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试卷 32-11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分数:2.00)A.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确定和评价B.对生产劳动者作业能力的分析C.健康监护分析的结果D.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确定E.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评定2.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分数:2.00)A.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B.遗传性疾病、传染病、精神病C.严重遗传性疾病、传染病、精神病D.严重遗传性疾病、传染病、有关精神病E.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3.组胺中毒引起(分数:2.00)A.血压上升B.体温升高C.支气
2、管舒张D.毛细血管收缩E.毛细血管扩张4.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分数:2.00)A.传播途径的特点,传染源是人还是动物B.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的效果E.传染源的数量,传播途径的特点,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5.调查 1998年某地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总体是 1998年该地(分数:2.00)A.每个正常成年男子B.全部正常成年男子C.能调查到且愿意接受调查的全部正常成年男子D.全部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的集合E.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
3、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B.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C.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D.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E.以是都是7.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分数:2.00)A.属于分析性研究B.设立比较组C.研究方向由果及因D.探索并检验病因假设E.以上均是8.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心输出量B.小动脉口径C.大动脉弹性D.血液粘滞性E.血流速度9.下列哪种碱基只见于 DNA而不见于 RNA(分数:2.00)A.腺嘌呤B.鸟嘌呤C.胞嘧啶D.尿嘧啶E.胸腺嘧啶10.油脂酸败时,油脂的理化性质发生何种变化(分数:2.00)A.过氧化值增高
4、B.过氧化值降低C.水分含量增加D.酸价降低E.游离脂肪酸降低11.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第一阶段工作是(分数:2.00)A.环境监测B.污染源调查C.收集人群资料D.健康监测E.建立教学模式12.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分数:2.00)A.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确定和评价B.对生产劳动者作业能力的分析C.健康监护分析的结果D.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确定E.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评定13.用于灌溉农田的污水,需要预处理,除外(分数:2.00)A.生活污水需沉淀处理,以除去寄生虫卵和悬浮物B.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需处理掉C.医院污水中有病原体,需消毒处理D.生物制品厂,兽医站等的污水含病原体,需消毒处理E.生活污水含有
5、机物,需生物氧化处理14.“室内日照“的概念是指通过门窗透光部分,进入室内的(分数:2.00)A.直射光B.散射光C.可见光D.红外光E.所有的亮光15.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泄漏毒气事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气污染急性中毒事件,该厂泄漏的毒气是(分数:2.00)A.二氧化硫和飘尘B.光化学烟雾C.过氧乙酰基硝酸酯D.甲基异氰酸甲酯E.放射性毒物16.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范围是(分数:2.00)A.传染病B.慢性病C.急性病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各种疾病17.环境污染的概念是(分数:2.00)A.污染物质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B.污染物质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C.污染物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6、条件D.污染物危害了人体健康E.以上都包括18.未经煮熟的大豆含有害成分是(分数:2.00)A.抗生物素B.抗胰脂肪酶C.抗胃蛋白酶D.抗糜蛋白酶E.抗胰蛋白酶19.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分数:2.00)A.心血管系统B.消化系统C.内分泌系统D.造血系统E.中枢神经系统20.必需脂肪酸最好的食物来源是以下的(分数:2.00)A.大豆油B.奶油C.椰子油D.棕榈油E.牛油21.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其校正条件是(分数:2.00)A.总例数大于 40B.有实际数为 0C.有实际数小于 1D.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 5大于 1,且 n40E.两组例数相差较大22.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哪项是对的(分数
7、:2.00)A.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基本保健B.解决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C.建立家庭病床,方便居民D.送医送药上门,全心全意服务E.做好双向转诊,对病人负责到底23.关于标准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标准差可以是负数B.标准差必定大于或等于零C.标准差无单位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E.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大24.医生为了帮助病人戒烟,在病人每次吸烟后给他服用某种能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这样反复几次以后,病人就不再想吸烟了。这样的治疗方法称为(分数:2.00)A.系统脱敏疗法B.冲击疗法C.自我调整法D.厌恶疗法E.暴露疗法25.心理咨询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分数
