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元明清法律制度、清末、中华民国法律制度(八)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清末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是_。(分数:1.00)A.谘议局B.资政院C.修订法律馆D.宪政编查馆2._废除了服制定罪。(分数:1.00)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律集解D.大清新刑律3.清末修律过程中拟定的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是_。(分数:1.00)A.大清现行刑律B.钦定大清商律C.中华民国民法D.大清民律草案4.清末颁布的一部过渡性的专门刑法典是_。(分数:1.00)A.暂行新刑律B.大清律例
2、C.大清新刑律D.大清现行刑律5.首次引进假释制度的刑法典是_。(分数:1.00)A.大清新刑律B.暂行新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大清现行刑律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_拥有解释宪法、法律的权力。(分数:1.00)A.最高法院B.司法院大法官会议C.司法院D.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7.下列关于北洋政府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00)A.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重要阶段B.北洋政府颁布的刑法典是以大清现行刑律为蓝本制定的C.北洋政府实施乱世用重典的法制指导思想D.北洋政府运用的判例和解释例是由大理院汇编而形成的8.关于中华民国刑法(新刑法)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实行“客
3、观主义”B.强调犯罪的客观后果C.实行“报应主义”D.强调“保全与教育机能”9.引进保安处分制度的刑法典(刑事法规)是_。(分数:1.00)A.大清新刑律B.暂行新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0.关于中华民国民法和民事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00)A.商法总则和商行为编人民法债编B.实行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例C.商业登记实行单行立法D.采取“国家本位”的立法原则11.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立法体制和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专指由六部法典构成的法律体系B.国民党的法律制度属于大陆法系C.判例和解释例不属于“六法
4、”体系的范畴D.具体的“六法全书”都属于基本法典12.清末修律过程中,制定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商事法律是_。(分数:1.00)A.改订大清商律B.钦定大清商律C.大清商律草案D.公司律13.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清末修律活动中,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B.清末修律活动中,颁布了我国最早的商事法大清商律草案C.无论是对刑律的修订,还是对民事法律的修订,都有日本法学家的参与D.清末修律活动宣告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国法制走向了近代化14.关于清末和中华民国司法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B.
5、南京临时政府首次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C.实行刑事公诉制度始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清末和南京临时政府以司法部作为全国司法行政机关15.取消“八议”制度的刑法典是_。(分数:1.00)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新刑律D.暂行新刑律16.南京国民政府普通司法体系中,最高司法机关是_。(分数:1.00)A.最高法院B.司法院C.司法行政部D.大理院17.首次承认律师地位的合法性是在_。(分数:1.00)A.清末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北洋政府时期18.民国时期,标志着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宪法性文件是_。(分数:1.00)A.“天坛宪草”B.“袁记约法”C.“贿选宪法”D.“
6、五五宪草”19.有权对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作出的判例实施核定的机关是_。(分数:1.00)A.立法院B.司法院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20.北洋政府时期唯一的一部采用三权分立宪法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_。(分数:1.00)A.“天坛宪草”B.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C.“五五宪草”D.中华民国约法2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资本主义民法原则起草的民法典是_。(分数:1.00)A.大清民律草案B.中华民国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民律草案总则编、债编准暂行参酌采用令22.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诉讼审判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根据国民党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南京国民政府实行
7、四级三审制B.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审理的上诉案件,既是事实审,也是法律审C.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有权监督检察署的检察工作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审检合署,检察院设置于法院之内23.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为_。(分数:1.00)A.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B.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C.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D.总则、物权、债、亲属、继承24.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最早建立于_。(分数:1.00)A.清末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2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是由_政权公布的。(分数:1.00)A.孙中山政权B.袁世凯政权C.曹锟政权D.蒋介石政权二、简答题(总题数:12
