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试卷 44-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7,分数:114.00)1.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惟一的供能物质是(分数:2.00)A.脂肪B.葡萄糖C.氨基酸D.AAE.DHA2.地方性氟中毒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数:2.00)A.食物中氟含量过高B.土壤中氟含量过高C.饮水氟含量过高D.饮水氟含量过低E.维生素 A 和钙缺乏3.机体在那一种状态下作业维持时间最长(分数:2.00)A.氧需氧上限B.非乳酸氧债C.乳酸氧债D.氧需氧上限E.氧需氧上限4.病例对照研究中 OR 是指(分数:2.00)A.病例组的患病率除以对照组的患病率B.病
2、例组的发病率除以对照组的发病率C.病例组暴露比值除以对照组暴露比值D.对照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暴露比值E.病例组的患病比值除以对照组的患病比值5.造成矽肺病变不断进展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合并了肺结核B.肺泡巨噬细胞反复吞噬矽尘和自身崩解C.工人不断吸入矽尘D.吸入了5m 的矽尘和金属粉尘E.机体抵抗力下降6.下列全部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分数:2.00)A.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B.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C.蛋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D.苏氨酸、丝氨酸、赖氨酸E.赖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7.正常人摄取 K + 多时由肾脏排出的也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远曲小管和集
3、合管分泌 K + 增多B.近球小管重吸收 + 减少C.髓袢重吸收 + 减少D.醛固酮分泌减少8.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最常用、简便的指标是(分数:2.00)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空气离子D.二氧化氮E.二氧化碳9.下列哪项关于患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患病率一般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说明此类疾病流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对于急性病和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B.患病率计算时分子是一定时期内的新、旧病例数C.在对不同地区进行患病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D.在发病率、病程均稳定的情况下,患病率等于发病率乘以病程E.以上都正确10.确定某暴露因
4、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强度用(分数:2.00)A.该人群中暴露于该因素的暴露率B.相对危险度C.该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D.人群归因危险度E.该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11.交互抑制的形成是由于(分数:2.00)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少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E.除极化抑制12.氯甲醚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分数:2.00)A.胃癌B.肺癌C.白血病D.肾脏肿瘤E.皮肤癌13.直线回归分析中,对回归系数作假设检验,其目的是(分数:2.00)A.检验两变量是否有相关关系B.检验曲线拟合的好坏C.检验回归系数 b 是否为 0D.帮助判断是否有异常值E.检验总体回归系数是
5、否为 014.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是通过(分数:2.00)A.生物富集B.新陈代谢C.食物链D.生态平衡E.生物转化15.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其备择假设是(分数:2.00)A.p1=p2B.p1p2C.b=cD.bcE.1=2=316.队列研究中确定观察终止时间是根据(分数:2.00)A.研究工作的期限与经费B.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C.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疾病结局的一般潜隐期D.全体研究对象是否都出现观察结局的时间E.非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17.当外界环境中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主要靠(分数:2.00)A.蒸发B.对流C.传导D.辐射E.降低产热18.下列有关局部
6、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多从手指近端开始E.冷水复温实验阳性19.对心肌前负荷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指心肌收缩时遇到的阻力B.相当于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血量C.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大,心肌收缩力也随之增强D.前负荷增加时,心肌收缩的初长度增大E.是影响心输出量的重要因素20.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是(分数:2.00)A.霍乱、黄热病、鼠疫B.艾滋病、霍乱、黄热病C.黄热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D.鼠疫、艾滋病、梅毒E.艾滋病、霍乱、黄热病、流行性感冒21.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制定
7、的依据是(分数:2.00)A.肺通气量和心率B.通气量和排汗量C.能量代谢率和劳动时间率D.能量代谢E.劳动时间率和心率22.降低工作场所流体动力性噪声源的噪声(分数:2.00)A.消声B.吸声C.隔声D.技术改造E.声源转移室外23.常用的人口数量指标有(分数:2.00)A.平均人口数B.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C.老年人口数D.老少比例E.人口金字塔2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不同是(分数:2.00)A.年龄不同B.性别不同C.目标人群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观察指标不同25.甲苯和二甲苯轻度慢性中毒的毒作用主要表现是(分数:2.00)A.消化系统功能障碍B.血液系统功
8、能障碍C.神经衰弱综合征D.造血功能障碍E.呼吸系统功能障碍26.某河流受到了生活污水的污染,分析了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3 个指标的含量,结果是氨氮升高,而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分数:2.00)A.水体曾受到过污染B.水体受污染,有一定程度的自净C.水体受到新近的污染D.水体受到有机物的新近污染E.有合成氨化肥的污染27.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分数:2.00)A.标准差B.方差C.标准误D.变异系数E.把握度28.某国家针对某种病研制了一种药物,该药只能延长病人的生命,不能治愈疾病,其结果可能导致该病(分数:2.00)A.患病率减少B.发病率减少C.
