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节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1.酶的别构调节(enzymatic allosteric regulation)(分数:3.00)_2.酶的化学修饰调节(enzymatic chemical modification)(分数:3.00)_3.调节酶(regulatory enzyme)(分数:3.00)_4.别构效应剂(allosteric effector)(分数:3.00)_5.应激(stress)(分数:3.00)_二、B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三、BA 型题/B(总题数:1
2、8,分数:18.00)6.糖有氧氧化中,不催化限速反应的调节酶是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己糖激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异柠檬酸脱氢酶(分数:1.00)A.B.C.D.E.7.磷酸化酶通过接受磷酸基调节酶活性,因此它是 A.别构调节酶 B.共价修饰调节酶 C.诱导酶 D.同工酶 E.复合酶(分数:1.00)A.B.C.D.E.8.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 氧化 C.氧化磷酸化 D.糖酵解 E.底物水平磷酸化(分数:1.00)A.B.C.D.E.9.下列代谢中以磷酸二羟丙酮为交叉点的是 A.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 B.糖代谢与脂肪酸代
3、谢 C.糖代谢与甘油代谢 D.糖代谢与核酸代谢 E.糖代谢与酮体代谢(分数:1.00)A.B.C.D.E.10.调节酶指的是 A.能被别构调节的酶 B.能被化学修饰的酶 C.代谢途径中第一个酶 D.代谢途径中催化活性最小的酶 E.代谢途径中催化活性最大的酶(分数:1.00)A.B.C.D.E.11.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反应是 A.DNA及 RNA合成 B.三羧酸循环 C.氧化磷酸化 D.脂肪酸合成 E.糖异生(分数:1.00)A.B.C.D.E.12.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A.生长因子 B.类固醇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E.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数:1.00)A.B.C.D.E.13.关于
4、应激状态不正确的说法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葡萄糖浓度升高 C.胰高血糖素增加 D.游离脂肪酸升高 E.胰岛素增加(分数:1.00)A.B.C.D.E.14.长期饥饿时为大脑提供能量的是 A.葡萄糖 B.糖原 C.酮体 D.脂肪酸 E.氨基酸(分数:1.00)A.B.C.D.E.15.饥饿时肝内代谢途径增强的是 A.糖原合成 B.糖异生 C.糖有氧氧化 D.脂肪合成 E.糖酵解(分数:1.00)A.B.C.D.E.16.人体内通过酶含量变化调节酶促反应的效应 A.出现较迟,持续时间较长 B.出现较快,持续时间较短 C.出现较快,持续时间较长 D.出现较迟,持续时间较短 E.对酶促反应无影响(
5、分数:1.00)A.B.C.D.E.17.别构调节时,别构剂与酶分子的结合部位是 A.酶分子中含羟基基团 B.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 C.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 D.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 E.活性中心以外的任何部位(分数:1.00)A.B.C.D.E.18.关于调节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调节酶常位于代谢途径的第一个反应 B.代谢途径中调节酶活性最高,对整个代谢途径的流量起决定作用 C.如一个代谢物有几条途径,则在分叉点的第一个反应常是调节酶所在部位 D.代谢途径中的调节酶常是别构酶 E.酶的化学修饰调节效率常较酶的别构调节效率高(分数:1.00)A.B.C.D.E.19.关于酶的磷酸化修饰正确的是
6、A.经磷酸化修饰后,酶活性增加 B.去磷酸化后,酶活性增加 C.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是由各种蛋白激酶催化的 D.酶磷酸化时需消耗 ATP E.别构酶不能进行磷酸化修饰(分数:1.00)A.B.C.D.E.20.关于调节酶正确的叙述是 A.是一个反应体系中的所有的酶 B.受别构调节,而不受共价修饰调节 C.一个代谢途径只有一个调节酶 D.并不催化处于代谢途径起始或终末的反应 E.催化单向反应,或非平衡反应(分数:1.00)A.B.C.D.E.21.属于膜受体激素是 A.胰岛素 B.类固醇激素 C.前列腺素 D.甲状腺素 E.1,25-(OH) 2-D3(分数:1.00)A.B.C.D.E.22.
