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及答案解析(总分:8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中国历史上首次规定,建立婚姻关系必须订立婚书的是( )。(分数:1.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 )。(分数:1.00)A.损害赔偿金B.罚金C.罚款D.违约金3.( )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分数:1.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元典章D.大札撒4.明朝的“受赃”一卷设于( )。(分数:1.00)A.工律B.户律C.刑律D.礼律5
2、.明朝直属皇帝的刑事特别法庭是( )。(分数:1.00)A.南镇抚司B.北镇抚司C.东厂D.内行厂6.首创六部分篇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1.00)A.唐六典B.宋刑统C.大明律D.大清律例7.明朝的考课之法中,对在京官员的考核的法律称为( )。(分数:1.00)A.外察法B.三互法C.考满法D.京察法8.明成祖死后,被废除的法律形式是( )。(分数:1.00)A.律B.令C.大诰D.榜文9.中国法制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分数:1.00)A.大明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明大诰10.明大诰是明初的一部( )。(分数:1.00)A.特别民事法规B.特别行政法规C.案例集
3、D.特别刑事法规11.元朝婚姻制度的特色没有( )。(分数:1.00)A.法定婚书制度B.媒妁的管理和职业化C.民间招婿之风盛行D.寡妇带产改嫁12.元代对于典当的收赎年限是( )。(分数:1.00)A.30 年B.未作明确规定C.20 年D.25 年13.清朝的则例( )。(分数:1.00)A.专指刑事单行法规B.指某一行政部门或某项专门事务方面的单行法规汇编C.指皇帝就某项事务发布的“上谕”或经皇帝批准的政府部门提出的建议D.指经过整理编订的事例14.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是( )。(分数:1.00)A.大清律例B.大清律集解附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律集解15.清朝审理宗族案件的机关是
4、( )。(分数:1.00)A.大宗正府B.宗人府C.内务府D.刑部16.元朝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分数:1.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风宪宏纲D.元典章17.大清律例颁行后,统治者规定条例的修订年限为( )。(分数:1.00)A.每年修订一次B.每两年修订一次C.每三年修订一次D.每五年修订一次18.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 )。(分数:1.00)A.发遣B.充军C.枷号D.徒刑19.明初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律是( )。(分数:1.00)A.大明律B.明大诰C.明会典D.问刑条例20.元代中央主审机构是( )。(分数:1.00)A.枢密院B.大理寺C.审刑院D
5、.刑部21.下列不属于体现清朝民事主体地位于变化的选项是( )。(分数:1.00)A.开豁贱籍B.改善雇工人地位C.废除匠籍制度D.解除雇工人的贱籍身份22.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 )。(分数:1.00)A.充军B.发遣C.枷号D.廷杖23.明朝将御史台改为( )。(分数:1.00)A.通政使司B.布政使司C.按察使司D.都察院24.明清时期的中央主审机关是( )。(分数:1.00)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军机处25.清政府在( )下设置理刑司,受理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不能决断的死刑案件。(分数:1.00)A.军机处B.大理寺C.理藩院D.刑部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
6、.00)26.明代负责军官军人诉讼的专职司法官有( )。(分数:2.00)A.断事B.锦衣卫C.卫镇抚D.所镇抚27.明代例由( )组成。(分数:2.00)A.条例B.判例C.单行成例D.断例28.户部钱法堂和工部钱法堂周下设的铸钱供全国经费开支的机构是( )。(分数:2.00)A.宝泉局B.厘金局C.宝源局D.监造司29.元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直属机构有( )。(分数:2.00)A.台院B.察院C.殿中司D.内八道肃政廉访司30.清朝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有( )。(分数:2.00)A.蒙古律B.回律C.苗律D.番律31.清代制定的少数民族法规主要有( )。(分数:2.00)A.回律B.
