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一)及答案解析(总分:7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1,分数:11.00)1.在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形式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 ( )(分数:1.00)A.个体经济B.合作社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对个体农业的改造方式是 ( )(分数:1.00)A.和平赎买B.互助合作化C.供销合作社D.统购包销3.建国初期,为恢复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我党召开的会议是 ( )(分数:1.00)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二中全会C.七千人大会D.党的八大4.在我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2、最初的形式是 ( )(分数:1.00)A.手工业供销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供销合作小组D.完全自由的个体手工生产5.1954年,正式批准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会议是 ( )(分数:1.00)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B.中共七届四中全会C.中共七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6.解放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分数:1.00)A.和平赎买B.无偿没收C.强行改造D.公私兼顾7.毛泽东首次对我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作了完整表述的时间是 ( )(分数:1.00)A.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B.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C.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D.1
3、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8.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 )(分数:1.00)A.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9.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的政策是 ( )(分数:1.00)A.四马分肥的分配政策B.定息的分配政策C.按劳分配的政策D.按需分配的政策10.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社会主义性质的阶段是 ( )(分数:1.00)A.互助组阶段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D.国营企业阶段11.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 ( )
4、(分数:1.00)A.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C.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4,分数:28.00)12.解放初期,新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分数:2.00)A.迅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B.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C.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D.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13.在建国初期,我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方针是 ( )(分数:2.00)A.利用B.鼓励C.发展D.限制14.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中实行“
5、四马分肥”的四部分是 ( )(分数:2.00)A.国家所得税B.工人福利费C.资方红利D.企业公积金15.我国对个体农业通过走合作化的道路进行改造的主要做法有 ( )(分数:2.00)A.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B.搞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保证是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方针政策C.党中央指出和坚持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的路线是“依靠贫农,巩固地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D.对个体农业的改造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16.1950年毛泽东提出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 )(分数:2.00)A.土地改革的完成B.抗美援朝的胜利C.现有工
6、商业的合理调整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17.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实行的三大原则是 ( )(分数:2.00)A.国家帮助B.自愿互利C.分级管理D.典型示范18.我国在对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有 ( )(分数:2.00)A.对私股实行活息的政策B.对私股实行定息的政策C.决定付息五午D.将资本家和资方代理人“包下来”1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特点有 ( )(分数:2.00)A.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B.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C.其内容可表述为一体两翼,即工业化是主体,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两翼D.过渡时期包括恢复时期和改造
7、时期两个阶段,过渡时期实质上就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20.解放后,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有 ( )(分数:2.00)A.剥夺B.没收C.利用D.限制21.1950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 )(分数:2.00)A.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B.毛泽东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C.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确立党在改造时期的任务与策略D.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争取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22.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被简称为“四面八方”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有 ( )(分数:2.00)A.公私兼顾B.劳资两利C.长
8、期稳定D.城乡互助,内外交流23.1953年前后,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条件有 ( )(分数:2.00)A.国营经济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依靠力量B.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农村的个体经济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C.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D.经过建国以后三年的时间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24.我国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改造形式有 ( )(分数:2.00)A.委托加工B.计划定货,统购包销C.伞行业公私合营D.单个企业公私合营25.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之所以对民族资本
9、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主要原因有 ( )(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B.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C.私营工商业能起到推动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D.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三、B分析题/B(总题数:4,分数:40.00)26.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命题:“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分数:10.00)_27.论述 1953年前后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条件。(分数:10.00)_28.运用部分质变的原理论述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科学性。(分数:10.00)_29
10、.阅读下列关于我党富农政策的材料 材料 1 农民中,党的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农民群众一切反对捐税,反对高利贷,反对地租的斗争,发展分粮抢米,夺取土地的斗争,提高这些斗争到革命的游击战争与土地革命。在农村中,党要团结贫农、中农,坚决反对富农。在群众的反帝斗争中,党必须坚决地为着创造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而斗争。 摘自中共五中全会政治决议案(1934 年 1月 18 ) 材料 2 富农已改变其仇视苏维埃革命而开始同情于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斗争,苏维埃中央委员会为扩大全国抗日讨蒋之革命战线,特决定改变对于富农之政策。 (甲)富农之土地,除以封建性之高度佃租出租于佃农者,应以地主论而全部没收之外,其余
11、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乙)富农之动产及牲畜耕具,除以封建性之高利贷出借以剥夺农民者外,均不应没收。(丙)除统一累进税外,禁止地方政府对于富农之征发及特殊税捐。(丁)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戊)在实行平分一切土地之区域(乡、区),富农有与普通农民分得同样土地之权。(己)富农在违反苏维埃法令时应依法惩治之,进行反革命活动时应按暂行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之。(庚)富农仍无权参加红军及一切武装部队(包括赤卫军在内),并无选举权。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1935 年 12月 15日
