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试卷 43-2 及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7,分数:94.00)1.原始数据都乘以一个不等于 0 的常数 K(分数:2.00)A.均数不变、标准差不变B.均数不变,标准差变为 K 倍C.均数变为 K 倍,标准差变为 K 倍D.均数变为 K 倍,标准差不变E.均数变为 K 倍,标准差变为K 倍2.为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以下预防措施错误的是(分数:2.00)A.定期产前检查B.妊娠早期限制钠盐的摄入C.妊娠中期测平均动脉压D.妊娠中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E.认识发病诱因予相应保健措施3.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注
2、册,除了(分数:2.00)A.死亡的B.被宣告失踪的C.受民事处罚的D.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E.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4.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分数:2.00)A.房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动过速B.心房纤颤C.心房扑动D.室性心动过速E.室性早搏5.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心输出量B.小动脉口径C.大动脉弹性D.血液粘滞性E.血流速度6.我国卫生部 1988 年颁布的医德规范的七条内容中,不直接涉及医患关系的是(分数:2.00)A.第 2 条B.第 3 条C.第 4 条D.第 5 条E.第 6 条7.队列研究属于(分数:2.00)A.实验性研究B.相关性研
3、究C.描述性研究D.分析性研究E.理论性研究8.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用的试验是(分数:2.00)A.IMViC 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D.胆汁溶菌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9.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分数:2.00)A.保持时间在 0.251 秒B.大脑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C.记忆容量 72 个记忆单位D.主要以词为媒介进行编码E.有鲜明的形象性10.去除热原质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数:2.00)A.蒸馏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滤过法D.巴氏消毒法E.干烤法11.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以下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若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 F 值接近 0B.若处理因素无作用,理
4、论上 F 值很大C.若处理因素有作用,理论上 F 值接近 1D.若处理因素有作用,理论上 F 值接近 0E.若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 F 值接近 112.下面哪一项不是爆发调查的内容(分数:2.00)A.核实诊断,证实爆发B.全面考察疫情,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疾病分布C.形成有关致病因素的假设并加以检验D.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以干预措施,一组作为对照继续观察E.调查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13.天然自身免疫耐受正确的概念是(分数:2.00)A.机体对任何抗原都不发生免疫应答B.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C.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D.机体对非已抗原都不发生免疫应答E.
5、机体对释放隐蔽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14.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分数:2.00)A.系统误差越大B.可靠程度越大C.抽样误差越大D.可比性越差E.离散程度越小15.健康教育要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分数:2.00)A.医疗技术B.诊断技术C.知识、技术与服务D.生化检测技术E.救护技术16.哪一种胃炎易导致贫血(分数:2.00)A.慢性 B 型萎缩性胃炎B.慢性浅表性胃炎C.慢性 A 型萎缩性胃炎D.急性糜烂性胃炎E.急性化脓性胃炎1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最好是(分数:2.00)A.新发病例B.现患病例C.死亡病例D.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E.新病例和死亡病例18.以某
6、年活产数作分母的是某年(分数:2.00)A.性别比B.总和生育率C.婴儿死亡率D.终身生育率E.死亡率19.关于 L-Dopa 的下述情况哪种是错误的(分数:2.00)A.口服后 052 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B.高蛋白饮食可减低其生物利用度C.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 L-Dopa 不足用量的 1%D.作用快,初次用药数小时即明显见效E.外周脱羧形成的多巴胺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20.以下哪一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分数:2.00)A.潜伏期的长短影响流行特征B.依据潜伏期可以制定疾病的预防措施C.潜伏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D.依据潜伏期可以评价其项预防措施的效果E.依据潜伏期可以判断传