7、番律C.蒙古律D.苗律32.以下关于“明刑弼教”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B.与“德主刑辅”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C.可以“先刑后教”行事D.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33.下列关于清朝典、卖契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清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割赋税方能成立B.清朝明确区分了典当契约与典卖契约C.清朝规定的典当契约的回赎期限为 30 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D.清朝的典当与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典人是否享有回赎权34.明代的充军按路途远近及地域分为( )。(分数:2.00)A.附近充军B.边卫充军C.极边充军D.沿
8、海充军35.清朝针对死刑的特殊制度是( )。(分数:2.00)A.立决B.凌迟C.剥皮实草D.监候三、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36.元代曾在法律上将境内之民分为高下四等,实行同罪异罚的原则。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37.廷杖之制始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前从无此例。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38.“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39.元朝法律确立僧侣地主在法律上的特权地位。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0.清朝满人犯罪,依律享有“减等”“换刑”的特权。 ( )(分数:1
9、.00)A.正确B.错误41.元律规定重大案件不得夜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2.清代的秋审主要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以及京师附近的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3.朱元璋主张治乱世用重典,反对使用礼义教化的手段。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4.大元通制是元英宗时期制定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5.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四、B填空题/B(总题数:1,分数:2.00)46.在清朝,( )
10、是中央主审机关,( )是中央监察机关。(分数:2.00)填空项 1:_五、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16.00)47.简述明朝时期的刑罚制度。(分数:8.00)_48.简述清朝典卖契约制度的发展。(分数:8.00)_六、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49.试述唐、明律在量刑方面的主要差异。(分数:15.00)_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答案解析(总分:8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中国历史上首次规定,建立婚姻关系必须订立婚书的是( )。(分数:1.00)A.宋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解析:解析 元朝是中
11、国历史上首次明确规定,建立婚姻关系必须订立婚书(或称“婚嫁礼书”),婚书上写明议定的聘财数额。2.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 )。(分数:1.00)A.损害赔偿金 B.罚金C.罚款D.违约金解析:解析 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损害赔偿。3.( )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分数:1.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元典章D.大札撒 解析:解析 大札撒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4.明朝的“受赃”一卷设于( )。(分数:1.00)A.工律B.户律C.
12、刑律 D.礼律解析:解析 大明律共有七篇,30 卷,460 条。其中刑律11 卷,包括“受赃”一卷。5.明朝直属皇帝的刑事特别法庭是( )。(分数:1.00)A.南镇抚司B.北镇抚司 C.东厂D.内行厂解析:解析 厂卫干预司法活动,是明朝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明成祖夺取皇位后,除派遣锦衣卫军士负责政治性案件、重大案件的侦缉外,又增设“北镇抚司”,简称“北司”,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北镇抚司正式成为直属皇帝的刑事特别法庭。6.首创六部分篇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1.00)A.唐六典B.宋刑统C.大明律 D.大清律例解析:解析 大明律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吏、户、礼、兵、刑、工六篇
13、为分则,首创了六部分篇的新体例,该体例为清朝沿用。7.明朝的考课之法中,对在京官员的考核的法律称为( )。(分数:1.00)A.外察法B.三互法C.考满法D.京察法 解析:解析 本题中,三互法是汉朝规定官员任官回避制度的法律。明朝的考课之法分为“考满法”与“考察法”两种,而考察法分为“京察”(对京官的考察)和“外察”(对外官的考察)两种,其中的京察最为重要。8.明成祖死后,被废除的法律形式是( )。(分数:1.00)A.律B.令C.大诰 D.榜文解析:9.中国法制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分数:1.00)A.大明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明大诰 解析:解析 朱元璋以强行手段普及明大诰
14、,以至于“家家有大诰、户户讲大诰”,从而使得明大诰成为空前普及的法规,像朱元璋这样推行法律普及的,在法制史上实属罕见。10.明大诰是明初的一部( )。(分数:1.00)A.特别民事法规B.特别行政法规C.案例集D.特别刑事法规 解析:解析 明大诰共四编 236 条;具有与大明律同等的法律效力。是明朝具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和案例,充分体现了“重典治世”的思想。11.元朝婚姻制度的特色没有( )。(分数:1.00)A.法定婚书制度B.媒妁的管理和职业化C.民间招婿之风盛行D.寡妇带产改嫁 解析:解析 元朝婚姻制度颇具一代特色。包括法定婚书制度,婚书即书面契约,是双方当事人同意建立婚姻关系的意思表
15、示。还有赘婿管理制度,对婚约的管理和职业化,收继婚制度,严禁寡妇带产改嫁制度及绝户女的继承权等制度。12.元代对于典当的收赎年限是( )。(分数:1.00)A.30 年B.未作明确规定 C.20 年D.25 年解析:13.清朝的则例( )。(分数:1.00)A.专指刑事单行法规B.指某一行政部门或某项专门事务方面的单行法规汇编 C.指皇帝就某项事务发布的“上谕”或经皇帝批准的政府部门提出的建议D.指经过整理编订的事例解析:解析 所谓则例,是清政府针对中央各部门的职责、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规则,可以视为清政府的行政法规。14.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是( )。(分数:1.00)A.大清律例 B.