12、) 材料 3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字、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 9月 13日通过) 材料 4 在今冬开始的南方几省及西北某些地区的土地改革
13、运动中,不仅不动资本主义富农,而且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解决半封建富农问题。请你们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利些。这样做的理由:第一是土改规模空前宏大,容易发生过”左”偏向,如果我们只动地主不动富农,则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并防止乱打乱杀,否则很难防止;第二是过去北方土改是在战争中进行的,战争空气掩盖了土改空气,现在基本上已无战争,土改就显得特别突出,给予社会的震动特别显得重大,地主叫唤的声音将特别显得尖锐,如果我们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动他们,则将显得我们更加有理由,即是说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动权;第三是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都形成了,而民
14、族资产阶级是与土地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 摘自毛泽东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1950 年 3月 12日) 请回答: 分析材料 1和 2,说明我党对待富农政策演变的原因。 分析材料 2、3 和 4,说明我党在 1947年后解放战争时期富农政策的特点及原因。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4,说明我党在解放初的富农政策及原因。(分数:10.00)_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一)答案解析(总分:7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1,分数:11.00)1.在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形式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 ( )(
15、分数:1.00)A.个体经济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解析:注释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形式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是全作经济。因此,下确选项为 B。2.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对个体农业的改造方式是 ( )(分数:1.00)A.和平赎买B.互助合作化 C.供销合作社D.统购包销解析:注释 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地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因此,正确选项为 B。3.建国初期,为恢复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我党召开的会议是 ( )(分数:1.00)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千人大会D
16、.党的八大解析:注释 面对建国初期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及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1950 年 6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战略策略。毛泽东在会上做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在报告中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因此,正确选项为 B。4.在我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初的形式是 ( )(分数:1.00)A.手工业供销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供销合作小组 D.完全自由的个体手工生产解析:注释
17、 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社的途径,逐步地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在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形式上,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从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改变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因此,正确选项为 C。5.1954年,正式批准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会议是 ( )(分数:1.00)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B.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C.中共七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析:注释 1953 年 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
18、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述。1954 年 2月,中共七屈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 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了总纲。因此,正确选项为 B。6.解放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分数:1.00)A.和平赎买 B.无偿没收C.强行改造D.公私兼顾解析:注释 解放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地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因此,正确选项为 A。7.毛泽东首次对我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作了完整
19、表述的时间是 ( )(分数:1.00)A.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B.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C.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D.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解析:注释 1953 年 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仟务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因此,正确选项为 A。8.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 )(分数:1.00)A.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解析:注释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根本政治条件是坚持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因此,正确选项为 A。9.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的政策是 ( )(分数:1.00)A.四马分肥的分配政策B.定息的分配政策 C.按劳分配的政策D.按需分配的政策解析:注释 从 1955年秋到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赎买政策,主要表现在定息的分配方式上。因此,正确选项为 B。10.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社会主义性质的阶段是 ( )(分数:1.00)A.互助组阶段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D.国营企业阶段解析:注释 在农业的社会主义
21、改造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形式的互助组,再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因此,正确选项为 C。11.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 ( )(分数:1.00)A.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 C.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析:注释 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
2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因此,正确选项为 B。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4,分数:28.00)12.解放初期,新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分数:2.00)A.迅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B.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 C.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D.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解析:注释 新中国建立之初,一方面,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仍然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如何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乃是涉及到新的人民政权能否存在与巩固的更为困难、更为紧迫的大事。因此,新中国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23、的遗留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以便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因此,正确选项为 BCD。13.在建国初期,我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方针是 ( )(分数:2.00)A.利用 B.鼓励C.发展D.限制 解析:注释 在建国初期,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方针是利用和限制。因此,正确选项为AD。14.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中实行“四马分肥”的四部分是 ( )(分数:2.00)A.国家所得税 B.工人福利费 C.资方红利 D.企业公积金 解析:注释 1954