7、染源与续发病例的关系21.对矿物质错误的认识是(分数:2.00)A.机体中含量小于 0.01%(100mg/kg 体重)者为微量元素B.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C.目前已确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有 14 种D.人体能将过量摄入的无机盐排出体外,故过量摄入对健康无害E.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在代谢过程中消失22.常见黄曲霉产毒的最适温度是(分数:2.00)A.1014B.1519C.2024D.2530E.313523.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用对照组的发病率除以接种组的发病率称为(分数:2.00)A.相对危险度B.特异危险度C.保护率D.效果指数E.抗体阳转率24.下列试验中不属于基因
8、突变试验的是(分数:2.00)A.Ames 试验B.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C.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D.枯草杆菌 DNA 修复实验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突变试验25.爆发的定义是(分数:2.00)A.起病突然,波及范围广,短时间内可以越过国界、洲界,形成世界范围的流行B.某种传染病突然发生的一种现象C.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出现许多 1 种疾病病例的现象D.疾病集中发生的过程E.某地区疾病发生率显著超过历年同期水平的现象26.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被称为(分数:2.00)A.病人B.病源携带者C.易感者D.传染源E.感染者27.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分层分析的目的是(分数:
9、2.00)A.控制选择偏倚B.控制混杂偏倚C.控制信息偏倚D.提高分析效率E.提高资料的利用率28.氰化氢中毒时主要抑制(分数:2.00)A.乳酸脱氢酶B.三磷酸腺苷酶C.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D.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E.血红素合成酶29.正常成人安静时的通气/血流比值是(分数:2.00)A.0.48B.0.64C.0.84D.1.48E.1.8430.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分数:2.00)A.消除毒物B.加强通风C.隔离生产D.降低毒物浓度E.采取综合措施31.客商要求食品厂制作一批低脂、低糖、无人工合成色素的蛋糕,为使蛋糕红色符合要求,应用何种色素(分数:2.00)A.苋菜红B.胭脂红C
10、.赤鲜红D.新红E.甜菜红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用两个样本均数 t 检验的资料,若用方差分析则效果更好B.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可以将每两个样本分别比较作 t 检验C.两组比较的 F 检验的 F 值和 t 检验的 t 值有以下关系:F=t2D.多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得出有差别后,只能用 t 检验作两两比较E.方差分析只适合比较两个以上的均数的假设检验33.菌落总数是食品的什么标志(分数:2.00)A.生物性污染B.变质腐败C.食品酸败D.清洁状态E.食品质量34.关于解偶联剂,错误的是(分数:2.00)A.可抑制氧化反应B.使 ATP 生成减少C.使呼吸加快,耗氧增
11、加D.使氧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脱节E.常见的解偶联剂是二硝基酚35.新鲜蔬菜所含亚硝酸盐在蔬菜于常温下放置数天后,其含量(分数:2.00)A.无变化B.下降C.明显下降D.升高E.明显升高36.下列哪种毒物由皮肤进入人体为主(分数:2.00)A.铅B.钡C.铊D.苯胺E.TNT37.对某社区老年人群进行营养状况评定,首先进行家庭膳食调查我国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为(分数:2.00)A.查账法+称重法B.称重法+化学分析法C.24 小时回顾询问法+查账法D.化学分析法+称重法E.食物频度法+回顾询问法38.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定义为(分数:2.00)A.政府规定,具有立法意义的疾病B.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
12、起的特定疾病C.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D.国家规定享有劳保待遇的疾病E.使劳动者不能代偿的疾病39.黄曲霉毒素属于何种毒性(分数:2.00)A.基本无毒B.低毒C.中等毒D.高毒E.剧毒40.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分数:2.00)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E.手术时感染的细菌41.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位置是在地球的(分数:2.00)A.地表B.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C.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D.与泉水同一个含水质E.位于溶洞内42.在平原地区,测定生产环境气象条件时,一般可不测(分数:2.00)A.气温B.气湿C.气压D.气流E.热辐射43.关于队列研究,下
13、列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人为给予干预措施B.不能计算 ARC.随机分组D.可以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E.研究周期短,省时省力44.麻醉前为了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选用(分数:2.00)A.毛果芸香碱B.新斯的明C.阿托品D.碘解磷定E.肾上腺素45.体细胞突变可能与以下事件有关,除了(分数:2.00)A.致畸B.致癌C.动脉粥样硬化D.衰老E.遗传性疾病46.水质性状指标 COD 可用于(分数:2.00)A.直接反映氧含量B.间接反映氧含量C.直接反映有机物含量D.间接反映有机物含量E.反映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4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
14、(分数:2.00)A.二类 25 种B.二类 30 种C.二类 35 种D.三类 25 种E.三类 35 种综合练习试卷 43-2 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7,分数:94.00)1.原始数据都乘以一个不等于 0 的常数 K(分数:2.00)A.均数不变、标准差不变B.均数不变,标准差变为 K 倍C.均数变为 K 倍,标准差变为 K 倍 D.均数变为 K 倍,标准差不变E.均数变为 K 倍,标准差变为K 倍解析:解析:将 kx 代人均数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中即可得该结论。2.为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以下预防措施错误的是(分数:2