9、患病率增加D.发病率增加E.发病率和患病率减少29.“有效温度“是由三项指标综合作用产生的温热感指标。该三项指标是(分数:2.00)A.气温、气湿、气流B.气流、气温、热辐射C.气温、气湿、气压D.气温、气流、热辐射E.气湿、气压、热辐射30.-胡萝卜素 1g 相当于视黄醇的量(分数:2.00)A.0.3gB.6gC.0.167mgD.0.167gE.0.167IU31.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肪酸只有一种即(分数:2.00)A.亚麻酸B.花生四烯酸C.EPAD.DHAE.亚油酸32.正态分布曲线,当 恒定时,a 越大(分数:2.00)A.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B.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小,曲线越陡峭C
10、.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大,曲线越平缓D.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E.曲线位置和形状不变33.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分数:2.00)A.屈肌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腱反射D.肌紧张反射E.翻正反射34.必需氨基酸的准确解释是(分数:2.00)A.人体必须的氨基酸B.人体能够合成的氨基酸C.由其他物质转变而来的氨基酸D.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E.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氨基酸35.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泄漏毒气事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气污染急性中毒事件,该厂泄漏的毒气是(分数:2.00)A.二氧化硫和飘尘B.光化学烟雾C.过氧乙酰基硝酸酯D.甲基异氰酸甲酯E.放射性毒物36.下列疾病概念,哪项是正确的(分数:
11、2.00)A.农民肺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B.农业皮炎是由感染布氏杆菌发病C.钩端螺旋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D.尾蚴皮炎属人畜共患疾病E.农业皮炎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37.强心苷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分数:2.00)A.降低心肌耗氧量B.正性肌力作用C.使已扩大的心室容积缩小D.减慢心率E.减慢房室传导38.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分数:2.00)A.t 检验B.q 检验C.F 检验D.行列表卡方检验E.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39.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分数:2.00)A.增加观察例数B.控制个体变异C.遵循随机化原则D.严格挑选观察对象E.有代表性地选取个体40.在农
12、村,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分数:2.00)A.6 小时内B.12 小时内C.24 小时内D.36 小时内E.48 小时内41.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分数:2.00)A.就业前检查B.定期体检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D.健康状况分析E.职业病的治疗42.用漂白粉消毒井水的正确操作是(分数:2.00)A.将漂白粉直接倒入井内B.将漂白粉调成糊状,倒入井内C.用热水将漂白粉调成糊状,倒入井内D.将漂白粉用冷水调成糊状,再加少量水,混匀,静止,将上清液倒入井内E.将漂白粉用热水调成糊状,再加少量热水,混匀,静止,将上清液倒入井内43.脱水
13、保藏食品需将食品的水分降至何种程度(分数:2.00)A.10%.B.15%.C.20%.D.30%.E.50%.44.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分数:2.00)A.污染物排放量B.有效排放高度C.接触点与污染源的距离D.气象因素E.地形45.特异危险度(归因危险度)是指(分数:2.00)A.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之比B.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之差C.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率之比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率之差E.上述都不是46.以下有关回顾性调查的论述,哪条有错(分数:2.00)A.是一种“由果查因“的方法B.是现况调查的一
14、种扩展C.回顾性调查又称横断面调查D.病例一对照调查属于回顾性调查E.病例组与对照组除接触可疑致病因子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尽可能相同47.酶促反应中决定酶特异性的部分是(分数:2.00)A.辅基B.辅酶C.酶蛋白D.金属离子E.B 族维生素48.两受试者接受了智力测验的测查后,智商均为 85。其中一位是山区农民,结合他受教育程度和所处环境,考虑其智力基本正常;另一位是某大学教授,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则考虑他有大脑退行性病变的可能。这样的分析和判断是遵循心理测验的(分数:2.00)A.标准化原则B.保密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统一性原则E.以上都不是49.体力劳动过程中体内产生氧债的准确解释是(
15、分数:2.00)A.劳动强度大,需氧量大B.劳动时供氧系统未起作用C.劳动中氧需大于氧上限D.肌肉在无氧状态下活动E.机体供氧能力有限50.队列研究的特点是(分数:2.00)A.属于分析性研究B.设立比较组C.研究方向由因及果D.验证病因假设E.以上均是51.某男性铅作业工人,除尿铅增高外,具有神经衰弱症状,口内有金属味,尿 ALA 升高,可诊断为(分数:2.00)A.轻度铅中毒B.铅吸收C.铅中毒D.重度铅中毒E.中度铅中毒52.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肪酸只有一种即(分数:2.00)A.亚麻酸B.花生四烯酸C.EPAD.DHAE.亚油酸53.某男性,某矿场采矿工,年龄 25 岁,工龄约 2
16、年。因主诉咳嗽、气短、胸痛就诊。检查发现,X 线胸片呈肺纹理增加,伴有块状阴影和典型结节。患者自述,他工作场所条件很差,无防尘设施,此工人最可能患何种类型尘肺(分数:2.00)A.晚发性矽肺B.矽肺C.煤肺D.尘肺E.速发性矽肺54.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常用下列哪种方法(分数:2.00)A.职业病体检B.普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E.病例-对照调查55.主要用于癫癎大发作及持续状态的药是(分数:2.00)A.地西泮B.苯巴比妥C.异戊巴比妥D.司可巴比妥E.硫喷妥钠56.续发率是指(分数:2.00)A.接触者第二次发病数/接触者总人数100%B.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C.接触者中
17、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D.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E.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57.控制疟疾临床症状的首选药物是(分数:2.00)A.奎宁B.氯喳C.伯氨喳D.青蒿索E.乙胺嘧啶综合练习试卷 44-12 答案解析(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7,分数:114.00)1.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惟一的供能物质是(分数:2.00)A.脂肪B.葡萄糖 C.氨基酸D.AAE.DHA解析:2.地方性氟中毒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数:2.00)A.食物中氟含量过高B.土壤中氟含量过高C.饮水氟含量过高 D.饮水氟含量
18、过低E.维生素 A 和钙缺乏解析:3.机体在那一种状态下作业维持时间最长(分数:2.00)A.氧需氧上限B.非乳酸氧债C.乳酸氧债D.氧需氧上限 E.氧需氧上限解析:4.病例对照研究中 OR 是指(分数:2.00)A.病例组的患病率除以对照组的患病率B.病例组的发病率除以对照组的发病率C.病例组暴露比值除以对照组暴露比值 D.对照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暴露比值E.病例组的患病比值除以对照组的患病比值解析:5.造成矽肺病变不断进展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合并了肺结核B.肺泡巨噬细胞反复吞噬矽尘和自身崩解 C.工人不断吸入矽尘D.吸入了5m 的矽尘和金属粉尘E.机体抵抗力下降解析:6.下列
19、全部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分数:2.00)A.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B.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C.蛋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D.苏氨酸、丝氨酸、赖氨酸E.赖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解析:7.正常人摄取 K + 多时由肾脏排出的也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K + 增多 B.近球小管重吸收 + 减少C.髓袢重吸收 + 减少D.醛固酮分泌减少解析:8.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最常用、简便的指标是(分数:2.00)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空气离子D.二氧化氮E.二氧化碳 解析:9.下列哪项关于患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患病率一般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20、存在或流行的频率,说明此类疾病流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对于急性病和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B.患病率计算时分子是一定时期内的新、旧病例数C.在对不同地区进行患病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D.在发病率、病程均稳定的情况下,患病率等于发病率乘以病程E.以上都正确 解析:10.确定某暴露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强度用(分数:2.00)A.该人群中暴露于该因素的暴露率B.相对危险度 C.该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D.人群归因危险度E.该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解析:11.交互抑制的形成是由于(分数:2.00)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少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
21、奋E.除极化抑制解析:12.氯甲醚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分数:2.00)A.胃癌B.肺癌 C.白血病D.肾脏肿瘤E.皮肤癌解析:13.直线回归分析中,对回归系数作假设检验,其目的是(分数:2.00)A.检验两变量是否有相关关系B.检验曲线拟合的好坏C.检验回归系数 b 是否为 0D.帮助判断是否有异常值E.检验总体回归系数是否为 0 解析:14.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是通过(分数:2.00)A.生物富集B.新陈代谢C.食物链 D.生态平衡E.生物转化解析:15.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其备择假设是(分数:2.00)A.p1=p2B.p1p2C.b=cD.bc E.1=2=3解析:16.队
22、列研究中确定观察终止时间是根据(分数:2.00)A.研究工作的期限与经费B.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C.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疾病结局的一般潜隐期 D.全体研究对象是否都出现观察结局的时间E.非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解析:17.当外界环境中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主要靠(分数:2.00)A.蒸发 B.对流C.传导D.辐射E.降低产热解析:解析:当外界环境中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唯一的散热途径是蒸发散热。此时大量出汗,通过汗液蒸发散热。18.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多从手指近端
23、开始 E.冷水复温实验阳性解析:19.对心肌前负荷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指心肌收缩时遇到的阻力 B.相当于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血量C.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大,心肌收缩力也随之增强D.前负荷增加时,心肌收缩的初长度增大E.是影响心输出量的重要因素解析:解析:心肌收缩时遇到的阻力是心肌的后负荷。20.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是(分数:2.00)A.霍乱、黄热病、鼠疫 B.艾滋病、霍乱、黄热病C.黄热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D.鼠疫、艾滋病、梅毒E.艾滋病、霍乱、黄热病、流行性感冒解析:21.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制定的依据是(分数:2.00)A.肺通气量和心率B.通气量和排汗量C.
24、能量代谢率和劳动时间率 D.能量代谢E.劳动时间率和心率解析:解析: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3T+7M。其中,T 为劳动时间率,M 为 8 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22.降低工作场所流体动力性噪声源的噪声(分数:2.00)A.消声 B.吸声C.隔声D.技术改造E.声源转移室外解析:解析:消声方法是防止风道和排气管等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23.常用的人口数量指标有(分数:2.00)A.平均人口数B.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 C.老年人口数D.老少比例E.人口金字塔解析:2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不同是(分数:2.00)A.年龄不同B.性别不同C.目标人群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 E
25、.观察指标不同解析:解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干预措施不同以外,其余各项特征基本相似,即两组具有可比性。25.甲苯和二甲苯轻度慢性中毒的毒作用主要表现是(分数:2.00)A.消化系统功能障碍B.血液系统功能障碍C.神经衰弱综合征 D.造血功能障碍E.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解析:解析:甲苯、二甲苯在体内主要分布在大脑等含脂丰富的组织中。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26.某河流受到了生活污水的污染,分析了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3 个指标的含量,结果是氨氮升高,而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分数:2.00)A.水体曾受到过污染B.水体受污染,有一定程度的自净C.
26、水体受到新近的污染D.水体受到有机物的新近污染 E.有合成氨化肥的污染解析:解析:生活污水的污染主要是粪便等含氮生物性有机物的污染。含氮污染物进入河流,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出氨,然后再逐步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测定出水中氨氮升高,表示水中的氨多,说明水体受到新近的污染。如果亚硝酸盐氮高,表示水中亚硝酸盐多,说明正在自净过程中。如果水中硝酸盐氮高,表示水中硝酸盐多,说明过去有过污染,现在已自净。因此,D 是正确答案,明确是有机物的新近污染。27.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分数:2.00)A.标准差B.方差C.标准误 D.变异系数E.把握度解析:解析:标准误是表示均数抽样误差的指标。28
27、.某国家针对某种病研制了一种药物,该药只能延长病人的生命,不能治愈疾病,其结果可能导致该病(分数:2.00)A.患病率减少B.发病率减少C.患病率增加 D.发病率增加E.发病率和患病率减少解析:解析:如果一种药物不能治愈疾病,仅能延长病人的生命,那么,人群中带病生存的人数将会不断增加,该病的患病率就会逐渐升高。29.“有效温度“是由三项指标综合作用产生的温热感指标。该三项指标是(分数:2.00)A.气温、气湿、气流 B.气流、气温、热辐射C.气温、气湿、气压D.气温、气流、热辐射E.气湿、气压、热辐射解析:解析:有效温度是根据气温、气湿、气流这三项小气候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温热感而制定的指标。不
28、包括热辐射。而且要记住:室内小气候的四个因素中,不包括气压。30.-胡萝卜素 1g 相当于视黄醇的量(分数:2.00)A.0.3gB.6gC.0.167mgD.0.167g E.0.167IU解析:解析:因为 6g 的 胡萝卜素等于 1g 视黄醇。31.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肪酸只有一种即(分数:2.00)A.亚麻酸B.花生四烯酸C.EPAD.DHAE.亚油酸 解析:解析: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都可由亚油酸转变而成。32.正态分布曲线,当 恒定时,a 越大(分数:2.00)A.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B.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小,曲线越陡峭C.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大,曲线越平缓 D.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E.曲线
29、位置和形状不变解析:解析: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水平位置,。决定曲线“胖瘦“。33.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分数:2.00)A.屈肌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腱反射D.肌紧张反射 E.翻正反射解析:解析: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受牵拉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它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34.必需氨基酸的准确解释是(分数:2.00)A.人体必须的氨基酸B.人体能够合成的氨基酸C.由其他物质转变而来的氨基酸D.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E.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氨基酸解析:解析: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膳食补充的氨基酸。35.印度博帕尔
30、市的农药厂泄漏毒气事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气污染急性中毒事件,该厂泄漏的毒气是(分数:2.00)A.二氧化硫和飘尘B.光化学烟雾C.过氧乙酰基硝酸酯D.甲基异氰酸甲酯 E.放射性毒物解析:解析:该农药厂泄漏的是甲基异氰酸甲酯。36.下列疾病概念,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农民肺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B.农业皮炎是由感染布氏杆菌发病C.钩端螺旋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 D.尾蚴皮炎属人畜共患疾病E.农业皮炎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解析:解析:钩端螺旋体病本是动物易患的疾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职业接触使人感染了钩端螺旋体而发病,称人畜共患疾病。37.强心苷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分数:2.00
31、)A.降低心肌耗氧量B.正性肌力作用 C.使已扩大的心室容积缩小D.减慢心率E.减慢房室传导解析:解析:强心苷治疗心衰的药理基础主要是正性肌力作用,即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多。亦与负性频率作用,使心率减慢,以及减慢房室传导等有关。38.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分数:2.00)A.t 检验B.q 检验 C.F 检验D.行列表卡方检验E.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解析:39.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分数:2.00)A.增加观察例数 B.控制个体变异C.遵循随机化原则D.严格挑选观察对象E.有代表性地选取个体解析:解析:S 一定,标准误与成反比。40.在农村,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
32、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分数:2.00)A.6 小时内B.12 小时内C.24 小时内 D.36 小时内E.48 小时内解析: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 12 小时内,农村于 24 小时内向发病地区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41.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分数:2.00)A.就业前检查B.定期体检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D.健康状况分析E.职业病的治疗 解析:解析:健康监护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应用、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42.用漂白粉消毒井水的正确操作
33、是(分数:2.00)A.将漂白粉直接倒入井内B.将漂白粉调成糊状,倒入井内C.用热水将漂白粉调成糊状,倒入井内D.将漂白粉用冷水调成糊状,再加少量水,混匀,静止,将上清液倒入井内 E.将漂白粉用热水调成糊状,再加少量热水,混匀,静止,将上清液倒入井内解析:解析:井水消毒绝不是随便洒些漂白粉便可。而必须按照 D 的做法,逐步操作。A、B、C、E 均是错误操作,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而且还要浪费漂白粉用量,甚至对井水反而造成新的污染。因为漂白粉是用石灰吸附氯气而制成的。如果不使用上清液,而直接将漂白粉水倒入井中,则井水硬度就要升高。43.脱水保藏食品需将食品的水分降至何种程度(分数:2.00)
34、A.10%.B.15%. C.20%.D.30%.E.50%.解析:解析:脱水保藏是一种常用的食品保藏方法。其原理是将食品中水分降至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的含量以下,即 15%。44.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分数:2.00)A.污染物排放量 B.有效排放高度C.接触点与污染源的距离D.气象因素E.地形解析:解析:最基本的因素应该是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量越大,越易造成污染而 B、C、D、E 均是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而不是最基本的因素。45.特异危险度(归因危险度)是指(分数:2.00)A.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之比B.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之差C.暴露
35、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率之比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率之差 E.上述都不是解析:解析:特异危险度的定义为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故 D 正确。46.以下有关回顾性调查的论述,哪条有错(分数:2.00)A.是一种“由果查因“的方法B.是现况调查的一种扩展C.回顾性调查又称横断面调查 D.病例一对照调查属于回顾性调查E.病例组与对照组除接触可疑致病因子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尽可能相同解析:解析:横断面调查是现况调查。是调查一个时点内的情况。而回顾性调查是把现况调查扩展到过去。所以,不是横断面调查。47.酶促反应中决定酶特异性的部分是(分数:
36、2.00)A.辅基B.辅酶C.酶蛋白 D.金属离子E.B 族维生素解析:解析:决定酶特异性的是酶蛋白分子中能与底物结合并发生催化作用的局部空间结构,即活性中心。再者单纯酶并不含辅基、辅酶、B 族维生素等,因此其他四项备选答案不正确。48.两受试者接受了智力测验的测查后,智商均为 85。其中一位是山区农民,结合他受教育程度和所处环境,考虑其智力基本正常;另一位是某大学教授,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则考虑他有大脑退行性病变的可能。这样的分析和判断是遵循心理测验的(分数:2.00)A.标准化原则B.保密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 D.统一性原则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应用心理测验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标准化
37、原则,必须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按照标准化的程序操作;2保密性原则,测验操作者有义务对测验材料乃内容保密;3客观性原则,对测验结果的解释要根据被试者的实际情况考虑,实事求是,而不是仅仅凭分数判断。49.体力劳动过程中体内产生氧债的准确解释是(分数:2.00)A.劳动强度大,需氧量大B.劳动时供氧系统未起作用C.劳动中氧需大于氧上限 D.肌肉在无氧状态下活动E.机体供氧能力有限解析:解析:肌肉在缺氧条件下活动,氧需大于氧上限。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称氧债。50.队列研究的特点是(分数:2.00)A.属于分析性研究B.设立比较组C.研究方向由因及果D.验证病因假设E.以上均是 解析:解析:队列研究在
38、验证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时,应用社会学、统计学、逻辑学和医学等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推导和分析,使队列研究相对于描述性和实验性研究来说具有独特的方法学色彩,因此,在流行病学方法学上分属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在分析暴露与效应的关系时,通过设立专门的比较组,使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获得“反面“的证据。队列研究的起点是选择暴露与未暴露于某一因素的两组人群,然后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即研究方向由因及果,因而属于前瞻性研究。正是由于研究具有“前瞻性“,使得队列研究在判定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靠性。因此,队列研究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被确定在“验证病因假设“上
39、。51.某男性铅作业工人,除尿铅增高外,具有神经衰弱症状,口内有金属味,尿 ALA 升高,可诊断为(分数:2.00)A.轻度铅中毒 B.铅吸收C.铅中毒D.重度铅中毒E.中度铅中毒解析:解析:患者尿铅升高,表明铅在体内软组织和硬组织分布的平衡已达到饱和,并有多余的铅经尿排出。同时,尿 ALA 升高,证明铅已影响到卟啉代谢。因此,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52.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肪酸只有一种即(分数:2.00)A.亚麻酸B.花生四烯酸C.EPAD.DHAE.亚油酸 解析:53.某男性,某矿场采矿工,年龄 25 岁,工龄约 2 年。因主诉咳嗽、气短、胸痛就诊。检查发现,X 线胸片呈肺纹理增加,伴有块
40、状阴影和典型结节。患者自述,他工作场所条件很差,无防尘设施,此工人最可能患何种类型尘肺(分数:2.00)A.晚发性矽肺B.矽肺C.煤肺D.尘肺E.速发性矽肺 解析:54.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常用下列哪种方法(分数:2.00)A.职业病体检B.普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E.病例-对照调查 解析:55.主要用于癫癎大发作及持续状态的药是(分数:2.00)A.地西泮B.苯巴比妥 C.异戊巴比妥D.司可巴比妥E.硫喷妥钠解析:56.续发率是指(分数:2.00)A.接触者第二次发病数/接触者总人数100%B.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C.接触者中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D.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E.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 解析:57.控制疟疾临床症状的首选药物是(分数:2.00)A.奎宁B.氯喳 C.伯氨喳D.青蒿索E.乙胺嘧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