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7、。(2)刑事责任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实施犯罪行为是刑事责任产生的前提或者原因,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刑事责任就不可能产生。只有实施了犯罪行为,才产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实施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3)刑事责任以刑事惩罚或单纯的否定性法律评价为内容。刑事责任以刑事惩罚或单纯的否定性法律评价为内容,这是刑事责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刑事责任的严厉性。(4)刑事责任只能由犯罪人来承担。刑事责任只能由犯罪人来承担,没有参与实施犯罪就不会发生刑事责任问题。(5)刑事责任由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强制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它表现了犯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则由其司法机关代表它强

    28、制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解析:17.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分数:3.00)_正确答案:(犯罪发生时,犯罪人已满 18 周岁,这是构成累犯的主体条件。构成累犯者应当是前罪和后罪发生时犯罪人均已满 18 周岁,如果犯罪人前罪发生时不满 18 周岁,后罪发生时已满 18 周岁的,也不应当认定为累犯。(2)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这是构成一般累犯的主观条件。如果行为人实施的前罪与后罪都是过失犯罪,或者前罪与后罪之一是过失犯罪,都不能构成一般累犯。(3)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如果前罪所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都低于有期徒刑,或者其中

    29、之一低于有期徒刑,都不构成累犯。(4)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5 年以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其中,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不包括附加刑在内。主刑执行完毕后 5 年内又犯罪,即使附加刑未执行完毕,仍构成累犯。所谓赦免,即特赦减免。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期间,不构成累犯,而应当数罪并罚;如果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 5 年以后,也不构成累犯。)解析:18.简述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分数:4.00)_正确答案:(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可以宣告缓刑;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其

    30、中,犯罪分子是不满 18 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 75 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2)缓刑适用的根本条件是: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同时,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 3 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在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社会危害性较大,因而也不能适用缓刑。)解析:19

    31、.简述接送不合格兵员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分数:4.00)_正确答案:(接送不合格兵员罪是指在征兵工作中徇私舞弊,接送不合格兵员入伍,情节严重的行为。接送不合格兵员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征兵工作的正常活动。(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在征兵工作中徇私舞弊,接送不合格兵员入伍,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1)接送不到入伍年龄的兵员;2)接送学历不符合征兵要求的兵员;3)接送健康状况不符合人伍条件的兵员;4)接送政治审查不合格的兵员;5)接送其他不合格兵员。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由于接送不合格兵员严重影响部队建设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多次实施接送不合格

    32、兵员以及接送多个不合格兵员的,接送不合格兵员在部队造成恶劣影响的,等等。(3)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本罪主体只能是那些在征兵工作中负有征兵职责的征兵工作人员,包括地方武装部队负责征兵工作的人员和征兵部队的工作人员。(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徇私舞弊行为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危害征兵工作的后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解析:20.简述虐待部属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分数:4.00)_正确答案:(虐待部属罪是指滥用职权,虐待部属,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虐待部属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部属的人身权利,包括部属的

    33、身体健康权、生命权、人格、名誉等方面的权利。(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虐待部属,且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滥用职权,是指不公正地使用手中权力对部属恣意妄为。所谓虐待部属,是指对部属刁难、摧残、折磨,包括给部属施加精神上的不正当压力和使其感受肉体上的痛苦。所谓部属,是指下级军职人员或士兵。所谓情节恶劣,是指因虐待而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所谓其他严重后果,是指是指因虐待、迫害行为导致部属集体军心涣散而影响部队完成或执行重大任务以及其他军事利益方面的严重损失。(3)本罪的主体是处于领导岗位的军职人员,包括各级军官。(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本罪的动机多种多样,但动机如何,不影响

    34、本罪的成立。)解析:21.简述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分数:4.00)_正确答案:(军人违反职责罪是指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构成特征包括:(1)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军事利益。所谓国家军事利益,是指国家在国防建设、作战行动、军队物资保障、军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利益。(2)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军人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军人职责包括一般取责和具体职责。军人违反职责的行为方式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犯罪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定罪量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35、,统称为军职人员。军职人员包括两类:第一,现役军人,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正在服役的军官、警官、文职干部、士兵以及具有军籍的学员;第二,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4)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观方面多数表现为故意,少数表现为过失。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某些故意犯罪还以动机作为限定犯罪考虑的必要要素。)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21,分数:63.00)22.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及要求。(分数:3.00)_正确答案:(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罪行大小与刑事责任的大小、刑罚轻重应当相称,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犯罪、刑事责任、刑罚是刑法中三个基本的范畴,其中刑事责任是犯罪和刑罚

    36、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刑事责任将犯罪和刑罚有机地联系起来。刑事责任大小的确定不但要考虑行为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危害,考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恶性,而且还应当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只有将这三者做通盘考虑,才能最后确定行为人所必须承担的刑事责任的大小。(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具体表现为:1)在刑法总则中确立了一个科学的刑罚体系,将各种刑罚方法依轻重次序加以排列,各种刑罚方法之间相互衔接,为刑事司法中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奠定了基础。2)在刑法总则中考虑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规定了轻重不同的处罚原则。3)在刑法分则中根据不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

    37、不同,设立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要求是: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量刑原则,在定罪准确的前提下,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和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判处刑罚,是保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司法中贯彻的基本标志。2)科学运用自由裁量权,确保量刑的精确化。我国刑法中许多犯罪的法定刑都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可供选择的刑罚种类较多且刑罚幅度较宽,这就要求法官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根据个案中罪行的轻重准确确立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大小,继而精确地判处刑罚。3)正确适用有关刑罚制度。在刑罚裁量过程中,要准确适用自首、立功

    38、、数罪并罚、缓刑制度,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同时,在刑罚执行过程中,要根据罪犯人身危险性的变化,准确适用减刑、假释等制度,确保罪责刑动态平衡。4)正确掌握数个量刑情节并存的量刑方法。坚持法定情节优于酌定情节原则;坚持依法适用,数个从重情节不得升格为加重情节,数个从轻情节不得合并为减轻情节;科学处理从宽情节与从严情节并存的案件,做到宽严相济。5)反对重刑主义。法律不是万能的,刑罚更不是万能的。刑罚有威慑力,但是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且其威慑力呈递减趋势,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过度强调对犯罪从严打击,不但无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且不利于发挥刑罚功效。)解析:23.试述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分数:3.00)_正确答案:(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并且具有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刑事违法性行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的概念是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的统一,既照顾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本质,又照顾到犯罪的刑事违法性,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根据犯罪的概念,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综合课-刑法学-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