16、大清律集解附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律集解解析:解析 大清新刑律是清末修律制定的第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顺治年间制定的,大清律集解是清雍正时期制定的,大清律例制定于乾隆时期,因而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15.清朝审理宗族案件的机关是( )。(分数:1.00)A.大宗正府B.宗人府 C.内务府D.刑部解析:解析 对于宗族犯罪,刑部不能过问,只能交由宗人府审理。内务府是清朝审理满洲贵族案件的机关;大宗正府为元朝的机关。16.元朝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分数:1.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风宪宏纲D.元典章 解析:解析 元典章是由江西地方政府纂辑的。1
17、7.大清律例颁行后,统治者规定条例的修订年限为( )。(分数:1.00)A.每年修订一次B.每两年修订一次C.每三年修订一次D.每五年修订一次 解析:18.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 )。(分数:1.00)A.发遣 B.充军C.枷号D.徒刑解析:解析 发遣是将罪犯发配至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的刑罚。发遣是仅次子死刑的重型,为清朝特别创立。19.明初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律是( )。(分数:1.00)A.大明律B.明大诰 C.明会典D.问刑条例解析:解析 明初的立法主要包括制定大明律和明大诰,其中大明律是明朝的基本法典,而明大诰则是由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刑事特别法。20.元代中央主审机构
18、是( )。(分数:1.00)A.枢密院B.大理寺C.审刑院D.刑部 解析:解析 元代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既仿中原旧制,又有变化。其中元撤销了大理寺,将其职能部分转移至刑部,因此,刑部成为中央主审机构。21.下列不属于体现清朝民事主体地位于变化的选项是( )。(分数:1.00)A.开豁贱籍B.改善雇工人地位C.废除匠籍制度D.解除雇工人的贱籍身份 解析:解析 清朝民事主体地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废匠籍、改善雇工人地位和开豁贱籍三个方面。D 项错在:雇工人虽然身份低下,但不属于贱籍。22.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 )。(分数:1.00)A.充军B.发遣C.枷号 D.廷杖解析:解析 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枷号。它
19、使犯人在监狱外带枷示众,受尽耻辱和痛苦。23.明朝将御史台改为( )。(分数:1.00)A.通政使司B.布政使司C.按察使司D.都察院 解析:解析 明朝中央司法机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司法机关职掌的变化和名称的改异上,如改御史台为都察院。24.明清时期的中央主审机关是( )。(分数:1.00)A.刑部 B.大理寺C.都察院D.军机处解析:解析 明清时期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中央司法机关。其中,刑部为主审机关,大理寺负责复核,都察院负责法律监督。25.清政府在( )下设置理刑司,受理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不能决断的死刑案件。(分数:1.00)A.军机处B.大理寺C.理藩院 D.刑部解析:解析
20、 清政府专门设置了理藩院,作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在理藩院下设置理刑司,受理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不能决断的死刑案件。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26.明代负责军官军人诉讼的专职司法官有( )。(分数:2.00)A.断事B.锦衣卫C.卫镇抚 D.所镇抚 解析:27.明代例由( )组成。(分数:2.00)A.条例B.判例 C.单行成例 D.断例解析:解析 明代例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判案依据的典型判例,一种是单行成例。例经过汇编并经朝廷认可,即可上升为有效的法律。28.户部钱法堂和工部钱法堂周下设的铸钱供全国经费开支的机构是( )。(分数:2.00)A.宝泉局 B.厘
21、金局C.宝源局 D.监造司解析:解析 清朝时期的货币铸造由政府统一安排分局监造,中央的专门机构是户部和工部设立的钱法堂,户部钱法堂成立宝泉局,工部成立宝源局,分别管理全国经费开支的铸币事务。29.元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直属机构有( )。(分数:2.00)A.台院B.察院 C.殿中司 D.内八道肃政廉访司 解析:30.清朝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有( )。(分数:2.00)A.蒙古律 B.回律 C.苗律 D.番律 解析:解析 清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制定了多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如蒙古律、回律、苗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等。31.清代制定的少数民族法规主要有( )。(分数:2.00)