8、:2.00)A.行为偏离B.情绪障碍C.错误的认知D.负性生活事件E.人际关系问题26.以下哪一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分数:2.00)A.潜伏期的长短影响流行特征B.依据潜伏期可以制定疾病的预防措施C.潜伏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D.依据潜伏期可以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E.依据潜伏期可以判断传染源与续发病例的关系27.卫生学评价中表示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最常用的为(分数:2.00)A.声频带B.声频C.声功率级D.声压级E.声强级28.心理实质是(分数:2.00)A.心脏的功能B.思维的结果C.大脑的机能D.个性的反映E.行为的目标29.能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的资料类型是(分数:
9、2.00)A.计量资料B.正态分布资料C.半定量即等级资料D.偏态资料E.以上都可以30.数值资料的两大分布类型是(分数:2.00)A.正偏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B.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C.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D.对称分布和正态分布E.对称分布和离散分布31.制订大气卫生标准有四项原则,以下有一条除外(分数:2.00)A.选择最敏感的指标B.最高容许浓度应低于各种间接危害的阈浓度C.对人体健康不引起急慢性危害和间接危害D.对眼、口、上呼吸道不引起刺激E.居民区应在工业区的上风向32.下列疾病概念,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农民肺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B.农业皮炎是由感染布氏杆菌发病C.钩端螺旋体
10、病属人畜共患疾病D.尾蚴皮炎属人畜共患疾病E.农业皮炎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33.假设检验中,若 P0.0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分数:2.00)A.接受无效假设,拒绝备择假设B.差异无显著性C.备择假设的被接受的概率小于 0.05D.观察值太少E.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属小概率事件34.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人为给予干预措施B.不能计算 ARC.随机分组D.可以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E.研究周期短,省时省力35.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细胞内高 K + 和膜对 K + 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 Na + 和膜对 Na +
11、有通透性C.细胞内高 Na + 和膜对 K + 有通透性D.细胞外高 Na + 和膜对 K + 有通透性E.细胞外高 K + 和膜对 K + 有通透性36.就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备下列哪个特点(分数:2.00)A.耗资较少B.可估计相对危险度C.可计算发病率D.可以选择没有疾病的人作对照E.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37.某 100人的幼儿园在同一天出现了两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之后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内又出现了 18例新病例,该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的续发率是:(分数:2.00)A.18/100100%=18.0%B.20/100100%=20.0%C.18/98100%=18
12、.4%D.20/98100%=20.4%E.2/20100%=10.0%38.就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而言,下述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属于观察性研究B.研究方向由果及因C.在实验室中进行D.随机分组、实施干预措施E.评价指标是 RR或 OR39.过量摄入能在体内贮存并可引起中毒的是(分数:2.00)A.维生素 AB.尼克酸C.硫胺素D.核黄素E.胆碱40.当进行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时,调查对象在当地居住年限要求是(分数:2.00)A.随机抽样,无须考虑年限B.12 年以上C.35 年以上D.10年以上E.15年以上综合练习试卷 32-11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
13、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分数:2.00)A.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确定和评价 B.对生产劳动者作业能力的分析C.健康监护分析的结果D.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确定E.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评定解析:解析: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对已患职业病者再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能力的确定和评价,以便合理调配劳动力和妥善安排职业病患者。2.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分数:2.00)A.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B.遗传性疾病、传染病、精神病C.严重遗传性疾病、传染病、精神病D.严重遗传性疾病、传染病、有关精神病E.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 解析:解析:见母
14、婴保健法第八条,及附则第三十八条规定。3.组胺中毒引起(分数:2.00)A.血压上升B.体温升高C.支气管舒张D.毛细血管收缩E.毛细血管扩张 解析:解析:组胺中毒是使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4.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分数:2.00)A.传播途径的特点,传染源是人还是动物B.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的效果E.传染源的数量,传播途径的特点,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解析:解析: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环境所能波及的地区。形成疫源地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传染源的存在