24、 年至 195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着重发展以公私合营为主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由企业外部深入到企业内部,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各占 1/4,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15.我国对个体农业通过走合作化的道路进行改造的主要做法有 ( )(分数:2.00)A.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 B.搞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保证是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方针政策 C.党中央指出和坚持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的路线是“依靠贫农,巩固地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D.对个体农业
25、的改造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解析:注释 我国对个体农业通过走合作化的道路进行改造的主要做法有:第一,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第二,搞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保证是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方针政策;第三,党中央指出和坚持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的路线是“依靠贫农,巩固地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第四,对个体农业的改造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16.1950年毛泽东提出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 )(分数:2.00)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胜利C.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26、 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解析:注释 1950 年毛泽东提出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那就是:第一,土地改革的完成;第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第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因此,正确选项为 ACD。17.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实行的三大原则是 ( )(分数:2.00)A.国家帮助 B.自愿互利 C.分级管理D.典型示范 解析:注释 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因此,正确选项为 ABD。18.我国在对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有 ( )(分数:2
27、.00)A.对私股实行活息的政策B.对私股实行定息的政策 C.决定付息五午D.将资本家和资方代理人“包下来” 解析:注释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是: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息率上,统一规定年息为 5%,当时国家决定付息 7午,后又延长 3年,共计 10年;对资本家和资方代理人也按“包下来”的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排。因此,正确选项为 BD。1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特点有 ( )(分数:2.00)A.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 B.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C.其内容可表述为一体两翼,即工业化是主体,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
28、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两翼 D.过渡时期包括恢复时期和改造时期两个阶段,过渡时期实质上就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注释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如下特点:第一,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第三,其内容可表述为一体两翼,即工业化为主体,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两翼;第四,过渡时期包括恢复时期和改造时期两个阶段;第五,过渡时期实质上就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20.解放后,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有 ( )(分数:2.00)A.剥夺 B.没收 C.利用D.限制解析:注释 解放后,我国对官僚
29、资本采取的措施是剥夺和没收。因此,正确选项为 AB。21.1950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 )(分数:2.00)A.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 B.毛泽东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 C.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确立党在改造时期的任务与策略D.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争取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解析:注释 略。22.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被简称为“四面八方”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有 ( )(分数:2.00)A.公私兼顾 B.劳资两利 C.长期稳定 D.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解析:注释 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被称为“四
30、面八方”的政策的内容有:公私兼顾、劳资两利、长期稳定、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23.1953年前后,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条件有 ( )(分数:2.00)A.国营经济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依靠力量 B.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农村的个体经济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C.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 D.经过建国以后三年的时间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 解析:注释 1953 年前后,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条件是:第一,经过建国以后三年时间党中央已经积累
31、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第二,土地革命完成以后,农村的个体经济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三,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第四,国营经济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依靠力量;第五,在国际方面,资本主义阵营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充满了活力。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24.我国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改造形式有 ( )(分数:2.00)A.委托加工 B.计划定货,统购包销 C.伞行业公私合营 D.单个企业公私合营 解析:注释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采取的改造形式有:第一阶段,195
32、3 年底以前,主要实行了对私人工业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实行计划定货;第二阶段,1954 年至 195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阶段,1955 年秋到 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25.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之所以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主要原因有 ( )(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B.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C.私营工商业能起到推动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解析:注释 建国以后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从
33、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发的:第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第二,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三,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三、B分析题/B(总题数:4,分数:40.00)26.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命题:“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的资产