8、,分数:36.00)26.简述明朝刑法适用原则的变化。 (分数:3.00)_27.简述清末领事裁判权制度。 (分数:3.00)_28.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分数:3.00)_29.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特点。 (分数:3.00)_30.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分数:3.00)_31.简述清末修律的历史意义。 (分数:3.00)_32.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 (分数:3.00)_33.简述清末礼法之争的主要内容、结局和反映出的问题。 (分数:3.00)_34.简述清末政府对司法组织体系的调整。 (分数:3.00)_35.简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9、的内容特点和历史意义。 (分数:3.00)_36.简述北洋政府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 (分数:3.00)_37.简述清末商事立法的主要特点。 (分数:3.00)_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39.00)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分数:20.00)(1).大明律:“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已前者,并依新律拟断。”其注云:“此书言犯罪在先,颁律后事发,并依新定律条拟断,益尊王之制,不得复用旧律也。”(分数:5.00)_(2).明史刑法志二:“若亭疑谳决,而囚有番异,则改调隔别衙门问拟。二次番异不服,则具奏,会九卿鞫之,谓之圆审。至三四讯不服,而后请旨决焉。”(分数:5.0
10、0)_(3).明史英宗纪:“自天顺三年为始,每年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著三法司奏请会官人等,从实审录,庶不冤枉,永为实例。” 明史刑法志二:“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历朝遂遵行之。”(分数:5.00)_(4).明史刑法志二:“成化十七年,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上官,于大理寺审录,谓之大审。南京则命内守备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分数:5.00)_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分数:19.00)(1).明史刑法志一:“建文帝即位,谕刑官曰:大明律,皇祖所亲定,命朕细阅,较前代往往加重,盖刑乱国之典,非百世通行之道也。” 明
11、史刑法志二:“盖太祖用重典以惩一时,而酌中制以垂后世,故猛烈之治,宽仁之诏,相辅而行,未尝偏废也。” 问题: (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种问题? (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这两段文字说明了什么立法宗旨?(分数:4.75)_(2).对比性分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者,依本条。” 大明律附例名例律:“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已前者,并依新律拟断。” 问题: (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明朝为了贯彻文字中反映的问题,在法制上做了什么?(分数:4.75)_(3).大明律吏
12、律:“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人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明朝确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和弊端是什么?(分数:4.75)_(4).大明律吏律:“凡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斩。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听从上司官主使,出入人罪者,罪亦如之。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泄漏事情夤缘作弊而符同奏启者,皆
13、斩。妻子流二千早安置。”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明朝确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和弊端是什么?(分数:4.75)_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元明清法律制度、清末、中华民国法律制度(八)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清末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是_。(分数:1.00)A.谘议局B.资政院 C.修订法律馆D.宪政编查馆解析:解析 清政府为了筹备立宪,在中央设立资政院作为预备立宪的中央咨询机关,设立谘议局作为地方咨询机关。宪政编查馆不是咨询机关,而是筹备机关。修
14、订法律馆是清末修律的筹备机关,而不是宪政机关。2._废除了服制定罪。(分数:1.00)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律集解D.大清新刑律 解析:解析 大清新刑律废除了斩刑、遣刑和流刑;取消名例律作为刑法总则,代之以总则作为名称;删除比附;取消官秩、良贱区分,取消了八议、服制定罪。3.清末修律过程中拟定的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是_。(分数:1.00)A.大清现行刑律B.钦定大清商律C.中华民国民法D.大清民律草案 解析:解析 清末草拟的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4.清末颁布的一部过渡性的专门刑法典是_。(分数:1.00)A.暂行新刑律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现行刑律 解析
15、:解析 大清现行刑律是一部过渡性刑法典,不具有近代意义。5.首次引进假释制度的刑法典是_。(分数:1.00)A.大清新刑律 B.暂行新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大清现行刑律解析:解析 大清新刑律首次引进了假释、正当防卫、缓刑、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制度和原则。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_拥有解释宪法、法律的权力。(分数:1.00)A.最高法院B.司法院大法官会议 C.司法院D.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解析:解析 司法院大法官会议具有解释宪法、法律的权力。7.下列关于北洋政府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00)A.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重要阶段B.北洋政府颁布的刑法典是以大清现行刑律为蓝本
16、制定的 C.北洋政府实施乱世用重典的法制指导思想D.北洋政府运用的判例和解释例是由大理院汇编而形成的解析:解析 北洋政府颁布的专门刑法典是暂行新刑律,而暂行新刑律是以大清新刑律为蓝本稍加删改制定而成的。故 B 项错误。其余选项表述都正确。8.关于中华民国刑法(新刑法)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实行“客观主义”B.强调犯罪的客观后果C.实行“报应主义”D.强调“保全与教育机能” 解析:解析 A 项错在:中华民国刑法强调主观主义;B 项错在:中华民国刑法强调犯罪的性质而不是犯罪的客观后果;C 项错在:实行“社会防卫主义”。9.引进保安处分制度的刑法典(刑事法规)是_。(分数:1.0
17、0)A.大清新刑律B.暂行新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解析:解析 中华民国刑法首次从西方引进了保安处分制度。10.关于中华民国民法和民事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00)A.商法总则和商行为编人民法债编B.实行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例 C.商业登记实行单行立法D.采取“国家本位”的立法原则解析: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民商合一的民事立法体例。11.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立法体制和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专指由六部法典构成的法律体系B.国民党的法律制度属于大陆法系 C.判例和解释例不属于“六法”体系的范畴D.具体的“
18、六法全书”都属于基本法典解析:解析 A 项错在: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不单指狭义上的“六法”。C 项错在:判例和解释例属于“六法”体系的范畴;D 项错在:具体的“六法”中,行政法不具有法典的性质。12.清末修律过程中,制定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商事法律是_。(分数:1.00)A.改订大清商律B.钦定大清商律C.大清商律草案 D.公司律解析:解析 大清商律草案是清末修律过程中制定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商法典,但不是清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商事法律。13.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清末修律活动中,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B.清末修律活动中,颁布了我国最早的商
19、事法大清商律草案C.无论是对刑律的修订,还是对民事法律的修订,都有日本法学家的参与 D.清末修律活动宣告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国法制走向了近代化解析:解析 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我国最早的商事法是清末修律活动中颁布的钦定大清商律;日本法学家参与了修律活动,其中参与刑律修订的日本法学家是冈田朝太郎,参与民事法律修订的是松冈义正,参与商事法律修订的是志田钾太郎。14.关于清末和中华民国司法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B.南京临时政府首次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C.实行刑事公诉制度始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清末和南京临时
20、政府以司法部作为全国司法行政机关解析:解析 清末已经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刑事公诉制度始于清末;清末的全国司法行政机关是法部,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行政机关是司法部。15.取消“八议”制度的刑法典是_。(分数:1.00)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新刑律 D.暂行新刑律解析:解析 大清新刑律废除了斩刑、遣刑和流刑;取消名例律作为刑法总则,代之以总则作为名称;删除比附;取消官秩、良贱区分,取消了八议、服制定罪。16.南京国民政府普通司法体系中,最高司法机关是_。(分数:1.00)A.最高法院B.司法院 C.司法行政部D.大理院解析: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系统分为普通法院系统和特种刑事法庭,
21、在普通法院系统中,最高司法机关是于 1928 年设立的司法院,司法院下辖司法行政部、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和官吏惩戒委员会。可见,选 B 项。大理院是清末司法改革后的最高审判机关,北洋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也是大理院。17.首次承认律师地位的合法性是在_。(分数:1.00)A.清末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北洋政府时期解析:解析 清末首次承认了律师制度的合法性。18.民国时期,标志着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宪法性文件是_。(分数:1.00)A.“天坛宪草”B.“袁记约法” C.“贿选宪法”D.“五五宪草”解析:解析 袁世凯炮制的“袁记约法”,使军阀专制合法化。19.有权对南京国民政府最高
22、法院作出的判例实施核定的机关是_。(分数:1.00)A.立法院B.司法院 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解析:解析 判例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层次就是由最高法院依照法定程序作成的判例和司法院大法官会议作出的解释例和决议。最高法院作出的判例,须报司法院核定,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规定,国民党采取了“五院制”,其中包括立法院。表面上看,立法院自此成为正式的立法机关,不过要注意,立法院有名无实,重要法律的立法权基本被诸如政治会议等机关侵夺,且这些法律也不经立法院制定。从性质上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属于国民党政府直接领导的机关,
23、而不属于司法机关。国民大会属于立法机关。20.北洋政府时期唯一的一部采用三权分立宪法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_。(分数:1.00)A.“天坛宪草” B.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C.“五五宪草”D.中华民国约法解析:解析 “天坛宪草”秉承于临时约法,成为北洋政府时期唯一的一部采用三权分立宪法原则的宪法性文件。2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资本主义民法原则起草的民法典是_。(分数:1.00)A.大清民律草案 B.中华民国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民律草案总则编、债编准暂行参酌采用令解析:解析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资本主义民法原则起草的民法典是大清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24、民律草案总则编、债编准暂行参酌采用令是北洋政府颁布的民事法令。22.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诉讼审判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根据国民党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四级三审制B.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审理的上诉案件,既是事实审,也是法律审C.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有权监督检察署的检察工作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审检合署,检察院设置于法院之内 解析: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审检合署,检察院设置于法院之内。故 D 项表述正确。A 项错在:在没有通过法院组织法之前,南京国民政府仿照北洋政府实行四级三审制,但法院组织法通过之后,实行三级三审制。B 项错在: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审理的上诉案件
25、,进行法律审,即仅仅审查法律适用是否正确,而不进行事实审理。C 项错在:南京国民政府监督检察院工作的机构是司法行政部,而不是法院。23.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为_。(分数:1.00)A.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 B.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C.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D.总则、物权、债、亲属、继承解析:解析 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为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B 项为中华民国民法的结构顺序。24.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最早建立于_。(分数:1.00)A.清末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解析:解析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最早建立于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政府还为此设置了平政院。2
26、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是由_政权公布的。(分数:1.00)A.孙中山政权B.袁世凯政权C.曹锟政权 D.蒋介石政权解析:解析 1923 年曹锟政权颁布的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二、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36.00)26.简述明朝刑法适用原则的变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汉、唐以来在刑法适用原则上强调从轻主义。明朝为推行重典治吏,改以往从轻主义原则为从重从新主义原则,从而引起了法律适用的重大变化。具体而言,明朝的刑法适用原则的变化体现在:第一,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明朝加重了对一些重点犯罪的镇压。明律大大加重对危害专制统治罪、皇权罪、
27、侵害财产权利罪和官吏贪污受贿罪的处刑。第二,实行“轻其所轻”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明律对危害典礼及风俗教化的犯罪,以及户婚、田土、钱债之类的罪行,处刑较前代普遍减轻。“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法适用原则完全体现了明初统治者力求集中法律力量打击重大犯罪、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律对妨害礼教罪处刑的减轻和对贼盗罪处刑的加重,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相对重刑轻礼的时代特点。这一特点之所以形成,不仅仅是专制主义和皇权极端强化的结果,也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统治者统治经验积累的反映。27.简述清末领事裁判权制度。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其驻外领事对
28、在另一国领土上的本国国民按照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2)清末领事裁判权制度确立于 1843 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其后的虎门条约。至 20 世纪 20 年代,相继有 20 多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相关条约。1864 年清政府在上海租界内设立外国领事馆官员可参与会审的专门审判机构,会审公廨制度正式形成。这一制度是领事裁判权制度的延伸。 (3)领事裁判权是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司法的重要手段,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28.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宣称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作为立法的根本原则。 (2)形成了以六法全书为标志的国家
29、成文法律体系。 (3)最高法院判决例、司法院解释例以及司法机关认可的习惯,在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4)颁布了数量众多的特别法。29.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特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采用社会本位的立法原则。 (2)在具体制度上,将外国民法之最新学理、最新立法例加以吸纳、整合,萃成本国民法。 (3)采取民商合一的编纂体例。 (4)重在维护私有财产所有权及地主土地经营权。 (5)婚姻家庭制度体现浓厚的固有法色彩。30.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立法史上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宪法
30、文件,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31.简述清末修律的历史意义。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清末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随着修律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不仅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被抛弃,而且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清末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通过清末大规模立法,参照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对后世特别是北洋政府和南
31、京国民政府近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清末修律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修律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向国内介绍和传播了西方法律学说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使得近现代法律知识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从而促进近代法治观念的逐步形成。 (4)清末修律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学教育的近代化。 (其他表述符合题意的,可酌情给分编者注)32.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有: (1)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始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因此,借用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形
32、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内容,成为清政府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 (2)在内容上,清末修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混合。一方面,修律坚持君主专制及伦理纲常;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使得保守的封建内容与先进的近代法律形式同时显现于新定法律法规之中。 (3)在法典编纂形式上,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4)清末修律的实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修律是在保留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既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33.简述
33、清末礼法之争的主要内容、结局和反映出的问题。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清末礼法之争的主要内容:关于“干名犯义”条款的存废。对于“干名犯义”,法理派认为“不必另立专条”,主张予以废除;礼教派认为“中国素重纲常,立法特为严重”,主张予以保留。关于“留存养亲”条款的存废。法理派认为留存养亲不宜编入新刑律;礼教派认为应在新刑律中体现。关于“无夫奸”和“亲属相奸”是否定罪。法理派认为无夫奸“当以教育为方”、亲属相奸“未害及社会,处立决未免过严”,主张废除“无夫奸”定罪处刑,对“亲属相奸”从轻处断;礼教派认为无夫奸、亲属相奸“大犯礼教之事”,主张重刑治罪。关于“子孙违反教令”是否废除
34、。法理派主张废除,礼教派主张保留。关于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法理派主张子孙卑幼有权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而礼教派则反对。 (2)结局:法理派予以妥协、退让,并将争论的五项焦点问题附加在大清新刑律的附则暂行章程之中。 (3)反映的问题:礼法之争的结局说明了保守派势力的强大和清政府的顽固立场,也说明了法理派的软弱性和一再退让性。礼法之争在客观上对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此后的近代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34.简述清末政府对司法组织体系的调整。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清末为了配合修律活动,对传统的司法组织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主要表现在: (1)在诉讼
35、上实行四级三审制。 (2)规定了刑事案件的公诉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案件的自诉及代理制度、证据制度、保释制度,并承认律师活动的合法性。 (3)在审判制度上,允许辩论,实行回避、审判公开等,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并吸收了西方国家一系列司法原则,如司法独立、辩护制度等,但未能真正实施。 (4)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5)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35.简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内容特点和历史意义。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内容特点:确立了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临时政府为总统制的共和体制,临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
36、首脑,统率军队并行使行政权力。实行一院制的议会制度,由参议院独立行使立法权,参议院由各省都督府委派 3 名议员组成。在参议院成立以前,暂时由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代行其职权。临时中央裁判所作为行使最高司法权的机关,由临时大总统取得参议院同意后设立。 (2)历史意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其历史意义在于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共和政体的诞生,宣告废除帝制,因而具有进步意义,并成为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础。36.简述北洋政府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 (分数:3.0
37、0)_正确答案:()解析:(1)采用、删改清末新定法律。北洋政府就其本质来说是清末政府封建买办政权的继续。北洋政府的法律大多是以清末新定的法律为蓝本的,然后又根据实际需要稍加删改而成。 (2)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立法原则。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促使北洋军阀不得不采取一些与民主、共和相适应的法律原则。因而参酌外国资本主义立法成为当时立法活动的特色。在强大的民主主义思想浪潮的冲击下,北洋政府被迫表面上接受了部分民主要求,同时参考外国立法,这使得北洋政府的立法多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的色彩。 (3)制定颁布众多的单行法规。北洋政府在沿用清末
38、法律的同时,还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单行法规,这些单行法规都属于特别法,其效力高于普通法。大量制定和颁行特别法规,成为北洋政府的重要立法特点之一。(4)判例和解释例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北洋政府广泛运用判例与解释例,使之成为审判案件的重要依据,既补充了成文法的不足,又便于发挥成文法所不易发挥的作用。37.简述清末商事立法的主要特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在法律渊源上体现了以“模范列强”、“博稽中外”的立法原则。商事法典的制定从体例到内容,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法,如钦定大清商律主要参考了英、日的公司法和商法。同时商法在内容上注意吸收和反映中国传统的商事习惯。破产律尤重对传统商事习惯的采纳,在诸多方面沿袭了中国习惯。 (2)在法典编纂结构和立法技术上,充分体现了照顾商事活动简便性及敏捷性的要求,以宽为主。在吸收各国商法和中国商事习惯的基础上,采取了与商为便的一系列规定,如对公司的设立采取法定许可制度,允许公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