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试卷 63-6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方差齐性检验,按 0.1 水准,认为总体方差齐,此时推断有错的概率为(分数:2.00)A.等于 0.1B.大于 0.1C.小于 0.1D.1-E.2.肝肾损害型毒蕈中毒的有毒成分是(分数:2.00)A.毒蝇碱B.鹿花蕈素C.毒肽类D.类树脂物质E.蜡子树酸3.以下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苯对造血系统的毒性,除了(分数:2.00)A.铁B.维生素 B1C.维生素 KD.维生素 B12E.叶酸4.对调查问卷评价常用的指标(分数:2.00)A.问卷回收率,调查符合率B.信度系数,
2、效度系数C.信度系数,相关系数D.效度系数,相关系数E.回归系数,相关系数5.可对抗香豆素类过量所致出血的药物是(分数:2.00)A.肝素B.鱼精蛋白C.维生素 KD.维生素 CE.垂体后叶素6.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必然有(分数:2.00)A.SS 组内SS 组间B.MS 组间MS 组内C.SS 总=SS 组间+SS 组内D.MS 总=MS 组间+MS 组内E.以上都不对7.通过毒理学实验来测定化学物 LD50 时常用的观察期限为(分数:2.00)A.5 天B.1 周C.10 天D.2 周E.4 周8.迷走神经兴奋时引起(分数:2.00)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B.胃肠平滑肌
3、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E.胃肠平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9.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分数:2.00)A.10gB.12gC.16gD.6gE.14g10.为研究两种仪器测量人的体重有无差别,分别以这两种仪器测量了同一批人的体重,检验方法应该用(分数:2.00)A.成组设计 检验B.成组设计 t 检验C.配对设计 检验D.配对设计 t 检验E.配对设计 x2 检验11.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医学上认为影响婚育的传染病不包括(分数:2.00)A.滴虫性阴道炎B.艾滋病C.淋病D.梅毒E.麻风病1
4、2.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就以下几项提出了要求,除了(分数:2.00)A.堆温B.粪大肠菌值C.蛔虫死亡率D.苍蝇E.腐殖质含量13.从世界范围看,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同性间性传播B.异性间性传播C.血液传播D.母婴传播E.共用注射器具吸毒14.如果某药血浓度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就表明(分数:2.00)A.药物仅有一种排泄途径B.药物只在肝脏代谢C.药物主要存在于循环系统内D.t1/2 是一固定值,与血药浓度无关E.消除速度与药物吸收速度相同15.以下不属于心身疾病的为(分数:2.00)A.冠心病B.胃溃疡C.癌症D.糖尿病E.精神分裂症16.与振动病发病率高低有密
5、切关系的振动参数是(分数:2.00)A.频率B.加速度C.接触振动的时间D.工作体位和操作方式E.工作环境的气温17.危险度评定的结果可用于以下几方面,除了(分数:2.00)A.分析使用外来化合物的利弊B.作为制定卫生标准的依据C.评定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D.确定治理污染可能承受的风险E.确定环境污染物治理顺序18.妊娠期贫血宜选用(分数:2.00)A.维生素 KB.维生素 B12C.叶酸D.硫酸亚铁E.富马酸亚铁19.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中,下列各项中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食物的机械及化学刺激B.非甾体类抗炎药物C.胆汁反流D.胃酸E.胃蛋白酶20.生殖毒性试验中,受孕率等于(分数:2
6、.00)A.妊娠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B.妊娠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C.交配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D.分娩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E.分娩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21.膳食钙吸收率变化趋势是(分数:2.00)A.年龄与吸收率无关B.年龄越小吸收率越低C.吸收率随年龄而增加D.中年人与老年人吸收率大致相同E.年龄越大吸收率越低22.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最重要鉴别点是(分数:2.00)A.起病急慢的不同B.发热程度的不同C.腹痛部位不同D.大便次数不同E.大便检出不同的病原体23.配伍组方差分析中,若总例数 N,处理组数为 k,配伍组数为占,则 SS
7、 误差的自由度为(分数:2.00)A.N-XB.N-bC.N-b-kD.N-b-k-1E.N-b-k+124.B 细胞不表达(分数:2.00)A.CD2 分子B.MHC-I 抗原C.MHC-抗原D.补体受体E.Fc 受体25.基础代谢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分数:2.00)A.性别B.年龄C.气候D.激素对代谢的调节E.瘦体质26.从疾病监测的角度,上级业务部门深入疫区开展调查属于(分数:2.00)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主动与被动监测D.哨点监测E.主动与哨点监测27.发病率可以表示为:(分数:2.00)A.(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数)100