15、,第二个条件是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可因病而异,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以及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5.调查 1998年某地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总体是 1998年该地(分数:2.00)A.每个正常成年男子B.全部正常成年男子C.能调查到且愿意接受调查的全部正常成年男子D.全部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的集合 E.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解析:解析: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指标的变量值的集合称为总体。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B.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C.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D.从生理服务扩大
16、到心理服务E.以是都是 解析:7.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分数:2.00)A.属于分析性研究B.设立比较组C.研究方向由果及因D.探索并检验病因假设E.以上均是 解析:解析:病例对照研究在探讨、检验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时,应用社会学、统计学、逻辑学和医学等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推导和分析,使病例对照研究相对于描述性和实验性研究来说具有独特的方法学色彩,因此,在流行病学方法学上分属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在分析暴露与效应的关系时,通过设立专门的比较组,使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获得“反面“的证据。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现在“的病例“过去“的暴露史,即研究方向由果及因,因而具有回顾性的研
17、究性质。正是由于“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则难以避免各种偏倚对研究的影响,因此,它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被限定在“探索并检验病因假设“,而不是“验证病因假设“上。8.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心输出量B.小动脉口径 C.大动脉弹性D.血液粘滞性E.血流速度解析:解析:小动脉口径影响心舒期留在大动脉中的血量,是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9.下列哪种碱基只见于 DNA而不见于 RNA(分数:2.00)A.腺嘌呤B.鸟嘌呤C.胞嘧啶D.尿嘧啶E.胸腺嘧啶 解析:解析:DNA 含 A、C、C、T,RNA 含 A、G、C、U;可见胸腺嘧啶只见于 DNA。10.油脂酸败时,油脂的理化性
18、质发生何种变化(分数:2.00)A.过氧化值增高 B.过氧化值降低C.水分含量增加D.酸价降低E.游离脂肪酸降低解析:解析:油脂酸败时的最早期指标是过氧化值增高。11.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第一阶段工作是(分数:2.00)A.环境监测B.污染源调查 C.收集人群资料D.健康监测E.建立教学模式解析:解析:评价环境质量,首先应该了解这个环境中有多少污染源和污染物。所以,第一阶段必须调查污染源。12.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分数:2.00)A.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确定和评价 B.对生产劳动者作业能力的分析C.健康监护分析的结果D.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确定E.对生产劳动者能力的评定解析:解析: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对已
19、患职业病者再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能力的确定和评价,以便合理调配劳动力和妥善安排职业病患者。13.用于灌溉农田的污水,需要预处理,除外(分数:2.00)A.生活污水需沉淀处理,以除去寄生虫卵和悬浮物B.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需处理掉C.医院污水中有病原体,需消毒处理D.生物制品厂,兽医站等的污水含病原体,需消毒处理E.生活污水含有机物,需生物氧化处理 解析:解析:灌溉农田本身就是要将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作为肥料利用,同时,也被农田里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因此,不必事先进行生物氧化处理。14.“室内日照“的概念是指通过门窗透光部分,进入室内的(分数:2.00)A.直射光 B.散射光C.可见光D.红外光E.所有的亮
20、光解析:解析:这是个概念题,室内日照是指进入室内的直射光。不包括散射光。15.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泄漏毒气事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气污染急性中毒事件,该厂泄漏的毒气是(分数:2.00)A.二氧化硫和飘尘B.光化学烟雾C.过氧乙酰基硝酸酯D.甲基异氰酸甲酯 E.放射性毒物解析:解析:该农药厂泄漏的是甲基异氰酸甲酯。16.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范围是(分数:2.00)A.传染病B.慢性病C.急性病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各种疾病 解析:解析: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范围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17.环境污染的概念是(分数:2.00)A.污染物质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B.污染物质扰乱和破坏了
21、生态系统C.污染物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条件D.污染物危害了人体健康E.以上都包括 解析:解析:环境污染的含意有几方面,A、B、C、D 都包括在内。18.未经煮熟的大豆含有害成分是(分数:2.00)A.抗生物素B.抗胰脂肪酶C.抗胃蛋白酶D.抗糜蛋白酶E.抗胰蛋白酶 解析:解析:生豆粉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对人胰蛋白酶活性可有部分抑制作用。19.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分数:2.00)A.心血管系统B.消化系统C.内分泌系统D.造血系统 E.中枢神经系统解析:解析:苯的代谢产物酚类物是原浆毒物,对骨髓中核分裂最活跃幼稚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影响白细胞中 DNA合成等。由此可见,苯通过其代谢产物表现
