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试卷 86-1 及答案解析(总分:3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1.试述消化期内抑制胃酸分泌的主要因素及可能机制。(分数:2.00)_2.周围神经系统中有哪些属于胆碱能纤维?哪些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分数:2.00)_二、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3.试用泵一漏模式解释近端小管对 Na + 的重吸收。(分数:2.00)_三、1 A1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增高的指标是( )。(分数:2.00)A.每搏输出量B.射血分数C.心输出量D.心指数E.心脏作功量5.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
2、 )。(分数:2.00)A.口腔B.胃C.小肠D.升结肠E.横结肠6.在一昼夜中体温最高的时间是( )。(分数:2.00)A.2:006:00B.7:009:00C.10:00 12:00D.13:001 8:00E.1 9:002:007.关于对视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对光的敏感度高B.中央凹处分布最密集C.视网膜周边部,视锥细胞少D.与色觉形成有关E.越近视网膜中心部,视锥细胞越多8.近端小管对 Na + 的重吸收量约占 Na + 滤过量的( )。(分数:2.00)A.5565B.6570C.7580D.8590E.95999.使心交感神经的活动减弱的因素是
3、( )。(分数:2.00)A.动脉血压降低时B.肌肉运动时C.血容量减少时D.情绪兴奋时E.由直立变为平卧时10.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 )。(分数:2.00)A.血液中 CO 2 分压降低B.血液 pH 降低C.血液 pH 增大D.血液温度降低E.血液中 2,3-DPG 浓度降低11.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分数:2.00)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B.不影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C.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D.后负荷与肌肉的缩短速度呈正比的关系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12.关于褪黑素(MLT)错误的是( )。(分数:2.00)A.MLT 的合成与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B.视交叉上核
4、控制:MLT 的分泌C.促进机体的衰老D.调整机体的生物节律E.有镇静、催眠及抗抑郁作用13.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分数:2.00)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充盈期D.减慢充盈期E.等容舒张期四、2 X 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14.与经典的突触传递相比,非定向突触传递的特点是( )。(分数:2.00)A.无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特化结构B.作用部位较分散,非一一对应C.递质扩散距离较远,且远近不等D.传递所需时间较长,且长短不一E.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突触后成分上有无相应的受体15.调控激素分泌的形式为( )。(分数:2.00)A.下丘脑-腺垂
5、体-靶腺轴的调节B.负反馈调节C.生物节律调节D.正反馈调节E.神经调节16.儿茶酚胺对心肌的作用是( )。 ,(分数:2.00)A.减少自律细胞 4 期的 I f 内向离子流B.增加慢反应细胞 0 期 Ca 2+ 内流C.增加复极相 K + 外流D.缩短心肌不应期E.增加心肌收缩能力17.横桥的特性是( )。(分数:2.00)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肌纤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结合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原肌凝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结合C.具有 ATP 酶的作用,可以分解 ATP 而获得能量D.与肌质中的 Ca 2+ 有很大的亲和力E.负责传递信息给原肌凝蛋白综合练习试卷 86-1 答案解析(总分:34.