34、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解放后到 1952年,随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全面发展,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到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才真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才取得了成功。可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还不是中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27.论述 1953年前后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
35、条件。(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运用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认真总结建国后头三年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来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一,中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已经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 第
36、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社会生活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城市,建国初期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和私营经济之间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已经有过几次大的较量。 第三,经过三年的实践,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 第四,国际环境和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也对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在建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从发展趋势看,资本主义阵营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充满活力,显示了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促使我们党考虑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
37、下,我国从 1953年起,在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利: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全面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28.运用部分质变的原理论述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科学性。(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量变和质变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量变和质变往往不是纯粹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在量变中渗透着质变,也就是说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部分质变有两种类型,一是事物全局的性质未变,而其中的局部首先发生了质变,可称为局部性部分质变,另一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非根本的性质首先发生了质变,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38、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从 1953年起,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充分体现了从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的发展过程。 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瓦助合作化的途径,分阶段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最终实现根本转变。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再到半社会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部分质变形式。 根据手工业的商品生产的特点,在
39、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形式上,采取了从供销合作小组发展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质变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从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再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分阶段质变的发展过程。29.阅读下列关于我党富农政策的材料 材料 1 农民中,党的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农民群众一切反对捐税,反对高利贷,反对地租的斗争,发展分粮抢米,夺取土地的斗争,提高这些斗争到革命的游击战争与土地革命。在
40、农村中,党要团结贫农、中农,坚决反对富农。在群众的反帝斗争中,党必须坚决地为着创造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而斗争。 摘自中共五中全会政治决议案(1934 年 1月 18 ) 材料 2 富农已改变其仇视苏维埃革命而开始同情于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斗争,苏维埃中央委员会为扩大全国抗日讨蒋之革命战线,特决定改变对于富农之政策。 (甲)富农之土地,除以封建性之高度佃租出租于佃农者,应以地主论而全部没收之外,其余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乙)富农之动产及牲畜耕具,除以封建性之高利贷出借以剥夺农民者外,均不应没收。(丙)除统一累进税外,禁止地方政府对于富农之征发及特殊税捐
41、。(丁)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戊)在实行平分一切土地之区域(乡、区),富农有与普通农民分得同样土地之权。(己)富农在违反苏维埃法令时应依法惩治之,进行反革命活动时应按暂行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之。(庚)富农仍无权参加红军及一切武装部队(包括赤卫军在内),并无选举权。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1935 年 12月 15日) 材料 3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字、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
42、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 9月 13日通过) 材料 4 在今冬开始的南方几省及西北某些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不仅不动资本主义富农,而且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解决半封建富农问题。请你们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利些。这样做的理由:第一是土改规模空前宏大,容易发生过”左”偏向,如果我们只动地主不动富农,
43、则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并防止乱打乱杀,否则很难防止;第二是过去北方土改是在战争中进行的,战争空气掩盖了土改空气,现在基本上已无战争,土改就显得特别突出,给予社会的震动特别显得重大,地主叫唤的声音将特别显得尖锐,如果我们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动他们,则将显得我们更加有理由,即是说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动权;第三是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都形成了,而民族资产阶级是与土地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 摘自毛泽东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1950 年 3月 12日) 请回答: 分析材料 1和 2,说明我党对
44、待富农政策演变的原因。 分析材料 2、3 和 4,说明我党在 1947年后解放战争时期富农政策的特点及原因。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4,说明我党在解放初的富农政策及原因。(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在土地革命时期,富农往往与地主一道向农民进攻,反对党的土地革命,党为了充分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以团结贫农、雇农参加和支援土地革命战争,就需要向地主阶级和富农作斗争,因而当时的富农政策有其合理性;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富农改变了仇视我党土地革命的错误,开始同情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反动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因此瓦窑保会议以后,党制定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正确策略,为了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改变了对富
45、农的政策,对富农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给予保护。 在解放战争爆发以后,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和原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阶级斗争又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 1947年以后根据农民的要求,我党采取了消灭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政策,这有利于紧密团结广大的贫、雇农参加解放战争,争取早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放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国民党反动振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因而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了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组织强大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党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只动地主,不动富农,这样可以进一步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突出主要矛盾,打击主要敌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