22、A.回律 B.番律 C.蒙古律 D.苗律 解析:解析 回律、番律、蒙古律、苗律都是清代制定的少数民族法规。32.以下关于“明刑弼教”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 B.与“德主刑辅”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C.可以“先刑后教”行事 D.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解析:解析 “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中“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后人简称“明刑弼教”。从字面而观,“弼”乃辅佐之义,似与“德主刑辅”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实则不然,“德主刑辅”中“德”为“刑”纲,“刑”要受“德”的制约,始终处于次要、辅助位置。宋以前论及“明刑弼教
23、”,多将其附于“德主刑辅”之后,其着眼点仍是“大德小刑”和“先教后刑”。宋代以后在处理德、刑关系上始有突破。著名理学家朱熹首先对“明刑弼教”作了新的阐释。他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经过他的注解,刑与德的关系不再是“德主刑辅”中的“从属”、“主次”关系,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而只是刑罚的目的,刑罚也不必拘泥于“先教后刑”的框框,而可以“先刑后教”行事。这看来小小的变通之义,却意味着中国封建法制指导原则沿着德主刑辅礼法合一明刑弼教的发展轨道,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明清两代法律实施的方法、发展方向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古代法律史上,一般说来,倡导“德主刑辅”,本意是注重道
24、德教化,限制苛刑,所以它往往是同轻刑主张相联系的。而经朱熹阐发,风行于后世的“明刑弼教”思想,则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33.下列关于清朝典、卖契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清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割赋税方能成立B.清朝明确区分了典当契约与典卖契约 C.清朝规定的典当契约的回赎期限为 30 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D.清朝的典当与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典人是否享有回赎权 解析:解析 A 项错在:宋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割赋税等四道程序。而清朝对于典当契约,无须过割赋税,但对于买卖契约,须过割赋税。C 项错在:清朝规定的出典人对典物的回赎期限为
25、 10 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注意:宋朝规定的回赎期限为 30 年,且宋朝不区分典与卖。考生应半宋、清二朝的典卖契约对比复习,以强化记忆。34.明代的充军按路途远近及地域分为( )。(分数:2.00)A.附近充军 B.边卫充军 C.极边充军 D.沿海充军 解析:35.清朝针对死刑的特殊制度是( )。(分数:2.00)A.立决 B.凌迟C.剥皮实草D.监候 解析:解析 清朝针对死刑的特殊制度是立决和监候。一般罪名确实,应该处死者,可判斩立决或绞立决,即在当年的法定执行期内处死。如罪有可疑,或情有可悯,则判斩监候或绞监候,在监收押,留待来年秋审时再审。三、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
26、10.00)36.元代曾在法律上将境内之民分为高下四等,实行同罪异罚的原则。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元代法律将全国各族人民的身份地位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同罪异罚。37.廷杖之制始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前从无此例。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38.“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清代共有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和光绪会典五部会典,合称五朝会典,而不是指五个朝代的会典。39.元朝法律确立僧侣地主在法
27、律上的特权地位。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40.清朝满人犯罪,依律享有“减等”“换刑”的特权。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41.元律规定重大案件不得夜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元律规定的是,除了重大案件以外,不得夜审。42.清代的秋审主要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以及京师附近的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清代秋审审理的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43.朱元璋主张治乱世用重典,反对使用礼义教化的手段。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
28、析:44.大元通制是元英宗时期制定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大元通制是元英宗至治三年修订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45.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对于危害封建统治的政治性犯罪加重处罚,而在“轻其所轻”原则的指导下,对伦理教化方面的犯罪从轻处罚。四、B填空题/B(总题数:1,分数:2.00)46.在清朝,( )是中央主审机关,( )是中央监察机关。(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刑部、都察院)解析:解析 清代中央机关中
29、,主审机关是刑部,监察机关是都察院。另外,负责案件复核的机构是大理寺。五、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16.00)47.简述明朝时期的刑罚制度。(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明代刑罚体系沿袭了传统的五刑制,并规定徒刑、流刑一律附加杖刑。除此之外,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刑罚尚有凌迟、充军、迁徙、枷号、刺字、廷杖。凌迟起源于五代,适用于谋反、大逆之类的严重犯罪,是最重的死刑。充军是强迫罪犯至外地充当军户的刑罚。最初仅适用于犯流、徒罪的军人,后亦适用于平民。充军按性质分为“终身”、“永远”两类。终身只坐本犯,本犯死后后代可以为民。永远则株及后世,本犯死后,后代也要承袭军籍,世代为军。迁徙是
30、强迫罪犯全家迁居千里之外的刑罚。枷号起源于唐宋,是强迫罪犯戴枷示众受辱的刑罚。刺字是一种附加刑,初犯刺右臂,再犯刺左臂。廷杖起源于隋,是皇帝对大臣施加的体罚。明代廷杖制度化,由锦衣卫施刑,东厂监刑。48.简述清朝典卖契约制度的发展。(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清朝典卖契约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明确典、卖两种契约的区别。凡为典契的,须在典契中注明回赎字样,凡为卖契的,须在卖契中注明永不回赎字样。对于乾隆十八年前的旧有契约,如果契约没有注明是否回赎字样的,30 年内可以回赎,或由典权人再向出典人支付一次“找价”,所有权归典权人;30 年以上的,尽管没有写明“绝卖”或注明回赎,仍不
31、得再请求找价或回赎。可见,典与卖的重要的区别就是是否允许回赎。此外,对于典当契约,无须经过官府加盖官印、缴纳契税和过割赋税。(2)明确典当回赎权的年限。清律规定,典当契约约定的回赎年限不得超过 10 年,超过 10 年的,以买卖契约论,并交纳契税。(3)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若出典的房屋失火焚烧,如果出典年限未满,由双方各出价一半合伙建造,典期延长 3 年,3 年后出典人仍以原价回赎。如果出典人无力出资,由典权人出资建造,典期仍延长 3 年,3 年后出典人按原典价的 140%回赎。相反,如果典权人无力出资,由出典人出资重建,则典期届满后,出典人按原典价的 60%回赎。双方均无力重建的,应将
32、地基出卖,得价的 1/3 归还出典人。六、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49.试述唐、明律在量刑方面的主要差异。(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明律与唐律相比,量刑方面有“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差异。“轻其所轻”即在处罚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犯罪时,唐、明律量刑都轻较,但明律比唐律更轻。如对“别籍异财”罪,唐律为徒3 年,明律仅处杖 100。“重其所重”即在处罚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时,唐、明律量刑都很重,但明律比唐律更重。其有以下几点表现:第一,明律加重了对严重危害专制统治犯罪的处罚,扩大了株连缘坐的范围。第二,明律加重了对侵害皇权犯罪的处罚,特设“奸党”、“交结近侍官员”、“事应奏不奏”等死刑罪名。第三,明律加重了对侵害财产犯罪的处罚。如对强盗、窃盗的量刑都较唐律为重。第四,明律加重了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量刑,株连面扩大。明律吏律特设“受赃”一卷。明代法律的以上特点体现了明统治者集中力量打击重大犯罪,巩固专制统治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