22、对骨髓的影响。因此,必须接触苯后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其作用。20.必需脂肪酸最好的食物来源是以下的(分数:2.00)A.大豆油 B.奶油C.椰子油D.棕榈油E.牛油解析:解析:必需脂肪酸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油类,特别是棉油、大豆油、玉米油等。21.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其校正条件是(分数:2.00)A.总例数大于 40B.有实际数为 0C.有实际数小于 1D.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 5大于 1,且 n40 E.两组例数相差较大解析:解析:当 n40 或 T1,校正公式也不能使用。22.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哪项是对的(分数:2.00)A.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基本保健 B.解决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C.建
23、立家庭病床,方便居民D.送医送药上门,全心全意服务E.做好双向转诊,对病人负责到底解析:解析: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基本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而在达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B、C、D、E 项都是为实现目的的具体措施。23.关于标准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标准差可以是负数B.标准差必定大于或等于零 C.标准差无单位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E.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大解析:解析:由计算公式得知。24.医生为了帮助病人戒烟,在病人每次吸烟后给他服用某种能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这样反复几次以后,病人就不再想吸烟了。这样的治疗方法称为(分数:2.00)A.系统脱敏疗法B.
24、冲击疗法C.自我调整法D.厌恶疗法 E.暴露疗法解析:解析:厌恶疗法的目的是通过一种不良刺激与患者所习惯的不良行为建立起条件反射,使之逐渐摆脱这种不良行为,达到治疗目的。其他的方法不属于这种类型。25.心理咨询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分数:2.00)A.行为偏离B.情绪障碍C.错误的认知D.负性生活事件 E.人际关系问题解析:解析:负性生活事件是外在的、现实性的,不是心理咨询所要面对和能解决白问题。心理咨询所要面对的是当事人本人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问题,帮助来访者在这些方面得到改善,以促进其心理健康。26.以下哪一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分数:2.00)A.潜伏期的长短影响流行特
25、征B.依据潜伏期可以制定疾病的预防措施C.潜伏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D.依据潜伏期可以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E.依据潜伏期可以判断传染源与续发病例的关系解析:解析:潜伏期是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这段时期。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在于:1)判断传染病与继发病例之间的关系:根据潜伏期可判定受感染的时间,以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2)决定预防措施: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使用免疫血清预防临床疾病的时间,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或医学观察的期限。3)影响流行特征: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常常呈爆发形式,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可能很长。4)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如实施某项预防措施,经过该病的一个潜伏期
26、后病例数下降,可认为效果与该项预防措施有关。传染病的隔离期限不是由潜伏期来决定,而是由传染病的传染期来决定。传染期是指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时期,它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传染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27.卫生学评价中表示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最常用的为(分数:2.00)A.声频带B.声频C.声功率级D.声压级 E.声强级解析:解析:声压大音响感强。正常人耳刚能引起音响感的声压为听阈,声压增大到入耳产生痛疼时为痛阈,两者的声压绝对值相差一百万倍。为计算方便,取其对数值(即级)来表示,即声压级。28.心理实质是(分数:2.00)A.心脏的功能B.思维的结果C.大脑的机
27、能 D.个性的反映E.行为的目标解析:解析:心理实质是大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29.能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的资料类型是(分数:2.00)A.计量资料B.正态分布资料C.半定量即等级资料D.偏态资料E.以上都可以 解析:30.数值资料的两大分布类型是(分数:2.00)A.正偏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B.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C.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 D.对称分布和正态分布E.对称分布和离散分布解析:31.制订大气卫生标准有四项原则,以下有一条除外(分数:2.00)A.选择最敏感的指标B.最高容许浓度应低于各种间接危害的阈浓度C.对人体健康不引起急慢性危害和间接危害D.对眼
28、、口、上呼吸道不引起刺激E.居民区应在工业区的上风向 解析:解析:A、B、C、D 都是确定大气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时的原则。但 E不是。E 是城市规划中的卫生要求之一。32.下列疾病概念,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农民肺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B.农业皮炎是由感染布氏杆菌发病C.钩端螺旋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 D.尾蚴皮炎属人畜共患疾病E.农业皮炎是由感染炭疽杆菌发病解析:解析:钩端螺旋体病本是动物易患的疾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职业接触使人感染了钩端螺旋体而发病,称人畜共患疾病。33.假设检验中,若 P0.0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分数:2.00)A.接受无效假设,拒绝备择假设B.差异无显著
29、性C.备择假设的被接受的概率小于 0.05D.观察值太少E.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属小概率事件 解析:解析:P0.05,按 =0.05 贴水平拒绝 H0接受 H1认为差异有显著性。34.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人为给予干预措施B.不能计算 ARC.随机分组D.可以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E.研究周期短,省时省力解析:解析:队列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研究起点是某因素的暴露与否,因此,它可以观察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本题的其余备选答案错误明显,不足以干扰正确选项。35.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细胞内高 K + 和膜对 K
30、 + 有通透性 B.细胞内高 Na + 和膜对 Na + 有通透性C.细胞内高 Na + 和膜对 K + 有通透性D.细胞外高 Na + 和膜对 K + 有通透性E.细胞外高 K + 和膜对 K + 有通透性解析:解析: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 K + 有通透性,而且细胞内 K + 浓度总是高于细胞外 K + 的浓度,因此,K + 从膜内向膜外扩散。由于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A-)不能透出细胞膜,K + 外移将使膜内变负、膜外变正,膜内外电位差对 K + 继续外移起阻碍作用,当膜内外电位差对 K + 继续外移的阻力与因浓度梯度形成 K + 外移的动力相平衡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36.就大多数病
31、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备下列哪个特点(分数:2.00)A.耗资较少B.可估计相对危险度C.可计算发病率 D.可以选择没有疾病的人作对照E.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解析:解析: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向是由果及因,通过了解研究对象过去的暴露史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但是,研究者难以获得研究对象所来自的人群,也即是无法得到“分母“,因而不能计算发病率。37.某 100人的幼儿园在同一天出现了两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之后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内又出现了 18例新病例,该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的续发率是:(分数:2.00)A.18/100100%=18.0%B.20/100100%=20.0%C.18
32、/98100%=18.4% D.20/98100%=20.4%E.2/20100%=10.0%解析:解析:该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的续发率是 18.4%。续发率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是指某些传染病在观察期内家庭易感者中二代病例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是: 续发率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家庭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家庭中第一例病人称为“家庭原发病例“,不计人家庭二代发病率中。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内发生的病例称为二代病例。因此,本题中最初发生的 2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为原发病例,不计人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别为 18和 98。38.就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而言,下述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
33、.00)A.属于观察性研究B.研究方向由果及因C.在实验室中进行D.随机分组、实施干预措施 E.评价指标是 RR或 OR解析:解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研究中给予实验组一定的干预措施,因而属于实驰性研究,不属于观察性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干预措施,一组不给予措施或给予安慰剂,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的效应,以评价干预措方的效果。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这一过程可知+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研究方向是由因及果的而不是由果及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人群中开展。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不是用胍或 OR,而是用治愈率、有效率、生存率、保护率、效果指数、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等。39.过量摄入能在体内贮存并可引起中毒的是(分数:2.00)A.维生素 A B.尼克酸C.硫胺素D.核黄素E.胆碱解析:解析:维生素 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40.当进行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时,调查对象在当地居住年限要求是(分数:2.00)A.随机抽样,无须考虑年限B.12 年以上C.35 年以上 D.10年以上E.15年以上解析:解析:大气污染影响健康通常是慢性作用。短期内不易明显看出影响的程度。所以,若要了解该地区大气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就必须调查在该地区居住了 35 年以上的居民,才能反映出受影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