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1.试述消化期内抑制胃酸分泌的主要因素及可能机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消化期内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主要有胃酸本身、脂肪和高张溶液。胃酸分泌过多时可直接抑制 G 细胞释放胃泌素,还可能刺激胃黏膜 D 细胞释放生长抑素,生长抑素通过旁分泌途径作用于 G 细胞和壁细胞,抑制胃泌素释放和胃酸分泌。另外,胃酸排入十二指肠后,刺激十二指肠释放促胰液素,抑制胃酸分泌;脂肪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抑胃肽、神经降压素等激素,抑制胃酸分泌;(高张溶液一方面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引起胃酸分泌的抑制,另一方面
7、可能刺激小肠黏膜释放抑制性激素(肠抑胃素)而抑制胃酸分泌。)解析:2.周围神经系统中有哪些属于胆碱能纤维?哪些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周围神经系统中,以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而以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除少数纤维释放肽和嘌呤类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感舒血管纤维),以及支配骨骼肌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除引起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感舒血管纤维为胆碱能纤维外,多数属于肾
8、上腺素能纤维。)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3.试用泵一漏模式解释近端小管对 Na + 的重吸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Na + 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包括两个步骤:小管液中的 Na + 被动扩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当小管液流经近端小管时,由于其上皮细胞内的 Na + 浓度低于小管液,细胞的管腔膜对Na + 又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因而 Na + 就顺着电化学梯度,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上皮细胞;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主动转运到管周组织间液:当细胞内的 Na + 浓度轻微升高时,即可激活细胞基底外侧膜上的Na + 泵,将细胞内的 Na + 逆着电化学梯度泵至管周组织间
9、液。这样,一方面,使细胞内的 Na + 浓度降低,小管液中的 Na + 便可不断地进入细胞内;另一方面,使组织间液中的 Na + 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作用,使小管液中的 Cl - 和 H 2 O 随之被动重吸收到组织间液。 由于在管腔膜侧细胞间隙的紧密连接是相对密闭的,Na + 和水进入组织间液后,就使其中的静水压升高,这一压力可促使 Na + 和水通过基底膜进入相邻的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但也可能使部分 Na + 和水通过紧密连接回漏至小管腔内,这一现象称为泵一漏模式。)解析:三、1 A1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增高的指标是( )。(分
10、数:2.00)A.每搏输出量B.射血分数C.心输出量D.心指数E.心脏作功量 解析:5.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 )。(分数:2.00)A.口腔B.胃C.小肠 D.升结肠E.横结肠解析:6.在一昼夜中体温最高的时间是( )。(分数:2.00)A.2:006:00B.7:009:00C.10:00 12:00D.13:001 8:00 E.1 9:002:00解析:7.关于对视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对光的敏感度高 B.中央凹处分布最密集C.视网膜周边部,视锥细胞少D.与色觉形成有关E.越近视网膜中心部,视锥细胞越多解析:8.近端小管对 Na + 的重吸收量约占
11、 Na + 滤过量的( )。(分数:2.00)A.5565B.6570 C.7580D.8590E.9599解析:9.使心交感神经的活动减弱的因素是( )。(分数:2.00)A.动脉血压降低时B.肌肉运动时C.血容量减少时D.情绪兴奋时E.由直立变为平卧时 解析:10.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 )。(分数:2.00)A.血液中 CO 2 分压降低B.血液 pH 降低 C.血液 pH 增大D.血液温度降低E.血液中 2,3-DPG 浓度降低解析:11.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分数:2.00)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B.不影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C.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D.后负荷
12、与肌肉的缩短速度呈正比的关系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解析:12.关于褪黑素(MLT)错误的是( )。(分数:2.00)A.MLT 的合成与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B.视交叉上核控制:MLT 的分泌C.促进机体的衰老 D.调整机体的生物节律E.有镇静、催眠及抗抑郁作用解析:13.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分数:2.00)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充盈期D.减慢充盈期E.等容舒张期 解析:四、2 X 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14.与经典的突触传递相比,非定向突触传递的特点是( )。(分数:2.00)A.无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特化结构 B.作用部位较分散,
13、非一一对应 C.递质扩散距离较远,且远近不等 D.传递所需时间较长,且长短不一 E.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突触后成分上有无相应的受体 解析:15.调控激素分泌的形式为( )。(分数:2.00)A.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生物节律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神经调节 解析:16.儿茶酚胺对心肌的作用是( )。 ,(分数:2.00)A.减少自律细胞 4 期的 I f 内向离子流B.增加慢反应细胞 0 期 Ca 2+ 内流 C.增加复极相 K + 外流 D.缩短心肌不应期 E.增加心肌收缩能力 解析:17.横桥的特性是( )。(分数:2.00)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肌纤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结合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原肌凝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结合C.具有 ATP 酶的作用,可以分解 ATP 而获得能量 D.与肌质中的 Ca 2+ 有很大的亲和力E.负责传递信息给原肌凝蛋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