15、.00)A.定期产前检查B.妊娠早期限制钠盐的摄入 C.妊娠中期测平均动脉压D.妊娠中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E.认识发病诱因予相应保健措施解析:解析: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措施包括:早孕开始系统管理,定期产前检查;注意认识发病诱因并采取相应保健措施;孕中期开展预测性诊断,如:平均动脉压的测定,转身试验,血管紧张素敏感试验,血液流变学试验等。3.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注册,除了(分数:2.00)A.死亡的B.被宣告失踪的C.受民事处罚的 D.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E.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解析:解析:见医师法第十六条,没有有关受民事处罚者给予注销注册的规定。4.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
16、心律失常是(分数:2.00)A.房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B.心房纤颤C.心房扑动D.室性心动过速E.室性早搏解析:解析:此为记忆题,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性早搏和室上性心率过速。5.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心输出量B.小动脉口径 C.大动脉弹性D.血液粘滞性E.血流速度解析:解析:小动脉口径是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它影响心舒期留在大动脉中的血量,是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6.我国卫生部 1988 年颁布的医德规范的七条内容中,不直接涉及医患关系的是(分数:2.00)A.第 2 条B.第 3 条C.第 4 条D.第 5 条E.第 6 条 解析:解析:见医务人员医德
17、规范及实施办法。7.队列研究属于(分数:2.00)A.实验性研究B.相关性研究C.描述性研究D.分析性研究 E.理论性研究解析:解析:队列研究属于分析性研究。8.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用的试验是(分数:2.00)A.IMViC 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 D.胆汁溶菌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解析:解析:此题为基本技能题,要求学会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肠道杆菌中的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可分解乳糖。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方法是采用乳糖发酵实验。甘露醇分解试验是用来检测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非致病性葡萄球菌的方法。胆汁溶菌试验是鉴别肺炎
18、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常用方法。9.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分数:2.00)A.保持时间在 0.251 秒B.大脑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C.记忆容量 72 个记忆单位 D.主要以词为媒介进行编码E.有鲜明的形象性解析:解析: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为 1 秒1 分钟以内,低于此为瞬时记忆,超过此为长时记忆;B 项及D 项都是长时记忆的特点,而 A 项与 E 项都是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的特点,故 C 为短时记忆的特点。10.去除热原质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数:2.00)A.蒸馏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C.滤过法D.巴氏消毒法E.干烤法解析:解析:热原质的特点是耐高温,分子小,不挥发性。去除热原质的方法是采用蒸馏
19、法。11.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以下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若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 F 值接近 0B.若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 F 值很大C.若处理因素有作用,理论上 F 值接近 1D.若处理因素有作用,理论上 F 值接近 0E.若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 F 值接近 1 解析:解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若处理因素无作用,则理论上 MS 组间与 MS 组内相等。对于一次具体的FMS 组间/MS 组内,就有 F 值接近于 1。12.下面哪一项不是爆发调查的内容(分数:2.00)A.核实诊断,证实爆发B.全面考察疫情,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疾病分布C.形成有关致病因素的假设并加以检验D.把病例
2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以干预措施,一组作为对照继续观察 E.调查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解析:解析:备择答案 D 不属于爆发调查的内容,而属于实验研究的特征。13.天然自身免疫耐受正确的概念是(分数:2.00)A.机体对任何抗原都不发生免疫应答B.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C.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D.机体对非已抗原都不发生免疫应答E.机体对释放隐蔽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解析:14.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分数:2.00)A.系统误差越大B.可靠程度越大C.抽样误差越大 D.可比性越差E.离散程度越小解析:解析:因为标准误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标准误越大,样本
21、均数的波动范围越大,用其估计总体均数的抽样误差越大。15.健康教育要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分数:2.00)A.医疗技术B.诊断技术C.知识、技术与服务 D.生化检测技术E.救护技术解析:解析:本题的思路在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态度信念向有利于健康的转变,其重点是在行为上的改变。故只有 C 是正确答案。因为知识、陵术和服务是影响行为改变的倾向因素和促成因素。16.哪一种胃炎易导致贫血(分数:2.00)A.慢性 B 型萎缩性胃炎B.慢性浅表性胃炎C.慢性 A 型萎缩性胃炎 D.急性糜烂性胃炎E.急性化脓性胃炎解析:解析:慢性 A 型萎缩性胃炎可出现明显的厌食、体重减轻
22、,可伴贫血,典型的为恶性贫血。1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最好是(分数:2.00)A.新发病例 B.现患病例C.死亡病例D.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E.新病例和死亡病例解析:解析: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可以是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但最好是新发病例。因为他们对调查给出的应答信息的可靠程度各不相同。比较而言,新发病例由于发病时间较短,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忆比较认真而且清楚,提供的信息较为可靠;现患病例则不然,可能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的信息主要由家属提供,可靠性较差。18.以某年活产数作分母的是某年(分数:2.00)A.性别比B.总和生育率C.婴儿死亡率 D.终身生育率
23、E.死亡率解析:19.关于 L-Dopa 的下述情况哪种是错误的(分数:2.00)A.口服后 052 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B.高蛋白饮食可减低其生物利用度C.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 L-Dopa 不足用量的 1%D.作用快,初次用药数小时即明显见效 E.外周脱羧形成的多巴胺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解析:解析:L-dopa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此病因为黑质有病变,多巴胺合成减少,使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降低,造成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而产生的症状,病程较长。L-dopa 常需用药 23 周才出现客观体征的改善,16 个月以上才获得最大疗效。因此本题 D 作用快,初次用
24、药数小时即明显见效是错误的。20.以下哪一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分数:2.00)A.潜伏期的长短影响流行特征B.依据潜伏期可以制定疾病的预防措施C.潜伏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D.依据潜伏期可以评价其项预防措施的效果E.依据潜伏期可以判断传染源与续发病例的关系解析:解析:潜伏期是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这段时期。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在于:判断传染源与续发病例之间的关系:根据潜伏期可判定受感染的时间,以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决定预防措施: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使用免疫血清预防临床疾病的时间,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或医学观察的期限。影响流行特征: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常常呈爆发形式,潜
25、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可能很长。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如实施某项预防措施,经过该病的一个潜伏期后病例数下降,可认为效果与该项预防措施有关。传染病的隔离期限不是由潜伏期来决定,而是由传染病的传染期来决定。传染期是指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时期,它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传染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21.对矿物质错误的认识是(分数:2.00)A.机体中含量小于 0.01%(100mg/kg 体重)者为微量元素B.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C.目前已确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有 14 种D.人体能将过量摄入的无机盐排出体外,故过量摄入对健康无害 E.不能在体
26、内合成,也不能在代谢过程中消失解析:解析:由于某些无机元素在体内,其生理作用剂量带与毒害剂量带距离较小,因此过量摄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22.常见黄曲霉产毒的最适温度是(分数:2.00)A.1014B.1519C.2024D.2530 E.3135解析:解析:黄曲霉生长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 2530。23.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用对照组的发病率除以接种组的发病率称为(分数:2.00)A.相对危险度B.特异危险度C.保护率D.效果指数 E.抗体阳转率解析:解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用对照组的发病率除以接种组的发病率称为效果指数。效果指数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主要评价干预措施的预防效果。其计算公式是:效果
27、指数=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或死亡)率本题其余备选答案的计算公式是:相对危险度=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特异性危险度=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保护率=(对照组发病率(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对照组发病率(或死亡)率100%抗体阳转率=(抗体由阴转阳的人数+抗体倍增人数)/接受两次血清检查的人数100%(抗体倍增人数是指第一次血清检查抗体呈阳性,第二次检查仍为阳性,但抗体滴度第一次的 4 倍)24.下列试验中不属于基因突变试验的是(分数:2.00)A.Ames 试验B.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C.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
28、D.枯草杆菌 DNA 修复实验 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突变试验解析:解析:Ames 试验、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及果蝇伴性隐性致死突变试验的遗传学终点都是基因突变。枯草杆菌 DNA 修复试验选用重组修复功能健全(H17Rec)和缺陷(M45Rec)的两种枯草杆菌对受试物的致死敏感性的差异进行比较,即 Rec菌株不能修复 DNA 损伤所产生的致死突变,因而比 Rec+菌株更易出现生长抑制,甚至死亡。试验反映的遗传学终点为 DNA 完整性的改变(DNA 损伤)。25.爆发的定义是(分数:2.00)A.起病突然,波及范围广,短时间内可以越过国界、洲界,形成世界范围的流行B.某种
29、传染病突然发生的一种现象C.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出现许多 1 种疾病病例的现象 D.疾病集中发生的过程E.某地区疾病发生率显著超过历年同期水平的现象解析:解析: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出现许多同种疾病病例的现象。局部地区是指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等。短时间是指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爆发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共同传播途径而感染或有共同的传染源,例如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或幼儿园的麻疹爆发。本题备选答案 A、E 是干扰项。A 是大流行,大流行是指某病发病迅速,累及地域广,危及人口多,在短期内可能越过省、国、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的一种现象。E 是流行,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水平。如果
30、某病在某地区达到流行水平,意味着有促使发病率升高的因素存在,因而应引起注意。26.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被称为(分数:2.00)A.病人B.病源携带者C.易感者D.传染源 E.感染者解析:解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被称为传染源。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27.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分层分析的目的是(分数:2.00)A.控制选择偏倚B.控制混杂偏倚 C.控制信息偏倚D.提高分析效率E.提高资料的利用率解析:解析: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可以通过分层分析达到控制混杂偏倚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将研究资料按照混杂因素分层,若各层
31、间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一致,可用分层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将该混杂因素调整后的效应估计值。备选答案 B、C 为干扰项。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的控制主要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正确的实施来实现。28.氰化氢中毒时主要抑制(分数:2.00)A.乳酸脱氢酶B.三磷酸腺苷酶C.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D.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E.血红素合成酶解析:29.正常成人安静时的通气/血流比值是(分数:2.00)A.0.48B.0.64C.0.84 D.1.48E.1.84解析:解析:通气/血流比值是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4,2/5.0=0.8430.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分数:
32、2.00)A.消除毒物 B.加强通风C.隔离生产D.降低毒物浓度E.采取综合措施解析:解析:消除生产环境中毒物属一级预防措施。因此其为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31.客商要求食品厂制作一批低脂、低糖、无人工合成色素的蛋糕,为使蛋糕红色符合要求,应用何种色素(分数:2.00)A.苋菜红B.胭脂红C.赤鲜红D.新红E.甜菜红 解析:解析:甜菜红为植物类色素,而苋红、胭脂红、赤鲜红、新红为人工合成色素。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用两个样本均数 t 检验的资料,若用方差分析则效果更好B.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可以将每两个样本分别比较作 t 检验C.两组比较的 F 检验的 F 值和
33、 t 检验的 t 值有以下关系:F=t2 D.多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得出有差别后,只能用 t 检验作两两比较E.方差分析只适合比较两个以上的均数的假设检验解析:解析:因为成组比较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验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特殊情况,若改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即可得 Ft2。33.菌落总数是食品的什么标志(分数:2.00)A.生物性污染B.变质腐败C.食品酸败D.清洁状态 E.食品质量解析:解析:食品菌落总数的意义一方面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另一方面是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34.关于解偶联剂,错误的是(分数:2.00)A.可抑制氧化反应 B.使 ATP 生成减少C.使呼吸加快,耗氧增加D.
