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及答案解析(总分:11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4,分数:24.00)1.宋代茶商贴纳官买官卖应得净利润后,直接向园户购茶贩卖的贴射法,实行于淮南地区,是在( )。(分数:1.00)A.仁宗天圣元年B.天圣二年C.天圣三年D.天圣四年2.为加强对地方司法的监督,宋朝在州县之上设立了( ),作为中央在地方的司法派出机构。(分数:1.00)A.提法使司B.都察院C.肃政廉访司D.提点刑狱司3.宋代具有一定公证意义的买卖契约是( )。(分数:1.00)A.赤契B.白契C.市契D.尾契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的作者是(
2、 )。(分数:1.00)A.宋慈B.郑克C.桂万荣D.窦仪5.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分数:1.00)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尚书台6.宋代法律规定犯人推翻口供时应该重审,并改换审判官重审的诉讼制度是( )。(分数:1.00)A.理雪制度B.鞠谳分司制C.翻异别勘制D.务限法7.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 )。(分数:1.00)A.北魏律B.北齐律C.开皇律D.唐律8.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1.00)A.北齐律B.开皇律C.唐律疏议D.宋刑统9.编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形成于( )。(分数:1.00)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0.唐律规定
3、,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 )。(分数:1.00)A.私罪从重B.公罪从重C.酌情处D.量刑相同11.唐律规定,如果“嫁娶违律”,( )。(分数:1.00)A.独坐结婚者B.独坐主婚者C.结婚、主婚皆坐D.结婚、主婚皆不坐12.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实行的作为重刑的代用刑是( )。(分数:1.00)A.折杖法B.盗贼重法C.重法地法D.刺配之刑13.唐律疏议的重要指导思想是( )。(分数:1.00)A.明刑弼教B.明德慎罚C.德主刑辅D.德本刑用14.宋朝有关诉讼判书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称为( )。(分数:1.00)A.洗冤集录B.棠阴比事C.折狱龟鉴D.名公书判清明集15.唐代中央司法
4、审判机关是( )。(分数:1.00)A.大理寺B.御史台C.刑部D.法部16.两宋的法制指导思想不包括( )。(分数:1.00)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分裂B.崇文抑武,儒道兼用C.德本刑用D.义利并用,重视经济立法17.汉唐法律在刑罚适用上采取( )。(分数:1.00)A.从轻主义原则B.从重主义原则C.从重从新主义原则D.从重从旧主义原则18.唐朝的类推原则称为( )。(分数:1.00)A.重其所重轻其所轻B.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C.断罪具引律令格式D.自出19.典卖与买卖最严格的区别在于前者是( )。(分数:1.00)A.水卖B.活卖C.绝卖D.断卖20.以凌迟为法定刑始于( )。(
5、分数:1.00)A.唐六典B.大明律C.庆元条法事类D.宋刑统21.唐律中把“诸断罪而无正要,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的原则称为( )。(分数:1.00)A.共同犯罪处罚原则B.自首原则C.类推原则D.累犯加重原则22.配有律疏的法律有( )。(分数:1.00)A.大中刑律统类B.贞观律C.唐六典D.永徽律23.唐律中规定官吏的设置、任选、失职、渎职、贪赃枉法以及交通驿传等方面的篇目是( )。(分数:1.00)A.卫禁B.职制C.厩库D.擅兴24.宋朝为加强中央司法机构的控制,在皇宫中设立( )。(分数:1.00)A.大司徒B.宣政院C.大理院D.审刑院二、B多项选
6、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25.宋代中央司法机关是(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审刑院D.都察院26.属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分数:2.00)A.类推B.自首C.累犯加重D.同居相为隐27.唐代科举的科目主要有( )。(分数:2.00)A.明经B.明法C.明书D.明算28.宋代受理向朝廷直诉案件的三个法定机关是( )。(分数:2.00)A.登闻鼓院B.登闻检院C.理检院D.审刑院29.关于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宋朝首次出现了凌迟刑和刺配刑B.宋朝在民事审判时限上推行“务限法”C.宋朝临时性的司法机构制勘院负责审理皇
7、帝交办的案件D.宋朝加强了有关“死伤钱物”继承权的保护30.宋代经济立法中最为重要的是( )。(分数:2.00)A.盐法B.酒法C.茶法D.钞法31.以下属于宋太祖时“务限法”规定的大理寺断案内容的是( )。(分数:2.00)A.大事限三十日B.中事限十五日C.中事限二十日D.小事限十日32.宋朝除律外,并存的法律形式有( )。(分数:2.00)A.敕B.令C.格D.式33.唐律规定的“六赃”罪有( )。(分数:2.00)A.受财枉法B.受财不枉法C.强盗D.盗窃34.关于唐律中的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十恶”犯罪为“常赦所不原”B.老年人和残疾人犯罪可减
8、免刑罚C.禁止以类推方法定罪量刑D.外国人犯罪一律依照唐律处罚三、B判断题/B(总题数:8,分数:8.00)35.贵族、官员犯十恶罪,不准享受议。请、减等优待;虽遇大赦,官爵仍须革除。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36.为责成官吏奉公守法,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从重处刑。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37.唐朝末年,法律上已确立了“刺配刑”。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38.宋刑统是宋朝的正式刑律,因而被广泛运用。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39.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极刑。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0.唐律
9、规定死刑斩刑减一等,是减为绞刑。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1.中国封建时期“五刑”制度是在隋开皇律中正式确立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2.唐律对告诉有严格的限制。基于“同居相为隐”的原则,卑幼不能告发尊长的谋反、谋叛等罪行。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四、B名词解释/B(总题数:1,分数:10.00)43.唐律疏议(分数:10.00)_五、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44.简述开皇律的主要成就。(分数:8.00)_45.简述唐律的历史地位。(分数:8.00)_46.宋刑统的体例与唐律疏议的体例相比有何不同?(分数:8.00)
10、_六、B分析题/B(总题数:3,分数:30.00)47.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 唐律疏议断狱律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制敕断罪,临时处分,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若辄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分数:10.00)_48.唐律疏议名例中说:“诸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请就此予以分析。(分数:10.00)_49.文献通考中说到“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这是评价的什么制度,请作简要分析。
11、(分数:10.00)_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答案解析(总分:11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4,分数:24.00)1.宋代茶商贴纳官买官卖应得净利润后,直接向园户购茶贩卖的贴射法,实行于淮南地区,是在( )。(分数:1.00)A.仁宗天圣元年 B.天圣二年C.天圣三年D.天圣四年解析:2.为加强对地方司法的监督,宋朝在州县之上设立了( ),作为中央在地方的司法派出机构。(分数:1.00)A.提法使司B.都察院C.肃政廉访司D.提点刑狱司 解析:解析 提法使司是清末法制改革时改设的负责地方司法行政事务的机构;都察院是明代设立的中央监察机关的名称,肃政
12、廉访司是元代设立的地方监察机构。3.宋代具有一定公证意义的买卖契约是( )。(分数:1.00)A.赤契 B.白契C.市契D.尾契解析:解析 在宋代,买卖田必须经“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赤契”,不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白契”,“红契”的举证效力高于“白契”。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的作者是( )。(分数:1.00)A.宋慈 B.郑克C.桂万荣D.窦仪解析:解析 宋朝的检验制度发达,具体表现就是宋朝相继出现了一些检验学方面的著作,如郑克的折狱龟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宋慈的洗冤集录等。在这些成果中,洗冤集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13、。窦仪是宋刑统的制定者。5.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分数:1.00)A.大理寺 B.刑部C.御史台D.尚书台解析:解析 隋朝沿用北齐制度,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6.宋代法律规定犯人推翻口供时应该重审,并改换审判官重审的诉讼制度是( )。(分数:1.00)A.理雪制度B.鞠谳分司制C.翻异别勘制 D.务限法解析:解析 宋代有“翻异别勘”制度。所谓“翻异别勘”是被告推翻原口供而另行安排勘问、推鞫的重审制度。因犯人翻供,所关情节重大,一般换法官审理,称“别推”,若换司法机关审理,则叫“别移”。7.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 )。(分数:1.00)A.北魏律B.北齐律C.开皇律 D.
14、唐律解析:解析 开皇律将刑罚确定为笞、杖、徒、流、死五刑,为后来历代封建政权沿用。8.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1.00)A.北齐律B.开皇律 C.唐律疏议D.宋刑统解析:解析 参考教材虽然在唐朝法律制度部分讲述了公罪与私罪的划分,但该制度并非源于唐朝,而是隋朝。9.编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形成于( )。(分数:1.00)A.隋代B.唐代C.宋代 D.明代解析:解析 敕自唐朝即已出现,但编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形成于宋。10.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 )。(分数:1.00)A.私罪从重 B.公罪从重C.酌情处D.量刑相同解析:解析 唐律规定官员
15、犯罪首先分清属于公罪还是私罪,然后根据犯罪性质和主观恶性的不同适用轻重不同的刑罚,原则是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所谓公罪是在执行公务中,由于工作上的关系造成某些失误或差错,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所谓私罪包括两种:一种是所犯之罪与公事无关;另一种是指利用职权,徇私枉法,虽因公事,也以私罪论处。11.唐律规定,如果“嫁娶违律”,( )。(分数:1.00)A.独坐结婚者B.独坐主婚者 C.结婚、主婚皆坐D.结婚、主婚皆不坐解析:解析 唐律强调家长对于女的主婚权,规定“诸嫁娶违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者”。12.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实行的作为重刑的代用刑是( )。(分数:1.00)A.折杖法 B.
16、盗贼重法C.重法地法D.刺配之刑解析:解析 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实行的刑罚制度方面的一项新规定是折杖法,作为重刑的代用刑。13.唐律疏议的重要指导思想是( )。(分数:1.00)A.明刑弼教B.明德慎罚C.德主刑辅D.德本刑用 解析:解析 唐律疏议明确将其指导思想表述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即德本刑用。14.宋朝有关诉讼判书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称为( )。(分数:1.00)A.洗冤集录B.棠阴比事C.折狱龟鉴D.名公书判清明集 解析:解析 宋朝有关诉讼判书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称为名公书判清明集,其余三项都属于检验学著作,而不是判决书和官府公文的汇编。15.唐代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 )
17、。(分数:1.00)A.大理寺 B.御史台C.刑部D.法部解析:解析 在唐代,中央一级设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主要司法机关,称为“三法司”,分别负责行使审判、复核和监察等司法职能。大理寺是唐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的犯罪案件,但所作判决中的徒,流案件需送刑部复核,死刑需奏报皇帝核准。此外,大理寺对于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案件拥有重审权。16.两宋的法制指导思想不包括( )。(分数:1.00)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分裂B.崇文抑武,儒道兼用C.德本刑用 D.义利并用,重视经济立法解析:解析 宋朝的法制指导思想有:第一,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分裂:第二,重典治“贼
18、盗”;第三,义利并用,重视经济立法。只有“德本刑用”属于唐代的法制指导思想。17.汉唐法律在刑罚适用上采取( )。(分数:1.00)A.从轻主义原则 B.从重主义原则C.从重从新主义原则D.从重从旧主义原则解析:解析 汉唐法律在刑罚适用上强调从轻主义原则。18.唐朝的类推原则称为( )。(分数:1.00)A.重其所重轻其所轻B.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 C.断罪具引律令格式D.自出解析:解析 唐朝的类推原则即为“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又称为“轻重相举”。“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是明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断罪具引律令格式是唐朝司法官审判案件的要求;唐朝把自首称为“自出”。19.典卖与买卖最严格的区别
19、在于前者是( )。(分数:1.00)A.水卖B.活卖 C.绝卖D.断卖解析:解析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下债法的发展,不仅内容较唐代丰富,其结构的严谨与制度的完备,均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在宋代买卖是主要的债权债务关系,买卖分绝卖和活卖,活卖即典质、典卖。20.以凌迟为法定刑始于( )。(分数:1.00)A.唐六典B.大明律C.庆元条法事类 D.宋刑统解析:21.唐律中把“诸断罪而无正要,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的原则称为( )。(分数:1.00)A.共同犯罪处罚原则B.自首原则C.类推原则 D.累犯加重原则解析:解析 唐朝的类推原则即为“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
20、,又称为“轻重相举”。22.配有律疏的法律有( )。(分数:1.00)A.大中刑律统类B.贞观律C.唐六典D.永徽律 解析:解析 唐高宗时期,以贞观律为蓝本,稍加修改,制定出永徽律12 篇,500 条。鉴于当时中央和地方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也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高宗又下令对永徽律逐条逐句的进行统一而详细的解释,阐明永徽律的原则、制度的源流演变和立法意图,并设问答,解决法律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这些内容称为“律疏”,附于律文之下,经皇帝批准,于永徽四年颁行天下,律文与律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而大中刑律统类、贞观律、唐六典都没有律疏。23.唐律中规定官吏的设置、任选、失职、渎职、贪赃枉
21、法以及交通驿传等方面的篇目是( )。(分数:1.00)A.卫禁B.职制 C.厩库D.擅兴解析:解析 唐律中的卫禁和厩库篇目规定的相当于近代刑事法律分则的内容,擅兴律是带有军法性质的规范,只有职制律是带有行政法性质的规范,规定了官吏的设置、任选、失职、渎职、贪赃枉法以及交通驿传等方面内容。24.宋朝为加强中央司法机构的控制,在皇宫中设立( )。(分数:1.00)A.大司徒B.宣政院C.大理院D.审刑院 解析:解析 大司徒是自汉代设立的行政机关,宜政院则是元朝中央设立的专掌宗教审判的机构,大理院则是清末法制改革时设立的最高审判机关。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25.宋代中
22、央司法机关是( )。(分数:2.00)A.大理寺 B.刑部 C.审刑院 D.都察院解析:解析 宋代中央司法机关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宋太祖为了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另立审刑院,一直到神宗变法,才裁撤审刑院。都察院是明代设立的。26.属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分数:2.00)A.类推 B.自首 C.累犯加重 D.同居相为隐 解析:解析 唐朝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区分公罪与私罪、共同犯罪与合并论罪、自首原则、类推原则、刑事责任年龄和老幼废疾者减刑原则、更犯和累犯加重原则、数罪并罚和合并论罪原则、特权原则、化外人的处罚原则、“同居相为隐”的原则等。27.唐代科举的科目主要有( )。(分数:
23、2.00)A.明经 B.明法 C.明书 D.明算 解析:解析 科举的科目繁多,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其中明经,特别是进士最受重视。考试内容各科不一,且时有变动。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时务策。明法科考律七条、令三条,全通者为甲第,通八者为乙第。28.宋代受理向朝廷直诉案件的三个法定机关是( )。(分数:2.00)A.登闻鼓院 B.登闻检院 C.理检院 D.审刑院解析:29.关于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宋朝首次出现了凌迟刑和刺配刑B.宋朝在民事审判时限上推行“务限法” C.宋朝临时性的司法机构制勘院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 D.宋朝加强了有关“死伤
24、钱物”继承权的保护 解析:解析 凌迟刑始于五代,而不是宋朝。因此只有 A 项错误,其他三项均为正确说法。30.宋代经济立法中最为重要的是( )。(分数:2.00)A.盐法 B.酒法 C.茶法 D.钞法解析:31.以下属于宋太祖时“务限法”规定的大理寺断案内容的是( )。(分数:2.00)A.大事限三十日 B.中事限十五日C.中事限二十日 D.小事限十日 解析:解析 “务限法”是农务繁忙季节中停止民事审判的制度。“务”指农务。规定每年二月初一日“入务”,即开始进入农忙季节,直到九月三十日止,属于“务限”期,在“务限”期内州县官府停止受理有关田宅、婚姻、债负、地租等民事案件。限满之日即十月一日,称
25、“务开”,方可受理审判上述民事诉讼,直至次年人务日为止。刑事审判方面,宋太祖时规定大理寺断案,大事限三十日,中事限二十日,小事限十日;刑部大事限十五日,中事限十日,小事限五日。太宗时把大理寺的大事期限缩短为二十五日。地方审判机关,大事限四十日,中事限二十日,小事限十日,过限者罚。32.宋朝除律外,并存的法律形式有( )。(分数:2.00)A.敕 B.令 C.格 D.式 解析:解析 宋朝的法律形式在律、令、格、式的基础上,增加编敕和编例,形成了律、令、格、式、敕、例并行的局面。33.唐律规定的“六赃”罪有( )。(分数:2.00)A.受财枉法 B.受财不枉法 C.强盗 D.盗窃 解析:解析 唐律
26、中把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盗窃和坐赃六种犯罪称为“六赃”罪,处刑较重。34.关于唐律中的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十恶”犯罪为“常赦所不原” B.老年人和残疾人犯罪可减免刑罚 C.禁止以类推方法定罪量刑D.外国人犯罪一律依照唐律处罚解析:解析 唐律申明确规定了断罪无正条,可以举轻以明重,或举重以明轻的类推原则,还规定外国人犯罪分两种情况处理,因此 C、D 均不正确。三、B判断题/B(总题数:8,分数:8.00)35.贵族、官员犯十恶罪,不准享受议。请、减等优待;虽遇大赦,官爵仍须革除。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36
27、.为责成官吏奉公守法,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从重处刑。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为责成官吏奉公守法,唐律区分“公罪”和“私罪”,规定官吏犯“公罪”(因公事致罪)从轻处刑,“私罪”(非为公事犯罪)从重处刑。37.唐朝末年,法律上已确立了“刺配刑”。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唐朝末年,法律上并没有确立“刺配刑”,该刑是在宋太祖时期确立的。38.宋刑统是宋朝的正式刑律,因而被广泛运用。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39.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极刑。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40.唐
28、律规定死刑斩刑减一等,是减为绞刑。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唐律规定,减刑时,“二死”同为一减,斩刑减一等,则减为流三千里。41.中国封建时期“五刑”制度是在隋开皇律中正式确立的。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隋文帝的开皇律将封建制刑罚确立为笞、杖、徒、流、死五种。42.唐律对告诉有严格的限制。基于“同居相为隐”的原则,卑幼不能告发尊长的谋反、谋叛等罪行。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四、B名词解释/B(总题数:1,分数:10.00)43.唐律疏议(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唐高宗永徽二年,高宗命长孙无忌
29、等人在贞观律基础上完成了永徽律的制定工作,次年又完成了对永徽律律文的“疏议”工作。疏议经高宗颁布,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附于律后,称为“永徽律疏”,元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具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法典。五、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44.简述开皇律的主要成就。(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开皇律基本内容和篇章体例,较以往的封建法典有较大改革,表现为以下方面:(1)篇章体例定型化。它确立了 12 篇的封建刑律体例,体现了“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特点,它确定封建刑律的体例,并为以后封建立法所继承。(2)封建五刑法定化。把刑罚定型为笞、杖、徒、流、死五刑,标志着
30、封建五刑的确立,使以肉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转向以束缚人身自由的劳役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3)区分公罪与私罪,调动了官吏从政的积极性。(4)明确规定了“八议”制度。开皇律继承了曹魏律所创立的“八议”制度。(5)确立“十恶”罪。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开皇律在篇章体例与法律基本内容方面又有许多发展创新,成为当时一部有代表性的较为系统完善的封建成文法典。唐律即是在开皇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45.简述唐律的历史地位。(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唐律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 (1)唐律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 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
31、后的重要地位。唐朝承袭秦汉的立法成果,吸取汉晋律学的成就,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唐律因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因此,对宋、元,明清法律产生了深刻影响。 (2)唐律对东亚各国的影响 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不仅作用于本国,而且超越国界,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的刑书,也大都参用唐律。可见,唐律不仅在中国法制史上,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46.宋刑统的体例与唐律疏议的体例相比有何不同?(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宋刑统的体例与唐律疏议的体例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唐律
32、未分门,宋刑统是每律之下又分若干门,即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分成单元,便于查考。六、B分析题/B(总题数:3,分数:30.00)47.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 唐律疏议断狱律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制敕断罪,临时处分,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若辄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这是唐代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有关规定。其意思是,司法官进行案件审判时,必须将判决该案所适用的律、令、格、式中的条文规定明确列出,否则就要处以笞三十的处罚。对于皇帝针对一时一事所发布的敕令,未经立法程序上升为普遍法律的“永格”的,不得引用以为“后
33、比”。如果任意引用而致断罪有出入者,属故意,以故出故入罪论处;属过失,以过失出入罪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希望通过司法官严格、准确适用法律来追求司法公正的意图,对于避免司法冤案具有积极意义。48.唐律疏议名例中说:“诸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请就此予以分析。(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这段话说明的是唐代封建贵族官员在法律上“议”、“当”的特权。(2)“议”即“八议”,也就是对八种特权人物犯罪实行优待的法律规定。但犯“十
34、恶”大罪的,不用此律。“当”即“官当”,也就是允许以官爵当徒罪,一般公罪比私罪加当徒一年。(3)“八议”、“官当”的刑罚原则源于儒家的“礼有等差”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传统法律中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法律将传统伦理道德与法律相融合,实现礼与法的统一,“礼法合一”。(4)表明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具有身份法与伦理法的特征,对官僚贵族的特殊法律保护集中体现了法律中的等级身份性质。49.文献通考中说到“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这是评价的什么制度,请作简要分析。(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这段活是对宋代折杖法的评价。 (2)宋太祖创立折杖法,作为重刑的代用刑。即把笞刑、杖刑折为臀杖;徒刑折为脊杖,杖后释放;流刑折为脊杖,并于本地配役一年;加役流,脊杖后,就地配役三年。从而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3)虽然实行笞杖徒流刑的折杖法,但是仍然存在弊端。因此,在徽宗时又对徒以下罪的折杖刑数重作调整,减少对轻刑犯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