7、关于酶的共价修饰叙述错误的是 A.有磷酸化和脱磷酸反应 B.受共价修饰调节的酶也可以是别构酶 C.通过改变酶的构象来调节酶活性 D.是可逆的共价修饰反应 E.是一消耗 ATP的过程(分数:1.00)A.B.C.D.E.23.有关酶含量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诱导剂和阻遏剂在酶蛋白生物合成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起作用 B.调节效应出现较迟缓 C.调节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 D.酶一旦诱导合成,除去诱导剂酶立即失活 E.药物对酶合成也有诱导作用(分数:1.00)A.B.C.D.E.四、BB 型题/B(总题数:3,分数:6.00) A.FMN B.ADP C.ATP D.FAD E.CoQ(分数:2.00)
8、(1).糖分解代谢中调节酶的别构抑制剂是(分数:1.00)A.B.C.D.E.(2).糖分解代谢中调节酶的别构激活剂是(分数:1.00)A.B.C.D.E.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B.三酰甘油脂肪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化酶 E.脂蛋白脂肪酶(分数:2.00)(1).胰高血糖素能诱导合成的酶是(分数:1.00)A.B.C.D.E.(2).胰岛素能激活的酶是(分数:1.00)A.B.C.D.E. A.柠檬酸 B.乙酰辅酶 A C.丙酮酸 D.乳酸 E.甘氨酸(分数:2.00)(1).参与核酸合成的原料是(分数:1.00)A.B.C.D.E.(2).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共同中间产物是(分
9、数:1.00)A.B.C.D.E.五、BX 型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24.酶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有 A.消耗能量少 B.有放大效应 C.引起酶蛋白的共价修饰 D.受调节的酶具有高活性和低活性两种形式(分数:1.00)A.B.C.D.25.关于机体应激反应叙述正确的有 A.胰岛素分泌减少 B.脂肪动员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血糖水平降低(分数:1.00)A.B.C.D.26.调节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有 A.它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 B.该酶的活性不决定代谢的方向 C.该酶活性受代谢物或效应剂的调节 D.该酶催化单向反应(分数:1.00)A.B.C.D.27.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方式
10、有 A.磷酸化 B.甲基化 C.糖苷化 D.腺苷化(分数:1.00)A.B.C.D.28.关于物质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A.物质代谢调节是高等生物的特点 B.细胞水平调节是对酶的调节 C.物质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是改变调节酶的活性 D.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改变酶活性而实现的(分数:1.00)A.B.C.D.29.酶的别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调节的共同点有 A.调节均是可逆的 B.均为共价变化 C.调节后酶的含量均增加 D.均是快速调节(分数:1.00)A.B.C.D.30.可参与酶蛋白分子降解的物质有 A.精氨酸酶 B.细胞内蛋白水解酶 C.核酸酶 D.泛素(分数:1.00)A.B.C.D.31.关
11、于酶的磷酸化修饰叙述正确的有 A.磷酸化和脱磷酸都是酶促反应 B.磷酸化部位在活性中心,改变了酶活性 C.磷酸化时消耗 ATP D.磷酸化发生在特定部位(分数:1.00)A.B.C.D.32.以 NADPH+H+供氢的反应有 A.磷酸戊糖途径 B.脂肪酸合成 C.胆固醇合成 D.卵磷脂合成(分数:1.00)A.B.C.D.33.酶蛋白分子中氨基酸残基是磷酸化修饰位点的有 A.丝氨酸残基上的羟基 B.苏氨酸残基上的羟基 C.酪氨酸残基上的羟基 D.谷氨酸残基上的羧基(分数:1.00)A.B.C.D.六、B问答题/B(总题数:6,分数:51.00)34.试述酶的别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调节的异同。(分数
12、:9.00)_35.简述别构酶的特点。(分数:8.00)_36.简述酶的化学修饰特点。(分数:8.00)_37.短期饥饿时,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有何变化?(分数:9.00)_38.试述调节酶的特点。(分数:8.00)_39.糖、脂肪、蛋白质在机体内是否可以相互转变?简要说明理由。(分数:9.00)_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节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1.酶的别构调节(enzymatic allosteric regulation)(分数:3.00)_正确答案:(酶的别构调节是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或亚基结合,引