34、使氧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脱节E.常见的解偶联剂是二硝基酚解析:解析:解偶联剂只是拆开氧化磷酸化,即只氧化不磷酸化,即不产生 ATP,其他 4 项叙述无错误。35.新鲜蔬菜所含亚硝酸盐在蔬菜于常温下放置数天后,其含量(分数:2.00)A.无变化B.下降C.明显下降D.升高E.明显升高 解析:解析: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成亚硝酸盐,尤其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36.下列哪种毒物由皮肤进入人体为主(分数:2.00)A.铅B.钡C.铊D.苯胺 E.TNT解析:解析:苯胺在生产和使用条件下呈液体状态存在。因此,对接触者主要经皮吸收。37.对某社区老年人群进行营养状况评定,首先进行家庭膳
35、食调查我国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为(分数:2.00)A.查账法+称重法 B.称重法+化学分析法C.24 小时回顾询问法+查账法D.化学分析法+称重法E.食物频度法+回顾询问法解析:解析:我国常用于家庭膳食调查的方法为称重法和查账法的混合法。38.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定义为(分数:2.00)A.政府规定,具有立法意义的疾病B.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C.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D.国家规定享有劳保待遇的疾病E.使劳动者不能代偿的疾病解析:解析:在劳动者从事的职业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医学上统称职业病。39.黄曲霉毒素属于何种毒性(分数:2.00)A.基本无毒B.低毒C.中等毒D.高毒
36、E.剧毒 解析:解析:黄曲霉毒素属剧毒物质,具有肝脏毒性和致癌性。40.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分数:2.00)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 D.异嗜性抗原E.手术时感染的细菌解析:解析:移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体移植;同种同基因移植;同种异基因移植;异种移植。兄弟姐妹之间移植属于同种异基因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是同种异型抗原。41.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位置是在地球的(分数:2.00)A.地表B.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 C.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D.与泉水同一个含水质E.位于溶洞内解析:解析:地球的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42.在平原地区,测定生产环境气象条件时,一般可不
37、测(分数:2.00)A.气温B.气湿C.气压 D.气流E.热辐射解析:解析:通常平原地区气压变化不大,对正常人无不良影响。并且人们经常习惯于其居住地区的气压。43.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人为给予干预措施B.不能计算 ARC.随机分组D.可以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E.研究周期短,省时省力解析:解析:队列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研究起点是某因素的暴露与否,因此,它可以观察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本题的其余备选答案错误明显,不足以干扰正确选项。44.麻醉前为了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选用(分数:2.00)A.毛果芸香碱B.新斯的明C.阿托品 D.碘解磷定E
38、.肾上腺素解析:解析:阿托品为 M 胆碱受体阻断药,治疗量对唾液腺和汗腺有强大抑制作用。用于麻醉前给药,以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毛果芸香碱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和虹膜炎。新斯的明用于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和尿潴留等。碘解磷定为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救药。肾上腺素用于支气管哮喘。45.体细胞突变可能与以下事件有关,除了(分数:2.00)A.致畸B.致癌C.动脉粥样硬化D.衰老E.遗传性疾病 解析:解析:体细胞突变可引起致癌,胚胎体细胞突变可能导致畸胎。体细胞突变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衰老有关。遗传性疾病与性细胞突变有关。46.水质性状指标 COD 可用于(分数:2.00)
39、A.直接反映氧含量B.间接反映氧含量C.直接反映有机物含量D.间接反映有机物含量 E.反映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解析:解析:COD 是化学耗氧量。其基本操作是在水样中人为地加入足够量的强氧化剂,经过一定时间的煮沸,使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每升水样中消耗掉强氧化剂的量,即为 COD。水中有机物多,COD 就高。可见,COD 是间接反映有机物的含量,并不是直接测定有机物的含量。4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分数:2.00)A.二类 25 种B.二类 30 种C.二类 35 种D.三类 25 种E.三类 35 种 解析:解析:根据 1989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 35 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绦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