8、%C.(观察期内的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D.(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数)100%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28.在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分数:2.00)A.1 小时内B.2 小时内C.6 小时内D.12 小时内E.24 小时内29.关于标准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标准差可以是负数B.标准差必定大于或等于零C.标准差无单位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E.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大30.患者王某,男,28 岁,外地来京打工。因病急诊
9、需住院治疗,他手头只有 3000 元,但住院押金为8000 元。王某在京无亲属和朋友,无法凑齐押金。此时院方怎样做最合乎道德(分数:2.00)A.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只有交了押金方能入院B.用最昂贵的方法治疗C.收入院,具体采取什么治疗方案,可与患者商量D.救死扶伤,不应掺入金钱的成分,免费为病人治疗E.不收入院,只在急诊进行必要的姑息治疗3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分数:2.00)A.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B.处理因素、处理指标、实验效应C.处理效应、受试对象、实验效应D.受试对象、实验效应E.处理因素,受试对象32.在筛查试验中,试验的特异度愈高,则(分数:2.00)A.阳性预测值
10、愈高B.阳性预测值愈低C.阴性预测值愈高D.阴性预测值愈低E.约登指数愈低33.将一份问卷对同一个调查对象的反复测量,是在检验问卷(分数:2.00)A.效度B.信度C.可行性D.真实性E.是否有逻辑错误34.碱基置换出现终止密码,所编码的蛋白质肽链(分数:2.00)A.增长B.缩短C.不变D.扭曲E.以上都不是35.孕期用药是否导致胎儿畸形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分数:2.00)A.胎儿性别B.胎儿孕龄C.孕母血压D.孕母并发症E.多胎综合练习试卷 63-6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方差齐性检验,按 0.1 水准,认为总体
11、方差齐,此时推断有错的概率为(分数:2.00)A.等于 0.1B.大于 0.1C.小于 0.1D.1-E. 解析:2.肝肾损害型毒蕈中毒的有毒成分是(分数:2.00)A.毒蝇碱B.鹿花蕈素C.毒肽类 D.类树脂物质E.蜡子树酸解析:3.以下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苯对造血系统的毒性,除了(分数:2.00)A.铁B.维生素 B1 C.维生素 KD.维生素 B12E.叶酸解析:4.对调查问卷评价常用的指标(分数:2.00)A.问卷回收率,调查符合率B.信度系数,效度系数 C.信度系数,相关系数D.效度系数,相关系数E.回归系数,相关系数解析:5.可对抗香豆素类过量所致出血的药物是(分数:2.00)A.肝
12、素B.鱼精蛋白C.维生素 K D.维生素 CE.垂体后叶素解析:6.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必然有(分数:2.00)A.SS 组内SS 组间B.MS 组间MS 组内C.SS 总=SS 组间+SS 组内 D.MS 总=MS 组间+MS 组内E.以上都不对解析:7.通过毒理学实验来测定化学物 LD50 时常用的观察期限为(分数:2.00)A.5 天B.1 周C.10 天D.2 周 E.4 周解析:8.迷走神经兴奋时引起(分数:2.00)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E.胃肠平
13、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解析:9.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分数:2.00)A.10gB.12gC.16gD.6g E.14g解析:10.为研究两种仪器测量人的体重有无差别,分别以这两种仪器测量了同一批人的体重,检验方法应该用(分数:2.00)A.成组设计 检验B.成组设计 t 检验C.配对设计 检验D.配对设计 t 检验 E.配对设计 x2 检验解析:11.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医学上认为影响婚育的传染病不包括(分数:2.00)A.滴虫性阴道炎 B.艾滋病C.淋病D.梅毒E.麻风病解析:解析:B、C、D 都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E 为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
14、类传染病,A 滴虫性阴道炎不在之列,故为正确答案。12.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就以下几项提出了要求,除了(分数:2.00)A.堆温B.粪大肠菌值C.蛔虫死亡率D.苍蝇E.腐殖质含量 解析:解析: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只有 A、B、C、D 四项内容,没有腐殖质含量,从而加强对这四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13.从世界范围看,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同性间性传播B.异性间性传播 C.血液传播D.母婴传播E.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解析:解析:本题是考查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与流行病学特征的掌握。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是指经血液传播、经性传播和经母婴垂直传播。目前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是经异性伺性
15、传播,故只有 B 是正确答案。14.如果某药血浓度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就表明(分数:2.00)A.药物仅有一种排泄途径B.药物只在肝脏代谢C.药物主要存在于循环系统内D.t1/2 是一固定值,与血药浓度无关 E.消除速度与药物吸收速度相同解析:解析: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有如下特点:(1)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2)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3)在体内经 5个 t1/2 后,基本消除干净。(4)每隔一个 t1/2 给药一次,经 5 个 t1/2 后,血药浓度可达稳态。因此其他选项均不正确。15.以下不属于心身疾病的为(分
16、数:2.00)A.冠心病B.胃溃疡C.癌症D.糖尿病E.精神分裂症 解析:解析:精神障碍及由明确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结核病、外防、中毒等)不属于心身疾病。故 E 为正确答案。16.与振动病发病率高低有密切关系的振动参数是(分数:2.00)A.频率 B.加速度C.接触振动的时间D.工作体位和操作方式E.工作环境的气温解析:解析:高频率(40300Hz)振幅小的振动造成血管收缩痉挛,出现局部振动病。最危险的振动频率为 125Hz;低频率(40Hz 以下)大振幅振动作用于全身而引起全身振动病。17.危险度评定的结果可用于以下几方面,除了(分数:2.00)A.分析使用外来化合物的利弊B
17、.作为制定卫生标准的依据C.评定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D.确定治理污染可能承受的风险 E.确定环境污染物治理顺序解析:解析:危险度评定是对有毒化学品进行卫生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危险度可进行利弊权衡分析,外来化合物危险度评定还可为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还可对确定环境污染物的治理顺序提供依据及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18.妊娠期贫血宜选用(分数:2.00)A.维生素 KB.维生素 B12C.叶酸 D.硫酸亚铁E.富马酸亚铁解析:解析:叶酸为细胞生长和分裂所必需的物质,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如营养性、婴儿期或妊娠期贫血,维生素 K 为止血药,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用于缺铁性贫血,
18、维生素 B12 主要用于恶性贫血,或与叶酸共同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19.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中,下列各项中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食物的机械及化学刺激B.非甾体类抗炎药物C.胆汁反流D.胃酸 E.胃蛋白酶解析:解析:无酸就无溃疡在目前被认为仍是适用的,在诸多的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中,胃酸是第一位的。20.生殖毒性试验中,受孕率等于(分数:2.00)A.妊娠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B.妊娠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 C.交配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D.分娩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E.分娩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解析:解析:受孕率;妊娠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
19、物数100%。它反映雌性动物生育能力,以及雌性动物受孕情况。21.膳食钙吸收率变化趋势是(分数:2.00)A.年龄与吸收率无关B.年龄越小吸收率越低C.吸收率随年龄而增加D.中年人与老年人吸收率大致相同E.年龄越大吸收率越低 解析:解析:对于老年人钙的供应量特别重要。因为多数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直接影响到钙的吸收和利用。22.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最重要鉴别点是(分数:2.00)A.起病急慢的不同B.发热程度的不同C.腹痛部位不同D.大便次数不同E.大便检出不同的病原体 解析:解析: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最重要鉴别点是大便检出不同的病原体,而其余四项均无特征性的鉴别价值。23.配伍组方差分
20、析中,若总例数 N,处理组数为 k,配伍组数为占,则 SS 误差的自由度为(分数:2.00)A.N-XB.N-bC.N-b-kD.N-b-k-1E.N-b-k+1 解析:解析:因为在配位组方差分析中,有 V 总V 处理+V 配位+V 误差。24.B 细胞不表达(分数:2.00)A.CD2 分子 B.MHC-I 抗原C.MHC-抗原D.补体受体E.Fc 受体解析:解析:B 淋巴细胞表达 MHCI 类和类抗原、抗原特异识别受体、Fc 受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和 CD19、CD20、CD40、CD80、CD86 等分子,但不表达 CD2 分子。25.基础代谢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分数
21、:2.00)A.性别B.年龄C.气候D.激素对代谢的调节E.瘦体质 解析:解析:基础代谢主要决定于瘦体质。26.从疾病监测的角度,上级业务部门深入疫区开展调查属于(分数:2.00)A.主动监测 B.被动监测C.主动与被动监测D.哨点监测E.主动与哨点监测解析:解析:从疾病监测的角度,上级单位根据特殊需要开展专项调查或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这种工作形式被称为主动监测。例如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的传染病漏报调查,以及按照统一要求对某些疾病进行的重点监测等。备选答案的干扰项是 A 和 D。被动监测,是指下级单位按照常规上报监测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报告这种工作形式,例如常规传染病报告。哨点监
22、测,是指根据疾病的流行特征在特定地区设立监测哨点,对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以了解疾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的监测形式。27.发病率可以表示为:(分数:2.00)A.(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数)100%C.(观察期内的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D.(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数)100%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解析:解析:备选答案中仅 A 项正确。发病率指观察时期内观察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发病率的计算公式是:发病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的暴露人数100%28.在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
23、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分数:2.00)A.1 小时内B.2 小时内C.6 小时内D.12 小时内 E.24 小时内解析: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在城镇于 6 小时内,农村于 12 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29.关于标准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标准差可以是负数B.标准差必定大于或等于零 C.标准差无单位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
24、E.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大解析:解析:由计算公式得知。30.患者王某,男,28 岁,外地来京打工。因病急诊需住院治疗,他手头只有 3000 元,但住院押金为8000 元。王某在京无亲属和朋友,无法凑齐押金。此时院方怎样做最合乎道德(分数:2.00)A.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只有交了押金方能入院B.用最昂贵的方法治疗C.收入院,具体采取什么治疗方案,可与患者商量 D.救死扶伤,不应掺入金钱的成分,免费为病人治疗E.不收入院,只在急诊进行必要的姑息治疗解析:解析:急诊必须接纳,治疗方式和费用方面如果患者清醒应该与患者商量。3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分数:2.00)A.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
25、验效应 B.处理因素、处理指标、实验效应C.处理效应、受试对象、实验效应D.受试对象、实验效应E.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解析:32.在筛查试验中,试验的特异度愈高,则(分数:2.00)A.阳性预测值愈高 B.阳性预测值愈低C.阴性预测值愈高D.阴性预测值愈低E.约登指数愈低解析:解析:在筛查试验中,筛查试验的特异度愈高,筛查的阳性预测值愈高。因为筛查试验的特异度愈高,假阳性率就愈低,筛查试验阳性者真正是病人的可能性就愈大。33.将一份问卷对同一个调查对象的反复测量,是在检验问卷(分数:2.00)A.效度B.信度 C.可行性D.真实性E.是否有逻辑错误解析:解析:本试题考核考生对“问卷调查中的信度和
26、效度的关系“的记忆和理解。效度是调查的真实性,反映测量结果与要达到目标的接近程度;信度是测量工具的可靠性或稳定性,即用问卷对同一概念进行多次测量的前后一致性。如果要检验问卷的可行性或者逻辑错误,应当进行预调查。真实性就是效度,检验效度的方法也就是检验真实性的方法,一般检验效度的方法有主观评价和相关分析。所以其他选择答案是错误的。34.碱基置换出现终止密码,所编码的蛋白质肽链(分数:2.00)A.增长B.缩短 C.不变D.扭曲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碱基置换的结果可造成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的改变,可能出现同义密码、错义密码或终止密码。终止密码可使所编码的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中断,肽链缩短。35.孕期用药是否导致胎儿畸形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分数:2.00)A.胎儿性别B.胎儿孕龄 C.孕母血压D.孕母并发症E.多胎解析:解析:孕期早期用药不当易于引起胎儿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