13、起酶分子空间构象变化,从而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的调节。)解析:2.酶的化学修饰调节(enzymatic chemical modification)(分数:3.00)_正确答案:(一种酶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其他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发生改变,这种调节称酶的化学修饰调节。)解析:3.调节酶(regulatory enzyme)(分数:3.00)_正确答案:(调节酶是指对代谢途径的反应速度起调节作用的酶。)解析:4.别构效应剂(allosteric effector)(分数:3.00)_正确答案:(使酶发生别构效应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别构效应剂。)解析:5.应激(stress)(
14、分数:3.00)_正确答案:(应激是人体受到创伤、剧痛、冻伤、中毒、严重感染等强烈刺激时所作出的一系列的反应的总称。)解析:二、B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三、BA 型题/B(总题数:18,分数:18.00)6.糖有氧氧化中,不催化限速反应的调节酶是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己糖激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异柠檬酸脱氢酶(分数:1.00)A.B.C.D. E.解析:7.磷酸化酶通过接受磷酸基调节酶活性,因此它是 A.别构调节酶 B.共价修饰调节酶 C.诱导酶 D.同工酶 E.复合酶(分数:1.00)A.B. C.D.E.解析:8.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
15、内进行的是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 氧化 C.氧化磷酸化 D.糖酵解 E.底物水平磷酸化(分数:1.00)A.B.C.D. E.解析:9.下列代谢中以磷酸二羟丙酮为交叉点的是 A.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 B.糖代谢与脂肪酸代谢 C.糖代谢与甘油代谢 D.糖代谢与核酸代谢 E.糖代谢与酮体代谢(分数:1.00)A.B.C. D.E.解析:10.调节酶指的是 A.能被别构调节的酶 B.能被化学修饰的酶 C.代谢途径中第一个酶 D.代谢途径中催化活性最小的酶 E.代谢途径中催化活性最大的酶(分数:1.00)A.B.C.D. E.解析:11.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反应是 A.DNA及 RNA合成 B.三羧酸
16、循环 C.氧化磷酸化 D.脂肪酸合成 E.糖异生(分数:1.00)A.B.C.D. E.解析:12.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A.生长因子 B.类固醇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E.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数:1.00)A.B. C.D.E.解析:13.关于应激状态不正确的说法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葡萄糖浓度升高 C.胰高血糖素增加 D.游离脂肪酸升高 E.胰岛素增加(分数:1.00)A.B.C.D.E. 解析:14.长期饥饿时为大脑提供能量的是 A.葡萄糖 B.糖原 C.酮体 D.脂肪酸 E.氨基酸(分数:1.00)A.B.C. D.E.解析:15.饥饿时肝内代谢途径增强的是 A.糖原合成
17、 B.糖异生 C.糖有氧氧化 D.脂肪合成 E.糖酵解(分数:1.00)A.B. C.D.E.解析:16.人体内通过酶含量变化调节酶促反应的效应 A.出现较迟,持续时间较长 B.出现较快,持续时间较短 C.出现较快,持续时间较长 D.出现较迟,持续时间较短 E.对酶促反应无影响(分数:1.00)A. B.C.D.E.解析:17.别构调节时,别构剂与酶分子的结合部位是 A.酶分子中含羟基基团 B.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 C.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 D.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 E.活性中心以外的任何部位(分数:1.00)A.B.C.D. E.解析:18.关于调节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调节酶常位于代谢途径的
18、第一个反应 B.代谢途径中调节酶活性最高,对整个代谢途径的流量起决定作用 C.如一个代谢物有几条途径,则在分叉点的第一个反应常是调节酶所在部位 D.代谢途径中的调节酶常是别构酶 E.酶的化学修饰调节效率常较酶的别构调节效率高(分数:1.00)A.B. C.D.E.解析:19.关于酶的磷酸化修饰正确的是 A.经磷酸化修饰后,酶活性增加 B.去磷酸化后,酶活性增加 C.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是由各种蛋白激酶催化的 D.酶磷酸化时需消耗 ATP E.别构酶不能进行磷酸化修饰(分数:1.00)A.B.C.D. E.解析:20.关于调节酶正确的叙述是 A.是一个反应体系中的所有的酶 B.受别构调节,而不受
19、共价修饰调节 C.一个代谢途径只有一个调节酶 D.并不催化处于代谢途径起始或终末的反应 E.催化单向反应,或非平衡反应(分数:1.00)A.B.C.D.E. 解析:21.属于膜受体激素是 A.胰岛素 B.类固醇激素 C.前列腺素 D.甲状腺素 E.1,25-(OH) 2-D3(分数:1.00)A. B.C.D.E.解析:22.关于酶的共价修饰叙述错误的是 A.有磷酸化和脱磷酸反应 B.受共价修饰调节的酶也可以是别构酶 C.通过改变酶的构象来调节酶活性 D.是可逆的共价修饰反应 E.是一消耗 ATP的过程(分数:1.00)A.B.C. D.E.解析:23.有关酶含量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诱导剂
20、和阻遏剂在酶蛋白生物合成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起作用 B.调节效应出现较迟缓 C.调节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 D.酶一旦诱导合成,除去诱导剂酶立即失活 E.药物对酶合成也有诱导作用(分数:1.00)A.B.C.D. E.解析:四、BB 型题/B(总题数:3,分数:6.00) A.FMN B.ADP C.ATP D.FAD E.CoQ(分数:2.00)(1).糖分解代谢中调节酶的别构抑制剂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糖分解代谢中调节酶的别构激活剂是(分数:1.00)A.B. C.D.E.解析: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B.三酰甘油脂肪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化酶 E.
21、脂蛋白脂肪酶(分数:2.00)(1).胰高血糖素能诱导合成的酶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胰岛素能激活的酶是(分数:1.00)A.B.C.D. E.解析: A.柠檬酸 B.乙酰辅酶 A C.丙酮酸 D.乳酸 E.甘氨酸(分数:2.00)(1).参与核酸合成的原料是(分数:1.00)A.B.C.D.E. 解析:(2).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共同中间产物是(分数:1.00)A.B. C.D.E.解析:五、BX 型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24.酶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有 A.消耗能量少 B.有放大效应 C.引起酶蛋白的共价修饰 D.受调节的酶具有高活性和低活性两
22、种形式(分数:1.00)A. B. C. D. 解析:25.关于机体应激反应叙述正确的有 A.胰岛素分泌减少 B.脂肪动员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血糖水平降低(分数:1.00)A. B. C. D.解析:26.调节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有 A.它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 B.该酶的活性不决定代谢的方向 C.该酶活性受代谢物或效应剂的调节 D.该酶催化单向反应(分数:1.00)A. B.C. D. 解析:27.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方式有 A.磷酸化 B.甲基化 C.糖苷化 D.腺苷化(分数:1.00)A. B. C.D. 解析:28.关于物质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A.物质代谢调节是高等生物的特点 B
23、.细胞水平调节是对酶的调节 C.物质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是改变调节酶的活性 D.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改变酶活性而实现的(分数:1.00)A.B. C. D. 解析:29.酶的别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调节的共同点有 A.调节均是可逆的 B.均为共价变化 C.调节后酶的含量均增加 D.均是快速调节(分数:1.00)A. B.C.D. 解析:30.可参与酶蛋白分子降解的物质有 A.精氨酸酶 B.细胞内蛋白水解酶 C.核酸酶 D.泛素(分数:1.00)A.B. C.D. 解析:31.关于酶的磷酸化修饰叙述正确的有 A.磷酸化和脱磷酸都是酶促反应 B.磷酸化部位在活性中心,改变了酶活性 C.磷酸化时消耗 ATP
24、 D.磷酸化发生在特定部位(分数:1.00)A. B.C. D. 解析:32.以 NADPH+H+供氢的反应有 A.磷酸戊糖途径 B.脂肪酸合成 C.胆固醇合成 D.卵磷脂合成(分数:1.00)A.B. C. D. 解析:33.酶蛋白分子中氨基酸残基是磷酸化修饰位点的有 A.丝氨酸残基上的羟基 B.苏氨酸残基上的羟基 C.酪氨酸残基上的羟基 D.谷氨酸残基上的羧基(分数:1.00)A. B. C. D.解析:六、B问答题/B(总题数:6,分数:51.00)34.试述酶的别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调节的异同。(分数:9.00)_正确答案:(相同点:都属于细胞水平的快速调节。不同点:别构调节别构剂与酶调节
25、亚基通过共价键可逆结合,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引起酶活性变化,无放大效应;化学修饰调节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在酶蛋白分子某些残基上连上或去掉一些基团,使酶构型发生改变,改变酶活性,消耗少量 ATP,因是酶促反应,故有放大效应。)解析:35.简述别构酶的特点。(分数:8.00)_正确答案:(别构酶是多个(偶数)亚基组成的寡聚体。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为 S型。以汞制剂、尿素处理酶的别构部位,效应物的作用丧失,但仍可保证催化性质。酶结合效应物后对热变性的抵抗力增加。)解析:36.简述酶的化学修饰特点。(分数:8.00)_正确答案:(酶具有两种形式,即有活性(或高活性)形式和无活性(或低
26、活性)形式。反应比较迅速,有放大效应。催化化学修饰反应的酶受激素等其他调节物调节。磷酸化与脱磷酸是最常见的酶促化学修饰反应。)解析:37.短期饥饿时,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有何变化?(分数:9.00)_正确答案:(饥饿 13 天时,血糖趋于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糖:肝糖原显著减少;糖异生作用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大脑仍以葡萄糖为主要能源。脂肪: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蛋白质:肌肉蛋白质分解加强。主要能量来源是储存的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脂肪占能量来源的 85%以上。)解析:38.试述调节酶的特点。(分数:8.00)_正确答案:(调节酶所催化的反应具有下述特点:反应
27、速度最慢,它的活性决定了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常催化单向反应或非平衡反应,因此其活性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酶活性除受底物控制外,还受多种代谢物或效应剂的调节。)解析:39.糖、脂肪、蛋白质在机体内是否可以相互转变?简要说明理由。(分数:9.00)_正确答案:(体内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的代谢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的。(1)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相互联系:当摄入的糖量超过体内能量消耗时,除合成少量糖原储存在肝及肌肉组织外,生成的柠檬酸及 ATP可别构激活乙酰 CoA羧化酶,使由糖代谢产生的乙酰 CoA得以羧化成丙二酰CoA,进而合成脂肪酸及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储存,即糖可以转变为脂肪。而脂肪绝
28、大部分不能在体内转变为糖。这是因为脂肪酸分解生成的乙酰 CoA不能转变为丙酮酸,因为丙酮酸转变成乙酰 CoA这步反应是不可逆的。尽管脂肪酸分解产物之一甘油可以在肝、肾、肠等组织中甘油激酶作用下转变为磷酸甘油,进而转变成糖,但其量和脂肪中大量分解生成的乙酰 CoA相比是微不足道的。(2)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体内蛋白质中的 20种氨基酸,除生酮氨基酸外,都可通过脱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 -酮酸。这些 -酮酸可通过三羧酸循环及生物氧化生成 CO2和 H2O并释放出能量,生成ATP,也可转变成某些中间代谢物如丙酮酸,循糖异生途径转变为糖。同时糖代谢的一些中间产物也可氨基化成某些营养非必需氨基酸
29、。但是 9种营养必需氨基酸不能由糖代谢中间物转变而来,必须由食物供给。由此可见,20 种氨基酸除亮氨酸及赖氨酸外均可转变为糖,而糖代谢中间代谢物仅能在体内转变成 11种营养非必需氨基酸,其余 9种营养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摄取。(3)脂肪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无论生糖、生酮还是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分解后均生成乙酰CoA,后者可合成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即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但不能合成必需脂肪酸。乙酰 CoA也可合成胆固醇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外,氨基酸也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但脂肪不能转变为某些营养非必需氨基酸,仅脂肪的甘油可通过生成磷酸甘油醛,循糖酵解途径逆行反应生成糖,转变为某些营养非必需氨基酸。)解析: